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大勵志電影排行,《肖申克的救贖》劇情堪稱經典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無論是愛情、勵志、社會或陰暗,電影總是能將這些適度的表現出來,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今天我在這里推薦十部勵志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十、《中國合夥人》
豆瓣評分:7.6
簡介:《中國合夥人》主要講述了「土鱉」成東青、「海龜」孟曉駿和「憤青」王陽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點評:由香港著名導演陳辛可導演,該片在2013年中國內地票房突破五億人民幣。雖然劇中講的是教育機構成長的故事,但並不是一味地講述這個,裡面也有校園般青澀的愛情。
九、《夢女孩》
豆瓣評分:7.7
簡介:《夢女孩》主要描述了來自底特律的一支合唱組合的埃菲、蒂娜、勞萊爾這三個黑人女孩為實現夢想而打拚的故事。
點評:在這部影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清一色的黑人演員,片中的每一首歌都很有感染力。也許劇本薄弱,劇情有些粗糙。但是該片中講述的事情帶入現實中卻頗為有趣。夢想在成長經歷中絕對是一大動力,就像影片中提到的:名譽和財富總是患得患失,明星的世界總是浮浮沉沉,只有夢想是永恆長存的。夢想也許就是追求本身!
八、《黑暗中的舞者》
豆瓣評分:8.3
簡介:《黑暗中的舞者》講述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美國小鎮,一位在工廠打工的單親母親的悲慘故事。
點評:這是一部是一部劇情歌舞型電影,故事和音樂劇的表現方式都是高水準,火車和法庭一場激動人心。但是有一點缺陷就是在高潮過後沒能及時收手,從宣判到結尾的過程太過拖拉。一部別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點浪漫,也有一點灰色,但是卻充滿力量。
七、《荒野生存》
豆瓣評分:8.7
簡介:《荒野生存》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里斯多夫·強森·麥坎得勒斯因厭惡社會而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後獲得智慧的故事。
點評:《荒野生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描繪的很讓人感動,電影將一些感情拍的很細膩。導演將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對人類生存意義探索完美結合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六、《跳出我天地》
豆瓣評分:8.8
簡介:《跳出我天地》 以1984年英國礦業工人大罷工為背景,講述了11歲的礦工之子比利·艾略特沖破重重阻力勇敢追求心中理想的故事。
點評:《跳出我天地》雖然講述的是一個想跳芭蕾的男孩,但劇情沒有一味的描寫執著少年追求理想的事情上,而是把故事放在一個動亂的社會背景下。這部電影從劇情到演員都很出色,小男孩把自己的內心感受真實的表達出來,那種強烈的想要跳芭蕾舞的慾望。劇情的發展毫不拖泥帶水,主線情節和背景的穿插自然流暢,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五、《聽見天堂》
豆瓣評分:8.9
簡介:一個從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聞名全歐洲的聲音剪接師?米可出生於托斯卡尼,從小就熱愛電影,因為一次意外,讓他必須永遠與黑暗為伍,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的特殊學校就讀,然而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學校找到一台老舊的 錄音機開始轉變,一個嶄新的世界為他而展開。然而這個生命中重新點燃的希望卻被主張盲人不該擁有夢想的校長硬生生地打斷。即使不被認同,米可仍是朝著 夢想邁進,他的熱情逐漸感染周圍的同學,引導著他們重新定義視障者的夢想與能力。
點評: 這是一部講述一群盲人孩子的故事,在沒有看之前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感覺。整體故事雖然簡單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卻用一種特別的手法來娓娓道來。這是一個關於克服障礙、堅持夢想的故事,影片中孩子們的演出令人很感動。
四、《美國往事》
豆瓣評分:9.1
簡介: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
點評:《美國往事》的敘事手法我認為很棒,將少年、中年、老年穿插在一起,處理得很成熟,而且配樂真的很棒。以前看的時候無法完全理解這部電影,裡面太多的內容不能一下子消化掉,但是當重新看這部近四個小時的電影時,就像在看一本渾厚的小說,價值與時間,成長與背叛。影片雖長,但耐心的看完卻發現感觸頗深。
三、《教父》
豆瓣評分:9.2
簡介:《教父》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托·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
點評:《教父》以沉鬱冷靜的風格講述了一段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黑幫史詩。片中教父的形象顛覆了人們對黑幫大佬的傳統認知,影片里的黑幫大佬不再一臉橫肉飛揚跋扈,他可以溫和仁慈,可以體面優雅。我認為馬龍白蘭度的表演太真實了,也許這也是他的本色。帕西諾飾演的麥克,從一個純真的戰爭英雄好青年,一步步成長為狠毒陰險的新教父,表演也極有層次。
二、《阿甘正傳》
豆瓣評分:9.4
簡介:《阿甘正傳》電影版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主要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點評:不得不說飾演主角的湯姆·漢克斯將阿甘這一角色刻畫的入目三分,令人無比感動。該電影故事曲折生動、畫面很唯美,演員生動的將角色魅力表現出來,電影主題深刻勵志,形象鮮明。雖然是94年上映的作品,但影片的拍攝運用了當時極其先進的視覺特效CGI技術實現,場面非常細膩逼真。
一、《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評分:9.5
簡介: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沒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槍殺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謀殺,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渡過餘生。
點評:這部影片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還記得這是當時在高一時 晚自習的時候, 英語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當時看完感觸頗深,也許那個時候還不能了解這部影片真正的含義講述的是什麼,但看的很著迷。現在再回看之後發現,《肖申克的救贖》或許更多的講述的是對自我的救贖,劇中安迪的獄友托馬斯已經在獄中待了50年了,已經習慣了也害怕著改變。但是對於安迪來說,改變才是真正能得到救贖的道路。
⑵ 除了《肖申克救贖》,世界上還有哪九部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1《伴我同行》
如果說有哪部電影能夠讓成年人想起自己兒時的玩伴,那麼這部電影肯定是第一。它用故事的奇詭來講述兒時的困惑和憂傷。
2《阿甘正傳》
這是一部讓人內心明亮的電影,它讓我們知道,生活從來都是捉摸不定,甚至苦澀無比,但是只要堅持跑下去,就能走出一條坦途。
10《功夫》
周星馳最好的電影,不僅將港式喜劇發揮到了極致,也讓所有的技巧歸於圓潤,小人物的辛酸盡皆顯露。
⑶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有哪些「救贖」,能震撼那麼多人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很多人都會將這部電影稱為神作,很多人甚至看來不下10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不僅豆瓣評分很高,而且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歡迎,這已經遠遠不止電影本身的意義。《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有哪些「救贖」呢?
惡人只有受到肉體上的懲罰,才能擺脫仇恨。他妻子死後,他已經因不忠而受到懲罰。安迪進了監獄,他也受到仇恨的懲罰。當他真正放棄仇恨,回憶過去時,他才真正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肖申克的救贖》。
⑷ 申肖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如何 是不是非常勵志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反應了人生要充滿韌性,不能放棄希望,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主教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最後獲得了自由。
(4)救贖者電影推薦擴展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凶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
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⑸ 為什麼很多人都推薦《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
因為它告訴我們就算從前犯過很大的錯,那麼下半生也一定要拼盡全力去救贖自己的靈魂。
其實接觸到這部電影完全是一個偶然,那是高二假期里。當我看完剛更新的一集國漫時,看了看騰訊視頻電影評分排行榜,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贖》。
記得影片中有句台詞是如許的:
這些牆很風趣
剛入獄的時候
你仇恨四周的高牆
慢慢地
你習慣了生涯在此中
最終你會發明自己不得不寄託它而生計
的確如此
這便是所謂的體系體例化
但縱然是身材和精力受到了束縛
只需有對性命的盼望
那末統統都是美好的
⑹ 求最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答:
影片主要是圍繞著「自由,友誼,希望」。
主人公ANDY有著顆非常堅強的心,更有著堅毅的信念和永恆不變的對自由的嚮往追求,無論是獄中的惡劣的生活環境,孤獨寂寞的精神折磨,時間的消磨都未曾讓他放棄過追求自由的信念,片中典獄長曾對他說:「把你的信念交給聖經,把你的賤命交給我」而安迪一直堅信救贖之法就在其中,他把信念交給了非形式化的聖經而是其表現的一種精神上給予萬物的救贖,就是靠一把別人眼裡要鑿600年的錘子,鑿通了整堵牆面,挖出了一條隧道通向自由。但是他並沒有急於逃離,相信機會有很多,但是他留了下來是為了給整個鯊堡的每個人帶來一點精神上的東西,那就是希望,通過幫助別人通過考試,圖書館,等等無不看出他所做的努力。
或許你可以禁錮我的軀體,但你不可能給我的靈魂套上枷鎖,它嚮往自由,懷揣這夢想是你永遠無法毀滅的
其實影片不在於他的布局越獄有多精密,他有多智慧,而是這些表層之後的東西一個人為了自由的活著,為了給人帶來希望所能迸發出來的勇氣和忍耐。
(6)救贖者電影推薦擴展閱讀:
1、《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2、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3、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資料來源:網路:肖申克的救贖
⑺ 肖申克救贖
地獄是什麼樣的?沒有人知道! 但人世間的地獄每個人都知道,那就是監獄。
肉體時刻受戒 於權力意志下命令,肉體時刻被權力意志銘刻著。生命之火窒息危機時刻在死亡邊緣上徘徊著跳舞著。
哪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才能掙脫人世間地獄枷鎖完成自我的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潛質男主角才能突破生命的枷鎖。
長著自立之本領、自由之精神力量雙翼的人才能掙脫生命枷鎖。
這個枷鎖無疑就是體制化負面。
什麼是體制化?什麼是體制化負面?
個體為了適應自身所處社會自發的調整自己行為集合去符合當下社會的期待。體制化負面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統治階級或者權力意志利用人的可塑性及不可逆性去馴服人的肉體,期望達到符合權力意志自身目標的肉體,從而剝削人肉體的剩餘價值。猶如把無限可塑性的熾熱鐵水注入到一個打造好的模子里,等待它風干。
19世紀科學家巴甫洛夫對狗神經條件反應的實驗實踐為人的肉體可塑性做了很好的理論註解。
而從原始社會里帶出來的狼孩,不會說話,用四肢行走,吃肉時用牙齒撕咬同時流著口水,這無疑人被狼馴服了人被狼同化,這無疑對站在食物頂端的人類一種羞辱!也是對於人類萬物之靈無限可能性的剝奪。
權力意志馴服人肉體經驗盡管不如心理學科學家通過實驗總結的馴服人肉體規律。但是它與人類的肉體有長達千百年打交道的經歷。
據人類歷史有關記載,人類在原始部落時期,就已經把戰敗的人腦袋割下來恐嚇同一批戰敗的人,通過恐懼讓戰敗的人自我馴化成奴隸。
人類文明最早起源地中東亞敘帝國就記載著這樣一件事:帝國開拓者把敵方首領放在囚 車上巡街,從而炫耀自身帝國武力強盛。而戰敗的敵首及其軍隊被帝國群眾不停扔石頭的羞辱從而把自我恐懼寫入身體內。
當人類的文明進一步發展為封建的時候,權力意志開始把不聽從命令人在絞刑台吊殺或者菜市場路口千刀活剮等形式去恐嚇潛在不聽從權力意志的人,也就把這種馴服命令通過恐懼去刻錄在其治下百姓的腦海里,從而讓這些人肉體去服從權力意志的命令。而這些權力意志往往會讓這些活生生無自我思想肉體們去開墾戍邊、去修路、去修宮殿等,滿足自己的饕餮盛欲 。這就是剝削最底層的人肉體無償工作而產生剩餘價值。電影中典獄長讓主角及其同夥們去修整屋頂,或讓主角及其同夥們去伐樹都是這類現象的再現。
當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文明之後資本主義時,更展現了一套極為細膩的方式去馴服肉體,從而最大可能榨取肉體剩餘價值,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它往往指的是資本主義利用理性主義方式把分解式命令寫入工人的肉體中,去滿足工業流水化標准化的要求。而一旦工人年老體衰之後,則過河拆橋式一腳踢開。而人肉體的功能被徹底利用完之後,工人卻無法習得新技能因而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而往往會投河自盡或者上吊自殺,又或者在疾病貧困交加下哀嚎死去。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歷史記錄著無數慘不忍睹工人的情況,那裡有面黃肌瘦童工干著重體力的工作,還有可怕的幾乎天天長達20小時不休不眠工作的記錄。
《肖申克救贖》這部電影則為我們展示了人類肉體如何被馴服。
權力意志又如何細膩馴服肉體,同時也極為隱晦告訴觀眾如何利用資本主義理性去馴服人的肉體。
衣服是人的心靈保護膜的話,而電影開頭卻對主角用水沖刷。通過對人的肉體赤裸裸的沖刷,徹底羞辱人基本的羞恥心,從而剝奪人最基本的自尊。
就像電影中經典的台詞: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肉體交給我。
對不把肉體交給典獄長的人——小胖子,則享受監獄里獨特的盛宴——暴力下的死亡聖餐。監獄里長著猙獰面孔的獄警頭子,用暴力激起血肉飛花的視覺盛宴向這些新生獄員們宣布不聽從服從的後果。
權力意志需要在眾人面前展示它權力的強大,小胖子被誅殺是對權力的強大一種宣告。
監獄是一個封閉式的場所。
每天早晨鈴聲響起,獄員則排隊應聲而出。監獄中間中心地位可以觀看全部人。居於中間的位置,這是一種權力的展示。它可以無時無刻的不停地在監督每個人。可以在心靈上呈現一種居高臨下俯瞰的威嚴。這是一種全景敞開式建築也是一種權力意志的表現。
監獄通過封閉式的方式來圈養人的肉體。監獄通過中心全景敞開式無時無刻而又居高臨下審視霸權把獄員對權力意志的恐懼害怕寫入每一個獄員的身體里靈魂里,從而把權力意志的命令與自我監督條件反射渾然一體整合到人自身肉體中。
這一點瑞德為我們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這一幕,那就是上廁所擠不出一滴尿,這就是對肉體造成自我監督條件反射,向權力意志報告得到允許下才能擠出尿。
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華麗又炫技為我們展示了權力意志對肉體的馴服對人自我意志的磨損的可怕情景。
電影也以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的故事生動形象展示了什麼叫做體制化負面!
電影以圖書管理員布魯斯靜默又沉重的死亡情節來告訴我們什麼叫做體制化負面。
老布在監獄里呆了50年,老布年少的時候就呆在監獄里了。而年少的時候是人的可塑性最強的時候。人年少的時候神經也最容易被權力意志命令寫入。老布誤把監獄里生活當成一個正常化了的社會生活,老布肉體被權力意志徹底套利。老布是徹底被權力意志命令及意圖寫入了。他生活在監獄里,如同魚生活在水裡一樣,愜意享受監獄里的生活方式,監獄里的生活方式甚至變成他生存的意義。最後監獄裡面的生活規范反而是他的保護色,監獄外的生活反而是猶如凶惡的叢林。這就是因為人的神經具有可塑性之時,又往往不可重復性不可逆性,而年老固化之後再也無法重新學習新知識。
因而老布對待出獄的心理狀態,猶如一隻驚慌失措的小兔子,而監獄外的社會如張著血盆大口的惡魔在等待吞噬著他。在這種心理狀態的逼迫下,從而導致他欲脅迫獄友來逃避進入監獄外的社會。
監獄外的社會展示著櫥窗里華麗的商品,時髦的衣服,新式的汽車。監獄外的世界以這種快速推陳出新為自己自傲的資格,猶如一個高傲的國王審視著認知不能更新而一不小心而踏入這個日新月異領地僭越者——布魯克斯。
監獄外的世界用日新月異人、物、事的新穎性來打扮自己。監獄外的世界以一種強大的陌生感在不停吐槽著布魯克斯、 刺痛布魯克斯,同時在告訴布魯斯:你無法生活在這個新世界,你無法生存在這個新的生活方式社會生活,你無法生活在監獄外生活。
監獄外的世界以新穎性以強大陌生感的全新社會方式在凝視老布! 就像一個校園內的男孩子點著蠟燭唱的歌表白女孩卻被拒絕後,他感覺周圍發出來的聲音都是嘲笑他的聲音。就像一個女孩子被強暴之後踉踉蹌蹌回家,她感覺回家路上任何人不經意的眼光都是對她是一種無情的嘲笑,是一種盪婦羞辱式凝視的嘲笑。
監獄即凝視。監獄就是心靈的凝視!
對布魯斯來說外面陌生又格格不入的社會就是心靈的自我凝視,那就是監獄。
認知停滯更新的布魯克斯,每個全新的人、物、事都猶如一個罪惡的流氓野獸。
這些罪惡的流氓在窺視他,在時刻欺負他,凌辱她,准備在下一秒撕碎他。老布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只有橋樑上的吊繩才能解脫他時刻被欺負被凌辱的狀態。
"老布到此一游"也是記錄著一個被馴服者最後的遺言。
電影也展示了老布養的那隻小鳥被馴服的結果。
"波頓在出獄前一天,也放傑克自由,傑克立刻姿態漂亮地飛走了。但是在波頓離開我們這個快樂小家庭一個星期之後,有個朋友把我帶到運動場角落,波頓過去老愛在那裡晃來晃去。有隻小鳥像一堆臟床單般軟趴趴地癱在那裡,看起來餓壞了
我的朋友說:『那是不是傑克啊?』沒錯,是傑克,那隻鴿子像糞土一樣躺在那兒。」
圖書管理員老布與鳥在監獄慢長時光中被權力意志馴服,告訴我們體制化負面是怎麼回事。這就是權力意志通過對人的神經可塑性馴化肉體,從而剝削肉體剩餘價值,然後在肉體剩餘價值榨乾後,棄之如敝履的把它拋棄掉。
權力意志 通過人類肉體可塑性不可逆性規劃與馴服,磨滅其自由意志,排斥及剝奪肉體擁有者其他輝煌人生的可能性。
以上幾個情節血淋淋向觀眾展示權利意志是如何器張地如何蹂躪及馴服人的肉體,也為我們展示了體制化負面的可怕結果。
而為這權力意志提供如此細膩綿密的手術式訓練肉體的方式是有強烈牟利傾向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新興的時候,憑著人文主義熱情結合理性主義清洗了宗教中愚昧思想,便發生了日心說戰勝了地心說的現象,但隨著資本主義的興盛,資本主義反而利用理性主義又融和宗教儀式去馴服人類的肉體,去磨滅人的自由意志。
這一幕不僅發生在監獄里,這一幕也發生在學校里,這一幕也發生在工廠里,這一幕也發生在社會任何一個角落裡。
電影裡面有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老布向主角要了一隻蟲子喂給他小鳥吃。這是發生在進餐的時候,這進餐方式就是蘊含 宗教意義的分餐制現象。
分餐制規定了怎樣禱告!以哪一種形式禱告!規定了禱告的時間!規定了禱告的祈禱文!這種行為體現了一項任務可解剖性可分解性,這種分解性契合了整個工業社會流水化標准化的過程。
那時的資本主義也把這種方式也推行到學校里:當鍾敲響一個小時後的最後一下時,一個學生就開始敲鍾,當第1聲鍾聲響起時,全體學生就跪下,雙手合十,眼睛低垂。念完禱詞之後,教師將發出一個信號,讓學生站起來,第2個信號就讓他們贊美基督,第3個信號就讓他們坐下。
根據難度排成科目序列, 學生每周每月每年獲得名次,在這套強制性下,每個學生依照年齡層及成績表現屬於某一等級。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為了幫助老師,從優秀的學生中選了一批幹事,班長,觀察員,課代表,輔導員,祈禱文誦讀員,書寫員。
觀察員應記錄下誰離開座位,誰在說話,誰沒帶念珠或祈禱書,誰在做彌撒日舉止不端,誰有不軌行為,誰總在閑談或在街上不守規矩。課代表負責監督誰在學習時說話或哼曲,誰不寫作業而把時間浪費在玩耍上。
17世紀的工業時期,保持著一種宗教氣氛。早晨進場後,在工作之前所有的人必須洗手向上帝祈禱,祈禱畫十字。同時又通過新技術功能對肉體加以規劃。這種新技術用於控制每個人的時間,調節肉體和精力的關系。保證時段的積累,致力於利潤的持續增長。便於使用控制的方法組織起來,最大限度的榨取員工肉體的剩餘價值。
這就是權力意志與資本主義的合謀。它們在某個角落裡發出陰謀得逞後快樂而又囂張聲音。
這是一個罪惡沉淪的世界。
這也是一個末日審判的世界。
電影中牆壁上台詞:上帝的審判迅速降臨!象徵著這是末日審判。
上帝將審判一切活人和死人,救贖者升天堂享永福,受罰者下地獄受永刑。
末日審判前也必須對義人進行審查。必須對義人在救贖之前進行一個評估。只有滿足其條件者才能得到救贖。
罪惡沉淪的世界裡只有擁有自立能力,自由之精神的人才能被救贖。才能擺脫體制化負面。
電影於是靜悄悄的為我們展示權力意志試圖馴服主角卻又遭到反抗歷程。
於是具有儒雅的氣質男主角像光潔的閃電一樣劃破罪惡密布的雲層而華麗出場。
.
男主角無疑擁有救贖的潛質,同時在這部電影里又扮演著一個堅韌不拔的傳教士的角色。
主角堅韌不拔的意志又極其高貴的自由精神像一個傳教士一樣驅走瑞德身上猶豫迷茫。
在這部電影里瑞德也同樣具有被救贖的潛質。
瑞德在監獄里混得如魚得水,他售賣各種小工具。主角挖洞逃離監獄的小錘子就是瑞德賣給他的。而如此神通廣大能力這顯然為瑞德身上披上了一種強大的自立能力形象。
瑞德在迷茫中同樣具有一定的自由意志的表現。
電影經典的點睛之筆之用的台詞出自瑞德之口:這些監獄很有意思,最開始你討厭他們,過段時間你習慣了他們,足夠的時間過去了,你離不開他們了。那這就是體制化。
聽我說,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希望能讓人發瘋。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皆出自出自瑞德之口中。
自由精神與沉淪精神交織晦暗浮現在此人身上, 猶如在罪惡沉淪之海快要溺死之人卻又抓著一小塊自由的浮木。
也猶如乾渴田野上生命之種子,它只需要自由之雨水就能激活生長發芽。
於是主角通過一場完美的越獄去激活了瑞德這顆種子,也引領著瑞德從罪惡之海到達另一個彼岸。
主角也是個完美的具有被救贖的的潛質對象。
具有自立的能力。
再怎麼健壯四肢也無法掩蓋智力上貧瘠的警獄頭子,在吐槽政府的稅收如苛政一樣猛於虎,這個信息被主角聽到之後,在冒著生命威脅時憑借著精湛的避稅能力還是贏得了這個警獄頭子的信任,從而為自己在監獄中獲得了一個特殊的地位。很好展示了主角自立能力願冒風險的膽魄及一顆極其聰慧的大腦。
虛弱不堪的牆壁也許它在等待一個有心人告訴那個有心人鑿穿它並逃獄是有可能的。於是主角通過十幾年長期不懈的堅持鑿穿了這個牆壁,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都很好的展示了自立能力中主角的毅力。
主角具有自由之精神 。
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
像在樓頂上為很多獄友爭取到喝啤酒的權利。眾夥伴們也愜意的喝著小酒悠閑自得。然後主角臉上露出了一絲迷人的笑容,那畫面讓人十分迷醉。這無疑是自由之光輝溶解了束縛在靈魂上的那條鐵鏈,而讓人天生具有不可剝奪的尊嚴重新綻放在每個獄友的臉上。
她們唱出了難以言傳的美,美的令人心碎,歌聲直沖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石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沙堡的重眾囚彷彿重獲自由。
主角自由的精神之強像甘願受難一個傳教士一樣去佈道。 傳道自由精神是一種信仰,因而甘願被關小黑屋裡。
一首音樂《費加羅的婚禮》把自由之陽光灑向監獄所有之人。肉體在功利之箭牽引下狂奔著,靈魂卻沒有跟上,熙熙攘攘的社會也許在繁忙工作之餘的停下來聽一下音樂,把人的靈魂從肉體拿出來曬 一下,感受一下自由的可貴。
主角無疑是個完美的被救贖潛質對象。他需要僅僅一點點的激活。
這個激活叫做原罪,原罪不是否定原罪是正定。
於是電影中知道主角是無辜小夥子被典獄長設計槍殺之後,主角如夢初醒。
這背後意味著權力意志與資本主義的同盟,如同黑幕一樣嚴絲合縫遮蓋了整個人間正義,沒有任何給這黑幕之下的人任何一次 靠人世間法律自我救贖的可能。
對妻子被殺事件而無辜坐牢 最後的懺悔,也是被自我認定是原罪。
「……對,是我殺了她,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害她離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而這個兩個情節剛好讓主角下定了決心去逃獄。
而逃獄成功後在雨天伸開雙手擁抱天空情節,實際上是與上帝重新立約擺脫塵世間的污垢罪惡而得到救贖。那雨中閃電的隱喻:那照亮我心靈的光芒,不是我的,而是上帝的。因為人世界已經是一個罪惡沈淪之地,已 是一個末日審判之處。而只有擁有自立之本領自由之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被上帝救贖。
這種理念深深的來自於美國新教徒到北美大陸後迫不及待的改造加爾文派理念延伸出來新理論: 當我虛懷若谷,當我燃燒著純潔的愛,那麼加爾文又能對我說什麼呢?
也把這種理念深深的植入到美國人的精神心靈深處。
把自立之能力,自由之精神放在美國人價值體系最高之處。
自由之精神是自立能力的前提。
只有承認自由之精神才能承認人潛力的無限可能性,才會有人的無限可能性。
美國的新教徒們認為:人不是像造盒子那樣千篇一律,一樣的向度,一樣的能力,不是的,他們是經過令人驚訝的9個月後才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一種不可估量的性格與無限可能性。
而正是人的無限潛能,才會鑄就每個個體的不同的輝煌人生,才能鑄就每個個體的豐富精彩不雷同的人生,也是這個社會精彩之處。
自立則踐行自由之精神理念,通過自立與上帝再次立約。
在新大陸開墾困難時期要通過人的主動性而與上帝再次締約。
同時自立之能力宣告了人對上帝的獨立和個人對社會的獨立。
自立可以從各種有形無形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教會、政府、學校及各種生活中的陳規陋習等等解脫出來,自立是對一切外在權威的總拒絕,是人在精神上的徹底解放。自立是對人獲得個人主權的保障。
而人世間權力意志與資本主義的同盟,恰好利用人的可塑性及不可逆性,冷酷剝奪了人的潛能與各種精采人生的可能性。
於是通過自立的能力與自由之精神可以再次與上帝立約,人就可以順從自己的靈魂,感到純潔像羔羊,於是我們就在電影中看到逃逸後的那個震撼心靈的場面那就是人與上帝從重新立約而得到救贖的象徵。他爬過滿是污水的河道,滌盡罪惡,在彼岸重生。
同時自立之能力,自由之精神也是對抗權力意志專制的最佳方式。從權力意志那裡贏回每一項權利都削弱了權力意志對權力的壟斷,也是對自大狂妄的權力意志的糾正。
電影中最後代表權力意志的典獄長因而遭受了懲罰,同時又犯僭越之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最後最有諷刺意義又居有意味深長的鏡頭是來自於聖經書裡面含著一個錘子的凹槽。聖經指向自由之精神的話,錘子則指向自立之能力自立,是對電影傳達內核精神的再次神奇回顧,但無論怎麼樣典獄長是不可能擁有這兩者的,只能接受審判!
。
⑻ 推薦幾部類似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Zp9d4jpnzSgqWNBQ4FeNw
⑼ 求中心關於「救贖」的經典電影
你好 關於救贖的電影我向你推薦以下幾部:
《傷城》
電影簡介:2003年平安夜,兇殺組探員丘建邦(金城武 飾)拘捕了一個連環奸殺犯。聖誕日的早上回到家中,發現Rachel在床上自殺身亡,Rachel是他的女友。驗屍後,丘建邦方知她剛剛懷有兩個多身孕...
《七面人生》
講述了一位稅務調查員通過幫助七位陌生人來進行生命傳承,以此救贖自我靈魂....
《中央車站》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火車站的候車大廳門口,從前的女教師,50多歲的朵拉擺了一個寫字攤,專為來來往往、目不識丁的旅客代寫家書。寫一封信收1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1塊。然而她常常在晚上將收了錢的代寄信件帶回家,和鄰居艾琳一起,將這些信一一拆開,盡情地奚落取笑一番,然後把認為重要的信寄出去,其他的信則統統鎖進抽屜或乾脆扔掉,如果兩人意見不同,就把信收進抽屜改天再決定,被人生的苦難磨出老繭的朵拉就這樣心腸冷漠地應對著別人的心願.....
《不見》
講述了兩個互不相乾的人物,一位在尋找走失了孫子的阿媽,一位走失了爺爺的孩子。阿媽為了尋找孫子尋求生死兩界幫忙,兩者卻都愛莫能助;孩子並不尋求任何人的幫忙,而是忙於虛擬世界的游戲....
《暴徒》
以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附近的一個城鎮為背景,講述了當地一名黑幫頭目在6天時間里發生的轉變。這名原本冷酷兇殘的青年在一次劫車過程中無意中帶走了車上的一名女嬰。最終他良心發現,決定擔負起照顧這名女嬰的責任,從而走上了與過去決裂的痛苦過程。
我個人強烈推薦的是《暴徒》,此外,《流浪狗狂人》也不錯,英國電影《救贖》同樣值得一看,曾經將這部片子看了兩遍,依然意猶未盡。
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我很喜歡看,你可以看看以下幾部:
異教徒/柳條人 The Wicker Man (2006-1-1)
天氣預報員 The Weather Man (2005-4-1)
戰爭之王 Lord of War (2005-1-1)
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 (2004-11-19)
命運之土 Land of Destiny (2004-6-3)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2003-8-8)
改編劇本/蘭花盜 Adaptation (2002-12-6)
追風戰士/風語者 Windtalkers (2002-6-14)
柯萊利上尉的曼陀林/戰地情人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2001-8-17)
居家男人/住家男人/加料感情線 The.Family.Man (2000-12-22)
極速60秒/驚天動地60秒/致命60秒 Gone in Sixty Seconds (2000-6-5)
替代情人/穿梭陰陽界 Bringing.Out.the.Dead (1999-10-22)
八毫米 8mm (1999-2-19)
蛇眼 Snake Eyes (1998-8-7)
天使之城/X情人/天使多情 City of Angels (1998-4-10)
變臉/奪面雙雄 Face Off (1997-6-27)
空中監獄 Con Air (1997-6-5)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絕地任務 The Rock (1996-6-7)
死亡之吻 Kiss of Death (1995-4-21)
離開拉斯維加斯/遠離賭城/兩顆絕望的心 Leaving Lasvegas (1995-1-1)
天堂有難 Trapped in Paradise (1994-12-2)
傾城佳話 It Could Happen To You (1994-7-29)
超級賭徒.連環計中計 Deadfall (1994-7-15)
第一夫人的保鏢 Guarding Tess (1994-3-11)
世紀電影 Century of Cinema, A (1994-1-1)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1990-1-1)
撫養亞歷桑那 Raising Arizona (1987-3-6)
憂郁男孩/藍衣人 the Boy in Blue(1986)
佩姬蘇要出嫁 Peggy Sue Got Married (1986-10-10)
棉花俱樂部 The Cotton Club (1984)
鳥人 Birdy (1984-12-14)
愛的召集令 Racing with the Moon (1984-8-23)
斗魚 Rumble Fish (1983-10-21)
那裡面有很多的片子是關於救贖的,還包含了親情友情愛情之類的,是一個混合體,如《我心狂野》《鳥人》《逃離拉斯維加斯》《天使之城》等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著看。
⑽ 強者救贖自己,聖人普度他人——《肖申克的救贖》
生存需要自由,生活需要希望。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自此,安迪開始在這座被稱為肖申克的監獄中找尋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並策劃了一場長達十九年的逃亡……這便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所敘述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其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更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歷經十幾年歲月洗禮卻魅力不減。那麼它究竟靠什麼吸引我們呢?
一、救贖——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在西方語境中,救贖是一個帶有很濃宗教色彩的詞語。指為陷入罪孽的靈魂,付出代價,給予其真正的解脫和光明,使其靈魂得到凈化。
而影片中的救贖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男主安迪本身是需要被救贖的人,雖然在法律層面來說安迪是無罪的,因為他並沒有直接殺害妻子和她的情人。然而他不懂如何表達自己感情的性格卻將妻子推遠,最終落入被人殺害的結局。並且影片的開頭也展示了,在汽車內喝醉並掏出手槍的安迪,對於妻子的不忠確也有動過一瞬間殺戮的念頭。安迪對妻子於心有愧,所以他剛到監獄時並不像其他犯人一樣絕望胡鬧,反而十分淡然地接受了囚徒的命運,踏上了自我贖罪之路。
而另一方面,安迪同時也是救贖者,他救贖的對象是肖申克的其他犯人——他的獄友們。肖申克里的犯人們都很有意思,由於自私和麻木,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有罪。因此,在臭名昭著的肖申克監獄中,甚至流傳著「肖申克沒有一個人犯罪」的荒誕說法。
然而安迪的到來,卻為這些犯人們的生活多多少少帶來一些改變:他每周寫兩封申請信,整整堅持了六年。最終州政府給予回應,資助安迪在監獄中擴充了圖書館,讓獄友們在罪惡橫生之地也能享受閱讀的美妙;他還親自開班授課幫助不少人拿到了中學文憑;甚至冒著被毒打的風險用喇叭奏放《費加羅的婚禮》,讓美妙的音樂響徹整個監獄廣場。當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的犯人們和獄警們時,所有人都靜立當地接受音樂的洗禮,拋卻心中的憤懣與怨懟,全神貫注地享受這片刻的美妙。
安迪憑一己之力改變著肖申克監獄,給這個原本充斥著黑暗與丑惡的地方,帶來了光明、文明與希望。
二、人性之韌
雖然愧疚但這並不意味著「我」願意接受被誤會、被扭曲的命運,一輩子困在這所監獄里,做獄長的洗錢助手。所以安迪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當然這樣的結尾也緊緊照應了前面所說的救贖,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
三、希望與自由——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讓你自由
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它們的每一寸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自由是什麼?這很難定義。而在肖申克,自由的概念也是相對的,絕非是單純的刑滿出獄。
自犯人們來到肖申克的第一天起,典獄長便說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從魯莽少年到耆耋老人,日復一日的監獄生活,使得犯人們習慣了這種被囚禁管束的生活。用瑞德的話來說便是「被體制化了」。別說對自由還有野心和嚮往,當在肖申克中蹉跎了半輩子之後,離開了這些所謂的規則和秩序,犯人們壓根不知道怎麼存活。所謂「自由」,不過是在高壓生活之下偷得的一時喘息。
在監獄圖書館中呆了五十年的布魯克斯,為了不被假釋,竟想通過傷害獄友的方式來達到繼續留在監獄中的目的。假釋之後,由於根本無法在高牆之外的另一套生存法則下生活,可憐的老布魯克斯選擇了懸梁自盡。
盡管睿智如瑞德,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都尿不出來。
而安迪之所以是強者,就在於他即使身處如此壓抑的環境下也從未放棄對自由的嚮往:從他第一次用小榔頭敲擊牆壁時,就註定是那隻關不住的鳥兒。即便是在面對「三姐妹」的欺凌,獄警殘忍的棍棒,甚至在典獄長將翻案的希望全部切斷的情況下,安迪也從未放下過他手中的小榔頭,那是他通往自由的鑰匙。
「自由」二字對安迪來說並非是印在T恤上的Slogan,他奪取自由的手段也充分展示了其過人的才華與毅力。
能力即自由。除了利用地質知識十九年來日復一日地挖掘隧道之外,他還憑借自己對財務知識的精通,幫獄警報稅獲取信任,幫典獄長做假賬洗錢。甚至利用制度的漏洞捏造了一個完全不存在的人——史蒂文先生。最終利用這個身份扳倒典獄長,獲得了絕對的自由。
在影片中,我最難忘的一個畫面是安迪通過幫獄警避稅為朋友們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作為報酬。而只有安迪一人沒有喝,他倚靠在天台,看著喝酒的朋友們。傍晚的余暉灑落在臉上,半眯著眼睛微笑著。那一刻「陽光灑肩頭,仿若自由人。」那一刻的安迪是幸福的,他通過勞動贏得報酬,擁有了片刻的尊嚴。
而驅動安迪不斷追尋自由的力量是希望。在這個地方,有希望是好事也是壞事,正如其睿智的老友瑞德所說:「在監獄中還心存希望,也就意味著要日復一日承擔起希望破滅的痛苦,這種讓人難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必將成為其苦悶的根源。」好在安迪不信邪,他的希望清晰為具體,散發著耀眼的光輝:
「芝華塔尼歐」——一個位於墨西哥、太平洋邊上的小村莊,那裡的海水像夢中的一樣藍。他要在那裡度過餘生:在沙灘邊上開間小旅館,買艘不值錢的舊船回來,將其翻新,載著客人們出海釣魚。這個在別人眼中虛無縹緲的希望便是安迪十九年來的精神支柱和絕處逢生的力量。
逆風翻盤的安迪最終如願以償:逃離肖申克,檢舉典獄長的罪行;取走典獄長貪污的黑錢——37萬美元,作為十九年冤獄的補償。隨後開著跑車駛離美國,擁抱美麗純凈的太平洋,獲得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自由。
影片結尾,瑞德出獄,找到了安迪和他約定的大樹下的錢和信,兩人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從此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想一切正如安迪所言: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凋零。無論我們身處怎樣的逆境都不要放棄自己,就心系希望,去尋找自由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以即使始於黑暗,也該心系光明,前路茫茫,你又怎知邂逅的究竟是荊棘還是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