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2016年以來國產電影市場的票房在變差
可以這么講,觀眾的口味對品質的追求是越來越高,目前華語電影市場(大陸港澳台),更多的就是在利用明星人氣,比如酷炫的造型和扮相,裡面夾雜一些穿越的感覺;或者用電腦特效來製造視覺盛宴;或者就是不斷的翻拍老的故事,重復炒現飯,甚至去抄襲國外的一些劇情......但最大的問題,中國好的故事和劇本已經枯竭,能想到的前人已經都想到了,後面想超越是很難很難,中國電影沒有會講故事的了,所以沒一個好的故事,僅僅靠前面說的這些來支撐場面,就好比一個人外表看起來很帥,但接觸下來發現此人根本沒什麼料,可能可以暫時博一下眼球,但最終是很難得到觀眾認可的。
❷ 電影公司半年報:光線、萬達狀態回暖,華誼、北文持續失速
暑期檔即將收官,仍未出現一部爆款,這也成為了上半年電影市場疲軟前行的縮影。
上半年,電影市場的發展情況並不樂觀。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票房總收入為275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36億。
雖然,春節檔在《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的帶動下,以78.22億的成績創下了華語影史新高,但後續整個市場呈現出內容供給嚴重不足的局面,本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檔,也因疫情反復下部分地區影院的閉門而啞火。
不過,對不少電影公司來說,相比於2020年上半年,2021年的電影市場已經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機會。從上半年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橫店影視五家上市電影公司的財報來看,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的經營狀況都已經回暖,其中光線傳媒凈利潤更是飆漲2255.45%。
而華誼兄弟和北京文化,目前則仍面臨著營收壓力,前者雖扭虧為盈,但扣非凈利潤為虧損狀態,後者凈利潤虧損達到4506萬元。
《你的婚禮》以小博大,光線傳媒凈利潤飆漲2255.45%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7.5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91.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55.45%。
2020年上半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僅2057萬,這也是因為原定於去年春節檔、情人節檔上映的《姜子牙》《蕎麥瘋長》等影片均撤檔延後上映,上半年僅依靠《誤殺》《兩只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等2019年年末上映的影片來支撐營收。
2021年上半年,《人潮洶涌》《明天會好的》《你的婚禮》《陽光姐妹淘》等新片接連上映,成為了光線傳媒凈利潤暴增的關鍵。財報顯示,上半年光線傳媒參與投資、發行或協助推廣並計入本報告期收入的影片總票房約為16.97億元,其中口碑穩健的《人潮洶涌》在春節檔收獲7.62億票房,之後,《你的婚禮》則收獲了7.89億的票房。
從《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悲傷逆流成河》《超時空同居》等影片的票房來看,光線傳媒確實如財報中所言,在中低成本高回報的類型片上具有成熟經驗和駕馭優勢,《你的婚禮》也是此類作品。不過需要警惕的是,近幾年這些以小博大的影片中普遍缺乏口碑之作,《你的婚禮》豆瓣評分甚至未達到及格線,未來光線在強調方法論的同時,或許更應注重內容質量。
財報顯示,光線傳媒的內容儲備中,《五個撲水的少年》《沖出地球》《堅如磐石》等均已完成製作,《狙擊手》《十年一品溫如言》《一年之癢》《會飛的螞蟻》《深海》等影片正在製作過程中。由此也不難看出光線傳媒的投資戰略,即以《狙擊手》《堅如磐石》等大導演作品、《十年一品溫如言》這種IP項目、《深海》等頭部動畫電影為主力,以其它中小體量的影片為「配菜」。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兩部動畫電影的成功,對光線動漫業務的意義暫且不談,這兩部電影帶來的營收,顯然讓光線在內容投資上更有底氣了。接下來的項目儲備中,《狙擊手》《堅如磐石》《十年一品溫如言》等影片的出品方都為光線,其中《狙擊手》還為投入成本相對較高的戰爭題材。
2018年影視行業進入變革期後,各大電影公司之間的合作便在加速,大片或中成本影片由多家頭部影企聯合投資出品已成為常態,這也是單個電影公司降低投資風險的最好方式。比如上半年的《懸崖之上》背後,就集結了中國電影、英皇影業、上海電影、阿里影業等多家投資方。
近幾年來,光線傳媒在動畫電影領域的投資布局已取得建樹,但在主流電影領域,光線的布局一直以擅長的中小成本影片為主。如今,在公司運轉穩定,營收和現金流皆向好的情況下,強化對《狙擊手》這種頭部內容的主投主控,或許也是光線傳媒實現突破的機會。
上半年僅上映兩部影片,萬達電影「內容荒」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70.34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56.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0.77%。
2021年上半年,全國觀影人次達到6.8億,較2019年同期下降15.9%,但相比於2020年長達半年多的歇業,觀影人次的復甦已經足以令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恢復元氣。財報顯示,上半年萬達電影觀影收入達40.4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57.43%,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只有5.33億。
半年報里,萬達電影公布了最新的院線資產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萬達電影在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712家,6174塊銀幕,影院規模還在持續提升。但對萬達電影來說,觀影業務「投資回報率低」的困局仍在繼續,上半年萬達電影觀影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3.38%,而商品、餐飲銷售收入,以及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
近幾年,萬達電影一直在向覆蓋電影投資、製作、發行、放映的全產業鏈業務發展,提升上游內容參與度,平衡自身的營收結構,但在內容投資與製作上,萬達電影的速度和成果顯然都不及外界預期。可以發現,在2018年和2019年,萬達電影每年出品的影片都在10部以上,但在票房和影響力上雙雙取得成功的主控作品,似乎只有《唐人街探案》。
2020年,《唐人街探案3》延遲上映,就已經暴露了萬達電影在內容儲備上的乏力。去年一年,萬達電影只上映了三部作品,其中主控的《月半愛麗絲》票房為2847萬,雖然參投的《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萬達電影都為聯合出品方,且位次並不靠前。
2021年上半年,萬達電影的內容儲備依然乏力,僅上映了《海底小縱隊:火焰之杯》和《唐人街探案3》兩部電影,前者票房為5326萬。下半年,萬達電影的待映影片雖然不少,但除了已經上映且票房表現乏力的《我的父親焦裕祿》《二哥來了怎麼辦》外,《陪你很久很久》《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天星術》等待映作品中,僅《天星術》這部奇幻冒險片體量較大。
收購萬達影視時,萬達電影的預期是讓院線業務與內容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但通過單一爆款獲得長遠發展並實現協同顯然是不現實的。如今,萬達電影也意識了這一問題,在半年報里提出將 探索 主旋律、合家歡、懸疑犯罪、 情感 青春、科幻玄幻和親子動畫等六大系列影片,並通過「菁英+」電影人計劃繼續挖掘和培養導演、編劇領域的新生力量,為內容業務輸送人才。
其實,遍觀萬達電影近幾年的投資足跡可以發現,《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我不是葯神》《戰狼2》等爆款背後都有萬達電影的身影,但和《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一樣,萬達電影在其中的參投比例都不高,可見其投資策略一直存在問題。
靠轉賣資產扭虧為盈,華誼的實景 娛樂 沒有「新故事」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5.7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8.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5.75%,扣非凈利潤為-2.26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01%。
從表面來看,華誼兄弟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但若拋開對華誼騰訊 娛樂 有限公司部分股權、騰訊音樂及貓眼 娛樂 等金融資產、部分實景 娛樂 項目的資產處理,華誼大概率仍處於虧損狀態。
上半年,華誼收入前五名的影視作品為《侍神令》《溫暖的抱抱》《超越》《謝里》《你好,李煥英》,合計實現收入2.79億,占營業收入的48.27%。其中雖有拿下了春節檔票房冠軍的《你好,李煥英》,但華誼在其中只是第六大聯合出品方,能從54億票房裡獲得的分成是極為有限的。
在《超越》《謝里》《你好,李煥英》三部作品中,華誼都為參投方,而上半年華誼主投的《侍神令》和《溫暖的抱抱》,票房分別為2.73億和6.69億。對曾被爆料成本高達6億的奇幻電影《侍神令》而言,口碑失利導致原IP《陰陽師》帶來的票房加持寥寥無幾,2.73億的票房收入下,華誼兄弟面臨巨額虧損。
從華誼下半年的內容儲備來看,除了已經上映的《盛夏未來》和《混沌行走》,華誼接下來還有《鐵道英雄》《749 局》《美人魚2》《假如愛有天意》《搖滾藏獒:藍色光芒》等國產片,以及參投的好萊塢科幻片《月球隕落》等待上映。從海外影片來看,同為科幻題材的《混沌行走》內地票房最終可能難以突破千萬,無知名演員加持的《月球隕落》票房或許更不理想。
從華語片來看,華誼的《鐵道英雄》《749 局》等都難以邁入頭部大片梯隊,目前定於國慶上映的《鐵道英雄》想看人數僅3萬多人,後者則為4.4萬人。此外,《美人魚2》或許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映,但在當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里,《美人魚2》想如前作般豪取數十億票房已是難事。
如今,華誼兄弟的內容業務多少缺乏看點,也是因此,半年報里華誼才耗費了大量篇幅來講述實景 娛樂 的故事,稱將繼續聚焦「影視+實景」,完善並加速IP的製作和轉換,以提高內容變現能力。上半年,華誼品牌授權及實景 娛樂 板塊營業收入5295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33.11%,但這更多是受疫情影響,從收入佔比來看,品牌及實景 娛樂 僅貢獻了9.15%的收入。
財報里,華誼對實景 娛樂 信心大好,但現實動作卻與之反向而馳。今年上半年,天津實景 娛樂 退出了河南建業華誼兄弟文化 旅遊 產業有限公司和南京華誼電影小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8月份,華誼又發布公告稱,擬以2.25億元的價格轉讓天津實景 娛樂 15%的股權。或許,實景 娛樂 業務的盈利及前景並不樂觀,否則華誼也才會接連做出割捨。
從財報來看,華誼兄弟在元氣大傷後,依然沒有回歸正軌,仍在掙扎當中。如今,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開放,與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一南一北遙遙對望,未來華誼的實景 娛樂 之路或許會更為艱難。
《你好,李煥英》收入去向成迷,北京文化仍陷虧損漩渦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2156萬,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81.7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06萬,虧損比重較上年同期縮小了29.92%。
上半年,北京文化2156萬的營收,是由《沐浴之王》《特警隊》《雲邊有個小賣部》《四十九日祭》《金剛川》等作品貢獻的,其中《沐浴之王》帶來的營收為1445萬。這些作品多於去年上映,而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你好,李煥英》,並未計入業績之內。
《你好,李煥英》上映前,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已經賣出了電影的發行權,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截至2月17日,北京文化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收入約為6000萬至6500萬的區間。當時《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為27.29億,最終影片取得了54億的票房成績,但因保底協議超額部分的分成比例會降低,北京文化的最終收入不可能直接翻倍,但大概率也在8000萬左右。
賣掉發行權後,北京文化不再是《你好,李煥英》的最大受益方,但是若這筆業績計入上半年收入,對經營不佳的北京文化來說,也能稍微提振士氣。可在財報中,北京文化卻給出了「受電影項目收入確認周期影響未計入業績」的說法,對比《你好,李煥英》已經計入華誼兄弟上半年的業績,北京文化的說法顯然存疑,但具體原因為何尚不得知。
接下來,北京文化待上映及仍在籌備中的項目有《東極島》《749局》《來都來了》《讓我留在你身邊》《白蛇前傳之封魔錄》,以及《封神三部曲》和《畫江湖》系列。其中由烏爾善執導的《封神三部曲》採取三部連拍的模式製作,目前影片的外景拍攝基本殺青,其中第一部的特效製作也已完全,只待上映。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出於分散投資風險、緩解公司流動資金壓力等多重考慮,與西藏慧普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作價6億元轉讓了《封神》系列三部影片各25%的份額。之前轉讓《你好,李煥英》發行權時,北京文化的出發點更多是對影片的市場表現不看好,但轉讓《封神三部曲》的份額,更多是出於經營壓力。
轉讓三部影片各25%的份額,確實分攤了一部分風險,但《封神三部曲》對北京文化而言,仍是「定生死」的存在。據業內爆料,這三部影片的投資成本高達30億元,也就是說,《封神三部曲》的票房至少需要90億以上才能回本,若票房不能達到90億以上甚至更低,那北京文化就會面臨虧損局面。反之,如果《封神三部曲》能一戰封神,那北京文化或許就能翻身。
8月27日,北京文化發布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告顯示,北京證監局確認了北京文化藉助《大宋宮詞》《倩女幽魂》兩部項目虛增業績的事實。利空落地,某種程度上對北京文化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不過,至今仍在內斗下風雨飄搖的北京文化能否等到《封神三部曲》「救命」,還是未知。
《送你一朵小紅花》斬獲12億票房,橫店影視進入轉型關鍵期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14.7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239.7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67.41%。
上半年財報中,橫店影視並未公布院線業務和內容業務的具體營收比例,但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橫店影視在全國擁有影投公司574 家,實現票房收入10.85億元。由此來看,目前院線業務仍是橫店影視的支柱業務,而影視製作和銷售賣品、發布廣告等業務合計貢獻的營收在4億元左右。
2021年上半年,橫店影視上映的影片並不少,其中作為出品方參與的有《你好,李煥英》《熊出沒·狂野大陸》《我的姐姐》等4部影片,聯合出品的有《緝魂》《武漢日夜》2部影片。此外,上半年計入橫店影視業績的,還有2020年年末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票房達到11.9億的影片,為橫店影視主投主控。
《送你一朵小紅花》是迄今為止,橫店影視主投主控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2016年,橫店影視開始涉足上游內容製作,但過去幾年參與的80餘部影片中,橫店影視基本都是以參投為主,主投的作品寥寥無幾。《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對橫店影視而言意義重大。
去年12 月,橫店影視與橫店控股簽署了相關轉讓協議,收購了橫店控股持有的橫店影視製作和浙江橫店影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在內容製作端加大發力,向「內容+渠道」全方位發展。這次收購的成果很快體現了出來,《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第一出品方就為浙江橫店影業,影片的票房也反映在了橫店影視的財報中。
其實,做院線起家的橫店影視,當下和萬達電影的發展方向是類似的,即從發行端向內容端轉型。對此類公司來說,一部主投主控作品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能否真正從「院線公司」升級為「電影公司」,還是需要長線耕耘,產出更多爆款來證明自身的內容製作能力。
從上半年五家電影公司的業績來看,2018年開始,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且影視行業結束高速發展期後,那些沒有在浪潮褪去後爆雷的電影公司,基本都抗住了行業轉型和疫情帶來的壓力,就如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這些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都有了大幅提振。
不過,對比往年電影公司們的內容儲量來看,今年各家電影公司的存糧都減少了,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影響下不少內容製作延遲,如不少項目因資本撤離而難以開機。從大環境看,整個電影行業依然未能脫離低谷期,2021年下半年,電影市場或將繼續負重前行。
❸ 票房突破15億!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新紀錄產生,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有多牛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春節檔票房排第一的為《唐人街探案3》收獲33.27億
《你好,李煥英》票房21.69億,《刺殺小說家》票房4.66億。
2010-2013年,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中國電影行業快速成長,同時引發了市場投資熱潮,使得2014-2015年市場高速發展,CAGR達到48.7%,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後,2016年以來,電影票房增速回歸到理性階段,連續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動,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國電影市場全面關閉178天,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了巨大的沖擊,大量影片擠壓推遲,各大企業風雨飄搖,電影產業的互聯網化也在一片哀鴻中加速,原本計劃院線上映的影片紛紛轉為網播。
彎道超車的2020年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累計達到129.5億元人民幣(合19.3億美元)。這一成績使得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影視行業比較慘淡,但隨著暑期檔以來逐步復工復產,影視行業加速恢復,四季度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全年票房或達200億元。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得力,而歐美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國內影視行業有望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疫情影響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2021年國慶檔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再度驗證了市場觀影熱情和對優質內容的認可,頭部影片票房集中度繼續提升。而受益於國內良好的防疫制度,觀眾的觀影需求持續恢復。
❹ 萬達電影上半年凈虧損5.81億,市場份額跌落原因是什麼
根據媒體報道萬達電影上半年凈虧損高達5.81億,萬達影業一直都是電影行業的龍頭,連萬達都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虧損,可以想像如今的電影市場已經不再像曾經那般耀眼,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全球經濟的下滑以及電影行業本身的不景氣。
一個行業終究得做出耀眼的成績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中國電影行業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更多的沉澱,為觀眾們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電影,而不是一味的推出大量爛片來圈錢,割觀眾的韭菜。
❺ 2016年電影圈最火的十大事件是什麼
(本文由劇透社公號原創:jutou321)
這一系列尷尬,讓它們在口碑和票房之間,也僅完成了一半任務。
眼下,影視投資風潮愈發強勁,影視從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中國電影產業正在面臨一場抉擇。
商業就一定不會產出好的藝術么?
不知為何,這明明已經有正確選項的問題,
如今,卻讓人答不出來。
- END -
微信搜索關註:劇透社( jutou321)
每天牛逼一點點!
❻ 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是多少
在3月22日,美國電影協會22日發布年度電影市場統計報告說,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緩慢增長,比2015創造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增加1%,達386億美元,再創新高。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表示,電影業的持續繁榮是因為該產業在包括製作、發行及放映等各個環節不懈創新,不斷把新故事搬上銀幕。
❼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自2015年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上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豐收。特別是國產影片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和觀眾歡迎。
與往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同,2015年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速度與激情7》以24.26億元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之後,不到半年,《捉妖記》以24.38億元將這一成績再度改寫。
❽ 2016中國電影票房十佳出爐,錢賺的都很多但口碑差距怎麼這么大
TOP 10
《奇幻森林》這部電影特效優質,童話內容簡單易懂老少咸宜。但有人可能覺得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太過幼齒,但不管怎麼樣,除了主角小男孩之外的角色其餘全部CG特效還是讓人看得瞠目結舌,被好萊塢超高技術征服的中國市場最終奉上了9.7億的票房成績。
TOP 9
《功夫熊貓3》在評分上雖然沒有前兩部作品高,但依舊是一部合格的合家歡作品。
電影中對於中國美景的細致刻畫、關於親情和成長的主題、以及「萌即是正義」的小熊貓們的輪番轟炸,很難讓人不給人去看電影院一睹為快。尤其這一部是中美合資的東方夢工廠製作,在中國上映的時候還專門請了成龍、黃磊、楊冪等人來配音,更加加強了這部電影的票房號召力,最終電影取得了預期的10億票房。這個成績也使《功夫熊貓3》超過《大聖歸來》,榮登內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TOP 8
《盜墓筆記》的票房成功離不開廣大原著黨的支持,更加離不開兩位主演的票房號召力,雖然電影豆瓣評分僅有4.8,關於特效、劇情、演技方面的爭論也一直存在,但《盜墓筆記》還是殺出重圍獲得了暑期檔票房冠軍的好成績。
TOP 7
王晶導演很厲害,近五年作品豆瓣評分最高的是6.1分,《澳門風雲》系列從來沒有及格但還是拍到了第三部。今年年初電影市場大繁榮,《澳門風雲3》趕上了春節檔這個好時候,拋開口碑評價,王晶導演又一次賺的盆滿缽滿,不服不行。
TOP 6
《湄公河行動》剛開始上映的時候誰都不看好,前有《爵跡》後有《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全明星陣容誰看了都得膽寒。
但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湄公河行動》以正義的緝毒主題引發了觀眾的愛國共鳴,引發了社會的大討論,最終獲得11億票房。
TOP 5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的處境和《澳門風雲3》非常像,豆瓣評分5.8也沒有及格,但卻獲得了12億的票房成績。不知道「西遊記」這個大IP到底還要拍到什麼時候,總之《三大白骨精》的成功一定又激勵了很多電影人拍攝西遊記題材的電影。同時,今年春節大年初一還有一部《西遊伏妖篇》即將上映,不知道還能不能破10億呢?TOP 4
《美國隊長3》在故事上延續《美國隊長2》和《復仇者聯盟2》的劇情,將著名的漫畫大事件「內戰」搬上大銀幕,無論是角色數量、還是影片格局都是漫威歷史最為宏大的一次。
不管你是被片中特效震驚,還是被美隊的美好肉體征服,這部片子都獲得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TOP 3
《魔獸》入圍前三實至名歸,從預售票房開始《魔獸》票房就已經超過1億,首映當天各大影院更是人山人海堪比過年。
這部電影已經不光是展現《魔獸》世界觀的平台,更是玩家們情懷的寄託。就像QQ空間里流行的「不轉不是中國人」的口號一樣,在今年夏天魔獸玩家不看《魔獸》,你簡直就是愧對自己那些年玩游戲的過往。
TOP 2
《瘋狂動物城》雖然是一部動畫片,但是內容卻一點都不幼齒,小觀眾可以看到片中可愛的角色,大觀眾則對故事主題表現出的關於「偏見」的思考產生深深的共鳴。精緻的製作和片中展現的善良為觀眾們營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烏托邦,最終讓這部電影獲得了超高的口碑和逆天的票房成績,實至名歸。
TOP 1
《美人魚》上映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雖然我並不知道我到底是什麼時候欠的,但這個口號確實真真切切地號召了很多人進電影院買了票。
《美人魚》口碑兩極分化分嚴重,有人說我還了票了以後再不去看了,也有人說星爺的作品果然充滿童真,五星!觀影感受雖然見仁見智,但《美人魚》最終33億的票房成績使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了電影市場上的一個神話。
❾ 華誼兄弟為什麼失守電影市場
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2.52億~3.78億元,凈利潤下滑25%~5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光線傳媒等幾大影視公司業績都同向上升。此番華誼兄弟業績驟降也被業界解讀為公司「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主業發展不利。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游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對此,許多業界評論均認為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據地電影領域出現失利的原因所在。對此,筆者和《中國經營報》記者石英婧進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為何華誼反而在撤退?
華誼兄弟在報告中其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電影《天降雄師》《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創造了人民幣14.7 億元票房收入,但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愚以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華誼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沒有主力作品這一內因外,更主要是來自外部競爭加劇,來自互聯網領域和各種影視創業型機構的大量入侵,在某種程度上也對大漲的票房形成了「分賬」效應。
當然,因為泛娛樂化下,確實華誼出現了對電影投入不比從前的狀態。但必須要指出的是,華誼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現在其對當下電影行業重磅投入IP的趨勢上並沒採取跟隨策略。它反而選擇了將經營模式分散到影視、綜藝乃至網劇等多個領域,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表現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實質上,這種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華誼用沒有分賬來解讀自己的「失利」,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們多元布局的戰略意圖,繼續誤導外界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電影公司。
電影下滑,營收卻是第一?
單純把華誼兄弟定義為一個電影主業公司未免過於簡單。選擇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為IP被重視後,電視劇集、網劇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綜藝節目因此大爆發的時間點上,國產電影反而顯得不 溫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謂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給好萊塢大片貢獻票房。因此,華誼的主業其實並沒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業績不佳。這只是短線問題,從長線角 度,仍然大有可為。畢竟,電影這一塊,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並不最強的一環。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營收不佳,但營業總收入卻占據上市影視公司第一的位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這部分來源或許是來自於投資,特別是對游戲、互聯網娛樂等泛娛樂領域的成功投資。
而隨著國內電影票房泡沫的隨時可能發生的崩裂,下半年,預計華誼繼續深耕泛娛樂,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新興泛娛樂板塊,將逐步讓華誼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賬,因此下半年走勢並不會差。
去電影化其實就是要玩好電影
在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會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華誼的去電影化,大家就都以為它是要離開電影市場了。這其實只是文字游戲。
真正意義上的去電影化,個人以為,在華誼的動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內容供給上,不像新晉的影視公司那樣押注在IP這個大起大落的風險項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對編劇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後晉影視人才的培養上,其實就已經是在給華誼兄弟培養真正活的IP,而非簡單的購買、改編和被束縛的IP。這些活IP一旦注入到華誼兄弟當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將用專業化的角度顛覆那些新興、但內容還在UGC向PGC過渡上掙扎的那些泛娛樂領域,尤其是互聯網上的泛娛樂板塊。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寧加入華誼。葉寧的進入,目標是逆轉發行上的頹勢,而且更多的是借住葉寧的人脈,進入正在越來越強大的萬達影院體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線輸出。但僅僅靠人脈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其實更多的時 候,反而是逆傳統發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線上線下活動推廣的更多形態,打破國內電影行業總是發布會、首映禮、紅地毯的營銷僵硬形態。
❿ 中國單月票房破百億,電影市場紅火的因素有哪些
剛剛過去的2月,中國的單月票房超過了100億,達到了101億之多,我認為因素是多方面的。
網易娛樂3月1日報道文匯報2月28日消息,剛剛,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二月份的實時票房邁過了100億元大關!這不僅是嶄新的國內紀錄,也是世界紀錄!2月28日15時40分,當日票房達到1.11億元,加之此前27天累積的98.89億元,中國電影市場單月票房登上了前所未有的開闊平台。
總之,春節票房當鋪百億,主要的因素就是電影質量過硬,也趕上了雙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