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吳亞春的個人履歷
吳亞春,原名吳培學,原籍廣東茂名電白,客家人,導演,主要從事微電影等方面創作,被廣州電視台稱為「廣州微電影第一人」。他是中國傳媒大學編導專業2010編導進修班學員,同時也是南方微電影聯盟發起人之一,任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廣播電視發展中心影視部特聘編導、中央電視台證券頻道南方特聘編導、廣州本土影像文化沙龍總策劃,並創辦了廣州星殼傳媒廣告有限公司。作為茂名電白人,他也十分關注家鄉的發展,拍攝過《濱海茂名》宣傳片,大力宣傳家鄉;出任廣東茂名商會理事,並擔任振興電白廣州聯誼會副秘書長
南方微電影聯盟發起人之一
南方微電影大賽組委會評審顧問
中國(北京)國際微電影節公益微電影立項會特邀嘉賓
華南師范大學電影班導師 1988年 電白縣黃嶺鎮中心小學
1994年 電白縣那霍鎮中心小學
1997年 電白縣第三中學
2000年 高州中學
2003年 廣東省廣州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
2010年 中國傳媒大學 2006年五月天大學城演唱會 統籌與執行
2006年擔任廣東電視台《2007未來主播擂台賽》電視直播晚會執行導演
2007年白馬戶外廣告大賽頒獎晚會(雲南麗江)現場導演
2007年度名人婚紗奧斯卡頒獎典禮 導演
2008年度白馬戶外廣告大賽頒獎晚會 導演
2008年美在花城選拔賽廣西賽區 統籌/編導
2009年《南方周末》25周年晚會
2009年肯德基90後首部原創電影監制
2009至2010年中央電視台(CCTV)證券頻道南方節目部 編導
2010年惠東國際新城房地產形象宣傳片 策劃 導演
2010廣州亞組委特邀迎亞運主題歌《我為亞運添姿彩》MTV總導演
2010年中國茂名放雞島國際旅遊形象宣傳片 策劃 導演
2011年度茂名商會成立晚會 總策劃 導演
2011年度中國電信愛音樂視頻短片 製作總監 導演
2011年度「十分夢想」系列微電影《紅豆花開》 編劇/導演
2011 「CCTV 星光大道冠軍走進陽江」大型文藝晚會現場執行導演 、導播
2012省廣春晚年會《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微電影廣告人MV版 導演
2012 年度《新快報》形象宣傳片 導演
2012年度茂名市政府旅遊局《濱海茂名》形象片 策劃 導演
2012年 擔任梅州市政府電視台 「發現梅州美「視頻大賽嘉賓評委
2012年度 受邀擔任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十周年慶典晚會(中山紀念堂)總導演
2012年 廣東省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春節晚會 微短片《嫁你》、《飛機稿的逆襲》、《莫言效應》
2012年 南方微電影節暨年度頒獎典禮 《1808號幸福之屌絲的逆襲》獲多項提名並摘得最佳男主角金鳳獎
2013年 執導由新快報出品的中國首部垃圾分類公益環保微電影《習慣·愛》
2013年擔任順德 「美麗容桂」微電影拍客大賽 推廣大使
2013年 出席執信中學2013電影節暨微電影頒獎典禮,擔任頒獎嘉賓
2013年 南方微電影大賽「夢圓南粵」啟動儀式暨微電影論壇,代表南方新一代電影人講話並授為評委顧問
Ⅱ 金丹若國際微電影節的獎項設置
獎項人數:
評審會大獎(唯一,終賽決出) 1人
最佳劇情獎(分組) 1人
最佳公益片獎 1人
最佳廣告創意片 1人
人氣獎(網上及簡訊平台) 1人
專業獎:
最佳編劇 1人
最佳配樂 1人 人
最佳攝影獎 1
最佳男主角 1人
最佳女主角 1人
校園單元:
金丹若獎 1人(進入大奧推新人計劃)
新蕾種子計劃獎 5人(進入大奧推新人計劃)
優秀故事獎 5人(長期合作培訓)
特別獎:
中國微電影推動力大獎 1人
Ⅲ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3)2018廣州微電影節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Ⅳ 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的第一屆
主競賽單元「金羽翼」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三克的夢想》 金羽翼獎
評委會大獎:《bye 舊時光》 銀羽翼獎
最佳傳播獎:《千年之約》 銅羽翼獎
最佳導演獎:《誰是殺手》《靜物》
最佳女主角:《大村姑》
最佳男主角:《心願》
50強:《來自恐龍的消息》《謎》《早餐》《變形記》《最後的號碼》《地窖》《變身母女》《可以在一起》《馬可菠蘿》《大村姑》《23:11》《賣自行車的小女孩》《母親》《遺失的美好》《你……》《億萬彩票》《千年之約》《芳鄰幾許》《四年一夢》《年輕有罪》《靈魂中轉站》《希望樹》《八八爸爸》《心願》《陽光 蘋果和水》《下一站,遇見》《還有多少天》《江湖》《第六個》《每當盛夏時》《感謝媽媽 用愛跨越距離》《活菩薩》《Bye,舊時光》《雷鋒日記》《Double Hunting》《殺人與電影-愛你最美》《拇指王國》《靜物》《巴斯的草原》《香水有毒》《加班》《小手機》《爛漫胡同九十九號》《舞之伊甸園》《家在情在,我的重陽節》《醉後人生》《一夜成名》《草莓奧運會》《警服》《誰是殺手》
橫店之翼「微金牛」獲獎名單
最佳劇本獎:韓兮(曉軍) 《海景房》
優秀劇本獎(20個):胡 坤 《警戒線》、何開成 《發燒之王》、蘇 亮 《開拍開拍》、李玉峰 《那些先生》、吳偉娟 《五千塊的奔跑》、庄佳龍 《陳低潮的床體驗》、王德意 《劫案》、朱鵬飛 《驚情異變》、韓 兮 《眠》、宋健君 《身度》、傅治鋼 《文憑》、沈乙水 《硬幣》、陳瀟含 《最後的百合》、敬迎濤 《帶著撲克上路》、何國偉 《我做這么多還不是為了你》、李聰 《選擇》、林炳寶 《父親的抉擇》、江 攀 《迷惑》、朱昕辰 《情書》、李玉峰 《左輪手槍》
Ⅳ 歷屆金雞電影節舉辦地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雞獎的背景資料。
意義: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是中外電影的大交流,是中外影人的大聚會,是中國電影人向世界展示中國電影成就,是世界電影人了解中國電影現狀,是中國和世界電影界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重要而獨特的窗口。
Ⅵ 電影節的介紹
電影節是為了推動電影藝術,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的一項活動。也是為了獎勵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優秀影片,促進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平發展。通常設立各種獎項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電影節很受人們的關注,大的電影節影響甚至覆蓋全球,最著名的莫過於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即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隨著微電影發展,第一屆中韓微電影節即將舉行,為微電影增加多一分亮點,促進中韓文化交流發展。
Ⅶ 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有哪些
2019年5月-6月23日徵集的「Real新青年」是比較適合大學生參與的。雖然之前一季有的作品甚至入圍戛納電影節,雖然不乏有入行多年的大Shen,但有的幕後的創作人還是未畢業的影視小白,也有入行多年的大神。大賽也設置了一二三等獎的現金大獎,作品最後會在不同的平台進行展映,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對大學生來說都是比較合適的。
Ⅷ 歷屆金雞電影節舉辦地
歷屆1992年開始已舉辦了28屆,舉辦:
1992年第1屆中國金主辦城桂林
1993年第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廣東廣州
1994年第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湖南長沙
1995年第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北京
1996年第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雲南昆明
1997年第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廣東佛山
1998年第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重慶
1999年第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遼寧沈陽
2000年第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廣西南寧
2001年第1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浙江寧波
2002年第1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江蘇無錫
2003年第1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浙江嘉興
2004年第1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寧夏銀川
2005年第1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海南三亞
2006年第1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浙江杭州
2007年第1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江蘇蘇州
2008年第1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遼寧大連
2009年第1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江西南昌
2010年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江蘇江陰
2011年第2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安徽合肥
2012年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浙江紹興
2013年第2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湖北武漢
2014年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甘肅蘭州
2015年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吉林吉林
2016年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河北唐山
2017年第2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內蒙古呼和浩特
2018年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廣東佛山
2019年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主辦城市:福建廈門
https://imgcdn.idongde.com/qa/2020/06/29/17/1593421284511124
(8)2018廣州微電影節擴展閱讀:
金雞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評選當屆生產年度公映的影片。設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戲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編劇、導演、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特技、服裝、化裝、道具等獎項,必要時增設特別獎或榮譽獎。
但自金雞獎創辦以來,僅有1990年的第十屆沒有頒發特別獎或榮譽獎。
Ⅸ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觀後感篇一:微電影《迷路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微電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這里說一說。
感一:感動
感動有兩。第一,被大山裡孩子們的純朴善良感動。孩子們從未見過花露水,當秋老師把花露水放在講台桌上忘記拿走時,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來一一聞過,一不小心打碎了。他們緊張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現實生活已使他們明白留住一位老師不容易。打碎了老師的花露水,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是打碎了老師繼續留下來的熱情。孩子們馬上想辦法補救,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湊錢重買一瓶。火根自告奮勇承擔了買花露水的重任,卻因路途太遠在夜晚回來的路上迷了路,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了把老師挽留下來,他承擔了所有的一切。這份純朴善良和擔當,實在令人感動。如果不是同學們當眾說明,秋老師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為事先不知道,秋老師在明白時才會特別感動,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選擇。第二:被秋老師選擇留下來感動。秋老師來這里支教的初心,是為了更方便考研。來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艱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馬上離開。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順離開的理由,她也如願以償考上了。但就在這當口,火根的純朴打動了她,可愛的孩子們的純真讓她決定留下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責任擔當和之前理想的犧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特別是對一個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對這里的艱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說,秋老師的選擇讓人感動。
感二:不解
校長指責秋老師的言語舉動,我覺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導演想要展示給公眾的價值理念。校長的語言行為透露給公眾的理念是:支教,應該是純粹的奉獻,不該帶有個人的利益目的。能這樣當然很好,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如果是,國家就不用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們去支教,通過支教獲得相應的優惠。秋老師支教,就是在優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這不應受到指責。相反,她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教,應該得到表揚。要求大學生們支教必須是純粹的奉獻,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哪個不是對未來充滿華麗的憧憬?他們的未來景象里也許有過大山裡貧瘠的土地上幾十個基本沒受過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師來傳授知識的場面,但他們肯定沒想過這場面與自己有什麼關系或者是與自己有什麼長久的關系。他們涉世未深,還不可能擁有
純粹奉獻的靈魂高度。再說了,在物質喧囂甚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純粹的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來支教呢?校長傳達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筆者認為,大學生們在支教的同時考上研究生,兩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長眼中,為什麼秋老師不能去考研而且還沒有資格當老師?火根去買花露水徹夜沒回,秋老師並不知情啊,再說,也不是秋老師要求他那樣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會讓孩子們那樣做的。知道孩子不見了後,秋老師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校長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在校長眼中,必須是純粹的紮根山村教學才能受到歌頌?否則就必須受到指責?如果這樣,還有哪個大學生敢去支教?校長憑什麼能搶走秋老師的錄取通知書?連國家都明文規定她可以邊支教邊考研,這說明通知書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誰賦予校長那樣的權利?校長自己紮根於山村小學,為山村教育做貢獻,為孩子們操各種心,這值得贊美。但他憑什麼要求別人也必須像他一樣只能純粹奉獻,而不能在奉獻的同時還擁有積極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覺得言外之意就是這意思)?校長的指責無厘頭,校長的要求很霸道。情節安排校長這樣的做法實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買花露水迷路了,間接要表達的是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了。對於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之說,我不認同。如果說導演安排校長那樣做是為了給秋老師敲響警鍾指明方向,可我認為,秋老師並沒有迷路,她奔著容易考研的目標去支教,方向明確,無可厚非。雖然後來孩子們的純朴與善良讓她對人生、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改變主意,那也只能說明她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同樣也是方向明確。並不能就此論斷說之前為方便考研來支教就是心靈
的迷路,後來選擇留下來就是心靈的正道。她能選擇留下來助力山村教育當然值得贊美,她選擇去讀研也同樣值得尊重。如果她讀完研後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改變山村教育,給山村帶來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嗎?或者她畢業後在其他地方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不錯的。難道這些就不是心靈的正道嗎?選擇讀研與選擇留在山村,焉知哪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焉知哪個選擇更為高尚?校長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實,真正迷路的是校長,他用自以為是的道德去綁架秋老師,這怎麼可以呢?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合法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長的做法嚴重干涉了秋老師的選擇,強迫了她的思想,可見校長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變,校長的思想同樣需要拯救。如果校長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許會阻斷了大學生們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微電影觀後感篇二: 《心牆》 觀後感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微電影觀後感篇三: 青澀而充滿激情的青春
何雙蘭
進入2014年歲末,非畢業年級的學生經過精心准備,認真編排,師生激情出演,終於在全校師生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復興中學第二屆微電影節拉開序幕,我和其他老師觀看了23部由各班學生自己創作的微電影,主要是關於夢想、責任、蛻變、青春等主題。各班有各班的創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發點不同,視角不同,給我的感覺也不同!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看著他們真誠的笑臉,看著他們前進路上的糾葛、迷茫和苦悶,感受到他們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的煩惱,感受他們的艱難的蛻變,情節雖然簡單點,但學生們領悟了自己的責任,放飛自己的夢想,對現實的蛻變讓他們活力四射。
責任,是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相比之下,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產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職責》還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小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無論是演技還是主題無疑是略高一籌的。《職責》講述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班長由於過分嚴厲,因而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同學們的指責和不滿溢於言表,班長被迫「下台」,但後來班長積極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並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支持。
這個素材很有生活,這是現實中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矛盾的一個折射,它從初中生的角度寫出了孩子們眼裡的職責,作為一名班長既要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還要扮演好一個監督的角色,這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著實不易。孩子們沒有成人的那種做事圓滑,也沒有成人會說的委婉措辭,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把心理的虛與委蛇,而是實實在在的展露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小演員本色表現真實自然,毫無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個小班長的直率干練與潑辣展現出來,看得很舒服。至於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實,初中部最好的微電影非《責任》莫屬。
欣賞學生們拍的微電影,感覺總體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視角展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音樂青春夢》和《蛻變》
高一3班《我的音樂青春夢》講述了一個男孩兒追逐夢想的過程。男主人公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音樂學院。在毫無准備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親失業,如晴天霹靂,媽媽在重壓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讓他再學音樂的要求,他失望又氣憤地離家出走,曾一度絕望至極,在朋友的開導下才逐漸重拾信心。在老師的策劃下,同學們開始准備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恰逢學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紛紛鼓勵他參加大賽。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決定參加。獲得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獎狀的同時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孩子自己的堅持,家長的努力,終於圓了孩子的夢!
夢想,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它們將枝繁葉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蛻變,也是微電影的一個主旋律,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追求進步與自己的惰性常常產生矛盾,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們常常在現實中沉淪,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前進的動力,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漸漸成熟,它促使孩子們成長,使他們由內而外的發生變化。
高一8班的《蛻變》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經常動不動就打架的壞學生,在一次上課時夢到自己高考僅考了100多分後,在驚嚇中醒過來,幡然悔悟,從此勵志學習,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兩年後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最後當了校長。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但他的蛻變告訴了我們有錯就要改正,現在努力為時不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要知道在這個階段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知道花要開在當下,過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無法綻放最年輕最美麗的花朵了!
蛻變,過程是殘酷的,結局是溫暖的,背後,是心靈的成熟,是對人格的升華!蛻變常常伴隨著痛苦。樹的傷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堅硬的疤,鳥兒因不斷地試飛、不斷地摔跤才實現了它的夢想,
人走過無數次痛苦的經歷,成就了堅毅的性格和繁華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動盪中變得成熟並走向前進;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蛻變,在蛻變中走向成長。
總之,這次微電影節給學生們以施展才華的空間,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及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使得學生們明辨是非,知道美醜,在學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活動。
Ⅹ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都在哪些城市舉辦過
2017年前,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已先後在桂林、廣州、長沙、北京、昆明、佛山、重慶、沈陽、南寧、寧波、無錫、嘉興、銀川、三亞、杭州、蘇州、大連、南昌、江陰、合肥、紹興、武漢、甘肅、吉林、唐山、呼和浩特這些城市杯舉辦,總共26屆。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每年在中國大陸各城市輪流舉辦,是中國大陸最專業、最具權威性的電影評獎活動之一。
(10)2018廣州微電影節擴展閱讀:
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於2018年11月7日至11月10日在廣東佛山舉行。7日晚舉辦的開幕式暨文藝晚會,7日至9日上午舉辦的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評,9日下午舉辦的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提名者表彰儀式。
10日下午至晚上舉辦的電影藝術家走紅地毯儀式和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暨閉幕式。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每年一屆、為期四天的國際性影展。
每年在中國大陸各城市輪流舉辦,是中國大陸最專業、最具權威性的電影評獎活動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中國電影家協會創辦於1981年,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故名金雞獎。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簡稱「百花獎」,中國影家協會創辦於1962年,是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群眾性評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又被稱為「群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