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名偵探柯南大電影有哪些
柯南的大電影有《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名偵探柯南:純黑的噩夢》《名偵探柯南:業火的向日葵》。
1、《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
《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是動畫《名偵探柯南》電影系列的第23部作品,由永岡智佳擔任導演,大倉崇裕擔任編劇。作品以新加坡為舞台,圍繞在19世紀末沉入海底的世界最大藍寶石——紺青之拳展開故事。影片在日本於2019年4月12日首映,同年8月23日起上映4DX、MX4D版。
㈡ 柯南新電影發布終極預告,終極預告中都有哪些內容
最近柯南發布了最新電影版《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的終極預告,在這次的預告中世界運動大會會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世紀災難”又將重現,整個東京以及來自世界的運動員們陷入了這次事件的危機。在危機來臨時,昏迷的小蘭呼喚著新一的幫助,柯南和赤井秀一聯手進行營救行動。這次也將是赤井家族集結現身的首次亮相,並且還聽說這還會和《名偵探柯南》系列劇情最終的走向有著緊密的關系。
隨著劇情的發展出現的很多人物都在慢慢的推動者劇情,灰原哀的到來和琴酒的不斷出現,都會讓人感覺到主線的劇情就快要結束了,而這些年推出的很多的劇場版,也是非常好看,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刺激的案件,其中描寫出的案件都非常的有特色,也是希望今後名偵探柯南會盡快推動主線劇情讓我們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會有更多好看的劇場版出現。
㈢ 《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總票房突破一億元,這部電影你看了嗎
在這段時間內是上映了比較多的電影的,這也是有很多的人都比較喜歡去看一些比較出名的電影的,特別是能夠有個比較多的宣傳的電影。
有一部電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且也是有很多的人都想要去觀看這部電影的,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做《名偵探柯南:緋紅的子彈》。《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總票房突破一億元,這部電影你看了嗎?我是看了這部電影的,之所以看了,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這部電影真的特別讓人懷念。
其實我的確是看了這部電影的,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特別的讓人回憶滿滿,而且也是能夠讓人很懷念的,因為這部電影是能夠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結束的,這也是能夠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紀念的。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會想要去看一些關於柯南的片段,而且也是十分懷念柯南的,而這部電影就能夠滿足我們的願望。
那麼你們去看了這部電影嗎?
㈣ 新劇場版再破票房紀錄,但《名偵探柯南》或許該完結了
不論觀眾再看到熟悉的電影片頭時是興奮還是疲累,反正角色自己都忍不住吐槽,「你看我幹嘛,趕緊去說你的開場白啊」(園子語),於是……旋律響起,手勢擺出,「真相只有一個!」
一年一部雷打不動,《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又雙叒叕來了。
《紺青之拳》是柯南劇場版的第23彈,未映先火、話題充足——日本更改年號,喊了二十年的「平成福爾摩斯」消失,這是「平成年代最後一部柯南電影」;故事舞台首次離開日本,「死神 小學生 」要將自己的「命案體質」帶向海外了;在日本本土,它已經打破上一部劇場版《零的執行人》91億日元的票房紀錄,創下系列連續7年自我超越的新里程碑。
據貓眼數據,本片在中國內地預測票房1.5億,如真能實現也會是 歷史 新高。上映當日小電君就趕緊買票,散場走出卻有幾分尷尬,《紺青之拳》的實際成色絕然匹配不上其噱頭。它像一塊匆忙壓制的三明治,一口下去勉強管飽,每層又都差點火候。
正如柯南劇場版的上任常駐導演靜野孔文所言: 「推理、愛情、動作是柯南作品不能缺少的三要素。」 最新款「三明治」也是這么搭配、塞料的,然而捏合之後,推理部分角色失智、動機成謎,愛情部分中二無比、強造危機,動作部分調度混亂、場面降級,整體嘗起來便索然寡味。
不過對一個常青系列來說,即便某部作品質量翻車也不至於傷筋動骨。背後更有趣的現象是,為何「柯南劇場版越拍越爛」的論調年年都有,電影吸金力卻不降反升?明明以前的劇場版被捧上神壇,製作模式卻逐漸發生改變?
以及那個困擾我們多年,既愛又怕的問題——柯南什麼時候會長大,《柯南》什麼時候會完結,它應該完結嗎?
劇場版20年:三個階段,三種模式
除了最新的《紺青之拳》和去年的《零的執行人》,柯南劇場版一直採用的是「導演常駐制」,從1997年至今已經走過完整的三個階段。
每任導演執鏡7部作品,如果把前21部電影依次排列,會發現它們的豆瓣評分構成了三級非常巧合又工整的階梯。
不妨從現在向過去追溯,更能看出變化的由來與質量下滑的遺憾。
M22和M23主要靠賣人設魅力和角色關系,《零的執行人》第二主角安室透有「90億票房男神」之稱,《紺青之拳》聚焦鈴木園子和京極真這對CP,電影風格則大致沿用上一階段。
而近年柯南劇場版最突出的特點和最大的嘈點,無疑是「強化動作戲,弱化推理劇情」 ,這種拍法由第三任導演靜野孔文發揚光大。他執導了M15-M21,平均評分約6.5,其中以和編劇櫻井武晴合作的《業火的向日葵》《純黑的噩夢》等口碑最差。
靜野孔文的從業經歷較為特殊,高中畢業即赴美留學,曾在美國工作數年,是日本動畫界少見的海歸導演。 柯南劇場版在他手下也就和「本格推理」分道揚鑣,逐漸注入好萊塢動作大片的拍攝風格 ,場面宏大、追車刺激、打鬥誇張、多分鏡剪輯,主角更是飛天遁地無所不能。
2011年-2017年,反物理定律的足球、 體育 館大爆破(《第十一名前鋒》),在宙斯盾軍艦上偷軍事情報(《遠海的偵探》),防火防彈防沖擊、自動自轉自加速的滑板(《異次元的狙擊手》),一腳碎牆、意念停飛機、山崩樓踏泥石流中閃避無傷(《業火的向日葵》),摩天輪上徒手搏擊、直升機一旁掃射(《純黑的噩夢》)…… 柯南主角團儼然個個在向超人進化。
爆炸越來越多,推理越來越弱,滑板、背帶、足球三件套功能越來越逆天,當編劇對故事的掌控力有限,導演 貫徹 新的理念,將「動作戲」部分直接升級成了「科幻片」,這是靜野孔文讓劇場版做出的轉型,也是他留下的「遺產」。2018年柯南的足球已經能改變人造衛星軌跡, 汽車 能倚靠火車在鐵軌上暢行了。
比起靜野孔文的火爆,第二任導演山本泰一郎的作品風格更為溫吞。 山本泰一郎與《名偵探柯南》的淵源極深,1996年TV版開始放送時他就加入了製作組,執導過 30 0多集,更是在每一部劇場版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其中M8-M14擔任導演,平均評分約7.5。
山本泰一郎執導劇場版評分一覽
同樣能出從業經歷中看出端倪的是,2004-2010年,山本泰一郎的7部作品常給人「加長版TV劇集」之感。
他拓展了故事舞台,飛機(《銀翼的魔術師》)、游輪(《水平線上的陰謀》)、海島(《紺碧之棺》)、飛艇(《天空的遇難船》)輪番登場,但對「三要素」的呈現均不如上任精妙,觀眾心裡最深的記憶點恐怕只有《戰栗的樂譜》中,柯南五音不全卻擁有「絕對音感」了。
「推理+愛情+動作」的配方其實從最初7部劇場版就已確立,關鍵不過在於以哪項為主和分配是否適當。 1997-2003年,兒玉兼嗣執導的M1-M7被公認為柯南劇場版水準巔峰,均分約8.5。
兒玉兼嗣和編劇古內一成的合作模式,基本是以自洽的偵探故事作為核心,用合理的動作場面作為潤色,最後用細膩的感情戲份帶來共鳴。
除了被央視引用過畫面、涉及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的《貝克街的亡靈》,《第十四個目標》里的撲克牌連環殺人,《世紀末的魔術師》里的城堡解謎、機關溫情,《瞳孔中的暗殺者》里「比地球上任何人都喜歡」的表白台詞,以及和風濃郁、把一切推上頂點的《迷宮的十字路》,都成為了再未被超越的經典。
掙扎著轉換: 圈住核心or擴大受眾
不難發現,柯南劇場版時常自我重復。有些創意點甚至在前7部就用完了。
M21《唐紅的戀歌》是M7《迷宮的十字路》姊妹篇,M10《偵探們的鎮魂歌》復用M4《瞳孔中的暗殺者》的游樂園。自從怪盜基德在M3《世紀末的魔術師》登場後每隔幾年都會再作為宣傳點出現,同理有黑衣組織在M5《通向天國的倒計時》登場後隔幾 年會 出來救場,而結尾要有CP中的一位陷入困境,隨即上演英雄救美(多半是新蘭)的套路從M1《引爆摩天樓》起就沒變過……
《引爆摩天樓》經典橋段
不論國內還是日本,評價最高的都是前7部作品。但同為TV前250集導演的「柯南功臣」兒玉兼嗣卸任,編劇古內一成年歲漸高(2016年遺憾與世長辭),只擔任過M6編劇的野澤尚上吊自盡……創意有限、主創不再,種種客觀條件下,經典模式已難以復刻,電影版卻總還要繼續拍下去。
正如柯南面臨著紅白玫瑰的永恆難題,劇場版製作組或許也要在這組選擇中掙扎——是盡可能保留原著風味,沿用推理為軸、感情+動作輔助,還是改變配方,另闢出路?
與此同時,《名偵探柯南》的外部環境和受眾群體也在改變。90年代誕生時,它的對手是推理更本格、畫風更暗黑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既得在硬實力上不落下風,也要走差異化路線,於是相較金田一而言,柯南的讀者更多是青少年。
但二十多年過去,柯南還能背著書包去帝丹小學上學,觀眾們的年紀早就比新一還大了。
這意味著原有受眾必然在逐年流失。照顧核心受眾還是吸引路人粉絲,是所有IP電影都要做出的取捨,而《柯南》的「過分長壽」又帶來了一份特殊性:曾經的部分「核心」也開始「路人」化,推理水平高固然好,但看看基德平次們耍帥、新一小蘭們撒糖,也足夠置換一張電影票。
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劇場版在第二個7年陷入左右搖擺,反而導致平庸,到第三階段就乾脆放手一搏,還是那三種成分,但主次顛倒,在好萊塢動作片的模式上一路狂奔。
事實證明,靜野孔文接手後,柯南劇場版在市場上真的有更好的反響,他獨立執導的M17-M21每部都刷新了系列票房紀錄,沿用其模式的M22和M23相繼突破90億日元,《紺青之拳》已升至日本影史票房前50。
此外,與國內觀眾認知相左的是,在日本最大的評分網站Filmarks上,系列口碑並未像8、7、6這樣肉眼可見地下降,而是兒玉兼嗣>靜野孔文>山本泰一郎。
可以預見,既然一套商業模式被證明可行,未來的劇場版還會這么拍下去。「經典劇場版回歸」大概只是一句不會實現的妄想。
矛盾的情懷: 柯南該不該完結
劇場版23部,TV播映23年,漫畫連載25年,《名偵探柯南》早已沉澱為一代人的情懷。持續追更或只是曾經看過,童年的電視機里總有屬於他的一份記憶。
你或許有些淡忘了早年那些離奇的殺人手法,中場吱呀推開的木門……但總會記得這些每年被翻出的老梗:「掛柯南」,「黑影君」,「夏威夷技校」,「琴酒太難了」,「別惹我,我看了X00多集柯南」……
「柯南」不再僅是一部動漫作品,而是成為了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漫長的時光里諸事變遷,現實里的我們年齡漸增,柯南也在不知不覺地改變,比如角色們堪比 整容 的臉型,比如劇里用的手機從大哥大到直板機再到智能大屏幕…… 可能很難再找出另一部作品,既在同步記錄著時代,又如此長久地堅守著「陪伴式定位」。
正是這份虛擬的陪伴,讓「離別」變得格外艱難。所有觀眾都會產生這樣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我們時常調侃「有生之年」,希望看到柯南長大,看到對決黑衣組織的大結局,尤其希望看到幾條感情線將會如何收場。另一方面,如果那天真的到來,多半也會伴隨一絲恐慌,會悵然若失,那代表著又一段記憶的封存。
而這些年依次告別《火影忍者》《死神》《銀魂》……那幾部家喻戶曉的長篇連載漫, 如今只剩下《柯南》和《海賊王》依然堅挺,更讓這份「希望又害怕」的矛盾心理被放大了數倍。
但到如今,《名偵探柯南》的確有些不堪其重了。劇場版愈發商業化只是一個信號,背後映射著整條作品線質量下降的事實。
畢竟青山剛昌頂不住年月侵蝕。2017年他宣布長期停刊時曾讓海內外無數觀眾揪心,讓大家意識到作者的體力腦力不再足以支撐高強度產出。其實這兩年《名偵探柯南》經常斷更,2019年至今,TV版用漫畫劇情的集數一共才4集,遠低於過去的正常頻率。
原著支撐不足,下游還拖著長長的產業鏈,也有無數工作人員靠IP吃飯,劇場版的風格變更就成為必然。而基本盤已經足夠大,「啃老本」、「賣情懷」的做法也就愈發明顯。
如果《柯南》再拖上幾年,別說新一,第一批觀眾們的年齡都快接近「毛利大叔」了,我們還能留有多少情懷去迎接柯南的結局呢?
而毛利小五郎的聲優早在十年前就換過,網上猜了多年的「大 Boss 」也已由作者在1000話時揭曉。
或許柯南是時候和他陪伴的與陪伴他的人們說再見了,劇場版也該推出「完結篇」了。
本州島地震、京阿尼火災這樣的天災人禍不會再發生。還有件比完結更可怕的隱憂:爛尾。應該更不會有人希望看到,如《名偵探柯南》拖沓著沒能以理想的方式結束,繼而冒出像《博人傳》《龍珠超》這樣的「狗尾」,來一出「工藤蘭」的故事吧。
當然,直到那天到來之前,小電君會陪大家繼續等待。
/ 福利 /
後台回復「福利」
按規則參與就有機會獲得
《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兌換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