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多少元
1月1日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⑵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多少億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⑶ 中國電影票房多少算高
當下來說,十幾億票房只能說平常,20多億說不錯,30多億就是高票房,40億之上就是爆片。
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發展歷程
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晚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備埋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2018年,中國電影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902部,動畫電影51部,科教電影61部,紀錄電影57部,特種電影11部,總計1082部;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2部,其中國產電影44部;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其中2018年新增9303塊。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5.4%,其中,中國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中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2021年2月份中國仿亮螞電影票房122.65億元,創造了全球單月市場票房紀錄。
截至2021年10月10日15時鍵虧13分34秒,中國內地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總觀影人次達9.88億,總場次9854.41萬場。
⑷ 受眾對中國電影檔期的影響
一、我國電影的市場結構狀況:目前我國的電影製片業還處於壟斷競爭階段,進入電影市場的門檻低,發行環節高度集中。電影容的差異性比較大,在生產和發行上都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但整個電影產業對電影生產的依賴性比較強,院線天然的地域壟斷性,使得全國性的大型院線制還未形成,還處於一個競爭階段。總的來說,國電影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對於國企業,電影的門檻進出不太高,民營資本在我國電影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隨著國家對電影產業慢慢對外開放,為了電影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二、期檔定義:電影期檔其實是電影銷售的一種營銷方式。中國電影檔期是在1995年開始引進,到了2002年到達發展的穩定期。1、從發行方、院線和電影院的角度:檔期是由發行方、院線以及放映方根據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檔日的時間間隔。2、從觀眾的角度講,檔期是市場上某類潛在觀眾有暇時間並且願意集中看到某種類型影片的時間段(觀眾有時間看電影的時間段)。三、電影檔期的意義▪電影檔期的出現作為電影營銷整體的一部分在電影攝制前期就開始籌劃。▪它的出現以及針對不同檔期的電影市場營銷策略,是一個國家電影市場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它作為影響票房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為電影營銷者所重視。▪如果說發行區域是一部電影的空間橫向市場,那麼檔期就是一部電影的時間縱向市場。四、檔期分析(一)中國電影檔期的現狀:▪中國的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還沒有自覺地與檔期的概念很好的結合起來,還沒有把檔期作為電影營銷整體的一部分在電影攝制前就開始進行籌劃。▪有關電影檔期方面的理論遠遠滯後於電影市場實際發展形勢,關於電影檔期的理論總結就變得特別重要和緊迫▪我國電影經營者對「檔期經營」還停留在粗放階段,經營各方基本依賴自然檔期,因此在有限的時空里為爭搶檔期有時影片扎堆,有時出現「青黃不接」缺少片源的現象。▪院線和影院過多的依賴影片而缺乏營銷創意,只停留在憑借影片自身實力產生效益,沒有更多的作為。
(二)中國電影檔期劃分:重要節假日檔期、周末檔期、特殊檔期1、重要節假日檔期:春節、五一、國慶節、聖誕節、元旦、暑假、寒假等在這些重要的節假日檔期,人們有充裕的時間來盡情消費和享受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帶來的快樂。2、周末檔期:好電影在周末上映,票房收入佔一周票房的70%以上,尤其是電影上映後的第一個星期的周末。電影營銷者在重大節日的前一個或者後一個的周末檔期,對於提高一部影片的票房成績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形成:暑期檔+周末檔、聖誕節+周末檔、五一節+周末檔…3、特殊檔期:情人節(西方)、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兒建黨節、八軍節如今連愚人節和清明節都有檔期,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也未能倖免。特殊的檔期是專門針對特殊的觀眾。(三)、檔期對電影市場的分析(主要介紹四個檔期)1、情人節檔 (1)檔期介紹中國出現的情人節檔期始於2005年,代表作《美人依舊》。街面上從2月13日晚間就開始有人叫賣紅玫瑰了,作為除聖誕節之外最具商機的西方節日,情人節消費在城市年輕族群的消費中佔有較大比重,畢竟它是春節後、五一節前最有運作空間的時間點,諸如餐飲、零售等等消費形式積極發揮拉動作用,努力醞釀多贏局面。由於性價比比較高,看電影已經發展成為娛樂消費的重要形式,不少年輕情侶選擇影院觀看作為共度情人節的主要選擇,這也是發行商非常看重這個檔期的主要原因。情人節檔期時間主要是二月份,緊接著賀歲檔,有時也會跟賀歲檔相撞。在此期間主要的受眾為15至35歲的年輕人,當然最受吸引的是在情人節尋找爛漫消遣的情侶。也由於情人節檔期處於學生寒假期間,自然學生也是這個檔期的主要受眾。(2)檔期票房簡介2009年情人節檔期票房通常情況下,情人節只是「一天檔期」,電影市場通常表現為情人節當天票房飈紅、第二天高台跳水,但是,2009年情人節恰逢周六,一天檔期趁勢擴為整個周末檔期,這也是本周市場票房總量再度攀升的主要原因。
藉助有利檔期,院線表現突出,考量單片票房產出,情人節也是票房飈紅的關鍵時刻。本周共有四部新片入市,市場上映的新老影片總數達15部之多,這些影片大多在情人節當日拿到本周最高票房,憑借自身實力和放映規模的積極拉動,《玩命快遞3》情人節輕取1500萬票房,《海角七號》和《愛得起》成為有力輔助,前者情人節當日票房700萬左右,後者則拿到660萬左右票房,上映時間較長的《瘋狂的賽車》則拿到440萬左右票房。據統計,情人節當日全國可統計票房高達4000萬左右,同比去年漲幅約為40%。2010年情人節檔期票房情人節當天碰巧撞上了春節,此前對情人節的擔憂,似乎並未出現,大年三十一過,這年關就過去了,初一出來活動,對於都市人來說在正常不過,更何況這天還是情人節,雖然各回各家了,但並沒有影響在情人節這天的消費熱潮。單日票房約7000萬,創造了歷史新高,而《阿凡達》依然是熱門,單日票房就有1800萬;《大兵小將》情人節一日票房1500萬;當天應景情人節的電影《全城熱戀》共在全國放映3212場,觀眾23萬,票房突破1044萬。(3)主要上映電影的票房分析2009年
電影 情人節單日票房 本周票房 佔百分比
《玩命快遞3》 1400萬 2500萬 56%
《游龍戲鳳》 1000萬 1900萬 52%
《海角七號》 700萬 900萬 78%
《愛得起》 660萬 950萬 69%
《瘋狂的賽車》 440萬 1560萬 28%
《玩命快遞3》情人節當日收獲約1400萬票房《玩命快遞3》周四首映日全國票房380萬左右,周五拿到460萬左右票房,周六情人節市場熱度激增,影片進賬1300萬左右,周日回落到260萬左右,影片首映周累計票房2500萬左右。《玩命快遞3》的票房曲線充分體現「一天檔期」的特點,情人節單日票房所佔比例高達54%。《游龍戲鳳》票房:1.0285億上映時間:2009年1月26日該影片上映第二周已出現超過52%的跌幅,但這部浪漫愛情喜劇演員陣容比較強大,再利用情人節檔期這個好時機,《游龍戲鳳》得利頗豐。
情人節期間,多部愛情大片在地電影市場展開正面交鋒。最終老將勝新兵,由德華、舒淇領銜的《游龍戲鳳》以單日票房1000萬的成績成為情人節檔期名副其實的「愛情大富翁」。情人節檔期成為關鍵籌碼,也為影片沖擊億元票房創造了必要條件。
2010年
電影 情人節單日票房 本周票房 佔百分比
《阿凡達》 1800 8500萬 21%
《全城熱戀》 1044萬 3000萬 34.8%
《錦衣衛》 391萬 3500萬 11%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314.8萬 1900萬 16.5%
《全城熱戀》票房:1.315079億
上映日期:2010年2月11日情人節單日票房1044萬。《全城熱戀》票房飄紅凸顯華誼兄弟綜合實力今年春節檔中華誼兄弟出品的《全城熱戀》在激烈競爭中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績,2周合計票房達到8000萬,取得預期的回報,我們認為這充分顯示華誼兄弟在選材和檔期安排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實力。一方面,公司在檔期安排上避開競爭最激烈的元旦假期,另一方面,公司選擇了愛情題材,作為唯一一部愛情題材的片子,在此次情人節與春節雙節合一的檔期中無疑最大限度的吸引了眼球。
公司在《全城熱戀》中投資比例中佔30%,假設最終票房達到10000萬元,我們預計公司獲得的分成收入約1900萬元(包括發行收入)。
2、暑期檔(1)檔期介紹暑期檔泛指每年6月—9月的電影檔期。主要受眾群體為4-24歲的學生觀眾。「暑期檔」一詞,最早源於1975年6月20日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鯊》的公映。從此,每年海外各大影業公司都對六七月份的排片給予重點關照,暑期檔也由此形成。暑期檔這個名字本身,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把它的目標觀眾定位在了學生族群上。由於處於暑假這個學生一年中休息最長的時間,很多適合年輕族群觀看的電影會在暑假推出,以吸引假期的年輕人,像皮克斯、夢工廠、迪士尼都會在假期推出新的動畫片以吸引青少年。而暑假增加了一批學生觀眾,從觀眾群上看,學生觀眾成為新增加的部分。
(2)檔期票房簡介2009年09年暑期檔就像博爾特在柏林田徑世錦賽創造9.58秒的新百米世界紀錄一樣,已經把歷年同期最佳成績拋到了後面。從6月1日到8月30日的13周時間里,國總票房達到了16.5億,佔全年票房份額的26.5%。值得留意的是,今年創造上佳票房的國產片雖然在製作上不是大片,在類型上卻很明確,基本以喜劇片為主。高調一點說,今年就是國暑期檔元年,國總票房達到了16.5億,比去年同期高出約七成,甚至比地位高高在上的賀歲檔(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還多了2億,增長率令北美市場也黯然失色。過億影片像嘣豆子一樣嘣出8部(6部好萊塢電影,加上即將過億的國產片《大密探靈靈狗》和《非常完美》),直接導致億元俱樂部放下架子平民化。按老規矩,高成本的國產片不是扎堆賀歲檔,就是主攻五一、十一,然而五部中等規模但是類型明確的國產片卻在今年夏天出奇制勝,共同取下4億票房,為國產片打開新局面。2010年今年的暑期檔被稱為「史上最擁擠」的暑期檔,三個月共有超過60部片子上映。2010年6—8月的票房收入呈現逐月遞增的走勢,全國城市主流院線可統計票房約23.3億元,創歷年之最;比上年同期的增加34.68%。觀眾人數682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600萬人次增加1220萬人次,增長22%。其中,國產影片為157550萬元,佔67.62%;進口片75450萬元,佔32.38%。今年暑期檔的電影市場最大的亮點是國產影片唱主角票房佔七成,各月票房均創暑期檔新高,雖然今年暑期檔遭遇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分流觀眾,以及懾於《震》的威力,不少中外大片都提前或推遲上映,但無論是票房收入還是觀眾人數都創歷年之最,城市主流院線各月可統計票房均創歷史新高。(3)主要上映電影的票房分析2009年
電影 票房(萬元) 上映日期
變形金剛2 43000 6月24日
冰川時代3 15690 7月8日
哈利·波特6 15635 7月15日
博物館之夜2 12132 5月26日
特種部隊 11300 8月7日
終結者2018 11232 6月9日
大密探靈靈狗 9940 7月29日
竊聽風雲 8660 7月23日
非常完美 7800 8月6日
飛屋環游記 7800 8月4日
暑期檔之王——《變形金剛2》《變形金剛2》破了《泰坦尼克號》創下的單片國票房紀錄。《變形金剛2》具有破紀錄的種種有利條件,可謂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比如與北美同步上映,有叫好又叫座的前集在兩年前打頭陣,原班人馬齊聚,國觀眾最買賬的一流特效動作場面,再加上其聲勢已經嚇跑了各路可能的競爭對手,新建的電影院源源不斷地投入使用。《變形金剛2》6月24日公映當天就取得了3371萬的收入,首周五天有1.6億進賬,加上4.3億的總票房,這三項都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紀錄。最奇特的是,中美觀眾在對待《變形金剛2》的態度上做到了「臭味相投」,用腳投票把這部轟隆作響的機器人電影在太平洋兩岸分頭捧為暑期檔冠軍,而在其它國家,該片就遠沒有《冰川時代》或《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吃香了。2010年
電影 票房(元) 上映時間
《震》 6.4775億 7月22日
《敢死隊》 2億 8月20日
《槍王之王》 1.153億 7月2日
《玩具總動員3》 1.1億 6月16日
《戀愛通告》 5000萬 8月12日
《功夫夢》 5000萬 6月22日
《震》2010年暑期電影市場的絕對主角《震》截至2010年8月31日24時,在大陸地區上映41天,票房達到人民幣6.5億元,再度刷新了國產片票房紀錄,與第二名《建國大業》的差距也拉大到2.3億元。去年2月25日,華誼傳媒與廣播電視傳媒簽訂合約:該劇總投資額中公司、華誼兄弟和電影集團製片分公司的投資比例分別為50%、45%、5%,投資額分別為6000萬元、5400萬元和600萬元,合計1.2億元的總投資。據了解,對於《震》,華誼兄弟的投入只有3152萬元。業人士透露,一般公司作為投資製作方可獲得40%左右的票房收入。據商報記者初步計算,在扣除發行代理費以及返還電影集團製片分公司的投資款和固定投資收益、華誼投資款、公司15%的投資款後,與公司平均分配所得約為9776萬元。除此之外,植入性廣告也給華誼兄弟公司帶來巨大利潤。
¥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中國電影檔期對電影票房的影響
一、我國電影的市場結構狀況:
目前我國的電影製片業還處於壟斷競爭階段,進入電影市場的門檻低,發行環節高度集中。電影容的差異性比較大,在生產和發行上都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但整個電影產業對電影生產的依賴性比較強,院線天然的地域壟斷性,使得全國性的大型院線制還未形成,還處於一個競爭階段。
總的來說,國電影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對於國企業,電影的門檻進出不太高,民營資本在我國電影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隨著國家對電影產業慢慢對外開放,為了電影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⑸ 2017年國產片票房的佔比是多少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看點在於,《岡仁波齊》《二十二》等藝術性較強的影片在市場上獲得了立足之地。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時的全國總票房10億元,到只用324天即突破年票房500億元,中國電影只用了短短十幾年,這是世界電影史上都未曾有過的速度。
⑹ 中國影史觀影人數誰最多
迄今為止,中國影史呈現出了票房無限繁榮的景象,繁榮的數據如下:
票房10億俱樂部,有91部;
票房20億俱樂部,有24部;
票房30億俱樂部,有13部;
票房40億俱樂部,有7部;
票房50億俱樂部,有4部。
10億、幾十億的電影票房不斷刷新著中國影史的記錄,很多新聞熱衷於對這種數字的追逐,比如:吳京250億成中國影史第一人,馬麗成中國第一個百億女演員,易烊千璽是第一個00後百億演員,等等,還有很多各種數據……
而讓你難以想像的是:在19年前,張藝謀《英雄》票房僅為2.5億人民幣,那已是當時中國票房最高紀錄了,《英雄》占當年全國10億總票房四分之一,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0億,四分之一是150億,照此換算,《英雄》相當於3個56億的《戰狼2》。
其實,當下時代爆炸的票房只是隨著票價上漲而上漲,票價則隨著央行貨幣發行量而上漲,其背後的本質是通貨膨脹的大趨勢。
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通貨膨脹對人們的生活並無裨益,因為他們沒有太多核心資產,而對於擁有核心資產人來講,卻是益處多多,資產增值的好機會!
因為,通貨膨脹的本質是財富再分配,貧富差距加大的核心原因!
至2022年2月4日中國影史累記人次記錄,前三名是《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你好,李煥英》。
⑺ 電影類綜藝為何極為有限而匱乏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全國電影票房用324天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業內人士預測,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觀影人次能夠突破16億,票房有望沖擊550億元。而到2020年,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將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約800部,年票房達到700億元,中國或將成為繼好萊塢之後新的世界電影製作中心,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吸人眼球的數字之外,中國電影更需要力攀質量新高峰,擁有「思想重量」和「詩性品格」。但唱衰中國電影的聲音也浮出水面,有些影評失去了傳播電影文化、引導觀眾的文化屬性,或被資本「綁架」,或被「鍵盤俠」用以宣洩情緒,部分國產影片甚至被刻意抹黑,有人說中國電影不缺市場、不缺觀眾、不缺題材,欠缺的是電影文化,欠缺的是屬於萬千影迷的思想集散地。
電影文化也許是難以捉摸的抽象大概念,關於電影文化,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電影評論,究竟以怎樣的態度才能直擊人心?盡管以「編、導、攝、錄、美、演、服、化、道」為特質的電影藝術自成體系,但長期以來,能夠與電視節目融合而出的綜藝類節目卻極為有限而匱乏,電影類綜藝也成為各大衛視難啃的「硬骨頭」。
而隨著綜藝節目類型多元化拓展,近年來,各方把目光投射到電影類節目的創新當中,在影視資訊、電影評論、電影知識競答、電影人真人秀等方面打通電影文化與電視藝術表現的壁壘,《中國電影報道》《光影星播客》《第10放映室》《今日影評》《國片大首映》《環球影迷大會》等電影類節目賦予中國電影全新的想像空間。
傳統電影類節目如何留住影迷和觀眾
首先,我們來看資訊類節目《中國電影報道》,作為老牌日播類電影節目,《中國電影報道》主打電影新聞,從新聞的角度看電影,從電影的角度發現新聞。節目時長20分鍾,每日18點檔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觀眾們不僅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當紅明星的最新消息,搶先收看最熱大片的精彩片段,傾聽國內電影焦點事件的獨家點評,還可以跟隨鏡頭親臨電影拍攝現場。
目前,《中國電影報道》已經成為廣大觀眾了解國內電影動態的首選欄目,同時也成為了國產影片市場推廣的重要平台,這得益於該欄目新鮮的影視資訊、快速的熱點直擊、豐富的背景展現、深度的現象分析,也是《中國電影報道》多年來一直保持的基本風貌。
《光影星播客》是央視電影頻道推出以電影人為主的品牌欄目,每周邀請當前熱點和受關注的人物,結合藝人近期宣傳重點和電影頻道的特色,來向觀眾介紹和推薦當周重點影片。
《第10放映室》是由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電影文化介紹欄目,主要介紹國內外著名的電影大師、電影史上有代表性的影片,對電影的主要畫面進行展示,並同時結合國內權威電影研究專家的講解和評說,帶領觀眾以專業視角來解讀電影和評價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第10放映室》以「敢說真話」的風格被網友們譽為「專業吐槽欄目」。該欄目對電影市場充斥的眾多爛片,既用調侃語態嘲諷,也用專業電影知識挑刺,使得整個節目呈現出一種冷幽默的氣質,深得電影發燒友的鍾愛。
上述三檔具有代表性的電影類節目開播時間較長,形成了固定的影迷和觀眾基礎,成為中國電影類電視節目的常青樹。
此外,還有一些節目以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對知名導演或演員進行深入對話,講述作品製作的幕後故事和訪談者的成長閱歷、演藝經歷,這類形式一般存在於對明星訪談性節目之中,如《魯豫有約》《楊瀾訪談錄》等。
創新型電影節目讓視界更多元
當前,電影文化正在步入新常態,形成了一種新的多樣形態的影像關系的介入,包括電影和市場逐步協調、廣大影迷和觀眾也在左右電影發展走向等因素,電影評判和分析倘若無視這一新常態,將無法對電影真實性深入把握。
對於電影類電視節目而言,在市場化背景下,電影中的多元文化最終還是要投射到觀眾身上,讓觀眾能夠真切感受得到,且能夠從內心真正打動觀眾,既「悅目」,又「賞心」,還能汲取電影文化營養。
近年來電視熒屏也涌現出了一批創新型電影類電視節目,如電影文化評論類節目《今日影評》以權威的聲音為好片點贊,為「爛片」號脈,每天只聊8分鍾,分享新銳電影觀點。
《今日影評》每期節目以一張評論員快刀利嘴做為評論載體,用評論員與嘉賓的快問快答做為話題起點,引出一個熱門的電影話題或新聞事件,拿出一套嚴謹的數據圖表,讀出一篇專家的相關評論,播放一段解析的資料視頻,總結一個獨家的新聞觀點。
還有將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和一張國家名片,與電視節目結合衍生而出的電影類欄目,如《世界電影之旅》介紹和推廣世界電影文化多樣性,以中國視角「跟著電影旅行」,向中國觀眾生動介紹各國由電影而呈現的獨特的歷史傳統、地域風貌、旅遊資源等,形式和內容上更加寬泛。
國產電影無論從品質、數量等方面都在飛速發展。但從目前的電影市場來看,仍有不少強勁分賬的大片霸屏,如何將國產片的宣推做到極致,推動國產電影的發展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基於此,定位為首檔星素互動電影主題綜藝秀的《國片大首映》助力國產電影的宣傳推廣,同時,節目對素人的挖掘也令人驚喜,耀眼的「星素」互動使節目變得出彩且接地氣。
此外,《國片大首映》融入新媒體元素,補缺了電影在電視埠與大眾的互動訴求,將小熒屏優勢運作於大銀幕。從行業內來看,《國片大首映》對於電影與電視的「雙屏互動」具有破冰之意。
當下中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與幾代電影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同時影迷也是電影票房的最大貢獻者。《環球影迷大會》作為全球首檔以影迷為主角,電影知識為題目,全民參與的大型文化益智類節目,節目旨在普及電影知識,激活觀影思維,提高觀賞水平,從而使觀眾有多維度的觀影視角。
《環球影迷大會》以電視節目的形式搭建了電影文化內容與觀眾消費需求的橋梁,好的視聽形式能夠帶給觀眾一場「視聽盛宴」,在滿足影迷、觀眾感官需求的同時也達到文化傳輸的效果。
⑻ 中國電影產業現狀及發展歷史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於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於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⑼ 2017年國產片票房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其中,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2017年共有15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其中有3部超過20億元。票房過億元的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戰狼2》以56.8億元的成績成為當之無愧的年度冠軍,《速度與激情8》(26.7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分獲年度票房亞軍與季軍。在2017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國產片和引進片各佔5部。
希望更多國產電影可以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