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類型電影發展自2000年以來都有哪些突破,請列舉不同類型的代表性影片
從國內電影年度趨勢發展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來,票房收入增長率加快。14年互聯網企業大舉進入電影行業後,又掀起一波新的增長。2015年的票房增長率達到49%,為近5年最高增速。2015年銀幕同比增長率也達到34.1%,較2014年增加4.4%,整體向上發展趨明顯。
國內票房增速經歷了從2011-2015年以來的高速增長後,2016年受到影片質量下滑、監管趨嚴、票補減少等多重沖擊,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增速僅為3.73%。而2016年單幕觀影人數增速為-15%。
與院線不斷並購相反,國內影院及院線數量卻在不斷增長。參考《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銀幕總數達到41179塊,全年保持了平均每天新增26塊銀幕的速度。中國銀幕總數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⑵ 為什麼今年引進那麼多日本電影細算下來到現在足有十來部,這在往年是絕無僅有的。
特徵一:引進的日本電影數量成倍地增長
可以說,2016年在中國上映的9部日本電影,已經呈現出了大幅增長的態勢。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來源於電影市場的變化。
從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來說,表現疲軟的電影市場似乎已經將潛力透支殆盡,2016全年突破600億票房的目標已經難以實現。此外,截止2015年,中國影院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銀幕數量超過3萬塊,高速發展的電影行業也導致了對內容的巨大需求。
在今年引進的9部日本電影中,除《墊底辣妹》之外的8部電影均是與二次元有關。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電影行業不斷膨脹的大背景下,以日本電影為代表的細分領域開始獲得了市場的關注,更多的二次元相關的電影也自然地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特徵二: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內容
這些被引進的日本電影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在中國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有製造市場話題討論的潛力。
目前在中國的電影熒幕上,已經集結了火影忍者、航海王等知名日本動漫作品,這些作品的最大特徵就在於它們早已被中國的年輕觀眾所熟知,根本無所謂二次元還是三次元。有消息指出,像《機動戰士高達》、《銀魂》等名作的劇場版動畫,也已經有公司想要引進。
特徵三:低成本和低風險並行
目前,中國的電影市場目前仍然是以好萊塢為主,這些日本電影在被引進的過程中,引進方顯得非常的謹慎。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這些被引進的日本電影,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個「老電影」。《火影忍者博人傳》、《墊底辣妹》、《聖鬥士星矢:聖域傳說》、《寄生獸》、《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龍珠Z:復活的F》,這些電影其實早就在日本上映並發售了BD/DVD,不少粉絲也早已通過各種盜版資源看完了這些電影。
「老電影」的好處有二。一是早已經過市場的驗證,幾乎所有引進的電影票房均在20億日元以上,這個成績在日本電影市場中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二是因為早已在日本下映,BD/DVD這類實體光碟也銷售得差不多了,引進價格其實相當便宜。
有趣的是,正常情況下批片的指標是每年大約30個左右,然而有消息指出,由於今年日本電影的批片申請太多,有關部門正研究是否要給新申請的日本批片放行。可以預見的是,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而這種市場結構的改變,不僅對中國的二次元們是一個利好,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中國電影的市場格局。
⑶ 現階段在國內發展影視行業形勢如何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引發媒體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據數據顯示,其「影視動畫」、「游戲美術」等專業的就業率超過93%,目前很多美術和IT 專業的大學生選擇通過職業培訓進入到數字創意這個新興的行業,甚至一些職場人士,也選擇了通過「充電」實現轉行,這個究竟是為什麼呢?
特效剪輯師月薪5000元起,欄目包裝師月薪6000元起,在招聘會現場,這樣的高薪聘才廣告隨處可見。雖然應聘者很多,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卻少之又少。企業渴望人才,但原創能力與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人員實在難覓。招聘會上,眾多影視企業發出了如此感慨。一方面是影視動畫專業大中專學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影視動畫企業專業人才匱乏。另外影視公司招聘人才,往往自身實力,創意思想,肯學習,會學習才是考慮因素。文憑這些倒成為其次的東西,作為一個影視後期的製作人員來說,要耐的住寂寞,並且對這行充滿激情才能在這一行走下去。
⑷ 票房與泡沫齊飛的年代,如何看待中國影視行
如果只看總票房這個數據的話,美國的情況似乎也未見得太好。根據票房網站Box OfficeMojo的數據,2016 年北美的總票房為113.72 億美元,比 2015 年高出了 2.2%,這個數字甚至低於中國總票房的增幅。
然而僅僅比較總票房這一個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單銀幕產出這個數據更能反映出電影行業中影院和觀影人群之間的供求關系,而從這個數據來看,中國電影市場的泡沫化程度顯然要比美國更高。
目前,中國的銀幕數 41179 塊已經超過了美國的 40759 塊,如果按照中位數來計算 2016 年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的話,那麼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為 125 萬元,與 2015 年的單銀幕票房 159 萬元相比,下跌超過 20%。
反觀美國,2016 年美國電影市場的單銀幕產出為 28.2 萬美元,而 2015 年的這個數字則是 27.8 萬美元,還略有上升。
將這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的話,一個容易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電影市場上,銀幕的供應量與需求大致匹配,而在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
由於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張速度非常快,導致出現了一波建設電影院的浪潮。但隨著電影市場擴張速度減慢,這些新的建設項目沒有辦法這么快地做出針對性的改變,所以導致銀幕增速遠超票房增速。2016 年中國銀幕增速達到 30%,是票房增速的十倍以上。
這對於影院的經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畢竟每一塊銀幕的運營成本並不會因為票房的減少而減少。影院需要在票房以外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來彌補票房降低造成的虧空。
一般說來,影院的非票房收入大多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食品、飲料、貼片廣告、衍生品收入等等,但對於中國的電影院來說,這些似乎都還沒有形成一個足夠的規模。
萬達一直為自己的「非票房收入」而自豪,根據萬達院線在 2016 年 6 月發布的半年報,商品銷售、貼片廣告、影院廣告、電影投資營銷這些收入大約為票房收入的 46% 左右。相比之下,被萬達收購的AMC院線的非票房收入(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食品和飲料的銷售)大約是票房收入的 58% 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比較並不十分精確,因為萬達院線的財報中計入了AMC院線、Hoyts院線等海外電影院的財務數據,因此 46% 這個數據是海外院線和國內院線平均下來的結果。不過,這反而意味著國內的這些電影院的非票房收入佔比要比 46% 更低,也就是說萬達的非票房收入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美國電影院較為成熟的會員制度也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非票房收入。Regal 通過建立核心會員項目、開展特色活動、提升觀影舒適度等吸引會員的方式,會員收入佔到了收入來源的三分之一;而AMC 則通過社交媒體積攢人氣,建立網站與開發移動應用,成立同行業第一個會員項目 AMC Stubs,自 2012 年來,AMC 的銀幕數下降了 0.5%,但觀影人次和單銀幕產出都增長了近 3 倍。
不過話說回來,電影院賺錢的辦法也就這么一些。再怎麼跟美國人看齊,目力可及的前景就擺在那兒。這個行業要真繁榮,歸根到底還是上游內容端的事情。別的咱不提,2016 年的電影都拍成這樣了,要指望電影院能賺錢,也實在是太為難人家了。
⑸ 中國銀幕數和票房收入躍居全球第幾
中國銀幕數和票房收入躍居全球第一位。
中國電影總票房和銀幕數量穩居世界首位,全國銀幕數達81317塊,巨型銀幕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總票房也達到全球第一。
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歷史:
中國影視行業誕生於1905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歷經半封建時期,半殖民時期,民國時代,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如今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從傳統到現代,電影行業一直在不斷的進步中。
1905《定軍山》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一部與國粹京劇的結合的無聲電影,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景豐在自家照相館的露天空地上拍攝的,主演是譚鑫培。
1949年2月,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
20世紀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龍使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形成了一個中國功夫的熱潮。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龍虎爭斗》《死亡游戲》等。
⑹ 如何看待"國產影片集體崛起"問題
"國產影片集體崛起"問題分析:
1、影片大幅度增長,建是因為電影產業規模持續擴容。中國電影活力被大大激活。電影的生產製作越來越成熟,電影質量顯著提高、電影類型更加豐富。小影片票房也大幅增長。面對不同的觀眾推出不同類型的影片。
2、影院建設也是熱浪滔滔,從一線城市燒到二、三、四線城市,全國影院銀幕數量近兩萬塊余,全國觀眾在同一時間共賞一部電影成為現實。現在中國電影的產業規模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各路資本紛涌而至。
3、國產影片集體崛起也得益於電影人才的層出不窮。但些年,新人導演層出不窮,電影創作量大大增加,他們更加了解新一代觀眾的所思所想,更加契合互聯網時代的精神氣質。他們擁有一致的美學標識,而是各具風格、多元共生。正是這種多元的個體風貌,為中國電影帶來更加豐富的創新可能性。
4、電影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現在電影產業的總體擴容,影片過億只能算作市場上的中等賣座影片。大量的中等成本和中等賣座影片居於市場主體地位,說明企盼多年的紡錘型結構體正在成為現實,產業結構日趨良性健康。
5、國產影片在與進口大片的同台競技中占據勝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習近平總書記也對影片給出指導意見,可見國產影片未來可期。
⑺ 中國電影產業有哪些成就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電影的大產業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電影經歷的是井噴現象,中國電影的行業當時都是被三大巨頭所把握的,他們一個開創了長篇正劇的歷史,一個成為了文藝片的源頭,最後一個是中國志怪電影鼻祖,這些東西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的電影製作,當外國資本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就幾乎全部的涌了進來。中國電影當時都與外國的電影各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二個電影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涌現出大批的電影製作人,也都製作出一大批優秀電影,在1950年的時期,新中國從蘇聯引入了一部電影《列寧在十月》可是中國人不懂俄語啊,於是,電影配音員就這樣出現了,於是一部帶著一股子東北味的普通話的電影出現了,從此,配音員在中國電影成為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中國電影就進入了歷史發展的快車道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電影事業獲得全面的發展,建立了10多個國有電影製片廠,建起了大型電影機械廠、電影洗印廠、電影膠片廠,成立了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為龍頭的電影發行網。到90年代,全國放映單位(影院、放映隊等)已超過10萬個。故事片年產量最高達140部,每年觀眾在200億左右人次,60年代以來,為了繁榮電影事業,先後舉辦百花獎和金雞獎的評選活動,還在長春、上海等地舉報了國際電影節,有不少優秀影片在權威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而中國電影的潛力也以及展示出來,2017年,全國的總票房已經高達557億,平均每天新增加5家電影院。從2012年至2017年全年上映場次從1311萬場增加到7510萬場;2012年至2017年全國銀幕數量從9286個增加到41179個;2012年至2017年全國觀影人次從3.5億增加到13.7億。而至今到2018年10月08日,全國總票房已經達到509.09億,才半年多過去,已經快抵得上2017年全年的總票房。幾乎每年都在100億的穩定增長。從數據上來看,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無限的,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唐人街探案2》這些電影都具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也讓世界看到了現在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隨著國家的提倡和大眾的參與讓中國電影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同時也讓出品公司和大眾參與者賺的盆滿缽盈。
⑻ 我國有多少塊電影銀幕
2002年,中國准確統計的銀幕數是1581塊;2003年,中國電影全面推行產業化改革,當年年底銀幕數增加至2296塊,一年間增加了715塊。
自此,中國銀幕數量開始平穩增長,至2010年之前,每年增加100-626塊不等,與平均每年30%以上的票房增長速度並不同步。
轉機發生在2010年,這一年,中國銀幕暴增了1500塊,差不多相當於2007年到2009年三年間增加的銀幕數,銀幕總數也一舉達到6223塊。
從1581塊到6223塊,8年間,中國的銀幕數量增加了3倍。
到2012年,中國銀幕已經突破8000塊。
⑼ 未來影視投資公司前景怎麼樣
電影娛樂已經成為全民消費的新模式,中國觀影人次和觀眾數量增長率在顯著提升,就連五線小縣城的影院在春節期間也是場場爆滿。觀眾選擇觀影的影院數增多,消費主導權也隨之提升。另外,電影導演、新製作公司紛紛加強與主流互聯網平台的合作,推動電影新勢力的崛起。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導向,也讓電影投資成為未來5-10年最火熱的投資方式!
一起來看看近幾年電影產業總票房的增長情況
2013 年電影全年總票房 218 億!
2014 年電影全年總票房 296.4 億!
2015 年電影全年總票房 440.7 億!
2016 年電影全年總票房 457.1 億!
2017 年電影全年總票房達到 559.1 億!
2018 年電影全年總票房達到 609億!!!!
中國電影行業倍增長每年30%-50%速度增長。也就相當於,你參與票房分紅,每年你的投入資金以30%-50%速度增長。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⑽ 中國影史觀影人數誰最多
迄今為止,中國影史呈現出了票房無限繁榮的景象,繁榮的數據如下:
票房10億俱樂部,有91部;
票房20億俱樂部,有24部;
票房30億俱樂部,有13部;
票房40億俱樂部,有7部;
票房50億俱樂部,有4部。
10億、幾十億的電影票房不斷刷新著中國影史的記錄,很多新聞熱衷於對這種數字的追逐,比如:吳京250億成中國影史第一人,馬麗成中國第一個百億女演員,易烊千璽是第一個00後百億演員,等等,還有很多各種數據……
而讓你難以想像的是:在19年前,張藝謀《英雄》票房僅為2.5億人民幣,那已是當時中國票房最高紀錄了,《英雄》占當年全國10億總票房四分之一,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0億,四分之一是150億,照此換算,《英雄》相當於3個56億的《戰狼2》。
其實,當下時代爆炸的票房只是隨著票價上漲而上漲,票價則隨著央行貨幣發行量而上漲,其背後的本質是通貨膨脹的大趨勢。
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通貨膨脹對人們的生活並無裨益,因為他們沒有太多核心資產,而對於擁有核心資產人來講,卻是益處多多,資產增值的好機會!
因為,通貨膨脹的本質是財富再分配,貧富差距加大的核心原因!
至2022年2月4日中國影史累記人次記錄,前三名是《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你好,李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