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2018嘎納電影節獲獎影片

2018嘎納電影節獲獎影片

發布時間:2022-08-12 09:35:14

Ⅰ 畢贛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他是通過哪部劇入圍的

通過奇幻短片《破碎太陽之心》入圍的。畢贛出生於1989年,屬於導演中比較年輕的一代了,而其在大學期間,編導才華就得到了充分體現,拍攝的個人首部短片就在學校的影展中獲得了“金南瓜獎”。畢業之後,畢贛一直從事其喜愛的導演行業,並從中取得了不少收獲,2015年他第一部電影《路邊野餐》橫空出世,並獲得了不俗的成績,而2018年《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是他第一次入圍戛納,此次的短片為第二次。

一、《破碎太陽之心》 在1000多部短片中脫穎而出。

第75界戛納電影節短片單元,一共有140個國家,超過1300部作品投稿,而最終評審在其中選出了9部作品,《破碎太陽之心》就是其中之一,這充分體現了畢贛在導演行業的才華。短片以一隻黑貓的視角展現了荒誕的世間,奇幻的風格獲得了一眾評審的認可。

Ⅱ 2018年的熱門電影有哪些

1.《小偷家族》
今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是枝裕和用極為細膩的描寫,刻畫了一個由一群失語人抱團取暖的臨時家庭。
電影帶有三層底色,第一層底色是通過大量典型的生活細節營造出了醉人的家庭溫情,燥熱的空氣下吱呀響的電扇,小男孩將小女孩掉落的牙齒扔在屋頂上,尤其是一家人在屋檐下聽煙花聲音的戲,唯美溫馨到極點;第二層底色,是醉人溫情包裹下眾人在生存困境下的苟延殘喘,初枝奶奶在海邊的感謝都是沒有聲音的,同樣,小男孩祥太最後喊治的那一聲父親也是無聲的,溫馨的家庭氛圍之下難掩眾人相互利用的實質,導演構建了非常美好的事物,又親手給毀得一干二凈,悲的內核彰顯;第三層底色是對於社會的責問,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是否做好了准備當一個父母,而不是在多年之後後悔生了他,資源的錯誤配置,是導演這部溫情電影下對社會弊病最有力的回擊。
三層底色,渾然天成,每一幀畫面,都值得回味,太厲害了。
2.《羅馬》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獲獎影片,黑白畫面,冷峻的鏡頭之下,描繪出當時墨西哥中產階層和底層階級的生活狀態,以小見大,更是時代縮影,女傭得知自己懷孕,是哀愁的,女主人得知男主人拋家棄子,是掩藏不住的焦慮,女性的悲哀在土地強行徵收,暴力鎮壓遊行,渣男不負責任的混亂時代被放大,宛若被鎖在門內的狗犬,無法掙脫束縛。平淡的敘事,宏大的史詩氣質,形成了一類迷人的質感。
3.《燃燒》
今年戛納電影節費比西獎競賽單元獲獎影片,李滄東執導,劉亞仁主演,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燒倉房》,還參考了福克納的《燒馬棚》。電影完美還原了小說的意境和韻味,又增添了導演自己的私貨,沒有損害電影質感的前提下,不斷強化了「倉房」這個概念,所有的階級都有精神荒蕪的地帶,行屍走肉之下,亦渴望暴力和燃燒。最後,女主夕陽下的那段獨舞,美感十足。
4.《狗十三》
曹保平導演被雪藏多年的電影,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打兩下再給個棗,典型的中國式教育,高尚的口號之下,導演將這類教育蠻力馴化的實質給放大和凸顯,兩次狗的丟失,雙重打擊之下,李玩的那句,這樣的事兒,以後還多著呢,凸顯了孩子無力抗拒只能默默忍受至麻木的現狀,女孩在酒桌上吃狗肉的情節,則象徵了孩子被完全馴化,悲劇已然發生,只盼著作為家長的觀眾,能從中有所感觸。
5.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作品,科恩兄弟力作,六則寓言,一波三折,讓人感慨命運的無常。迷人的人物、充滿詩意的台詞、精美的構圖、絢麗的色彩運用、和諧動聽的配樂,使得這部西部電影極富異域風情,讓人回味。
6.《大象席地而坐》
今年柏林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胡波導演遺作,這應該是導演寫給自己的作品,所以極具個人色彩,有著大量的自我宣洩,力量非常生猛。多線交叉敘事,長鏡頭、光影效果的運用,已然爐火純青。影片據我個人統計足足描繪了二十多種社會病態,表達的是對這操蛋的世界的憤慨,負面的能量很多,但也是時代下一些年輕人真實、毫無掩蓋的表達。
7.《攝影機不要停》
最近一段時間紅遍日本,在影迷間瘋狂流傳,憑借18萬人民幣成本取得1.7億成績的票房神話。電影前半個小時是三流狗血喪屍片,邏輯不清不楚,半個小時之後的花絮,是正片,完美地解釋了之前出現的所有漏洞,相當於第二次敘事,《無巧不成婚》一般的喜劇風格,爆笑之餘,讓人對用心做電影的人肅然起敬。
8.《網路謎蹤》
今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十佳獨立電影,個人年度最佳懸疑電影,不光是用配樂,用鏡頭語言來渲染懸疑氛圍,劇本的推理元素也經得起推敲打磨,父親尋女,抽絲剝繭的過程,設計得非常好,連一個找回臉書密碼,編劇都要讓男主角先用谷歌發驗證碼到雅虎信箱,找回密碼之後再登陸,細致如此,可見一斑。推理敘事線之下的情感線,父女之間的相互認識,亦使得整部影片的內核得以提升。
9.《我不是葯神》
年度爆款影片,對於國產電影現實主義題材,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探索。各位演員的演技都很有火候,劇本亦是非常扎實,唯一的遺憾大概便是將醫療公司打成了十足的反派,未能將版權保護和葯品救命之間的矛盾展開來討論,但瑕不掩瑜,電影社會意義很大,讓全國范圍內眾多的觀眾聚焦起天價葯的話題,為無數買不起天價葯的患者,向社會提出了責問,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實在是讓人感慨良多。
10.《頭號玩家》
實在是太喜歡斯皮爾伯格的造夢元素和想像力,在他的手裡,電影不是用來拍的,真的是用來玩的,無數的彩蛋,將尋寶游戲這種老套套路賦予新的形式,在特效的加持之下,最後的那一場混戰真的堪稱視覺上的饕餮盛宴,全世界的影迷,確實需要斯皮爾伯格和他的商業電影。

Ⅲ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Ⅳ 中國哪些演員拿到過戛納電影節的表演獎

第47屆(1994年):男演員獎:葛優《活著》。

第53屆(2000年):男演員獎: 梁朝偉《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中國香港 )。

第57屆(2004年):最佳女演員獎:《清潔》(Clean)(法國) 張曼玉。

華語電影獲獎名單:

至今唯一獲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霸王別姬》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

《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4年《活著》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獲戛納影後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2005年,鞏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大獎。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註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宣布,「金馬車獎」授予中國導演賈樟柯(第一位華人導演獲該獎);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奪得最佳導演。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短片「金棕櫚」獎 。

2018年,中國導演魏書鈞短片《延邊少年》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Ⅳ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委會特別大獎、特別技術獎、金棕櫚獎、最高綜合技術獎、最高技術大獎,獲獎影片及時間如下: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

2、《俠女》

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3、《霸王別姬》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可謂是華語電影巔峰之作,至今無電影可以媲美。該片改編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4、《戲夢人生》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5、《活著》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獲評委會大獎。這是一部關於近代中國史詩的電影,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電影和原著比較起來,基本接近於原著,也算是華語電影的一座巔峰。

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海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幫悲情故事。也是張藝謀把文藝元素和類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影片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前往南美遊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這部電影無論從鏡頭、情節、主旨、美感都運用到了極致。是王家衛最有水準的一部電影。

8、《荊軻刺秦王》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獲第52屆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了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雄心壯志的嬴政如何統一天下,而不惜鏟除一切阻礙,最後建立空前帝國的經過。《荊軻刺秦王》中,陳凱歌把那個時代的歷史,很藝術地搬到銀幕上,算是對歷史的敬畏。

9、《鬼子來了》

2000年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

10、《花樣年華》

2000年,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此片由王家衛自編自導,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講述了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故事。《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的電影。

11、《一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奪得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楊德昌遺作。

12、《青紅》

2005年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第58屆評委會大獎。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青紅》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探索家族長老和子嗣之間矛盾沖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2007年的南京發生的兩男一女的情慾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驅車前往海邊,偶遇了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慾望的斗爭。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電影,沒多少對話,就連戲劇沖突都少。

14、《天註定》

2013年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天註定》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兒騎摩托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憂傷,愛與希望。這是賈樟柯最與眾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聶隱娘》

2015年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主要講述了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13年後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傳奇女俠的故事。這也是侯孝賢拍出的最美電影,濃濃的唐朝古風,美到令人窒息。

Ⅵ 近三年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第五十九屆(2006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風吹稻浪》英國
評委會大獎:《弗朗德勒》法國
評審團獎:《紅色之路》英國
最佳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巴別塔》美國
最佳男演員:《光榮之路》(法國)5位男演員
Jamel Debbouze、Sami Bouajila、Roschdy Zem、Samy Naceri、Bernard Blancan
最佳女演員:《回歸》(西班牙)6位女演員
Penélope Cruz、Carmen Maura、Lola Duenas、Blanca Portillo、Yohana Cobo、Chus Lampreave
最佳編劇:阿爾莫多瓦《回歸》西班牙
金攝影機:《布達佩斯島》
最佳短片金棕櫚: 《sniffer》導演:Bobbie Peers 挪威
費比西獎:《氣候》/土耳其 《巴拉圭樹吊床》/巴拉圭 《BUG》/英國
關注單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導演:王超 中國
第六十屆(2007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Cristian Mungiu《四月三周兩天》羅馬尼亞
評委會大獎:河瀨直美《殯之森》日本
60周年特別獎: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園》美國
最佳導演: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鍾和蝴蝶》法國/美國
最佳編劇:費斯·阿金《在人生另一邊》土耳其/德國
最佳男主角:康斯坦丁·拉朗尼柯《驅逐》俄羅斯
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韓國
金攝影機獎:Shira Geffen/Etgar Keret《MEDUZOT》以色列
金攝影機特別獎:Anton Corbijn《Control》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Elisa Miller《VER LLOVER》墨西哥
最佳短片評委會獎:安東尼·陳《Ahma》 Mark Albiston《RUN》 新加坡
評委會獎:瑪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我在伊朗長大》法國/美國
評委會獎:卡洛斯·雷加達斯《沉默的陽光》墨西哥/法國/荷蘭
關注單元最佳影片:Crisitan Nemescu《加州之夢》羅馬尼亞
第六十一屆(2008年)
金棕櫚大獎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國)
評委會大獎 《格莫拉》Gomorra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 凱瑟琳·德納芙 (法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美國)
評審團獎 《大牌明星》Divo, Il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獎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巴西)
最佳編劇獎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飢餓》Hunger (英國)
金攝影機特別獎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俄羅斯)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盤封管》 megatron (羅馬尼亞)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Ⅶ 《燃燒 》以什麼評分創戛納場刊評分新紀錄

3.8分。

第71屆戛納電影節有四部亞洲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電影展映後也都收獲好評。繼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江湖兒女》(Ash is the Purest White)以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官方電影雜志《Screen》上收獲影評人開出的2.9分與3.2分之後,另一日本導演濱口龍介的《夜以繼日》也獲中等的2.4分,在主競賽單元中表現不俗。

另外兩部放映的主競賽影片《養狗人》、《迦百農》來自義大利和黎巴嫩。前者聚焦寵物狗梳理工的情緒轉變,後者反應當下的底層社會,兩者均直擊人心,只是一個兇猛,一個心碎。

Ⅷ 除了梁朝偉之外,有哪些演員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過

還有在第47屆(1994年)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葛優,作品《活著》;

中國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最早的獲獎影片是 1934年由蔡楚生導演、王人美和韓蘭根主演的《漁光曲》,該片當時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9年5月14日至25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評判團主席則由墨西哥導演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尼亞里圖擔任。

中國參加72屆戛納電影節的影片是《南方車站的聚會》主創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鞏俐、章子怡、李宇春、吳彥祖、馬思純、劉濤、景甜、朱一龍、娜扎、關曉彤等華語明星也受官方贊助商邀請出席本屆戛納電影節。

擴展材料: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迄今為止,華語電影只有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評委會大獎)、《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獲得過有分量的大獎。

第71屆戛納電影節於2018年5月8日至19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澳大利亞影星、奧斯卡影後凱特·布蘭切特出任評委會主席 。

Ⅸ 2018戛納電影節有多少作品亮相

據了解,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8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小城戛納開幕。資深影人雲集、後輩新人迭出、亞洲電影崛起是本屆電影節值得期待的亮點,相信將為這場電影盛宴帶來驚喜和精彩。

戛納電影節素來偏愛「老朋友」,但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代際更新的意味明顯,雖有不少故人來相會,但也向眾多新人敞開了大門。

本屆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和電影人的存在感十足。在華語片連續兩年缺席戛納主競賽單元後,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此次將作為華語片唯一代表角逐金棕櫚獎。《江湖兒女》由趙濤、廖凡主演,講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對戀人之間錯綜復雜、橫跨15年的犯罪愛情故事。在關注國際新銳導演作品的「一種關注」單元,執導過《路邊野餐》的中國導演畢贛將攜其第二部長片作品亮相。此外,中國台灣知名演員張震將出任主競賽單元評委。

閱讀全文

與2018嘎納電影節獲獎影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