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7年國產片票房的佔比是多少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看點在於,《岡仁波齊》《二十二》等藝術性較強的影片在市場上獲得了立足之地。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時的全國總票房10億元,到只用324天即突破年票房500億元,中國電影只用了短短十幾年,這是世界電影史上都未曾有過的速度。
『貳』 在中國電影產業 4 大非常態現象下,如何破局
電影產業的幾大非常態現象
中國電影連續14年平均漲幅超過30%,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大量資本的進入導致電影發展的速度超出預期,BAT和電影業八大公司以基本形成寡頭市場,銀幕數首次超過北美。毫無疑問,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電影市場。從2016年開始,票房進入了瓶頸期,從30%的增速進入到次增長時期。中國電影在高速發展之後呈現出幾大非常態現場。
對此,參與起草《電影促進法》的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電影產品的供給側已經基本飽和,中國市場容納量在數量上已經不可能再增加了。
他指出,目前中國電影非常態現象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國有電影企業逐漸邊緣化,民營企業成為這個市場的主體。
二是行業外資本非理性湧入,導致電影被過度商業化。資本的逐利性質,使得電影在製作過程中過度追求「效率」,產品變得非常粗糙,精品不多,傑作沒有。
三是整個電影行業都急功近利,同質化現象嚴重。
四是後影院市場狹窄,票房收入占影院收入的80%以上。
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那麼中國電影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尹鴻認為票房增速下滑主要由以下幾點原因引起:一是票補杠桿的消失;二是近兩年是電影作品「小年」,缺乏優質影片;三是觀眾的規模和觀影需求歸回常態;四是宏觀消費環境的影響;五是網路大電影、網路直播等替代內容的產生。尹鴻判斷,票房非常態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中國電影會進入一個平穩的增長期。
他認為,未來中國電影會朝以下幾方面發展:一是製作工藝和創作品質是硬道理;二是影院性、必看性成為核心。生產電影必須要生產在影院里看的電影,這才是關鍵。三是多樣化、分層化、分眾化是重要策略。分眾選擇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生產分眾影院必看性的電影未來會成為大趨勢。四是從黑馬、爆款時代進入常態市場。將來5億上下的電影類型會明顯增加,超過15億的電影會難見到。
電影院會不會消失
在本次論壇上壹娛觀察主編陳昌業的關於電影院會不會消失的問題,引起嘉賓熱議。他在「電影內容分發渠道的博弈現狀及趨勢」的演講中表示,北美市場90天的窗口期正在面臨考驗,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縮短窗口期。國內外院線面臨著與流媒體之間的競爭,美國高端付費點播平台PVOD平台,30美元的價格便可以讓觀眾看到影院同步上線的電影。
而在國內,由於點播影院管理方法的出台,點播院線從地下轉到了檯面上,點播影院作為影院市場的補充,其社交屬性會對影院造成威脅。陳昌業認為,影院的發行窗口期正在面臨其後端發行窗口不斷提前的趨勢。鑒於美國電信行業強勢進入網路電影領域以及愛奇藝等國內網路視屏網站的快速發展,一旦影院窗口期和流媒體同步或「准同步」,那麼電影院將會面臨命致命打擊。他認為沒有傳統是永存的。
影院並購現狀與趨勢
隨著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影院的並購案例一直在小規模的發生。以下近年來發生的比較知名的並購案例。北京泰禾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建宏認為,從以上案例來看,目前影院並購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從大地收購世茂的例子來看,達到了4倍溢價。目前單體影院的主要估值為票房的2倍或凈利潤的10倍。雖然近2年內,票房增速放緩,但各大院線以及影投公司並未停止擴張的速度,萬達、大地、中影等紛紛參與影院並購交易。
同時,他判斷,未來三年是各大影投公司並購整合的高峰期,但是目前,我國影院還會持續泡沫,小影投難逃並購重組但大規模的並購不會出現。同時他指出,巨資收購的背後是收購對象未來盈利的不確定性。
『叄』 電影行業的調研報告
電影行業的調研報告
篇一:電影市場考察報告
前 言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江蘇電影產業,扶持江蘇電影,省國信集團公司副總孫魯,率集團信息技術部副經理張繼棟、江蘇省電影公司副總兼江蘇東方院線公司總經理吳斌、江蘇東方院線公司副總高禹燕一行四人赴廣東、四川、江蘇等地,進行了為期6天的電影市場調研,對部分省市電影市場現狀、電影產業的發展以及院線公司發展和影院經營、建設等方面作了全面考察,並結合江蘇及南京電影市場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我國及美、韓電影概況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在《2006年電影工作報告》中公布:2006年我國電影票房為26.2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的20億元增長了28%,自2002年始已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但我國的年票房與電影發達的美國及臨近的韓國相比,尚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以下是2003年至2006年,中、美、韓三個國家電影票房的比較:
二、廣東、四川地域及概況
1、廣東省
廣東省地處國內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常住人口超9000萬人,常住人口總量居全國第三位。省外流動人口為1640萬人,省外流動人口總量一直居全國首位。
省會廣州市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處廣東省東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緣, 是華南地區中心城市, 中國的「南大門」。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蘿崗十區和從化、增城兩個縣級市, 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50.53萬人,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
2、四川省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地當長江上游,東連重慶市,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陝三省。面積48.5萬平方公里,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全省共有8650萬人口。
省會成都市轄9區4市6縣,面積12390平方公里,總人口1103.4萬,其中市區人口497.15萬,綜合實力西部第一。
三、廣州、成都電影產業現狀
1、廣州市
廣州市的電影市場主要由2家院線公司占據,分別是廣東省電影公司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組建的「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有限公司」和廣州市電影公司與浙江橫店影視集團公司聯合組建的「廣東珠江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07年全省電影票房預計為3.3億元,其中廣州市約為1.8億元,深圳市為1.2億元,其他城市約在3千萬元左右。
「南方新干線」旗下的青宮電影城由廣東省電影公司和青少年宮共同投入1200萬元建設,影城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有5個影廳,總座位數在800座,由於定位準確(城市時尚族、中斷市場),票價適中(年平均價格在30元左右),當年就達600萬元票房(不足年),次年達到1200萬元,實現利潤100萬元,07年預計實現利潤300萬元。
「飛揚影城」是業外資金建設加盟「南方新干線」院線公司的。該影城目前是國內票房最高的影院,年票房接近5000萬元。設有14個大中型影廳,分別位於天河城廣場4樓和正佳廣場7樓,由於位置好,環境佳,採用高端路線,吸引金領一族,投資方在已獲得高回報的同時,又在積極尋找另外合適地點建設影院。
在了解廣東省公司及南方新干線院線經營情況時,趙軍(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說道:他們介紹這幾年主要是理念更新,解放生產力,從有利於發展、有利於進步來思考問題,把握改革開放的機遇,最終被社會接收、上級領導乃至廣電總局都支持,成為了改革的尖兵。
廣東省公司主要的做法是細分市場,把電影產業分三個層次做的:
(1)通過院線公司,做大主流市場。這部分,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2)組建了數字院線,把城鎮、區縣的數字電影放映抓起來。組建中國廣東大地數碼院線,這部分主要是針對中小城市,利用數字放映來鞏固省公司相對主導地位。
(3)針對農村地區,實行流動放映。組建了廣闊天地數字流動放映隊,實行免費放映。目前已有120個放映隊,計劃全省推廣到1700個放映隊伍,其主要目的是組建一個廣告發布網路平台,通過政府補貼(省級補貼350元/場,市縣級補貼50-200元/場)實現免費放映,吸引大中型企業(移動、電信等)做映前廣告,最終聯手華南、華東地區的流動放映隊伍,打造一個戶外放映的概念,用創意板塊上市,這樣就可以控制一個很大的廣告市場。
在談到影院建設和影院管理時,趙軍介紹說:商業地產如萬達、金逸做的影院,已是過去式了,我們現在的影院建設就要走在別人的前面,做出特色,可以把未來考慮進來,向國外先進的國家學習,把電影作為主力店來做,建設大型多廳(18-20個廳),把與電影相關聯的業態如電玩、酒吧、迪廳等引進來,自己招商,形成具有特色的電影產業業態。目前廣東省公司凈資產1億多,06年700-800萬元利潤,我們是爭取在2-3年內達到3000萬元利潤。
影城的經營首先要建立一支營銷團隊,去做市場宣傳工作,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去培育電影市場,做好市場推廣要持續,市場起來了,就解放了生產力,大家就會把蛋糕做大,得到實惠。另外,影城的特色活動也不可少,如我們每年舉辦中、小學生電影節,寒假、暑假歡樂節。用較底的票價,提前2個月走進校園,同時學生也可以用已用過的學習課本來抵3元票價,我們把接收的課本通過扶貧辦再免費轉贈到困難地區,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目前職工年收入平均在6-7萬元。中層月收入在6500以上,公司領導幹部則更高。
「珠江院線」2001年,廣州市電影公司通過內部改革和資源整合,引進社會資金,以投資控股、參股新型文化產業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彰顯實力。投資興建了廣州市第一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的五星級電影院中華廣場電影城;合作開發了「滿天星城市文化娛樂售票網路系統」,並在全國建立了龐大的文化娛樂售票網路,組建了售票網路公司;創辦了廣州文化ok網,推動了電影、演出業的信息化進程。
旗下中華廣場電影城:位於廣州市中山三路33號8樓,有影廳8個,先期投入一半 600多座,後又2投入資金建設了1300座。
篇二:關於中國國產電影的調查報告 -
一、基本情況介紹
調查目的:為了了解大學生對國產電影觀看以及喜愛程度,收集大學生對國產電影的意見和建議,分析中國國產電影現狀,透析中國電影業貿易的發展問題及解決方法。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調查
二、問卷詳細信息
本次調查共65份,剔除15份問卷,還剩餘50份問卷。
1.性別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女性佔大多數,表明受訪者中女性居多。
2.對觀看電影途徑的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因為大部分受訪對象是學生,幾乎沒有經濟能力,所以絕大部分受訪者是通過電腦來觀看電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花錢去電影院觀看,這估計也是電影票房不高的一個原因。
3.對電影偏好的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者親睞於歐美電影,達到了66%之多,這應該和歐美電影強大的視覺沖擊,唯美的引人入勝的劇情,以及演員出色的演技有關等等。約1/3的受訪者偏愛於國產電影,因為國產電影在很多方面都趕不上歐美的電影,這也是國產電影票房較歐美的低的原因吧。
4、對國產賀歲片態度的調查及其分析
關於賀歲片,只有極少數受訪者表示很支持,每一部都看,絕大部分只是偶爾會看。雖然中國每年最少都會推出一部賀歲片,但是賀歲片並沒有電影導演及投資方想像中的'那麼受歡迎,看來,賀歲片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呀。
5.對國產電影吸引力的調查及其分析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者看國產電影是沖著電影裡面的演員去的,少部分是因為喜歡電影的優美的劇情和唯美的畫面而去看這部電影,並且不怎麼關注電影的導演。所以,一部電影的好壞,票房的高低,和這部電影的演員有很大的關系。
6.對國產電影類型喜好的調查及其分析
生活中少不了的永遠是喜劇,所以,喜劇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人們所追捧的,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受訪者至少選擇了喜劇電影。選擇僅次於喜劇的是動作題材的電影,因為動作電影很驚險、刺激,能給觀眾帶來較強的視覺沖擊感。愛情也是永遠都離不開的主題,約五成的受訪者喜歡愛情題材的電影。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受訪者選擇了恐怖電影,一是因為國產恐怖電影比較少,二是因為拍攝的不夠吸引人,質量不夠高,趕不上歐美和日本的恐怖片,需要改進。
;『肆』 中國電影現狀分析
分析中國電影現狀
現階段,我國電影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但我們應當看到,中國電影在國際貿易中處於逆差狀態,影片的海外競爭力仍然偏弱,與中國貿易大國和文化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為此我們簡要歸納了近年來中式大片的成功經驗:
從創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經摸索出一條主旋律片、藝術片和商業片三型互滲的電影美學道路,特別是在主旋律應當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取得了共識。
從在觀眾中的社會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蘊藉民族主流或核心價值理念的美學傳統。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
第一,影片主題過於直露。不少中式大片往往把表達主旨或主題過於直露地剝露出來,損害了電影美學的完整性,令觀眾失望。
第二,影片通俗故事後面往往缺乏美學傳統蘊藉的支撐。中國電影美學的一種傳統在於,在通俗故事描繪中投寄深厚的興味蘊藉,讓觀眾在觀賞的愉悅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然而現階段的國產電影的「俗艷」下面缺乏足夠的興味蘊藉。致使觀眾難以投入足夠的理解力和共鳴感。
第三,對海外受眾心理和外國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興趣不高。不少影片傳達的核心價值理念主要囿於國內需要,而在國際普遍性方面存在欠缺,所以難以進一步向國外推廣。
第四,不少電影劇本缺乏質量,導致影片缺乏深厚的蘊藉。
第五,推廣模式尚不成熟,推廣的專業化水平產低。
其實,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對頭,國產影片創作水平的進步及其文化軟實力提升,應大有希望。為此,我們嘗試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第一,強化影片主題的美學化處理,加強中國電影美學傳統的傳承和開發。
第二,加強電影製作技術與文化品位的探索。組織電影製作技術班子,集中研究3D技術等高科技在電影中的綜合運用。
第三, 調集我國電影劇本創作的最強陣容予以攻關, 吸納優秀作家參加劇本創作,為我國電影產業持續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劇本。全力改善電影劇本創作這一目前我國電影發展的「短板」,這是是我國電影軟實力迅速提升的關鍵。
第四,加大中國電影對外推廣和傳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積極吸收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將「文化折扣」變為文化優勢。學習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從而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電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廣操作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合理的營銷策略和發行渠道。
第七,加強國際電影合拍協作。
第八,大力辦好國內和國際電影節
電影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受大眾喜愛,而有百年歷史的中國電影,也在走過蜿蜒曲折的發展道路後厚積薄發。中國電影業目前面臨多種困難,從大的環境看是電影的崛起,從電影業內看,是改革的滯後。中國電影不僅是一項文化產物,也是我國歷史傳統和世俗文明的延續和傳遞。可以說,中國電影的新氣象是眾多創作者在現實生活題材領域內創新和探索的結果。
現實狀況
說當下的中國電影已進入百花齊放的時期,有點勉強。與西方電影業比起來,我國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是設備、技術上的差距,此外,我國缺少拍娛樂片的經驗,資金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單就藝術水平來說,中國並不比西方差,中國電影近年來在世界一些著名的電影節上頻頻獲獎。
在2010年,我國的電影市場生產了400多部影片,只有約1/4能登上電影院大銀幕。更多的銀幕則被僅有的幾部大片和賀歲片佔領,這就是銀幕壟斷。這種壟斷是資本投放的結果,資本和商業大片互相追逐。而老百姓眼裡所謂「好看」的片子屈指可數。
5年前投資一億元就是大片,2010年已經漲到3億元——投入成本大大提高。資本的唯一理性就是投資有票房保證的商業大片,投資當下最顯赫的電影人。
例如《讓子彈飛》上映以來總票房突破5億元,姜文在劇中那句「站著掙錢」意味深長!資本推高了電影票房成本(有的賀歲片實行限價,實際上有的高達80元,甚至上百元),也控制了80%的銀幕。這種贏家通吃,老百姓乖乖埋單的狀況能持續多久呢?
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老百姓看電影,就是看裡面的人和事。方寸之間,兩個小時左右的光陰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場,人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逐一展現。如今,電影題材越來越有局限性。農村題材的片子越來越少,而一些之前拍農村題材電影的導演現在也不拍了,甚至丟掉了自己的長處,盲目追求時髦,以至於拍出來的電影令觀眾失望,真是令人擔憂。
小而雅的文藝片受眾群體也在逐漸遞減。而有的影片淡化情節,淡化思想,故事片沒有故事片的情節,整部片子放完觀眾還沒弄明白到底是想闡釋什麼主題思想,令觀眾一頭霧水。
如今,越是看不懂的影片越被說成是大片、好片。整個社會比較浮躁,在一個物質化了的世界裡,那些中產階層開始講究階層氛圍,什麼「好吃」吃什麼,什麼「好看」看什麼,靠資本運作的中國導演開始迎合這種取向,豪車、豪宅、美女等開始充斥銀幕,宣揚帝王般的尊貴生活,而在影片中即便是有窮苦的家庭背景的人也都是塗脂抹粉,艷光四射,根本不考慮電影本身的背景。
市場上出現的所謂賺錢的商業片只顧賺錢,武打片、警匪片等沒有實質內容,而大打激情床戲作為賣點忽悠觀眾。看完電影,如浮華煙雲,羨慕嫉妒恨都有了,觀影快感盪然無存。
那些小成本小製作的影片在經歷種種困難之後,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出的敘事方式在國際電影節上屢有斬獲,在國內卻很難進入人們的視野。正如賈樟柯所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的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生命的喜悅或沉重。」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特立獨行,用他的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像賈樟柯一樣執著的導演還有很多,他們的身體力行促使我們去思考當下的生活,重新審視我們的心態。
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中國電影是如何在當今國際影壇造成巨大影響的?許多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大大的紅燈籠、京劇、中國功夫等在電影中反復出現的民俗風情。像電影《梅蘭芳》中,京劇這個中國的國粹在影片中以線索和背景出現, 京腔京韻的中國氣息在影片中異常出彩。並不是只有看不懂才能成為藝術,真正的藝術是能夠打動人的,也為人們留下一些思考和難忘的內容。中國電影背負著讓世界認識中國的使命,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賞能力也增強了。中國電影百花齊放,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要與時俱進。在時間的長河裡,電影已變化了多種媒介方式和藝術形式,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每個時代都會有它的鮮明特質。
創造票房神話在中國不是難事;難的是,未來觀眾能看到什麼樣的好電影!只有在文化意識形態上進行准確定位, 中國電影才能在全球化的浪尖上站住腳。
『伍』 現階段在國內發展影視行業形勢如何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引發媒體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據數據顯示,其「影視動畫」、「游戲美術」等專業的就業率超過93%,目前很多美術和IT 專業的大學生選擇通過職業培訓進入到數字創意這個新興的行業,甚至一些職場人士,也選擇了通過「充電」實現轉行,這個究竟是為什麼呢?
特效剪輯師月薪5000元起,欄目包裝師月薪6000元起,在招聘會現場,這樣的高薪聘才廣告隨處可見。雖然應聘者很多,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卻少之又少。企業渴望人才,但原創能力與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人員實在難覓。招聘會上,眾多影視企業發出了如此感慨。一方面是影視動畫專業大中專學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影視動畫企業專業人才匱乏。另外影視公司招聘人才,往往自身實力,創意思想,肯學習,會學習才是考慮因素。文憑這些倒成為其次的東西,作為一個影視後期的製作人員來說,要耐的住寂寞,並且對這行充滿激情才能在這一行走下去。
『陸』 2017年影視行業總收入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影視行業總收入為3.8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11.2%。其中,影視製作收入為1.7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13.2%;影視發行收入為1.6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9.2%;影視播放收入為0.5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了7.2%。
影視行業的發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進影視行業的發展。例如,政府推出了「十三五」視頻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影視行業的技術創新,推動影視行業的發展;政府還推出了「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影視行業的文化創新,推動影視行業的發展;政府還推出了「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影視行業的文化創新,伏並推動影視行業的發展。此外,政府還推缺橋跡出消友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影視行業的融資,支持影視行業的創新,支持影視行業的發展。
影視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市場的支持。影視行業的發展受到了消費者的支持,消費者對影視行業的需求不斷增加,消費者對影視行業的支持也不斷增加;影視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投資者的支持,投資者對影視行業的投資不斷增加,投資者對影視行業的支持也不斷增加。
總之,2017年中國影視行業總收入為3.8萬億元,政府和市場的支持是影視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影視行業的發展前景樂觀。
『柒』 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了嗎
票房再創新高,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
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電影票房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總票房達5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9%。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
如果說票房只是衡量產業發展的一個數字指標,還不足以說明整個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那麼,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數據則可以看出,2018年春節檔期滿意度得分為83.4分,是迄今為止春節檔調查中的最高分。不僅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的科學綜合評價體系已經建立,並且日益豐滿,進而為新的電影創作提供指引。
2017年全國559.11億元票房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中國電影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國產電影可以在本土市場占據主要份額的國家,可以說,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
『捌』 中國電影產業現狀及發展歷史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於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於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玖』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559億元了嗎
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