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告訴我美國電影每年的生產規模和它的總收入。
美國的電影產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但好萊塢電影卻占據了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0%以上。2001年美國IT產業產值高達6000億美元,占據世界IT產業產值的75%,美國的網站佔了全球網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同時,文化產業為美國國內提供了1700多萬個就業崗位。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美國推行全球文化擴張的重要戰略
美國的原有八大電影公司現在只剩下六家,他們是
迪斯尼(05年收購米拉麥克斯公司、06年收購皮克斯公司)、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索尼(收哥倫比亞、米高梅〈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環球(收夢工廠〈不包括夢工廠動畫公司〉)、華納兄弟
新線公司近幾年來好片不斷,一發而不可收,尤其是《指環王》系列,愛死它了,所以把它也算上
還有一家博偉影業公司,它也很大,但是是多家控股的公司,不知道算什麼。博偉影業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娛樂集團之一。其控股的電影公司包括有:試金石TOUCHSTONE、好萊塢HOLLYWOOD(以上兩家主要製作流行的商業影片,以動作、劇情、喜劇為主)、米拉麥克斯MIRAMAX(專門負責拍攝和發行獨立電影、藝術電影及外國語影片)、迪斯尼DISNEY(製作和發行少兒和家庭喜劇影片為主)、帝門DIMENSION(專門製作和發行恐怖及驚悚類影片)等。
㈡ 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每年平均每個公司生產多少影片
我看了下,華納,環球07年都是17部,迪斯尼10部,福克斯20部
應該就是平均15到20部的樣子
㈢ 誰能告訴我 美國 一年大概總共拍多少電影 請提供片名 導演 公司 特效製作公司 和製作成本~
美國一年在院線上映的電影大概800部左右。
還有一些電影無法得到在院線上映的機會,只能發行DVD,大概300-500部吧
這些數據是我能告訴你的。
至於你第二個問題,放心,沒人會回答你,只會都諷刺你
㈣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㈤ 2018年上映的美國大片有哪些
美國大片一般都不錯,美國大片的特效和劇情,都深受國內很多人的追捧和喜歡。下面是我分享的2018年美國大片上映表,一起來看看吧。
2018年美國大片上映表
1、移動迷宮3:死亡解葯 動作/科幻/驚悚 – 2018年1月12日美國上映
《移動迷宮3》是移動迷宮系列影片的第三部,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品,由韋斯·波爾執導,迪倫·奧布萊恩、李起弘、卡雅·斯考達里奧、托馬斯·桑斯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冒險片。電影原計劃於2017年2月17日上映。男主角迪倫·奧布萊恩2016年3月下旬在《移動迷宮3》片場意外重傷,導致影片停拍並計劃在5月9日復工,但4月30日片方宣布影片將「無限期停拍」。改定於2018年01月12日在美國上映。
2、
3、黑豹 動作/劇情/科幻 – 2018年2月16日美國上映
《黑豹》(Black Panther)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八部電影。由瑞恩·庫格勒執導,查德維克·博斯曼、露皮塔·尼永奧、邁克爾·B·喬丹、達娜·賈克賽·古瑞拉主演。作為鋪墊和引入,黑豹這一角色將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首次登場。影片定於2018年2月16日美國上映 。
4、無敵破壞王2 動畫/冒險/喜劇 – 2018年3月9日美國上映
《無敵破壞王》導演里奇·摩爾向外媒透露,《無敵破壞王》的續集中將會讓任天堂(Nintendo)的經典游戲角色「超級馬里奧」加盟!瑞奇·摩爾說,在第一部中任天堂並沒有拒絕讓馬里奧客串迪士尼電影,而是他自己實在無法在劇本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來安置這個角色。不過《無敵破壞王2》就不同了,瑞奇·摩爾說:「我們在續集中為馬里奧的出場想到了一個好點子,能讓他在續集里出場真的很棒。」
5、新古墓麗影 動作/冒險 – 2018年3月16日美國上映
《新古墓麗影(Tomb Raider)》是由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和米高梅電影公司聯合出品,羅阿爾·烏索格執導,艾麗西卡·維坎德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該片於2018年3月16日北美上映 。
6、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 動作/冒險/科幻 – 2018年3月23日美國上映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暫譯)》又名:《環太平洋2》,是傳奇影業和Warner Bros. Pictures聯合出品的科幻片,該片由斯蒂文·S·迪奈特執導,約翰·波耶加、斯科特·伊斯特伍德、蔡麗·斯帕妮、景甜、張晉、陳梓童、藍盈瑩、黃愷傑等人主演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暫譯)》會繼續講述主角捍衛世界的 故事 。該片預計於2018年3月23日在北美上映,中國有望引進。
7、玩家一號 動作/科幻/驚悚 – 2018年3月30日美國上映
影片根據歐內斯特·克萊因同名小說改編,在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的反烏托邦未來,人類沉溺於虛擬現實的超級網游「綠洲」,少年韋德將深入「綠洲」破解謎團。
2017年最新美片敦刻爾克的票房
克里斯托弗·諾蘭編劇並執導的戰爭史詩電影《敦刻爾克》已於9月1日在中國441家IMAX影院強勢開畫,首周末三日IMAX票房已斬獲約3100萬人民幣並創下IMAX中國九月開畫影片的首周末新紀錄。《敦刻爾克》也一舉超過2014年上映的《星際穿越》,創下諾蘭執導的影片在中國IMAX影院的三日首周末、首日及午夜場最佳成績,票房分別為3100萬元、941萬元及130萬元。
此外,《敦刻爾克》內地首周三天總票房為1.97億元,險勝《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拿下上周票房冠軍。
據《好萊塢報道者》稱,《敦刻爾克》將為諾蘭帶來2000萬美元的預付片酬,這只佔據其總收入的一小部分,因為導演還將擁有影片總票房20%的分成。而目前全球票房已超4億美金,也就是說諾蘭至少已將1億美元收入囊中。
敦刻爾克豆瓣影評匯總
1、你們逃走了三十萬,成就了一個非凡的行動;我們僅僅南京就歿了三十萬,在中國人的歷史面前,再大的IMAX屏幕和音響,都微不足道。
2、的確是尊重了史實,這也導致主線只是了無新意的流水賬,拯救觀感全靠一手諾蘭式「偽震撼」:用誇張極端的音效+BGM+運鏡堵塞觀眾的大腦,只留下眼睛和耳朵,強行把20分的劇力在感官上虛高到90分。同時本片在表達上又極度匱乏,對人與戰爭的思考幾乎完全沒有,可以說是外強中干到了極致。
3、三條故事線,不同時間長度,卻有意平行剪輯,造成假象。這一回沒太多敘事花樣,也沒什麼視覺奇觀。主要還是還原恐怖氣氛,營造當時的絕望與緊張感。這里有英雄也有被嚇破膽的普通小兵,小兵代入感更強。音樂對影片情緒有強烈的推動,也讓結尾更加釋然。結尾滑翔真的很美。算諾蘭一次新的挑戰。
4、外網評價虛高得一塌糊塗………雖然喜歡湯甜的空戰戲份,但我看不得這么色調清新精緻煽情的戰爭片,覺得特別假。也不喜歡結構和節奏。 諾吹勿擾,非粉非黑,不要覺得你喜歡的東西別人就一定得喜歡。 還是建議去看,但不要信評分,用你自己的感受和判斷力。
5、一個《敦刻爾克》,生生拍出了《盜夢空間》的即視感。把盡人皆知結果的一個歷史事件拍的全程懸念迭出,讓觀眾屏住呼吸看完全場,恐怕也只有諾蘭了。。。
6、多線敘事的優缺點在這里都很明顯:成功撤退是史實,故事的懸念就不能用結局來製造了,三條線如何交匯才是重點;而在幾個故事中來回切換次數多了,吸引力到後來遠不如開頭,只能通過回到諾蘭最喜歡和擅長的——傳統的家庭觀念、孤膽英雄的奇跡等等來激發情感,所以戰爭背景比較模糊,當是冒險求生片吧
7、之前還擔心電影只有107分鍾會不會太短,因為諾蘭之前的電影時間都很長可以把故事講的細致入微,不過這一次他把握的很足,在該有的時間點插入什麼樣的故事,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時間雖短但該有的故事都講的很全面了,並且不會再有多餘時間去講述別的事物,而且整體節奏還很快,一部成功的實驗影片。
猜你感興趣:
1. 2017春節檔電影有哪些
2. 2018電視劇上映時間表
3. 2018電視劇上映時間表
4. 2018電視劇上映時間表
5. 2018好萊塢大片上映表
㈥ 世界電影界美國電影所佔比例是多少
有關數據表明,早在1994年,美國電影在故事片年產量、全國銀幕數量、年票房收入等電影產業的主要評估指標上都已遠遠超過了其他幾個電影生產大國。美國的故事片年產量是同項排行第二的日本電影產業的兩倍;全國銀幕數量是同項排行第二的法國電影產業的六倍;年票房收入是同項排行第二的日本電影產業的四倍。可以說,就客觀實力而言,其他國家根本無法與美國電影相提並論。一方面,美國電影牢牢控制著美國本土的市場主導權(其國產片票房佔全年票房總收入的百分比是96%),另一方面它還跨界控制著其他國家半數以上的電影市場份額。
㈦ 美國每年出產多少部電影都是什麼樣的製作
美國一般一年產450部到500部電影,絕大多數都是由小公司製作,大公司發行的,同時幾家大公司如華納、迪斯尼會生產幾十部投資上億的大片,美國電影的主要收入就靠這幾十部大片,特別是在海外市場。
㈧ 全世界的電影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
我個人覺得雖然用歷史的角度來看,並不算悠久,但是如果要問共計涌現出了多少部電影也是難以統計的。
1895年,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誕生於法國,到2000年左右,大概產出了13000部至16000部電影。
每月應有200多部2008年電影技術再次更新每周電影應有80多部至今應該突破10億了,如果用10億為標准每部電影片場為100分鍾計算,就算你活100歲也看不完而且現在每周都還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