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2》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
『貳』 中國近幾年票房最高的十大電影
中國電影票房排名:
1、《戰狼2》,2017年,動作,56.7億
2、《紅海行動》,2018年,動作,36.2億
3、《唐人街探案2》,2018年,喜劇,33.95億
4、《美人魚》,2016年,喜劇,33.92億
5、《速度與激情8》,2017年,動作,26.7億
6、《捉妖記》,2015年,奇幻,24.4億
7、《速度與激情7》,2015年,動作,24.2億
8、《捉妖記2》,2018年,奇幻,22.3億
9、《羞羞的鐵拳》,2017年,喜劇,22億
10、《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2014年,科幻,19.7億
『叄』 為了說2017年電影市場呈現了回暖的態勢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電影市場開始回暖。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
『肆』 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電影水平開始走下坡路
自9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過去以後,中國電影開始走向下坡路。
可以參考豆瓣top250電影,1990年到2000年產出的中國高分電影,遠遠高於2000年以後產出的。
對於樓上的回答,我很想說他連電影是什麼都不懂。電影的好壞不僅僅是看票房,澳門風雲的票房也很好啊,能算好電影?電影票房好壞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觀眾消費水平,欣賞水平,電影炒作等等太多了。
但電影好壞只取決於一個東西,就是這個電影給予了觀眾的思想,是否能給觀眾一個正確的人生引導。
2000年後的中國電影也會偶爾出現一些好電影,但是也僅僅止步於」好」而已。
『伍』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559億元了嗎
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陸』 從大銀幕走向小熒屏,電影大咖迴流電視劇,是為名還是利
事件
按照通常的思維,作為"雕刻時光的藝術"的電影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位都高於電視行業。而一批長期拍攝電影作品或者獲得了重要電影獎項的演員,也始終堅持活躍在大銀幕上。而如今,這些躋身電影圈、甚至在電影行業獲得重要獎項的演員卻頻頻回歸電視劇行業。
我們嘗試對電影演員回歸電視劇現象進行梳理,探究背後的原因,並進一步對比美國影視劇行業,分析未來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
電視劇:「名利雙收」,確定性高
1、計費模式: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收入可觀
與電影的計費模式不同,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雖然大牌的演員在電影上也可以獲得行業內頂尖的片酬,但電視劇按集計算酬勞則更具「性價比」。這與國內電視劇行業的定價與播出模式也密切相關。國內電視劇按集向電視台或視頻網站進行銷售,因此製片方更傾向於把電視劇拍得更長。通常而言,國內電視劇的集數在30-50集之間,而一些邀請大演員的IP劇,長度則更長,例如鹿晗主演的《擇天記》有55集,而幾部大女主角的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的片長則達到70-90集。
以周迅為例,電影的片酬為700萬,按照其電視劇片酬,一部電影的片酬僅僅只夠拍攝10集電視劇。而周迅拍攝的電視劇《如懿傳》總長度90集,總片酬9000萬。是其拍攝一部電影片酬的10倍以上。
2、短製作周期與長播出周期
電視劇拍攝「性價比」高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一般難情況下,電視劇的製作周期不會比電影長,即使是超長篇電視劇,其製作周期仍然可控。大多數電視劇拍攝周期不到一年,於採用邊拍攝邊剪輯的製作方式,殺青後的後期製作時間較短,順利通過審查後很快就能播出。而電影的拍攝製作不可控因素則更多,尤其是導演的個人工作風格,一些大導演通常製作周期較長,王家衛的一部電影通常製作周期約2-3年。
在播出周期上,一部優秀的電影,其上映檔期通常不超過1個月,下映後觀眾則主要在視頻網站上進行點播。而電視劇目前的播出模式更加多樣化,電視劇在同一時間內既可以上星播出,也能在網路上點播。受眾范圍大,常常會引發話題成為熱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播出期間網路累計播放量達到361億。同期,微博數據顯示微博主話題閱讀量103億、短視頻播放量58億、電視劇熱詞提及量220萬次,在6項數據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刷新了微博國產劇數據之最。除主話題#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外,還產生了25個劇情類子話題,吸引了127萬人參與討論、討論量達到610.3萬次,閱讀量達到53億。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正劇《人民的名義》也同樣引起了全民的熱議。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觀眾對劇集的討論達到高潮。一部電視劇可以在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形成關注和討論,頭部電視劇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3、電視劇市場爆發,電影增速放緩
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影在2015年的大步邁進之後,正在進入轉型期。
2017年第一季度,國產電影總票房為66億占整體票房的46%,尚能與進口電影平分秋色。而到了4月的前20天,隨著《速度與激情8》等一批進口大片的逐漸上映,國產電影與進口片的實力懸殊逐漸顯現。
而隨著2017年中美進口分賬片談判的重啟,國產電影則需要面臨更多強大的對手。
反觀電視劇市場,產值增速突飛猛進,根據藝恩數據顯示,僅監測的4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中報電視劇交易額營收就超過了60億元,同比增幅24%,毛利率40%,均高於同期電影市場。從電視劇製作機構看,2016年共10232家公司獲得《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許可證》(其中132家獲得電視劇甲種證),相較2010年機構數量增長152%。根據第三方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為882億元,其中電視廣告429億元,版權收益222億元,海外銷售5億元,網路電視劇廣告收入200億元,用戶付費收入25.6億元。
國產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不確定性,讓許多一線電影演員在選片上更加謹慎,比起拍一些不溫不火的電影,超級IP電視劇更有吸引力。
4、大製作帶來影響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頂級的電影導演合作,是許多演員身價與知名度上升的重要通道。而隨著一批國產「良心劇」的出現,一批電視導演也逐漸成為收視率的保證獲得了如大電影導演一樣的聲譽。如《琅琊榜》導演孔笙、《走向共和》導演張黎、《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等。他們通過一批高質量的電視劇,建立起自己在電視劇行業的聲譽,讓很多電影演員可以在保證製作水準的前提下回歸電視熒幕。
縱然,有聲望的導演數量較少,其每年的產量也是有限。但隨著2015年影視劇領域的IP熱,由熱門大IP改編的電視劇,不僅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以高片酬吸引電影演員的加入,其開播後對觀眾基礎也更加可觀,這不僅為演員帶來了高額酬勞,也更能幫助電影演員獲得很高的人氣。吸引了眾多電影演員參與的電視劇作品,如《凰權•弈天下》《帝王業》《擇天記》《如懿傳》《春風十里不如你》《斗破蒼穹》《海上牧雲記》《特工皇妃楚喬傳》《時間都知道》《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等都是根據熱門IP改編。
出演熱門電視IP之後,主演往往會進入新的事業上升周期。以趙又廷為例,其雖然在台灣地區成名較早,但是在內地的知名度始終有限。而藉助IP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趙又廷增長粉絲384.8萬,成為「新晉國民老公」。其電視劇片酬從小幾千萬迅速上漲。同時又有多部新戲找到趙又廷希望其擔當男主角,並成為包括阿迪達斯在內的多個品牌的最新代言人。電視劇中其他的演員也紛紛「漲粉」:楊冪粉絲增長312.1萬;迪麗熱巴粉絲增長263.8萬;即便是劇中的配角張彬彬和於朦朧的粉絲量也分別增長了187.1萬和118.6萬。
另一個案例是景甜。雖然景甜已經拍攝了多部電影大片,但卻一直沒有熱度。在出演《大唐榮耀》後,景甜卻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感,其前不久確定加盟北京電視台新型真人秀節目《我想見到你》。
由此可以看到,對大牌演員而言,電視劇為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不僅是高片酬,而是增加人氣和觀眾好感度,從而為後續的影視作品接拍,商業價值提升都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5、國內電視劇製作費用持續提升
近年來,電視劇製作成本持續走高。過去,一部電視劇製作成本過億就會被大肆宣揚報道,而現在稱得上大製作的電視劇製作成本均超過億元。尤其是近幾年來,熱播電視劇多為古裝玄幻劇,由於服裝道具特效等需要加之人力費用,古裝劇製作成本過億較為普遍。今年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製作費用高達3億;未播先火的《如懿傳》、《贏天下》和《武動乾坤》都是斥巨資拍攝,製作成本分別是3億、5億和6億。
6、電視劇版權價格上漲
電視劇製作成本提高的同時,也帶來高額的版權收入。與電影需要先在影院上映,再由視頻網站播出不同,電視劇可以在電視台與網路同步播出。《贏天下》採取先網後台的播出方式,網路版權收入5.6億,電視台版權收入3億。周迅主演的《如懿傳》製作成本3億,在網路和電視端共獲得13億的版權收入,高成本與明星投入,最後也為這些電視劇帶來高收益。
2010年,熱播劇《宮》的網路版權價格僅35萬元/集,到如今,《如懿傳》網路版權價格已達到900萬元/集,短短7年時間,網路版權價格上漲25倍。再加上電視台購買支付的版權價格,一部電視劇的收入可觀。而這種增長趨勢會吸引電影大咖迴流到電視圈。
過去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的上漲,主要體現在網路版權費用上,而電視台的版權采購價格僅為小幅度上漲。
相比於視頻網站,電視台在內容變現模式上受到了更多限制,主要表現在既無法「開源」也難以「節流」。電視台購劇費用的天花板被視頻網站不斷打破。
首先,一劇兩星使得單家電視台對頭部內容需要付出的成本上升:從2015年1月1日起,廣電總局開始執行一劇兩星政策——每一部電視劇每晚在黃金時段聯播的上星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且每晚不能超過2集。這一政策從政策原意上是希望上星頻道的電視劇內容內容百花齊放,同一時段有更多的電視劇可以登陸衛視頻道進行播出。但對電視台而言,兩家電視台需要承擔起過去4家電視台支付的版權費用,采購成本增加。尤其是非頂級的一線衛視,難以通過聯合其他三家共同采購頭部劇的模式,來獲得頭部內容資源。
在購劇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電視台仍要嚴格執行電視劇不能中插廣告的規定:早在2011年廣電總局就發文規定,要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因此,目前電視台在電視劇上的廣告收入主要表現在前後貼片廣告、硬廣以及欄目冠名權。
相比於電視台,視頻網站的變現模式則更加多樣。除電視台完全不具備的付費會員收入外,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有創新空間。
付費會員收入:正在成為視頻網站的重要收入來源。從用戶來看,2015年到2016年,中國視頻付費用戶規模上升了109.7%,目前付費用戶達到6130萬。預計到2019年,國內視頻付費用戶將達到1億人。從收入來看,從2015年到2016年,互聯網視頻行業付費市場的收入增長124.9%,整體市場規模超過100億。
多樣化的廣告變現:隨著技術發展,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加豐富。首先,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對用戶群進行地域、性別、喜好、年齡等各種定義,廣告主可以進行分人群投放。其次,視頻網站廣告投放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不只停留在傳統貼片、暫停廣告的模式,還出現了多種新型廣告模式。例如,互動貼片廣告(在普通視頻廣告基礎上添加動畫、交互按鈕、表單等元素,可通過互動操作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視頻情景互動、移動多屏互動(二維碼或搖一搖進入品牌互動頁面,通過搶紅包、互動游戲等形式增加活動的互動性與參與性)等多種創新廣告模式。而隨著網路劇與視頻網站自製劇的數量增加,過去在播出階段投放的廣告,可以向上延伸,成為植入廣告。雖然在一些非現代題材的劇集中,並不適合植入現代的產品,但視頻網站推出的「創意中插」,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老九門》、《暗黑者》以及《鬼吹燈·精絕古城》這些網路劇,均啟用了創意中插的廣告模式——在劇情中插入一個約1分鍾的有完整故事的小劇場,邀請劇中演員出演。小劇場故事可能與劇情有關,也可能是一個創意的故事。根據媒體報道,現在創意中插的價格從最初的50萬/條逐漸上漲,甚至達到100-150萬的單價。
國內頭部電視劇的國際化步伐展開
隨著互聯網上信息的快速傳播,一批優質的國產電視劇影響力已不再局限於內地。《甄嬛傳》《琅琊榜》《微微一笑很傾城》《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優質國產劇同樣受到海外觀眾的追捧,主演孫儷、胡歌、劉詩詩、林依晨、陳柏霖等聚集了眾多外國粉絲。
《甄嬛傳》配英語並重新剪切後在美國播出,登陸Netflix,播出過程中曾有13620人在Netflix網站上為《甄嬛傳》評分,得到3.8分的較高分,同時,美版《甄嬛傳》在Netflix上的評價超過4星,導演鄭曉龍對此很滿意,稱「在美國3星就是『我喜歡』,4星就是『我非常喜歡』。我們現在已到了『非常喜歡』的程度。
《琅琊榜》不僅在中國引起網路極大的關注度,也出口海外,並且在韓國日本播出,韓國的中央日報還曾發布一則長文評價《琅琊榜》。韓國甚至推出了琅琊榜取景地的旅遊項目,吸引韓國粉絲前往。
2017年國內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次掀起海外熱潮。
除了向海外輸出成片,近幾年國產的電視劇開始了IP的「反向輸出」。競爭激烈的韓國電視劇市場,開始引進中國電視劇版權,翻拍成韓劇。《五星大飯店》《中國式離婚》《何以笙簫默》等都在翻拍計劃中,有報道稱韓國版《何以笙簫默》的男女主分別是李鍾碩和朴信惠。《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熱播電視劇已經被韓國翻拍,《步步驚心麗》於2016年中韓同步上映,一改中國單方面翻拍韓劇的現象。
流媒體快速發展支撐好萊塢電影演員回歸電視熒幕
1、好萊塢電影演員進軍美劇
電影演員迴流電視劇並非只出現在國內,近年來好萊塢演員同樣「扎堆」美劇。相較於國內,美國的影視娛樂行業中,電影演員地位高於電視劇明星的「鄙視鏈」一直存在。
2013年,《紙牌屋》成為當年風靡全球的美劇,其主演曾兩度獲得奧斯卡。他出演電視劇,被認為是好萊塢電影明星向電視屏幕迴流的一個開端。
2017年2月首播的電視劇《大小謊言》由HBO出品,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2017年3月在福克斯電視台播出的《宿敵:貝蒂和瓊》、4月在AMC電視台開播的新劇《德州長子》都邀請了老牌好萊塢電影演員出演。
2、高額片酬與特效增強成為美劇吸引力,流媒體異軍突起成美劇新載體
(1)片酬提高吸引大批明星迴流美劇
與國內的情況類似,電視劇能吸引到更多資本,成本回收渠道更多,演員明星片酬也陸續上漲。《大小謊言》的主演單集達到35萬美元的片酬,雖然該劇第一季只有7集,但整部劇的片酬就達到1500萬人民幣以上;Netflix出品的喜劇《瘋子》將於8月開拍,給女主角開出的片酬也達到35萬美元/集。
(2)特效加強,美劇擁有電影質感
隨著電視劇製作成本的增加,以前只能用在電影中的技術,已經開始可以越來越廣泛地用在電視劇中了。《權力的游戲》中惟妙惟肖的特效,增強了視覺體驗,將電影品質帶入電視劇。對於好萊塢大牌電影演員來說,特效加強後的電視劇行業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作品表現並更加吸引觀眾。
(3)美劇為電影演員事業轉型提供平台
有國外電影人認為電視正在經歷最好的時代。近幾年,美劇精品頻出,短小精悍的劇集越來越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一些演員在拍攝了一些續集電影,或者到達職業頂峰後,也會選擇參演電視劇,為自己事業的轉型取得突破。
(4)電視網不斷豐富內容,流媒體異軍突起
美國共有5家商業性質的公共電視網,分別為CBS、ABC、NBC、FOX、CW,依靠廣告收入及DVD銷售生存。五大電視網為觀眾呈現許多經典美劇。
此外,美國還有有線電視網路,分為基本有線電視網和付費有線電視網。有線電視網的劇集內容相對公共電視網來說,尺度更大,投資更大,精彩程度也有所提升。美國基本有線電視網包括USA、TNT、AMC、FX、A&E等較為知名的電視網/頻道,也包括SyFy、MTV、History等專門頻道;HBO、Showtime、Starz是三大付費電視網,其中,HBO及其旗下的Cinemax占據了美國付費電視頻道市場份額的90%。作為電視網路的HBO以大投資拍攝了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美劇。早在,2001年,HBO投資1.25億美元,製作了10集電視劇《兄弟連》,單集的單集製作成本高達12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750萬元)。通過高額的投資,HBO讓電影中的大片視覺效果在電視熒屏上得到呈現。2011年HBO推出的美劇《權力的游戲》,平均單集製作成本達到600萬美金,後期甚至達到單集1000萬美金的製作成本。
除了追求收視率的有線電視網以外,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流媒體網站也成為了電視劇重要的生產者。包括Netflix、Hulu等,都推出了自己的自製劇。尤其是行業領先者的Netflix製作了一大批經典劇集,包括《紙牌屋》《女子監獄》《毒梟》《超感獵殺》《超膽俠》等。
美國的電視網與流媒體在相互競爭中不斷發展,讓更多觀眾開始從大銀幕回到小熒屏前,再加上正在不斷完善的電視劇製作體系,這也是吸引好萊塢一線大咖紛紛回歸電視劇的原因之一。
電視劇質量有望提升,吸引力或超電影
1、電視劇整體質量上升
(1)電影演員顏值演技在線
目前,電視劇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存在劇情爛俗、演員演技尷尬等問題。而電影比電視劇更加考驗演員的演技,能夠活躍於大熒幕的電影明星通常演技不俗,因此,電影演員出演電視劇本身也是一種對電視劇表演質量的保證。
(2)電影人投身電視劇幕後,資源整合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少電影演員看中了電視劇行業的機會,開始在電視劇中任投資人、製片人等角色。根據報道,《帝王業》將吸引到知名演員作為投資方,雖然其目前還未確認出演女主角,但將以投資人的身份正式跨足電視劇行業。電影演員個人的此種轉型,在電影市場上相對較難實現。電影作品投資風險大,即使是大牌演員參與了前期製作和演出,在資本回收和利潤獲取上也仍然有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還有不少電影界的老牌幕後加入到電視劇製作中,多位在電影領域知名的武術指導、美術指導、服裝造型等專業技術人才都開始活躍在電視劇製作團隊。如今年播出的玄幻大劇《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2、製作費用尚未觸及天花板,期待質量影響力俱佳國產電視大劇
雖然國產劇製作成本近5年大幅度提升,但是與美劇1000萬美金/集的製作成本相比,國產電視劇製作費用仍未達到天花板。
2012年,76集的《甄嬛傳》,製作成本只有7000萬,平均一集成本不足100萬。2015年,電視劇市場才真正邁入「億」元時代。《花千骨》、《琅琊榜》的熱播背後1億左右的製作成本分別支撐著兩部劇的服飾道具和造景搭棚。隨後,古裝玄幻劇的製作成本上漲至500萬-600萬/集,相比2014年直接提升2.5-3倍。從2016年開始,古裝電視劇製作節節攀升。《擇天記》、《那時花開月正圓》、《軍事聯盟》成本4億;新劇《贏天下》成本5億。
雖然國產劇投資成本增長快速,但遠低於美劇製作成本,尚未達到天花板。國產劇目前的製作成本不到1000萬元/集,而美劇製作成本最高的是《王冠》,1300萬美元/集,相比而言,國產劇製作成本仍然有提升空間。增長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大牌的電影演員向電視劇領域迴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更優質的特效從電影大銀幕帶入電視小屏幕,過去電視劇中出現的「五毛特效」或將逐漸消失。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國產大電視劇時代已經開始來臨,後續隨著製作成本持續推高,特效製作、服裝、武打、配樂等環節更加專業化,國產電視劇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將進一步提升。推薦關注有頭部精品劇製作能力的公司。
1、慈文傳媒
根據公司2016年業績快報,公司2016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8.31億元,同比增長113.9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47.06,%,實現每股收益0.93元,同比增長22.37%。公司曾經投資拍攝了《花千骨》、《老九門》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劇、網路劇作品,形成了在電視劇領域良好的慈文品牌。根據湖南衛視公布的編播計劃,2017年慈文傳媒的三部作品《特工皇妃》、《涼生,可不可以不憂傷》《特勤精英》都將在湖南衛視播出。除此之外,公司還儲備了《致青春》《左耳》《三體》等知名IP,為公司後續電視劇作品的開發提供動力。
2、歡瑞世紀
公司已發布2016年年報。2016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 55.6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 2.65億元,同比增長54.74%;實現扣非後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61.71%,超過公司業績承諾的2.23億元。實現每股收益0.62元,同比增加40.91%。2016年,電視劇投資製作發行及其衍生品業務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91.51%,主要由三部精品電視劇貢獻,包括《麻雀》、《青雲志》、《大唐榮耀》。根據公司年報披露,2017年公司已有《天乩之白蛇傳說》和《天下長安》進入了拍攝,《封神之天啟》、《秋蟬》進入拍攝籌備階段。除此之外,公司在2016年還增加了《霹靂布袋戲》《長恨宮》等多個IP的儲備。這與公司之前已有的《昆侖》等超級IP一起,構成了公司豐富的IP儲備,為公司後續的影視劇拍攝製作打下了基礎,保證了公司每年300集以上的精品電視劇生產能力。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別為0.25、0.30元,對應PE為42.8x、35x。
風險提示
電視劇作品質量低於預期;演員成本高企。(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柒』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破多少億元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
也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神話已經結束,進入了漫長的低速發展期。然而,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對這些言論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捌』 2017年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不論中國還是外國
2017年電影票房排名:
戰狼2。(中國內地)票房56億,中國年度票房總冠軍,世界單一市場電影票房總冠軍,中國票房破億速度最快電影(上映4小時後破億),好萊塢電影100強,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鶴獎最佳影片。
速度與激情8。(美國)票房26億。
羞羞的鐵拳。(中國內地)票房19億。
功夫瑜伽。(中國內地)票房17億。
西遊伏妖篇。(中國內地)票房16億。
變形金剛5。(美國)票房15億。
摔跤吧爸爸。(印度)票房12億。
加勒比海盜5。(美國)票房11億。
金剛:骷髏島。(美國,中國,加拿大)11億。
極限特工3。(美國)票房11億。
『玖』 2017年中國電影質量獲得了快速提高嗎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2017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到達新的高點——559億元;這一年,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這一年,國產電影《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
網友紛紛表示,這些努力付出與精心打磨是值得的,觀眾從電影營造的真實場景中獲得滿足與感動,用實際行動給予國產電影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