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2017年電影仙蹤太原發布會

2017年電影仙蹤太原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5-05-04 18:29:58

Ⅰ 關於梁祝問題:看過好幾個版本的梁祝了。到底歷史傳說中是怎麼樣的。電視電影演的都不像了。

【梁祝傳說】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歷史淵源】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發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志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台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台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於馬庄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歷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歷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傳》,後者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跡,目前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不同的版本】

雖然「梁祝」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兒,全國究竟有多少種「梁祝」版本。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1)鄞州版本: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2)上虞版本: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3) 杭州版本: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4)宜興版本: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游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5) 濟寧版本: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台是為解父憂才女扮男裝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6)汝南版本: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檯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里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欣賞

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可說是整曲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填詞作品欣賞
梁祝——化蝶
——根據小提琴協奏曲填詞
劉周
花謝花開無時盡,
年年花間覓仙蹤;
瑤池淚灑化蝶恨,
天上人間儂伴君;
此生不與知音共,
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許,
樓台再會訴衷情;
可憐十八送別時,
君豈知儂是女兒身,
未解儂痴情;
樓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獨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
雙飛願爭萬世春。
(注:儂,指我)
原載《天有霓裳》

同名電影:梁祝
類型】:電影/影片
【上映時間】:2008-06-13
【英文片名】:Butterfly Lovers
導演】:徐克
【主演】:楊采妮 吳奇隆 吳家麗 徐錦江
【劇情看點】:徐克在本片充份發揮了"舊瓶裝新酒"的能耐,將一個傳誦多年的經典愛情故事成功地年輕化和現代趣味化。

劇情介紹: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段愛情故事的流傳,始於公元三七七年。東晉時期,當時的門第風氣極盛,官家女兒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與貧苦兒梁山伯為同學,二人情義相投,相交甚篤,後祝被梁認出女兒身,兩人遂私定終生,但這一願望遭到祝家的激烈反對,並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從,最後兩人唯有以死相殉,化蝶雙雙飛去……
徐克在本片充份發揮了〃舊瓶裝新酒〃的能耐,將一個傳誦多年的經典愛情故事成功地年輕化和現代趣味化,而結局的悲劇氣氛亦能感動傳統的觀眾,稱得上是雅俗共賞的佳作。這個重拍版本與前不同的地方是鮮明地寫出祝英台之父為了鞏固朝中地位,藉女兒的婚姻攀附權貴的馬家,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崇綺學院讀書,其實是繼承祝夫人未竟之志,而她愛上同學梁山伯的故事亦與其母當年的行徑如出一轍。吳奇隆與楊采妮的搭檔擦出火花,兩人成為新的金童玉女。〃梁祝與小提琴協奏曲〃經改編後作為本片的配樂基調,效果相當動人。

Ⅱ 介紹一些關於中國近代史(1840——1949)的影片

遠古時代(三皇五帝):

《伏羲女媧》
《精衛填海》
《黃帝》
《後羿射日》

夏商周:

《封神榜》

春秋:

東周列國-春秋篇
驪姬傳奇
晉文公傳奇
"孔子"
"孫武"
"孫子謀略"
"西施"(大陸84版 台灣版)
"吳越爭霸"

戰國:

東周列國-戰國篇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商鞅傳奇"
"屈原"(港)
屈原"(大陸版)
亂世英雄呂不韋
荊軻傳奇

秦:

亞視版"秦始皇"
大陸版「秦始皇」
陳勝王

楚漢爭霸:

"楚漢風雲"
"楚漢驕雄"
"西楚霸王"
"楚河漢界"
"淮陰侯韓信"

西漢:

漢劉邦
呂後傳奇
大漢巾幗
大漢天子
漢武大帝
漢武帝
王昭君(台灣91版 大陸87版、06版)
昭君出塞
漢宮飛燕

東漢:

劉秀救母
光武大帝

三國:

貂蟬(亞視版)
曹操與蔡文姬
曹操
關公
諸葛亮
洛神(港)
三國演義
三國英雄傳(台)

西晉:

亂世妖後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俠影仙蹤
花木蘭(港劇)
達摩(粵語, 呂良偉1986版本)

隋唐:

隋煬帝
大運河
隋唐演義
隋唐英雄傳
隋唐群英(港)
開創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台)
薛仁貴傳奇
大唐情史
大唐名相
貞觀之治
貞觀長歌
文成公主(李琳版、曹穎版)
武則天(馮寶寶版、潘迎紫版、劉曉慶版)
無字碑歌
護國良相狄仁傑
上官婉兒
大明宮詞
唐明皇
楊貴妃(港)
大唐歌飛
珍珠傳奇

五代十國:

十三太保
情劍山河(台)
絕代雙雄(新)
李後主與趙匡胤

遼、(北)宋、西夏:

趙匡胤
大遼太後
契丹英後
楊家將
寇老西兒
包公
包青天(台)
包公生死劫
巾幗英雄穆桂英
一門英烈穆桂英(台)
水滸傳
水滸
江山美人
李師師(大陸、台灣版)
賀蘭雪

(南)宋、金、元:

岳飛
岳飛傳(亞視版)
梁紅玉
辛棄疾鐵血傳奇
完顏阿骨打
成吉思汗(大陸版、亞視版)
魂斷釣魚城
蟋蟀宰相(賈似道)
關漢卿傳奇

明:
鳳陽小子朱元璋
傳奇皇帝朱元璋
帝師劉伯溫
大腳馬皇後
皇後駕到
大明群英
大明天子
大明王朝1449
大明王朝1556
正德演義
海瑞傳奇
海青天
海瑞
明宮三大案
雷峰塔英雄傳
袁崇煥傳
江山風雨情
明末風雲
誰主中原
魂斷秦淮
鄭成功
大英雄鄭成功

清:
努爾哈赤(86版)
太祖秘史
孝庄秘史
清宮風雲
風流孝庄(92版)
少年天子順治
康熙帝國
康熙大帝(94版)
傲蕾.一蘭
雍正王朝
雍正皇帝(93版)
乾隆王朝
戲說乾隆(台)
宰相劉羅鍋
嘉慶皇帝
滿清十三皇朝(港)

近代、現代和當代:

鴉片戰爭演義
太平天國
天國傳奇
魂斷太平
洪秀全(89版)
少女慈禧
洋務運動
紅頂商人胡雪岩
東方商人
一生為奴
台灣巡撫劉銘傳
大將軍
北洋水師
血祭大沽口
走向共和
秋瑾(粵)
辛亥首義
孫中山
黃埔軍人
大浪淘沙
日出東方
風雲黃浦江
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
喬家大院
大染坊
大宅門

上海一家人
上海滄桑
羊城風暴
反圍剿
血戰萬源
紅色娘子軍
長征
我的長征
延安頌

遠東陰謀
西安事變
趙四小姐與張學良

趙尚志
遠東特遣隊
八路軍
百團大戰
抗日名將左權
中嶽狂飆
沁源圍困戰
東進序曲
馬鳴風蕭蕭
新四軍

八百壯士
1937海空大血戰
長天烽火(大空戰)
傻兒軍長
大湖之戰
會戰雪峰山(講述正面戰場最後一戰)

中國遠征軍
鐵道游擊隊
呂梁英雄傳
我的鄂爾多斯
茶馬古道

梅花
和平的代價
他們為什麼死在中國

攻克太原
挺進中原
陳賡大將
華東野戰軍
喋血四平
塔山阻擊戰
風雨下鍾山
敵營十八年

烏龍山剿匪記
人心向背
英雄虎膽

江山
上海的早晨
非常公民
開國領袖毛澤東

亮劍
冰山上的來客
第二次握手

淚痕
血色浪漫
歷史的天空
南海風雲
凱旋在子夜

和平年代
潮起潮落
驚濤

公關小姐
忠誠
共和國往事

歸途如虹
紅十字方隊
突出重圍
DA師
沙場點兵
迅雷之旅
軍港之夜
波濤洶涌
長空鑄劍
垂直打擊
導彈旅長
石破天驚

神舟

綜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東方小故事》

閱讀全文

與2017年電影仙蹤太原發布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符鎮棺什麼電影 瀏覽:847
美國電影老三叫什麼約翰 瀏覽:420
58天日本電影截圖 瀏覽:574
何家駒欺負弟弟的女友叫什麼電影 瀏覽:424
電影院里有攝像頭嗎 瀏覽:852
韓劇里的美人魚電影有哪些 瀏覽:71
羅斯福哪個電影院 瀏覽:14
電影別那麼驕傲插曲 瀏覽:99
小米電視下什麼軟體看電影免費 瀏覽:789
轉發送電影票 瀏覽:401
2018年1月4日電影 瀏覽:320
2018日本最火的電影 瀏覽:710
推薦電影的開場詞 瀏覽:148
韓國倫理電影食物鏈 瀏覽:238
私人電影院哪個電影適合拍照 瀏覽:432
美國電影手臂骨折 瀏覽:858
國慶節電影票房收入 瀏覽:936
歐美電影有兩部 瀏覽:420
新加坡最新電影2018 瀏覽:168
韓國電影不忠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