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任丘微電影2015

任丘微電影2015

發布時間:2022-11-04 15:10:34

① 張氏的名人故事

張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1999年我國在昆明舉辦「世界博覽會。」世博會內立了《源於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張姓源於濮陽」。(4)根據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資料,匯編的《河南·大姓的故鄉》地圖顯示:當前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大姓中,有73個源於河南。其中張姓、姚姓源於濮陽。根據1、 史實依據。2、文物遺址。3族譜記載。4 依據當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
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因揮住在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縣東)。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其中,以遷居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歷代都有入朝為官的。韓國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後南遷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韓城),又遷陽翟(今河南禹州),最後遷至鄭 (今河南新鄭)。趙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最 後又遷邯鄲(今屬河北)。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 市)。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為 大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眾一些少數民族分支改姓張姓。
4、據公安部統計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張排第三,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
得姓始祖
張揮。張姓的誕生很古老,約有五千年歷史。在人文初祖黃帝時代,黃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陽氏,少昊之子揮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一次,他觀看夜空,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經過研究,發明了弓。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補充據說張姓的始祖名「揮」,他是黃帝的孫子(一說是黃帝的兒子),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弓箭和網罟 (gu)。弓箭和網罟作為當時的新的生產工具,使人們可以獵取更多的鳥獸,捕撈更多的魚蝦,又能夠減少猛獸對自身的傷害。揮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產弓箭和網罟為業,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張」作為自己的姓氏。
張姓公認的血緣親祖黃帝是遠古傳說時代華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以德經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選賢任能,嚴懲頑凶,開創了一個歌舞昇平的盛世。
張揮是張姓的得姓始祖,但張揮與黃帝的關系則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張揮是黃帝之子,另一說則認為他是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之子,即張揮為黃帝之孫。《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姓氏急就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有關姓氏學的史籍記載雖稍有出入,但都主張揮為黃帝之孫說,其稱: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造弓矢,實張羅以取禽獸,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後世張氏後裔所修張姓族譜、張姓家譜多有沿用此說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張氏家譜》卷三《受姓淵源考》雲:「張氏出自黃帝軒轅氏,生少昊金天氏,又號青陽氏,第五子揮始制矢,官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
持張揮黃帝之子說的有《廣韻》(下平聲十陽)、馬騙《繹史》等,張氏後裔所修張姓家譜也有很多贊同此說。
中國人姓氏之得皆有淵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則。姓氏命名的原則概括起來有以國、邑、鄉、亭為據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國符、技、事、謚、謚氏、邑系、邑謚、族、族系等等為據的。
張姓始祖揮之得姓亦基於上述原則。盡管在張揮是黃帝之子還是黃帝之孫這一問題上,古文獻記載各持一端,但具體到張揮本人的情況,則無大的分歧,都承認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這一基本事實。然則,細心的讀者還會從我們前引文獻中發現,記張揮之得姓,有「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始制弓矢,官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和「性長弓矢,善張綱羅,世襲其職,因賜姓曰張」等微小區別。據此,我們可以說揮之得姓為張,是以技即職業為姓,也可以說是以官為姓,或者記作以職官為姓。

歷史名人
張儀 (前?~309年)
戰國時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縱橫家、謀略家。鬼穀子門生,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游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張良 (前 ? - 前 186年)
字子房。漢初名臣,政治家、謀略家。漢初三傑之一。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被譽為「第一謀士」。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謚文成。
張騫 (?~前114年)
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道陵 (34~155年)
道教的真正創教人,第一天師。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亦稱張天師。著《老子想爾注》等。
張衡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聖」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星星」命名。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東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張,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西漢辭賦家,官至太中大夫,後人輯有《東方太中集》。
張 角(?—184),號天公將軍,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 、巫術也很熟悉。
張遼(169-222年)
字文遠,三國魏國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將領,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東將軍。
張郃(?-231)
字雋義,三國魏國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西將軍。
張飛 (?~271年)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謚桓。
張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論語注》,謚吳文侯。
張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謀士、官至別駕,助劉備取西川。
張載(?——?),字孟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田園詩人,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書侍郎。著有《劍閣銘》、《榷論》、《濠汜賦》等。與其弟張協、張亢俱以文學、辭賦著名,史稱「三張」。
張協(?——?),字景陽,西晉文學家,詩人,擅長五言詩,與其兄張載齊名,官至中書侍郎,河間內史等。
張亢(?——?),字季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詩人,著述頗豐。
張華(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張華集》書。
張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稱「布袋和尚」,傳為彌勒佛化身。

張麗華
南朝陳後主妃,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後主常抱置膝上,共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後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後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張元素,字潔古,醫學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縣)人,中醫易水派創始人。著《醫學起源》、《醫方》、《潔古本草》等書。
僧一行,本名張遂,(683——727),邢州巨鹿(今河北邢台市)人,中國唐代傑出天文學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歷法。謚一行、大慧禪師。著述頗豐,科研成果極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測量子午線的人。
張柬之(625——706),字孟將,襄州襄陽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唐社稷而聞名。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又名博物,韶州始興(今廣東韶關始興縣)人。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張燕公集》傳世,詩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絕唱。
張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廣宗(今邢台廣宗縣)人。
張籍,唐代詩人,江蘇吳江人,著《張司業集》。
張說(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東(山東永濟),官至宰相,謚文貞。有《張燕公集》、《張說之集》傳世。
張繼(715——779),唐代詩人,字懿孫,官至檢校郎中,湖北襄陽人,著《張祠部詩集》,代表作《楓橋夜泊》。
張擇端
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年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居正(1525~1582年)
字叔大,號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時入閣,神宗時為首輔,綜核名實,信賞必罰,整飭紀綱,推行一條鞭法,為相十年,海內稱治。卒謚文忠。著有太岳集、帝鑒圖說等。
張旭
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其書法逸勢奇狀,連綿回繞,具有新風格。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以發濡墨而書,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張士誠 (1321~1367年)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蘇省泰縣)人。元末群雄之一。本從事運鹽業,後據吳中,自稱吳王,後為明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殺身亡。
張景岳(1563——1640),又名張介賓,字會卿,別號通一子。明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傑出醫學家。有《景岳全書》巨著傳世。
張三豐
生卒年不詳。宋武當道士,所創太極拳術,聞名當時,其法傳於後世,稱內家拳,又稱武當派。或作張三峰。(2) 名全,一名君寶,號三豐,明朝遼東懿州(今黑山縣境)人,生卒年不詳。因其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史稱其辟穀數月不飢,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時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張廷玉(1672——1755),大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輔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書。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實錄》、《明史》、《清會典》。配享太廟,其母吳氏封一品夫人。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台公、無競居士,晚年字型大小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謚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薔庵。江蘇海門人,祖籍江蘇常熟,大清狀元,中國近代傑出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歷任中央教育總長、實業總長、總商會總長、水裡總長等職務。先後創辦上海海洋大學等,與馬相伯和創復旦公學,創佳南通博物館,軍山氣象台等。創辦實業數家。
張作霖(1875~1928年)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國官至東三省巡閱使,握三省軍政大權,為奉系領袖。兩次直奉戰爭,先敗後勝。民國十六年稱大元帥,在北京組政府。十七年因國民革命軍進抵河北,軍事失利,退回關外.
張大千(1899~1983年)
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學良(1901~2001)
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西安事變發動者。中國張姓的演藝界名人很多,張國榮是香港著名影星,他主演的經典影片《霸王別姬》,至今被人津津樂道。他跳樓自殺後,很多影迷為他哭泣,演藝圈搞了多次紀念活動。張學友號稱香港天王級的歌星,他的歌很有磁性,很受歌迷的推崇,為此他在大陸舉辦了多場演唱會,每一場都爆滿,可見大家對他的喜歡。香港的女影星張柏芝也是炙手可熱的著名影星,她演過很多電影、電視劇,也發行過唱片,年紀不大,有很高的知名度。

② 任丘燕春樓電影院小時代3放映時間

你好
任丘燕春樓電影院
暫時不會上映小時代3
目前《小時代3》影院都已下線
親可以在網上下載觀看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③ 老電影《敵後武工隊》是在哪拍的有任丘嗎

敵後武工隊,有一大部分是在任丘拍攝的,其中牽著狼狗的日本鬼子的扮演者,就是任丘油田冀中公安局看守所的訓犬員孫某擔任的。很多鏡頭都在任丘拍攝。

④ 誰知道 任丘有沒有電影院在哪

有個東方劇院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⑤ 任丘市燕春樓4D電影院票價

不是吧 沒有吧 那裡環境一般 任丘本來也沒有什麼影院可去 適合情侶 黑燈瞎火的 呵呵 記得兩年前票價十五 從早看到中午 現在就不知了 應該不是4D 那個地方達不到那個水平的 很有水分的,去那看電影的 大數都是 包子不再折上

⑥ 有什麼詳細介紹任丘的網站啊

任丘介紹

任丘市位於河北省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帶。市區北距北京151公里,東北距天津135公里,西距保定66公里,西南距省會石家莊201公里。總面積1023平方公里,東西橫距42.5公里,南北縱距41公里。市境東與廊坊市文安、大城兩縣相連,南與河間市毗鄰,西與保定市高陽縣接壤,西北與安新縣隔白洋淀相望,北與雄縣相接。全市總人口為77萬餘人,其中任丘市63萬餘人,華北油田14萬餘人。現轄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6個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13個行政村。任丘屬環京津、環渤海經濟開放帶,是國務院確定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

任丘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籍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在此地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始有任丘之稱。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開始置縣,隋至唐初兩度置廢,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復置任丘縣,以後歷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縣合並,1961年恢復原縣制。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目前建城區面積近40平方公里、人口30萬,城鎮化水平達43%,被省政府認定為全省唯一達到中等城市規模的縣級市。

任丘古跡較多,有戰國時期燕趙邊界的十二連橋,北宋名將楊六郎的屯兵堡壘,西漢名將李廣的駐扎地,歷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謁王、高郭古城遺址,明成祖的樂駕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宮,還有改革開放以後發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等。

任丘地靈人傑,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秦越人),西漢經學家韓嬰,三國曹魏大將張郃,明代諫臣屈伸,清代書法家王法良,清代詩人、文學家邊連寶,民國時期體育健將朱恩德,抗日英雄燕秀峰(電影《小兵張嘎》中嘎子的原型),革命詩人李泊,現代詩人遠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區,這里有著名的抗日戰爭時期的雁翎隊、地道戰的革命史跡,有「牛氏三傑」的壯烈悲歌。朱德、聶榮臻、楊成武、呂正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足跡。

任丘自然資源豐富。共有耕地6.2萬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國家大型企業華北石油管理局、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分公司駐在市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儲量9.3億噸,天然氣16億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開發建設以來,最高單井日產原油達5400噸,最高年產量達1733萬噸,為全國原油產量形成第4次增長高峰和年產量上億噸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任丘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任丘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北地西湖」和「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位於市區西北10公里處,總面積366.6平方公里(任丘轄水域64.8平方公里),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淀泊組成,正常年份蓄水量達4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內水產資源豐富,現有魚類31種,尤以盛產鯉、鯽、鱔、鱖、青蝦、河蟹、田雞、田螺及菱角、雞頭米、蓮藕、蘆葦而聞名。著名的白洋淀「千里堤」(長35公里)在我市境內,景色秀麗,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大廟」(明、清兩代)的鄚州廟。白洋淀歷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棗林晚渡、長堤煙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稱於世,是集觀光游覽、民俗風情、體育健身、科學探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氣候
按照中國綜合自然區劃,任丘屬於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在河北省粗線條氣候區中,任丘屬於冀中平原暖溫半干早復種亞區。大陸性氣候顯著,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風,涼爽乾燥,回溫快,蒸發大;夏季炎熱濕潤,多雨,高溫天氣時有出現;秋季天睛氣朗,風微涼爽,降溫快,晝夜溫差大;冬季嚴寒少雪,乾燥,伴有寒潮,多刮西北風。
任丘市的年平均氣溫是12.7℃,氣溫年降變化不大,但年較差較大。近年來,年內極端最高氣溫為42.7℃,最低氣溫-23.8℃。一月份平均氣溫-3.9℃,七月份平均氣溫26.8℃。
住宿
任丘酒店
任丘市人民政府招待處貴賓樓
新世紀國際酒店,地址:河北省任丘市會戰道188號
任丘市中鐵賓館
河北任丘源平大酒店
新世紀國際酒店
交通
京九鐵路縱貫全境,境內全長35.5公里,路經8個鄉鎮、28個村,並在市區設二級站。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1223公里,居全省之冠。其中106國道和津保公路縱橫穿越市區,市區形成了七縱七橫的道路格局。
美食
任丘熏魚。
湖魚為主體的各種美食和以農家飯菜為主的鄉間風味,味道獨特。
購物
鯉、鯽、鱔、鱖、青蝦、河蟹、田雞、田螺及菱角、雞頭米、蓮藕

⑦ 河北任丘的介紹!

任丘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冀經濟圈,屬環京津、環渤海經濟開放帶,是國務院確定的對外開放市。市區北距北京151公里,東北距天津135公里。市境東與廊坊市文安、大城兩縣相連,南與河間市毗鄰,西與保定市高陽縣接壤,西北與安新縣隔白洋淀相望,北與雄縣相接。全市總面積1023平方公里,東西橫距42.5公里,南北縱距41公里。總人口為79.7萬人,其中任丘市66.4萬人,華北油田13.3萬人。現轄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6個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13個行政村。
任丘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籍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在此地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始有任丘之稱。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開始置縣,隋至唐初兩度置廢,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復置任丘縣,以後歷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縣合並,1961年恢復原縣制。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目前建城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2萬,城市化率達到51.4%,居全省各縣市之首。
任丘古跡較多。有戰國時期燕趙邊界的十二連橋,北宋名將楊六郎的屯兵堡壘,西漢名將李廣的駐扎地,歷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謁王、高郭古城遺址,明成祖的樂駕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宮,還有改革開放以後發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等。
任丘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秦越人),西漢經學家韓嬰,三國曹魏大將張合阝,明代諫臣屈伸,清代書法家王法良,清代詩人、文學家邊連寶,民國時期體育健將朱恩德,革命詩人李泊,現代詩人遠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區,這里有機智靈活的抗日英雄燕秀峰(電影《小兵張嘎》中嘎子的原型),有蘆葦盪中殲日寇的雁翎隊,有地道戰中逞英豪的游擊健兒,也有「牛氏三傑」的壯烈悲歌。朱德、聶榮臻、楊成武、呂正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足跡。
任丘自然資源豐富。共有耕地6.2萬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國家大型企業華北石油管理局、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分公司駐在市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儲量9.3億噸,天然氣16億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開發建設以來,最高單井日產原油達5400噸,最高年產量達1733萬噸,為全國原油產量形成第四次增長高峰和年產量上億噸做出了重大貢獻。地熱是任丘的優勢資源,以中低溫地熱開發為主,出口溫度分別為40℃和70℃。
任丘白洋淀旅遊景區聞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位於市區西北10公里處,總面積366.6平方公里(任丘轄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達4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內水產資源豐富,現有魚類31種,盛產鯉、鯽、鱔、鱖、青蝦、河蟹、田雞、田螺及菱角、雞頭米、蓮藕、蘆葦等。淀邊的千里堤如長龍卧波,景色秀麗,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大廟」(明、清兩代)的鄚州廟。白洋淀歷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棗林晚渡、長堤煙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稱於世,是集觀光游覽、民俗風情、體育健身、科學探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5年,任丘石油國家礦山公園順利通過了國土資源部的審批,建成後,將成為世界唯一一個展示古潛山地質地貌和石油形成、開采過程的科學博物館,使任丘的旅遊景觀更加靚麗多彩。
任丘城市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京九鐵路縱貫全境,境內全長35.5公里,途經8個鄉鎮、28個村,並在市區設二級站。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1246公里。其中106國道和津保公路縱橫穿越市區,市區形成了七縱七橫的道路格局。在市區北部(京九鐵路與106國道間)建有總面積20平方公里、配套設施完善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郵電通訊發達。擁有裝機容量10.2萬門的國際國內程式控制電話網。200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8.3萬戶,其中城市用戶17.8萬戶,農村10.5萬戶;移動通訊電話29.2萬部;互聯網用戶4.6萬戶。全市百戶擁有固定電話106部,百人擁有行動電話37部。電力供應充足。現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站4座,35千伏站19座,2006年全市用電量近21.3億千瓦時。市區有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建有花園里、明珠新村、梅園新村等30多個配套設施完善的住宅小區。全市有普通小學165所,普通中學66所,職業中學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幼兒園34所;影劇院8個,體育場館6個,文化館2個,圖書館、檔案館各1個;電台1座、電視台3座,有線電視用戶6.8萬戶(包括華北油田),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均達100%;衛生醫療機構62個,病床床位2334張。
近年來,任丘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6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3.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3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1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1元。農業結構日趨合理,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6%,形成了「雞、鴨、魚、菜」四個主導產業,培育了60個產業化龍頭企業,有12個農產品被評為國家或省名優產品。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新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1個,超億元的18個,是近年來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民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形成了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交通設備製造、電力器材設備製造、金屬製品、橡膠塑料製品、電子通訊設備製造、建築業、造紙印刷及製品和食品加工等十大特色主導產業,民營企業總攤數近1.8萬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的企業103家,3C認證企業52家,QS認證企業33家,冠名「河北」以上名稱企業140家。目前,任丘已成為北方最大的鋁型材生產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鏈輪生產基地和重要的三輪摩托車生產製造基地。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全市有各類規模市場49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10個;各類賓館、飯店2389家,其中四星級賓館2個、三星級賓館1個、二星級賓館2個;商業批發零售網點達1.7萬攤,餐飲網點2290個以上;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3.2億元;大小金融、保險機構184家;全部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18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35.4億元,年末貸款余額34.6億元。任丘先後被國家命名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兩基」教育先進市、幼兒教育先進市、文化先進市、體育先進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廣播電視先進市、愛心獻功臣先進市。任丘的綜合經濟實力從「九五」起一直位居河北「十強」縣市前列,並於2000年首次成為全國百強,2006年列第71位。

⑧ 任丘有什麼好玩的

白洋淀千里堤
白洋淀千里堤地處白洋淀東下游出口,任丘市區西北10公里處,是集遊玩、餐飲、住宿、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分鴛鴦島民俗文化、荷花觀賞、生態游樂、休閑娛樂、碼頭觀光、民俗村觀光六大部分。白洋淀內溝壕縱橫,澱澱相通,田水交錯,蘆葦叢生,荷花飄香,魚游鳥翔,千里長堤垂柳成蔭。景區入口建有大口子碼頭,日接待遊客能力可達萬人以上。
石油礦山公園
任丘石油礦山公園主要由雁翎主題公園、任四井石油開采、白洋淀以及石油科技博物館等景區組成,總面積78.44平方公里,是一個集石油知識、開采工藝,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文化娛樂、生態觀光的綜合型礦山公園。其中雁翎公園佔地面積195畝,由核心景區、東山森林景區、兒童游樂休閑景區、民族文化博覽景區、水上觀覽景區、音樂藝術廣場景區、配套設施等7部分組成;任四井石油開采景區以華北油田的發現井任四井作為主體景觀,將石油開采科普知識和石油工業的發展結合;白洋淀景區以自然水體為主,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
鄚州大廟
鄚州大廟位於鄚州城北2.5公里處,始建於元朝,明代中期重修,規模宏大,香火極盛,曾有「天下大廟數鄚州」之說。廟座北朝南,由正殿三皇殿、東配殿葯王廟(後稱扁鵲祠)和西配殿文昌廟組成。四周築有紅色圍牆,高約2.5米,整座大廟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450米,總面積157000多平方米,佔地近230畝,連同香火地共計400多畝,紅牆黃瓦,結構嚴緊,庄嚴肅穆。

⑨ 任丘簡介

任丘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北鄰雄縣,南界河間,西部與高陽接壤,西北隔白洋淀同安新相望,東及東北部與大城、文安毗連,境域呈棉葉形鋪在京津保三角地帶南部邊緣。東西最寬處42.5公里,南北最長點41公里,地域總面積1034平方公里。處於北緯38°33′—38°57′;東經115°56′—116°26′之間。市政府駐地北至雄縣界25.5公里,至雄縣城35公里;南至河間界17.5公里,至河間城35公里;東至大城界28公里,至大城縣城45公里;西至高陽界13公里,至高陽縣城30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8°42′,東經116°05′。
基本內容
任丘市 (Renqiu Shi)中國石油產區之一,河北省滄州地區轄市。位於河北平原中部偏北,白洋淀東南。面積1023 平方公里,人口68.98 萬。春秋戰國時,任丘一帶已出現鄚邑。北齊置任丘縣,古城即今城關, 1986 年設市。市境地勢低平,海拔約8 米,多窪淀,有六七十公頃以上窪淀近30個。氣候溫和,年降水量560 毫米。從第三紀開始,沉積了巨厚第三系陸相地層,多震旦紀及早古生代碳酸岩類組成的古潛山儲油構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是中國第一個碳酸鹽大油田,華北油田的主要油氣田產區之一。 工業以採油為主,原油產量約佔全國的1/20,有輸油管道連結北京和滄州。 並有化工、機械、建材和農產品加工等工業。灌溉歷史悠久,隋唐時期即興修水利,開渠泄淀,灌溉土地,農業發達,農產品豐富。多窪淀坑塘,豐水年水面大,有養殖之利,水產豐盛。市境發現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市情概況
任丘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冀經濟圈,屬環京津、環渤海經濟開放帶,是國務院確定的對外開放市。市區北距北京151公里,東北距天津135公里。市境東與廊坊市文安、大城兩縣相連,南與河間市毗鄰,西與保定市高陽縣接壤,西北與安新縣隔白洋淀相望,北與雄縣相接。全市總面積1012平方公里,東西橫距42.5公里,南北縱距41公里。總人口為81.9萬人,其中任丘市68.2萬人,華北油田13.7萬人。現轄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6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13個行政村。 任丘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籍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在此地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始有任丘之稱。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開始置縣,隋至唐初兩度置廢,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復置任丘縣,以後歷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縣合並,1961年恢復原縣制。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目前建成區面積達41.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4.3萬,城市化率達到54.1%,居全省各縣市之首。 任丘古跡較多。有戰國時期燕趙邊界的十二連橋,北宋名將楊六郎的屯兵堡壘,西漢名將李廣的駐扎地,歷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謁王、高郭古城遺址,明成祖的樂駕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宮,還有改革開放以後發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等。 任丘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秦越人),西漢經學家韓嬰,三國曹魏大將張合阝,明代諫臣屈伸,清代書法家王法良,清代詩人、文學家邊連寶,民國時期體育健將朱恩德,革命詩人李泊,現代詩人遠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區,這里有機智靈活的抗日英雄燕秀峰(電影《小兵張嘎》中嘎子的原型),有蘆葦盪中殲日寇的雁翎隊,有地道戰中逞英豪的游擊健兒,也有「牛氏三傑」的壯烈悲歌。朱德、聶榮臻、楊成武、呂正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足跡。 任丘自然資源豐富。共有耕地6萬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國家大型企業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中國石油華北石油管理局駐在市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儲量9.3億噸,天然氣16億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開發建設以來,最高單井日產原油達5400噸,最高年產量達1733萬噸,為全國原油產量形成第四次增長高峰和年產量上億噸做出了重大貢獻。地熱是任丘的優勢資源,以中低溫地熱開發為主,出口溫度分別為40℃和70℃。 任丘白洋淀旅遊景區聞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位於市區西北10公里處,總面積366.6平方公里(任丘轄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達4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內水產資源豐富,現有魚類31種,盛產鯉、鯽、鱔、鱖、青蝦、河蟹、田雞、田螺及菱角、雞頭米、蓮藕、蘆葦等。淀邊的千里堤如長龍卧波,景色秀麗,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大廟」(明、清兩代)的鄚州廟。白洋淀歷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棗林晚渡、長堤煙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稱於世,是集觀光游覽、民俗風情、體育健身、科學探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8年,啟動建設了任丘國家石油礦山公園,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唯一一個展示古潛山地質地貌和石油形成、開采過程的科學博物館,使任丘的旅遊景觀更加靚麗多彩。

⑩ 河北任丘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名人古跡】

任丘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籍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在
此地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始有任丘之稱。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開始置縣,隋初並入高陽,隋至唐初兩度置廢,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復置任丘縣,以後歷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縣合並,1961年恢復原縣制。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目前建城區面積已達23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0萬,具備了中等城市的規模,已成為我國黃河以北規模最大的縣級市。
任丘古跡較多,有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大廟"的鄚州廟,戰國時期燕趙邊界的十二連橋,北宋名將楊六郎屯兵堡壘,西漢名將李廣的駐扎地,歷史上著名的莫阝州、阿陵、謁王、高郭古城遺址,明成祖的樂駕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宮,還有改革開放以後發掘出的龍山文化遺址等。
任丘地靈人傑,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秦越人),西漢經學家韓嬰,
三國曹魏大將張合阝,明代諫臣屈伸,書寫清宮太和、昭德、貞度等門額的清代書法家王法良,清代詩人、文學家邊連寶,民國時期體育健將朱恩德,抗日戰爭時期的燕嘎子(燕秀峰,電影《小兵張嘎》原型),1949年犧牲在蘭州的革命詩人李泊,現代詩人遠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區,這里有著名的抗日戰爭時期的雁翎隊、地道戰的革命史跡,有"牛氏三傑"的壯烈悲歌。朱德、聶榮臻、楊成武、呂正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足跡。

閱讀全文

與任丘微電影2015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丑電影觀後感200 瀏覽:858
法國電影呼吸劇情 瀏覽:259
電影大全十八 瀏覽:830
和成龍拍過電影的人 瀏覽:950
凹凸世界大電影 瀏覽:303
泰國電影女生按顏值進學校 瀏覽:509
日本人演電影 瀏覽:641
食人族電影大全國語 瀏覽:325
最好看的電影愛情電影 瀏覽:955
日本電影10個人參加密室逃脫 瀏覽:236
玄彬電影節紅毯 瀏覽:927
如何用命令提示符下載電影 瀏覽:865
2016日本小清新電影 瀏覽:407
好評韓國動作電影排行榜 瀏覽:643
曲沃電影院 瀏覽:367
歐美電影童星 瀏覽:810
前哨基地怎麼看電影 瀏覽:431
2016電影評級 瀏覽:743
法國新浪潮中電影手冊派導演 瀏覽:403
七小福58年重聚視頻是哪個電影節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