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抗美援朝的電影有《上甘嶺》、《烽火列車》、《英雄坦克手》、《集結號》、《我的戰爭》等。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1)2016年三八線電影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上甘嶺 網路
烽火列車 網路
英雄坦克手 網路
集結號 網路
⑵ 三八線李長順結局
李長順被炸,頭上流血,睜眼一動不動,很多人都以為死了,但是後面是以長順的視角見到護士的常芳的日常生活。
《三八線》是由夢繼執導,張國強、王挺、曹曦文領銜主演年代戰爭劇。該劇於2016年4月23日在雲南都市頻道首播。
該劇講述的是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後,村裡兩個小夥子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的故事。
三八線意義
就這樣,三八線作為美蘇兩國在朝鮮受降和實行軍事佔領的分界線便被明確地規定下來。受降命令傳到戰地時,分兵進擊的蘇聯軍隊已經越過三八線,正沿著公路向漢城運動。
但他們一接到關於分界線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線以北。
1945年9月8日,首批抵達朝鮮的美國軍隊第7步兵師在仁川登陸。這是美蘇兩國在朝鮮半島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名副其實的合作。
⑶ 《三八線》這部影視作品怎麼樣有哪些出彩的地方
這部影視作品還是非常優秀的,為我們呈現了那場戰爭當中的殘酷,給我們還原了當時歷史事件的發展,對於抗美援朝這件事情,有很多志願軍參加了這場戰爭,有很多志願軍戰士為了保衛祖國,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所以這部電視劇當中有很多的亮點是值得我們觀看的,雖然說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整體來說這部電視劇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涉及了歷史,讓年輕人看到這部劇的時候,能夠想像出當時抗美援朝戰爭。
所以沒有看過這部影視作品的人,可以抓緊時間去看一下,因為這部作品是非常優秀的,裡面有很多出彩的地方,相信在觀看的過程當中肯定能夠找出很多的亮點,以上就是我國的這部影視作品的感想。
⑷ 三八線最後的老人是誰
誰都不是,是朝鮮戰爭倖存下來的老兵們的代表。電視劇《三八線》,結局是講述迎接志願軍遺骨回家,那個老兵代表的朝鮮戰爭倖存下來的老兵們,終於見到了當年為國捐軀的戰友們魂歸故里。
老人的扮演者是演員劉世龍。
《三八線》是由夢繼執導,張國強、王挺、曹曦文領銜主演年代戰爭劇。該劇於2016年4月23日在雲南都市頻道首播。
該劇講述的是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後,村裡兩個小夥子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的故事。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較量,歷經數次浴血的戰役之後,漁村青年完成了從沖動的年輕人到智慧果敢的愛國戰士的轉變;與此同時,經過幾輪戰略戰術調整,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國際輿論支持和關注;在最後的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以生命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以及停戰協議後的和平。
⑸ 三八線中珍英的扮演者是韓國人嗎
不是,《三八線》中珍英的扮演者是中國人。
劇名:《三八線》
角色:李珍英
演員:王智
王智,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4級表演系本科,中國內地女演員、新生代功夫女星。
王智七歲開始拜師學武。2007年首次出演電視劇《目擊者》,自此開始演藝事業。2008年中戲表演系本科畢業後擔任大學生村官。2013年主演年代動作劇《馬永貞》,2014年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劇《妻子的秘密》在湖南衛視熱播,2015年主演國慶檔電影《夏洛特煩惱》。2016年3月王智憑借電影《夏洛特煩惱》獲得首屆「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最具潛質獎,5月入圍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2016年,王智參加了浙江衛視《二十四小時》等真人秀,還為宣傳電影亮相亮相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
⑹ 《三八線》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三八線》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MqREUrkzk5_IPFrwA1UNw
⑺ 抗美援朝電視劇
抗美援朝電視劇
抗美援朝電視劇,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關於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也有很多,下面跟我一起了解抗美援朝電視劇的相關內容吧。
央視出手,代表國家水準,必定不同凡響。
央視確實做足了功夫,籌資3000多萬元拍攝這部《抗美援朝》,換算成現在,投資額至少是3、4個億,動用數百名演員,10多萬群演,花了整整一年拍攝完成,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這部《抗美援朝》不僅耗費巨資,也下了真功夫,導演、演員都是優中選優。
《抗美援朝》由張笑天編劇,李前寬、肖桂雲夫婦聯合執導。
張笑天是我國著名歷史作家、編劇,大學歷史系畢業,編劇的影視劇有《雁鳴湖畔》、《末代皇後》、《開國大典》、《重慶談判》,都是分量極重的歷史正劇。
李前寬、肖桂雲夫婦則是我國著名夫妻檔導演,兩人聯合執導過《開國大典》、《重慶談判》、《七七事變》、《決戰前後》、《世紀之夢》等革命歷史劇,口碑極佳。
編劇和導演合作多次,每次都是大獲成功,默契程度可想而知。
演員方面,更是全明星陣容。
古月飾演毛澤東,孔祥玉飾演周恩來,丁笑宜飾演彭德懷,他們都是演技精湛的戲骨加特型演員,飾演領袖不止一次,可謂形神兼備,深受觀眾好評。
為確保人物角色真實性,劇組還從美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精心挑選演員,斯大林、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等重要人物都由本國演員飾演,角色還原度很高。
為了把《抗美援朝》拍成一部真正符合歷史的史詩巨作,劇組聘請了專業歷史軍事顧問,特別是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的洪學智上將,親自擔綱該劇的總顧問。
在高度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經許可,還披露了很多以前從未向外界披露的歷史事實。
比如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由於指揮失誤等原因,第60軍180師在撤退時被美軍包圍,突圍失利,最終只有4000多人成功突圍,其他大部犧牲或被俘,成為我軍在抗美援朝中最慘重的一次損失。對這段歷史,本片直面史實,未作迴避。
另外,軍隊方面也給予大力支持,劇組調用部隊10多萬人次,飛機、大炮、坦克等裝備都是真刀實槍,真實再現了抗美援朝戰場上大規模、集團化作戰的場景,很多長鏡頭堪比戰爭史詩《大決戰》,是一部尊重歷史、全方位展現歷史的革命歷史戰爭題材大戲。
這樣製作精良、場面宏大、還原度高的革命歷史正劇,難以再現了。
這部電影預計2001年元旦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但後來卻被雪藏了。
至於其中原因,眾說紛紜。
直到2009年,央視前台長楊偉光現身說法,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訪問時,正面解釋了電視劇《抗美援朝》一直未能公開播映的原因,也是當前最權威的說法。
人物周刊:不光是文獻片,您說過,電視劇也得講政治。
楊偉光:是的。但是非常遺憾,當時搞慢了,片子拍了一年多,大家審看了都認為可以播,結果來了個「9·11」。世貿大樓剛被炸,你來個抗美援朝不太好,考慮到當時的一些情況,就沒有播。
2001年以來,國際關系變幻莫測,各方面不斷提出希望公開播映這部《抗美援朝》,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都未獲批准,最終這部電視劇被雪藏起來,一藏就是20年。
這20年中,劇組一些工作人員沒能等到《抗美援朝》播映,就已經去世,比如飾演毛澤東的古月於2005年去世,編劇張笑天於2016年去世,不得不說是一件很大的遺憾。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金剛川》等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先後公映,讓很多人看到了2000年版《抗美援朝》開播的一線希望,但新拍攝的《跨過鴨綠江》近期在央視開播,宣布了《抗美援朝》被徹底打入冷宮,或許永遠沒有面世的希望了。
被雪藏的《抗美援朝》只能感嘆一句:生不逢時!生不逢時啊!
最後,向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致敬!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電視劇《三八線》 從小人物切入再現史實
《三八線》講述了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後,村裡兩位年輕小伙懷著國恨家仇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的故事。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較量,數次浴血戰役之後,漁村青年從沖動的年輕人成長為智慧果敢的愛國戰士。與此同時,經過幾輪戰略戰術調整,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在最後的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以生命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據編劇王海平的介紹,他在幾年前就開始構思劇本了,他認為這是值得紀念的一段歷史,「兩年前開始動筆,去年上半年最終完成」。
讓王海平欣慰的是,劇本寫完後不久,2014年3月28日,搭載著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專機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離開祖國60多年的英靈終於魂歸故里。王海平表示,「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也加速了劇本的問世」。
至於創作的初衷,王海平稱,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之戰,「65年前,志願軍戰士滿懷赤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面對強敵凜然不懼,將青春熱血拋灑在異國土地上,捍衛了新中國,奠定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國地位」。王海平說,還原歷史不僅是對志願軍老兵的致敬,也是想通過電視讓年輕人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
據悉,近兩年我市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特別是加大愛國主義題材作品的規劃創作,除策劃製作《三八線》外,今年還將推出電影《百團大戰》、電視劇《巨浪》等抗戰題材作品。
推薦三部真實還原歷史的抗美援朝系列影視劇
一、電視劇《三八線》
對一支軍隊,真實與客觀才是最好的尊重
1、劇中李長順所在的部隊應該是吳信泉軍長率領的三十九軍,現在已經是第三十九集團軍,也是防備應對朝鮮半島事端的主力重機械化集團軍。
2、劇中幾次戰役原形應該是長津湖追擊戰和松骨峰戰役等。
3、劇中對當時志願軍的描寫,一點都不誇張,甚至可以說是收斂了很多,當時戰況之慘烈遠比劇中描寫的嚴重,可以參考兩部紀錄片,《血與雪——長津湖戰役全紀錄》《鐵在燒》
4、因為天氣惡劣,裝備落後,志願軍在執行任務中成建制,保持戰斗隊形凍死在陣地上,這不僅僅是長津湖才有,幾次戰役一直都有。
5、劇中對志願軍步兵戰術有所還原,首先人海戰術這種污衊志願軍的說法可以歇歇了,劇中對三三制,小隊穿插夜襲,步槍輪流射擊保持火力等等細節描寫都有還原。武器還原也不錯,比一些胡亂使用道具的抗日神劇強多了。
6、劇中有一段對美軍戰俘黑人白人等級差異的描寫,事實上當時美軍等級差異很嚴重,黑人受歧視是社會現象,甚至在志願軍戰俘營里都有表現,比如白人士兵拒絕和黑人士兵一起住。
7、美軍的空襲很厲害,對志願軍後勤補給影響很大,間接影響了前線的戰斗。汽車兵損失是很慘重的,從東北出發的志願軍後勤汽車部隊存活率甚至只有兩成。
這片的一大亮點就是完整展現了我軍的一些特色,如政治工作,官兵平等,以及內部互相競爭勇爭先進的不服輸的文化和精氣神等。
除去最後比較水的幾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值得看
二、電視劇《戰火熔爐》
《我們的戰爭》已改名為《戰火熔爐》,與《三八線》類似,都是微觀視角下的戰爭敘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連長。陰差陽錯中,他被當做志願軍戰士帶到了朝鮮戰場,在槍林彈雨中他見證了歷史,也感受到了精神信仰的力量。
《戰火熔爐》為全景還原戰場,對抗美援朝戰場的高度還原,驚心動魄、盪氣回腸的戰斗場景。該劇是最接近真實戰斗場景的國產戰爭劇。《戰火熔爐》所展現的是更加立體鮮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形象,他們是頑強不息、可歌可泣的中國英雄。看過《戰火熔爐》後,能夠更加理解是什麼讓每一個凡人做出了超越平凡的選擇,我志願軍戰士每場戰斗為什麼而戰。《戰火熔爐》選擇抓住抗美援朝基層部隊戰斗中的特寫,通過一個個熱血男兒的刻畫展現赤誠火熱的家國情懷,在磅礴且細膩的筆觸中,突出一代人平凡卻又偉大的付出與犧牲。
原本24集的電視劇被剪成13集,可想而知劇情之間不夠緊湊,雖然結尾幾集比較水,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值得看。
三、電視劇《彭德懷元帥》
除了《三八線》《戰火熔爐》,2016年播出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也有大量篇幅涉及到抗美援朝戰爭,集中在第26-33集。
《彭德懷元帥》在劇中大量使用了2000年製作完成的未上映電影《北緯三十八度》的素材。
借用的素材集中在美軍將領相關戲份、美軍行軍場景、大場面調度的戰爭戲等。而《彭德懷元帥》的導演宋業明正是當年電影《北緯三十八度》的導演。
有B站網友將《彭德懷元帥》中借用《北緯三十八度》的素材單獨剪輯出來,竟也有約35分鍾。
在《外交風雲》中,類似的「套娃」現象依然存在:《外交風雲》套用了《彭德懷元帥》的素材,而《彭德懷元帥》嵌套著《北緯三十八度》的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懷元帥》與《外交風雲》的導演都是宋業明,編劇都為馬繼紅。兩部電視劇的「移花接木」,也讓國內的觀眾某種程度上一睹《北緯三十八度》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