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吊打歐洲300年的維京海盜為什麼不見了
「以信之名」有獎徵集活動
前段時間在中國上映了一部號稱是俄羅斯第一神片的電影《維京:王者之戰》,雖然這部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與評價都較為一般,但在俄羅斯上映伊始,便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俄羅斯,票房迅速破億。
這部被譽為俄羅斯史詩級的電影,是根據弗拉基米爾一世真實故事改編的,弗拉基米爾一世在俄羅斯歷史上有「千古一帝」的稱號。他在父王遇害後,面臨兄長奪嫡、公國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難萬險中,帶領維京僱傭部隊一路征戰最終建立起偉大帝國。
電影除了極具視覺沖擊的戰爭場面,最奪人眼球的是幫助弗拉基米爾一世奪回王位的那群彪悍,而又忠誠的維京雇傭兵。這似乎與人們對維京普遍認知的「北歐海盜」的形象,多少會有些反差,當然這不是戲說歷史,實際上,傭兵傳奇是維京時代壯麗史詩的最後一幕。
一、維京時代,令歐洲大地膽寒了三百年
793年6月8日,烏爾班被窗外的雜訊驚醒時,眼前還掛著記憶的殘片。讓這位修士疑惑的是,做完禱告後,林迪斯芬修道院本應非常安靜,但刺耳的慘叫立刻讓他想起了飽經蹂躪的故鄉,在一部編年史中,他承認自己逃跑時「歇斯底里地像一個女人」,當返回時,他幾乎跌倒,因為修道院已遭到洗劫並被付之一炬。
在多霧的清晨,倖存者將所有屍體埋葬,在墳墓邊,他們用聖歌向遇難者默哀:「由於最深的需要,我為你哀傷。」但在海岸線上,林迪斯芬的襲擊者們卻在唱另一首歌:「看啊,我目睹我的父親和母親,看啊,我目睹祖先的行列,他們都在向我召喚,召喚我去那英雄埋骨之地。」
巨大的風帆張開了,這是維京人的頌歌,從這一刻,一代代的維京人漂泊在驚濤駭浪之上,去向世界展示無畏的生命。(這是描述793年丹麥人襲擊英格蘭東北部沿海的情景)
從這一天開始算起,到1066年挪威海盜首領哈拉爾德遠征英格蘭失敗,古老的歐洲大地開始進入血腥、暴力、恐慌、殺戮的三百年的維京時代。
沒有人天生是海盜的。維京人的發源地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今挪威與瑞典),雖然氣候寒冷,土地貧瘠,但耕種與捕魚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從8世紀開始,北歐的氣溫在50年內下降5度,維京人掙扎在雨、雪、飢荒和死亡的夾縫中。
他們開始把希望寄託在遠航,維京人從貧瘠而又寒冷的故鄉出發,在波濤洶涌的冰冷海水中擊槳前進,用勇氣甚至生命去換取土地和財富。維京人開啟了一個尚武和征服的輝煌時期,而歐洲大陸陷入了血腥和恐慌的黑暗時期。
其中挪威人向西航行,發現了冰島、格陵蘭島乃至北美洲。丹麥人則向南,夥同挪威人一起襲擊了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甚至沿著歐洲西海岸強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劫掠了地中海兩岸。至於瑞典人,則向東進發,曾經三次進攻君士坦丁堡。
歐洲大陸對這群入侵者都有不同的稱呼,基督教修士們叱責他們為北歐海盜,西歐則常把他們稱為「北方人」或者「丹人」,東歐芬蘭人稱其為「瓦良格人」,斯拉夫人把他們稱為「羅斯人」。當時只有英格蘭人偶爾用「維京人」稱呼他們,如今「維京人」成為早期北歐人的統稱。
同樣是入侵者的身份,但瑞典人比丹麥人和挪威人顯得要文明一些,他們的身份更多是商人或者開拓者。他們被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和財富所深深吸引,雖然三次攻打君士坦丁堡都失敗,但他們在戰場上的軍事表現使他們獲得了非常優惠的貿易特權,甚至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僱傭軍征服北非。
但是在古代,海上的商人和海盜並沒有多大界限。瑞典人在面對那些缺少防禦的城鎮和鄉村時,會搖身一變為海盜,因為劫掠可以獲得誘人的利潤。其他時候則作為商人,用海象牙、琥珀、繩索、海魚換回君士坦丁堡的香料、絲綢、葡萄酒、金銀飾品等等。
維京人的野蠻與兇殘在歐洲大陸上馳騁了將近三百年,隨著北歐開始出現獨立王國並接納基督教,歐洲各國王權的強大,有能力抵擋維京人的進攻,維京時代開始走向末路。
在1066年的斯坦福橋戰役中,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戰死,他被稱為「最後一個北歐海盜」,大部分維京人被殲滅,維京時代宣告結束。
二、維京人橫掃歐洲的利刃與利器
維京人對劍有著深厚的情懷,並且極為推崇。如果有新生兒出生,父親就會拿著一把短劍走過去,對他的孩子說道:「我不會留任何財產給你,你只能憑借這件武器獲取你想要的東西。」在維京人的價值觀里,劍不只是件武器,更是一個男人維系自己家族和血緣的關鍵,甚至具備著宗教般的神聖性。在維京人的諺語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一把劍,分開就一文不值」。
除了對劍的崇拜,在設計上也極具攻擊性。用烏茲鋼鍛造已達到劍鋒利堅固和難以破損;除了劍刃和劍尖,劍柄配重同樣可以用來攻擊。維京人擅長用劍柄勾住對方盾牌的邊緣,通過杠桿原理撬動對手,破除對方的防禦。在遇到著重甲對手,或者粘劍,就可以通過握住劍柄讓配重狠狠砸在對方臉上。
根據目前出土的維京劍發現,劍身一般不超過一米,由此可見維京人基本屬於單手劍,但僅僅依靠單手劍上戰場無異於自尋死路,而起到保護作用的便是圓盾。維京圓盾的防禦面積偏小,但輕便易攜帶,使用起來非常順手。維京人個個都是優秀的劍盾手。
而且維京圓盾在實戰中除了防禦,還可用於攻擊,通過一瞬間翻轉盾牌來干擾敵人的重心,偏轉敵人的攻擊,或者隱藏自己真實的意圖騙招等等。這就是維京人擅長的盾擊。另外維京人組成的盾牆也是強有力的防禦體系。
即使再優秀的維京人,如果僅僅依靠劍和盾是很難在戰爭中獲勝,畢竟劍和盾適用於近戰,面對遠戰則離不開矛槍。槍頭由純鐵製成,形狀為闊葉狀,頂為尖狀,這樣可以更具穿透性。為增加創傷性,部分矛槍還會帶有側鉤。
矛槍既可用作刺殺也可用作投射,有證據表明,用於砍穿鎖甲的矛槍即可單手使用也可雙手揮動。部分技藝精湛的維京戰士可以雙手投射矛槍,也可將飛來的矛槍接住再投射回去。
近距離戰斗中,除了劍,戰斧也是維京人必不可少的武器。當用適當的力度揮舞丹麥長柄或「倒鉤戰斧時,這種兵器的殺傷力是毀滅性的。這樣的設計是依據維京時期隨處可見的家用劈木斧,經改良以適用於戰斗。
這種戰斧的巨大頭部成新月形成凸圓形,配備一個長達一到兩米的木柄,有利於向下敲擊,有時斧身會鑄造成格外堅硬的雙刃,有時也可以鑄得較薄,使其成為更輕巧,更易操作的輕型兵器。
令歐洲大陸聞風喪膽除了維京人可怕的利刃,更有如同幽靈般的「維京船」。維京戰船通常以橡木為原料,船窄,靈活輕便,耐風浪,非常適合突襲沿岸城市。維京人會乘坐龍頭大船,從海岸登陸,劫掠沿岸的村莊、城鎮和教堂。
早期的維京人劫掠金銀財寶後乘坐返航,拿完東西就走,強盜本色十足。野蠻凶橫又來去如風的他們讓英國等歐洲國家頭疼不已。船首以龍頭雕像作為標志,象徵著勇氣、力量和恐懼。
俗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亦可用來隱喻維京人因為溫飽變成海盜,因為金銀開始掠奪,最終成為中世紀歐洲大陸的夢魘。在1066年維京時代結束後的150年間,維京僱傭軍依然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服務,但其成員中的北歐人開始不斷減少最終完全消失。維京人的傳奇,到這時,才算畫上了句號。
B. 求一部關於海盜電影的名字
也不知道哪個是你看的那個,下面有些跟你說的都挺像的。
《庫克船長》(1982)
此片根據作家J.M.Barrie的經典童書《小飛俠》所改編而成,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集結了數字好萊塢一流影星,將這個夢幻又神奇的童話故事搬上大銀幕,它將喚起每個人心中的童稚與純真。在這個90年代的「小飛俠」故事中,小飛俠彼得·潘已長大,成為40歲的彼得·潘(羅賓·威廉斯飾),他已是一個精明能乾的律師,工作成痴的他與家庭關系疏遠,臉上永遠皺著眉頭,他早就忘記自己曾經是無憂無慮的小飛俠。
一日,他帶著妻子與兩個孩子到倫敦探視祖母溫蒂(瑪姬·史密斯飾),沒想到邪惡的庫克船長(達斯汀·霍夫曼飾)竟然趁機綁架了他的孩子!為了拯救心愛的孩子,彼得班必須重回多年前那個純真快樂的小飛俠身份,在小精靈(茱莉亞·羅伯茨飾)的幫助下,他們將飛向千變萬化、險象叢生的「夢幻王國」,與庫克船長一爭高下……
《喋血船長》
(Captain Blood 1935年)
點評:在這部影片中,海盜不再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而是亦正亦邪、俠盜兼之,正如我們熟知的梁山好漢一樣,身手不凡,豪情萬丈。這是埃洛爾·弗林一鳴驚人的俠盜處女代表作,他因本片的成功而贏得「風流劍俠」的稱號。導演邁克爾·柯蒂茲以嚴謹態度拍攝這部古裝動作片,甚至以一比一的實際比例搭建兩艘大船來進行壓軸高潮的斗劍場面,因此氣氛特別刺激逼真,而這種紳士式擊劍場面也大量出現在日後的海盜電影中。
《金銀島》(1990)
發掘巨大寶藏不僅僅是海盜的夢想,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該片改編自眾所周知的蘇格蘭作家羅伯特·劉易斯·史蒂文森的同名小說。
《黑鬍子海盜》 Blackbeard the Pirate(1952)
經典海盜形象,原型是一位前牙買加高官亨利·摩根(Sir Henry Morgan)——海盜蒂奇,由羅伯特·牛頓(Robert Newton)扮演。
中文片名:《英吉利海盜》
編劇:布萊斯·扎貝爾
導演:凱文·康納
主演:安格斯·邁克法迪因、馬克·昂伯斯
製作人 Proced by:
Michael Cascio ....executive procer
Richard Dale ....executive procer
Martin Davidson ....executive procer
Tim Goodchild ....procer
Ashley Hoppin ....executive procer
Emma Swain ....executive procer
Patricia Wrobel-Thomson ....line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Ty Unwin
攝影 Cinematography:Paul Jenkins
剪輯 Film Editing:Peter Parnham
選角導演 Casting:Natasha Greenberg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Tim Goodchild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Jenny Bowers
Tim Goodchild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Ros Little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Jonathan Privett ....Rushes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Paul Dale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Terence Madde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Nickie Sault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故事劇情
真名叫愛德華·蒂奇的「黑鬍子」1680年出生在英國的布里斯托爾,當時的英國動盪不安,與多年來的海上競爭對手西班牙正處於交戰狀態。於是,英國政府便默許一些武裝民船在海上進攻和搶劫那些過往的外國商船。
年輕的黑鬍子便在這樣的武裝民船上當了水手,他生性殘暴,極富冒險精神,以人的頭骨為旗號。他具有皇家海軍出色服務記錄,擁有船長的證書。慢慢地將原來的船長霍尼戈爾德趕下船去,自己耀武揚威地當起了老大。
1715年他指揮著有40門火炮的「復仇女王」號出海時就找上了普通海盜不敢惹的英國皇家海軍,他的瘋狂讓此戰後人人都知道了「黑鬍子蒂奇」的名字,而整個大西洋沿岸陷入了連皇家海軍都無法確保安全的恐怖之中,「黑鬍子」成了大西洋上最為臭名昭著的海盜之一。經過長達18個月的瘋狂搶劫,黑鬍子的戰利品堆積如山。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些港口城市,他以低廉的價錢處理掉了很多搶來的東西。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黃金和金錢並非此人唯一的愛好,他最大嗜好是將人折磨致死。
州長施普茨伍德向英格蘭海軍基地求助,皇家海軍便派出了「珍珠」號和「里姆」號兩艘戰艦,共裝載了60多名水手和大量武器,前去幫助捉拿黑鬍子。海軍中尉羅伯特·梅納德是這兩艘戰艦的總指揮官,而這一路,羅伯特還有另一項任務,就是護送即將滿20歲的少女奧曼德小姐回到自己養父奈特身邊,並繼承親生父母留給她的遺產。而她的養父正是新普羅維斯登的總督,同時這里也是受強盜威脅最大的海港。在新普羅維斯登逗留的這段時間,羅伯特驚奇地發現,原來正是奈特私通海盜,讓新普羅維斯登變成了他們的避風港。
羅伯特想要摸清「黑鬍子」的情況,卻不料在醉酒後被他的手下帶上了海盜船。羅伯特只有將計就計,想方設法鏟除這支海盜隊伍。這其中,羅伯特經歷了十分多的艱險,終於在1718年,羅伯特帶領一艘英國軍艦在維吉尼亞海岸附近的沙洲成功攔截黑鬍子的海盜船,隨即展開了一場血腥的戰斗。在激戰中,黑鬍子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竟然鬼使神差地挨了五槍,死在了皇家海軍船長梅納德的手上,梅納德砍下黑鬍子的頭,懸掛在軍艦的旗桿上。黑鬍子的海盜生涯不過五年,可是遭到他搶劫的船隻卻多達四十艘,他的故事直到今天仍被人們廣為傳誦。
《長襪子皮皮的新歷險》 The New Adventures of Pippi Longstocking(1988)
如果你是上世紀80年代長大的女孩子,你是否曾經嚮往成為長襪子皮皮那樣的女孩子?該片改編自瑞典兒童圖書作家阿斯特里德·林特格倫的小說人物經歷。
《割喉島》(1995)
摩根繼承父業當上海盜首領,並根據遺父留下的拉丁語藏寶圖出海找尋寶藏。摩根找來懂拉丁語的神偷威廉一起出海,途中卻惹來強盜多岳的爭奪,一場鬥智鬥力的驚險奪寶戰由此展開。
《海鷹》 The Sea Hawk(1940)
當《鐵達尼號》以其宏偉壯觀的豪華郵輪布景令觀眾大開眼界時,其實在1940的年攝制的本片已經這樣做過,而且效果同樣出色。當年的超級動作巨星埃羅爾·弗林飾演綽號「海鷹"的英國海盜船長,在十七世紀英國與西班牙作戰時下令擊沉了法國大使乘坐的軍艦,並自行放走在艦上當奴工的一群英國俘虜而惹禍上身,但也因為他的正義和勇敢而贏得大使千金的愛情。導演邁克爾·柯蒂茲在兩艘巨輪的逼真布景上拍攝了不少大型作戰場面和近身劍斗鏡頭,埃羅爾·弗林也親身演出成龍式的動作特技,使影片達到前所未見的逼真生動效果。加上演員群的明星光芒和幕後技術人員的專業表現,使本片成為海盜冒險片的經典。
《牙買加颶風》 High Wind in Jamaica(1965)
改編自經典小說,故事講述牙買加發生了一次可怕的颶風之後,當地的富人決定送他們的孩子到英國避難,在行程中,孩子們乘坐的輪船遭遇加勒比海盜,孩子們被轉移到海盜船上,善良的船長約瑟夫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孩子們,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孩子們對即將到來的厄運毫無察覺,依舊快樂幸福地生活在新的環境里,海盜和孩子們這對陌生的群體在加勒比海上漂流這著,形式變得越來越可怕,海盜們心中的罪惡念頭象一團烏雲籠罩在孩子們的頭上,一場罪惡與善良的斗爭漫漫地展開了。
片名:波羅地海海盜
類型:動作/冒險
導演:米格爾·亞歷山大
主演:肯·都肯 史丹芬·霍納
年代:2006 年
地區:法國
評介:
本片是《加勒比海盜》姐妹篇,席捲歐洲影壇。14世紀末15世紀初,民間傳說中有一名海上羅賓漢,他劫富濟貧,成為有錢人的頭號公敵。榮獲德國最佳新人導演獎的米格爾·亞歷山大通過攝影機為世人重現了這位曾經名噪波羅地海的俠盜英雄。小男孩Stortebeker,一個漁夫的兒子,在他的雙親被殘酷的家族殺害之後,他的命運從此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那時候開始,這個小男孩便立志終身為正義與自由而戰。7年過去了,小男孩長成了勇敢的男子漢,當他重回舊地的時候,遇上了青梅竹馬。但令他震驚的是,竟然要嫁給他的殺父仇人的後代……
中文名: 維京海盜埃里克
英文名: Erik the Viking
IMDb: 5.8/10 (5,163 votes)
資源格式: DVDRip
發行日期: 1989年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發布組: FRAGMENT
◎譯 名 維京海盜埃里克
◎片 名 Erik the Viking
◎年 代 1989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喜劇/冒險/幻想
◎語 言 英語
◎字 幕 英文/法文/西班牙文
◎IMDB評分 5.7/10 (4,250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7289/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視頻尺寸 608 x 320
◎文件大小 CD1 699mb 47x15mb
◎片 長 1hr 18min
◎導 演 特里·瓊斯
◎主 演 約翰·克萊斯 .... Halfdan the Black
蒂姆·羅賓斯 .... Erik
吉姆·布蘭德本特 .... Ernest the Viking (a Rapist)
特里·瓊斯 .... King Arnulf
米基·魯尼 .... Erik's Grandfather
Matthew Baker .... Thor
Frank Bednash .... Even More Horribly Slain Warrior
Samantha Bond .... Helga
Gary Cady .... Keitel Blacksmith
吉姆·卡特 .... Jennifer the Viking (Another Rapist)
Angela Connolly .... Thorkatla the Indiscreet
Sarah Crowden .... Grimhild Housewife
Dave Duffy .... Horribly Slain Warrior
Simon Evans .... Odin
Peter Geeves .... Eilif the Mongol Horde/Musician
◎簡 介
英國/瑞典1989年特里瓊斯(《萬世魔星》)自編自導並出演的科幻冒險喜劇片,約翰克利斯(《一條名叫旺達的魚》)、蒂姆羅賓斯(《神秘河》)合演。影片講述了北歐歷史上的傳奇海盜「埃里克維京」的一次冒險經歷。
C. 縱橫歐洲的維京海盜,為什麼突然消失了
海盜這兩個字對於我們來說現代肯定是看不到了,但是在電影和歷史書籍中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海盜的信息,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縱橫歐洲的維京海盜,而如此強大的存在因為破壞了環境,最終因為氣溫陡降而徹底消失。
一次又一次的海嘯使得他們承受不住,越來越多的人死亡,他們居住的地方四周都是海,想逃走都不可能,只能慢慢地在島上等死,所以也就從世界上消失了,屍體都沒有。
D. 求關於維京人和維京文化的電影電視劇
維京人電影:
《戰狼》Beowulf (1999),一般化,出現了怪物。
《征服者》,維京人大戰印第安人影片。
《維京王國》,未看。
《維京英靈殿》,一般化。
《維京小海盜》,共兩部,兒童類影片。
《最後的維京人》,評價尚可。
《諾曼人:維京傳奇》,一般化。
《貝奧武夫:北海的詛咒》,動畫影片,仍不失雄渾和悲壯。
《貝奧武夫與怪獸格蘭戴爾》,傑拉德·巴特勒主演。
《維京傳奇:最黑暗的一天》,一般化。
《海盜》,柯克·道格拉斯主演,講述了拉格納和他兩個兒子的命運。
維京人電視劇:
《維京傳奇》三季
《孤國春秋》第一季
E. 一部印第安人大戰維京海盜的電影求片名
開拓者 Pathfinde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790502/
F. 關於維京海盜的資料
維京海盜英文Viking,原意是「來自峽灣的人」。維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於公元800年——1066年之間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從事廣泛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海盜時代初期,維京人對英格蘭海岸及歐洲大陸的修道院、教堂和其他一些易於攻擊之地發起猛烈進攻,他們因此被描繪成殺人如麻的掠奪者。
目錄
簡介
歷史
政治
生活
文化
戰斗
貿易
海盜的足跡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直譯為北方人,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當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所以也被稱之為「維京海盜」。
編輯本段
歷史
生活在古代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土著居民人稱「諾曼人」(意:北方人),由於北歐的氣候寒冷、 土地貧瘠,不利於農業發展,因而諾曼人主要以捕魚為生。他們貫於航海,性格頑強、富於冒險。從八世紀開始諾曼武士乘船出外征伐劫掠。他們從丹麥、瑞典出發,向南沿著海岸而下,劫掠英格蘭、愛爾蘭、法國、西班牙並直穿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同阿拉伯人拼爭。又向東沿著大河進入俄羅斯和歐洲內陸。他們的海盜行為使得人們望而生畏,所到之地無不被迫拿出錢糧以求安生。後來諾曼人因不願意再回到寒冷的北方,在侵佔的地方定居下來,陸續建立了英國的「丹麥區」,法國的「諾曼底」,和義大利的「西西里」這樣的邦國領地,十二世紀後諾曼人的侵略活動才平息下來。後來北歐的土著居民陸續建立起北歐各國。
中世紀是個荒蠻的時代,不單指人文的凋敝,新興的國家各恃武力,爭搶著羅馬帝國昔日的版圖。凱爾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薩克遜人,紛紛建立起各自的國家。我們來看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民族維京。
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但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
撇開考古學的成就不說,我們可以從維京人自己講述的故事中,了解他們的生活片斷。最早的故事、歷史、詩歌並沒有寫成文字,而是通過口頭的傳唱代代流傳。直到公元1100年左右,居住在冰島的維京人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字,記錄在獸皮上,或者木塊、獸骨和石頭上,這種文字由幾條簡單的曲線構成,稱為Rune,最早有26個字母,後來漸漸演變成16個。我們亦可以從同時代人的記載中找到維京人的點滴。但是一些受害者,比如修道院的僧侶,他們的描述就有欠客觀。
編輯本段
政治
社會體系
維京人的社會體系包括三個階層∶
Jarl∶王侯,多為大領主,世襲的貴族;
Karl∶自由人,軍隊的主力,武士階層;
Thralls∶則是最底層的奴隸。
但這種劃分不絕對,一個自由人可以變成奴隸,如果他喪失了所有自己的份地;一個奴隸也能變成自由人,忠誠侍奉主人,就會得到贖身的機會。
貴族與自由人定期開會,決定重大事件,解決爭端,他們稱這種會議為Thing。
國王統權
最早的時候,國王是最大的貴族,他做出幾乎所有的重大決定,以至於部族會議只負責一些地方事務。但在冰島,由於從來沒有國王,部族大會決定一切,全島的貴族與自由人都要參加,每年定期在某個地方召開,為期兩周。
很久以前看過一部書,Jean Aule所寫的洪荒孤女(The Earth\'s Children),那時驚異於這位阿姨怎麼能寫出這么詳盡的史前風情(好書好書!強烈推薦!)。書中的部落每兩年會聚集到一個地方開大會,完成一系列的祭典、貿易、協商、競技,想來就是參考了北歐的傳統。
維京人無條件的接收國王和大會的全部法令,這些法令為每個人所熟知。違背的人將被開除出部落,稱為Outlawed,這里不是綠林好漢的意思。這次被放逐者不能耕作任何土地,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幫助,他們只能住在山洞中,過著躲藏、偷盜的生活。
編輯本段
生活
家族生活
維京人過著家族生活,父母子女祖孫姑佷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頭。他們彼此忠誠,家族中的一員受了欺負,全家人就一起去部落大會要求公正。如果一名男子被殺,他的家族多半會要求得到金錢或是土地的賠償。如果部落大會認為他們確實有權力做出這樣的要求,兇手的家族爽快的付了賠款,那就萬事照舊;但如果死者的家族覺得裁決有欠公正,他們就會私下裡殺死對方的一名成員,於是怨怨相報,沒完沒了的世仇可能成為古老家系的額外傳統。
婚姻風俗
女性談婚論嫁由全家人決定,但她有權力從列出的清單中挑選一名。婚後她還保有以前的財產,並且在丈夫出遠門時負責照看家裡的土地。離婚很簡單,夫婦倆發表一個聲明,當著公證人的面說清他們離異的原因。有些理由看來很可笑,比方說有丈夫抱怨他的妻子老是穿褲子而不是裙子。
孩子們則與長輩住在一起,直到他們成年後,出去加入另一個家庭。在這之前,男孩子學習耕作、戰鬥技巧和航海術,以及工具和武器製造;女子則學習紡線織布,製作黃油與乳酪。
職業
大多數維京人平時是職業農夫,他們住在鄉間。荒蠻之地沒有大城鎮的概念,只有少數幾個重要的港口如約克和博卡,更多的維京人與其家族一起生活在小農場上。根據記載或者挖掘到的遺址我們可以復員當年的房屋,發現所有的農場幾乎都是一個樣子。主建築是幢長方形的屋子,考究一點的,會額外增加一些獨立的小屋,充當牲口欄和手工作坊,農夫在作坊內自己製造工具和武器。
居住環境
在早期的長屋中,只有一到兩個房間,全體家庭成員就在一間屋子工作、生活。並且與飼養的牲口混居在一起。這樣的屋子一般有20米長, 6米寬。廁所同時也是浴室,北歐人喜歡洗蒸汽浴。正對著進門的地方,是一個火塘,全家做飯或者取暖都在這里。這間屋子同時也是儲藏室。每面牆上固定著木質的長椅,白天坐、晚上睡,底下還堆放著各式雜物。每戶人家有一到兩張高背椅,只有一家之主才有資格坐坐,或是來了什麼特別尊貴的客人。除了見過世面的國王以外,北歐海盜沒有床的概念。
長屋中陰暗潮濕,沒有地板,踩的就是泥地。北方苦寒之地,樹木稀少,偏偏石頭都很少見,維京人壘牆用的是草磚,即將草和泥土的混合胚子稍加燒制,他們自己稱為Turf,在冬季這種磚很保暖。有些人家在磚牆內側用木板再做一道夾牆,中間要空開一段距離,以免木板受潮發爛。長屋通常有兩扇門,窗很少,實在要有也就是一個簡單的窟窿。可以自由開合的窗戶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餘的裝飾。全部的採光來自門,火爐上方為了排出炊煙的小孔。夜晚照明用蠟燭,但是用動物的油脂做的,在密不透風的房間里點起來,可想而知是什麼味道。
家庭分工
婦女在屋裡紡線織布,所有衣服都是家庭手制的,手巧的主婦會加上較多的裝飾。她們把羊毛或者亞麻紡成線,織成布。用蔬菜汁染上不同顏色,無外黃、黑、綠、褐、藍、紅等鮮艷的顏色,維京人喜愛這種醒目。最後將布剪裁成衣服。整個過程復雜漫長,所以每個人沒有幾件衣服,身上所穿的連續用上好幾年。其實日常維京人的衣服只要舒適就好,並不講究式樣,弗論什麼時尚,以至於數百年的時間中,他們的裝束一點沒有改變。
大多數農場規模是很小的,依靠單獨的家庭經營。較大的農場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農夫可以僱用沒有土地的自由人,或購買奴隸。這種古老的耕作方式至今沒什麼變化∶春天播下種子,晚秋收獲。不能留過冬的牲口在秋天最肥壯的時候被宰殺,肉經過熏、臘、腌的方式被保存下來。農夫的另一種身份是海盜,劫掠與耕作相交替。海盜每年外出兩次,春播或秋收之後,妻子會頂替他在家中打點一切。冬季的氣候總是很惡劣,北歐人躲在屋裡修補工具,縫制衣物,硝制獸皮,同時准備好明年出海的船隻。
當時家居的遺址和維京人的垃圾堆(還是保存很好^^),揭示了他們的飲食結構。維京人的主食以肉類和魚類為主,他們飼養豬、雞、鵝、鴨、牛、羊,得到肉、奶、蛋,偶爾還打獵捕魚。他們種植黑麥和大麥用來做麵包,用甘藍和洋蔥作調味品,此外還有大蒜和水芹。他們用木杯或鏤空的牛角喝啤酒,牛奶以及一種用蜂蜜自製的酒。一天照例吃兩頓,早上8點左右是早餐,晚上8點左右是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用木製的鍋碗瓢盆做飯。維京人用刀和勺進餐,但沒有叉子。
編輯本段
文化
古老傳說
維京人信仰很多神靈,有男有女,不同神靈照看著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他們時不時的在各處顯靈,讓適當的事情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發生。
故老相傳,神靈都住在一個叫阿斯加德(Asgard)的地方, 相當於天堂所在吧。在地底的世界自然也有地獄,叫做尼夫海姆(Niflheim)。海盜們堅信,如果一個男人光榮戰死, 靈魂就能進入天國阿斯加德的神宮瓦爾哈拉(Valhalla),勇士的英靈在那裡飲宴、歡歌、講述傳奇。 如果生為戰士而很黯淡的是死在床上,那就只配進地府。
從這點出發,維京人相信人死不過是去另一個世界旅行,他們就在死者的墓穴中堆放很多的陪葬品,供其路上花用。有吃有穿,各式工具,諸般兵器。更有甚者,如果死的是國王或者了不起的大英雄,他們會將死者生前的戰船與之一起埋葬,即是很有名的"海盜的葬禮"。
維京人認為,在動物中亦埋藏著神性,他們據此將動物分成善良的和邪惡的,相信幽靈的存在,地精(Goblin)和大地精(Troll)也來自維京人的神話。維京人相信,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他們將這些先知稱為真言者(Soothsayer),這些隱士居住在偏遠的鄉間,受著四方膜拜者的供養。
故事和詩歌
北歐海盜喜歡聽故事和詩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錄歷史。每個部落中有人專門記錄這種故事,並編寫新的傳說。將這些冗長的故事用文字刻到骨頭上顯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維京人在漫長的冬季躲在屋子裡講述父輩流傳下來的故事。
職業的藝人或吟遊詩人四處采風,參加每年三次的節日,也參加婚禮和宴會。這種場合總需要歌唱與舞蹈,講故事的人會得到某種形式的禮物,戒指或者項鏈。他們的故事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可能有點誇張,某人殺死了屋子那麼大的野豬;某主婦一天擠完了一千頭奶牛。維京人的邏輯是這樣的∶值得描述的功績不是已經做了什麼,而是能夠做些什麼。
聆聽維京人的歌唱需要極大的膽量和毅力,有個阿拉伯的旅行者去過丹麥後說∶「我從來沒聽過這么嚇人的吼叫,一群野狗的咆哮比得上他們的嗓音,但沒有他們的放盪。」
北歐人喜歡玩文字游戲,他們的沙加滿是比喻的復合詞,用來指代某種事物而不用直接提到名字。比方說,劍被稱為戰斗調料,這樣的比方讓後世的考古學家迷惑了很久。他們還喜歡猜字謎,交換各種字謎是文化加流的重要部分,就像我們今天從BBS看到的各種笑話。
編輯本段
戰斗
強悍的戰士
從孩提時代開始,維京人就喜愛種種競爭激烈的游戲,他們比試馬術、舉重、劃船、操帆和游泳,每年的部族大會同時也是北歐的奧林匹克。最熱衷的運動是摔跤,劃出一片空曠的場地,中央放置一塊尖頭的界石,比賽的雙方用力將對方推到石頭上去。
此外他們還比試射箭、滑雪、溜冰。所有這些比賽,都是為了鍛煉出更加強壯的戰士。哪怕冬天躲在屋裡玩的游戲也是如此,從阿拉伯流傳來的棋盤游戲,內容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
維京人是強悍的戰士,他們的人數較少,於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在戰斗中他們又表現的異乎尋常的狂熱,捍不畏死,於是人們談海盜色變。
他們的突擊常分成兩節∶先在遠距離上投擲長矛,發射火箭;然後用劍和戰斧做近距離的了斷。
精銳的戰士
在海上相遇時,海盜遵守古老的傳統,一聲不吭的將船系一起。在船頭搭上跳板,然後依次上場單挑,每個走上跳板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命運∶或者將對方統統殺光,或者自己戰死,由後面的同伴替自己復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轉身跳進海里,沒有人會追殺逃兵,但放棄戰斗資格的人與死者無異,從此連家人都會忽視他的存在。
因此排在船頭第一個上陣的,通常是最精銳的戰士,他們在戰斗中赤裸上身,發著粗野的吼聲,忘情的享受戰斗的酣暢。他們知道,腳下的跳板浸透著祖輩的鮮血,自己的後代也會落腳在同一個地方。憤怒使維京海盜顯得強大而駭人,這種戰士即被稱為Berserker,狂戰士。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種原始的戰斗會激發出這么驚人的人類本性,狂戰士的故事被代代相傳。
戰斗中生存下來的男人慷慨分享勝利,維京人的第一位國王名叫哈羅德(Harold),綽號細頭發,他統治的地域就是今天的挪威。一個夏天他出發去討伐打劫他領地的海盜,征戰時間過長,以至不得不在奧克尼(Orkneys,蘇格蘭北部島嶼)過冬,順帶就佔領了蘇格蘭、設得蘭和赫布里底群島。
第二年開春大隊人馬要回挪威,這位國王就把新的領地交給羅根伐德伯爵統治,因為這位伯爵在遠征中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羅根伐德又把領地謙讓給齊格爾德伯爵,因為在戰斗中救了他一命。今天蘇格蘭還有以齊格爾德命名的港灣。
編輯本段
貿易
貿易概況
維京人的農場出產幾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從工具到衣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擅長製造某種器具的人慢慢成了專門工匠。他們隨處開設店鋪,但鐵匠的鋪子總在鎮子的邊上,因為爐子有失火的危險。
工匠生產的器具經過更多的裝飾,他們製造工具、武器和珠寶。維京的珠寶享譽至今,有很復雜的製作工藝,胸針通常是用白蠟為胚,白銀或青銅澆鑄,加以打磨製成,上面鑲嵌彩色的石子或者珠寶。琥珀和染色的小石子可以製成項鏈。黑玉和綠松石則製成骰子和籌碼,用來下棋。來往的貨郎沖州撞府,嗯應該是沖鄉撞縣的兜售這些做工精美的首飾。
維京人與很多地區保持著貿易上的往來,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也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
公元860年,沿著伏爾加河下溯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作交易,從諾夫格羅德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裏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貿易路線
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和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 旅行 維京人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相比較,別國的船去不了遠海,設計也很笨重。維京人的船分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可以在歐洲所有河流中航行。
維京人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補他們的船隻,通常在露天建造,偶爾會搭個工棚。船身和船槳用橡木製造,桅桿用松木,可以在大風中適度的彎曲,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頭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接著在龍骨上架好橫梁,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種整條的木板層層相楔,上面一層剛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最上層的蒙板開鑿了若干小孔,五米長的木槳從孔中伸出。最後鋪上地板,架上桅桿,在桅桿頂上裝上金屬制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的船最常見,全長二十米左右。
水手們隨身帶著一個小箱子,裝著衣物和武器。劃槳的時候就坐在上面,但他們很少劃槳,他們是操帆的好手。每艘船的首尾都有一個艙室存放食物,儲藏著黃油,乳酪,啤酒,淡水,肉食,只果和干栗。此外還有各種炊具,帆具和上岸用的帳篷。
他們穿著毛皮大衣,就在船上和衣而睡。船上還能生火做飯,用一個裝滿沙子的盒子做爐灶。在海上,他們用日月星辰做方向標。天氣差的時候也用指北針,一塊簡單磁化過的鐵片。
在維京人漫長的旅途中,船是他們移動的家。桅桿可以放倒,蒙上船帆就是很好的帳篷,海盜們甚至像阿爾戈英雄一樣扛著座艦前進,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因為水運更省力,可以運載更多的人和裝備。
不能坐船的場合他們就騎馬,沿著古羅馬的驛道前進,或者他們在冬日出門,可以藉助滑雪和溜冰。用鯨魚骨製作冰刀,綁在鹿皮鞋底上就成了冰鞋。雪橇可以運載病人和老弱,或者大量的裝備。不管怎樣說,他們討厭步行,因為既慢又要背負沉重的行李。
為什麼維京人一直在旅行,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天性使然,更得到公認的看法就是,他們在尋找著可耕作的土壤。北歐有這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家之主死後,長子繼承家業,別的兒子成年後必須離開兄長,自己組建家庭。這樣隨著人口的增長,北歐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敷使用,於是維京人四海為家,尋找著好的地方開辟農場。
編輯本段
海盜的足跡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穀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公元789年,一夥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著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英勇的戰斗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 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當偉大的阿爾弗雷德(那時的國王不是皇帝,沒資格稱幾世幾世,只好在名字後面冠個Great)執政威賽克斯期間,他跟主要的維京部族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定居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稱為Danelaw(今天丹麥的法律稱為Danelaw)。即便如此,脆弱的和平還是時時被打破,因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盜的族群眾多,意味著劫掠永遠不會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麥的國王,征服了英格蘭之後,他的領地還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盜騷擾。不勝其害之下,這位強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繳納贖金。
唯一的例外是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帶著諾曼底士兵踏上英格蘭,他的暴戾連海盜都望而生畏,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在外國人的皮鞭下反而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年。
蘇格蘭離北歐更近,公元795年奧克尼群島被維京人佔領,然後是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線為海盜所控制。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與挪威的貿易路線,並且以此為落腳點,向更西部發展。
蘇格蘭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無事。愛爾蘭復雜很多,挪威人、丹麥人還有愛爾蘭海盜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於是常常爆發大規模械鬥。直到公元902年,挪威人才暫時離開愛爾蘭,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他們於公元917年就卷土重來,佔領了都柏林作為貿易港灣。
1100年,都柏林才被諾曼人接管。但是眾所周知,諾曼人正是丹麥海盜在法蘭西留下的後裔。
北海固然是滿目瘡痍,維京人越過直布羅陀,在地中海沿岸繼續肆虐。與強大的對手做生意,面對弱者就成了盜賊。
這些不法之徒甚至打劫修道院,因為修道院中總有大量儲藏的食物與財寶,僧侶又不動手反抗。沿著歐洲海岸線前進的維京海盜成了整個歐洲的噩夢,只有西班牙和法國倖免遇難。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在康多巴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從此風平浪靜,只有和氣的維京商人來交易葡萄酒和奴隸。
法國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先是老實交付了贖金,後來又學著英國人的做法,把最大的海盜頭子羅勒(Rollo)封作諾曼底的大公。須知,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後裔在1066年終於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挪威人離開家一直往西遠航,尋找新的家園。公元860年他們來到冰島,原先住在這里的僧侶在一片恐慌下紛紛出逃。公元920年他們來到格林蘭開始定居,但那裡的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種植莊稼,終於1500年全部的維京人離開了這塊冰凍的島嶼。
後人一直在尋找北歐人到過美洲大陸的證據,據稱1898年在美國出土的一塊北歐石刻,後來被證實為1958年的贗品。 1965年找到的維京航海圖,有詳盡的美洲海岸的輪廓,後來也被證明偽造。直到1969年丹麥的一個海盜墓中,終於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頭,後經測試證實確為美洲的產物,海盜們確實到過北美洲。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大陸的推廣,維京人在金錢或者刀劍下逐漸改變了信仰,宗教終於讓他們放棄了拳頭上討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盜在各地定居下來。他們的遺族今天在哪裡呢?除了北歐國家以外,我們來看看伊本?;費德拉(Ibn Fadla),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的記載∶
「羅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島嶼上,他們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將俘虜賣到伏爾加河的下游城鎮。」
伏爾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間多年不斷的爭斗之下,有人去北歐請來強有力的傭兵和領導人。於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瓦蘭吉亞人結束了紛爭, 大量涌進的維京移民被當地人稱為Rus,羅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奧列格大公建立起羅斯國家, 將他們居住的國家稱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羅斯。
G. 一部影片講述的是維京海盜後裔被收留後抵抗海盜的故事!
07年美國電影《征服者》又名《探險者》
主演:卡爾·厄本 / 拉塞爾·敏斯 / 穆恩·布拉得古德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公元1000年的挪威,一群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的部族人殘忍地殺害了一家人: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這突然降臨的不幸災難全部被這個家庭的小兒子看在眼裡,他僥幸逃離了這場屠殺,並下定決心要復仇。但不幸的是,在他還沒能作出反擊的時候,那幫可惡的掠奪者竟把他當成了尋找當地人的向導。他該怎麼辦?助紂為虐?還是想方設法地報仇呢?小男孩陷入到痛苦的抉擇之中。《白夜迷蹤》上映後,廣受好評。改編後的故事發生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500年的美洲大陸,那時的維京人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被稱為"海盜"的維京人自從發現新大陸後就開始了劫掠的印地安原住民的過程。故事開始於一群維京人在實施暴力後遭到印第安土著人的反抗,他們倉皇中將一維京小男孩留在美洲大陸,善良的印地安人將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20年後,長大了的維京男孩生活的部族再度遭遇北歐海盜的襲擊,一面是具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一面是撫養自己長大的恩人,維京男孩也陷入到艱難的抉擇之中……
http://ke..com/view/120598.htm#sub10082237
H. 有沒有關於維京人的戰爭電影啊
維京海盜 (2016)
主演: 丹尼拉·科茲洛夫斯基 / 斯維特拉納·庫德欽科娃 / Alexander Ustyugov / Maxim Sukhanov / 約翰·德桑蒂斯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維京王國 (2013)
導演: Yusry Abd Halim
編劇: James Coyne
主演: 多米尼克·珀塞爾 / 娜塔莎·邁爾茲 / 柯南·史蒂文斯 / 約翰·芬 / 克雷格·法布拉斯
I. 電影《維京:王者之戰》主要講了什麼
《維京:王者之戰》是由Direktsiya kino製作的俄羅斯電影,由安德烈·克拉夫丘克執導,丹尼拉·科茲洛夫斯基、斯維特拉納·庫德欽科娃聯合主演。
該片根據弗拉基米爾一世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弗拉基米爾在父王遇害後,面臨兄長奪嫡、公國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難萬險中,帶領維京僱傭部隊一路征戰最終建立偉大帝國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