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20032017代表電影

20032017代表電影

發布時間:2023-11-21 15:01:15

① 有沒有關於以三四十年代為背景的有代表性的好電影,結束一下

《半生緣》半生緣
主要演員:黎明 吳倩蓮 梅艷芳 葛優

30年代的上海。世鈞和曼楨是同一工廠做工的戀人。曼楨早年喪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當舞女維持,後來曼璐又當了妓女,最終嫁給了有婦之夫祝鴻才。為了保全自已的地位,不能生育的曼璐以一種怨毒的心態與其夫合謀,令祝強奸了曼楨。曼楨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已的戀情。姐姐死後,她也嫁給了祝鴻才。

十多年後,世鈞與曼楨再度重逢。當世鈞希望再續此段半生緣時,曼楨卻靜靜地訴說此情不再。她為了兒子已和姐夫鴻才結婚,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回不去了……

《紅玫瑰與白玫瑰》
電影導演:關錦鵬
電影演員:陳沖 趙文宣 葉玉卿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振保的生命里就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留洋回來的振保(趙文?飾)在一家外商公司謀了個高職。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學王士洪的屋子。振保留學期間,有一個叫玫瑰的初戀情人。他曾因拒絕過玫瑰的求歡而獲取了「柳下惠」的好名聲。王士洪有一位風情萬種的太太,她總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做生意了,經過幾番靈與肉的斗爭,在一個乍暖還寒的雨日,振保被這位叫嬌蕊(陳沖飾)的太太「囚住」了。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嬌蕊這次是付出了真愛的。當她提出把真相告訴了王士洪時,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實的一面告訴了嬌蕊——他不想為此情而承受太多責難。嬌蕊收拾她紛亂的淚珠,出奇的冷靜起來,從此走出了他的生命……

影片簡評:
本片獲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本 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 最佳電影音樂獎。
本片是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的小說在文壇被推崇備至,但根據她的作品拍攝而成的幾部電影卻並沒有受到同樣重視,主要是編導太囿限於原著,未能在映象化的再創作上推陳出新。林奕華編劇,關錦鵬導演的本片亦有這方面的缺點,關錦鵬以一種冷峻旁觀的態度描述了一種無奈情感。在起落的電梯里紅玫瑰那張嬌艷明媚的臉映見她心底婉轉曲折的心思,潔凈明亮的洗手間里白玫瑰蒼白無色的生命。 精緻美麗,墮落頹唐,卻在一不經意間將心底的一絲純真柔情輕輕流露,一個男子可以將女性情感刻畫到如此的細膩、豐富,令人嘆為觀止。而因一部《小花》(獲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而在大陸為人熟悉的陳沖憑借在本片中出色的演繹了紅玫瑰而獲當年的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一向以大膽出位聞名的她在本片中可謂是搶盡了風頭,令曾經被譽為「港產三級皇後」的波霸葉玉卿黯然失色,同樣是風情萬種,但相對而言陳沖還是更懂得演戲,而不只是show身材。

《傾城之戀》
導演:許鞍華
主要演員: 周潤發 繆騫人
香港淪陷就是為了成全她?這到底是一個情場,讓男女主角談情說愛的地方;抑或是一個賭場,值得叫白流蘇把自己一生幸福押下去賭一局;又或是一個戰場,男女雙方各想把對方變成俘虜?
《滾滾紅塵》
導演:嚴浩
演員:林青霞
秦漢
張曼玉
韶華因父親不準她與戀人小健結婚,被鎖於家中,自殺未遂。父親死後,韶華離家出走,以寫小說為生。不久,只重感情、不問政治的韶華與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員章能才相戀。抗戰勝利後,章能才銷聲匿跡,不知去向。韶華幾經周折, 在一農舍中找到他時,卻見他與一寡 婦同居。韶華於絕望中回到女友月鳳處生活。不久,月鳳亦因與熱心學生運動的男友小勇一起參加反政府集會而雙雙遇難。後韶華偶遇窮困潦倒、 四處躲藏的章能才,恰逢為報殺夫之仇的老鄰居「小妻子」向國民黨糾察誣告章能才為共產黨,韶華為救章能才,逃跑中被汽車撞傷。解放前夕,商人余老闆用金條換來兩張乘末班船赴台的通行證,欲攜韶華離開大陸,韶華卻將章能才送上輪船。四十年後 ,章能才返大陸尋找愛人,只得到一本韶華寫的長篇小說《白玉蘭》。

《花樣年華》
導演:王家衛
主演:梁朝偉、張曼玉
攝影:杜可風、李屏賓
身處遙遠的異國,周慕雲仍無法忘記過去與蘇麗珍之間的種種。如果當天她真的答應跟他走,他們現在會不會還在一起?抑或註定分離,各分東西?

也許有人會說,自從他們在同一天搬進同一層樓房,成為門戶比鄰的鄰居,命運已將他們放在一起了。而當他們發現彼此的配偶間竟發生了不可告人的關系的時候,在他們之間更像是牽連著無形的線,要割也割不斷。

至今他還能看見那一群漂盪的身影,剎那的相聚。房東夫婦們、自己的妻子周太太、陳先生、陳太太---蘇麗珍。樓梯間,走廊上,與她擦肩而過,或微笑寒暄,又何曾想過她那素靜的面容,明媚的體態,竟會成為他日深刻的思念。

他們在配偶背叛的陰影下,各懷心事地靠近。那是個一切變得飄搖不定、難堪的所在。有時她彷佛倚賴,又突然叛離。他想要佔據,但缺乏勇氣。想要忤逆,但是面對著她那莊重的神色,他感到說不出來的情怯。

見不著時,愈來愈想。那些背著人偷來的、幽室相守的時光,是多麼和煦而平靜。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卻聽不見聲音的電話,又是多麼的熾熱和辛烈。直到他作出了遠行的決定,才向她道出真心的說話。此時此刻,他不禁想到他真正背叛了的人,也許是她。

一切都退去了,香港、1962年、那個陳舊的秘密……

不管當初是為了報復或色誘,抑或單純的慰藉,到最後,只剩下眷顧。

《紫蝴蝶》:舊上海的浪漫壓抑
《紫蝴蝶》2003年導演:婁燁《紫蝴蝶》一片中有兩個鏡頭拍得最動人,一是司徒與伊玲在房間內跳舞,窗外是傾盆大雨,屋內燈光溫暖,歌聲盪漾,不知命運要在何時發生轉變的最後沉醉在其中蔓延;二是辛夏和伊丹在電梯里的瞬間,老式電梯繁復的花紋有著暗銀色光澤,心懷鬼胎的兩人偶爾對望一下,不知命運何去何從的忐忑感十分強烈。這兩個鏡頭里人物都有情感上的起伏交流,畫面的光線和質感也比較到位,上海特定時代里人們的片刻沉醉和命運瞬息萬變之間的沖突極有特點地傳遞出來。

在這個敘述以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為背景的故事裡,婁燁其實隱隱抓住了其中的時代特質,可惜的是一閃而過。《紫蝴蝶》試圖在時代背景里呈現出歷史宏觀面貌,表達大時代里無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深沉主題,在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里忽隱忽現,婁燁在敘事上的捉襟見肘暴露無疑,盡管可以感受到導演的苦心經營,但是觀眾依然被乏味的長鏡頭和突兀的剪接完全搞迷糊了。婁燁的作品能夠明顯讓人感到上海這個城市對他的巨大影響,從《蘇州河》充滿後現代感覺的迷離頹廢,到《紫蝴蝶》還原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舊上海的浪漫壓抑,婁燁幾乎在他的作品裡營造了一個以自己目光看出去的獨特上海,這也是婁燁作品的一個標志性特點。

② 中國每代電影導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賈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寧浩《綠草地》等。第四代導演」主體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導演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吳貽弓、吳天明、張曖忻、黃建中、滕文驥、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等。第四代導演尋找歷史底蘊,更多地表現對歷史和現實、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意識交叉契合點的捕捉。在反映現實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看到歷史與文化如何制約著、創造著影片中人物的行動。是真實化的紀實美學。
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第二代導演--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第二代導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其中的代表作有吳永剛的《神女》,夏衍的《春蠶》,費穆《城市之夜》,孫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東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漁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蔡楚生出生地為上海。祖籍:廣東省潮陽縣(現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集星村。 出自博文:
http://hi..com/%CD%F5%BA%B1man/blog

③ 簡述亞洲電影風格及代表作

2003年,就在中國電影延續著新世紀全面開始的電影產業化進程的同時,亞洲電影的格局也正悄然變化著。上個世紀60年代輝煌一時的日本大製片廠體系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70年代曾經興旺的泰國類型片又開始復甦了;90年代起領一時之風騷的伊朗電影正停滯不前;而種種跡象表明,韓國電影人正以一種非凡的氣魄,走在亞洲電影的最前列。

韓國

今年的60多部韓國影片本身值得一提的地方並不多,無論是《武士》還是《菊花香》,或者眼下的熱門影片《殺人回憶》,都不足以作為韓國電影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佐證。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電影人的整體風貌,可以說2003年,韓國電影人正以一種非凡的氣魄,試圖為亞洲電影開創出一個全新的格局。

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只需要看兩個在亞洲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韓國釜山電影節和日本東京電影節。東京電影節閉幕那天,據說主辦方手裡還有近100張各國記者證,沒人來領。東京電影節年年都四平八穩,參賽片普遍平庸缺乏競爭力,可見眼下日本電影的尷尬地位。而釜山電影節呢?它和荷蘭的鹿特丹電影節一樣,設立了針對青年導演的資助計劃。拍電影是個花錢的事兒,於是對全世界的青年影人而言,釜山電影節具有一種不言而喻的吸引力。釜山電影節對歐洲的三大電影節甚至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可見韓國電影目前在亞洲所處的地位。此外,今年釜山電影節從開幕片到最終評獎結果,很多影片的題材非常敏感,其中有些涉及到韓國軍方的問題,有些涉及老年和少年的性問題。對這些影片的接納在某一層面上體現出該電影節特有的氣魄。

本屆釜山電影節的開幕片是金基德的《海岸線》。雖然不少影評人對這一選擇感到意外,因為往年的開幕片一般都較為保守,而金基德的電影,普遍都被認為比較前衛。今年釜山電影節的大膽之舉,也正暗示了自己的魄力。《海岸線》說的是關於韓國軍隊丑聞,膽小的士兵以及被誤殺的平民等內容是影片的爭議核心。這種反傳統軍人形象的電影在韓國電影史上是絕對少見的。

如果說這些題材敏感的影片受歡迎只是一個偶然,不足以體現釜山電影節的魄力,那麼電影節的一些長久做法則可以使人相信這一電影節的確有其自身的特殊魅力。釜山電影節的歷史並不久遠,從1996年創辦至今,只不過才7年的歷史。7年就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電影人和電影商熱衷光顧的電影節,釜山國際電影節有其不同於其他電影節之處。

此外,釜山電影節從1997年開始還同時舉辦一個名為PPP(PusanPromotionPlay)的商業活動。整個PPP功能可以分為三方面:一是研討各地電影市場的商機和出路;二是為亞洲各地電影商籌拍的新片找到足夠的資金;此外便是設立獎項以現金方式資助一些影片的拍攝計劃。正是通過釜山電影節,關錦鵬才找到了《長恨歌》的資金投入;今年中國導演劉浩以新作《紫禁城的游戲》也獲得了資助。如果再向前追溯,早在1998年婁燁也是通過PPP得到了《蘇州河》的後期資金。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活動,釜山電影節才會有如此多的電影人願意參加,因為對於電影導演們來說,拉到贊助資金有時候比得獎還要重要。

至於獎項,釜山電影節中惟一的競賽獎新潮流獎。這也是它最具價值的獎,是專為鼓勵亞洲新生代的電影人所設,只接納新導演的處女作或是第二部作品。而志在鼓勵為韓國電影做出突出貢獻的電影人的韓國電影獎,它的對象是韓國以外的電影人。今年這一獎頒發給了一個法國人,因為他創辦的杜維爾亞洲影展為韓國電影走向世界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韓國電影人的開放胸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釜山電影節上有7部朝鮮電影經過審批後,獲准在釜山公映。這些影片幾乎都是朝鮮電影里程碑作品,其中包括朝鮮80年代中期的影片《無樂無憂》,這部影片有朝鮮電影史上第一個接吻的鏡頭。

日本

相比起韓國電影的方興未艾,日本電影的前途似乎黯淡了許多。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許多日本大製片廠就開始紛紛崩潰。此前,以《羅生門》為代表的日本20世紀50年代電影黃金時期的作品基本都出自松竹、大映、東寶、東映這四大電影公司之手。像我們熟悉的高倉健主演的所有影片都是典型的大製片廠電影。1999年,高倉健和他的老搭檔降旗康男導演合作了他的第202部作品《鐵道員》,在講述北海道一個即將被廢棄的小站站長的懷舊故事的同時,也極具象徵意味地暗示出昔日輝煌的大製片廠體系的衰落。事實也是如此,該攝制組的大部分成員在影片拍攝後也全部退休了。

隨著「松竹」等為代表的大製片廠日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迅速蓬勃發展的所謂的「獨立電影」。這類電影迅速繁榮在90年代後半期,一大批通過各種途徑創作獨立電影的日本年輕電影人開始大顯身手。近年來,隨著獨立電影的進一步發展,黑澤清、河瀨直美、青山真治等一批優秀的獨立電影導演日趨成熟,他們的作品相繼得到了國際影壇的認可。

在今年的第56屆戛納電影節上,就有兩部奪標呼聲很高的日本獨立電影亮相:黑澤清的《光明的未來》和河瀨直美的《沙羅雙樹》。

女導演河瀨直美的《沙羅雙樹》能入圍戛納,與其說是藝術上的成就,還不如說是戛納對「獨立」這一傳統的下意識的維護。河瀨直美的上一部參賽作品《萌動的朱雀》曾讓她獲得了戛納金攝影機獎。這部小成本電影的成功得益於日本日益完善的獨立製片系統。在著名獨立製片人仙頭武則的大力幫助下,這部電影走低成本製作、在一家電影院的午夜場連放好幾個月的路線,不僅全部收回成本,更給獨立電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至於《光明的未來》,其演員陣容還是頗為可觀的,有影迷非常熟悉的老演員藤龍也,他曾主演大島渚的兩部驚世名作《感官世界》和《愛的亡靈》;還有年輕一點的淺野忠信,眼下是當代日本電影的代表人物。目前在國際影壇上拋頭露面的日本獨立導演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見到他的身影。平心而論,《光明的未來》在本屆戛納電影節上空手而歸,也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因為,這部影片除了匯聚日本的幾個最優秀男演員之外,情節拖沓、主題曖昧,幾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在新銳獨立電影的一統天下里,觀眾普遍抱怨:日本電影沒有經典了。盡管《人造天堂》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六月的蛇》獲得去年的威尼斯「評委會特別獎」,但這些影片無論從規模還是宣傳力度上來說,都很難與大製片廠生產的影片相提並論。比如這部真正讓低迷的日本影壇為之一振的《座頭市》。

北野武算得上是當代日本導演的中堅力量,今年一出手就拿下了讓人搶破頭的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此後更是連拿包括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大獎」在內的多項國際獎項。但是,這部由松竹公司製作的影片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獲獎,而在於拉動日漸疲軟的日本本土電影票房。

去年的《黃昏清兵衛》帶來了日本「時代劇」的復興,山田洋次的「復古」和市川准在《坂本龍馬,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里表現出來的時代風尚,給了北野武不小的啟發。《座頭市》的娛樂效果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年輕觀眾,松竹電影公司也從中看到了大製片廠的最後一絲希望。

越南

一些越南題材的電影在國際上大放異彩,背後其實是越南裔的電影人。美籍越南裔導演包東尼,他的影片《戀戀三季》獲得199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近年在國際影壇引起關注的越南導演鄭明河的身份是美籍越南裔電影學者。另一位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是,越南最著名的導演陳英雄。他在1993年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青木瓜之味》,該片算得上是越南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並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金攝影機獎和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獎,以及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然而,與其說這是一部越南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法國電影———導演陳英雄14歲便移居法國學習哲學和電影;影片全部製作資金來自法國;而這部被評論界高度贊譽為從影像風情到藝術精神都具有東方民族氣質的電影竟然是在一個法國的攝影棚里拍成的。

就在陳英雄他們憑借越南和越南電影獲得國際聲譽的同時,真正的越南電影卻依然在慘淡經營。

泰國

泰國電影的異軍突起始於2001年,那一年裡,《黑虎之淚》、《鬼妻》、《暹羅皇後》及《晚娘》等影片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頭角,使得泰國電影在亞洲的電影版圖上,開始顯示出和中國電影、韓國電影、日本電影、伊朗電影並駕齊驅的勢頭。

2003年6月10日,泰國內閣通過了一項對泰國電影業來說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決議。政府決定參照國際電影市場的做法,對泰國電影實行分級,規定電影的消費群體,有的電影將禁止青少年觀看,有的將為青少年不宜,有的則必須由家長陪同觀看。泰國電影業有望進入20年來的黃金時代。

泰國電影突飛猛進的大背景是,自90年代以來,亞洲電影觀眾的口味轉變。他們開始在好萊塢電影之外,尋找另類電影的樂趣。從日本影片、韓國影片到伊朗影片,如今輪到了東南亞影片。這個機會之中,還隱藏著陷阱。如果不加控制地大量投入生產類似題材的影片,難免重蹈香港電影的覆轍。而大體上看來,眼下的泰國電影,正在開始走香港電影曾走過的路。

④ 推薦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電影

導演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在200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10項提名並最終收獲4座小金人;《卧虎藏龍》在2000年的所有華語電影中應該是最突出的,不僅吸引了整個華人世界的眼球,而且在世界影壇上再次掀起了一陣中國古典武俠的颶風。這部根據王度廬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可以說是將文學語言和電影語言結合得相當完美。導演李安一改其所擅長的情感倫理片風格,從另一個更為現代的全新的角度將中國古典美學傳統和情感理念詮釋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電影語言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攝影、舞美、動作設計、錄音、音樂等所有的視聽元素也都充分體現了導演深沉的風格和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贊譽及熱愛。本片擁有多項獲獎記錄: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榮獲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將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榮獲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6項大獎;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9項大獎。
另外,今年《觀音山》是李玉導演與范冰冰二度合作的電影,也是港台傳奇女星張艾嘉暌違大銀幕多年之後再度演出的電影。范冰冰憑此片在東京電影節封後,電影同時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這是一部講述青春與夢想、尋找愛與得到愛、狂野與激情的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影片充滿著山鄉風味,人物、故事雖然簡單,但頗耐看,一個退了休的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涉水過山走田埂,一路走來是一路的父子情,讓兒子理解過去二十多年父親所走過的路。更重要的是父子倆的心路,終於走到一起來了,有了共同語言了,彼此有了更深切的親情。大概,這就是二十多年來的補償吧。影片一點也不啰嗦、說教,倒是十分清新、自然。影片展示的湘西迷人風光也是一大看點。
......

⑤ 20世紀90年代,都市題材電影的代表作有哪些

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部都市題材電影是夏剛的《遭遇激情》,此後,出現了同樣題材的《大撒把》、《無人喝彩》;此外,李少紅的《四十不惑》,周曉文的《青春無悔》、《青春沖動》,黃建新的《站直嘍,別趴下》、《臉對臉、背靠背》等,在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電影中,小人物的辛酸取代了無名化的大都市的奢華。影片所試圖傳達給觀眾的是冷漠現實的社會中的一點點溫情和暖意。影片中主人公完成著一次想像性的回歸,一份在游戲中獲得的生命的降落、溫情的撫慰與對現實無奈的認可。

黃建新的新作《臉對臉、背靠背》中,某文化館副館長王雙立,精明強干,眾望所歸,在代理館長三年之後,迫切希望能被上級「扶正」。這本來是一個無可厚非的人之常情,卻由此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牽連甚廣、耗人心神的權力大戰。通過設計文化館館長之位的爭奪,老父親渴望傳宗接代的情書,為這部都市諧謔曲賦予沉重的寓言內涵,構成了一部新的微縮權力景觀。

《遭遇激情》演繹的是電影攝制組臨時工劉禾與身患絕症的少女梁小青的故事。在理解和關懷中小人物敢於直面死亡,承受瑣屑、辛酸的人生;《大撒把》中的一對,在一場准婚姻游戲中逃離了分離中的孤獨;《無人喝彩》則在四人重組家庭的游戲中,再度認可了婚姻的價值:不是幸福完滿,而是別無選擇。這些都市影片以喧囂與騷動的社會生活為題材,反映人生百態和普通中國人的基本生命存在狀態,表達了城市裡的普通人對於真摯愛情的追求以及關於婚姻戀愛的煩惱。《永失我愛》、《浪漫街頭》、《城市愛情》、《留守女士》、《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等也是如此。

⑥ 說說你覺得香港電影最輝煌是什麼時候,那時的代表作是什麼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還屬八九十年代那會兒的電影,那會兒電影屬於百花齊放的狀態,一年不知道要產出多少優質的電影作品,可以說什麼類型的電影風格都存在,可以說每一部電影都非常的經典, 當然爛片也存在,但優質的會大於劣質的,港片盛行的年代,也造就了非常多的港星,巔峰鼎盛時期的港片更是非常經典,以至於我們現在看到這些電影,都會覺得百看不厭,有一種濃濃的港片味道,說到香港電影最輝煌時期的代表作,我覺得有幾部電影是一定具有代表性的,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這極部電影就是《英雄本色》和《古惑仔》等一系列的電影。

⑦ 世界優秀的電影導演及其代表作

昆汀·塔倫蒂諾
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給傳統的美國電影加入了新鮮的元素。
《落水狗》 (1992)
《低俗小說》 (1994)
《殺死比爾》 (第1集2003, 第2集2004)

斯坦利·庫布里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是過去40年間始終最吸引人的電影製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贊揚幾乎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影片中不可思議的視覺風格為他贏得如潮好評,而他非傳統的敘述感又常常會引來輕蔑的挑剔。盡管如此,他在重復和模仿主導的傳媒圈仍舊是一位獨一無二的藝術家。
《洛莉塔》(1962)
《奇愛博士》(1963)
《2001:太空漫遊》(1968)
《發條橙》(1972)
《閃靈》(1980)
《大開眼戒》(1997)

蒂姆·伯頓
他被譽為好萊塢的鬼才導演,他的電影,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溫婉和憂傷,自閉又很有張力,冷與暖的交揉,是陰森中的華麗,溫暖中的殘酷,黑暗中的溫馨,一個非常詭異的世界。
《剪刀手愛德華》(1990)
《艾德·伍德》(1994)
《斷頭谷》(1999)
《大魚》 (2003)
《僵屍新娘》 (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05)
《理發師陶德》 (2008)

奧利弗·斯通
奧利弗·斯通的電影大多反映現實,犀利的手法和尖銳的刻畫常常引起爭議。奧利弗始終在不斷地超越自己,以圖象和聲音記錄著這個時代。
《疤面煞星》 (1983)
《野戰排》 (1986)
《華爾街》 (1987)
《生於7月4日》 (1989)
《天生殺人狂》 (1994)
《亞歷山大大帝》 (2004)
《世貿中心》 (2006)

以上幾人除了蒂姆波頓,其他人的電影都比較男性化,如果你是女生,那就請無視~

閱讀全文

與20032017代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在驢途電影在哪裡拍的 瀏覽:467
一張電影票可以帶兩個孩子 瀏覽:132
聚影電影網 瀏覽:612
奪冠空閑電影網 瀏覽:250
俄羅斯帥哥電影 瀏覽:478
如何看待花木蘭電影引發的熱議 瀏覽:666
2017最新倫理大全電影神馬 瀏覽:462
美國黑人成功的電影 瀏覽:621
公交車愛情韓國電影 瀏覽:400
電影你好李煥英最後一段插曲 瀏覽:251
木村拓哉上海國際電影節 瀏覽:176
推薦的國產電影喜劇 瀏覽:484
快樂大本營播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06
十賭九輸電影女主角 瀏覽:975
絕版電影哪裡買 瀏覽:367
怎樣在微信上買電影票 瀏覽:254
屋大維的所有電影 瀏覽:42
微電影感人愛情 瀏覽:336
我的母親3韓國電影 瀏覽:796
印度拍電影的時候用英語說話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