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苗族電影全部2017

苗族電影全部2017

發布時間:2024-01-08 07:42:52

❶ 西江千戶,苗寨之影

這是去年8月,方鯉在西南地區的游記。時隔一年仍然懷念,故在發布。



是山的影子



懶得進化

夏天

人的酶很固執

靈魂的酶像荷花

——畢贛《路邊野餐》

8月4日下午到達凱里。

剛出火車站,就有不少司機在門口喊著「西江苗寨!西江苗寨!苗寨去不去!」我還不急著去苗寨,計劃先在凱里停留一晚掘跡。

我是通過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才知道凱里的。影片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凱里的鄉村醫生,為尋找侄子,來到一個叫「盪麥」的陌生小鎮,經歷了一系列如夢似幻的故事。取景地在黔東南地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想,以後要去黔東南一趟。不到一年時間,這個願望就實現了。

凱里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轄凱里市和15縣,居住著33個少數民族,其中以苗族人數最多,其次是侗族。黔東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所以凱里也有明顯的地形起伏,坡多彎多,這也是我接下來一個星期里旅途所經地的共同特徵。

「凱里」這個名字源於苗語,意為「木佬人的田」,苗語稱「木佬人」為「凱」,稱「田」為「里」。至於「木佬人」是什麼,據說也是一支少數民族,目前未獲官方承認。

從住處後面繞出去,有一條小路,兩邊圍著欄桿,牆上滿是色彩鮮艷的圖畫,畫著凱里少數民族的風俗,包括吹蘆笙、長桌宴等等,生動活潑,估計是帶有宣傳性質的一條特色小路。

凱里的計程車是綠色的車身,如同周圍的山一樣長滿森林。

夜晚,走在凱里的北京西陸散山路上,這里是城市的繁華街道,道路兩旁立著一排排高大的路燈,呈玉蘭花形狀,散發出白色光亮。

沒有在凱里停留很久。第二天早上,我們在凱運司客車站買了去西江鎮的車票,16元一人,路途耗費一小時左右。

當大巴駛出城區,進入郊外,漸漸地就像穿越了一般,兩邊不見了尋常的磚房,木質吊腳樓占據了視線。屋頂蓋著黑瓦,有個銀色的牛角形裝飾物,據此推測牛該是苗族的神性之物。樓體用木板搭建而成,顏色與當地的土壤差不多。貴州天氣多變,潮濕多霧,吊腳樓依山傍水,就山勢而建,通風性能好,成為當地民居一大特色。

西江千戶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還未進入景區大門,就有穿著苗族盛裝的老奶奶站成一排,表示對遊客的歡迎。苗族老爺爺扎著頭巾吹蘆笙,讓人視覺與聽覺上都充盈,也讓人從外面就感受到,這完全是一個商業化的旅遊景區了。

進入主街以後,看到人頭攢動,提著行李的我們打算先找住處。經過一座風雨橋,登上台階,西江苗寨的客棧順山勢而建,山腳、山腰和山頂均有分布,一般而言,越往山頂走,風景越好,價格越高。我不知在網上哪兒看到一種說法,這兒的客棧總是供大於求,因此不必提前預訂,到了再找也不麻煩。

然而我們到的時候是旅遊旺季,許多客棧早早就滿房了。彼時正值中午,耐不住肚中飢餓,我們先進了山腰一家餐館,點了兩碗牛肉粉,用的是當地特色的米粉,味道鮮香,15元一碗,在景區算實惠了。

吃完以後,發現這家店也提供住宿,一問,普通雙人間沒有空調,廁所是公用的,價格180元。苗寨並不涼快,高溫也有34度,我們需要空早中調房休息,便繼續再找。後來發現一家途窩客棧,正好一個旅行團退房,雙人間280元,有空調和獨衛,就是前一天下過雨,屋內很潮濕,而且隔音很差,樓上人走路會踩得地板吱呀呀響,這似乎是吊腳樓的共性。這家客棧地理位置不錯,有個露台,望出去視角好,早已在山路上負重爬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我們就住下了。

下午沿河去主街。河邊有許多穿著苗族服裝拍照的姑娘,租一套衣服拍照10元,倒是不貴。不斷有人來問我要不要照相,但天氣炎熱,也不願折騰,就一一謝絕了。

苗族除了五彩斑斕的服飾,銀飾也很出名,而且以大、以重、以多為美。隨便路過一個小攤子,上面都擺滿了閃亮的銀飾。我拍到的一個銀飾攤,苗族老奶奶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苗族人喜食糯米。小吃攤上隨處可見蒸好的糯米飯和竹筒飯,還有用糯米搗成的糍粑,揉成一個小團,裹上芝麻粉、花生碎之類,咬一口,清香粘糯,甜而不膩。糍粑槽放在小攤邊,顧客可以親自體驗一下搗糍粑的感覺。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各種酥糖類小吃。苗王酥滿街都是,還有一種我忘了名字的小餅,擺在篩子上,上面撒著芝麻,有師傅托著篩子晃盪,芝麻粉末便會均勻地粘在餅上。

景區里有個 苗族博物館 值得一去,裡面展示了苗族人的歷史和生活習俗。我們剛進博物館就下起了大雨,恰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躲雨並了解苗族風俗。

黔東南地區的苗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苗族古歌傳唱道:風生霧,霧生雲,雲生雨。雨落到地上長出了楓木,楓木長大後引來兩只鳥雀在枝頭鳴叫,然而這鳴叫惹怒了樹下的女神。女神怒而將楓木砍倒,樹心卻化作一隻蝴蝶翩飛。蝴蝶與水上的泡沫「遊方」(戀愛)懷孕後生下十二個蛋,由脊宇鳥艱難地孵化了十二年,最終誕生了十二古祖——姜央(人)、雷公、龍王、象、牛、羊、雞、蛇、蜈蚣、山貓、虎、狗。

由此看來,人的祖先來自於蝴蝶與泡沫的結晶,這起源故事竟有幾分美麗。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相傳為蚩尤的後代,他們繼承了牛圖騰的傳統,崇拜水牛,男女盛裝都頭頂水牛銀角。苗族命途多舛,歷史上有過幾次大遷徙,如今散布於世界各地,集中於中國西南部和世界東南亞一帶。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與漢字可能同源,後來失傳。至於苗族姓氏,可以通過各種規則譯為漢姓,有些規則十分有趣,由於比較復雜,此處不展開了。

在印花技藝方面,苗族人擅長蠟染。就是用蠟刀蘸熔蠟在布上繪花,以藍靛浸染,染後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布面就呈現出了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

在苗族吊腳樓的堂屋外,往往於懸空走廊上安裝獨特的S形曲欄靠椅,民間有一美稱叫「美人靠」,這是由於姑娘們常在此挑花刺綉,向外展示風姿而得名。

雨停以後,我們走出博物館,再往前就是農田區域了,一片青翠。這里的稻田養著鯉魚,當地的酸湯魚多採用稻田魚。對面是整齊的梯田,底下有水車,便於往梯田引水。湊巧看到兩個小孩子在田埂上走著,自由自在。

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們便撐傘在長椅上坐著。但很快雨就小了,空氣也涼爽了不少。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一家叫「老磨坊農家」的臨河餐館,點了當地特色的酸湯魚。不過等酸湯魚端上來的時候,看上去有點像死魚,那種口感吃著不太習慣,但老闆說新鮮得很,不知是真是假。

貴州喜酸辣味,這不是偶然。古時候,黔東南地區嚴重缺鹽,做菜調味只能就地取材,用辣椒和酸湯調味。而且黔東南氣候潮濕,流行腹瀉、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慾,還能幫助消化止瀉。因此,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幾個酸壇子。

酸湯最佳製法是以米湯自然發酵為湯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紅柿醬、糟辣椒等多種作料熬煮而成。大家可能對重慶特色的酸菜魚更了解,但是酸湯魚的酸味和酸菜魚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俯瞰西江苗寨全景,最好登上觀景台。有觀光車可以帶你上去,但是路途並不遙遠,我們選擇步行前往。

等到夜幕初上,千戶燈火點起,苗寨又是另一番面貌。晚上有個苗族歌舞表演,貌似是100元一人。我們沒有進去,而是沿著酒吧一條街溜達了一圈。

一條沿河棧道上展示著一排攝影作品,都是黔東南地區的苗寨,西江苗寨只是其中一個,西江苗寨因為有千戶人家,最大也最為出名。除此以外,還有朗德上寨、季刀苗寨、卡拉苗寨、獨南苗寨等。

有趣的是,朗德上寨本應更出名,因為它在2008年曾是奧運火炬傳遞處,但是後來被西江佔去了風頭。聽說郎德上寨沒有被過度開發,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對於嚮往清靜的旅客而言,或許是比西江更好的選擇。

回客棧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個南瓜形狀的路燈,很可愛,便拍了下來。

西江苗寨已經完全商業化了,家家都開客棧,也許這樣的好處便是,可以集中展示苗族風情,並且賺取商業利益。

居住的苗人都為了招待客人而忙碌,不知他們對外來人如何看待。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生活的表象,然而並沒有觸及內里,看不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構成他們文化的真正獨特之處。

不知道在忙碌的間歇,他們有沒有空望一望這樣的夜景,看著如此燈火,內心作何感想。可惜此行並沒有機會與苗人深入交流這些問題。一切答案我都無從知曉。

所有的懷念隱藏在相似的日子裡

心裡的蜘蛛模仿人類張燈結綵

攜帶樂器的遊民也無法表達

這對望的方式

接近古人

接近星空

——畢贛《路邊野餐》

第二天早上醒來已經7點了,我扛上相機再次登上觀景台,去拍清晨的苗寨。那天雲厚,霧氣在山頭繚繞,太陽遲遲不露臉,等到真正露出時已經升得很高了。

下山以後買了碗糯米飯,上面撒著一些鹹菜和辣椒。有點干,沒有想像中好吃,或許是這種口味吃不習慣。這也讓我突然想念起了家鄉的糯米飯。

此次一別,不知是否有緣再見西江苗寨了。

一定有人離開了會回來

騰空的竹籃裝滿愛

一定有某種破碎像泥土

某個谷底像手一樣攤開

——畢贛《路邊野餐》

❷ 苗族僵屍道士電影有哪些

湘西屍王
《湘西屍王》講述,留學日本的阿琴得知父親除霸清惡而遇害的消息後,急與男友阿勇返回故鄉尋找殺害父親的仇人。而此時,們親的遺體正由法師運往家鄉。為了尋找父親遺體,他們與殺害父親的販毒頭子「屍王」相遇了

❸ 電影《十八洞村》主要講了什麼

《十八洞村》主要講述了退伍軍人楊英俊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贏一場扶貧攻堅戰的故事。

具體劇情:湖南湘西鄉村在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楊英俊和幾個堂兄弟家均為精準識別的貧困戶,面對現狀,他們雖心態各異,但是內心深處都有改變命運的期盼。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楊英俊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決心打一場脫貧攻堅戰,在追求生活脫貧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脫貧,山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

(3)苗族電影全部2017擴展閱讀

影片《十八洞村》取材於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通過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以及楊家的幾位堂兄弟在脫貧的過程中發生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用詩意的電影語言描述當下鄉村居民的內心世界,折射出時代的變遷。

為了正式拍攝《十八洞村》,苗月在2016年8月就開始了她的走訪之路。到2017年4月28日,在電影開機後的四個月里,劇組為拍攝好當地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走訪了很多湘西村寨,整個劇組都進行了「沉浸式」的體驗。

❹ 苗族電影真愛永不朽講的是什麼故事

講述的是仰歐桑與太陽的愛情故事。傳唱了世代的古歌《仰歐桑》的主人公仰歐桑是苗族的美神,苗語意為清水姑娘苗族傷感愛情故事。

《仰歐桑》劇中展示了久負盛名的苗族姊妹節、鼓藏節、苗年等傳統節日,芒筒蘆笙祭祀樂舞、采鼓舞、花揚舞、鼓舞以及飛歌、情歌、古歌等民族音樂舞蹈,還有做工精湛的苗族傳統服飾等。可以說《仰歐桑》滿足了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回歸的渴望與追求,對苗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保護作用。

《仰歐桑》是苗族神話和口碑歷史的重要載體,它的價值無論是從藝術層面、文學層面還是哲學層面,都不遜於古希臘月桂女神達芙妮和太陽神阿波羅的愛情故事,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❺ 求一些關於苗族的電影。

阿歐桑
出 品 人: 趙國光 李顯剛
總 策 劃:
總 監 制:
導 演: 李顯剛
主 演: 王樂樂、沈 航、井立民、趙子惠
總 監 制: 廖少華 宋江波
編 劇: 李顯剛
類 型: 原生態風情音樂片
片 長: 93分鍾
出 品: 長春電影製片廠 北京紫晶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制 作: 北京紫晶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該片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數字電影,是一部繼電影《劉三姐》後非常難得的收錄苗族民間音樂的作品,第1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參賽影片。
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千年以來用歌聲傳唱她悠久的歷史。「阿歐桑」在苗語中的意思是:像水一樣的清純。

閱讀全文

與苗族電影全部2017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ood電影在線經典電腦 瀏覽:19
騰訊視頻的電影怎麼傳到qq可以看 瀏覽:2
拍一部電影是不是導演付的錢 瀏覽:505
喝酒看哪些電影好 瀏覽:649
雲頂3d電影院1號廳 瀏覽:956
yy6080看電視劇看電影2020 瀏覽:976
手機vr眼鏡看電影怎麼快進 瀏覽:643
電影著名女主角 瀏覽:304
香港近期高分電影推薦 瀏覽:297
泰國什麼督察電影 瀏覽:575
什麼軟體看電影免費的 瀏覽:800
電視與顯示屏看電影 瀏覽:465
老高分電影推薦 瀏覽:764
19禁動畫電影 瀏覽:696
電影推薦國產動作槍戰片 瀏覽:415
關於成吉思汗的電影哪個最好看 瀏覽:11
韓國電影情事2014完整版 瀏覽:2
愛戀是2015類似的電影 瀏覽:55
和俄羅斯洛麗塔類似的電影下載 瀏覽:357
去年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