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太陽黑子爆發,導致通訊信號能穿越時空,但這一次不是人直接穿越回去改變歷史。
2014日某日凌晨3:30分,喝醉酒的成功人士趕回家中,發現妻子遇害。一年過後,突然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在不斷地疑問當中,兩人明白了,這一通電話原來是2015已知妻子遇害的丈夫與2014還未遇害的妻子之間的生死紐帶。
時間一秒一秒流逝,慢慢真凶和導致不幸的原因逐漸浮出水面,丈夫通過電話不斷地挽救著過去同一時刻要遇害的妻子,對過去的改變產生的影響也映射到現在的時空當中。當真凶就要落網時,當妻子就可以逃出生天時,當最後一通電話開始之前,影片似乎要結束了,但,這時,太陽黑子不作美,通訊信號回復正常,與2015年的丈夫通過電話知道自己要被害並正在逃生中的妻子,接通了與2014醉酒在計程車上剛醒來還什麼都不知道的丈夫,並與2015年正在家中與兇犯搏鬥試圖挽救女兒的丈夫失聯。(恩,我覺得我表達得還算挺清楚的。沒看明白,就當時我不願意劇透太多吧)
一番搏鬥之後,2014年的妻子被兇犯勒住脖子按在地上,2015年的丈夫眼看著兇犯走向躲在房間的女兒,自己無能無力因為身上插著一把刀。男主女主的視線開始模糊,在2014的那個時空,時間馬上就要走到3:30,似乎一切都已成定局,孫賢周老哥,好像又要再一次在劇中失去家人。。。
好在,編劇沒有反社會人格,最後2014不明就裡的丈夫,因為2015年自己為2014的妻子爭取到的那一點點時間,提早一點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晉升後同事送的名牌(韓國電影里boss桌上的,一看就很重的那種,請勿與running man里的名牌混淆)敲暈了正要勒死自己妻子的兇手,這時,時間剛好從3:29 變道 3:30.
一句話,就是2015的丈夫為2014的自己爭取到了這一秒,救了2014的妻子,讓2015自己的家庭回到原樣。
影片結尾是2014 or 2015 (我覺得是2014)的丈夫第二天醒來,躺在自家樓梯口,記憶中彷彿是昨天躺在血泊中的同一地方。但女兒從樓上走下來,妻子從房間出來,責怪他喝醉酒。孫賢周老大哥完成了救贖,這一次,終於再劇中挽救了家庭,看來,干律師還是比幹警察要好。
影片的最後最後結尾,是現在(不考究到底是2014還是2015了,但我認為是2014)的丈夫,看到圓滿的家庭後,露出了滿意欣慰的笑容,但,此時,電話又想起了,隨著丈夫收斂的笑容,走向手機,收工。
一些感悟:表面上是犯罪片,但,我覺得要劇情其實更深層次要表述打拚事業的過程中如何維護自己的家庭的故事,這很難做到,但必須做到,因為這是教父說的。 妻子遇害的原因也是因為丈夫處理的案件中持有的證據。同樣,答應妻子八點回家的丈夫,因為喝得太高興,拒接了妻子電話,一直到凌晨3:30,然後才有了這一部劇。(不會是女人導演,女人編劇的吧)最後,黃粱一夢的丈夫醒來,發現一切都在,我想此刻他對家庭應該有了更深的感悟。
至於最後一個電話,我的猜測如下:
1、同事打來的,催他去上班,這種猜測是要表達事業還是很重要的,但就看孫賢周大哥自己的選擇了。
2、一個伏筆,但如果是要拍續集,這個伏筆有點爛。
3、因為我認為此刻是經歷了2015的丈夫回到了2014,所以,我覺得是2015的自己打來告訴2014自己彩票號碼的,畢竟,彩票號碼,兇手都提了好多次,沒理由不是這樣。恩。
以上,拋開邏輯,演技,演員啥的,算一部好片,能讓有家庭的人產生對家庭的思考和感悟。我話說完,誰同意,誰反對?!
Ⅱ 求《灰姑娘》2015電影的英文版影評,120詞左右,謝謝啦。最好能配上翻譯。
It is a tough bet to retell a story which has already been told not once but many number of times. We all know what happens in Cinderella, but it would take Disney to make an already known story to be interesting. The way this version of Cinderella has been told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Disney and Fairy tales are made for each other so much, that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they tell the same story, it is still as interesting as watching it for the first time. Throw in some top class CGI to the fairy tale, and voila you have a stunning movie, and yes the movie was stunning, be it the palace, which i believe was CGI, the performances by the artists and above all the screenplay had been extremely well written all over the movie. Thankfully this one is not a musical like its predecessor, from Disney.So full marks to the director Kenneth Branagh, and full scores to Lily James for portraying the most loved character of all times. Also a special mention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ince,played by Madden, that rather than being portrayed as the lover boy Prince Charming, who just falls in love over Cinderella, in this version he shows his character by standing up for his love.
Ⅲ 2015最新英語電影英語影評40字
2015最新英語電影終結者:創世紀 Terminator Genisys 的簡短英語影評,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Ⅳ 有意義電影的影評,400~500字,急!!!
寫事情的經過,再寫你的 感 啊!!
Ⅳ 誰能提供幾篇電影影評啊 (中英文不限)
在豆瓣里有!
例如:《阿甘正傳》
常常和朋友們談起阿甘。阿甘太運氣了!朋友們總是這樣說。我啞然。我很奇怪,阿甘坐在那張凳子上,難道只是在告訴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瞧,我多運氣」?
在好些年前,我曾對人生充滿困惑。我不知道人活著為什麼。有時候,我坐在窗檯上,對自己說:我現在跳下去,與我活到死相比也沒有區別吧。幸好,我沒有跳下去。整整想了兩年,我想出了一個答案:人怎麼樣才能活得更好?這個問題雖然沒有答案,但心裡不已經沒有先前那麼迷茫。
為什麼要說這個事呢?因為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似乎又一次體驗了那個追問人生的過程。
一個正常的人,擁有判斷能力,他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一個正常的人,可以有很多選擇,所以總是在等待時機。一個正常的人,不會把精力浪費在沒有用的地方。但阿甘偏偏不是個正常人,他的智商比普通人低,他甚至差點就進了智障學校。女朋友、學校球隊、部隊、乒乓、養蝦、跑步,似乎他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在選擇,而是別人在選擇。當然,他也不會去問「人生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他只會傻傻地去做一件件的事情。
這個故事到底想說的是什麼?我覺得,導演就是用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說了一個道理:選擇很可能誤導人生。因為選擇太多,有的人沒有用心地做事,這種態度進一步影響了他的人生。面對人生,或許應該有這種准備:「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選中哪一顆」。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特別喜歡飄飛的那片羽毛,好像那片羽毛就是我自己。
Ⅵ 2015獲奧斯卡電影的《鳥人》影評,700字,幫幫忙!謝謝!!
最強大的是那個變成鳥的視角的長鏡頭。那一刻催眠般鑽進屏幕和Birdy的世界裡了。看完電影突然具備了一種能力,我的靈魂也可以飄出窗外四處游盪。 身體在這里,靈魂在大街上,穿過牆壁飛向天空飛向山的那邊……真他媽爽,做一隻鳥。戰爭,死亡,瘋狂,絕望都與我無關,人類總有一天會比我提前滅亡。不用像人類一樣發明一個詞叫做「自然」,然後生活在遠離自然的地方。去我想.........
Ⅶ 求一片兩千字左右的電影影評
《霸王別姬》之袁四爺
李碧華名作,曾獲戛納還是什麼獎的《霸王別姬》,我沒看過原著,只看了電影。之前東鱗西爪地聽人講過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電視里瞥到幾眼片段。一直耿耿於懷。為了表示對這部嚮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買了正版影碟。然後在一個冬夜裹著棉被捧著紅茶 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於滄桑倒轉歲月輪回的幻麗之外,片中愛恨刻骨,人物鮮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張豐毅的小樓自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剛了,張國榮的蝶衣卻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紅氍毹上,霸王別姬,剛柔相濟,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萬劫不復?阿彌陀 佛。
看完之後我獨自窩在暖熱的黑暗裡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沖擊劇撼,乍夢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過高人居處,被那高空墜物,當頭砸倒,腦震盪又不知要若干天。但於如此劇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餘暇將片中男子拿來一個個在腦中過濾,陡然發現,最後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顆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蝶衣,而是袁四爺。
---對,就是那個由葛優扮演的有些獐頭鼠目一笑露出兩顆大門牙的津津垂涎於男旦蝶衣最後遭人民政權鎮壓的反動戲霸袁世卿,袁四爺。
且莫認為我是窮極生瘋一心想著要當反動會道門頭子的小老婆。領導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待我細細將四爺的諸般好處,一一道來。
袁四爺首次出場,是在小樓蝶衣一折滿堂彩的《別姬》演出之後。那時節霸王虞姬,正是月朗花香,溶溶脈脈,鏡里雙雙望定,更不知戲外別有天地。
四爺便在此時闖入這二人世界。亮相先是"一點薄禮"。蝴蝶盒子里白晃晃全套珍珠鑽石頭面。好。有錢人捧戲子,揮金如土,也是常情。不過見得一份豪奢氣魄。正如戲院經理所說:"都說當年太後老佛爺,她老人家賞戲,有這樣的手面嗎?---沒有吧!"
四爺是沖著蝶衣來的。目的很明確,並不遮遮掩掩。但蝶衣眼裡沒有他。"舍下小坐"的要求,先是小樓的生硬,再是蝶衣的委屈,兩次被拒。四爺是經場面的人,這一小場戲里頭,自己是個惹厭的反角,當然心明眼亮。當下脫帽躬身,彬彬而退。更無半句廢話。他沒有當場暴跳,並不奇怪--這點涵養總還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這份兒上。稀罕的是那份從容里頭自有一種篤定,拿準了那隻蝶,飛不走。並無老謀深算的陰險。只是一種淡然卻堅定的自信。或許他相信除了錢,自己亦有其他,值得一個人被擄獲。
這一小場中,霸王與戲霸,五七步之爭第一次埋下伏筆。
他不焦,不燥,不餒。由此我相信他並不是只知最後到手的一剎肉體之歡,那"皮膚濫淫的蠢物"。他亦懂得享受追求過程中的種種坎坷苦樂,不為人道的細膩感受。
過程就是結局。除了求愛,求歡,於這漫長曲折的人生,四爺當亦比他人獲得更多過程中的印象與滋味。
第一回合的照面,四爺是個豐富敏銳,懂得咀嚼生活的男子。是在世道中打過滾來的人,因此學會平淡處之。
四爺不曾使甚卑鄙手段,因此也不曾在二人之間造成裂痕。相信他在追求(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之中,縱是滿心渴望,亦保留有所不為的原則。反倒是小樓方面,橫里插進來一個菊仙。這才是真真的男歡女愛。蝶衣那"與師哥演一輩子別姬"的鴛鴦畸夢,終於化作雲煙。
在小樓與菊仙定親的時候,蝶衣獨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妝艷麗凄迷,一頭長發散落,滿目漆黑。是盲目絕望的永不可能的戀。面前是那面曾映照過霸王與虞姬身影的鏡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別人的丈夫。互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頭。此刻的鏡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 。
於是四爺再現。鏡頭里我們看到一根長長的翎子,斜斜伸入鏡中。四爺企圖進入蝶衣的心。
"這雙翎子,是從活雉雞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當真是難得。"--也不知他是在說蝶衣難得還是在說自己這份心難得。從活雉雞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翎子,殘酷地疊印片中交纏一世,不得救贖的愛恨,也疊印亂世里屢遭摧折的絕美的京戲藝術。---一時多嘴,跑題了,回來再說四爺。
在四爺的宅中,蝶衣看到那把年少時許下心願要送與師哥的劍。於他,那劍是關於他的愛人的威嚴,關於一份自幼固執的信念,關於虞姬對霸王的全部理解與寄託的信物。他要得到它。一個眼神,四爺已知其意。他說:"此劍是張府敗落時費了大週摺弄到手的。"又說:"你我之間不言錢字。那個字眼實在不雅。"這樣張揚的狂傲,卻未令人覺得他在市恩。緩而沉的語調,狂得有資格,傲得有資本。--由此亦可見,敢說"那個字眼實在不雅",必得坐擁若干身家,不然便得是嘗過富貴浮雲滋味的過來人,否則,不是實在不食人間煙火(這種人我還沒見過),便是故作清高,要麼就是不知疾苦、更不知死活的狂言。
於是,寶劍贈佳人。
蝶衣是四爺心目中一顧再顧,傾城絕世的佳人難再得。對於蝶衣自己,男兒郎與女嬌娥的身份顛倒一生,始終就沒弄清楚過。對於四爺,蝶衣是男是女,也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蝶衣身上,他看到所謂完美的化身。
相信四爺對於蝶衣,欣賞的成分遠多於情。情是一種不可理喻的深陷痴纏,要瘋狂,要佔有,妒恨煎熬,抵死纏綿。就像蝶衣對小樓。我們可以完全挑不出一個人好在哪裡而依舊愛他,也可以相愛一世卻依然彼此陌生。情是不需要懂,只需要服從它的安排。但四爺對蝶衣,不是。蝶衣的好處,蝶衣的美,大眾看到的,他懂,大眾看不到的,他也懂,就連蝶衣自己不知道的,他亦看到。四爺是如此敏感的人。他把蝶衣靈魂里美好的東西,看個通透。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當四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指的絕不僅僅是蝶衣的容貌。根本上,四爺與蝶衣一樣,是個藝術瘋子。於京戲(還有崑曲)這門藝術,他浸淫一生,奉獻了全部的心與魂。正像蝶衣所說,京戲全在情境二字。因為情境,兩三個龍套穿梭,便是千軍萬馬。因為情境,空無一物的舞台上,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嶺,攻城掠地,活生生演盡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生的悲歡離合。京戲實在是心的幻術。而情境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可遇不可求。所以當四爺與蝶衣,台上台下,兩個對京戲幾近入魔的戲痴乍一相逢,電光石火間,便有雲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們的靈魂是相通的。他們都是情境中的人。
所以對四爺來說,蝶衣絕不只是一個美貌的戲子。在蝶衣身上,他看到京戲的化境。那是他一生痴狂的東西。對他來說,蝶衣已是藝術完美的象徵。四爺這一生沒機會登上紅氍毹為他理想中的藝術奉獻自己,他必須在俗世名利中打滾,這是無可選擇的。但是在蝶衣為戲而痴的靈魂里,他可以看到另一個自己,純粹的倒影。四爺對蝶衣的愛戀,實際上是有著自戀的成分,和對自身完美的期許。這樣狂熱的痴迷,已經分不清愛的是藝還是人。但是他對蝶衣的態度,仍是節制的。並未陷入愛之便欲毀之的極端。
事實上蝶衣的性別真的已經不是這一場愛欲的焦點。四爺並不是真正的同性戀。他愛蝶衣不是因為他是個美好的男人,而是因為他是個美好的人。代表理想中極致境界的人。相信如果蝶衣是一個女子而具有同等高超的藝境,四爺照樣會愛上她。又想像,如果四爺真的愛上了某個女子,也必定會比這個女子自己更懂得她的美,她靈魂的本質--除非棋逢對手,被他遇到一個同樣敏感至極的女子--不過這概率不大啊。終究這種人不會太多。
他是真正懂得蝶衣的人。他說,在看蝶衣演出時,有那麼兩三刻,他有所恍惚,疑為虞姬轉世再現了。---其實,在這部影片的本義中,蝶衣被賦予的本來就是虞姬的靈魂。為霸王生,為霸王死的從一而終的一顆燃燒的靈魂。四爺看到的,恰正是蝶衣的本相。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小樓兩次用以評價蝶衣的一句話。說這話的當時,一次是在蝶衣發瘋似地凄喊:"我要跟你唱一輩子戲。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一次是在文革中,實行"現代戲大改革"之時,堅持"情境"的蝶衣在討論會上獨排眾議反對現代戲(實際上反對的是對京戲的粗糙化和政治化),然後閉門不出。當小樓說"你一輩子就知道唱戲,你也不出來看看這世上的戲都唱到哪一出了"的時候,門里傳來蝶衣幽幽的聲音:"虞姬她為什麼要死?" ---小樓罵出了那句話,憤然離去。
那個時候,我在想,倘若四爺在,他一定會懂得。蝶衣的堅持。對感情的堅持,對藝術的堅持。蝶衣是這樣執著於理想的,純粹的人。他的靈魂就是一股火,認准了一個方向便一路燒下去不回頭,哪怕玉石俱焚。
小樓不懂。小樓與蝶衣並不相同。他是世俗的霸王,期許的是一些物質的,著實的,平凡的幸福。對這個人世,他並不隔膜。他也懂大勢所趨,也懂順應潮流。他是常人。正常,也平常。而蝶衣是瘋子。終其一生,蝶衣只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只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他 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而四爺,我相信四爺如果在,會懂得蝶衣。不瘋魔不成活。但真正的愛情與真正的藝術,原本就是一種瘋魔。蝶衣是做到極致的人。他憑借一種天賦的狂熱抵達了感情和藝術的真義。
在外部行動上,四爺或許不會如蝶衣那般絕然。但,他會懂他。他們是一類人。因為過度的敏感和唯美,而經受焚煉。
四爺曾問蝶衣:"你願作我的紅塵知己嗎?"--實際上,在這個紅塵里(在這部電影中),蝶衣真正的知己,唯四爺一人而已。不論蝶衣答不答應,承不承認,他與四爺都已經是一對孤獨的紅塵知己。
小樓不是。他始終未曾進入蝶衣的內心世界。他眼中只看到一個過度痴迷於戲、過度痴迷於他的師弟。而蝶衣,是虞姬。為了內心完美的堅持而死的虞姬。小樓是尋常的人。蝶衣與四爺,是兩顆熊熊的靈魂。
影片中有個細節令我非常感動(令我感動的細節也太多了,姑且揀一個說):日軍佔領北平。在懸著大東亞共榮條幅的戲院里,蝶衣於台上貴妃醉酒。霓裳羽衣,飄飄旋轉著絕世的風華。頭頂忽地撒下無數抗日傳單。燈驟滅。台下喧嘩。沒有人再顧及台上的貴妃。一片混亂之中,唯有蝶衣,獨自於黑暗之中,傳單之下,繼續著未盡的絕美舞步,絲毫未曾停滯。一片混亂之中,也唯有四爺,獨自於樓上包廂繼續目不稍瞬地注視黑暗中的蝶衣,絲毫未曾分神。
這便是藝德和藝魂罷。不問外界風雲突變,不問這世上如今是誰主沉浮,也不管有沒有人在看。上了舞台,是虞姬便是虞姬,是貴妃便是貴妃,黑暗中,也要堅持演完那場戲。那已經不是演給任何人看,是一場,對藝術的獻祭。而四爺,即使看不見,他知道蝶衣在繼續。他們對藝術如此敬重,對自己的心如此忠實。片中具有這等藝德與藝魂的,有科班的關老爺子,有蝶衣,有四爺。
當四爺孤獨地在黑暗中為蝶衣鼓掌,他們之間的關系早已不是出賣身體的戲子與買笑追歡的大爺。那是兩顆相通的純粹的靈魂,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上,值得惺惺相惜。
當騷亂的眾人終於隨著四爺的掌聲望向黑暗中獨舞的蝶衣,燈光復明,掌聲四起。那輝煌的一刻。(我在被窩里攥著茶杯把激動不已)。
在國民政府掌權,蝶衣因曾替日本人唱堂會而以漢奸罪受審的時候,四爺又有驚人表現。
先是小樓與那經理拜訪四爺,懇求出手相救蝶衣。小樓說救出了蝶衣,他們兄弟倆(忘了是幾年)的包銀全歸四爺。四爺道:"沒你的包銀,你當我就喂不起這幾只鳥了?"--可以想像,時移世易,四爺大約亦沒落了。雖然,餘威尚在。但這句淡淡的話,並不令人感到負氣,亦不似死要面子的強撐。四爺清楚自己的底子和實力,亦懂得在漸進的沒落中,如何不失尊嚴。也是看過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這世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興衰原是尋常事。所謂"守得貧,耐得富",淡眉靜目之間,便是氣度。
四爺當然並非貴族。但骨子裡,那一種超脫於蠅營狗苟的世道之上的高絕,不是天生的貴秉,至少是強者,是智者。世路里磨出來的明凈。
他仍未忘記多年前那一個"霸王回營見虞姬,到底是該走五步還是走七步?"的回合。於這危急時機,切切地提出。這是四爺於藝術的認真,亦是四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份任性與妒忌的心思。要折倒那個男人,折給不在現場的蝶衣看。通部電影,四爺吃醋耍性子,僅此一處,不動聲色的流露。
小樓終於屈服。緊跟著是菊仙的精彩加入。痛快潑辣的言語,一字一句無不有背面文章。這一場心理速戰,人性抽絲剝繭,層層盡現,好看至極。
在法庭上,面對檢察官"程以淫詞艷曲,辱我民族尊嚴,滅我民族精神"的指控,四爺從容站起,開言:"方才檢察官所說之淫詞艷曲,"--靜寂片刻,突然用力猛拍欄桿--"實為大謬!"全場被震得無一絲聲息。四爺又說:"當晚程所唱者,牡丹亭游園一折,眾所周知,乃國學文化中之最精粹。何以在檢察官口中,竟成了淫詞艷曲了呢?如此污衊國劇精粹,不知是誰專門辱我民族尊嚴,滅我民族精神?"咬文嚼字沉沉道來,竟於法庭之中,贏得滿場掌聲。
這一場是四爺性格中硬、烈、猛、威的一面,最正面淋漓的一次展示。偏是用了極緩極慢,又極掉書袋的語言。正是龍虎精神,原不必大呼小叫。整部電影中,四爺沒干過正事。從朝到晚,捧戲子,討好,誘惑,調情,直至墮落畸變的肉體歡愛。但於此一場,我們就可想見這個男人若處大事,臨大節,該是何等的從容不亂,何等的中流砥柱。是性命交關處,可托以大局的人。
四爺最耀眼的一刻完美地展現。正像昏睡的猛獸,平時看著也不見得怎樣,偶一睜眼,便有奪星替日的光華。
跟著的,就是結局了---並非電影的結局。是四爺的結局。
四爺的結局是死。解放後,在鎮壓反革命分子的運動中被槍斃。
電影中看不出來四爺都幹了些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我們只能聽到一些抽象空洞的罪名,類似魚肉百姓這樣的詞語,卻不知他是怎樣個魚肉法。他最終的定名是"戲霸袁世卿"。在一片"打倒,打倒,打倒……"聲中,被宣判以"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五花大綁,推出去槍斃了。
四爺死得很慘。但在江山易色權力更迭的大時代里,那樣的結局,也是尋常。政治歷史,翻雲覆雨,不問蒼生。誰是誰非都不好說,無辜被犧牲,也只能認了。四爺冤枉與否,我們無從得知。但那樣的死法必不好受(實際上怎麼死也好受不了)。正是眾叛親離,英雄末路。在時代的巨力下,蓋世的豪傑也只是芥塵,眼睜睜看著自己,碎為齏粉。
生命的最後一刻,充滿唾罵與侮辱。被剝奪了作為一個人死去的基本尊嚴。沒有同情的眼光。沒有留戀的聲音。甚至可以預知自己死後,不會有人為自己掉一滴眼淚。四爺站在高高的台上,瘦長的身子被用力摁低,頸後插著代表恥辱的姓名牌。他的名字,打了血紅的叉。作為"人"的資格,已經被取消。最後幾分鍾的殘喘,他不過是一具供人任意折磨輕侮的行屍走肉。
他被迫卑微地低下頭去。
死亡只是一剎,並不可怕。但之前這精神上的摧殘,令人崩潰。他必須眼看著自己孤獨地走向死亡。已經被全世界唾棄。
洪亮的聲音宣判了他的死亡。群眾撕裂了他的姓名。在一片扭曲的人臉與沸騰的罵聲之中,四爺昂然抬首,邁著四方步被押赴刑場。他的戲結束了。
四爺痴愛戲劇的一生,始終與舞台無緣。但生命的最後一幕,他終於能夠在台上完成。他以最完美的姿勢退出了人生。那是一種王者的步伐。那是漫長的演出里,最終的,絕世的一折。塵埃落定。
人生如戲。最終,四爺不負這戲,戲,不負四爺。
他一生追尋的情境,終於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完成。
我相信當四爺邁著四方步退出,抬起頭見到台下振臂高呼打倒的人群--那一瞬間,他心裡對他們,是沒有怨恨的。四爺心中,世情已是如此透徹,他當知道,這些人和他一樣,在時代里是不能夠自主的。他也當知道,這些人未必真的相信他的罪名,也未必真的恨他。他們喊,他們罵,他們打倒他,最終,他們殺了他也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浮沉亂世,人人都被詛咒。蒼茫的中國,已經沒有慈悲。他一定知道。
繁華落盡。功過無言。四爺最後的臉,是一片平靜。他從容赴死,不是勇敢,只是看透。
世界既已癲狂。不如,歸去吧。
影片將人置於極度混亂和殘酷的境遇中。於是在這樣滅裂的碾壓傾軋中,人性的卑劣被逼出來,人性的高貴也被逼出來。極端的環境像榨汁機,榨出人的鮮血與淚水,讓銀幕下的我們,聞到生命最深處的血腥和芳香。
四爺終於是歸去。他退場的時候,我在心裡為他打著屬於一個英雄的鑼鼓點。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四爺的心裡在想著什麼。是這一生紛紅駭綠的奢靡,是曾經的罪孽,是京戲崑曲,還是那個電閃雷鳴,於大雨中持了寶劍勾了臉譜與蝶衣對演別姬的夜晚。或許,他什麼也沒有想。
雨水中,蝶衣溶化了的凄艷妝容。鳳眼朱唇,胭脂紅淚。定格成四爺心中的永恆。
看到後來文革的戲,小樓在逼迫下屈服,為求自保當眾揭發蝶衣。又與菊仙劃清界線。我知道那亂世人性,無可厚非。但,我也知道,倘若四爺還活著,倘若四爺遇到相同的境遇,必不如此。
小樓始終是平凡男子。京戲於他,只是謀生的技藝。感情於他,亦只是人間幸福的寄託。因此受到外界巨大的壓力,他可以放棄這一切。但是對蝶衣,對四爺,那是生命的終極歸宿。不必刻意堅持,已是共生共存。研丹擘石,赤不可滅,堅不可奪。
雖然,在瘋狂的社會里,是否忠實於自己的靈魂,一樣都沒有好下場。小樓隨波逐流,蝶衣與四爺堅持追尋,到最後,玉碎,瓦亦不能全。在多少追問與掙扎之後,電影留給我們的,只是一片荒涼。
這一生,小樓竟不是蝶衣的知己。他只是一個舞台上的霸王。一個渴望尋常茶飯、妻小天年的男子,承受了一段強烈的宿命的感情。他所求的平淡生活,終於被這段感情毀滅。
其實真正的霸王,是四爺。一擲千金的看重。刻骨的了解。相通的靈魂。直至最後末路英雄式的退場。他全部具備了。
我對四爺最後的定義是,他是一個悲哀的霸王。沒有被虞姬愛上的霸王。
霸王別姬。這一世,霸王與虞姬在輪回中錯過。
片中幾個主要人物,小樓,蝶衣,菊仙,性格在開始時都是模糊不定型的。在影片的演進中,他們的個性亦在情節里一點點同步成長起來。隨著際遇的跌宕,他們也在不停地變。唯有四爺,從出場便已經是一個完成的生命。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這里那裡地將這個靈魂展現出來。四爺始終是四爺。是片中一個已經定型的成熟的男子。
葛優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處。低沉的聲音,不焦不躁的眼神,台詞微妙的頓挫與那高瘦身軀的肢體語言,在在刻畫出一個戲劇國度里的霸王--戲霸,袁四爺。於是令我猝不及防,偶然間,心似繾--呀,就這樣,輕輕地,愛上他。這個磐石一般的男子。
又有英雄氣度。又有兒女情長。又會成功,又會享受成功。又視死如歸,又心細似發。又敏於藝術,又透徹,又執著,又懂得所愛的人(不論是男是女)--這樣的電影中的男子啊。
倘有霸王,女人當然寧作虞姬--但沒有。所以我們只能好好生活,天天向上,不要為誰拔劍抹脖子,細細打算以後的幸福,然後看了電影哭泣,徒羨蝶衣。
---現世中,四爺難尋。
Ⅷ 求電影影評。。。不少於1500字
我最愛的電影是《教父》。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同許多男人達成共識。馬龍的表演實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時代,我深深著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說話方式,卻並不成功。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認真的聽眾,那個口齒不清的教父,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後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真實的教父,生活中的馬龍·白蘭度,是個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則是一窩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應該被寬恕的混蛋。
白蘭度家族中,女人個個紅杏出牆,男人個個酗酒成性,且盛產自殺者。小馬龍的童年在陰郁中度過,父親很少回家,母親終日喝得酩酊大醉,與一個又一個男人發生關系。小馬龍生活中惟一的溫暖來自一個友善的同性戀教士。這使得他成為一個雙性戀者,因為同性戀行為被軍校開除。
為逃避這一切,他來到紐約,躋身百老匯,陰郁生活賜予他的狂暴氣質令他成功出演《慾望號街車》,名聲鵲起。「彷彿一覺醒來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這種名氣,感覺自己是個騙子,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為了幫助他戰勝焦慮,醫生甚至為他宣讀希特勒的講演詞。
上世紀50年代初,馬龍步入影壇,開始輝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奧斯卡提名,兩次奧斯卡獎。與此同時,他不停地結婚離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陰郁的子女。他的妻子總在爭吵,他的情婦總在自殺,他的子女則陷入無盡的麻煩。 馬龍的大兒子克里斯蒂安·白蘭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與父親的情婦吉爾上床(吉爾後來在汽車上自殺)。切娜是白蘭度的小女兒。這個太陽般美麗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關愛,就到毒品中尋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馬龍生活中最大的悲劇發生了:兒子克里斯蒂安殺死了女兒切娜的男友戴格。當警察趕到時,戴格已經死了,顴頰處射進一顆子彈。切娜坐在沙發上,手裡握著一個打火機,面前擺著一杯酸奶。人們至今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據白蘭度家的人講,是一場毆斗;據辯護律師講,是一場意外;據切娜講,「是我父親安排了一切。」後來,切娜自殺。馬龍沒有參加女兒的葬禮。
記者問馬龍是否感到應為這種亂糟糟的局面承擔責任,他說:「當一隻海鷗從2000人頭上飛過,誰知道它掉下的羽毛會落在哪裡?」 然而,馬龍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過當成輕浮的羽毛?他彷彿中了詛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中說過的台詞:「你一直是孤單的,你無法逃脫寂寞的感覺,直到你死去。」——隱然就是他一生寫照。
我曾經想過,這個雙性戀男人到底愛過誰?也許,只是他那個沒出息的殺人犯兒子。我永難忘記《教父》中的情節:兒子桑尼被亂槍打死。他對殯儀館的化妝師說:「你看,他們是這樣對待我兒子的。」昏暗的燈光打在他額頭上,臉的下半部隱沒在陰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傷的皺紋——我的心抽緊了,緊得發痛。我也有個可愛的兒子。我能夠感受一個父親遭遇這最大的不幸時,那種洶涌的痛苦與復仇的狂怒。現實中,為了給兒子克里斯蒂安脫罪,馬龍耗盡家財,窮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獄十年。受此打擊,馬龍暴飲暴食,體重驚人,昔日的「性感野獸」變成一頭肥豬。如果想要嘔吐,你大可以去看馬龍在大爛片《人魔島》中的扮相,臉上塗的粉厚過日本藝妓,如同一噸塗脂抹粉的肥肉。
後來,他終於死了。聽到這消息時,我愣怔了一會兒。在記憶中,馬龍早就死了,永遠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問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園里頹然倒下。喪鍾鳴響,經典誕生。32年後,他死了第二次。這次,他是徹底地死掉了。馬龍的身後,遺留下一長串數字:1個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經典的影片——《慾望號街車》、《現代啟示錄》、《巴黎最後的探戈》、《碼頭風雲》、《教父》;6個自殺的情婦;17個律師;大約25個不幸的子女;1100萬英鎊的巨額債務。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說法。盡管你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為,你的扮演角色教導無數男孩成長為男人。僅為這一個理由,我將永遠尊敬你。
Ⅸ 推薦電影和影評
1.推薦電影之一:《步履不停》。
面對著不可遏制的時間的水流,人生在"步履不停"中無奈前行,那些捨得的捨不得的人和事總會一一遠去,以至再也無法望見。你可能偶爾懷念,也可能丟了命似的道不了別。
整部電影細膩、真摯,很溫情很感人,音樂也絕美。人物性格不斷豐滿,讓我們一點點觸及這些家庭里的秘密。於是,我們看到了固執老父親的溫情,看到了慈祥老太太的殘酷,也看到了這個看似溫馨家庭里的裂痕。
電影用細節構建了一個家庭即是一個世界,透過它我們除了看到這個家庭幾十年的風雨,也看到了社會的變遷,生命的沉浮,像一個冰山,展示了一小部分,更多的隱藏起來,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補充。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會結束,任何感情都會有消逝的一天,可是家不會,我們對家人的情感也不會。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走不完的路,而在這條路上陪你一起的人是最被我們忽視的家人。
2. 推薦電影之二:《刺蝟的優雅》。
勒妮是一個門房,就是看公寓大門的人,還是一個寡婦,麻木的活了二十多年。小女孩帕洛瑪身在富裕家庭,但無法忍受世俗虛偽的社會,一直想著自殺,便用攝像機記錄生活中的一切。她發現勒妮表面冷漠、因循守舊,實則內心豐盈,勒妮有一個書房,書架上放滿了書,閑暇之餘便喝茶看書,與一隻肥貓為伴。後來入住了一個新房客一一小津格朗,一個去逝了妻子十多年的老人,為人謙虛禮貌,他拋開身份的距離主動約勒妮到家吃飯、看電影,勒妮重新審視自己,她的心重新被點燃。可惜一天早上,勒妮出去在馬路上為了提醒別人注意車而自己被撞身亡。整個影片細膩而真實,多有寓意。如把人比喻為一隻金魚在魚缸中不停的游動,說勒妮作為門房是找到了自己的藏身之處等等。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勒妮,你死亡的時候在做什麼?你在准備去愛一個人。"最後影片這樣發問,讓人的心猛然一顫。
試想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是向上的、樂觀的、開放的、有意義的嗎?你是否在體驗自己的生命?你是否在追尋生命的價值?每一個普通人都有這樣的權利!
3.推薦電影之三:《五月的四天》。
每當黑暗的時刻,人性的光芒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單純善良為了保護喜歡的少女而閃出微弱的善意,走投無路與德軍共戰斗的蘇軍小隊噴泄正義的怒火,這些不是為了表達什麼宏大的意義、責任和作用,只是基於人性的情感表達: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千萬不要被集體屬性所
Ⅹ 求幾篇電影影評,每篇字數600左右
弱點
邁克爾·奧赫出生在貧困,復雜的環境,直至三歲,他不得不過起流浪漢的生活。生活選擇了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只是停留在三歲前媽媽的保護。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莉安溫馨的關懷和教育終於讓這個「可憐」,憨厚的男孩成長起來。
我們每個人必須都有些缺憾,這也是生活和現實中難以避免的,我們不避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弱點,無需隱藏,或者說它是一個人真實的象徵。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放棄那些不必要的佯裝。
同時,也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然後給自己一個信念,讓意志左右生活,並為此運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奮斗,為了你想要的而活。
生活難以抉擇,最好的選擇就是你選擇自我,自我實現。
這是我們的完美宿命。
而莉安,男孩,他們即是我們生活的啟迪因素,當這些因素與我們的神經細胞沖撞時,我們必須作出抉擇,或者,當我們感到疲憊,讓這些故事和某些品質當作自己意志的鞭策,直到某一天我們成為自己"人生電影"的主人公。
靈魂沖浪人
「我不知道為什麼可怕的事情會發生,但我們必須相信不幸的同時會帶給我們新的希望。」這是Bethany的老師在事故後勸她的話。
「我不需要容易,我需要可能性。」當爸爸告訴Bethany 要重新去沖浪不是那麼容易的事,Bethany是這樣回答的。「可能性永遠都是存在的」爸爸的回答。
「你並沒有失去一切,你離失去一切還很遠,鯊魚沒有奪走你,你還在我們中間」當Bethany灰心時,爸爸是這樣勸她的。
「謝謝你,謝謝你一直和我針鋒相對,這對我很重要。」Bethany告訴她的對手。
「這怎麼可以取消呢?」爸爸對這樣的結果非常憤怒,「它沒有被取消」Bethany甜蜜地笑了。名次根本不重要。
「現在我應該做什麼?」「感覺它,享受它。用今後的一生來享受它。」
生活其實很簡單,簡單到我們反而無法理解,所以我們就去感受它,享受它,無論有多大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