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神偷奶爸3》勝利完成了一部續集的任務,故事很有趣,場面設計也足夠宏大,讓小黃人們有足夠多的出場時間,可以滿足觀眾們對小黃人的期許。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神偷奶爸3》的影評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I been a bad boy"在神偷奶爸3(卑鄙的我3)中,這句雖不出自格魯之口(大反派布萊德的口頭禪),但是實質上說的卻是格魯的心聲。在神偷奶爸這個系列中,格魯到底是反派還是正派這個問題貫穿了整個故事,從第一部,改邪歸正,經歷第二部,亦正亦邪,來到第三部,重回「事業」巔峰。也許是照明工作室的主創們想起了拍第一部時的初衷(打造一個以反派為主角的動畫電影),那個卑鄙的格魯穿著一貫風格的黑色緊身戰衣再一次閃亮登場。而上一次登場,雖然是在小黃人大眼萌(小黃人獨立電影)中的客串,但有頭發,年輕,壞,有魅力的格魯,依然閃瞎了一眾影迷的眼。印證了第二部上映時的一個經典評論,「格魯不壞,影迷不愛」。而第三部的編劇,也給出了合理的故事背景(雙胞胎兄弟/金發的雙胞胎兄弟,家族產業/格魯家世世代代都是壞人,父母離婚)指引著格魯的「蛻變」。
也許是因為照明工作室的上一部動畫電影「歡樂好聲音」(Sing/歌唱秀)完美的將流行音樂與電影結合的緣故,加之之前大紅大紫的音樂電影「愛樂之城」的助推,配樂成了這一部神偷奶爸的主力軍,除了前幾部的經典配樂「Despicable me」等,還有許多新加入的流行元素,復古元素。而毫無疑問,大反派布萊德登場時,響起的由邁克爾傑克遜演唱的「Bad」,是全片最大的`兩點,為這個一心想毀滅好萊塢的大反派加分不少。
當然,一部合家歡的電影少不了溫馨令人淚目的場景,格魯與德魯的兄弟情,小黃人梅爾與格魯之間的友情,以及最小的女兒伊格尼斯的純真,為了幫助父親,賣掉自己心愛的獨角獸。(她總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詞彙,講出最深刻的道理),於是全片中有了一個出現次數最多的語氣詞(哦~),當然上一部嫁給德魯的露西,這一部也面臨了如何處理好母女之間感情的問題,這顯然難不倒她。
值得一提的是,小黃人依舊是全片的亮點,而這一部的它們愈發的人性化了,無所不能的它們,在沙灘當Dj打碟,參加選秀節目合唱,在監獄里稱王,造飛機越獄,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團結,他們與格魯之間的磨合,擦出的火花,而小黃人「梅爾」是這一次的主角,作為領袖的他與德魯闡述了一個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動畫中對於好萊塢的還原可謂是神乎其神,除了一些地標性的建築,還對Santa Monica海灘旁的游樂場進行了還原,甚至連過山車的軌道都是一樣的!設計師,插畫師,也是強出一種境界了。
最後別忘了導演留下的伏筆,神偷奶爸的故事還沒完結,反惡人聯盟的新領導,德魯與小黃人的聯盟,也許下一次就是兄弟大戰了。
《神偷奶爸》第一部的時候,小黃人真的就是配角群體,出場的時間並沒有現在這么多。但第一部上映之後,這個配角群體受到了瘋狂的追捧,各類周邊產品熱銷,所以到了第二部,小黃人的戲份明顯增多。在第三部中,小黃人基本算是一個主角群體,給他們安排了很多場出彩的戲份。比如在類似好聲音的舞台上表演唱歌,雖然語言大家聽不懂,但是那深情的表演打動了在場的觀眾;還有在監獄里的群戲,小黃人仗著人多勢眾成為監獄霸主,那狐假虎威的樣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小黃人的群體的每次出場都非常搶眼,這一次他們甚至要和格魯分崩離析,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格魯不肯去做壞事。壞的非常單純的小黃人們只願意跟隨大壞蛋做事,所以他們選擇不再跟隨格魯。這樣的故事設定,想想都很有趣,主要還是小黃人們奇特的思想,讓大家對他們真是又愛又恨。
小黃人大眼萌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動畫角色之一,帶動了周邊產品的瘋狂熱銷,從衣服到手機殼到手機游戲,都成為不少影迷的心頭之好。獨立電影《小黃人大眼萌》在2015年全球票房收入10億美元,號召力不同小可。這次《神偷奶爸3》的公映,小黃人們又回來了,再一次在銀幕上賣萌無罪,真的是越看越可愛了。
續集常用招式,主角的父母兄弟姐妹登場了
大家看過《神偷奶爸3》的海報或者預告片了嗎?看過就應該知道第三部會出現格魯的兄弟,兩人自幼分離,成年後,這個兄弟也成了大富豪,表面的職業是養豬,反正是很有錢的人,豪車都收藏了幾十輛,他來找格魯,主要是為了兄弟相認。
這種套路在好萊塢電影里是常見的,《奪寶奇兵3》、《拜見岳父大人2》、《銀河護衛隊2》、《加勒比海盜5》等等續集電影中,主演們的父母或者子女就登場了,主角已經很厲害了,他/她的父母兄弟姐妹會是什麼樣子?總算是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把這個故事繼續講下去。這次《神偷奶爸3》格魯的兄弟名叫德魯,他的外型基本和格魯相似,唯一的不同時德魯金發飄飄,和格魯的發型有本質的不同。這樣的設定一方面是突出兩個角色的不一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凸顯德魯這個角色的浮誇。
小黃人賣萌依舊給力,堅持學壞路線不動搖
《神偷奶爸》第一部的時候,小黃人真的就是配角群體,出場的時間並沒有現在這么多。但第一部上映之後,這個配角群體受到了瘋狂的追捧,各類周邊產品熱銷,所以到了第二部,小黃人的戲份明顯增多。在第三部中,小黃人基本算是一個主角群體,給他們安排了很多場出彩的戲份。比如在類似好聲音的舞台上表演唱歌,雖然語言大家聽不懂,但是那深情的表演打動了在場的觀眾;還有在監獄里的群戲,小黃人仗著人多勢眾成為監獄霸主,那狐假虎威的樣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小黃人的群體的每次出場都非常搶眼,這一次他們甚至要和格魯分崩離析,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格魯不肯去做壞事。壞的非常單純的小黃人們只願意跟隨大壞蛋做事,所以他們選擇不再跟隨格魯。這樣的故事設定,想想都很有趣,主要還是小黃人們奇特的思想,讓大家對他們真是又愛又恨。
2. 個人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電影《我是醫生》選取了以吳孟超為原型的主人公生平的一小段軌跡,講訴了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故事。以下內容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一】
過往的大多數主旋律電影多以又紅又專的方式來宣傳正能量,塑造劇中的幾乎所有正面人物,過多的運用同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導致了觀眾的視覺疲勞,導致國產的主旋律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盡如人意,雖然每年都有不少的主旋律電影產出,但是真正有市場和口碑的少之又少。《我是醫生》無疑是典型的主旋律電影,但是除了個別台詞中出現“報國”等話語符號,基本上整個電影都在就人論事,以“醫德”核心和劇情沖突走向的核心,以小處著手,平凡普通的醫生,身上折射出了醫者應有的品德,正面的宣傳了作為職業的醫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具有很好的可信度,結局給人以所主人公所從事行業的無限希冀。雖然故事整體講訴的略微平緩,沖突依然是靠走煽情的主旋律老套路,但不失電影整體的寫實手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電影人物的塑造上,主人公“吳孟超”與其徒弟“趙一濤”刻畫的極為成功,尤其是操著東北口音的“趙一濤”。劇中所有人物的表演無疑都是為了突出傳主“吳孟超”的形象;“趙一濤”身上的不堅定的性格顯現出了為人的真實,在“吳孟超”的影響下,逐漸發生了三觀的變化,師徒之間的關系,很好的展現了醫德與醫業的傳承。在家庭上,對女兒的愛也刻畫的很好;總之,在家庭與事業上,他是一個很真實的人。趙一濤叫他“老頭”也是一個亮點,增添了一絲正戲中的幽默。但是除了這一對師徒之外,在其他人物的刻畫上就略顯單調,無論是女兒、醫院的同事,患者,一閃而過的父母,在表演上都顯得有些生硬和做作,為襯托而襯托,少了人物本身應有的鮮活。
電影本身傳主故事性足夠,但是在電影技術層面,就顯得有些拖電影整體效果的後腿。鏡頭和場景、色彩的選擇都沒有給電影加分,總有一種陳舊套路的感覺,旁白字幕的出現並沒有與電影整體很好的融合,起到應有的作用;電影整體的聲音配備也沒有特點,適當增加一些富有人情味的配樂和伴奏會給電影帶來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個別橋段。電影整體的故事剪輯是線性的,穿插著幾個小故事,但是幾個小故事並沒有講的圓滿,似乎單純為了時間線性而服務,導致整體沖突不強,缺少一些張力,只能靠人物的情感撐戲。
總體而言,這部電影是近年來比較不錯的國產主旋律電影,對於電影本身,可能需要的就是少一些套路,電影語言上加強與故事、人物的配合,辯證的看待人物塑造,有缺點的人物並不代表人物整體形象不高大,其實大多數電影中最終的經典形象反而是配角,丑角,因為他們更有性格特點,就是這部電影中趙一濤的這一類形象。有矛盾才有精彩,電影的人物豐滿,電影也就成功了一半,至於電影本身想表達的正能量和“三觀”,自會從電影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展現出來,反而沒有必要刻意的告訴觀眾,在這一點上,《我是醫生》是成功的。
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二】95歲的吳孟超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國醫大家的情懷:一方面,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超過18000台;而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症的大門。吳孟超至今仍然奮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台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
贊美英雄,反映時代,從來都是文藝作品的使命。中國文藝評論家主席仲呈祥說,英雄人物往往集中體現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與廣度,自有一種人生況味和人生意境。影片《我是醫生》將鏡頭對准吳孟超這位當之無愧的時代英模,真正體現了文藝工作者的擔當,體現了中國電影優秀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彰顯了中國精神和中華審美風范,有一種美學和藝術的高度,是當下中國電影的重要收獲。
文藝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價值取向,來源於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時代深刻的體驗。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認為,《我是醫生》的成功在於,它不僅展現了主人公的偉大,同時將一幅發展中的時代畫卷徐徐展開在觀眾面前,讓人觸摸到了時代的脈動。事實上,吳孟超和他所致力的肝膽研究領域是當下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的縮影,當中國的科學家們致力於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時,也為我們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這樣的作品,在當下的中國影壇是缺失的;而《我是醫生》則重拾傳統,為當下國產電影創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台,吳孟超90多年的人生歷程里,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許多與會專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傳記片的常規套路,在電影語言上進行了諸多嘗試和探索,為此類影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鑒的經驗。
比如,影片一方面以寫實手法凝練而剋制地呈現吳孟超和學生、吳孟超和病患、吳孟超和女兒這三組關系,通過大量細節和鮮活的人物塑造來引起觀眾共鳴。特別是電影設置的得意門生趙一濤這個人物,使得整部影片的調性一下子活潑起來,更容易被普通觀眾接受;另一方面則以寫意的、詩化的方式表現了吳孟超和他的老師這第四組關系。每當吳孟超感到困惑無力時,他的導師裘法祖就會在一片柔光中出現在他面前,為他解惑,給他力量。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會林等專家評價說,這體現出創作者在遵守傳統現實主義的同時,也在追求更符合當下審美需求的藝術表達手段,從而為影片增加了直抵觀眾內心的藝術力量;而這一穿越手法背後暗含的代際傳承,也進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題,讓影片有了歷史的縱深感。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尹鴻認為,《我是醫生》兼具主旋律、傳記片和行業劇三種元素,每一種元素對創作者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但主創通過精心設計,找到了獨特的藝術手段來呈現,將創作中的難關一一突破。比如,影片通過父女、醫患、師生三種關系,將家庭、職業、傳承三方面結合,為英模人物賦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讓科學有了溫暖的情緒和生命感。影片中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就是在敘事的同時,以字幕的方式,將全球醫學界為攻克癌症所做的努力更新在銀幕上,讓吳孟超及其團隊所做的研究置於全球參照系中。尹鴻認為,這一手法將影片表達的主題置於全球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展現了國際化的視野。
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三】傳統的傳記片,限於資料真實性,所以不可能在劇情和場面上多做文章,也就是說傳記片大部分會犧牲掉電影最需要的故事情節的起伏變化和畫面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部主旋律影片竟然敢在這種電影的“傳統法則”上唱了一些反調,情節雖然起伏不大,但是卻凸顯了多方面的人物沖突,層層推進劇情的發展,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導演在影片開頭就加入了主角小時候的回憶,一副唯美的鄉村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其中懷舊和戰爭的場面隨著主人公的回憶時隱時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應該是中國傳記片的一種少有的嘗試,雖然有些地方的倒敘方式略顯突兀,但是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的效果,應該算是一種突破性的嘗試,打破了觀眾對主旋律人物傳記片的印象。還有中國傳統的醫療片,和國外的影片,比如《醫龍》、《白色巨塔》等相比,在手術還原的細節上,沒有可比性。但是這部電影在手術的真實性上作出了比較成功的還原,雖然鏡頭還是有一些躲閃之嫌,但是已經看出了導演想要展現出真實手術效果的意圖。
本片可以大書特書的是導演對影片的感染力的營造。要知道一部傳記片的成功與否,其實可以忽略情節,甚至可以忽略人物,但是如果感染不到觀眾,讓觀眾隨著影片的推進有了心靈的震動的話,那麼無疑這部影片是失敗的,《我是醫生》的成功之處恰恰在於感染力的營造上空前成功。
可能有很多人會說,對於一部講述醫生的電影,對於生死這個話題的展現,大悲大喜的感情營造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我要說,那是很低級的手法。尤為難得的是,《我是醫生》的導演在煽情時含蓄內斂、於平淡中憾動人心,這無疑是一種高級的技法,不動聲色間,便將情感流淌的力量透入人心深處,讓你在不經意間被深深打動。
我們在整部影片里沒有看到一個因病而死的患者,即便是故事展現給我們的已經無法醫治的患者,影片或給了他們一個臨終的關懷,或給了他們最快樂的告別。把這種大悲的情節刪除,而依舊能做到感染觀眾,無疑升華了整個影片的境界。
影片對於整體感情的渲染拋棄了一貫的生與死的俗套話題,而變成了人類能否攻克癌症的宿命論的討論。
影片整體表面上是以吳孟超院士的人物事跡為主線,但是在每個鏡頭前打出的人類對於癌症免疫療法歷次成功與失敗案例的穿插,在於說明,這不是一部僅僅弘揚個人醫術和醫德的電影,而是一部整個人類和我們的宿命抗爭的作品。當然,由於中國電影的某些局限性,這種宿命論的矛盾,並沒有被推到極致,不過平淡間流露出的宿命之情,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
如果說,給這部電影打分,七分是沒有問題的。若說遺憾之處,我想在於一些旁支人物的設計上,廢筆有些過多。比如杜一濤這個人物,我不知道是否真實存在?當然導演為了營造人物矛盾,故意讓這位年輕醫生和吳孟超院士之間在醫術,對於生命的態度,對於攻克癌症的信心等矛盾上做了很多比較,但是我認為這些沖突並不成功,比較老套,這是一大敗筆,而且圍繞著杜一濤周圍的人物關系,如他的前妻和同居女友,對於劇情的推進影響甚微,對於一部只有108分鍾的電影來說,這些情節不免有了些“戲不夠感情湊”的嫌疑。當然,因為胡亞捷個人演技的高超,在一定程度上掩飾了這些問題的存在。
當然,對於一部主旋律影片,還有一顆星我要獻給吳孟超院士這樣的老一代醫學研究者,實踐者,一開始我只認為他就是一個肝膽外科的手術專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深深地理解了,他對於醫學的價值的看法,他認為自己的手術刀其實是一種悲情的元素,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他想要通過生物療法,攻克癌症,這本身就是一名醫生的創舉,是一種博愛的情懷。這無疑也為這部影片的主角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四】6月8號下午,在單位領導的組織下觀看了傳記電影《我是醫生》,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這個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全片充滿了吳老對患者、同事、家庭的關愛,讓我看到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吳孟超可敬、可親、可學的形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讓我深受教育。
電影中,吳老每次查房檢查病人時,都和藹可親、視病人如親人;面對為了給女兒肝移植而那麼努力的母親,哪怕成功的幾率非常小,他也毅然決定親自給手術保駕護航,雖然最後的結果非常無奈,但他的這份仁德之心病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出院後還會給他寄卡片,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哪怕是醫生並沒有治癒他的疾病,他還是真心的感謝醫生。
電影中,吳老想搭建基礎研究平台,擴大實驗室規模,他希望得意門生趙一濤能隨己投身其中。但對外科“一把刀”趙一濤而言,從手術室抽身去實驗室,尤其是要致力於當時還被普遍質疑的細胞治療,他的事業前景不啻於“霧里看花”。但是吳老告訴他:“一把刀、一台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 這不僅體現出了吳老領先的專業頭腦,更體現出了他救死扶傷的使命感。
電影中,吳老更是要親自為自己的女兒手術,他說“在手術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兒,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這個病人病情的主刀醫生,僅此而已。”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麼是大愛無疆。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醫者生命攸關,“醫本活人,學之不精,反為夭折;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充分說明了醫學的博大精深,醫者的任重道遠。所以對於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傷,增進人類健康,全心全意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病人的健康高於一切,醫治病人疾痛是醫務人員的首要責任和神聖義務。我們要把解除病人痛苦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更加主動、熱枕地做好工作;也更會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在調節與病人、與社會的關系中自覺履行醫德規范。
作為一名黨員,更要嚴於律己,立足自身的崗位的同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實際行動,展現黨員的風范。
對於我們全科醫生而言,要不斷完善自我,抓住上海衛生綜合改革的契機,全身心投入社區醫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更多相關推薦文章:
1. 個人觀看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2.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5篇
3.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4.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400字5篇
5. 黨員觀看《我是醫生》觀後感
6. 2017年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7.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6篇
8. 醫生黨員觀看我是醫生觀後感
9. 2017年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
10. 觀看2017年我是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
;3. 《蚯蚓 2017》影評
《蚯蚓 2017》影評
關於電影,想看溫情浪漫可以選日韓小清新,想要淋漓盡致吐槽一番就選國產,想爽爆一番那就歐美好萊塢吧,而如果你想直面人性,看到人性的惡,那便可以看向韓國。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略微地看了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在心裡已經做好了壓抑的准備,但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是如此的壓抑,從頭至尾。
看完這部電影,我為女主感到不公與悲傷。難道貧窮,就是一種罪嗎?沒權,就真的該死嗎?
在傾盆大雨的深夜街道上,搖晃著一孤獨而又絕望的紅色身影。在酒店的房間里,她坐在梳妝鏡前,吸完了最後一口煙,從窗戶跳了出去,狠狠地墜在一輛車上,而她生前的最後一句話,卻是,一死百了。通過警察和法醫的話,知道女孩在生前兩個月內,做了超過次的援助交際,高處墜落導致頭蓋骨破裂,當場死亡。患有腦癱的父親,將女兒火化以後,在江華島江邊,一把一把地將女兒的骨灰撒入江中,心中的絕望和後悔等復雜的情緒匯集在一起,卻只剩下女兒的名字——李子若。
李子若從小母親逝世,與父親李元術相依為命,家境清寒。父親每日擺地攤的時候還要一邊帶她在身邊照看著她。由於父親是腦癱患者,行動和語言不便,無奈之下將子若送到島上居住。子若長大後考上桃花藝高那天,父親拿著錄取通知書,一路上跌跌撞撞,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子若這個好消息。
開心的父女倆收拾好行李,准備動身前往首爾,打算在子若學校的附近定居,讓子若安心學習。夜晚,父親來到子若的房間,看著熟睡的女兒,回憶起小時候,無論父親怎樣的狀態,在子若的眼裡,他都是一個遮風擋雨的英雄。在跟大伯一家道別後,父女倆啟程了,在路上,父親拿出裝好的錢給子若,讓子若買校服和鞋子,可這些遠遠不夠,子若讓父親在開學之前給她買新的。為了能讓子若體面地上學,父親心想決不能讓女兒失望。父女倆來到了首爾,搬到了一個比較便宜的房子里,雖然小,但父女倆很滿足。
父親在首爾要負擔很高的生活費用,只能開著麵包車,見縫插針找地方繼續擺地攤求生。李子若很心疼父親,在一次爭端中為父親挺身而出,受了傷還鬧到了警察局。當子若希望警察能夠評個公平出來的時候,警察卻責怪子若的父親是個殘疾人才鬧出的麻煩。子若看清了這個城市裡,殘疾人不算人,被任人踐踏。
第一天上學,子若就被三個壞女孩趕到了性格內向且懦弱的敏京旁邊。父親在尋找攤位時遇到了比較善良的大叔,允許他在旁邊擺攤,這樣父親便有了收入。一段時間後,班級進行了一次聲樂測試,子若一張口便驚艷了全班,被人渣學長看重。而壞女孩三人組中,最有權勢的那個女生是人渣學長的女朋友。放學後,父親在子若的校門口擺攤,子若路過時猶豫片刻,想要從父親攤位前迅速路過,不讓敏京看到家庭的窘迫。但卻被父親叫住,本以為會被笑話,但是敏京卻很友好地跟父親打招呼,子若也成為了父親向周圍人炫耀的明星。本以為事情開始好轉,但沒想到,卻在這天發生了轉折。
合唱部外出活動,在晚上聚會的時候,子若被問到在坐的有沒有喜歡自己喜歡的男生,子若沒有直接回答。在第二天早上,子若一個人在河邊練習,被趕來的人渣學長逼問那個喜歡的男生是不是他,並強行將子若推倒。而這一幕,卻被壞女孩三人組之一看見,並用手機記錄了下來。壞女孩三人組截下了懦弱的敏京,壞女孩三人組便知道了子若的貧寒的家庭背景。人渣學長在壞女孩三人組的帶領下,來到了子若的家中,在扇了子若耳光後,竟還拿煙頭在子若的胸前深深地燙了下去。子若為了能夠安心地在學校繼續讀書,找到了壞女孩三人組的領頭的,但得寸進尺的壞女孩不但沒有道歉,反而率先打人,並侮辱恥笑了子若患有腦癱的父親。子若奮起反抗,將壞女孩打倒在地,但或許是因為本性的善良,本該砸向壞女孩臉上的啤酒瓶最終狠狠地砸在了牆上。
沒有上層的關系,沒有錢,這些讓子若在對立時處於下風,甚至遭到了退學。退學之後,子若找到了一個便利店工作。在便利店老闆的幫助下,她寫了一封請願書送往政府,希望可以得到公平。沒想到,這封代表著公平的請願書,帶給她的卻是絕望和死亡。在對自己前途不利的情況下,壞女孩和人渣學長及其同夥聯合起來,利用懦弱的敏京來到她家,對她進行了輪奸。父親因為生意較好,所以那天晚上沒有回來。子若因為怕給父親帶來麻煩,所以就沒有選擇報警。而那些畜生男卻三番五次地來騷擾子若,甚至在便利店裡也會被揪著頭發,拖出去。事態愈演愈烈,壞女孩等人利用視頻要挾子若進行援交賺錢。
子若將這一切的一切寫進了日記本里,如同往常一樣,將日記本藏在了便利店的貨架中,並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六個月後,便利店的老闆發現了這本日記本,並將它轉交給子若的父親李元術。李元術看完了子若的日記,幾近崩潰,子若受到侮辱的場面彷彿歷歷在目。他拿著那本日記本找到了學校和警察局,希望能夠給死去的子若一個說法。但是,沒有一個人會用一本筆記本就相信他,沒有人會相信一個患有腦癱的殘疾人。在李元術走出警察局的那一刻,背後牆上寫著「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國家」,這是多麼的可笑與諷刺。
如果法律不能為窮人來伸張正義,那麼就自己去尋找正義。李元術讓敏京將壞女孩三人組帶到了天台,向不願向子若道歉的三個惡人潑了硫酸,用濃稠的硫酸來洗滌她們臉上的猙獰,內心的邪惡。之後李元術將渣男們綁架到江華島上,希望她們可以給逝去的子若一個道歉,可是渣男們還是一味為自己開脫,互相推卸,甚至想要用錢來擺平父親的憤怒,一句「道歉」都沒有從他們口中說出。父親「處決」了幾個渣男,並把其中領頭的那個帶到了船上,用魚鉤鉤住他的喉嚨,將他當做「蚯蚓」一樣系在了魚竿上。
在最後的鏡頭里,空無一人的小船上,只剩下了父親的一雙鞋。
《蚯蚓2017》,導演用誇張的手法,諷刺了社會中校園暴力的個別現象,種種細節都否定著所謂的公平和希望的出現。在電影中,除了極好的好人角色,幾乎所有的人都排斥貧窮和殘疾。懦弱的敏京是除了形象鮮明的惡人角色之外,最該讓人深思的角色,因為害怕自己受到同樣的虐待,而選擇對校園暴力欺凌現象逃避、視而不見。殊不知,她自己在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時,同時也成為了校園暴力的加害者。所有人都沒能倖存,無論是壞女孩還是人渣學長及其同夥,他們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父親的結局亦或許是最好的結局了,失去了相依為命的女兒,與其自己活著,繼續遭受世人異樣的眼光,不如追隨女兒的足跡,這樣,父女倆亦或許還可以團聚。
正義是可以降臨的,只是子若和父親卻沒有等到那一天,但邪惡一定會付出代價,對於父親來說,如果正義難伸,那就一起陪葬。希望世界各地的霸凌事件、校園暴力能夠消失不見,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過得美好,希望世界上僅存溫暖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