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個大神介紹幾部外太空探險的科幻片看一下,非常感謝
鏈接:https://pan..com/s/1p-JmTb3oxNDtBv5jSxOk-A
《驚爆銀河系》是由迪恩·派瑞薩特執導,蒂姆·艾倫、艾倫·里克曼、西格妮·韋弗等主演的冒險片,於1999年12月23日在加拿大上映。該片講述了賈森和亞歷山大等船員假戲真做,幫助塞米安人對抗宇宙邪惡勢力的故事。
⑵ 誰能推薦幾部經典的關於於宇宙太空探索方面的科幻電影
http://www.tom112.cn/zy/6967/
最新系列紀錄片《宇宙》囊括了宇宙的一切,從黑洞到我們的太陽,從未探索的太空到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這個專題已經被N多機構做過N多遍了,但歷史頻道做的非常出色,在講述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故事的時候,嚴謹詳實地敘說了人類對宇宙的不懈探索,同時將已經了解和尚未了解的宇宙奧秘一一展現出來,真的秉承了歷史頻道的傳統。特別是《火星》不知道被做過多少次了,但歷史頻道做來,給人感覺耳目一新,裡面介紹了2007年最新的資訊,要知道現在還在2007年裡啊。第一季第1集:太陽的秘密:它是天上的火球,一個高熱等離子沸騰運動的星球,爆炸著,噴發著.它的大小幾乎無法想像--100萬個地球剛好填放進去.在這里,激烈的反應產生的所有能量保證了地球的上所有的生存,然而,它的秘密現在才剛開始被了解.從太陽黑子到日食,從太陽耀斑到太陽風暴,從太陽的誕生到它的可能的結局,探索這顆產生地球生命的天體的科學和它背後的歷史.[第一季第1集花絮]當年裡根總統訪華時,空軍一號就曾被太陽風暴干擾,數小時內無法通訊,美國政府頓時群龍無首。第一季第2集:火星:紅色行星審視地球和火星之間的異同。包括紅色星球上會看到生命嗎,思索一下什麼樣的生命形式會從那裡演繹過來。第一季第3集:地球末日:來自太空深處的威脅小行星、彗星、伽馬射線爆炸以及太陽聯合構成了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威脅.美國太空總署的要員和其他科學家依靠自己最新的科技對抗著世界末日的打擊.關注和研究離奇又恐怖的世界末日,科學家們正爭分奪秒開發技術,找到辦法以保衛我們的家園...第一季第4集 木星:巨型行星第一季第5集月球
⑶ 《當我們離開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行動》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0daA0la3lxc_n_ZWzW5QMQ?pwd=j522 提取碼: j522
⑷ 太空電影有哪些
1、《星際穿越》Interstellar(2014年,美國)
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作品,五維空間和蟲洞旅行等概念對人們認識宇宙提供了很多新知識,星際航行時代開啟。
2、《地心引力》Gravity(2013年)
看完這部電影後覺得腳踏實地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無邊的孤獨的宇宙,活著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關,寂寞才是。
3、《星際迷航:暗黑無界》Star Trek Into Darkness(2013年)
《星際迷航》又譯《星際旅行》,特效不用說,優秀,遙遠的外太空也是存在斗爭的,有人就有斗爭,冒險和懸疑齊飛,刺激。
4、《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2013年)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人類於外星人開戰了,但是就像名字說的,只是講述了在大的背景下講述了安德的故事。
5、《沖出寧靜號》Serenity(2005年)
一艘叫做寧靜的飛船上生活一群人,船長是一個在銀河系內戰中失敗的人,他除了這艘飛船一無所有,然後有的人要走了……
6、《螢火蟲》(2002)
掠奪者來襲,為何來襲?這個美麗的女子又會怎樣?其實就是為了螢火蟲愛好者一個交代,自己看。
7、《木星上行》Jupiter Ascending(2015年)
2015年的片子,特效方面非常棒,擁有宏大的世界觀設定,當我做好了大看一場的時候發現原來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卒。
8、《太空運輸》Cargo(2009年)
太空電影關於外太空那些事情,腳下沒有土地是一定會出寫岔子的,你看看運輸出現問題了吧,瞄準矛盾主動出擊,解決問題就好了。
9、《太陽浩劫》Sunshine(2007年)
太陽終歸是要迎來自己劫難的,只不過在電影中提前了很多很多很多年罷了,本來好好一個太空冒險的片子,突然後半段轉恐怖片了,啊心好累。
10、《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2000年)
人類最早的太空探索電影總歸要和火星接觸一下,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水也困擾了不少人呢,終於科學家表明,有。
⑸ 請推薦幾部關於人類星際探索的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fJogZDKgmQnRWbdrAbYLTw
《星際探索》是由詹姆斯·格雷執導,布拉德·皮特、魯絲·內伽、湯米·李·瓊斯、麗芙·泰勒、唐納德·薩瑟蘭、魯絲·內伽、約翰·奧提茲聯袂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19年8月29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於2019年9月2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航天工程師羅伊被派往太空執行任務,展開一段跨越星際時空的尋父旅程的故事。
⑹ 星際探索真相是什麼
《星際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劇類型的電影。
「太空歌劇」是上世紀40年代發明出來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對於龐大紛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過於拘謹物理常識,以傳奇冒險為主要目的,並從中能給觀眾啟發性。
《星際探索》更多的時間放在了主角的精神世界研究上,從而削弱了劇情本身的戲劇沖突的力量。
影片的時間背景發生在未來,太空探索科技發展出了月球和火星基地。
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羅伊是一名有些自閉症的宇航員,他的父親20年前參與尋找外星生命計劃,飛船一直航行到了海王星,是人類載人到達最遠的距離。
但遺憾的是,外星生命計劃多年前就已經失聯,宣告失敗,羅伊父親被譽為太空先驅英雄,羅伊也正是因為父親的原因,成了宇航員。
⑺ 誰能介紹幾部有關太空探索的美國大片
《阿波羅13號》《NASA:25年》《挑戰者》…… 建議你先看看「阿波羅13號」還有今年下半年上映的《哈勃3D》將會是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其中有很多宇宙空間的畫面都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
⑻ 求一科幻片,太空題材的
是《2010太空漫遊記》2001的續集,上海譯文剛出過全套的書克拉克寫的一共4本2001,2010,2061,3001.
片名:2010太空漫遊
譯 名 2010:威震太陽神
◎片 名 2010
◎年 代 198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科幻/驚秫/動作/神秘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文件格式 HDRIP-RMVB
◎視頻尺寸 752 X 320
◎文件大小 2CD
◎片 長 116 Min
◎導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坎迪絲·伯根 Candice Bergen .... SAL 9000 (voic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Dr. R. Chandra, HAL's Inventor
Keir Dullea .... Dave Bowman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 Dr. Walter Curnow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瑪多林·史密斯·奧斯巴內 Madolyn Smith-Osborne .... Caroline Floyd
Arthur C. Clarke .... Man on Park Bench (uncredited)
Elya Baskin .... Maxim Brajlovsky
Larry Carroll .... Anchorman on TV
Cheryl Carter .... Nurse
Mary Jo Deschanel ....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fe
Dana Elcar .... Dimitri Moisevitch
Taliesin Jaffe .... Christopher Floyd
Saveli Kramarov .... Dr. Vladimir Rudenko
◎簡 介
2001年,大衛·鮑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異化。現在,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控險隊前往士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的電腦「哈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們的將是同樣令人窒息的震驚……
影片評價
如果願意,可以把本片當作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因為它是「太空漫遊」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著還有「2061」和「3001」兩部小說面試。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執導,雖不可能和大師庫布力克的「2001」相提並論,但也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在此找到了台灣科幻文學學者葉李華的「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的千年敘事詩」,截取該文部分,順帶介紹克拉克這位作家。
作家生平: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 於一九五○年代崛起英語科普科幻文壇,引領風騷長達半世紀,與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及海萊因 (Robert Heinlein, 1907-1988) 鼎足而立,如今是廿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中唯一健在者。
這位大師的前半生相當平凡:一九一七年生於英格蘭的索美塞特(Somerset);中學畢業後來到倫敦,在政府機構當公務員,公餘時間活躍於科幻迷的圈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一九四一年起在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教官;一九四六年退伍後,才進入倫敦的國王學院,兩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克拉克自小即對尖端科學極感興趣,天文學及太空科學尤其是他的最愛,這奠定了他日後寫作科普與科幻的基礎。一九五○年,他出版了科普處女作《行星際飛行》(Interplanetary ***ht),次年又出版《太空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Space),這兩本書使他成為提倡太空旅行的權威。後來他又寫了很多這方面的科普書籍及文章,對宣傳太空旅行簡直不遺餘力。
由於克拉克博學多聞,並且對科學與技術的互動十分了解,因此長久以來,他對許多政府的科學決策都很有影響力。例如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就在<地球外的轉播>這篇論文中倡導同步通訊衛星,而成為這個科技領域的先知(這篇歷史性的論文發表於《無線電世界》)。除了寫作之外,他還製作電視科普節目,對於西方世界的科學普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獲得聯合國及許多國家頒發的學術獎項。
而身為一位科幻作家,克拉克亦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曾獲得三次雨果獎 (Hugo Award) 與三次星雲獎 (Nebula Award),兩者皆是科幻文壇的最高榮譽。包括一九八六年,以終身成就所榮獲的星雲科幻大師獎。
雖然很早就開始習作科幻,但克拉克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正式發表科幻短篇。一九五一年,他的第一本長篇科幻《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 問世,同年又出版第二本長篇科幻《火星之沙》(The Sands of Mars)。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早期的科幻小說無論長篇或短篇,大都是以太空探險為主題。
從一九五六年起,克拉克定居斯里蘭卡。熱愛海洋的他認為這個島國是人間天堂,他嚮往海底的奇妙世界,對潛水活動尤其著迷。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長篇科幻《深海牧場》(The Deep Range),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移居斯里蘭卡之後,他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東方哲學。此後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除了太空這個主題,海洋與東方文化也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克拉克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普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硬科幻小說的基本教義派,篤信科技與人性都具有無窮的潛力,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卻仍然不時出現「神」的形象與意象。重要的例子包括《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一書中的外星主宰,以及本文主題「太空漫遊系列」中的神秘石板。
就科幻小說的文學面而言,克拉克受古典科幻宗師威爾斯 (H.G. Wells, 1866-1946) 的影響最深,因此在文字上較注重文學性,總是以優美的文筆娓娓道來。另一方面,由於本身的學術背景,他對科技細節的描寫也是精確無比,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至於故事性與戲劇張力,反而不是他強調的重點。換句話說,克拉克是以散文詩的語體來撰寫科幻小說,且執著於哲理上的探討與科學上的考證,因此讀者必須細細咀嚼,才能品嘗出其中特有的濃郁香醇。
一九六四至六八年,克拉克與名導演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 合作,拍攝了一部舉世聞名的科幻經典之作《二○○一:太空漫遊》。這部電影改編自克拉克於一九四八年撰寫、一九五一年發表的科幻短篇<崗哨>(Sentinel,故事敘述月球山峰上發現數百萬年前外星人留下的神秘建築),劇本由克拉克與庫伯力克聯合執筆。在電影殺青時,克拉克也寫出了同名的長篇小說。許多年後,克拉克陸續為這本書寫了三本續集,分別是《二○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二年出版)、《二○六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七年出版)、《三○○一:太空漫遊》(一九九七年出版)。如今在全球科幻迷心目中,此一「太空漫遊系列」已經成了克拉克的代名詞。
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用抒情的筆調、精準的文字,寫出自成一格的科幻敘事長詩。如果身為讀者的您對這個系列並不熟悉,下列簡介足以提供充分的前情提要,能讓您以最短時間跨越千年時光,直接探索三○○一年的神秘星空。
本片涉及作品介紹:《二○一○: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本小說也曾拍成電影 (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1984出品),中文片名是「威震太陽神」。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採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力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⑼ 有什麼好看的太空探索電影
《阿波羅13》
是由由朗·霍華德執導,湯姆·漢克斯、比爾·帕克斯頓等主演的記實性巨型影片。
該片講述了執行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3號飛船,在航程中機體受損,三名宇航員經歷重重考驗九死一生回到地球的故事。
影片於1995年6月30日在美國上映。
⑽ 分享一些好看的太空探索電影或電視劇
《星際穿越》這是我至今看過最震撼的探索宇宙題材的電影,整場基本都是屏住呼吸,瞠目結舌,特別是影片結尾,庫伯在五維空間里看到了自己的女兒,聲嘶力竭地呼喊卻得不到回應,最後用一種只屬於父女兩人的方式取得了聯系,這個片段,恰當得闡述了片頭的「引力效應」,導演用這種溫情的方式詮釋枯燥難懂的科學理論,讓人贊嘆不已。或許正如那句話—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很多事情早已被「上帝」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