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華誼兄弟2016年電影計劃

華誼兄弟2016年電影計劃

發布時間:2022-11-29 06:47:52

① 華誼兄弟,本山傳媒,中影集團,環球熱力兄弟,保利博納,慈文影視,海潤影視2011賀歲片是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英文:Huayi Bros. Media Group),創業板股票代碼:N華誼 300027,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娛樂集團,由王忠軍、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開始時是由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而進入電影行業,尤其是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投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公司全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簡稱:華誼兄弟
證券代碼:300027
交易市場:創業板
總 股 本:16800萬股
發行總量:4200萬股
所屬行業:廣播電影電視業
上市時間:2009年10月30日(首批創業板上市股票)
公司概況
2008年華誼兄弟並購經紀公司中乾龍德和影視公司金澤太和後,實力進一步爭強。華誼兄弟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有海潤、橙天娛樂、保利博納等公司。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有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視節目事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環球熱力兄弟影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廣告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發行有限公司等。

2010年,作為創業板首家上市影視集團的華誼兄弟將全面啟動以《唐山大地震》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為首的大規模電影計劃,其中僅年內上映的電影就有八部之多,而預計於賀歲檔問世的《非誠勿擾2》和《新少林寺》更是萬眾期待的重磅大作。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表示:「2010年的華誼電影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邁上了新台階,並且繼續追求影片類型多樣化,上映檔期覆蓋全年,尤其是同步啟動三個品牌電影的續集和系列計劃,在引領國產片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再度成為領軍開拓者。」

年內上映:《唐山大地震》、《狄仁傑》、《西風烈》領銜

《唐山大地震》

《狄仁傑》

《線人》

《歌舞青春》

2010年是華誼電影作品全面開花的一年,繼今年2月11日上映的開年賀歲愛情片《全城熱戀》後,還將陸續上映《線人》、《歌舞青春》等片。《線人》由華誼兄弟和香港英皇聯合出品,影片延續《證人》品牌,但謝霆鋒和張家輝的角色發生逆轉,前者扮演悍匪,後者扮演警察。共同出演的還包括桂綸鎂、陸毅、苗圃等人。《歌舞青春》由華誼兄弟、上海文廣和美國迪士尼共同打造,是享譽全球的「High School Musical」這一品牌的中國版,影片大膽啟用了一批青春靚麗、歌舞雙全的新人出演,將首次讓讓中國觀眾體驗到純正青春片的動感魅力。

進入暑期檔後半程, 將於7月28日重磅上映的《唐山大地震》無疑是2010年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該片已受到北美市場的高度重視,但就像馮小剛此前執導的所有作品一樣,《唐山大地震》將一如既往地立足本土,溝通中國人的情感與精神,做到真正以情動人。

徐克導演重歸王位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目前正在加緊製作後期,上映檔期劍指十一。同《唐山大地震》一樣,該片「未映先紅」,其充滿中國特色的神探形象、引人入勝的懸疑故事和視覺奇觀都令國際電影市場非常興奮,該片極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國產電影海外票房最高的影片。

另外,華誼兄弟與高群書導演合作的西部動作大片《西風烈》同樣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目前該片正在最後的拍攝中。

續集與系列:《非誠勿擾2》率先啟動

2008年賀歲檔,由馮小剛執導,葛優、舒淇主演的賀歲愛情片《非誠勿擾》一舉拿下3.2億元票房成績,一度成為國產電影票房之王。這部於當年12月18日上映的「很浪但是不慢」的電影成為橫跨2008和2009年的電影現象,從《非誠勿擾》開始,賀歲檔成為中國電影的白熱化競爭檔期,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試圖擠入這塊「黃金之地」。今年,馮小剛導演繼《唐山大地震》後,將重回賀歲喜劇領域,全力打造《非誠勿擾2》。目前馮導正在閉關創作劇本,據悉影片將延續葛優、舒淇的演員陣容,且故事也將從兩人「談婚論嫁」開始。影片將在賀歲檔上映,屆時廣大觀眾有可能在同一年內看到兩部馮小剛電影,滿足大家「每年看一部馮氏賀歲片」的心聲。

除《非誠勿擾2》,華誼兄弟還計劃打造《風聲》續集和《狄仁傑》系列。如同片名所示,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後,「狄仁傑」系列還將有很多個「之」,力爭將「東方007」形象打入國際。

② 華誼兄弟發布年度片單,包括哪些新片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20-2021年度片單,除已上映的《八佰》之外,還有周星馳《美人魚2》、馮小剛《春天一歲》、曹保平《涉過憤怒的海》、陸川《749局》、賈樟柯《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陳正道《未來的未來》等新片,動畫片《搖滾藏獒2》,外片羅蘭·艾默里奇《月球隕落》、羅素兄弟《謝里》也在片單中。

具體名單如下:

1、管虎《八佰》

2、楊楓《鐵道游擊隊1939》

3、賈樟柯《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4、潘安子《中國試飛師》

5、馮小剛《春天一歲》

6、曹保平《涉過憤怒的海》

7、田羽生《一條龍》

8、常遠《溫暖的抱抱》

9、陳正道《未來的未來》

10、李蔚然《侍神令》

11、陸川《749局》

12、周星馳《美人魚2》

13、大衛·西維爾曼《拯救菲拉萌》

14、羅伯·明可夫《刀鋒賤客》

15、馬克·巴爾多《搖滾藏獒2》

16、羅蘭·艾默里奇《月球隕落》

17、羅素兄弟《謝里》

18、趙聖熙《勝利號》

(2)華誼兄弟2016年電影計劃擴展閱讀

「華誼兄弟H計劃」

9月16日,「華誼兄弟H計劃」發布了第七季片單,包含18部各類題材超強新片。10位電影創作者,馮小剛、管虎、賈樟柯、陸川、張家魯、李蔚然、潘安子、陳正道、田羽生和常遠表達了他們對電影的熱愛,以及對於接下來新項目的期待。

片單分為五個篇章:銘記時代榮光、人間煙火百態、突破想像極限、點亮動畫夢想、遠瞻國際視野。

③ 華誼兄弟為什麼失守電影市場

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2.52億~3.78億元,凈利潤下滑25%~5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光線傳媒等幾大影視公司業績都同向上升。此番華誼兄弟業績驟降也被業界解讀為公司「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主業發展不利。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游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對此,許多業界評論均認為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據地電影領域出現失利的原因所在。對此,筆者和《中國經營報》記者石英婧進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為何華誼反而在撤退?


華誼兄弟在報告中其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電影《天降雄師》《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創造了人民幣14.7 億元票房收入,但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愚以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華誼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沒有主力作品這一內因外,更主要是來自外部競爭加劇,來自互聯網領域和各種影視創業型機構的大量入侵,在某種程度上也對大漲的票房形成了「分賬」效應。


當然,因為泛娛樂化下,確實華誼出現了對電影投入不比從前的狀態。但必須要指出的是,華誼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現在其對當下電影行業重磅投入IP的趨勢上並沒採取跟隨策略。它反而選擇了將經營模式分散到影視、綜藝乃至網劇等多個領域,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表現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實質上,這種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華誼用沒有分賬來解讀自己的「失利」,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們多元布局的戰略意圖,繼續誤導外界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電影公司。

電影下滑,營收卻是第一


單純把華誼兄弟定義為一個電影主業公司未免過於簡單。選擇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為IP被重視後,電視劇集、網劇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綜藝節目因此大爆發的時間點上,國產電影反而顯得不 溫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謂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給好萊塢大片貢獻票房。因此,華誼的主業其實並沒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業績不佳。這只是短線問題,從長線角 度,仍然大有可為。畢竟,電影這一塊,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並不最強的一環。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營收不佳,但營業總收入卻占據上市影視公司第一的位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這部分來源或許是來自於投資,特別是對游戲、互聯網娛樂等泛娛樂領域的成功投資。


而隨著國內電影票房泡沫的隨時可能發生的崩裂,下半年,預計華誼繼續深耕泛娛樂,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新興泛娛樂板塊,將逐步讓華誼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賬,因此下半年走勢並不會差。

去電影化其實就是要玩好電影


在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會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華誼的去電影化,大家就都以為它是要離開電影市場了。這其實只是文字游戲。


真正意義上的去電影化,個人以為,在華誼的動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內容供給上,不像新晉的影視公司那樣押注在IP這個大起大落的風險項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對編劇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後晉影視人才的培養上,其實就已經是在給華誼兄弟培養真正活的IP,而非簡單的購買、改編和被束縛的IP。這些活IP一旦注入到華誼兄弟當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將用專業化的角度顛覆那些新興、但內容還在UGC向PGC過渡上掙扎的那些泛娛樂領域,尤其是互聯網上的泛娛樂板塊。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寧加入華誼。葉寧的進入,目標是逆轉發行上的頹勢,而且更多的是借住葉寧的人脈,進入正在越來越強大的萬達影院體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線輸出。但僅僅靠人脈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其實更多的時 候,反而是逆傳統發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線上線下活動推廣的更多形態,打破國內電影行業總是發布會、首映禮、紅地毯的營銷僵硬形態。

④ 華誼兄弟創業初期

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是新中國最早進行商業化電影製作的民營電影公司之一,並且創造許多個票房奇跡。你看到的許多電影都是華誼兄弟出品的。華誼兄弟的創業初期經歷了哪些困境。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華誼兄弟創業初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華誼兄弟的發展歷程
華誼兄弟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創立於1994年,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2000年8月,華誼 廣告 與太合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太合公司)共同設立了北京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600萬元,雙方各出資1300萬元,這為華誼兄弟在製片領域完成了初始擴張,奠定了其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

自2000年獲得商業投資後,華誼兄弟開始了從廣告公司向影視製作和傳媒產業的轉型。2001年,成立華誼兄弟太合 文化 經紀有限公司,2004年,出資3000萬收購戰國音樂,成立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從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進入電影行業,而且因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華誼兄弟在製片領域迅速完成了初始擴張。到2004年,華誼兄弟已佔了國內35%的票房,出品的影片數量占內地總量的13%。

在2003-2004年確立了兩大可贏利經營業務:影視劇產品的製作與發行,藝人經紀代理。直到今天,這兩項業務依然是公司最基本的和業績最有保證的核心事業。同時,王忠軍為公司設計了未來五年的藍圖。2005-2009年,華誼兄弟的商業路線;在娛樂界的一系列活動,包括馮小剛在第一個五年長約里要拍攝五部作品的時間和產量要求;公司謀求上市的計劃;對涉足院線放映環節的嘗試,等等,都是在2005年前的藍圖上已經規劃過的。

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共上映影片為5部,分別為:《非誠勿擾II》、《老夫子之小水虎傳奇》、《新少林寺》、《建黨偉業》及《雪花秘扇》;主要實現收入的電視劇分別為《遠去的飛鷹》、《生死歸途》、《大時代》、《大麗家的往事》;投入運營的影院為5家。新業務的開展,使得華誼兄弟的業績有大幅增加。
華誼兄弟的風險投資歷程
1994年,從美國 留學 回國的王中軍帶著10萬美元的創業資金和弟弟王中磊一起創辦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廣告公司到民營影視娛樂界的航母,私募股權融資功不可沒。

從2000年到正式上市,華誼兄弟共融得資金4億元,但王氏兄弟的股權比例一直為50%左右,處於實際控股狀態。CEO決策機構金融高級顧問易武認為,王氏兄弟採用的是被西方稱為“股權融資+股權回購”的資本運作手法。

2000年3月,太合集團出資2500萬元,對華誼兄弟廣告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公司的名稱因此變更為“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太合集團與王氏兄弟各持50%的股份,但太合只是作為財務投資者。雙方約定,王氏兄弟在適當時機回購該筆股權,使太合獲利退出。2001年,王氏兄弟從太合控股回購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擁有絕對控股權。

第二次的融資發生在2004年底。TOM集團向華誼兄弟投資1000萬美元,500萬美元用於購買華誼兄弟27%的股權,另外500萬美元用於認購華誼兄弟年利率為6%的可轉債。在此之前,王氏兄弟做了兩件事情:其一,先以7500萬元、溢價3倍回購太合集團手中45%的股份,成為華誼兄弟100%的控股人。其二,“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隨後,王氏兄弟將27%的股權轉讓給TOM集團,同時向太合定向發行可轉債。不久,華誼兄弟再引進風險投資機構“信中利”,以70萬美元的價格向後者轉讓了3%的股權。

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王中軍兄弟總共獲得資金1070萬美元,除去購買太合集團股份所花的7500萬元,剩餘1300多萬元。股權則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不僅成功融資,而且強化了控股權。

2005年12月,TOM集團急需股權套現,王氏兄弟從公司IPO考慮,必須避免股權結構過於集中的問題,因而引來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入股。最後TOM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減持20%股權,王氏兄弟和馬雲聯合接手,馬雲以1200萬美元接手15%、王氏兄弟回購5%。

2007年,華誼兄弟展開了第三輪私募,以江南春為首的分眾傳媒高管團隊及著名浙系企業家魯冠球之子魯偉鼎的加盟,再次充實了華誼兄弟的腰包。分眾傳媒聯合別的投資者向華誼兄弟注資2000萬美元。這年底,華誼傳媒的股東結構已經變成了包括王忠軍、馬雲在內的18名自然人。

2011年5月9日,騰訊對華誼兄弟進行戰略投資,總金額近4.5億元,已通過大宗交易平台完成。騰訊現持有華誼兄弟2780萬股,占其總股份的4.6%,成為其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引進投資者,同時不斷回購先前財務投資者的股權,不僅讓財務投資者得以順利退出,而且使自身的控股地位得到了鞏固與強化,使自身始終居於主導地位。”易武認為。王中軍一直認為,最好的融資 渠道 是銀行和股市,而非風險投資。一方面適時地引入風險投資,一方面又把風險投資的負面效應削減到最小,與此同時,通過股份制改革,使華誼兄弟從一個家族企業變成了一個股東結構合理的股份制公司,從而達到了IPO的要求。

隨後,在2007年和2008年,華誼兄弟開展了幾輪增資擴股,馮小剛、張紀中、康紅雷、黃曉明、李冰冰、羅海瓊等眾多明星均持有公司的股權。王中軍認為,公司最大的競爭力就是人才。公司能吸引人才的,除了品牌、實力,還有財富的力量,即“報酬與期權”。而這些,皆是王氏兄弟利用私募融資和擴股最終實現的。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愛交朋友,交友廣泛,不僅在文藝界,在實業界也同樣擁有廣闊的人脈。第三輪和第四輪私募中新參與進來的馬雲、魯偉鼎、江南春等人就是王忠軍非常好的企業家朋友。王忠軍的良好人脈降低了公司的融資難度,開辟了新的融資格局。

在王忠軍看來,公司最大的競爭力就是人才。為了能引進有實力的人才,王忠軍不惜稀釋股份。2007年,馮小剛、張紀中、李冰冰等大牌導演和藝人入股華誼兄弟;接下來的2008年2月23日,華誼傳媒決定再次增資擴股,向新增的62名自然人股東幾乎均為公司員工及旗下藝人,如演員黃曉明持有180萬股,持股比例為1.4%;張涵予、胡可均持有36萬股,占股0.28%。增資價格相當優惠,定價3元/股。

通過一次次的增資擴股,王忠軍在華誼兄弟的股份比例下降到26.1%。這對王忠軍來說,需要超常人的魄力和眼界。而通過以優惠的價格吸納旗下明星、導演、製片人及管理團隊入股,王忠軍以此建立了激勵機制,給公司的核心人才戴上了令人羨慕的“金手銬”。

通過股權融資不斷擴大公司規模,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連續創下多個年度的中國大陸票房冠軍,2003年度的影片《手機》創下5300萬元的票房奇跡,而另一部在2003年度上映的電影《天地英雄》成為2003年度影片票房亞軍。2004年度《天下無賊》創造票房1億2千萬元的驚人紀錄,2007年《集結號》則突破兩億,《功夫之王》也在大陸一地突破2億。正是因為華誼兄弟通過股權來吸引優秀的人才,不僅實現了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並最終上市,而且每年推出的國語大片也樹立了其在國內影視界的領先地位。
華誼兄弟資本玩轉
1994年王氏兄弟創立了華誼廣告公司。得益於在美國的經歷,王中軍看到國內廣告行業銀行標識上這塊市場空白後,極力說服中國銀行統一標識,把該業務交給了華誼,推動了華誼兄弟最初的發展,掘到了發展所需的第一桶金。

1998年,這對兄弟組合嘗試著製作了第一部電視劇英達導演的《心理診所》,華誼藉助廣告推廣優勢,逐漸在電視劇製作中脫穎而出。同時由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而進入電影行業,尤其是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華誼全面投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00年3月,太合集團出資2500萬元,對華誼兄弟廣告公司進行增資擴股,並將 公司變更 為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太合集團與王中軍兄弟各持50%股份。2001年,王氏兄弟從太合控股回購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擁有了對公司的絕對控股權。

2004年底,TOM集團向華誼兄弟投資1000萬美元,其中500萬美元用於購買華誼兄弟27%的股權,另500萬美元認購華誼兄弟年利率為 6%的可轉債。在大約同一時間,華誼兄弟再度引進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信中利,以7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了3%的股權給後者,王氏兄弟股權比例增至70%,這輪私募王中軍兄弟共獲得資金1070萬美元(8850萬元人民幣),除去購買太合集團股份所花的7500萬元,剩餘1300多萬元。但他們所擁有的股權,則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控股地位進一步得到強化。

在王氏兄弟憑借資本市場運作做大做強華誼兄弟的同時,公司推出《手機》等賀歲片、《夜宴》等大片等晉身中國一線影視製作公司之列。2009年的主旋律大片《風聲》更為華誼兄弟掙下2億余元的票房。今年賀歲片市場,由於華誼的票房保障馮小剛正在趕拍《唐山大地震》,所以今年賀歲片市場上沒有出現華誼兄弟的身影。雖然賀歲片中沒有華誼兄弟的身影,但是在電視劇方面華誼天意出品,並熱播的《故夢》與2009年年初時熱播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形成全年的首尾呼應,更為華誼兄弟掙得滿堂彩。

運用融資手法、利用多種資金拍片、激勵導演藝人創利、提高影片拍攝質量打造影視精品等各種手段,讓華誼兄弟在初登創業板時就獲得各方關注,在創業板這個大舞台上,王氏兄弟攜手眾多明星,使財富神話又一次實現跳躍式的增長。
華誼兄弟業務范圍
影視娛樂方面,公司堅持以人為本,與馮小剛、成龍、徐克等華語市場最具號召力和專業實力的成熟導演建立穩定合作的同時,也非常看重對年輕創作人才的支持與培養,不斷為華語電影輸送新鮮血液。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在過去22年間不但創造了多個票房奇跡,也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各大電影獎項,先後推出了百餘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優秀電影作品,其中包括曾占據國內票房領先的《手機》、《天下無賊》、《寶貝計劃》、《集結號》、《非誠勿擾》系列、《功夫之王》、《風聲》、《唐山大地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畫皮2》、《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總票房逾150億,是國內商業成績最好的民營影視公司。

2016年賀歲檔,華誼兄弟憑借投資影片鬼吹燈之《尋龍訣》、出品影片《老炮兒》兩部重磅佳作即收獲近26億元票房,成為賀歲檔最大贏家。其中,《尋龍訣》以對標好萊塢的特效水準為國產探險類影片樹立了新標桿,《老炮兒》更是得到業界和學界的齊聲支持,甚至評價《老炮兒》為“值得載入中國電影歷史”的優秀作品。

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方面,華誼兄弟自2011年開始布局實景娛樂,致力於整合文化、影視、金融、政府、互聯網、商業、旅遊資源,打造全新的電影文化旅遊業態。主要產品形態包括:電影小鎮、電影世界和文化城。2015年,華誼兄弟實景娛樂蘇州、深圳項目開工,海口觀瀾湖項目二期完工,鄭州電影小鎮已奠基開工。其中,位於海口的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開業一周年,遊客已經破百萬,並且吸引了全球擁有10億觀眾的法國《城市之間》節目入駐。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共實現簽約項目13個。未來3年,華誼兄弟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計劃落地20個項目,目標撬動百億規模營收。

華誼兄弟是國內最早布局互聯網娛樂領域的綜合性娛樂集團。2010年華誼兄弟入股掌趣科技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2年掌趣科技上市後為華誼帶來高額回報;2013年華誼兄弟合並手游領域內市場佔有率僅次於騰訊的銀漢科技,並結合自身優勢娛樂資源助推其手游新作上市推廣,以銀漢科技為代表的手游業務已成為華誼兄弟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華誼兄弟入股電競市場領軍企業英雄互娛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至此,華誼兄弟已在游戲行業打通“研發-發行-電競”的完整鏈條。

⑤ 華誼兄弟「H」計劃是怎麼回事

2月24日,華誼兄弟公布了被稱為「H計劃」的2011年度電影出品計劃,計劃包括馮小剛、成龍、徐克、鈕承澤等11位導演的10部新片,其中有9部於當日宣布啟動。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闡釋了「H計劃」的含義:「H計劃不僅是一整年的片單,它還是華語電影的一次新浪潮,是華誼兄弟打造國產電影多元化未來的正式行動。」在「H計劃」表單中可以看到華誼兄弟項目多元化的嘗試:古裝、武俠、動作、愛情、奇幻種類豐富。同時,參與影片創作的導演也呈現多元化的態勢,既有極具票房保證的大導演,也有正處於創作巔峰期的新生代導演。此外,幾部「系列」「續集」電影的拍攝也成為該計劃的一大特點。

被列入華誼兄弟2011「H計劃」表單的影片有:由夏永康、陳國輝導演,陳果監制的《全球熱戀》;由林書宇導演、陳國富監制的《星空》;由烏爾善導演,陳國富監制的《畫皮2》;由馮德倫導演,李連傑監制的《太極》;由鈕承澤導演的《LOVE》;由彭浩翔導演的《會撒嬌的女人最好命》;由於仁泰導演,黃百鳴監制的《楊家將》;由成龍導演 ,唐季禮監制的《十二生肖》;由徐克導演,施南生監制的《狄仁傑前傳》等。此外,馮小剛也首度正式宣布其新片將於今年10月開機。盡管尚未透露片名和內容,但他表示該片「是我做導演以來最期待的一部電影」。

⑥ 華誼兄弟從當初的龍頭公司,到如今的債台高築,究竟經歷了什麼

截至2018年年底,華誼兄弟的總資產為185.4億元,與初期相比下降了8%,凈資產為87.03億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對比華誼兄弟巔峰時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現了斷崖式的額下跌。

這是華誼兄弟子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巨額虧損。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譽減值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簽署協議,向阿里借款7億元,還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華誼現在的資金問題有多緊張。

要說華誼兄弟的興起,就離不開馮小剛這個人。1994年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兩人合夥成立了華誼兄弟。1997年因為馮小剛的賀歲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電影行業,混得風生水起。隨後華誼兄弟開展了電影電視、藝人經紀、音樂、 娛樂 等領域的業務。九年後成立了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開始了華誼最巔峰的時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間,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華誼佔了15.57%,僅次於中影集團。2009年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開盤即大漲。截至收盤當天,華誼兄弟的股價為70.81元,上漲了147.8%。

然而風光背後總是暗藏著危機。隨著華誼兄弟股票的上漲,就有專家指出華誼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價。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初的風光也抵不過現實,華誼兄弟早就不是那個市值超800億的影視巨頭了。

其實華誼的危機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現問題的就是明星業務這一塊。曾經的華誼兄弟擁有這影視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藝人包括黃曉明、李冰冰、周迅、鄧超等76位明星,在 娛樂 圈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長。先是著名經紀人王軍花合約期滿帶著一批藝人離開了華誼,包括陳道明、夏雨、梁家輝等人。接著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紛紛離開華誼自立門戶。當家明星的接連離去,給華誼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畢竟藝人經紀和相關的業務收入佔到了華誼兄弟總收入的31.1%。將近三分之一的佔比,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華誼的關鍵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馮小剛。王中磊說過:「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影視方面也是華誼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馮小剛的電影《1942》電影票房不理想,華誼兄弟的市值兩天內就蒸發了13個億。隨後發行的多部電影都沒有出現亮眼的票房成績。

電影投資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拍好了賺得盆滿缽滿;拍不好就血本無歸。隨著電影票房的不理想和眾多明星的離開,華誼兄弟開始打算改變過度依賴電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華誼兄弟開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戰略計劃:去電影單一化。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業務。實景業務的代表就是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但是文旅項目並不好做,而且佔用巨資,短期內都不會有顯著的收益。

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並不成功,電影方面的發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僅有2%,十部電影中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只有2.3億。2015年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好轉,僅有一部《尋龍訣》表現較好。同年年底,華誼兄弟開始回歸電影行業。

想要重新開始電影,首先要有演員有導演。鑒於華誼之前的當家明星都離開了,華誼開始著手解決演員的問題。首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 娛樂 有限公司。華誼花了百倍溢價收購這家公司,主要是因為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東,包括李晨、楊穎、馮紹峰、杜淳等。

重新發展電影之後,華誼兄弟在電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華》、《前任3》等電影給華誼帶來了幾十億的票房收入。2017年華誼的全年營收達38.7億元,同比上漲了10.49%。

除了影視、藝人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情況也不容樂觀。去年6月開始,華誼兄弟的股價就出現了低迷狀態,市值跌了110億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發展不利,2019年華誼兄弟將著手進行資產處置。逐漸剝離發展不良的板塊,回籠資金,重新回到影視製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內容。

這個問題,給你看張圖吧。

10年,華誼的負債從1.62億增加到100億,增加了60多倍!

10年,華誼的凈利潤從5800多萬增長到12.18億,增長了僅20倍,但在近幾年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特別是伴隨著負債的進一步降低,凈利潤竟然就出現了虧損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潤增長是通過高負債、高財務杠桿換來的 。在宏觀經濟全面去杠桿的環境下,只要一動杠桿,利潤必然出現崩跌。

這一點也可以從華誼連年高企的財務費用得到佐證。10年,華誼財務費用從300多萬,增長到了3個多億,增長了100倍。

在這么高的財務杠桿的作用下,華誼仍然沒有保持一個穩定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現的是連年下滑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說,華誼這些年,當財務杠桿越加越大的時候,它的賺錢能力反而下降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稱它是一家好公司嗎?還是行業的龍頭嗎?

以上是華誼在財務上,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會看華誼的 歷史 ,也就只有那麼幾部經典作品,《士兵突擊》、《集結號》、《天下無賊》,後來的作品還有幾部能達到這幾部高度的?

影視業開始剛開放時一窩蜂虛假繁榮景象。現在影視開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政府穩定壓倒一切。自然影響到影視業的投資生存環境。國產片每年幾百部都是虧損的。投資 娛樂 公司又有多少錢虧呢?

當下是中國影視業的寒冬,據說曾經幾百個項目同時拍攝的橫店,現在不到十個項目還在拍攝,好似「死」城一般。

曾經有2萬多個影視傳媒公司,這一年多來,倒閉了三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不斷地倒閉之中。

上市的30來家影視傳媒公司之中,除了歡瑞世紀,大多在虧損之中,華誼是中國民營影視公司的老大,目前情況的確很不樂觀,特別《八佰》的撤檔,真可謂雪上加霜。

3月28日,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營收35億,同比下降9.55%;凈利潤8.08億,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來,華誼兄弟首次出現業績下降。是偶然的「馬失前蹄」,還是積弊終於「顯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誰是電影領域的王者非常簡單,只要看當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幾部影片是誰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誠勿擾》的華誼兄弟。

從2014年開始,華誼兄弟逐漸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現為兩點: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能「一炮打響」,比如《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時常顯得無足輕重,比如《尋龍訣》、《魔獸》。

2013年

回過頭來看,2013年竟然是華誼電影事業的巔峰。《2013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楊家將》、《海嘯奇跡》、《控制》、《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8部。除《海嘯奇跡》之外,7部影片總票房為31.2億(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2013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總票房分別為31.2億和23.2億元,華誼兄弟領先34.5%。

2014年

2014年,華誼兄弟的電影事業出現斷崖式下跌。《2014年度報告》提到《私人訂制》、《前任攻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人間小團圓》、《白日焰火》、《整容日記》、《有一天》、《一個人的武林》、《撒嬌女人最好命》、《微愛之漸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華誼兄弟還參與了《整容日記》和《死亡派對》的發行。

2013年7部片子31.2億票房,2014年10部片子還不到9.9億。其中,一手包辦出品及發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僅獲199.6萬票房。

2014年,光線傳媒投資發行的12部影片總票房達31.4億,相當於華誼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匆匆那年》分別為6.97億、6.65億和5.89億,而華誼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過2億的片子。

沒想到光線傳媒會超越華誼兄弟,更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華誼丟掉票房冠軍而且輸得很難看,或許是「大意失荊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翻篇兒,趕緊翻篇兒!2015年對我來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報告》中,華誼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愛之漸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師》、《失孤》、《少年班》、《梔子花開》、《命中註定》、《三城記》、《前任2備胎反擊戰》《壞蛋必須死》、《尋龍訣》、《老炮兒》。

13部影片的總票房約為43億,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華誼兄弟打的是帶引號的「翻身仗」?

首先,《尋龍訣》、《奔跑吧!兄弟》均由萬達影視主導,華誼躋身「聯合出品」、「聯合發行」之列(當時華誼與萬達尚未交惡),兩部影片對華誼2015年的票房貢獻達18.47億。《微愛之漸入佳境》的8900萬票房是2014年的「長尾」。剔除這三部影片,2015年華誼兄弟總票房僅為23.2億。

其次,光線傳媒2015年票房達56億。雖然光線也有「水分」,但「摻水VS摻水」、43億對56億,華誼未能奪回電影票房冠軍。

最後,華誼兄弟佔主導地位且票房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兒》,兩部影片票房分別為2.52億和9.03億。而光線傳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過16億。

2016年

2016年,華誼的幾部「重頭戲」——《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較好的口碑,票房卻不及預期。《我不是潘金蓮》未突破5億、《羅曼蒂克消亡史》僅為1.23億(跨年放映)。

《2016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尋龍訣》、《老炮兒》、《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魔獸》、《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總票房31億。

在一些媒體上,華誼兄弟號稱「全球總票房65億」。#比光線傳媒多1個億#

華誼兄弟沒敢在財報里提這個65億,因31億國內票房中,《魔獸》已經佔了47.5%,而34億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獸》。

剔除這部由環球影業、傳奇影業、暴雪 娛樂 們主導的美國大片,華誼兄弟的全球票房還不到17億。「蹭大片」的粉飾能力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事不過三,華誼已經失去曾經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盤的跡象。

財務數據折射出「去電影化」

2014年之前,華誼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視 娛樂 」公司,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和影院都是一級主營業務,財報會披露每項業務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後,華誼兄弟不想只做影視,要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改變公司內外對華誼的認知。於是影視 娛樂 、互聯網 娛樂 、品牌授權成為並駕齊驅的「三大主業」。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成為「影視 娛樂 」的子項,不再單獨披露營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電影板塊舉足輕重

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是華誼兄弟的「三駕馬車」(後來被統統歸入「影視 娛樂 」板塊)。

電影業務不僅帶來豐厚收入還為華誼贏得巨大聲譽,成為支撐上市公司數百億市值的核心因素。

藝人經紀業務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實,華誼涉足此項業務不為賺錢,而是想在藝人培養、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鑒了香港TVB(邵逸夫開培訓班、辦選美、搞藝人經紀)。盡管藝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幫助、指導,但「家長制」藝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適於個人利益最大化訴求——華誼的經紀公司能幫助藝人與華誼博弈?

2013年,電影板塊營收突破10億,同比增幅達76.4%。電視劇與電影業務相得益彰。2013年,電視劇板塊營收突破5億,同比增幅36.1%。

在電影業務達到「巔峰」的這一年,華誼兄弟市值於9月創下368億新高,距創業板第一僅一步之遙。

按照後來的劃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91.4%、97.5%、97.6%。

電影產業鏈很長,電影公司可選擇參與一個或多個環節,如出品、製作、發行。出品還是聯合出品、發行還是聯合發行,顯示參與者充當的是主角還是配角。

角色不同,經濟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給華誼帶來聲望和營收的電影業務,在利潤方面卻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電影業務毛利潤僅為6800萬,而電視劇業務毛利高達2.37億;

2012年,電影、電視劇毛利潤分別為2.16億、2.13億,幾乎相等;

2013年,電影業務異軍突起,實現毛利潤5.94億。

2012年,華誼兄弟「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潤率為35.3%,2013年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潤率升降一二個百分點都是大事兒,電影公司卻一下子波動了20個百分點!

感到影視業務「靠天吃飯」或許是華誼多元化的緣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業也要靠天吃飯,比如網路 游戲 。

2014年到2016年:影視板塊權重下降

重新劃分後,「影視 娛樂 」板塊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與行業影響力下降對應的是營收增長緩慢。

早在2013年,電影、電視劇、經紀、影院四項業務營收合計已達19.67億。從2013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影視業務營收增長了30.6%,年復合增長率僅9.3%。

「互聯網 娛樂 」曾被寄予厚望,這個板塊主要包括以「華誼創星」為平台的多屏互動業務和「廣州銀漢 科技 」的手游業務。2014年,華誼兄弟「互聯網 娛樂 」一飛沖天,取得7.78億營收,同比增長3222%。表現最搶眼的是銀漢 科技 ,5月份開始並表,半年報顯示收入近7500萬元。

2014年11月,華誼兄弟完成36億元的定向增發,認購者包括阿里(8.08%)、騰訊(8.08%)及中國平安(2%)。

雖然電影業務被光線傳媒搶了風頭,卻同時獲得「AT」認可,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聯網 娛樂 板塊營收進一步增至8.61億,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營收只有6.76億,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資華誼是看上了電影還是 游戲 ?#

「品牌授權」本質上是影視產品的「長尾」收入,「影視 娛樂 」板塊黯淡,品牌授權業務的想像空間有限。

2016年報顯示,「影視 娛樂 板塊」收入25.69億,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50.3%、73.1%、74.0%。

概括地說,多元化努力取得的進展就是將影視 娛樂 營收佔比從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現下滑。

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毛利潤為10億元,毛利潤率39%。而合並前的2013年,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等四項業務毛利潤共計10.7億,毛利潤率為54.8%。

除了拍電影,在其它領域都是「跑龍套」

1)20次減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13年5月13日,華誼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權解禁。當天華誼兄弟就減持套現9280萬,隔日又套現1.925億。#完全不顧吃相#

截至2016年末,華誼兄弟累計持減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現23.77億元。其中2016年套現12.76億,確認「投資收益」7.45億,相當於2016財年凈利潤的92.2%!

20輪減持過後,華誼兄弟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權。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價,華誼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約為3.4億,最多還能吃一年老本兒。

除了每年賣些掌趣 科技 換錢,華誼兄弟還於2014年8月出清耀萊影城股權(對價4.64億)。

發展了N多年,華誼旗下影院才不過19家。飽嘗渠道之苦後,華誼兄弟開始加大終端布局力度,計劃5年內躋身院線前列並一口氣成立「華誼」、「華影「兩家電影發行公司。#早干什麼去了#

2016年參與10部電影的製作、出品或者發行,整個公司忙了一年才獲得10億毛利潤,而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卻賺到7.45億凈利潤。但人們對華誼的尊重、市值對華誼的估值還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

2)副業不能挑大樑

除了收獲,華誼兄弟倒是沒有忘忘記耕耘,僅2015年新增投資就有孚惠成長資管中心(投資2億)、北京華遠嘉利房地產開發(投資4億)、上海刃游網路 科技 發展(增資3000萬)、東陽美拉傳媒(以1.05億元收購)、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以7.56億元收購)、北京英雄互娛 科技 (1.9億)。#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購的華誼浩瀚時與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股東簽下對賭協議。明星們保證五年內每年凈利潤9000萬和15%的年增長,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補上。對馮小剛與東陽美拉,則要求每年一億元凈利潤和15%的年增長。

失去「影視 娛樂 」領域龍頭地位,憑資金規模和行業經驗,華誼兄弟在資管、網游、房地產領域只能充當無足輕重的「小龍套」。

以 游戲 為例,2015 年全產業收入達 1400 億,其中騰訊、網易分別為 400 億、150億,華誼只有不到 10 億。

即便僥幸獲得高於「影視 娛樂 」的收入,華誼兄弟憑副業也難以贏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錢勝利,留下一地雞毛,佩服

實際上華誼用錯了人,冰冰,其實解釋一下就是涼涼,何況兩個冰冰!不涼才怪!!!!!

⑦ 華誼兄弟這個公司大家覺得怎麼樣

提到華誼兄弟,就會想到他捧紅的很多藝人,它就像是一個升級的跳板,跟他簽約的藝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紅。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14日在東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軍。

現在華誼音樂(張靚穎、羽泉、黃征等)被國內一家大的SP公司華友世紀收購,實際上已不屬於王中軍兄弟集團了。那華誼簽約的藝人只有是華誼經紀公司里的藝人(演員)了。目前華誼經紀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當家壓寨,其它藝人有左小青、孔鐿珊、王岩等等。原來華誼經紀的藝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隨王牌經紀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還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簽約華誼,,和蘇有朋一起簽的。

華誼兄弟旗下藝人:安以軒 BOBO 陳紫涵 車曉 陳思成 董璇 範文芳 馮遠征 胡靜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黃曉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劉孜 劉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羅海瓊 李易祥 劉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劉曉虎 林心如 李海濤 馬可 任泉 任斯璐 蘇有朋 湯嬿 吳佩慈 王斑 王寶強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張靚穎 黃征 李慧珍 張靚穎 許還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楊立新 袁文康 張涵予 周迅 趙毅等等...

這些藝人有的已經大紅大紫,有的很有潛力,看來華誼兄弟的眼光很獨特。

⑧ 華誼兄弟發布2020-2021年度片單,一共有多少部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可以說是中國大陸一所比較知名的民營影視公司了,雖然說在巔峰時期華誼兄弟靠著數部影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近幾年還是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趨勢,在前三年華誼兄弟播出的一些電影實際票房都與預期票房相差甚大,導致華誼兄弟吃了三年敗仗。今年上映的《八佰》可以說是為華誼兄弟打了一場翻身仗,而就在《八佰》熱播之後,華誼兄弟又趁熱打鐵,發布了2020-2021的年度片單,除開已經播出的《八佰》外,還有《侍神令》以及《美人魚2》等17部影片,共計18部。

綜上所述,華誼兄弟這次發布的2020-2021年度片單共計18部,已經播出的《八佰》票房大熱,剩下的17部也是備受期待,華誼兄弟有望在今年打一個翻身仗。

⑨ 華誼兄弟年度片單,你覺得最好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華誼兄弟自1994年成立以後,他們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精彩的影視作品,例如《天地英雄》,《我心飛揚》,《倚天屠龍記》,《嘉慶皇帝》,《鹿鼎記》,《少年楊家將》等,華誼公司旗下也有很多知名的藝人,例如歌手陳楚生,尚雯婕等,還有演員董璇,馮紹峰,王傳君等。我覺得華誼兄弟出過最好的電影是《老炮兒》

在這部電影裡面可以看到帥氣的小生,也可以看到很多有演技的知名演員。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能夠引發人思考,這部電視劇有一些深層的意義,例如它讓人們知道如何對待親情,如何對待友情。

這部電影播出以後也深受觀眾的歡迎,從它的收視率看,我覺得它就是符合觀眾口味的電影,而且我覺得這部電影裡面的畫風也挺好的,拍攝角度也挺奇特的,裡面的劇情也挺好,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是這部電影。

你最喜歡華誼兄弟出品的哪部電影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談談哦。

⑩ 華誼兄弟出品了哪些電影

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是新中國最早進行商業化電影製作的民營電影公司之一,並且創造去多個票房奇跡。而且多次在國際、國內電影獎項上獲獎。

1998年
《沒完沒了》(馮小剛導演,葛優、吳倩蓮、傅彪主演,2000年賀歲片)
《荊軻刺秦王》(陳凱歌導演,鞏俐、張豐毅、李雪健、王志文主演)

1999年
《鬼子來了》(姜文導演,姜文、姜鴻波、陳強、陳述、叢志軍、袁丁、史建全、 吳大維等主演)
《我的一九一九》(黃健中導演,陳道明、許晴、何政軍主演)

2000年
《夏日暖洋洋》(寧瀛導演的新城市電影,余皚磊、陶紅、左柏韜、蓋奕 主演 )
《一聲嘆息》(馮小剛導演,張國立、徐帆、劉蓓、傅彪主演)

2001年
《刮痧》(鄭曉龍導演,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
《防守反擊》(梁天導演,曾志偉、李成儒、劉金山、洪劍濤、李湘、劉惠、楊議、陳佩斯、郭鐵城主演)
《流星語》(張之亮導演,張國榮、狄龍、吳嘉麗、琦琦主演)
《尋槍》(陸川導演,姜文、寧靜、伍宇娟主演)
《手足情》(鍾澍佳導演,張智霖、蘇有朋、范冰冰、湯鎮業、潘虹、張可頤主演)
《天地英雄》(何平導演,姜文、陳道明、趙薇、中井貴一、王學圻、哈斯巴根、李海濱、楊海泉 主演)

2002年
《大腕》(馮小剛導演,葛優、英達、關之琳、薩瑟蘭、王寶強 主演)
《卡拉是條狗》(路學長導演,葛優、丁嘉麗、夏雨、李勤勤主演)
《我心飛翔》(高曉松導演,陳道明、李小璐、鄭軍主演)

2003年
《手機》(馮小剛導演,葛優、徐帆、張國立、范冰冰、范偉主演)
《可可西里》(陸川導演,多布傑、張磊、趙穗、趙雪螢、亓亮主演)
《功夫》(周星馳編劇、導演,周星馳、阮昊天、黃聖依、王仕穎、元華、元秋、梁小龍、林子聰、釋行宇、陳國坤、田啟文、林雪主演)

2004年
《天下無賊》(馮小剛導演,劉德華、劉若英、葛優、李冰冰、王寶強主演)

2005年
《簡訊一月追》(阿甘導演,古巨基、張韶涵、任泉、吳晴主演)
《情癲大聖》(劉鎮偉導演,謝霆鋒、蔡卓妍、范冰冰、陳柏霖主演)

2006年
《夜宴》(馮小剛導演,章子怡、吳彥祖、葛優、周迅、黃曉明主演)
《寶貝計劃》(陳木勝導演,成龍、古天樂、許冠文、高圓圓、陳寶國、應采兒、蔡卓妍主演) 《雞犬不寧》(陳大明導演,徐帆、小香玉、李易祥、任斯璐主演)
《墨攻》(張之亮導演,劉德華、范冰冰、安勝基、吳奇隆、王志文主演)

2007年
《心中有鬼》(滕華弢導演,黎明、劉若英、范冰冰主演)
《集結號》(馮小剛導演,張涵予、廖凡、王寶強、鄧超、李乃文、任泉、湯嬿主演)

2008年
《功夫之王》(羅伯·民可夫導演,成龍、李連傑、劉亦菲、李冰冰、邁克·安哥拉諾主演) 《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導演,周迅、鄧超、王寶強、張涵予主演)
《非誠勿擾》(馮小剛導演,葛優、舒淇、徐若瑄、方中信、胡可、范偉主演)

2009年
《游龍戲鳳》(劉偉強導演,劉德華、舒淇、張涵予、何韻詩主演)
《拉貝日記 (電影) 》(佛羅瑞·加侖伯格導演,烏爾里奇-圖庫爾、丹尼爾-布魯赫、張靜初、香川照之主演)
《追影》(吳鎮宇、麥子善導演,吳鎮宇、吳佩慈、房祖名、謝娜、黨淏瀚主演)
《風聲》(陳國富、高群書導演,周迅、李冰冰、張涵予、黃曉明、蘇有朋 主演)

2010年
《全城熱戀》(夏永康、陳國輝導演,張學友、劉若英、謝霆鋒、徐熙媛、徐若瑄、吳彥祖、井柏然、Angelababy(楊穎)付辛博、段奕宏 詩雅 主演)
《唐山大地震》(馮小剛導演,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王子文、張子楓、張家駿等主演)
《歌舞青春》(陳士爭導演,張峻寧、袁成傑、馬梓涵、顧璇、劉晏辰、林琪主演)
《線人》 (林超賢導演,張家輝、謝霆鋒、桂綸鎂、陸毅、廖啟智、苗圃主演)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徐克導演,劉德華、梁家輝、李冰冰、劉嘉玲、鄧超、姚櫓、吳耀漢、讓·米歇爾·卡薩諾瓦主演)
《西風烈》(高群書導演,段奕宏、吳鎮宇、夏雨、吳京、余男、楊采妮、倪大紅主演) 《非誠勿擾2》(馮小剛導演,葛優、舒淇、姚晨、(趙晨浩、BOSS)熱力兄弟、安以軒等主演)
《新少林寺》(陳木勝導演,劉德華、成龍、范冰冰、余少群、謝霆鋒主演)

閱讀全文

與華誼兄弟2016年電影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 瀏覽:520
泰國電影在線觀看永恆 瀏覽:444
美國父女電影解說 瀏覽:573
電影白素貞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292
15部經典精神病電影泰國 瀏覽:415
美國A級午夜電影 瀏覽:436
推薦關於電腦的電影 瀏覽:59
永遠的第一名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749
敖婿電視劇電影迷 瀏覽:477
韓國電影床戲圖片 瀏覽:352
電影大全完整版肌肉男 瀏覽:826
榆樹電影院 瀏覽:132
電影楊貴妃2015 瀏覽:941
電影大開眼界說的什麼 瀏覽:169
男主角是九牧的日本電影 瀏覽:823
金雞百花電影節第25屆 瀏覽:151
韓國電影青春校園 瀏覽:798
希區柯克的電影哪些好看 瀏覽:714
國外帥死了的電影 瀏覽:915
11月哪些好看電影上映2015年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