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七十七天》主要講什麼
《七十七天》根據楊柳松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改編,是由浙江紅珊瑚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的冒險劇情片,由趙漢唐執導,趙漢唐、江一燕主演。
江一燕飾演藍天
楊柳松(趙漢唐飾)因為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徘徊往復的他決定獨闖雪域高完成在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奇幻無人區探險之旅。出發前楊在西藏遇見了藍天(江一燕飾),藍天是一位倔強勇敢的姑娘,曾經在岡仁波齊為了拍攝星空摔倒胸椎受損,以致高位截癱,雖然全身三分之二的肢體已無知覺,,但藍天依然樂觀積極地生活著。楊也受到藍天生活態度的激勵,歷經77天後,他們頑強地走出了無人區。
② 電影《七十七天》主演是誰
據了解,該片拍攝地平均海拔高達5000米,最高海拔6700米,歷時三年完成,深入五大無人區,困難重重。江一燕為拍攝這部電影更是吃盡苦頭,拍著拍著臉上真的有了高原紅,連化妝都省了。她還透露在這樣的拍攝條件下,洗澡、上廁所、換衣服等小事情都變得很不容易。
電影《七十七天》無人區實景拍攝絕美風光江一燕坦言刻意扮丑
作為中國首部極地冒險電影,電影《七十七天》完整呈現了電影主人公77天橫穿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情況,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在可可西里、阿爾金、昆侖山、藏北、柴達木,五大無人區實景拍攝,拍?愕睾0紋驕?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不僅開創了華語電影的先河,更曾獲得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特別大獎。
在電影首款預告片中,荒漠、戈壁、雪山、沙暴、龍卷風等極地風景,讓整部電影的畫面顯得十分壯闊,畫面精緻到每一幀都可以直接拿來做壁紙。但這壯闊風景的背後,是眾主創和整個劇組的三年來搏命不懈努力多次深入高原無人區的堅持。發布會上導演趙漢唐坦言電影拍攝過程中困難極多,甚至時刻會受到肺氣腫等高原疾病威脅生命,受傷更是家常便飯,在無人區中連生活中最基本的上廁所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拍攝過程中,主演江一燕在面臨強烈高原反應,身患重感冒,身體負荷極大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拍攝。江一燕也在發布會上稱這部電影讓她找回了拍電影的初心,在影片中她更是刻意扮丑,力求真實,要求化妝師將自己的皮膚化黑一些,點上雀斑。拍攝後期,卸妝後的她更發現自己竟然有了天然的「高原紅」。她坦言這是從影以來最艱難、最艱苦的一次拍攝,同時也是從影多年來最享受的一次拍攝。
超鉑金團隊助力華語影史最高難度完美還原無人區真實景象
電影《七十七天》雖然拍攝的海拔高、拍攝條件艱苦,但是多次獲得金馬獎的攝影大師李屏賓;曾多次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的音效設計大師杜篤之;獲得過柏林銀熊獎、金馬獎、金曲獎的電影配樂大師何國傑;金馬獎獲得者電影剪輯大師廖慶松都紛紛加盟此電影團隊,強強聯合,組成了華語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超鉑金幕後團隊,不遺餘力地為《七十七天》的成片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李屏賓稱《七十七天》的劇組「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劇組」,劇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在極地的惡劣環境中堅守著崗位,精誠團結,才共同完成了《七十七天》的拍攝。如此強大的幕後團隊支持,也讓現場觀眾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在這部電影中,超鉑金製作團隊將如何深入無人區,完美的實景拍攝中國五大無人區的真實場景,及影片表現出的人類追求自由的無上勇氣,均為目前華語電影市場不可多得的創新類型電影。據悉,這部由紅珊瑚影業、德豐影業、唯創東方、漢唐光影、金剛兄弟聯合出品的電影《七十七天》歷經長達四年的拍攝和製作,即將於今年登陸全國各大院線,相信這部集多種元素為一身的新類型華語電影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屆時還需到影院一探究竟。
江一燕憶拍攝艱苦:換衣服得五六人幫忙 已習慣數天不洗澡
電影《七十七天》改編自真人真事——上海青年楊柳松以自行車為運載工具,攜帶有限的給養孤身徒步77天,經歷了種種生死考驗,橫穿羌塘無人區。為了完整呈現電影主人公77天來的真實情況,該片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在可可西里、阿爾金、昆侖山、藏北、柴達木,五大無人區取景。拍攝地海拔平均超過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開創中國電影先河。此前,該片曾獲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特別大獎。
發布會上,導演趙漢唐坦言電影拍攝過程中困難極多,時刻會被肺氣腫等高原疾病威脅生命,受傷更是家常便飯。在無人區中,連生活中最基本的上廁所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主演江一燕在面臨強烈的高原反應、身患重感冒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拍攝。
江一燕為了使自己的造型更貼近真實,請求化妝師將她刻意化丑,塗黑一些,點上雀斑。到了拍攝後期,卸了妝的江一燕發現自己真的有了高原紅。據江一燕講,因為當地風太大,每次她換衣服都得請五六個人幫忙壓住帳篷,帳篷才不會被風吹走。至於洗澡就更難了,「反正大家都不怎麼洗,就習慣了」,江一燕笑說。
幕後黃金製作團隊曝光 李屏賓為攝影先練一周爬山
電影《七十七天》雖然拍攝條件艱苦,但卻請來了一眾實力干將幫忙為電影品質保駕護航:多次獲得金馬獎的攝影大師李屏賓;曾多次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的音效設計大師杜篤之;獲得過柏林銀熊獎、金馬獎、金曲獎的電影配樂大師何國傑;金馬獎獲得者電影剪輯大師廖慶松等,都紛紛加盟了該片幕後團隊,強強聯合。
別問如何請到這么多重量級人物加盟時,導演透露一開始邀請李屏賓時他沒有答應,本來以為沒戲了,沒想到一星期後李屏賓又同意了。原來,在這一周時間內,李屏賓竟然是回到洛杉磯爬山去了,因為他要練練看自己的身體狀況能不能受得了。
③ 電影「七十七天」—穿越羌塘無人區,回應生命最純粹的吶喊和希冀!
昨晚看了電影「七十七天」,久久不能平復啊,水天相連的那抹藍、震撼人心的星空、沙漠戈壁等等,揮之不去的心靈滌盪,只是很悲戚地想到一味地感動於別人的故事,何時才能真正寫下自己的精彩故事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人生應該怎麼過完這一生呢?規規矩矩地過上優渥的生活,還是苦行僧般的風餐露宿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並無對錯,只需追隨自己的心,而不是輕易地隨了大眾之列,又是很難。談到詩與遠方,每個人都艷羨不已,但是身體力行又是另一回事了,我們所理解的旅行是輕松愜意、還有美景的觸手可及,往往不能理解騎行的艱苦旅途,比如七十多歲的徐玉坤,本是頤享天年的年紀,偏偏選擇從六十一歲開始騎行,十幾年的騎行足跡幾乎踏遍全國所有省份和四大洲二十五個國家,家人並不理解,但是他自己樂在其中,像風一樣自由、充滿活力。
影片「七十七天」是根據傳奇探險家楊柳松真實經歷以及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而改編的,老楊是一位騎行探險愛好者,在自己的人生中也並沒有所謂的失意,正如他自己所言的:「我知道,在別人眼裡,我要麼是個瘋子,要麼就是生活中遭遇了不幸的失敗者,可我都不是。活了半輩子,我就想干一件自己想乾的事。就像那句話『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埋。』我就是想讓自己覺得,我還活著。」這就是最簡單而深邃的理由,感受活著。打算穿越羌塘無人區,來到拉薩准備出發,偶遇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藍天,同是對於自由的渴望,惺惺相惜地共鳴於心,最美的景往往需要走最險的路才能看見,身臨其境的震撼於心,探險的純粹意義不可言說,狂熱而私密。
羌塘,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也是人類生命的禁區,除南北極,這是人類無法生存的第三極。羌塘的地形復雜、地貌奇特,方圓百里荒無人煙,顯現一種原始的山原風貌,完整保留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這一聖地只能用心靈感知它的庄嚴、靜穆和深邃,領略大自然賦予它的瞬息萬變和億萬年的寂靜,於是也攪動著探險愛好者的嚮往。老楊帶著騎行橫穿羌塘的決心,在拉薩准備的他,遇見高位截癱的女孩藍天,藍天樂觀而正能量,鼓勵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是仍會有絕望和怨恨卷席而來,恨自己無能的雙腿,不能帶自己走更遠的路。藍天的高位截癱是因為在岡仁波齊拍攝星空摔倒胸椎受損而致,多麼的遺憾,又是多麼的可敬,為了心中最美的景色。意外和明天誰會先來到,沒有人知道,但在浩瀚的宇宙里,在短短的一生中,始終需要鼓起勇氣,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自己。藍天送行老楊,兩人行走於拉薩干凈透徹的周邊,開心而不舍,當藍天坐在輪椅上從上坡向下滑行時,真的美極了,他們坐在群山中,共敬這份自由!
終還是老楊一個人踏上了羌塘之行,開始預期八十天左右的橫穿,一開始還是比較的順利,每天一個馬拉松的消耗,並不辛苦,沿途的奇觀美景、野生小動物,空曠而寂靜,走各自的路,也只有在如此天地,才能看到生命的渺小和無能為力。路途不可能一直的順遂,首遇沙塵暴,老楊還是能輕巧地躲避了,隨後遇到兩頭執著的狼,才是困境開始的序幕,狼已然把老楊當成盤中餐來守候,兩種生物為了各自的生存展開了鬥智斗勇的較量。開始的搏鬥是激勵的抵抗,而後老楊放棄了,狼也竟然配合這份放棄,踏進帳篷深深看了一眼老楊又走了,也許是等待老楊最後咽氣的尊嚴吧,導致老楊頹然放棄的是缺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了,四處搜尋都不見淡水的蹤跡,甚至喝自己的尿解燃眉之渴,乾渴到臉上、嘴唇全部蛻皮。絕望於多個時日後,某天在拉開帳篷拉鏈那一刻,竟然發現了茫茫白雪,天賜生機啊,開心的像個孩子。
然而這份快樂並沒有持續多久,新的磨難就不期而遇了,羌塘的汛期來了,冰雪融化導致滾滾水勢的傾刻直瀉,於是人馱車在冰冷刺骨的水中趟過,幾欲被沖走,負隅掙扎地自救,即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還是不忍心拋棄一隻被大水圍困的小狼。在寥無人煙的荒野中,一人一狼的相伴,任老楊怎樣的攆,小狼都不肯離去,挺奇妙的際遇。老楊曾被兩頭狼視為囊中物,而自從救了這只小狼後,它就視老楊為主人了,物種的情感是相通,既有天性也有感恩之心。路途遇不到一個人,但是不敢鬆懈絲毫,與自己、與環境。
在騎行一半時,老楊對食物開始了無法控制的嗜食,這是危險的信號,但如此寂寥的荒野中,食物也許是唯一的慰藉。即使狠命抽自己嘴巴,也仍有貪念之欲,只是還沒有來得及將食物消耗殆盡時,一場龍卷風就阻斷了這份無律的吞噬。是的,龍卷風,將所有的行李、自行車,甚至老楊都卷挾而空的龍卷風,老楊得以倖免地被拋入水中,但是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行李,腳也受傷了,於是慢慢一瘸一拐地行走在這片無人區,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境況,也一度想將小狼烤了吃了,但於心不忍,最後躺倒在茫茫戈壁上,小狼的嘶吼阻止了狼群的襲擊。
這並不是結局,結局是唯美而很意境的,老楊和藍天手拉手一起仰望最美的星空,然後藍天笑著走出來迎接歸來的老楊,一切都是美好而圓滿的回歸,是洗滌靈魂後的喜悅相逢,無限的憧憬與未完待續。故事真的很美很美,干凈而純粹,沒有絲毫雜質的浸染,所以心動,楊柳松說:「這是一個沒有探險的時代,但不能沒有探索,對自然,對自我。」這也許就是心動的根本原因吧,更是懼怕將「有的人三十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活成自己的刻度線,只是仍然會去思考:「因為,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尋找自由,為此,可以不惜付出一切代價。」電影結束了,楊柳松是幸運的,成功地穿越了羌塘的無人區,但是也有人真的將生命永遠留在了羌塘,正如曾經的「獨孤騎者「李聰明。
1989年,二十歲的李聰明,在打工之餘偶然看到《遼寧青年》上一篇《單人徒步環中國》的文章,受到極大觸動的他,按捺不住熱情和沖動,卷了幾件舊衣服,踏著一部普通女式自行車,開始了漫漫騎行路,這一上路就是二十五年。曾連續騎完十二條進藏線路,於是在2014年10月打算從羌塘橫穿可可西里無人區,預計耗時80天,「既然決定走了,便一往無前」,於是故事的續寫在此中斷了,進入無人區的李聰明將生命安放於這片他所熱愛的土地上了,像是飛鳥終於可以落腳安歇了。於外人來看,很難理解那顆騷動的心,將大把的時間消耗在騎行中,過著極簡的風餐露宿般生活,這是常人難以相像和容忍的。所以其中的意義也是不足以言語來表達,自由的靈魂追隨者,無關乎物質的自由,是我嚮往的,但並不敢嘗試,害怕那份辛苦與磨難,習慣了精緻和便捷的生活,全然地忽略了靈魂的喂養,越發貧瘠,越發的恐慌與不安,蹉跎的掙扎。
生命的底色是悲涼與慾望充斥的,人這一輩子能找到丟失的『自我』很不容易,習慣了稀里糊塗,於是最便捷地重復他人的命運模版,無功無過。七十七天是很短的時間,卻是很長的等待與准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去穿越現實的羌塘,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需要穿越的「羌塘」夢想,不虛此行地把握它,人生只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然後看見最驚艷的風景:
「人生能有多少天,
是按自己的想法活著?
有些事,當下不做就晚了;
有些路,今天不走就遲了。」
④ 兩只狼圍住一個人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兩只狼圍住一個人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這個人騎著單車,帶著帳篷。兩只狼盯著他,找機會吃掉他!
《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是由浙江紅珊瑚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的冒險劇情片,由趙漢唐執導,趙漢唐、江一燕主演,高正,曹金玲、周侯衡、李逍雪等人編劇。[1]該片於2017年11月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影片根據楊柳松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改編,講述了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老楊與一名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他們共同攜手用了七十七天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故事。
⑤ 電影《七十七天》經典台詞有哪些
有的人三十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為了自由,為了夢想,為了遠方,去他媽的命運;人生能有多少天, 是按自己的想法活著? 有些事,當下不做就晚了; 有些路,今天不走就遲了。
《七十七天》是一部由趙漢唐執導,趙漢唐、江一燕等主演的探險劇情電影,於2017年11月3日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改編自楊柳松撰寫的小說《北方的空地》,講述了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老楊與一名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他們共同攜手用了七十七天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