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電影電視劇行業在亞洲是什麼地位在國際上算幾流水準
在亞洲影視圈中,中國影視劇市場的成熟度、藝術性和開放程度上不如日韓。甚至與寶萊塢年產那些好電影比,中國優秀電影堪稱鳳毛菱角。
中國電影市場巨大,呈現井噴狀發展。但是國產電影質量不高,無法佔有市場。這就給了其他國家很大的機會,這里成為全球電影人的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好萊塢大片的狂轟亂炸,還是我們的鄰居印度寶萊塢、韓國、日本優秀影片的強勢來襲,看重的都是市場的無限活力與巨大的消費能力。
當觀眾群體成為資本與影視人不可忽視的力量,當「劣幣驅逐良幣」的營銷事件被人人喊打,市場朝著「良性循環」發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現在,中國電影有觀眾、有票房、有市場,剩下的就需要塌下心來好好拍片的中國電影人來「填」了。
2.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退票現象
《後來的我們》、《幕後玩家》、《狂暴巨獸》、《黃金花》……這個五一假期到底看點兒啥?看奶茶被退票,還是徐錚留頭發?
作為五一檔的第二大熱門影片,這部徐錚兼職並主演的影片與《後來的我們》同天上映,但無論是排片還是票房都相去甚遠。在《後來的我們》64.6%的排片擠壓下,《幕後玩家》的排片僅有11.1%,上映三日,票房也僅有《後來的我們》六分之一。
2014年,徐錚主演並監制的《催眠大師》亦於五一檔上映,同樣是懸疑題材,最終斬獲2.74億的票房已被稱為黑馬。電影市場已今非昔比,而今,動輒三五十億的電影票房,市場的天花板不斷抬高,《幕後玩家》也淹沒在這轟轟烈烈的退票潮之下。
五一檔之後,又要迎來了國產電影保護月前的好萊塢大片轟炸,豆瓣電影年度榜單上,最值得期待的外語電影《復仇者聯盟3》也即將上映。與其在自己家門里擠壓,真不如放開眼界去和外敵拼殺。
無論如何,這場懷念前任的風潮很尷尬。
內容來源投資界
3. 2019年暑期檔票房超176億,是《哪吒》成就了暑期檔嗎
不是,《哪吒》給暑期檔票房做了貢獻,但不完全是因為《哪吒》才有的這個票房,暑期票房一直都在增長。
2016年—2018年,中國內地「暑期檔」電影票房分別為124億、163億、174億,呈逐年增長態勢。國家電影資金辦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暑期檔票房為176.53億元,再創「暑期檔」票房新高。官方數據顯示,暑期檔三個月中,近130部中外影片廝殺,票房過億的影片有21部,5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
從歷年「暑期檔」觀影人次來看,2017—2018年暑期檔期間觀影人次分別為4.74億、4.96億,2019年「暑期檔」觀影人次已超4.99億,均超過2017年、2018年「暑期檔」觀影人次,刷新「暑期檔」觀影人次紀錄。
(3)2018年國產電影保護月擴展閱讀
在2019年暑期檔電影票房排行榜上,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6.77億票房奪冠,排在其後的為《烈火英雄》16.29億元票房,《蜘蛛俠:英雄遠征》以14.13億票房排名第三。此外,2019年暑期檔觀影人次已超4.99億,超過歷年。
在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紀錄收割機,自上映以來,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至2019年8月31日,該片觀影總人次達1.3億,超過《流浪地球》的1.05億觀影人次,成為2019年觀影人次最多的電影。
4. 《哪吒》雖然「賺了」,但影院卻「虧了」
2019年暑期檔結束了!從最開始小心翼翼,到中間失落擔心,接下來重振旗鼓,到最後超額完成任務。這個暑期檔讓所有人不太省心。
1、數據背後的隱患
2019年暑期檔可謂一波三折、大落大起。春節檔之後,連續四個月市場表現差強人意,為此暑期檔一開始就被寄予了厚望,希望憑借著「火力」改變荒涼的狀態。
6月份華語片和進口片齊發力,總票房突破40億,較去年同期上漲16.5%,這一成績對於上半年收官勉強說得過去。6月底7月初,《八佰》、《小小的願望》、《少年的你》、《刀背藏身》等多部被市場寄予厚望的電影退檔,直接撼動了對暑期檔的預期,弄得人心惶惶,很多業內人士甚至悲觀地預測,這將是史上最慘的暑期檔。還好,《銀河補習班》、《掃毒2》、《獅子王》、《愛寵大機密》等多部影片助力,讓暑期檔有了一點熱度。緊接著,《哪吒》上映,點燃了整個暑期檔。接下來,暑期檔由弱轉強,慢慢扳回一局。8月份,《烈火英雄》、《使徒行者2》、《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和《哪吒》一起把暑期檔推向高峰。
從中看出,一是票房微漲,觀影人次略漲,全國排映場次達到了3294.5萬場之多,同比上漲了16%,但同期全國上座率僅有11.89%,是近三年上座率最低的一年。它所反映的問題尤為嚴重。二是今年暑期檔平均票價35.3元,2018年是35.01元,票價漲了0.3元。
而因為上座率越來越低,影城單日單廳收益大幅下滑。據了解,今年暑期有數據統計的影城為10721家,較去年同期9723的影城數量上漲了近千家,但平均單日單廳收益為2707元,較去年單日單廳收益2967元減少了9%。
可以說,很多影城在火熱的夏天並沒有分享到暑期檔的眾多紅利,虧損還是成了影院的嚴重包袱。這是個致命的問題。
2、 一個「提檔」定下大局
2019年暑期檔是動畫電影集體井噴的 歷史 時刻。
今年共有19部動畫電影上映,比2018年增加了兩部,累計票房達到61.51億元,創下歷年暑期檔最佳紀錄。相較2018年的10.7億元票房,凈增長50.8億元,增幅474%。
令所有人喜出望外的是,今年的爆款出自一部國產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它定檔的時間非常之准,從8月16日提檔7月26日,這一決定直接影響了暑期檔的市場表現。
《哪吒》上映後,以1.3億的成績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首日票房紀錄。到第10天還收獲了單日3.41億的票房。從上映開始,《哪吒》連續28天問鼎單日票房冠軍、連續17天單日票房破億,而前兩年的暑期爆款《戰狼2》和《我不是葯神》則只連冠了21天和15天日。最終《哪吒》以檔期內46.8億的票房成績超越《流浪地球》,成為中國影史亞軍的電影。
試想一下,如果《哪吒》還是在8月16日上映,口碑和票房肯定不是現在這般模樣。所以有時候一部電影的成功有著太多的偶然因素。
《哪吒》的火爆讓國產動畫迎來了久違的春天。超高的票房讓業內人士對行業充滿信心,更讓國人對國產動畫刮目相看。
《哪吒》的大熱也讓8月份上映的影片有了夏天的熱度。《烈火英雄》《使徒行者2》和進口片《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多部影片發力,八月單月票房達到了77億,而檔期票房也終於在八月的倒數第二天超越了去年的暑期檔。
3、 國產片失意,進口片發威
按理說,7-8月是人們潛意識里的「國產片保護月」,但今年情況特殊,多部進口片也登上了暑期檔的快車。
暑期檔進口片有29部,整體票房達到了64.1億元,占總票房36%;2018年暑期檔進口片票房為47.9億元,佔比28%。進口片檔期市場佔有率提升8%。
暑期檔雖然沒有《復聯4》之類的的爆款,但整體質量過關,給電影院帶來一定的人次和觀影量。今年暑期檔進口大片票房成績前五名分別是:《蜘蛛俠:英雄遠征》,14.14億元;《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12.2億元(上映中);《獅子王》,8.28億元;《千與千尋》,4.89億元;《玩具總動員4》,2.02億元。
《銀河補習班》就是一個例子。最初,曾有專業人士預測它的票房將達到20億,發行方甚至照搬了《我不是葯神》的發行套路,大規模點映以此贏得口碑,但事與願違,此片敗在口碑上,其討論的深刻的教育話題和影片欠火候的拍攝直接讓其敗下陣來,最終影片僅獲得8.7億票房。
除此之外,暑期檔的喜劇片淪為炮灰。原本喜劇片是暑期檔最受歡迎的類型,《煎餅俠》、《西虹市首富》曾驗證這一規律。但今年暑期檔喜劇片質量堪憂,沒能擔負重任。岳雲鵬主演的《鼠膽英雄》僅有1億票房;艾倫主演的《跳舞吧!大象》僅收3924萬票房,都是「票房炮灰」。
4、 希望就在前方
從總量上看,暑期檔以微弱的優勢超越去年的成績,實屬不易。這一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希望,而前方就有星星點燈。據了解,與我們失之交臂的三部重量級影片也有望在年內與我們見面。《小小的願望》正式定檔9月12日中秋檔;《少年的你》的預告也早已登陸了各大院線,宣告2019年年內上映;《八佰》據悉也有望在國慶檔結束後在10月下旬或者11月的較冷檔期與觀眾見面。
接下來的中秋檔、國慶檔都有不少翹首期盼的影片。《小小的願望》、《徒手攀岩》、《寶萊塢機器人2》等影片會撐起中秋檔。《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則是國慶檔的法寶。
只是從中能否再出現一兩部爆款,讓處於虧損中的影院還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