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范偉穿著紅馬甲跳舞的那個是什麼電視
是電影《耳朵大有福》。
劇情簡介:東北的冬天,某小城如往常一樣寒冷,人們如往常一樣忙碌,但今天對於王大耳朵來說卻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因為今天他退休了,王大耳朵退了之後,除了每個月幾百塊的退休金,還享有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王本應滿足,但他總覺得心裡沒底,他認為單位給你再好的保障也不如靠自己雙手再干點什麼心裡來得塌實。於
是起來便給兒女打電話,約晚上一起吃飯,想跟兒女商量一下退休後的打算,所以老早便起床到早市買了些姑娘兒子愛吃的東西,為晚上的聚餐准備好了一切。
王想叫幾個朋友,拿起電話又放下了,因為自己的媳婦還躺在醫院里。想到這,他想起給媳婦送飯的時間到了,還未及設計退休第一天的生活,便騎上他那輛破車奔向醫院了,媳婦已經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醫生建議再觀察兩天以免病情反復。
王本想和媳婦聊聊退休後的打算,看著醫院里一群病歪歪的人便沒有了情緒,沒坐一會兒就走了,出了醫院,王興奮的騎著破車在街上游盪,穿行在人群中,琢磨著自己的打算,王就這樣開始了他第一天的退休生活。
王大耳朵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在這一天里相繼走訪了一元擦鞋廳;蹬倒騎驢的人力車夫;二人轉小廳里的朋友;浴池裡退休的老幹部;刮臉婦女;小賣店店主。他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他們聽,大多數人都不理解王大耳朵的想法。退休了,待遇很高,為什麼不享受晚年還要去干點什麼。
而王大耳朵通過與這些人聊天更加堅定了自己干點什麼的想法,越發覺得不幹點事情心裡便不會踏實。他發現了一條生存的鏈條,擦鞋的賺了錢去刮臉,刮臉的賺了錢去坐人力車,人力車的賺了錢去買菜,賣菜的賺了錢去擦鞋。
王大耳朵迫不及待的要把這個想法跟兒女們一起聊聊,很快滿滿一桌子的菜便做好了。姑娘和姑爺來到後便開始鬧別扭,可不巧姑爺在桌上接了一個很曖昧的電話,王還來不及探討自己的想法,姑娘和姑爺打了起來。
王對自己的想法很自信,但又知道給媳婦根本不願意聽他講關於退休後的生活。於是送過晚飯後,便拿了一盆自己最喜歡的花,給一位老朋友送禮。
一是把自己的想法給老朋友講講,二是希望這位老朋友能夠提供幫助。老朋友滿口答應幫忙,這令王非常欣慰。從朋友家出來,王轉道去看父親,父親和二兒子一起住。二兒媳婦招來一群人在打麻將,看著父親在一旁跟著忙活,王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想和二弟說說但又無能為力。
此時王的傳呼機響起,王的舞伴約他去跳舞。二人跳著舞,王把自己開修車鋪的想法和舞伴說了,舞伴很支持,還給王出主意要他在舞廳門口開一家,這樣就可以修了車之後跳舞。
舞伴的支持使得王欣喜異常,的曲中,王瘋狂的跳著,彷彿身邊沒有其他人存在,彷彿忘記了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曲終人散,王騎著車送舞伴回家,此時天空中又飄起了雪花,王抬頭看著天空中飄下的雪花,靜靜的,軟軟的。王大耳朵就這樣度過了退休的第一天。
(1)范偉金馬獎2017電影擴展閱讀:
范偉,1962年9月2日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喜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范偉從小就喜歡相聲,1978年,16歲的范偉師從沈陽曲藝團演員陳連仲學習表演。
1983年,范偉考入沈陽曲藝團。由此開始自己創作相聲,他寫出的第一個相聲是《一個廠長的日記》,作品採用了新穎的日記體裁,讓團里的領導耳目一新,被拿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演播。而這次北京之行成了范偉事業上的一次轉機。
1986年,在參加全國相聲邀請賽之後,范偉成為沈陽曲藝團的骨幹。
1983年,考入沈陽曲藝團,創作並表演的相聲《無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啟示》、《五幾年》等並且獲得遼寧相聲比賽獎。
1991年,憑借小品《煩惱》,獲得首屆東北三省戲劇小品大賽明星獎。
1993年,憑借小品《小偷奇遇》,獲得第二屆東北三省戲劇小品大賽明星獎。
1993年,在中國合肥相聲節上,范偉又憑借自己創作的相聲《要賬》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和創作二等獎。
1995年,第一次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並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2001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小品《賣拐》並獲得小品類一等獎。2003年,獲得「遼寧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2006年,憑借在章家瑞執導的電影《芳香之旅》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30屆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金鑰匙獎)。2007年,主演喜劇電影《耳朵大有福》,飾演王抗美並獲得了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9年,主演電視劇《老大的幸福》,此後獲得了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和第16屆上海電視節最具號召力男演員獎兩項大獎。
2011年,在電視劇《先結婚後戀愛》中飾演滕飛。2013年主演戰爭喜劇《上陣父子兵》,飾演喬日成。2014年,主演電視劇《小寶和老財》,飾演周老財。
2016年,參演由馮小剛執導的喜劇電影《我不是潘金蓮》。2016年11月3日,主演的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榮獲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1月26日,憑借在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中出色發揮獲得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及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2017年7月和郭采潔主演的電影《絕世高手》在2017年7月7日全國上映;同月和大鵬主演的電影《父子雄兵》在上映2017年7月21日全國上映。
㈡ 范偉是憑借哪一部影片,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
范偉得獎實至名歸。但要注意的一個事實是:這並不是范偉第一次獲得影帝,也不存在「電影節欠偉哥的那個影帝」的問題。范偉曾經獲得過金鷹獎、金鳳凰獎、金鑰匙獎、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等獎項。
他確實演技精湛大家都知道,他與趙本山在小品上可謂是黃金搭檔,兩人出名後,趙本山曾經有意邀請范偉一起出演,而范偉卻以沒帶手機為由,拒接了電話。何慶魁在媒體采訪中指出范偉不懂得感恩,單飛後,不管是平常或是節日,從未對他有過任何問候。要知道,一開始的時候,何慶魁給予了范偉許多的幫助,不管如何也算是昔日友人。
范偉在我的印象中,還一度停留在那個被本山大叔忽悠賣拐的老實人形象,即便他在電影圈拿了好幾個影帝,也沒有改變我對他的印象,排除他演技的一部分因素,能如此深入人心,還是和他性格有一定關系的。
㈢ 范偉奪影帝的片子是什麼 范偉主演的電影得了幾個影帝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2004 第28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看車人的七月(獲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6 第30屆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金鑰匙獎) 芳香之旅(獲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
▪2017 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成問題的問題(獲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2016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成問題的問題(獲獎)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2010 第1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具號召力男演員獎 老大的幸福(獲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
▪2010 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 老大的幸福(獲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2009 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即日啟程(獲獎)
▪2004 第1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看車人的七月(獲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2009 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演員獎 耳朵大有福(獲獎)
▪2014 第6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最佳男主角獎 老家門口唱大戲(獲獎)
▪2012 第1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最佳男主角獎 跟蹤孔令學(獲獎)
▪2011 第3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優秀男演員獎 跟蹤孔令學(獲獎)
▪2011 樂視影視盛典年度最具實力男演員獎 老大的幸福(獲獎)
▪2010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風雲大獎」 老大的幸福(獲獎)
▪2009 第13屆北京放映優秀男演員獎 芳香之旅(獲獎)
▪2005 第10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學會獎 看車人的七月(獲獎)
㈣ 香港歷界金馬獎影帝分別是誰,年份是多少
金馬獎是台灣的,而不是香港的。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合稱中國電影三大獎項。影帝也就是最佳男主角,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截至2019年共舉辦56屆,也就說共有56屆的金馬影帝。
自2010年以後,影帝共有9位。分別為:
2010年第47屆 ,影帝是阮經天,獲獎作品《艋舺》
2011年第48屆,影帝是劉德華,獲獎作品《桃姐》
2012年第49屆,影帝是劉青雲,獲獎作品《奪命金》
2013年第50屆,影帝是李康生,獲獎作品《郊遊》
2014年第51屆,影帝是陳建斌,獲獎作品《一個勺子》
2015年第52屆,影帝是馮小剛,獲獎作品《老炮兒》
2016年第53屆,影帝是范偉,獲獎作品《不成問題的問題》
2017年第54屆,影帝是塗們,獲獎作品《老獸》
2018年 第55屆,影帝是徐崢,獲獎作品《我不是葯神》
㈤ 范偉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第11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等等。具體成就如下:
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2004 第28屆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看車人的七月(獲獎)
二、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6 第30屆 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金鑰匙獎) 芳香之旅(獲獎)
三、北京國際電影節
2017 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成問題的問題(獲獎)
四、中國電影金雞獎
1、2009 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耳朵大有福(提名)
2、2003 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看車人的七月(提名)
五、台灣電影金馬獎
2016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成問題的問題(獲獎)
十四、小品獎項
1、1999 《綜藝大觀》最受歡迎獎 同學聚會(獲獎)
2、1993 第二屆東北三省戲劇小品大賽明星獎 小偷奇遇 (獲獎)
3、1993 首屆中國相聲節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 要帳 (獲獎)
4、1991 首屆東北三省戲劇小品大賽明星獎 煩惱(獲獎)
十五、綜合獎項
1、2010 南方人物周刊雜志「中國魅力50人」、「知足之魅」稱號 (獲獎)
2、2003 「遼寧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獲獎)
㈥ 求歷屆金馬獎完全獲獎名單!
截止至2019年8月,歷屆金馬獎獲獎名單如下:
1962第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王引《手槍》,影後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1963第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唐菁《黑夜到黎明》,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4:未舉辦
1965第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葛香亭《養鴨人家》,影後李麗華《故都春夢》
1966第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趙雷《西施》,影後歸亞蕾《煙雨蒙蒙》
1967第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歐威《故鄉劫》,影後江青《幾度夕陽紅》
1968第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崔福生《路》,影後凌波《烽火萬里情》
1969第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楊群《揚子江風雲》,影後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1970第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葛香亭《高山青》,影後歸亞蕾《家在台北》
1971第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王引《緹縈》,影後盧燕《董夫人》
1972第1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歐威《秋決》,影後翁倩玉《真假千金》
1973第1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楊群《忍》,影後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1974:未舉辦
1975第1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秦祥林《長情萬縷》,影後盧燕《傾國傾城》
1976第1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常楓《香花與毒草》,影後徐楓《刺客》
1977第1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秦祥林《人在天涯》,影後陳秋霞《秋霞》
1978第1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影後恬妞《蒂蒂日記》
1979第1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柯俊雄《黃埔軍魂》,影後林鳳嬌《小城故事》
1980第1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王冠雄《茉莉花》,影後徐楓《源》
1981第1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影後張艾嘉《我的爺爺》
1982第1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艾迪《邊緣人》,影後汪萍《武松》
1983第2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孫越《搭錯車》,影後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1984第2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李修賢《公僕》,影後楊惠姍《小逃犯》
1985第2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周潤發《等待黎明》,影後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1986第2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狄龍《英雄本色》,影後張艾嘉《最愛》
1987第2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周潤發《流氓大亨》,影後梅艷芳《胭脂扣》
1988第2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萬梓良《大頭仔》,影後鄭裕玲《星星月亮太陽》
1989第2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陳松勇《悲情城市,影後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1990第2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影後林青霞《滾滾紅塵》
1991第2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郎雄《推手》,影後郎雄《推手》
1992第2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成龍《警察故事Ⅲ:超級警察》,影後陳令智《浮世戀曲》
1993第3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成龍《重案組》,影後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1994第3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重慶森林》,影後陳沖《紅玫瑰白玫瑰》
1995第3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林揚《超級大國民》,影後蕭芳芳《女人四十》
1996第3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影後蕭芳芳《虎度門》
1997第3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謝君豪《南海十三郎》,影後張曼玉《甜蜜蜜》
1998第3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洛桑群培《天浴》,影後李小璐《天浴》
1999第3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影後李麗珍《千言萬語》
2000第3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吳鎮宇《槍火》,影後張曼玉《花樣年華》
2001第3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燁《藍宇》,影後秦海璐《榴槤飄飄》
2002第3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黎明《三更之回家》,影後李心潔《見鬼》
2003第4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無間道》,影後吳君如《金雞》
2004第4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德華《無間道Ⅲ:終極無間》,影後楊貴媚《月光下我記得》
2005第4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郭富城《三岔口》,影後舒淇《最好的時光》
2006第4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郭富城《父子》,影後周迅《如果?愛》
2007第4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色,戒》,影後陳沖《意》
2008第4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張涵予《集結號》,影後劉美君《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2009第4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黃渤《鬥牛》及張家輝《證人》並列,影後李冰冰《風聲》
2010第4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阮經天《艋舺》,影後呂麗萍《玩酷青春》
2011第4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德華《桃姐》,影後葉德嫻《桃姐》
2012第4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青雲《奪命金》,影後桂綸鎂《女朋友男朋友》
2013第5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李康生《郊遊》,影後章子怡《一代宗師》
2014第5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陳建斌《一個勺子》,影後陳湘琪《回光奏鳴曲》
2015第5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馮小剛《老炮兒》,影後李嘉欣《百日告別》
2016第53屆中國台灣金馬獎:影帝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影後周冬雨及馬思純並列《七月與安生》
2017年第54屆影帝塗們《老獸》;影後惠英紅《血觀音》
2018年第55屆影帝徐崢《我不是葯神》;影後謝盈萱《誰先愛上他的》
金馬獎標志:
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島名的字首,此外,它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
金馬獎歷屆獎座:
金馬獎創立初期獎座依獎項有大中小之分。第一屆獎座出處已不可考,第二屆邀請青年雕塑家楊英風設計,以殷商圖紋構化「馬首是瞻」,表現得獎者的典範風華,之後配合時代進步,漸進設計為戰馬奔騰之姿,象徵電影藝術工作者向專業化、藝術化、國際化不斷努力的精神,也包含著華語片放眼世界、精益求精的宏觀胸襟,金馬意興風發、向前奔躍的姿態象徵了金馬獎引領華語電影奔騰不息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