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好看的抗日大片
答:關於好看的的抗日大片推薦《八佰》《風聲》《金陵十三釵》《集結號》以上這些都是豆瓣評分比較高的,關於八佰是來自於改變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的,主要講述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擊退日軍的故事。
其實當大家看完這些抗日大片之後就深深的明白了,生活中哪有什麼神通啊,通過這些電影和歷史記憶告訴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活在當下,何況我們當時國家並沒有那麼發達,很多科技之路跟不上,只有一腔熱血,誓死保衛國家的決心才換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還有金陵十三釵也是很好看的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南京被日軍襲擊,幾個金陵女大學生有幸獲得幾位神父的收留。
② 抗戰片排名前十電影
有《大逃亡》、《約克軍曹》、《兵臨城下》、《光榮戰役》、《硫磺島家書》、《孤獨的生還者》、《全金屬外殼》、《我們曾是戰士》、《黑鷹墜落》、《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戰爭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描述了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③ 十部最好看的抗日電影
我想,挑選十部最好看的抗日電影,可以說見仁見智的。但是,經典的抗日電影如:《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地雷戰》《車輪滾滾》應該能上榜,上世紀80、90年代的抗日電影如:《血戰台兒庄》《紅高粱》《國歌》《浴血太行》《圍剿》《鐵血昆侖關》《敵後武工隊》都非常好看。
④ 好看的抗日電影
1、《集結號》
2013年,劉燁和張涵予主演戰爭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這部影片講述了三個亂世中的小人物——「廚子」、「戲子」、「痞子」被陰差陽錯捲入其中,偵緝小分隊、日本軍隊等,各類人馬借而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疫苗「爭奪大亂戰」。
影片語言和人物角色另類、戲謔而荒誕,對白誇張有趣,打破了以往國內常見的主旋律電影和類型電影的成規與慣例,運用聲畫對位法達到視覺和聽覺上的移位和反諷。
⑤ 十大必看抗戰電影是什麼
有以下這些:
1、《亮劍》
《亮劍》是由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陳健、張前執導,都梁、江奇濤編劇,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張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聯袂主演的戰爭題材劇。
該劇講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
該劇於2005年9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
⑥ 麻煩各位推薦幾部真實的中國抗日戰爭電影和電視劇
1、《地雷戰》
《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⑦ 經典抗戰老電影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
⑧ 推薦幾部好看的國軍抗戰題材電影
《捍衛者》。脈絡清晰(難能可貴哦!太多抗戰片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稀里嘩啦打完了還不知道怎麼打的),情節感人。
推薦你看一下《血戰長空》和《長沙保衛戰》。雖然是電視劇,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客觀務實,且藝術性也不錯。
⑨ 關於抗戰的電影
《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⑩ 抗日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1、《紫日》- 抗日戰爭末期(中國) :
《集結號》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張涵予、王寶強、廖凡等主演的傳記、歷史、劇情類型的電影,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2008年,張涵予憑借該片獲得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劉恆憑借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09年,該片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同年,該片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馮小剛憑借該片獲得最佳導演獎,呂樂憑借該片獲得最佳攝影獎,王黎光憑借該片獲得最佳音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