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電影女主角露點給老頭看片中有陳百祥
爛賭英雄
陳百祥 高麗虹
Ⅱ 香港電影之雙雄片大盤點!最愛喋血雙雄
周潤發VS李修賢
《喋血雙雄》(1989)
電影在110分鍾里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江湖世界,黑衣的江湖兄弟、堅持至死的原則和不經計算的友情。飾演殺手的周潤發和飾演警探的李修賢在一連串鬥智斗勇的過程中,卻漸漸發現了一個事實:他們非常相似,好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導演吳宇森表示:《喋血雙雄》是一部哲學式的電影,表達了我心中的正義。
周潤發VS梁朝偉
《辣手神探》(1992)
《辣手神探》可以說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集大成之作,在數段火拚場面看得熱血沸騰的同時,深度挖掘了卧底這個生活在無間地獄中的痛苦與壓抑,周潤發和梁朝偉在不打不相識後強強聯手,演繹的角色令人過目不忘,尤其是影片的後半段,兩人合力奉獻的槍戰戲與動作戲,也成為動作電影當中的經典段落。
劉德華VS劉青雲
《暗戰》(1999)
影片有著香港電影中非常少見的從容不迫,沒有警匪片中常見的追逐打鬥、特技動作,而是一個精明的警察襯托一個更精明的賊,只有這樣的高手對決,勝利才顯得更有含金量。兩大主角劉德華和劉青雲,一個風風火火的精明,一個優雅的成竹在胸,形象十分鮮明,對決異常有趣。在智力的交鋒中,總有勝利者,而在演技的交鋒中,可謂雙贏。
劉德華VS梁朝偉
《無間道》(2002)
《無間道》已經成為新世紀香港電影的代名詞:三部曲橫空出世讓「港片已死」的說法不攻自破。影片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劉德華和梁朝偉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 社會 的卧底,決心要離開不辨是非的處境尋回自己,卻身不由己地陷入無盡的輪回,藉由人生錯位的起點,推動故事的發展,這也是本片最致命的吸引力。
郭富城VS梁家輝
《寒戰》(2012)
《寒戰》曾被譽為《無間道》之後最好的香港警匪片,以郭富城和梁家輝為首的兩大陣營一開始就展現出劍拔弩張的對峙,不同派系間的斗爭也越來越激烈,唇槍舌戰格外引人關注,特別是那場著名的「嘴炮大戰」,被廣大影迷稱為「文戲中的動作戲」。該片也在當年以九項大獎橫掃香港金像獎,追平了史上最高獲獎數紀錄。
謝霆鋒VS劉青雲
《驚天破》(2016)
即將於10月21日上映的動作犯罪懸疑大片《驚天破》,是謝霆鋒和劉青雲繼《消失的子彈》之後再度「同框」。謝霆鋒飾演的重案組督查和劉青雲飾演的心理學教授,互相角力鬥智斗勇,身份設定正邪難辨,兩人原為破解連環殺人案的官方搭檔,過程中卻因多個撲朔迷離的因緣巧合陷入猜忌,曲折復雜的案情讓多方力量傾巢而出,無間暗戰一觸即發,劇情動作全方位升級。同時影片涉及了近年來頗有熱度的器官移植話題,對「細胞記憶」進行了深度探討,可謂是華語警匪片的一次全新嘗試。近年來,謝霆鋒的工作重心偏移,影院里鮮有由其領銜主演的電影上映,此次《驚天破》與影帝劉青雲的雙雄對決絕對值得期待。
Ⅲ 香港電影最新 還沒上映 尺度大膽男女都在夜店 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是四個字 前段時間在土豆網上有預告
一路向西
Ⅳ 一部很老的香港電影,內容有一點三級
《俠聖》,情節是這樣的但不全是,劉德華演的
Ⅳ 求港片《樹大招風》網盤資源
《樹大招風》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BS0-mNBxa7Fz3v80wonrOA 提取碼: srgf
樹大招風》是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和海潤影業有限公司於2016年出品的警匪片。
該片由銀河映像製作,杜琪峰與游乃海監制,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聯合執導,林家棟、任賢齊、陳小春主演。
《樹大招風》改編自1990年代香港「三大賊王」張子強、葉繼歡與季炳雄的犯罪經歷,講述三人在同一家酒樓偶遇,策劃合作大案的故事。影片於2016年4月7日在中國香港公映。
Ⅵ 那些年被禁的6部港片,每一部都是童年陰影,你看過嗎
九十年代,是香港類型片數量爆發的時期,為了追求新奇、視覺刺激、感官刺激甚至挑戰大眾認知誕生了很多大尺度的影片。這些影片不乏高票房、高口碑的佳作,當然,到電影審查嚴格的今天,這些作品大都被禁了,成為港片的歷史。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溶屍奇案》這部電影的攝影和剪輯的確很帶感,劇情雖然俗套但卻很港式快餐,只要拍得好就百看不厭。關秀媚作為本片唯一的女性顏值擔當,被拍得好醜,而她領盒飯後電影質量也開始一落千丈,甚至變得有點可笑。
呂頌賢開頭很帥,本以為他會大放異彩,結果沒想到居然是個窩囊廢。歐錦棠這個角色其實很有魅力,但根本沒有深入挖掘,總的來說可有可無。
Ⅶ 求幾部香港電影的名字
《富貴逼人》系列 ,《富貴再逼人》 ,《富貴再三逼人》,或者你直接找 沈殿霞(女主) 的電影就可以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Ⅷ 這本香港電影誰知道啊
邵氏電影的光輝歷史
對許多人而言,邵氏電影已是一個經典,在中文影史上,更是一個重要的光影標記。
提及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最輝煌的年代,人們總會想起它當年的口號: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邵氏在最風光的時期,幾乎是香港的電影王國,它的成功與聲勢,當然不是一蹴而就。而這一切需要從頭說起。
就從50年代中期說起,當年東南亞的電影事業還在萌芽時代,而香港電影已開始蓬勃,可說是手執東南亞電影業的牛耳。在50年代中,香港影壇其實有三大勢力,就是邵氏、電懋(國泰)和左派的長城與鳳凰公司。它們的特色就是以拍攝華語片為主流,拍片數量多且穩定,而且製作都比其他獨立電影公司認真嚴謹。
以當時的情況而言,邵氏的實力與聲望,起初都不及新馬影業大亨陸運濤手創的電懋。當時電懋財雄勢大,明星與導演陣容強大。單論明星,電懋就有林黛、尤敏、林翠、葛蘭、葉楓、李湄、丁皓、王萊、蘇鳳。小生則有張揚、雷震、陳厚、喬宏、田青等。電懋的導演陣容則有岳楓、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等。更有高級職員宋淇、秦亦孚,更有張愛玲編劇助陣。在鍾啟文的領導下,成就蒸蒸日上。
迎頭趕上 與電懋一爭長短
在50年代初期,尚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的邵氏,可說是處於電懋下風,明星陣容不及電懋強大,除了同樣有當時兩邊走的林黛與林翠外,只有後來由長城轉投入的樂蒂,而斯時尤敏則已跳槽電懋,生角只有趙雷較知名。在此時期,連李麗華、嚴俊、張仲文等,起初都是為電懋效力。
50年代中,邵氏改組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由新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主政。邵逸夫更由新加坡到香港主持電影拍片工作,與電懋一爭長短。可以說,香港的電影事業,其實是由南洋幫新馬大亨創立的。邵逸夫是商業奇才,在他的領導下,邵氏一洗頹風,迎頭趕上,甚至後來居上,把電懋拋在身後。
早期的電懋電影和邵氏電影的主要分別,簡單的說,電懋的電影時代氣息較濃,它電影中的女主角,都是穿西式洋裙的。而邵氏的則多數都還穿著唐裝衫褲。舉個例子,電懋出名的《四千金》、《曼波女郎》、《玉女私情》、《青春兒女》、《空中小姐》,這些女主角們都是典型的香港50年代的新城市女性,她們都穿著搖曳生姿的西洋大傘裙。而邵氏同期的電影如《春光無限好》、《丹鳳街》、《夜來香》、《窈窕淑女》、《黃花閨女》、《月落烏啼霜滿天》等,女主角都還穿著當年大部份婦女所穿的唐裝衫褲,有些更是民初裝。
單從服裝,就可以看出50年代早期,邵氏和電懋電影的不同風格。電懋較城市化,邵氏則著重鄉土化與唐人街風味。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後,就有明顯的不同,首先他拉攏了當年最紅的林黛與李麗華,成為邵氏基本演員。小生陣容也加強,除了原本當家的皇帝小生趙雷外,也拉攏了陳厚跳槽加入,之後關山也由左派陣營投入邵氏,鍾情與張仲文較後也加入邵氏。
單是有大明星還不夠,邵氏此時更下大資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綜藝體闊銀幕外,更投下重資拍彩色片,觀眾趨之若鶩。《江山美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賣座的中文電影。有一個「笑話」說,就因為《江山美人》這部片,香港觀眾此時才知道除了任劍輝和芳艷芬外,還有一個明星叫林黛。有這個笑話產生也不出奇,當年香港的主流市場是粵語片,而華語片則是以新馬南洋一帶有主要市場,電影都是在「南洋」上映。
迎合口味 帶起黃梅調熱潮
邵氏電影票房後來勝過電懋電影,是因為邵氏更會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觀眾的口味。以前的電影觀眾以婦女為主,她們喜歡的除了先苦後甜的「家庭倫理文藝大悲劇」外,更喜歡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歡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時期,邵氏在歌唱片輸了腳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帶起了另一個更風靡觀眾,轟動期更長久的港式黃梅調電影熱潮。在《江山美人》之後,《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王昭君》、《楊貴妃》等彩色闊銀幕大製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對手電筒懋已黯然失色。
在邵逸夫領導時,邵氏也拉攏了當年的大導演岳楓和陶秦加盟,如虎添翼,和原本的李翰祥等人,為邵氏開拍各類型大片。
岳楓除了可以拍《畸人艷婦》和《嬉春圖》這類時裝片,他也可以拍古裝片《花木蘭》、《寶蓮燈》、《妲己》,甚至武俠片《盜劍》、《奪魂鈴》,堪稱多才多藝。陶秦雖不擅拍古裝電影,但邵氏名作《不了情》、《曉風殘月》就是他的作品。陶秦更屬當年少數會拍歌舞片的導演,《千嬌百媚》、《萬花迎春》、《花團錦簇》、《歡樂青春》,都是他的作品。
邵氏公司的發展此時節節搶先在電懋之前,不僅因為走對了古裝歌唱片的路線,也因為邵逸夫是人在香港直接主持業務,而電懋方面大事則都要向新加坡方面報告等候批准,步伐節奏就已經慢人一步。
邵氏還有一個成功要點,就是擴大業務,建立邵氏影城,擁有多個攝影棚,並搭立古裝實景,方便拍片,省時省力也省錢。
它還有一個成功點,就是大量栽培新人,它設立了「南國演員訓練班」,招考新人,然後簽下有潛質的新人予以力捧,成為紅星。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付出驚人的片酬拉攏天皇巨星加盟。胡燕妮、鄭佩佩、何莉莉、李菁,就是邵氏一手捧紅的大明星。甚至連早期拍福建片的小娟,也是由邵氏捧成紅極一時的凌波。
寫到這里想到,邵氏的演員訓練班叫「南國」,它的官方宣傳刊物則叫《南國電影》,它是暗示它的根源在南洋新馬嗎?
邵氏最高峰時期
邵氏在60年代中,成了香港雄霸一方的電影王國,也有兩個外在原因,其一就是國泰大老闆陸運濤在台灣參加亞洲影展時墜機身亡。陸運濤當時本已有心要大施拳腳與邵氏一決雌雄,誰知出師未捷身先死,易名為國泰的電懋群龍無首,出品每況愈下,大明星更紛紛息影,影片成績差強人意,終於結束拍片。
還有一個外在原因就是香港1967年暴亂,造成左派電影公司沒落。
這時就只剩下邵氏公司獨占天下了。
邵氏公司腦筋快,眼光准,在黃梅調、山歌片漸漸被觀眾厭倦時,它在張徹導演的領導下,及時開拓了「武俠電影世紀」,由《邊城三俠》和《江湖奇俠》打頭陣,掀起了歷久不衰的陽剛電影熱潮,更改變了香港電影素來以女主角為主的風氣,此後的電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羅烈、岳華、張翼、姜大衛、狄龍、陳觀泰、傅聲等掛頭牌,他們才是牡丹,女主角則只是綠葉。
邵氏的最高峰時期就是此時。
隨後,每個人都知道了,邵氏開始減產,甚至停頓了生產。但這么多年來,提起香港電影,人們首先想起的還是邵氏電影,邵氏足以驕人矣。在邵氏之後,沒有電影公司可稱「電影王國」。
重溫邵氏電影光輝(二)古裝片與黃梅調年代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是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主要原因;而李翰祥為邵氏拍攝的彩色古裝巨片與黃梅調電影,除了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也使當時的中文電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氣象,如此回首,我們稱之為:經典。
在50年代末,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聲勢,已迎頭趕上宿敵電懋,與之並駕齊驅,到了60年代初,更有漸漸凌駕電懋之勢。這當然是邵氏兄弟領導英明有方,但座下重臣,也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在拍攝電影方面,有兩位大導演對邵氏功勞殊大,他們是已故的李翰祥與張徹。他們為邵氏執導的某些電影,不僅令邵氏聲名遠播,更流芳至今。在商業上,更協助邵氏發掘了電影票房的黃金礦場。
先說李翰祥,他率先為邵氏拍攝的古裝巨片與港式黃梅調電影,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
如果要推舉最流行的黃梅調長青歌曲,相信不少人都會選出《扮皇帝》和《戲鳳》這二首歌曲。至今在卡拉OK,樂齡歌唱比賽中,仍時時聽到這兩首歌。而這兩首歌曲就是邵氏招牌產品,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的插曲。
膽識過人 為邵氏賺大錢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壇第一部出巨資拍攝的華語片,當年的製作費令人咋舌,由此可見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在他們的領導下,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絕對不是僥幸的。
但物有所值,《江山美人》不僅為邵氏賺大錢,更錦上添花地得到1959年在吉隆坡舉行的亞洲影展的最佳電影金鑼獎。因《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決定拍攝古裝宮闈傳奇故事黃梅調電影,這一著可說走對了路線,而這一著也是電懋最弱的一環。
因為電懋是擅長拍時裝片,甚至連旗下的演員,除了尤敏和雷震外,其他的都因外型過於時代化,而不太適合拍古裝電影。
在這一點,邵氏就勝過電懋,它手中有林黛、李麗華和樂蒂,宜古宜今,且都是拍攝古裝片的能手。
在《江山美人》之前,邵氏兄弟已拍了彩色片《貂蟬》,票房鼎盛,之後邵氏就走巨片路線,彩色拍攝古裝電影,而電懋仍停留在黑白片時代,自《紅娃》、《空中小姐》與《龍翔鳳舞》之後,要隔了好久才重新拍攝彩色片,步伐已經又慢於邵氏。
此時邵氏的古裝彩色巨片就有《王昭君》、《楊貴妃》、《武則天》、《倩女幽魂》、《紅樓夢》,除了《紅樓夢》是袁秋楓執導外,前4部都是李翰祥的作品,尤以《倩女幽魂》和《武則天》成就最高。李翰祥重考究,楊貴妃所穿的古裝,也令觀眾大開眼界。
這時邵氏還未全面走黃梅調路線,但凡古裝片中的歌曲,都已以黃梅調唱出。樂蒂和任潔主演的《紅樓夢》,也是一部黃梅調電影。
反串魅力 凌波一片成名
拍閩南片出身的小娟,此時已入邵氏,初名沈雁,後由何冠昌為她改名為「凌波」,提到邵氏的黃梅調電影,不能不提凌波,因為她也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她擁有反串魅力。
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賞識,提拔和樂蒂合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平地一聲雷,令凌波一片成名,炙手可熱,當年整個台北更掀起了令人吃驚的凌波熱潮。
邵氏也在此時正式邁入黃梅調電影時代,但同時也面臨人事變遷。首先是樂蒂拒絕再和凌波合演《七仙女》 ,跳槽電懋,繼後李翰祥又帶了《七仙女》的女主角江青到台北,自組國聯影片公司,搶拍《七仙女》。
邵氏這時開始重用新人,由方盈出任《七仙女》的女主角,影片一樣受歡迎,令邵氏知道影片質素最重要,此後更大膽起用新人如李菁、秦萍等主演古裝片,由大紅大紫的凌波帶起她們,這是60年代中的事。
所以雖然此時林黛已自殺身故,樂蒂跳槽,李麗華已離開,但邵氏新人女星如百花齊放,不愁沒有女主角。
但此時的黃梅調熱潮也帶來了一起不良的後遺症--陰盛陽衰。在這些古裝黃梅調電影中,所有的「男主角」幾乎都由女生反串,特別是凌波,更是「反串王」,她可以說是華語片中的「任劍輝」。
男演員此時都英雄無用武之地,陳厚和趙雷也在邵氏黃梅調熱潮中,先後跳槽電懋。
話說當年的古典美人樂蒂和皇帝小生趙雷,在效力已改名為「國泰」的電懋後,兩人也合演了多部黃梅調電影,如《嫦娥奔月》、《紅梅閣》、《鎖麟囊》、《金玉奴》、《扇中人》等,但不知為何,這些古裝片就比不上他們當年在邵氏拍攝的古裝電影,也足證邵氏拍古裝片確有一手,可稱謂之為「邵氏風格」。
黃梅調盛極而衰
在邵氏影城建竣之前,邵氏除了拍攝彩色古裝片外,也同時繼續生產黑白片,如《不了情》、《一毛錢》、《畸人艷婦》、《姊妹情仇》、《後門》、《手槍》等。其中《不了情》、《一毛錢》與《後門》,更可說邵氏名作。在彩色時裝片則有《千嬌百媚》、《花團錦簇》、《萬花迎春》等。
到了邵氏影城正式啟用時,邵氏從此摒棄黑白影片製作,正式全面投入彩色片時代。
這時候邵氏的「片頭」口號是「邵氏出品、必屬佳作」。在影城方面則是「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甚至連外國《生活》雜志都來采訪,作為封面故事。
黃梅調電影在大銀幕上連唱好多年,觀眾也開始膩了,邵氏此時又因中國大陸的《劉三姐》賣座,拍攝山歌片如《山歌戀》、《山歌姻緣》等,但不能掀起熱潮。
這時因為黃梅調盛極而衰,邵氏製作已沒有一個明顯的主幹,除了繼續拍一些古裝片如《蝴蝶杯》、《盤絲洞》、《鐵扇公主》外,也拍了好一些時裝片,題材多樣化,如《人頭馬》、《寒煙翠》、《香江花月夜》、《垂死天鵝》,此時的最佳時裝電影,應以陶秦執導的《船》為邵氏名作。
重溫邵氏電影光輝(三)武打片 高潮疊起年代
在60年代中,古裝黃梅調電影式微,邵氏幸運的開拓一條新的戲路———武俠打鬥片。
邵氏的武俠打鬥片不僅令公司賺到更多錢,也使邵氏公司的名字在海外地區更響亮,因為武俠打鬥片不僅在東南亞華人社區大受歡迎,世界其他非華族地區的觀眾也趨之若鶩,掀起了功夫片熱潮。
論起邵氏武俠打鬥片的輝煌成就,就絕不能忽略張徹導演,他是邵氏找到新黃金礦場的大功臣。
張徹導演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好,早年以「何觀」為筆名,是著名的影評人,更寫過不少劇本。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曾被人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民謠的《高山青》,其實是張徹譜曲。
張徹其實還譜了另一首歌,是《碧蘭村的姑娘》。
張徹在邵氏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都是古裝黃梅調電影《蝴蝶杯》,可能這非張徹所長,結果要勞煩高立協助補拍。當時誰都不看好張徹,誰都沒有料到,張徹後來憑武俠打鬥片的成就,成為香港殿堂紅導演。
張徹有後來的成就,旁人也要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邵是伯樂、張是千里馬。沒有邵逸夫的信任與重用,張徹縱有天大才華也耍不出來。
很多人以為張徹是在進入邵氏才成為導演,其實張徹的第一部執導的電影叫《野火》,是李湄自組的北斗公司出品,由李湄和高原主演。
張徹帶動的武俠打鬥片,還有另一個更直接的稱呼「陽剛電影」。
在這之前,香港影壇一直是重女輕男,陰盛陽衰,排名都是女明星領先,女明星的片酬更遠遠超過男明星。
但在陽剛電影風氣席掛香港影壇後,正合了「風水輪流轉」這句俗語,在60年代中王羽帶頭,香港電影轉為「重男輕女」,男主角才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壯丹,女主角已變成綠葉,「林黛時代」一去不返。
武俠世紀 從摸索到成功
邵氏的「武俠世紀」一開始是摸索時代,這個時期的產品有《邊城三俠》、《江湖奇俠》、《鴛鴦劍俠》與《文素臣》等。到了《大醉俠》與《獨臂刀》面世,邵氏的武俠電影又走上了成功之道。
說起武俠片,一定會先想起邵氏,因為確是邵氏帶頭拍武俠片,但很諷刺的是,在60年代中,第一部最出色的電影卻是左派長城公司拍攝的武俠片《雲海玉弓緣》,由梁羽生原著改編。
在《雲》片中,王葆真凌空一劍,姿勢美妙、劍招凌厲,令觀眾嘆為觀止,而這部電影的武術指導正是劉家良與唐佳。
邵氏不久獲得劉家良與唐佳加盟效力,在武打招式特技上更如虎添翼,獨步香港影壇。
邵氏拍攝的武俠片多不勝數,但人們如果要選一部邵氏最好的武俠片,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推選《大醉俠》,這是胡金銓為邵氏執導的唯一一部武俠片,邵氏當年沒有留下「小胡」繼續效力實在可惜。
除了《大醉俠》,邵氏的武俠片代表作尚有《大刺客》、《金燕子》、《盜劍》、《奪魂鈴》、《十二金牌》。
《盜劍》與《奪魂鈴》是老牌名導岳楓的作品,其中《奪魂鈴》的劇情是改編自義大利牛仔片《裘尼祖馬》,但整部電影卻青出於藍,氣氛極佳。
《奪魂鈴》可能是當年邵逸夫最欣賞的公司成品,因為它時常代表公司去參加各類電影展。
邵氏的武俠片也把許多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捧成了大明星,最紅的自然是王羽和鄭佩佩,也是當年的票房之寶。
張徹開創時裝打鬥片
在1969年左右,張徹又開創了另一條電影新路線,就是摒棄刀劍的時裝打鬥片,打頭陣的是《死角》,由李菁和狄龍主演,其後還有《小煞星》、《拳擊》、《叛逆》等。
憑著這些電影,張徹又為邵氏捧紅了兩名皇牌新星:姜大衛與狄龍。
姜大衛更因主演了張徹的《報仇》,成為香港第一個「亞洲影帝」。《報仇》是以民初為背景,亦是邵氏此時的代表作之一。
邵氏的武俠打鬥電影基本上就是以張徹執導的電影為主線,這時張徹的作品除了時裝打鬥片外,也同拍清末或民初的打鬥片,有《馬永貞》、《仇連環》、《刺馬》。前兩部影片捧紅了陳觀泰。
《刺馬》是張徹代表作之一,亦是邵氏這個時期的名作,在這部片中,狄龍真正脫胎換骨。
整個邵氏影城,是陽氣勃勃,除了鄭佩佩外,無人可與男星一比長短,張徹不僅捧紅了狄龍、姜大衛等,也提拔了不少「配角演員」,如來自新加坡的陳星、日本的倉田保昭,以及王鍾,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葉演員。
邵氏當然不僅張徹一個導演,文藝片導演極多,但是一提起武俠片打鬥片年代提邵氏就必然和張徹脫不了關系,張徹作品就是邵氏最受歡迎的作品。
邵氏此時的作品又有《洪拳小子》、《洪拳與詠春》,捧紅了英年早逝的傅聲,他的頑皮與叛逆大受觀眾寵愛。
傅聲的其他電影還有《射鵰英雄傳》、《絕代雙驕》、《冷血十三鷹》、《五郎八卦棍》等。
劉家良指而優則導
在70年代中,邵氏又來了一位出色的武打片高手導演,他是「指而優則導」的著名武術指導劉家良。
劉家良的風格與張徹不同,他走的武打片招式美觀,拳拳到肉且招招可睹,有異於其他影片中的花拳綉腿,打得真實是劉家良影片的特色,所以大受歡迎。
劉家良與張徹一樣,拍片快捷生產,作品有《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陸阿采與黃飛鴻》、《武館》,以及使惠英紅贏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長輩》等。
邵氏此時更有一部《天下第一拳》打入歐美市場,此片是由韓國導演鄭昌和執導,羅烈主演。
在觀眾看膩了時裝、民初打鬥片後,邵氏亦沒有放棄「刀劍拳腳」路線,這時由楚原執導的《流星蝴蝶劍》,掀起了古龍電影熱,楚原也再度翻身,從粵語片大導演成功轉變為華語片大導演。
邵氏拍的古龍電影,還有《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在70年代末期大行其道。
邵氏的古龍電影,令狄龍更上一層樓成為真正的大紅星,《三少爺的劍》也令新人爾冬升走紅。
電影王國 美麗的記憶
來到80年代,古龍式電影可以說是邵氏電影最後一個高潮的燦爛煙花。
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
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邵氏電影也逐漸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無以往的光芒四射。
然後,它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
當邵氏後來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不僅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成為美麗的記憶,香港電影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
Ⅸ 2016年未在內地上映香港電影有哪些
2016年國內上映的電影
6月上映電影 >>>
6月3日 X戰警:天啟
6月3日 記憶碎片
6月8日 魔獸爭霸
6月9日 泰迪熊之玩具大戰
6月17日 當流星劃過天際
6月17日 海底總動員2
6月17日 我叫MT之山口山戰記
6月17日 筷仙
6月24日 近在咫尺的愛戀
6月24日 驚天魔盜團2
6月24日 三人行
6月30日 所以……和黑粉結婚了
7月上映電影 >>>
7月1日 賞金獵人
7月1日 終極勝利
7月1日 忍者神龜2
7月8日 搖滾藏獒
7月8日 寒戰2
7月8日 大魚海棠
7月8日 發條城市
7月8日 原來你還在這里
7月15日 驚天大逆轉
7月22日 絕地逃亡
7月22日 巴霍巴利王(上)
7月22日 關燈後
7月22日 天亮之前
7月23日 中邪
7月23日 八月
7月29日 封神傳奇
7月29日 六弄咖啡館
8月上映電影 >>>
8月2日 愛寵大機密
8月5日 盜墓筆記
8月5日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8月5日 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
8月9日 謊言西西里
8月11日 使徒行者 電影版
8月12日 海洋之歌
8月12日 諾亞方舟漂流記
8月12日 我們誕生在中國
8月12日 危城
8月12日 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
8月12日 微微一笑很傾城
8月19日 他是龍
8月20日 不可抗力愛上你
8月23日 冰河世紀5
8月23日 諜影重重5
8月26日 幸運是我
8月26日 驚天綁架團
8月26日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9月上映電影 >>>
9月2日 鐵拳
9月2日 我們的十年
9月2日 寄生獸
9月2日 星際迷航3
9月3日 中二病少女要拯救世界
9月8日 看見我和你
9月8日 長江圖
9月9日 魔法老師
9月9日 鯊灘
9月9日 九條命
9月9日 黑海奪金
9月9日 奇葩追夢
9月9日 夜魔人
9月9日 蜜月計劃
9月9日 荒村凶間
9月10日 荒野大逃殺
9月12日 雙程
9月13日 絲路英雄·雲鏑
9月14日 反貪風暴2
9月14日 追凶者也
9月14日 七月與安生
9月14日 大話西遊3
9月15日 一條叫王子的狗
9月15日 神獸金剛之青龍再現
9月15日 麥兜·飯寶奇兵
9月15日 愛的蟹逅
9月15日 我的戰爭
9月16日 擊戰
9月18日 將離草
9月20日 巴黎危機
9月23日 誰的青春不熱血之深流不息
9月23日 詭夢凶鈴
9月23日 鳳凰谷
9月23日 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
9月23日 三個孬傢伙
9月23日 234說愛你
9月23日 逗鳥外傳:萌寶滿天飛
9月27日 地球四季
9月29日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9月30日 爵跡
9月30日 新木偶奇遇記
9月30日 愛的鍾聲
9月30日 幽靈醫院
9月30日 湄公河行動
10月上映電影 >>>
10月1日 我是哪吒
10月1日 心靈解碼
10月1日 王牌逗王牌
10月2日 鎧甲勇士捕王
10月3日 愛情不等式
10月3日 瘋狂丑小鴨
10月4日 魯濱遜漂流記
10月4日 新東方神娃
10月9日 那年我對你的承諾
10月10日 賓虛
10月14日 黑處有什麼
10月14日 圓夢巨人
10月14日 暗殺游戲
10月14日 愛上處女座
10月14日 勇士
10月14日 愛神箭
10月14日 心語陽光
10月14日 四渡赤水
10月14日 小熊的夏天
10月14日 T台魔王
10月18日 太陽河
10月21日 機械師2:復活
10月21日 驚天破
10月21日 俠探傑克:永不回頭
10月21日 龍珠Z:復活的弗利薩
10月21日 兇手還未睡
10月21日 杠上開花
10月21日 熱血雷鋒俠之激情營救
10月21日 怦·心跳
10月21日 異性合租的往事
10月26日 大會師
10月28日 但丁密碼
10月28日 驢得水
10月28日 魔發精靈
10月28日 育嬰室
10月28日 小明和他的小夥伴們
10月28日 何去何從
10月28日 功夫四俠
10月28日 枕邊有張臉2
10月28日 導火新聞線
11月上映電影 >>>
11月01日 鋼鐵騎士
11月02日 腦殘粉
11月03日 終結者2:審判日
11月03日 我的聖途
11月04日 奇異博士
11月04日 捉迷藏
11月04日 非常父子檔
11月04日 不離不棄
11月04日 笑林足球
11月04日 盛先生的花兒
11月04日 被劫持的愛情
11月04日 一句頂一萬句
11月04日 蠟筆小新:夢境世界大突擊
11月04日 獄中驚魂
11月04日 恐怖筆記
11月08日 鄰家大賤諜
11月09日 減法人生
11月09日 生死96小時
11月10日 貧窮富爸爸
11月10日 奪路而逃
11月11日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11月11日 外公芳齡38
11月11日 隔離島
11月11日 聊齋新編之畫皮新娘
11月11日 脫單寶典
11月11日 航海王之黃金城
11月11日 兄弟之北漂歌手
11月11日 非常綁架
11月12日 最後證言
11月15日 深海浩劫
11月15日 紅顏容
11月18日 我不是潘金蓮
11月18日 勇士之門
11月18日 少年夢
11月18日 武林探秘
11月18日 辣警霸王花
11月18日 阿拉丁與神燈
11月18日 江南靈異錄之白雲橋
11月25日 神奇動物在哪裡
11月25日 怨靈地下室
11月25日 沖天火
11月25日 海洋奇緣
11月25日 最萌身高差
11月25日 熱土悲歌
11月25日 夏威夷之戀
11月25日 越囧
11月25日 我是處女座
11月25日 名偵探柯南:純黑的惡夢
11月25日 駱駝客2之箭在弦
11月30日 間諜同盟
12月上映電影 >>>
12月01日 愛你的人
12月02日 你的名字
12月02日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12月02日 三少爺的劍
12月02日 食人島
12月02日 東宮皇子
12月02日 超級快遞
12月02日 極速之巔
12月02日 沙漠之心
12月06日 試睡員48小時
12月08日 血戰鋼鋸嶺
12月09日 薩利機長
12月09日 塔洛
12月09日 28歲未成年
12月09日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裡
12月09日 獃獃計劃
12月09日 反黑行動組
12月09日 凄靈室
12月09日 牡丹仙子之皇帝昭曰
12月09日 球舞青春
12月12日 先鋒之那時青春
12月16日 長城
12月16日 我在故宮修文物
12月16日 五女鬧京城
12月16日 少年
12月16日 羅曼蒂克消亡史
12月16日 咸魚傳奇
12月16日 生門
12月17日 功夫四俠
12月18日 求生者
12月23日 擺渡人
12月23日 有跡可循
12月23日 傻兒夫妻小神郎
12月23日 掠奪者
12月23日 失心者
12月24日 悟空聖誕奇遇記
12月24日 絕對控制 I.T.
12月23日 鐵道飛虎
12月29日 冒牌卧底
12月29日 戀
12月30日 難忘金銀灘
12月30日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裡
12月30日 爸爸的3次婚禮
12月30日 情聖
12月31日 超級幼兒園
12月31日 北極大冒險
12月31日 人魚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