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部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新時代的開始
爵士歌王
② 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了嗎
票房再創新高,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
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電影票房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總票房達5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9%。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
如果說票房只是衡量產業發展的一個數字指標,還不足以說明整個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那麼,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數據則可以看出,2018年春節檔期滿意度得分為83.4分,是迄今為止春節檔調查中的最高分。不僅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的科學綜合評價體系已經建立,並且日益豐滿,進而為新的電影創作提供指引。
2017年全國559.11億元票房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中國電影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國產電影可以在本土市場占據主要份額的國家,可以說,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
③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存在哪些差距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的差距:
中國和國外起跑線是不一樣的,縱觀發展史,雖然中國不停地努力縮小差距,但是技術上仍然落後美國一大截。國外大片一般都是採取最好的特效,願意花大量的金錢,但是我們中國就不一樣了,錢到位了才可去做,做得還不一定是最好的。
中國大部分資金都用來投資演員了,國外好萊塢體制是很完善的,票房就是依靠特效來支撐的,不是靠演員。但是中國電影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選角上了,這樣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國外劇本有著相當成熟的分工,各種類型都有,劇本也比較精良,雖然現在好萊塢劇本也不怎樣,但至少中規中矩。而我國的限制比較大,劇本大多都是歷史宮斗片或者抗日戰爭片,類型比較少。由於我國沒有成熟的編劇體系,所有經常出現爛劇本,完全不把觀眾當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好萊塢有著成熟完善的道具製作組,比如《指環王》里的部分場景都是道具製作出來的,效果逼真。以及《權力的游戲》中,角色路人的服裝都是專門製作,符合實際。而我國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道具組,服裝上面也都是光鮮亮麗,完全不符合實際,容易讓人看了出戲。
④ 哪部電影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時代
我覺著是《流浪地球》。這套方案,卻被一步步細化,然後執行。第一步,打造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自轉。第二步,用推動機再次加速地球的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開始星際流浪,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到達比鄰星附近,調整發動機方向和速度;第五步,將地球慢慢推進比鄰星的軌道,成為它的一顆衛星。整個計劃,預計耗時2500年,需要100代人的共同努力。
《流浪地球》對中國電影最大的貢獻便是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新局面,開辟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道路,提振了市場、觀眾、電影人對科幻電影的士氣,並為接下來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⑤ 中國喜劇電影發展到現在經歷過哪些風格的變遷
其實我最愛的男女演員都屬於黑白膠片時代,女的是演過《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和《慾望號街車》的費雯麗;這個的主角,我很多都喜歡。中國喜劇電影發個的變遷的話具體也是不能怎麼表達的,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可是,如此之多的國產喜劇片,卻沒有產出哪怕一個具有鮮明識別度的人物形象,在社會影響力上也似乎缺少一部真正的扛鼎之作。特別是從影片的敘事邏輯來看,除了《夏洛特煩惱》等少數幾部還能算是有一個完整故事結構,其他很多片子連故事都講不全,然後就是各種「梗」的簡單堆積,網路劇加長版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無怪乎馬未都戲謔道,中國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類型,叫做「喜鬧片」。說白了,合家歡,爆米花,整出的笑料全是硬撓你咯吱窩,所以只能稱之為「梗」而不能叫做幽默橋段。
與「梗」相對應的詞是「破梗」,也就是說這個「梗」一旦被破了,就立刻索然無味。但我們稱之為搞笑橋段的那個東西,它不怕破,不管看多少遍都能get到笑點,就像郭德綱相聲,同樣的內容,聽一次笑一次。
⑥ 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開始受到關注了嗎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
《嘉年華》將題材鎖定為兒童性侵事件,卻出人意料地將鏡頭移開,甚至都沒有出現核心人物實施性侵者的臉。而是用「門外」「復述」等第三者的模糊視角展現。這部影片堪比中國版的《熔爐》,對比當下中國不斷爆發的種種社會事件,極具現實意義。
希望更多題材的電影可以受到觀眾的認可!
⑦ 中國大數據影片有哪些
靜水深流,空山鳴響。2017年的農村電影放映在平穩的大背景下,整個體系在向平衡、多元、差異、活躍的方向提質增效,進入了一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的「精耕細作」時期。農村電影市場在2017年度展現出的新需求、新變化,不僅對電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探索農村電影放映新機制、提高發行方活力和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電影市場必然將像其他鄉村產業一樣,迎來一個充滿新潛力、新價值與新可能的黃金機遇期。
發行主體集中化趨緩,平衡化向前
2017年度,發行方表現出「大局穩定、整體接近、小眾崛起」的特點。
從總體格局看,無論是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影片數、被訂購總場次還是被訂購總金額方面,都處於「幾家獨大」的狀態,頭部發行方占據了八成左右的比重。
從發展趨勢看,各發行方在被訂購場次和被訂購金額上的差距又有所減小,分布更加集中,頭部在各方面所佔的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整體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對於那些發行影片、被訂購影片較少的「小發行方」來說,市場也提供了機會。不同發行方的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都表現出擴大趨勢,今年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較高的發行方大都是被訂購影片數不高的「非頭部發行方」,說明在大的「二八格局」下,其他發行方並沒有完全被馬太效應束縛,依靠優質的影片也有機會獲得較好的訂購場次和版權收益,彌補在發行影片數量上的不足。
推薦影片
2017年度,主題放映活動共推薦了225部影片,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劇情、動作、戲劇、愛情、犯罪、戰爭、古裝等類型。
主題放映活動推出了許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影片,在各類熱門影片中,被推薦影片佔2017年度訂購量TOP50影片的30%(15部),占故事片TOP200影片情況的23.5%(47部)。
推薦效果
主題活動所推薦影片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平均訂購場次、平均訂購金額遠超過所有影片的平均水平。
被推薦影片數量上僅占所有被訂購影片總數的6.04%,全年被訂購了2152228場,占訂購總場次的21.64%,總訂購金額24043949元,占總訂購金額的25.46%。
年度總結穩中有變,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農村電影放映事業在2017年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調整加快」的階段,從發行到訂購的各個層面都表現出了「穩中有變」的特點。
2017年度,農村電影訂購總場次首次突破1000萬場,增幅高達12.99%。但也要看到,若將較為特殊的公益廣告的場次不納入統計,本年度訂購總場次、訂購總金額幾乎與去年持平,分別還有0.11%、0.7%的下降,訂購情況的「穩」正反映在這里。不同以往的是,2017年版權有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和版權非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版權非補貼影片的場次佔比達到了64.99%、金額佔比達到了73.37%,達到了歷年之最,反映出了公益因素和市場因素更加深入地結合。
2017年的影片供給十分豐富,可訂購的和被訂購的影片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1.55%和6.67%,但也要看到,影片訂購率保持穩定,影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平均訂購金額與往年也基本一致。在「穩」的背後,新片、大片的表現都要優於往年,占總數10.58%的新片,貢獻了52.59%的訂購場次和48.44%的訂購金額,大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訂購金額更是所有影片平均水平的160.72%和232.41%。這一穩一變之間,反映出了農村群眾的觀影偏好進一步與城市接軌,對影片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省份、院線、放映隊等放映終端的數量、分布等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省份之間的差異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顯。各省份的訂購場次差距減小的情況下,訂購金額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訂片均價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故事片平均訂價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5倍,反映出了各省份在訂購影片的種類、價 格上存在偏好甚至態度的不同。而放映隊平均活躍度的差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省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落實情況、固定化程度等。
對於發行方來說,2017年度的格局仍維持著「幾家獨大」。在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場次、被訂購金額和版權收益等方面,前五名的發行方基本占據了80%左右的份額,「二八效應」明顯。但從趨勢上說,眾多非頭部發行方的份額加速提升,發行方之間訂購情況的差距有所減小,而發行方單片平均收益的差距卻大幅提高,2017年度出現的《戰狼2》《勇士》等優秀影片,讓發行影片數較少的「小發行方」也能獲得較高版權收益,顯示出農村電影市場里「大魚不通吃」的機遇和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平穩鞏固,還是調整變化,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仍然保證了將社會效益和文化惠民放在首位。2017年發行的4部公益廣告總訂購量達1304781場,占年度總場次的11.60%,在廣大農民群眾中有效宣傳了新時代、新思想、新政策。民族語譯制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新發行的32部譯制影片100%被訂購,充分體現了「為映而譯」。作為引導、調控農村電影放映的有效手段,主題放映活動同樣效果顯著,200多部積極向上、質量精良的影片在平台的推薦下,獲得了占總數21.64%的訂購場次和25.46%的訂購金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升農村電影放映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⑧ 中國電影現在迎來了「5大導演」時代,張藝謀和陳凱歌的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河山代有才人出,短短的兩年間電影產業的「世圖們」慢慢走向成熟,馮小剛、陳凱歌、馮導三大導演三足鼎立的時期一去不復返,愈來愈多的新導演逐漸不斷涌現,打開了國內電影的新的篇章。而如今中國就會有五位可謂是聚勢的新勢力導演。
經典作品:《無名之輩》、《人潮洶涌》,導演著作票房:15.45億,饒曉志畢業於中間電影學院,帶上影片夢的他在戲劇學院卻結交了戲劇表演,兩年的陶冶使他對戲劇表演造成了深厚的興趣愛好,畢業之後一頭扎入舞台劇領域,打造出了獨樹一幟的「紳士喜劇片」經典作品有《你好,打劫!》、《你好,瘋子!》、《東北往事》等。作為一個自小在錄像廳看香港電影成長的小鎮青年,踏入了戲劇表演領域,但仍然有一個影片夢,到2016年饒曉志總算拍出了經典作《你好瘋子》,取材於同名的舞台劇,影片摻雜了荒謬、喜劇片、懸疑推理等多種多樣原素,在密閉空間中討論人的本性善與惡,但知名演員的演出、主要表現方法真是太過舞台劇,遭受了許多抨擊。
⑨ 我國電影模式化被打破了嗎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和商業思維的培育下,娛樂消遣不單成了國產電影的主要功能,甚至成了唯一功能。而隨著多部明確具有多重功能指向的作品上映,這樣單極主導的功能格局在2017年有所動搖,中國電影的社會功能在實踐中得到了積極的延展。在這些作品中,無論是展示大國力量的《戰狼2》《空天獵》,還是聚焦精準扶貧的《十八洞村》《家園》,都通過對國家崛起和社會進步的現實映照,激發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例示了電影在社會整合和價值凝聚方面的巨大潛力。《巨額來電》《一念無明》等也通過對電信詐騙等社會熱點問題、精神疾病患者等弱勢群體的影像演繹,傳遞了自我防衛的知識和關愛他人的理念,重新詮釋了電影的公益效能。
經過了不溫不火的2016年,中國電影在2017年進入了新時代。全國銀幕總量位居世界第一,年度電影票房也刷新了歷史紀錄。中國電影的無限潛力確實令人歡欣鼓舞。但是透過未來可期的美好願景,觀眾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與國產電影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凸顯。經過多年「量」的累積,中國電影迫切需要「質」的飛躍。因此,在由資本、觀眾、技術以及互聯網等媒體共同交織的復雜創作環境中,堅守電影本體的美學追求,對國產電影進行有效的「供給側創新」,已成為我們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華麗轉身的必經之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相信當代電影人定能秉承時代使命,把握歷史機遇,以持續的工藝錘煉和不懈的藝術創造,譜寫出屬於新時代的銀幕華章。
⑩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了嗎
據報道,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2017年,「電影質量促進年」取得實質性成果。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紀念建軍90周年為契機,一批優秀獻禮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樹立了主旋律影片創作的新標桿。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