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經典勵志片
印度電影非常有名,中國觀眾關於的印度電影有幾個關鍵詞:歌舞片、阿米爾汗。阿米爾汗可以說是印度電影的代表人物,他對印度電影的貢獻巨大,這次要推薦的電影裡面有四部都有他的參演。
《三傻大鬧寶萊塢》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有歌唱夢想的女孩克服困難追逐理想的故事。女孩逐夢之路的困難主要來自家庭,她父親是一個十分暴躁並且有著大男子主義的人,他看不起女性,對妻子動輒打罵,對女兒的夢想也嗤之以鼻,他反對女兒拋頭露面。整部電影除了表達女孩對父親的反抗,還表現了母親對丈夫的反抗,啟發更多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女性去改變現狀。
② 以印度為背景,講述三個工程學少年追尋夢想的故事 這是什麼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
劇情介紹
故事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多年不見的好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十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讀書。這是一所印度傳統的名校,這里的檢驗學生的唯一標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觀念。最後他用智慧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天才科學家(具有400項專利),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三人幫」中蘭徹和拉杜俱夢想成為工程師,法涵卻想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影片中隨時穿插著幽默的語言,行為。他們把教授稱為「病毒」,把查圖爾稱為「沉默者」(消音器)。 「追求卓越,成功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故事隨之結束
③ 起跑線這部電影是在哪裡拍攝的
引言:電影起跑線的拍攝地點是印度,這是一部由印度出產的電影。
印度的教育制度主要是金鷹角,也就是說只有強推人家的家庭,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接觸教育的機會,而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錢就不能上學,從而進入了惡性循環,在中國窮人家的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高考證明自己的實力與富人家的孩子在某個方面公平競爭。
④ 超級好看的印度電影
超級好看的印度電影有:
1、我的個神啊
《我的個神啊》(P.K.)是印度UTV影業2014年出品的奇幻愛情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安努舒卡·莎瑪主演。
影片通過講述一個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奇幻旅行,對印度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探討。該片於2014年12月9日在印度上映,中文2D譯製版本由中影集團引進並於2015年5月22日登陸中國院線。
⑤ 除了《摔跤吧爸爸》,還有這十部印度高分電影值得一看,你知道幾部
《三傻大鬧寶萊塢》首當其沖的一定是《三傻》,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印度電影啟蒙。電影講述了法蘭、拉杜與蘭喬這三個學生進入了皇家工程學院後,成為了死黨,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發生的故事。主角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的行為也慢慢影響了他的兩個好友和身邊的人。
印度影片《偶滴神啊》選了一個怪癖而新鮮的題材,戲劇化的黑色幽默味道充斥全片,詼諧不無厘頭,搞笑卻嚴肅得讓人落淚。單憑一部電影是無法撼動觀眾的內心信仰,但它用鋒銳得讓人窒息的故事點透了「信仰」形式上的扭曲與異變,與神佛交流成了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所有誠意都明碼標價,這些擺在印度乃至全世界教徒眼前的事實。
⑥ 有哪些和教育有關的電影推薦
教育,廣義而言,但凡能給人啟迪、帶來價值、賦予實踐的傳導,皆謂教育,它包含:廣泛性的社會層面教育意義,譬如《戰狼2》激發了全民愛國熱潮,《我不是葯神》帶動全民關注天價葯,也包含:極具有針對性的小眾教育價值,如《當幸福來敲門》給予銷售人員的激勵,《普拉達女王》給予時尚行業從業者的專業普及,以及《實習生》給予的初入職場新人的提攜指導。
⑦ 教育的電影
電影無不是一種為多數人所願意接受的方式。如果您看了以後覺得不錯,也可以在新學期里推薦給周圍的同事和學生。下面我給大家推薦關於教育的電影,希望能夠幫到大家,歡迎閱讀!
一、《死亡詩社》 【美國】
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作為其畢業班的學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學期文學老師JohnKeating(RobinWilliams飾演)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板。Keating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
我說: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世界是開放而絢爛的,壓抑只會激起反抗,讓孩子們循著陽光的方向,向著一切光明所在,用力地成長吧!
二、《放牛班的春天》【法國】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為「池塘畔底輔育院」。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我說:相信聽了這部電影的配樂,大家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說音樂原來可以化解堅冰,可以穿透心靈,可以創造奇跡!
三、《菊次郎的夏天》【日本】
暑假到來,自幼喪父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正男(關口雄介飾)如今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暑假特別無聊。他拿出母親從外地寄回的信,准備自己一個人去愛知縣豐橋市看望母親。鄰居阿姨(岸本加世子飾)發現後,決定幫正男完成心願。她拿出一筆錢做為旅費,還安排游手好閑的老公菊次郎(北野武飾)陪伴正男一起踏上尋母之途。可是在第一天,菊次郎就把老婆給的錢全部輸光,於是兩個人只好步行前往愛知。一路惹了不少麻煩後,菊次郎終於帶著正男到了他母親的家,但目睹母親新家庭的小男孩卻十分沮喪。歸途中,菊次郎努力安慰他,和路上遇見的幾個人一起,給了正男一個愉快而有趣的夏天。
我說: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部「教育」電影,曲折搞笑的情節有著日式漫畫般的幽默,觀看這部電影,就像炎炎夏日中刮來了一陣涼風,驅散了沉悶,留下的是熨帖的舒坦和會意的微笑。
四、《一個都不能少》【中國】
水泉小學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中有事,需要暫時請假回家。村長不得不從隔壁的村子找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代替高老師上課。高老師覺得她年紀小,可是無奈找人不易,只好囑咐魏敏之每天給他們抄課文,准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原本30多個學生,因為家裡負擔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個。學生都覺得這個老師太年輕了,沒有老師的樣子便開始欺負她,整個教室都亂哄哄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可是家裡窮,母親又病卧在床,所以他不得不到城裡打工掙錢。魏敏芝得知情況後,呼籲同學一起湊錢去找他回來。魏敏芝到達城裡後,歷經辛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張慧科,且因為她一路的尋找,讓大眾也開始關注這些山區里上不了學的孩子們。
我說:這部片子經典到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是張藝謀1999年執導的第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影片的突出不僅在於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也在於她真實反映了中國農村的教育現狀,正像導演張藝謀所說,「《一個都不能少》在司空見慣中拍出了一份真切和力量來。」
五、《地球上的星星》【印度】
伊夏(DarsheelSafary飾)是一個八歲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不以為然的驚奇的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這些色彩對於成人世界而言並不那麼重要,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他們對則家庭作業、分數和名次更感興趣,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圍後,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傷。一天,一位突如其來的美術老師尼克(Aamir Khan飾),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學生們都對此滿懷熱忱,欣喜異常,但是伊夏並不如此。
我說:印度電影就像一幅色彩明快的畫,是非對錯總是很鮮明,正如這部電影一樣,給人的感悟和感動也是直接而真實的。
六、《音樂之聲》【美國】
瑪利亞(朱麗·安德魯斯 飾)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中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在與眾嬤嬤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孩子的搗蛋,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我說:如畫般的風景是這部電影的背景,如畫般的心靈則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孩子的心是敞亮的,以真心是可以換真心的。
七、《小孩不笨2》【新加坡】
中產家庭的Tom和Jerry兄弟生活條件優越,但是他們卻有著諸多煩惱。爸爸(梁智強飾)是某手機開發公司的職員,媽媽(向雲 飾)是某著名雜志的編輯,夫妻倆整日忙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在這對父母的眼裡,孩子們調皮搗蛋,一身的缺點,簡直讓他們操碎了心。Tom的好朋友成才(洪賜健 飾)生於一個單親家庭,父親(黃奕良 飾)文化程度不高,年輕時打架還瘸了一條腿。他為了避免兒子重蹈覆轍,便採取粗暴的方式進行教育。家長如此,學校的老師也如出一轍。教授華文的符老師痛心學生們的學業,然而在教育過程中不得其法,與學生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校長一味遵循校規行事,甚至公開體罰以達到的目的。學校、老師、家長,本該扮演呵護幼苗成長的角色,卻成了揠苗助長和扼殺天性的兇手。當他們發現自己的錯誤時,孩子的心中已滿是傷痕……
我說:故事其實並不新鮮,就像發生在我們每個人都曾認識的某某鄰居家。但正是因為不新鮮,也再一次提醒了我們,家庭與學校的不當教育給孩子造成傷害是多麼普遍。
八、《阿甘正傳》【美國】
阿甘(湯姆·漢克斯 飾)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並且認識了一生的朋友和至愛珍妮(羅賓·萊特·潘 飾),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憑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成為橄欖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富翁,但是,他始終忘不了珍妮,幾次匆匆的相聚和離別,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們終於又要見面……
我說:單純而生的執著,是一種力量。
九、《牆壁之間》【法國】
新學期伊始,教師與學生們返回一所普通的社區學校。法語老師兼班主任的弗朗索瓦·馬林(Franois Bégaudeau 飾)面對升一年級的新班級,繼續用坦誠又有些好辯的方式教學,這群14歲左右的學生思維活躍,時常在寬松的課堂上反詰馬林或是鬥嘴、傳播八卦,馬林不得不一次次中斷進度,解決無數瑣碎的問題。這所學校內匯聚了來自多國的移民學生,隨之而來的問題時常在課堂細節中體現,馬林試圖盡量讓學生們找到自尊,但這些擅於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似乎不太接受馬林的說辭。課堂上的唇槍舌劍與部分學生敵視老師的態度讓潛藏著的矛盾隨時會爆發。
本片獲2008年戛納金棕櫚獎,由小說原著兼編劇的Franois Bégaudeau主演。
我說:教孩子不簡單,教半大不小的孩子更不簡單,教好了要花無數精力,教不好會被下地獄,向天下所有真心為孩子的老師致敬。
十、《風雨哈佛路》【美國】
麗斯(Liz)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里,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貧窮的麗斯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隨著慢慢成長,麗斯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她用最真誠的態度感動了高中的校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然後,麗斯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開始了征程。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讓她念完大學,於是她努力並申請到了這份獎學金。影片的最後,她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貧困並沒有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裡面,勇往直前的奮斗是永恆主題。
⑧ 印度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共享第一手影視資訊、資源!
5、《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豆瓣8.5分,超18萬人標記。印度的宗教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了,信仰的沖突帶來的故事。
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承諾幫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
虔誠的印度教徒甚至是一個頑固的婆羅門,最終接納了虔誠的伊斯蘭教徒,而伊斯蘭世界的人民也以同樣的熱情和愛回饋了善良的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