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藝謀的《影》所依靠的是調色,是不是中國第一部水墨畫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影》,是我非常喜歡的水墨畫風格的電影。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水墨效果讓我的吃了一頓飽飽的視覺盛宴!但《影》不是第一部水墨畫電影。
目前水墨畫電影為數不多,但部部都唯美至極,是藝術底蘊和文化故事相結合的一些電影,具我認識的有三部。第一部水墨畫電影是由特偉、錢家俊、唐澄共共導演的《小蝌蚪找媽媽》。
它是上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水墨畫電影。電影的開頭,中國風的水墨畫一副副國呈現,古琴琵琶,聲中鏡頭像寂靜的荷塘小景緩緩推入,片中出現的小蝌蚪,蝦,鯰魚、烏龜、小雞、荷葉、水和青蛙等等,每一種都具有神韻,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水墨畫的形象,小蝌蚪有時候鏡頭會顯得特別小。
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幼兒科普故事的電影,藝術價值非常高《影》這部電影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水墨畫電影,只是水墨風格的電影。電影中採用了水墨畫特點中的黑白色彩,還有服飾和大殿布置運用了大量的水墨。同時這部電影融入了很多的中國古典元素。
除了水墨畫,還有琴瑟彈奏、八卦、陰陽等元素,是一部完完整整的中國國風電影,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元素的電影。
《影》似乎是貴族們為了在權力游戲中生存而進行的平民斗爭的故事。在生存故事中,電影更加強調了在生存的間隙遇到平民的應變、命運、機會抓住機會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回答「我是誰」的問題。
『貳』 16歲成為「謀女郎」,出演多部張導的電影女主角,她到底有什麼背景
16歲成為「謀女郎」,出演多部張導的電影女主角,她到底有什麼背景?她就是劉浩存,一個沒有什麼背景,因為喜歡跳舞,而被張藝謀選中的謀女郎。
張藝謀導演在《一秒鍾》首映現場談,當初他在為電影挑選角色的時候,一直想找個像一張白紙一樣,沒有接過任何戲,也沒有拍過任何廣告的人。他想要找的人,眼睛要會說話,要聰明、領悟性強,同時身上還要有一股勁。所以劉浩存公開亮相後就成功引發大家的高度關注,不得不說,張藝謀導演的眼光是真的很毒。
1、00後謀女郎
2000年5月20日,劉浩存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
可能是家裡想讓她全面發展,很小的時候,就讓她開始學鋼琴。上學之後,又開始學跳舞,每天在舞室練基本功。在這樣的學習中,劉浩存自小多才多藝。
只是父母保護得很好,她並沒有很早就出現在熒幕中。相比於娛樂圈的繁華,她更能在寧靜的生活中長大。所以在采訪中,提到夢想,她說到:小時候自己的理想就是當老師,舞蹈老師或者音樂老師。
在電影《一秒鍾》的發布會,張藝謀曾不止一次地誇過劉浩存,他說:
當時覺得她第一身上得有股勁兒;第二眼睛會說話,眼睛大,像兩個燈一樣;當然還有聰明、領悟力強,一張白紙,沒有接拍過任何影視劇、廣告、網劇。
這位00後的謀女郎劉浩存,長得確實很靈動、耐看。這位妹妹除了正在熱映的《一秒鍾》,還主演了張藝謀導演另外一部諜戰電影《懸崖之上》,更搭檔了另一位很優秀的年輕演員易烊千璽,主演了《送你一朵小紅花》,妹妹的這個起點可謂是相當之高,如果演技也還不錯的話,以後應該是前途不可限量吧。
『叄』 電影《懸崖之上》上映,你覺得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如何
《懸崖之上》這部電影演員陣容非常強大。
一看就知道張藝謀導演這次的用心選角。在劇中大多都是老戲骨,有演技的演員,而不是現在熱度高的流量明星。
倪大紅飾演反派高彬。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出演過多部作品。在電視劇《都挺好》中飾演蘇大強一炮而紅,但這不是偶然,這是倪大紅在過去幾十年對演戲經驗的積累,對角色的深入解讀,才能將那一個個的角色演的如此生動鮮活。
還特別邀請了雷佳音,沙溢等優秀演員出演。真是讓人期待呢!
『肆』 長城電影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長城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四天票房破2億,據說是不錯。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後悔去看了。《長城》講的是中國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簡單:宋代的一支軍隊,張藝謀稱之無影禁軍。利用長城作為天然屏障,同兇殘的猛獸饕餮鬥智斗勇,在國際主義戰士的幫助下,消滅入侵者,拯救全人類。影片立意宏遠,主題鮮明,政治正確。未曾上映,水軍們斷言: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國際元素和中國傳統相結合,代表了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水平。餘生也晚,余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評價電影優劣自有一套標准。對電影《長城》,我總體感覺是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電影版、故事版!傳統文化和好萊塢製作苟合,媚上,媚下,向審查者獻媚,向觀眾討好。電影《長城》是自命「國師」的張藝謀在江郎才盡之際,給自己蓋棺定論的作品,是一個老男人在藝術道路上苦尋無果的哀鳴!
電影《長城》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謝幕之作。這是一部不知所雲,在老男人意淫狀態下完成的反智、反歷史、違背電影創作規律的作品。是一部耗資1.5億美金放的一束絢爛的煙花,璀燦之後是滿天的雲煙。這么說,也許言重,但,真言往往逆耳!
一、電影《長城》的反智主義。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好的電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處不閃現人性的光輝,無處不顯現智慧的光華。《長城》一片,以人和獸的對立為開篇,以人最終戰勝獸為結局。通篇刻畫人的勇猛,同時,又處處以獸的智慧反襯人的愚鈍。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古代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說《長城》是反智主義的,正是基於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斷。誠然,電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紀錄片,但電影反映的東西必須有依據,必須要有歷史的事實,可以講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極殺饕餮的橋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義戰術。張藝謀想表現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是面對強敵的捨身取義,而我,看到的卻僅僅是人的無能,以身飼饕餮的無奈。
二、電影《長城》是反歷史主義的集大成之作。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創作,有一個很不好的傳統,這就「戲說」。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創作,在講述故事時,可以有虛構,可以有想像,但是,所謂歷史的真實,必須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失去了歷史的事實的歷史劇創作,只能是「胡創亂說」!《長城》的硬傷在於:罔顧歷史真實,一味「戲說」。長城,我們現在公認的是指明代修建的山海關至甘肅嘉峪關的防禦工事,綿延幾千華里,號稱「萬里長城」。宋代,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宋代,也從來沒有過綿延於崇山峻嶺中的所謂「長城」,有的,只是類似於雁門關這樣的要塞,關隘。《長城》所依託的歷史背景是錯誤的!再則,尊重歷史基本事實,就要相應遵守時代背景,包括兵制、官制、形制等等。禁軍守衛的是京城,邊塞守軍怎可稱「禁軍」?說電影長城是反歷史主義的,有人可能會指責我吹毛求疵,但是,我只尊重事實。
三、電影《長城》是偽愛國主義之作。《長城》是張藝謀的嘔心瀝血之作。張藝謀被視為「國師」。他的電影一改早期的現實主義風格,亦步亦趨地同體制結構同步,向體制示好!導演2008年奧運會後,更是旁若無人。他試圖詮釋他的愛國情懷,試圖展現他私生活糜爛表象下的'一顆赤子之心。但是,他與生俱來的意識里的愛國主義是膚淺的,試圖詮釋,卻往往適得其反。張氏生拼硬湊的愛國主義除了展現他過人的小聰明,有百害而無一益。張藝謀是犬儒主義大師,他無視當下現實,不敢也不願拍攝現實題材的影片,因為,在目前,這樣做,會有風險,聰明的張藝謀便時時端起歷史的飯碗,攪一勺歷史的馬糞,糊弄中國觀眾。《長城》從本質上,我承認他是要宣傳愛國主義,宣傳中國軍人的忠勇。但「播下龍種,收獲跳蚤」。最後,端上來的是偽愛國主義的偽歷史主義的大鍋燴。
四、電影《長城》是一部自大狂的囈語。張藝謀是驕傲的,是獨步影壇的。一個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拍電影,講究畫面,講究用光,鏡頭感強,做個風光攝影師綽綽有餘,拍電影,講故事的能力差強人意。總覺得,他拍電影,過分講求技巧,卻往往忽略了故事情節!《長城》畫面精良、氣勢恢宏,製作美侖美奐,但是,故事呢,過於簡單,有人說,《長城》時間太短,我的理解是,稍長一點,張氏能把握住嗎?文學和史學素養的雙重缺失,這是張氏無可逾越的。
五,選角的失敗。好的電影,必須要有好的演員。景甜的演出,乏善可陳,生硬死板外,別的詞就不好用了……
我從小就是影迷,愛看電影,對中國電影,我愛之深,便恨益切。中國電影要進步,要榮光,便必須有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有著極強現實主義情懷的導演、演員一起努力,向先進文化學習,向傳統文化學習,推陳出新,吐故納新,唯此,才有出路,否則,是沒有前途的!
16日去電影院看了張藝謀導演的新片《長城》,片場104分鍾,走出電影院,一時想不出從何談起。從前寫觀後感,總能表達出鮮明的第一感受,通常是影片出人意料精彩,忍不住向周圍人推薦,或是名不副實,上當受騙,要牢騷滿腹,不吐不快。看過張導的《長城》,感覺和預期高度相符,所有能想到的問題影片都有。因此觀影後,我對影片談不上失望,對於張導,倒是可以蓋棺定論了。
張藝謀導演是中國「大片」探索的先驅者,《英雄》出世,氣勢如虹,關注空前,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對《英雄》的評價也從對電影、對藝術的看法,轉移到對秦始皇的評價,中國人歷史觀大討論。作為古裝歷史片愛好者,我在不同電影院看了5遍,到了第5次,膠片已經滿是劃痕,效果依然震撼。
看的次數越多,就能發現越多問題:台詞大而空,吊威亞的效果不完美,兵器晃動過分,武術設計經不起推敲等等,雖然毛病一大堆,但是似乎稍稍調整就能有極大改善。張藝謀導演自己曾接受采訪說,他也覺得應該再多推敲一下,比如秦王最後躲過刺殺鬆了口氣,影片邏輯就更加可信。看到張導也有反思,我當時相信下一部影片一定會更好。
下一部是《十面埋伏》。長袖舞精彩,竹林追蹤震撼,對戰刀盾兵扎實有力,梅林茂的音樂增色不少。然而……《十面埋伏》沒有超越《英雄》。本片同樣可以列出問題一籮筐,與《英雄》不同,《十面埋伏》的問題不是推敲、微調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兩部影片放在一起,張導的古裝大片「套路」缺陷隱隱成型,讓人背後發涼,這意味著,可能張導很難克服這些問題,拍出更好的電影。
非常可惜,之後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剛剛看到的《長城》完美重復了這些問題。
1、 場景數量少,且不交代場景轉換。
2、 角色種類少,且不描述日常行為。
3、 角色動機,行為意義靠台詞說明。
我看《十面埋伏》看到金城武帶著章子怡出逃,套路已經顯現。捕快衙門,劉德華、金城武交談。切鏡頭,牡丹坊樂舞。切鏡頭,審問。切鏡頭,野外。到此心中咯噔一下,這不是晚唐的故事嗎?唐朝的街道呢?牡丹坊建築群落呢?二位捕頭如何去的?除了捕頭,衙門里的各色官員雜役呢?街道上的三教九流呢?金城武如何帶章子怡出城,守軍是什麼樣子呢?一切都不交代,我們能看到的就是照明充足完美的幾個內景,然後,野外……。我們能看到的人物,只有捕快和牡丹坊中的一群。到影片結束,除了牡丹坊中曾經瞥見的客人,我們看到和劇情「有關」的人只是:1、捕快2刺客,故事彷彿發生在與世隔絕的什麼異次元世界。
再看《長城》。故事發生在三個地方,沙漠、長城、汴梁宮殿。這一次交代了交通工具,不是直接「切鏡頭「,效果依然差不多,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好表現的過程。主要角色是外國人和中國將士,閑雜人等只有影片開始時的一隊塞外強盜和最後宮殿中的滿朝君臣。影片安排了一個膽怯的新兵,曾經遭長官斥責去洗碗,這名士兵似乎只有一套服裝,洗碗的時候依然頂盔摜甲,而且只有他一個人在洗碗,沒有其他伙夫勤務兵種。至於清明上河圖一般的汴梁街景,那絕對是想多了,這個只在電視劇水滸中看過。
上邊列出的張導大片套路的三大特徵,可以進一步歸納,無非「多快好省「四個字。大約就是經營幾個抓眼球的絕招兒,攢一個活兒來撈錢的感覺。場景少、角色少、道具少,必然情節也少,片長較短,還必須依靠角色的嘴宣誓主體思想。
不是影片主創,無法體驗導演的辛勞,單從最終成果看來,如果張導拿出三部電影的心血來經營一部影片,也許才當得起」大片「二字。若是和《指環王》、《霍比特人》這類三小時巨制相比,工作量的差距至少以十倍計。
這樣看來,張導更加適合舞台藝術,實景演出。有限場景,幾個絕招兒,足夠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很酷。國師的電影果然畫面很美,火葯,孔明燈,熱氣球,琉璃塔,好萊塢特效和中國傳統元素相融是場唯美厚重的視覺體驗。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為錢的雇傭兵和為國的無影禁軍,駐邊將士和腐朽皇權,大人物和小人物。
雖然被詬病主演是外國人,但是劇情設計中,西方人來東方竊取火葯的動機就像饕餮所象徵的只為牟取私利的貪婪。片中最初林將軍對威廉說我們是不一樣的,但最後戰勝饕餮後說我們是一樣的,這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威廉因東方人為信念而戰的精神而選擇留下,最後一戰也因威廉的英勇而最終成功,東西方文化交融了。故事主線簡單明了,無非是「偷火葯,沒偷到,打饕餮,打贏了」的故事,是優秀的爆米花大片,我國也有了自己的怪獸大片,對西方人展現了中國的精神文化,是華夏的文化輸出,已經非常具有意義了。
唯一的缺點應該是受時長限制,人物形象刻畫的不夠深刻,令防範他人已成習慣了的威廉轉變的點不夠明顯,令士兵彭勇成長的點有些單薄,其他將領人物的篇幅也很少。但是在影院感受到的特效和畫面的震撼足以彌補劇情的薄弱。 說幾個零散的感觸點:
長城作戰沒有人會飛檐走壁,全都靠一樣樣精巧絕倫的作戰器械,各軍將領也不是端坐高台而是在一線與將士一同作戰。有人會對五軍中的鶴軍產生疑惑覺得一個個女將士那麼大陣仗冒這么大危險跳下去只是為了插根矛,但是不同軍種對饕餮進攻距離不同,虎軍的火球和鷹軍的箭矢適合遠攻,而當饕餮到了城下了呢,這就要跳下去插矛的鶴軍了,同理到後來饕餮已經爬上了城牆,熊軍的近戰敢死隊就拴著一根繩索拎著斧頭就下去了。我看到很多自稱影評的膚淺言論,對女性將士的質疑令人可笑,甚至笑話擊鼓的鶴軍。我想,如果是黑黝黝的熊軍來擊鼓,這些鍵盤俠才不會那麼挑刺,我請你先去死一死謝謝。
饕餮攻入汴梁的時候,王軍師對威廉說回家吧把這里發生的事說出去告訴世人大難來了,這一點很泱泱大國之風范了啊我國太酷了! 這種駐守邊關保家衛國的戰爭真的很戳我的點啊,為信念而戰精神是為錢而戰的雇傭兵難以理解的。每一個沒有名字的小人物的死去都讓人心疼,被饕餮一拉扯就跌下城牆屍骨無存只留下原本拴在腰上的繩索,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里頭的小兵彭勇是每個小人物的縮影,有熱血,也會膽小,咬咬牙也能往上沖,最後也會為了大家去犧牲自己。每個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裡,名流千史的大人物名字里永遠不會有他,但是這個拯救人類的壯舉卻是由他這樣的一個個小人物像堆長城一樣用血肉堆出來的。彭勇留給世界的最後一眼,擔得起他名字的「勇」。
電影《長城》講述了由馬特·達蒙飾演的歐洲雇傭兵威廉在被囚禁長城期間,發現了這一世間最大奇跡之一背後的驚人秘密。當一波又一波可怕的掠食生物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威廉對財富的追尋演變為一段通往英雄主義的旅程——他加入了一支由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令人無法想像的強大力量。
首支預告以快速閃現的幾個鏡頭開啟,分別展現了這個故事中數項重要元素:經歷沙場的戰士,煙火彌漫的戰場,前赴後繼的士兵,如水墨畫般靜矗千年的長城。整支預告片由靜到動,巍峨的高山延伸出「萬里長城關城數千」,當中卻有一支不為人知的神秘軍隊,多年以來都戍守一座無名關:「虎軍」將領彭於晏、「鷹軍」將領林更新和「鹿軍」將領黃軒以及成千上萬的戰士,在「殿帥」張涵予的領導下,列陣整齊地布陣於此,然而,平靜卻被「一種人類前所未見的力量」瞬間打破,上至五軍統領下至年輕「熊軍」士兵鹿晗,都擺出戒備姿勢如臨大敵,「軍師」劉德華震驚的眼神,與「皇帝」王俊凱在恢弘大殿中的身影交錯出現,他們面對的竟然是瞬間可以吞噬人類的怪獸。除了可以看出影片的大戰場面一定相當浩大,《長城》中的故事也相當曲折,扣人心弦,每一個人物的行為和抉擇都左右著人類的生死和未來,像是鄭愷所飾演的樞密院特使「沈大人」和陳學冬飾演的「御林軍軍官」,都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預告片過半之後,在偶然間闖入這座神秘建築的「異域勇士」馬特·達蒙低沉的獨白聲中,一場人類與大自然惡魔的生死決斗揭開冰山一角……
《長城》頂配演員陣容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預告片中「大咖鮮肉」組成的神秘軍隊展露初貌,驚鴻一現的怪獸能量也不容小覷,該支預告中怪獸的兩次出現都掌控了氣氛走向,它可以倏地出現在城牆邊隨意叼起一人瞬間又隱入滿山的霧氣中,能力滿格幾乎來去無礙,懸念頓生的情節也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長城御敵的認知,同時預定了電影另一種意義上的「主角」。
《長城》是一部形式上很張藝謀,但故事很不張藝謀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
電影市場火熱,所謂的中美「合拍片」越來越多,比如《敢死隊2》《雲圖》《環形使者》《鋼鐵俠3》等,但這些影片完全是美國故事,中國的公司想辦法投點錢,植入點中國元素,找個中國演員「打醬油」,就可以忽悠不知情的觀眾了。其實,這次張藝謀的《長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拍片」。演員陣容既有來自好萊塢的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也有中國的劉德華、張涵予、彭於晏、景甜等,亦有「小鮮肉」鹿晗、王俊凱、陳學冬等加盟。電影的故事很好萊塢,因為編劇來自好萊塢;電影的主題也是好萊塢式的:關於英雄和成長,馬特·達蒙的角色是一位英雄,而鹿晗扮演的小人物則承載成長的主題。
電影中,馬特·達蒙扮演歐洲雇傭兵威廉,在被囚禁長城期間,他發現了這世間最大奇跡之一背後竟遭遇巨大危機。馬特·達蒙在片中扮演英雄人物,他是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甚至在電影中上演英雄救美的戲碼。電影中負責美貌的是中國女演員景甜,她是電影的唯一女主角,在一眾男子漢的烘托下,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她在電影中基本是英文台詞。
雖然電影明星雲集,但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是「怪獸」。作為《山海經》中長相凶惡的怪獸,饕餮千百年來都被視作貪婪的象徵,電影《長城》將這種怪獸作為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在之前曝光的預告片中,饕餮一直未露真容。而在電影里,老謀子也是做足了鋪墊才讓饕餮登場,當巨大的饕餮出現在觀眾面前時,大家覺得很驚艷,更何況他們從來不是單獨戰斗,相比《哥斯拉》里單一(或少量)的怪獸,《長城》中的饕餮數量非常龐大,頗有《獨立日》外星艦隊的即視感。
我覺得《長城》就是一部背景在中國的好萊塢大片。特效炫,場面壯觀,畫面好看,製作精良。片尾曲選得也好聽。片中的孔明燈,秦腔以及介紹饕餮來源的畫面都很中國很出彩,特別是秦腔和孔明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角色方面,我覺得基本都有點單薄。除了三位外國演員、景甜、劉德華、鹿晗和張涵予,其他演員都有種打醬油、可有可無的感覺,甚至感覺有的演員就是特意露個臉而已。佩德羅·帕斯卡演的角色和鹿晗飾演的小兵彭勇最讓我印象深刻,兩個人物性格和後來的轉變都很完整,人物鮮活,演員也都演得很好。感覺佩德羅·帕斯卡承擔了整片的所有笑點。鹿晗把小兵的青澀演得恰到好處,每次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我個人最喜歡他在廚房洗碗圍著圍裙的一幕,最後小兵的一回眸也很讓人動容。馬特·達蒙的演技沒的說,但角色的立場變換得略突兀了些。景甜演的林將軍,我剛開始覺得,特別是在旁邊馬特·達蒙的對比下,這姑娘演技一般。但後來想想她是不到五歲就來到無影禁軍,後來又是身負重任的軍中領袖,雖然年輕,但性格必然成熟又隱忍,不是喜形於色,所以景甜演的還是到位的,用我麻麻的話說林將軍「英姿颯爽」。演技方面除了三位外國演員,和那個樞密院的老爺爺,其他演員都要再接再厲!加油!不過,像王俊凱演的小皇帝挺到位,劉德華演的軍師也可以,張涵予也不用說了,所有演員演技方面都沒啥問題,沒有給電影拖後腿的情況出現。
這部電影確實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水準,但不知是不是因為編劇是外國人,影片劇情深度挖得不夠。還有無影禁軍應該是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但我個人覺得整個禁軍不如馬特·達蒙的身手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小槽點--饕餮長得太像恐龍了。我覺得這部影片,張導其實可以拍的更好。整體在中國的商業片里算很不錯的。好評!
『伍』 國慶檔電影扎堆上映,神預測:哪部電影的票房會墊底
在經過一段電影空檔期之後,國慶假期前後將迎來幾十部電影的上映高峰,大家又有眼福了。
其他的電影,除了口碑已經建立起來外,都有滑鐵盧的風險,但票房上收回成本的問題不大。《古劍奇譚》有粉絲流量、前期的鋪墊,主演陣容也比較強大;紀錄片《影》講述的是張藝謀導演和主創的故事,雖然紀錄片並不討喜,但張藝謀的品牌效應還是不容小覷的;《新灰姑娘》等動畫片也有自己的觀眾市場。
總之,希望所有電影都能帶給觀眾們好的感受。國慶假期,挑幾部電影放鬆一下,也是一種閑趣所在。
認知升級,活出自己,歡迎關注瑤知天問(微信公眾號:loves-knows)。
『陸』 解析《活著》電影
(一)《活著》電影
生活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不知道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幾乎每個普通人都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就因為我看了張藝謀的片子,愛奇藝便自動推給我他導的很多片子。所以,我看了《活著》,張導那麼多片,我選了《活著》,是因為葛優。男演員中,我是很喜歡他的,也認為他的參演是票房的保證。這片子拍得太早了,1994年,那時他應該很年青吧,演技還稍顯稚嫩,沒有鞏俐那麼游刃有餘。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看了好幾遍。說一下,這片子幾乎都是當今影視界的大腕,我們不得不佩服張導當時的眼光。張導一直如此,氛圍總是輕輕勾勒,感覺總是差點什麼,不過在當時拍這么敏感的片子,張導也算是比較大膽的了。這片中有幾處改編,我覺得很不錯,尤其是結尾,讓我們的心不那麼絕望。
『柒』 張藝謀新作《影》好看嗎值得去電影院看嗎
張藝謀新作《影》好看。理由如下:
《影》是探索個人意識的禪意化武俠。《影》是水潤的,彷彿是水裡面長出來的,有很濃烈的江南水鄉的質感。該片的敘事手法簡單明確,但它還有相對深奧的倫理表達。
綜上所述,這部影片值得看。無論是故事敘述,電影畫面質感,人物塑造上這部影片都很成功。
(7)張導的2018年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稱「影子」。有刺殺,就有影子,影子必須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須與真身互為一體,令旁人真假難辨如同孿生。關於影子的來龍去脈,真身從來忌諱莫深,不願提及而令真相撲朔迷離。
沛國大都督子虞(鄧超飾),被敵國戰將楊蒼(胡軍飾)擊敗,負傷之後啟用從小培養的替身境州(鄧超飾),為他行走在朝堂和戰場。同時,沛國國君沛良(鄭愷飾)與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計。作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貴族的權謀游戲中苦苦求生,為了活下去而經歷種種困境和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