『壹』 如何評價現今的電影行業和電影趨勢
今年以來,國內電影市場整體發展不算火熱,多個月份出現同比下滑,但同時也有《戰狼2》這類探明產業潛力的佳作。可以預見,電影產業正逐步過渡至提質升級關鍵期,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一旦完成升級調整,電影產業將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
雖然2016年電影票房市場增速放緩,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電影票房仍將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人均觀影次數和每百萬人口票房金額與北美地區存在較大差距,隨著中國居民消費水平上升、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和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未來電影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長遠來看,我國電影產業將會在未來維持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長水平,除了居民收入提升、城市化的推進之外,我國年平均觀影人次也較發達國家為低,這意味著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在2019年,中國國內票房收入將超過500億元,2020年將接近600億元。
『貳』 院線遭遇資金危機,電影產業下一步如何走
我認為,在有線電視和流媒體服務中呈現出的狀況證明了這一切。」變形金剛系列製片人羅倫佐·迪邦奈凡杜拉(Lorenzo di Bonaventura)說道,「因為他們能講有趣的故事,所以導演想要去那裡。那裡有很多機會,是可以採取行動的地方。」
另一個問題就是,行業的財務基礎正顯現出緊張的跡象。沒有什麼比好萊塢和最可靠的資本來源之間正在涌現的障礙更加明顯的了。幾年前,聰明的資金正在離開這個行業,部分原因是矽谷對於財富的承諾,但也因為投資者被一些創意工作室所拋棄,使其成為金融的失敗者。
現在新的資本,尤其是那些從中國不斷湧入的資金,似乎正在變得乾涸。中國當局對外國投資實行嚴格的限制,限制資本流入娛樂業。這導致了萬達10億美元收購電視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ctions的交易案失敗,以及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與中國的上海電影集團公司(Shanghai Film Group Corp.)及華樺傳媒(Huahua Media)另一個10億美元聯合融資案失敗。
「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對於好萊塢的投資過高,正逐漸放慢腳步。」曾參與過夢工廠和華納兄弟融資案的娛樂業律師斯凱勒·摩爾(Schuyler Moore)表示。
穆爾認為,中國的投資可能會消失,其他形式的風險投資將從電影轉移到新興形式的大眾娛樂,例如虛擬現實。「興趣並不在傳統的電影模式。」穆爾說
道,「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麻煩。」
樂觀的人認為票房收入仍在增長。2016年的美國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110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最高的386億美元。三個月內,2017年已經上映了《美女與野獸》和《金剛狼3:殊死一戰》等大片。但是,這種增長主要是因為較高的票價機制以及通貨膨脹。簡單地說,越來越少的人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美國和加拿大並沒有達到2004年創下15億票房的行業高峰。
「你花了更多的錢,卻只有更少的觀眾和更少的影響。」前派拉蒙影業總裁亞當·古德曼(Adam Goodman)說道,「你開始電影項目,就只能看到票房在逐漸燒毀。」
剛剛由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電影院上座人數基本持平。
像許多蘇丹執政者一樣,電影公司老闆成為掌權巨頭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工作室只是龐大媒體和技術帝國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電影都在遠離洛杉磯的地方拍攝,像亞特蘭大或者新奧爾蘭等城市,在這里稅款抵免是最為慷慨的舉措。所有那些工作室高管負責企業更高階梯的決策,他們生產的電影在底線之上變得越來越不完整。康卡斯特公司和迪士尼在有線頻道或是周邊產品中賺取了比電影票房更多的收入。
全球票房數據(單位:十億美元)。(紅色-美國/加拿大,黑色-全球其它地區) 圖片來源:MPAA
或許越來越多的人在害怕冰山的逐漸靠近,但是工作室和影院似乎更願意簽署盛大的交易,這使電影在早期家庭娛樂放映中有著更高的價格。作為誘惑,經銷商願意削減影院在其數字銷售方面的百分比。包括福克斯、派拉蒙、獅門影業、索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在內的六家最大的電影工作室,正在與像Regal和AMC等主要的電影院線進行單方面的討論。
目前,大型的上映電影應該在上映後90天才能進行出售或者租賃。
但是電影製片公司認為這個時間太長,他們想縮小電影院獨占電影窗口的時間。隨著DVD市場的快速衰落,他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支撐家庭娛樂的收入。有一個信仰認為,像Netflix那樣的流媒體服務已經限制了消費者隨時隨地訪問內容的渠道,這在一些工作室董事會中被奉為教條。
「這是一件必須發生的顯而易見的事情。」 美銀美林媒體分析師傑西卡·雷夫·科恩(Jessica Reif Cohen)表示。她補充說,她認為在家裡提供電影服務可能會吸引有著年幼孩子的人們。
「這可能會是一個沖動消費,或是他們沒有保姆,以及其他不能去電影院的原因。」她說道。
經常去電影院的觀眾的種族劃分(單位:百萬)。(紅色-白種人,灰色-西班牙裔,棕色-非洲裔,黑色-亞裔/其他)
至少,雙方正在進行商談。在過去,當工作室調整放映窗口的時候,影院與工作室是針鋒相對的敵對狀態。他們一直認為,如果電影可以在上映幾周內被租賃或者購買,那麼觀眾或許就不會去電影院復看。並不希望自我毀滅的影院運營商,已經准備好面對警告性的後果,應對任何人的入侵。
『叄』 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是多少
在3月22日,美國電影協會22日發布年度電影市場統計報告說,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緩慢增長,比2015創造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增加1%,達386億美元,再創新高。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表示,電影業的持續繁榮是因為該產業在包括製作、發行及放映等各個環節不懈創新,不斷把新故事搬上銀幕。
『肆』 票房突破15億!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新紀錄產生,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有多牛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春節檔票房排第一的為《唐人街探案3》收獲33.27億
《你好,李煥英》票房21.69億,《刺殺小說家》票房4.66億。
2010-2013年,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中國電影行業快速成長,同時引發了市場投資熱潮,使得2014-2015年市場高速發展,CAGR達到48.7%,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後,2016年以來,電影票房增速回歸到理性階段,連續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動,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國電影市場全面關閉178天,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了巨大的沖擊,大量影片擠壓推遲,各大企業風雨飄搖,電影產業的互聯網化也在一片哀鴻中加速,原本計劃院線上映的影片紛紛轉為網播。
彎道超車的2020年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累計達到129.5億元人民幣(合19.3億美元)。這一成績使得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影視行業比較慘淡,但隨著暑期檔以來逐步復工復產,影視行業加速恢復,四季度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全年票房或達200億元。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得力,而歐美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國內影視行業有望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疫情影響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2021年國慶檔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再度驗證了市場觀影熱情和對優質內容的認可,頭部影片票房集中度繼續提升。而受益於國內良好的防疫制度,觀眾的觀影需求持續恢復。
『伍』 電影市場現在很火嗎
電影市場由於興起時間不久,但已經成熟,從12年的《泰囧》大火,破十億,不僅帶動我國經濟發展,還連帶了泰國的旅遊經濟發展,一部電影間接的促進了中泰的有好發展交流,並且我國為此還頒布了電影的相關支持政策法令,鼓勵普通大眾個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群體等積極參與近電影當中。
要知道電影在幾年前一直都是業界的大佬圈內人士才能參與的項目,並且電影的風險度數相比之下要比樓盤,股票,期貨等風險系數低的多,成本低,周期短,市場透明,還有機會和喜歡的明星近距離的接觸。威同名字找小編好項目所謂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你置身進入一個行業你才知道他的魅力所在,如今成為影視投資人也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電影能夠成就的也不止是那些「圈內人」。現在大家都有機會靠電影來提升自身的價值與財富!
『陸』 2016年電影圈最火的十大事件是什麼
(本文由劇透社公號原創:jutou321)
這一系列尷尬,讓它們在口碑和票房之間,也僅完成了一半任務。
眼下,影視投資風潮愈發強勁,影視從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中國電影產業正在面臨一場抉擇。
商業就一定不會產出好的藝術么?
不知為何,這明明已經有正確選項的問題,
如今,卻讓人答不出來。
- END -
微信搜索關註:劇透社( jutou321)
每天牛逼一點點!
『柒』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強,則國產電影強。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電影逐漸成了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消遣方式。院觀看電影,隨之而來是電影票房的大爆發
從2011年全國總票房100億,到2018年全國總票房609億,6年的時間,總票房翻了5倍,這個5倍可是以億為起點的。由此可見電影市場的巨大消費力。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互聯網+」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以法律形式體現出我國推動電影產業化、實現電影強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在網路技術與數字通信飛速發展的時代,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一、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
近年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規法律相繼出台。電影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新老電影公司百舸爭流、競爭奮進的局面。電影工業基礎不斷夯實,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各類數字影視製作基地紛紛建立,數字影院普及到縣,我國3D銀幕數量穩居世界第一。通過「一帶一路」交流、電影節、國際展映等方式,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
面向未來,中國電影觀眾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電影消費內需強大,受眾觀影需求日益增長,2018年觀影人次達17.16億,但人均僅為1.23次,提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投資電影活躍,當下已有1.2萬多家影視公司,講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動人心、贏得口碑,已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創作主導。全行業將更加註重電影的社會效益,良好口碑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來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二、搶抓先機,實現「由大到強」
中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領先一步,方能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開發出領先世界的3D虛擬影像攝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術,以逼真視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準特效、具有中國內涵的故事,在海內外口碑票房雙豐收。裸眼3D/4D技術、虛擬現實的VR技術、混合現實的MR技術、全息技術、全景聲技術等,為實現電影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新機遇。
在電影宣發領域,發行企業要及時研究受眾觀影心理與分層的變化,多樣化地進行電影宣推,及早做好老電影、復映電影、文藝電影等分眾電影市場渠道。同時,電影宣發要「走出去」,抓住推廣機遇,講好中國故事,搶占被國外院線忽略的「冷」檔期、細分觀影市場。
三、未來,電影行業市場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1、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拓展,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城市化進程加速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
據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國城鎮化達到57.35%,城市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城市房地產、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文化產業建設也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這將為電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億,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存在巨大缺口,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4、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漸加大有利於電影行業健康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對於鼓勵和推動電影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已逐步同國際市場慣例接軌。在知識產權得到良好保護的前提下,電影企業投資製作大電影,音像製品、電視及網路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將得以進一步拓寬,有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再加上國家頒布的《電影促進法》,所以中國電影市場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接近公眾,粉絲,觀影人,門檻也不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
『捌』 2016我國電影票房已居世界第二是怎麼回事
3月25日,10餘年來,電影改革不斷突破原有體制束縛,簡政放權,使電影產業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影主管部門陸續取消了「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單位獨立從事電影攝制業務審批」等10項行政審批。
電影簡政放權取得了顯著成效。2005年,我國故事片產量220部,全國票房20億元。到2016年,國產故事片772部,全國票房492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城市主流院線銀幕數41179塊,躍居世界第一,活躍的電影拍攝主體達千餘家。
『玖』 大家來聊聊電影的發展前景,投資電影的前景怎麼樣
電影產業,是指以電影製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經濟形態的統稱。
中國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電影票房收入、出售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權收入,廣告收入、衍生品開發收入、網路版權收入等幾個方面,其中電影票房是主要收入來源,而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鏈中釆取的是分賬制,就是製片方、院線和影院之間對電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國內電影票房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國內票房年均復合增速為 34.07%;2015年,國內票房達到440.7億,增速為48.69%。這一階段渠道和內容數量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
隨著供應量的增長,供需關系在數量上逐漸平衡,內容和渠道在數量上的增長對於產業規模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漸降低。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進入調整期,結束了票房高增長的態勢,全年票房為457.12億,增速為3.73%。
進入調整期後,票房增長主要依託於優質內容、以及渠道整合和多樣化經營。 2017年截至12月15日,票房為490億(不含服務費),預計全年票房達到520億左右(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5%左右。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在政策的支持和行業向好的大環境下,電影創作熱情高漲,國產電影創作生產保持繁榮穩定發展的態勢。
國產電影的上映率逐漸提升,國產片的票房收入穩定在50%以上,雖然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仍有待提升,但以《戰狼2》、《芳華》為代表的優質國產電影開始崛起。2017年優質國產片層出不窮,2017年票房冠軍就是國產電影《戰狼2》,以56.8億的票房創下了中國電影史新高,票房TOP5中的四部都是國產片,比2016年的2部有了顯著的提升。
在線票務平台:雙寡頭格局已現
我國電影票務市場線上化率2013 年以來快速提升,2016 年達到73.59%,目前看逐步趨於飽和。2013 年以來,伴隨本地化O2O平台市場格局逐步清晰,以及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在線電影票務市場迅速發展。
從出票金額數據看,2013 年線上為48.6 億,佔比22.2%,2016 年已達336.4 億元,佔比73.59%。2015年是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爆發的一年,滲透率顯著升高,2016年後基本進入飽和期,伴隨未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線上購票的便利性增強,預計未來線上化率會穩步提升,到2020 年預計可達90%左右。
2018 年1-2 月場均觀影人次及上座率明顯提升
隨著大眾觀影水平的提升,優質內容對於票房和觀影人次拉動的效果將會越來越明顯。統計了2012 年至2018 年1-2 月的場均觀影人次情況,發現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5 年,場均觀影人次一直處於平穩下滑的態勢,但2016年受到票補、資本裹挾等行業亂象的影響,這一數據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8%。而後隨著內容品質下降、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2017年大幅下滑24.3%,與此數據搭配對比的是2016 年4-12 月的觀影人次同比大幅下滑30%。但2017 年4-12月此數據有企穩回升態勢。
進入2018 年,可以發現1-2月的場均觀影人次同比有明顯的反彈,場均觀影人次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內容品質的提升,且內容品質對於票房的拉動會越來越有效,這主要是源於大眾的觀影水平提升,這是良性的正向反饋,優質內容對應高票房,反過來會促使內容製作方提供更加優質內容。
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較為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的拓寬,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的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國內外各種電影產業基金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其在內部管理、財務制度、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對整個中國電影產業鏈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332316億元,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仍存在巨大缺口,這為電影行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電影國際化將成為必然趨勢
盡管國內電影市場增長迅速,但與美國、日本、韓國等較為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的電影業仍處於初級階段,主要靠票房拉動行業增長,院線放映渠道外的其他業務發展較為滯後。資本的逐利性和電影產業的全球性傳播等特點,促使中國電影企業逐步開始嘗試面向國際市場推出電影產品,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對電影走向國外市場進行探索
『拾』 2016年影視劇的十大亮點是什麼
2016年是電視劇受到限制以來形勢最好的一年,在2016年我們擺脫了「打不死的八路,殺不完的鬼子」,「不做神仙,非當凡人」這兩個已經折磨了我們多年的題材,眾多現代生活劇火熱熒屏,即便是傳統題材古裝劇也是刷新了歷史新高。2016年的電視劇市場已不僅僅局限於傳統影視媒體,以《極品家丁》、《餘罪》為代表的網路劇,不斷開拓網路新興媒體渠道,到底2016年影視劇有什麼亮點?它們在一個時間段內又怎樣引領了潮流呢?
亮點一:留學OR國內上學?家庭教育問題引起全民熱議今年國內首部反映「留學低齡化」的影視作品——《小別離》火了,頻頻獲獎,被稱為年度最強口碑劇。《小別離》用三個不同階層的家庭,探討了青春期叛逆、升學壓力、中年危機、婚姻關系、家庭與職場平衡等大量話題,是名副其實的「話題寶庫」,是看過之後有所思考有所收獲的電視劇。該劇熱播期連續12天奪收視冠軍,最終網播量超過75億,該劇豆瓣評分高達7.9分,連續三周登上豆瓣一周熱門影視,可見其超高的人氣。亮點二:相信生活,相信愛情,相信幸福影視劇作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是主題深刻有內容的,而不是生產線上生產出來打發時間的泡沫劇。《咱們相愛吧》是完美世界影視出品,延續了《咱們結婚吧》的主題:相信生活,相信愛情。該劇剛播出就憑借新的格局、深刻的社會視角、精良的製作質感,獲得了各方的廣泛好評,收官當日即以1.72%的收視率獲得全國省級衛視同時段收視冠軍,延續了當年全民追看《咱們結婚吧》的盛況。
亮點三:二次元轉換到三次元,動漫改編影視劇
今年影視劇的一大亮點就是二次元動漫改編成影視劇。前有陸毅、陳妍希主演的改編自同名動漫的電視劇《秦時明月》,後有改編自動漫的網劇《畫江湖之不良人》,目前兩部劇口碑收視雙豐收。《畫江湖之不良人》上映後,被一些網友贊為國內還原度最高的漫改劇,上半部的播放量接近7.5億次,下半部前兩集單周播放量破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而《秦時明月》動畫點播35億次,算上電視劇和番外點播更是突破100億次,二次元轉換到三次元非常成功。
亮點四:熱門IP改編影視劇依然火爆
近幾年影視圈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熱門IP搬上大屏幕,不能說是出一部火一部,但畢竟有小說粉絲基礎在,收視也差不到哪兒去。今年最火的莫過於《微微一笑很傾城》,該劇利用現實和游戲內兩條風格截然不同的主線,將貝微微與肖奈之間的愛恨情仇表現得淋漓盡致,引起了廣大網路游戲玩家的共鳴。開播40小時破6億,60小時破15億,網播量高達155.7億,讓人不禁感嘆好IP確實容易得到好成績。
亮點五:諜戰劇迎來《潛伏》後的小高潮諜戰題材一直以來都是國產電視劇中的熱門類型,但自從《潛伏》之後就沒有特別出彩的諜戰劇。今年的諜戰劇情況有所好轉,可謂是達到了《潛伏》之後的小高潮。《麻雀》平均收視率高達1.71%,排在全年收視率總榜第四位,《解密》以1.64%的平均收視率緊隨其後。《麻雀》的成功在於突破了諜戰劇的老套路,克服了劇情易猜測這一諜戰劇最大的弊端,從而讓觀眾更加樂於去討論和猜測後續劇情的發展,讓觀眾能夠更好的融入劇情當中,可謂是近年來諜戰劇中真正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