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闖關東的關東是指哪到哪
主要指長城以北、山海關以東的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地區。
關,指山海關。山海關城門,一關之隔,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所說的關東,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闖關東的人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
(1)闖東北電影2018擴展閱讀: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俄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把特權轉讓給日本。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雙方發生大規模的海戰和陸戰,東北地區「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
而當九一八事變之後,闖關東變得更加艱難,很多山東人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統治,加上關內旱情的緩解,紛紛返鄉。
2. 闖關東影評
難得這么閑一次,一口氣把《闖關東》看完了。
闖關東一直是中國移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的還有閩粵地區闖南洋,山西等地區走西口,但後者一是發生在國外,相關資料也大多保存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博物館,二是波及范圍小,資料少,大多數人了解還是來自於一首民歌。闖關東就不一樣,整個東北三省、山東、還包括河北,甚至山西、河南都有很多的人加入,而且移民規模大,波及時間長,一些資料說僅山東地區自道光年間算到九一八前後,就有2000多萬,就接觸身邊的東北人看,很多家庭都有一段闖關東的歷史。
《闖關東》這部戲就是說的這段歷史,從1904日俄戰爭,一直說到九一八爆發,整個戲共52集,全部是從網上下載的,花了四晚上看完。
一、關於演員
這部戲,幾乎都是名角,李幼斌、小宋佳、牛莉、薩日娜、高明、王奎榮、甚至連鮑國安,王繪春這樣配角,無一不是近幾年人氣很高的大牌,從而奠定了這部戲的質量基礎。
李幼斌在劇中扮演傳奇人物朱開山,一個時代的傳奇,一個家庭的舵手,尤其是義和團部門經理的身份,給整部戲增添了不少戲點,很多劇情都是圍繞這一戲點展開,這個人物的演繹,前半部分是很不錯的,尤其是開金礦那段,故事性很強,展開的不錯,種地那段也很不錯,到了開飯店,個人感覺性格刻畫有點前後脫節,既然開金礦帶出金子這么難的事都難不到他,為何面對潘五爺的一再挑釁,卻如此熊包,以至於劉掌櫃都看不下去?我們固然可以理解這是因為家庭大了,拖家帶口,不便於連累家人,但是畢竟傳武在張學良部隊做副衛隊長,他的分量就是黑龍江主席都禮遇三分,何況一個潘五爺,最後幾乎選擇離開山東街最後又留下,難道就是為了表現他朱開山因潘五爺侮辱而不服輸?過於勉強!到了抗日這段,更是一大敗筆,處處表現這個人特別愛國,卻又沒有愛國的基礎與理由,不知這愛國是在哪位進步人士的教育下逐步成長,還是自發的民族情感,雖然最後朱開山自己說是與八國聯軍打仗時,看到日本鬼子的殘暴爆發出來的,但誰都知道八國聯軍英法德是主角,日本鬼子還沒有露出猙獰面目,僅此一說,過於附會。
小宋佳在劇中扮演鮮兒,一個有爭議的角色,這個女闖將可不簡單,隻身出逃,賣身救夫,闖戲班卻被惡霸糟蹋,進林場,做王府丫鬟,還入了排幫,最後當土匪,情人也是好幾個,兄弟倆都有份,這個人物刻畫起來難度太大,觀眾的評價也是好壞參半,但個人感覺與演員關系不大,更多的是編劇原因,為了增加傳奇性,故事性,增加了太多不應該的經歷,性格也是前後跨度太大,尤其是當土匪這段,簡直令人大惑不解,跟傳文傳武感情戲,也是令人琢磨不透,一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戀人,甚至連在過去大逆不道的私奔這樣行為都敢做的,感情竟是如此脆弱,傳文只是隨意堅持了一下,就同意了與那文的婚事,鮮兒呢,都不明白在其感情深處到底是愛老大,還是老二,還是土匪頭子震三江,鮮兒與震三江到底是啥關系,非常令人費解,一口一個當家的,老震死的時候,鮮兒燒紙時說,這一輩子交給他當家的了,有時候打靶歸來,兩個人還摟摟抱抱的,不知道這一腿算咋回事。對傳武,直到劇尾,鮮兒被傳武從法場救回,才同意嫁給他,並主動提出做二奶,當鮮兒到二龍山拔香頭時卻遭遇官兵攻打,也許是編劇為了增加悲劇氣氛,故意來這么一段,但到最後來這么一段,有點故意拼湊戲份的意思。
3. 個人及家庭情況介紹怎麼寫
個人及家庭情況內容應包含以下內容:
1、家庭成員有哪些。(父母哥姐,性別,年齡,政治面貌,從事什麼工作)
2、收入狀況,經濟來源。
3、有什麼特殊情況,(一句話,實事求是的介紹家裡的情況就對了。)
例文如下:
我是XXX學院中文系03級的貧困學生,來自九江市的一個偏僻農村。現家有6人,爺爺、
奶、爸爸、媽媽和我。爺爺、奶奶年老在家,mm在縣城讀高中,爸爸媽媽在家務農,且媽媽
弱多病,全家的開支主要靠農作物。
由於故鄉田少人多,加上往年又遇洪水,農作物欠收,全家人均收進不足400元。我進大學時的.學
大部份是靠親戚朋友借來的,今年要把學費交齊就更加困難了。為了不因經濟困難而影響自己的學
,能及時、足額地把所欠學費交清,因而,我特向貴社提出助學貸款。
我借款的額度是6000元,計劃畢業後4年內還清本息。我父母也同意我貸款,並同意承當連帶保證
任。貸款後,我保證履行還貸義務,按時回還貸款本息。
同時,繼續努力學習,爭取以良好的成績往返報省農村信用社對我的關心和扶持。看省農村信用社
准為盼。
說明人:×××
也可參考以下內容:
本人**************學生。本人家住農村,家中現有父親,母親,共有三人。由於家鄉地處小鄉
,家鄉經濟欠發達,家庭收入甚微,僅靠農耕為主,平時家裡沒有什麼特別經濟收入,大學期間的高
學費和生活費,使得本來困難的家裡更加雪上加霜。
父母身體不好且多病,家中生活困難。我的親朋
友都為我感到高興能有機會上大學。懷著滿腔的熱情,我離開了我鍾愛的故土來到他鄉求學。帶著家
們的自豪與執著,我一直在努力的做著我應該做的事情——學習。父母省吃儉用的錢把錢寄給我。
們希望我能過的好。
父母只想讓我好好學習,我只能用學習成績來回報他們,每次向家裡報告好成績
時候,都可以感受到父母舒心的笑容,還有他們的囑咐,讓我再接再歷。
也許是父母們對與兒女的關
,他們總是要我們不要太薄對自己,總是把最好東西留給我們,他們自己說「錢我們倆回努力去掙
,你盡管按你的需要去做你的事情吧!只要你將來能夠有所作為。」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我都回感到
陣心痛。
一種欲擺無奈的心情。我只願為他們減輕些。在到大學之前我就有了一個想法:申請國家助
貸款來充當學費,申請勤工儉學崗位來充當伙食費,平時省吃儉用,還要申請國家助學金來充當一部
伙食費和生活費,盡量減輕家裡的負擔。
4. 關東是指
清末開始,以山東、河北為主體持續和大規模向東北三省移民,在歷史這被稱作「闖關東」。近日,有網友提問:為什麼叫闖關東而不叫闖東北?關東又是指的哪些地區?
1、「關東」戰國時就已出現
作為一個地域性的專用詞,「關東」早就戰國時期就已出現了,只不過古時的關東並非現在的關東。戰國時期,遠離傳統中原地區,偏居一隅的秦國日漸強大,並且不斷與東方六國發生戰爭。
函谷關之東廣大地區被稱為「關東」
秦國兵出渭河平原,進入中原地區時,必須要經過一道關口——函谷關。久而久之,戰國七雄把函谷關視為地理、軍事、政治的分界。函谷關之西的秦國被稱為「關西」,與之相對的函谷關之東廣大地區被稱為「關東」。
2、「關東」明朝時被重新定義
明朝自成祖朱棣起,向有''天子守國門''的傳統。其來歷最初是為防範蒙元勢力,後期則主要防禦女真鐵騎、滿族八旗兵。既然北京是「國門」,那麼「門樓」在哪裡?
山海關之東地區被稱為「關東」
於是,就不能不提到山海關。山海關是明長城東起第一關,更重要的是:它距北京僅280餘公里,是擋在北京身前的一道屏障,失去山海關意味著不出5天,八旗軍就能兵臨北京城下。正因為山海關軍事、政治意義極其重大,才有了「天下第一關」之稱。
因此,「關東」明朝時被重新定義:山海關把滿族八旗兵和北京城分隔開來,處於山海關之東的白山黑水被稱為「關東」,因此清末這次大移民被叫做「闖關東」。那麼,為什麼不叫「闖東北」呢?
山海關軍事、政治意義極其重大
3、「東北」出現時闖關東潮已過
「關東」在山海關建立前統稱「遼東」,這一稱呼最早可上溯至周朝。用「東北」或「東北三省」專指遼寧、吉林、黑龍江則是在民國,也就是說在闖關東的年代裡,「東北」一詞還沒有發明,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闖東北」的說法。
關東主要指現在的東北三省
關東地區在普通民眾眼裡,主要指現在的東北三省。但因為滿清與蒙古的特殊關系,至少在民國初年,關東還包括有蒙古西北的大部分地區。隨著日本侵入,遼寧、吉林、黑龍江相繼淪陷,人們才開始用東北來特指這三省。
5. 「以為不看好,結果熬夜追」的電視劇有哪些
初聽大江大河的名字,以為是一部歌頌美好山河的紀錄片或者電影,隨著熱播,我被高評分吸引住了,無論是否經歷過這段歷史,這部劇都能將你瞬間帶入那個年代,透過三位主角的故事,我們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個鮮活的時代,以及千千萬萬為現代化奉獻一生的無名英雄。
其中三位主角串起了整部電視劇,分別是宋運輝,雷東寶,楊巡。
01宋運輝(王凱 飾)白手起家的個體戶楊巡,天生赤貧,父母靠不上,姐弟一串拖油瓶……窮怕了,餓怕了,一門心思只想搞錢。他從買饅頭開始,一根扁擔走街串巷做小販。憑借商人的敏銳和圓滑,闖東北,下廣東,不斷尋找發財的機遇。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渡時代,手忙腳亂抓住過商機,也踏入過陷阱。經歷過暴富,也經歷過一夜賠光、污名、牢獄……他在生意場上一路摸爬滾打,又每每絕境逢生,在一次次風險與坎坷中,成為了商海的贏家和弄潮兒。
三個主角,他們是改革開放歷程中的三個階層:知識分子、農村幹部、商人。也代表了中國經濟的最重要的三種形式: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
6. 闖關東,關東是山海關以東的東北三省嗎
關東是山海關以東的東北三省。闖關東:關,指山海關。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
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史書說:「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釋義:三種自然資源豐富且便於開采使用:荒蕪的土地、礦產、鹽。)」。
歷史上兩地有緊密地緣人緣聯系。公元1855年,一場罕見的水災襲擊了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區。大水沖垮了大運河,漕運不得不改道海上。依靠漕運生存的人們不得不面臨嚴重的生計困難,加上晚清時期的各種苛捐雜稅,進入土地相對遼闊,人煙相對稀少的關外地區,成了當時破產農民的一個自我救贖的主要途徑。
從清初到民國年間,內地闖關東的人數達到了3000萬人次,多數是因自然災害和戰亂而迫於生計的人們。
(6)闖東北電影2018擴展閱讀:
「闖關東」不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大舉「破門而入」的,而是千數百年以來探尋—冒險—跋涉—起伏的過程;開始是零落漸進的,隨著主客觀各方面條件的成熟,便出現了相對意義的「關東熱」。
按照某些文字記載與影視傳說,好像關內人闖關東最早是自清末和民國才開始的。其實不然。准確地講,如果說大批地、拖家帶口地遷徙關東尚可如此說;但自膠東半島渡海赴遼東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東漢以降。
在這方面,有據可查的一位名人就是後來做了東吳大將的東漢末年的太史慈。此人乃東萊黃縣人(與筆者是真正的同縣老鄉),早年渡海北上遼東,「求職」均不順遂。當時遼東那邊除了有少數民族佔山為王,東漢政權也早已滲進。太史慈作為當時真正的「北漂」,在那邊始終未定下來。
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鄉。但其母深明大義,力主真正的男兒家應四海為家,闖出一番事業,於是太史慈又轉向南下,以其勇武過人,得遇「小霸王」孫策,歸之於吳,中年逝世後葬於鎮江北固山南坡,與魯肅墓相距不遠。
真正大規模的自南而北的海峽渡有記載的還是在1400年後的明末時期。當時的登州參將孔有德和耿仲明叛變明朝,先是攻打劫掠登州數縣,然後率領本部軍兵加上裹脅的鄉民以及擁入叛軍者號稱萬人,至少也有七八千人之數,於崇禎六年乘船浮海北抵遼東,向後金投降,孔、仲二人雙雙被「封王」。
這一明末的重大事件,不僅說明王朝內憂外患之危重,也說明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渡船往來已非難事,而且可以動員大規模的渡海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民族企業家自力開埠的龍口港,在「闖關東」大潮中是一個分水嶺。因為從此龍口先後與營口、大連等港有了定期的班輪,膠東半島北部和西部的民眾大都在此乘船去東北,「闖關東」漸形常態化。
7. 山東人為何「闖關東」到寒冷的東北呢
所謂闖關東就是闖東北地區,為什麼當時的人民選擇去東北而不是去更富庶的江南呢?
即使今天一個山東人跑到上海來,聽上海話,也如同雲里霧里,聽了半天,依然一頭霧水。這也是東北,成為山東災民移民首選的一大原因。
8. 看闖關東 觀後感
電視連續劇《闖關東》觀後感!
52集電視連續劇《闖關東》播送近月以來,我和老伴一集也沒有脫,天天坐在電視機前,欣賞這部激動人心的佳作,簡直也把自己看成了戲中人,和朱開山一家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焦慮而焦慮,為他們的成功而歡呼。電視連續劇《闖關東》昨晚播完了51、52最後兩集,我靜下來思考,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最主要的是,如下幾個字:闖、忍、誠、忠和恨。
闖,他們一家闖關東,闖世界,闖未來,闖生活,闖自由;他們一家為了逃避故鄉山東的災荒,尋找一條生路,他們闖關東,他們淘金、種田、經營飯館、搞貨棧、跑馬幫、開煤礦,為了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吃盡千辛萬苦,從不向困難低頭,這是在朱開山一家身上表現一種中華民族奮發向上,吃苦耐勞的精神。當前全國人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人人需要有這股闖勁和創新精神。
忍,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存亡,國家利益面前從不含糊,就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哈爾濱已經鬼子兵臨城下,炮聲震撼著法庭,朱家力爭打贏了甲子溝煤礦的官司,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但是,朱家對鄰里糾紛,如對潘五爺的一再糾纏;對親友的誤解,如對韓老海因兒女親事不順的怨恨等等,朱開山為了和諧相處,以忍對之,最後終於化解了矛盾。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在我們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也是值得學習的。
誠,就是誠實、誠信。朱開山一家一貫以誠待人,以誠處事。反映了中國農民的品格。這里說兩個例子;一個是,朱開山曾經是義和團的頭頭之一,失敗後,在洋鬼子的屠刀下死裡逃生,來到關東的金溝淘金,結識了賀老三,成為拜榜兄弟。朱開山離開金溝幾年後,得知賀老三為人謀害,他二次冒險進金溝,查清楚賀老三遇害的情況,懲罰了元兇。又如,朱開山偶爾認識了震三江這個殺富濟貧的英雄人物,震三江當時被捕,震三江設法告訴了朱開山他竊得財寶的隱藏地點,朱開山和兒子一起找到這些財寶用以疏通環節,把震三江從獄中救了出來,若干時間後,震三江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這就是朱開山的性格,也是朱家人的性格,就連朱家人救了他一命,並在朱家長大的一郎也是這樣,當他發現被森田欺騙,損害了甲子溝煤礦的利益時,一方面設法把揭發森田物業的證據交給朱家,並且以死謝罪。
忠和恨,可以說朱開山一家的性格,雖然他們是闖關東農民,後來經商、開礦,但是他們胸中都跳動著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朱開山的二兒子後來成為東北軍一位團長的朱傳武,就是這樣一位人物,為了保衛哈爾濱,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國土,戰斗疆場,拉響集束手榴彈和日本鬼子的裝甲車同歸於盡。那些在前線和鬼子拼搏的英雄們也都是這樣。
他們藐視敵人,懷著滿腔的仇恨和鬼子戰斗。朱開山在森田被擊斃之前對他說:最後你們的結果,是滾出中國去,留下的是你們的屍體。
是的,朱開山預料沒有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以中國人民的勝利,日本鬼子的徹底失敗,而寫完了這段血的歷史,留在中國大地上的,只有侵略者的屍體和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
《闖關東》是一部不屈的家國抗爭史,是一部中國移民的奮斗史,看了它撥動了民族精神這根心弦,勾起了一代代人的回憶。
連續劇《闖關東》也告訴我們,聽聽軍國主義分子森田的狂吠,雖然那是過去的事,但現在並不是沒有這樣的狂人。世界並不太平,依然要時刻准備著,枕戈待旦,睡覺也要睜著一隻眼睛。千萬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在奉行和平外交,以鄰為友的同時,為了國家的安全,必須時刻警惕著!
近日播出的電視劇《闖關東》,是一部講述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變遷的大劇。從已經播出的近三分之一看,基本概述了山東人闖東北的辛酸心路歷程,再現了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悲壯歷史。無論是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也無論是生活場景還是民俗以及時代背景,都象磁鐵一般牢牢地吸引住了人們的視線。
電視劇《闖關東》之所以一開始就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戲的題材所至。
據記載,在過去的300多年間,約有2000多萬山東人遷移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艱辛創業。有一個說法,建國初期,每三個東北人,就有兩個是闖關東的山東人或山東人的後裔,而在山東,闖關東者幾乎遍及每個村莊。「闖關東」是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為了生存,大批山東人背井離鄉,踏上了關東那片遼闊的黑土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闖關東》就是為這些生活在東北的山東人拍的一部電視劇。當年闖關東的人,誰的心裡沒有一把辛酸史呢?離鄉背井,遙望故鄉,哪個流浪在異鄉的遊子不是承擔著身體與精神的雙層壓力呢?所以,電視劇首先就贏得了當年闖關東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的青睞是不難理解的。
畢竟電視劇不同於歷史書,考慮了可看性,勢必要增加一些離奇曲折的情節,何況在這個一切講究效益的年代。對這點,我們是應該給予理解的吧。《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炯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在劇本策劃階段就將其創作定位為: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故事。
「闖關東」這種民族行為是中華民族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關東路上的闖盪需要經歷一次次的波折磨難,包括土匪、官兵、土豪、鄉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癮君子、礦工等等各色人物將陸續登場,給山東大漢製造各種各樣的困難,在苦難之下,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間所產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這一故事設計與好萊塢大片《指環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又與中國古典文學《西遊記》相似,由此可見中西影視文化在人性的本質這一問題上的基本認識是相同的,所謂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摘花飛葉看似相似,其內功也自有獨得之妙。 作為具有史詩色彩的大戲,《闖關東》的故事情節可謂盪氣回腸氣勢磅礴。劇中人物眾多,身份地位不同,各個又性格鮮明。以山東人朱家一家為主線,逐漸引出沒落格格、商人、藝人、土匪、惡霸、土豪、鄉霸甚至日本人等,眾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演繹出一段又一段脈絡清晰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劇中再現了當年闖關東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礦等大場面,使得該劇有了較強的可看性。所以,吸引住眾多喜歡聽故事、看風俗的大批觀眾,也就不足為奇了。
《闖關東》吸引觀眾的還有那些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主人公朱開山的扮演者李幼斌,自《亮劍》後,以他深厚的表演,儼然成了當今中年男演員的佼佼者。在這部劇中李幼斌塑造了一個不同於「李雲龍」的英雄式人物。他在劇中的那種滄桑感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無痕跡的表演,自然得到觀眾的認可。如果說《闖關東》是一部交響樂,那麼李幼斌無疑就是引導出主旋律的音符,而他的老伴與三個兒子,無疑就是樂曲中厚重的和聲。扮演他老伴的莎日娜,是近年熒屏上優秀的「媽媽」演員,這次,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媽媽。在這部交響樂中,還有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這就是小宋佳扮演的鮮兒。鮮兒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經歷了很多坎坷,是劇中戲份最重的女性角色。她的出現,令這部「交響樂」中多了許多亮麗的色彩。還有眾多如牛麗、丁嘉麗等明星的加盟,都給這部「交響樂」增添了各種音色。有如此眾多的明星,你說電視劇能沒有吸引力嗎?
以上,就是《闖關東》成功的主要原因。其它如音樂動聽、畫面優美等,也都是功不可沒的。
當然,這部戲也有它的缺點,比如傳奇色彩的濃烈蓋過了寫實主義的光芒,使得該片與歷史上的「闖關東」有著一定的距離。電視劇的主人公朱開山,一開始的身份就是義和團的將軍,不凡的身份使他的「闖」更多了幾份優越感。其實,生活中大多「闖」關東的,是那些最低層的農民,他們的「奮斗」與生存更加艱辛。記得在哈爾濱看過一幅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挑著扁擔的山東人,挑著家當與孩子,赤腳走進了天寒地凍的世界……
52集電視連續劇 開年大戲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迥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力求真實還原那段悲愴、蒼涼、恢弘、悲壯的民族血淚史。書中將再現當年闖關東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礦等大場面,場景橫跨半個中國。而在細節上,作者延續了其擅長的在平淡人生中貫串人性關懷的思路,親情、愛情與故土情的糾結深入人心,對國事、家事、家鄉事的擔當感人至深。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一關之隔,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從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滿清政府卻禁關令依舊。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東北人口僅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 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1667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1860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 康熙七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 策。(3)、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 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 1860)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 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 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 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斗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1921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1931年日軍侵佔 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 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殖民政府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殖民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蒙獨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 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 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 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 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 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 寢者皆山東移民...」。作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漢族,幾百年來人囗壓力就使漢人不斷向周邊擴散:走西囗、下南洋,內蒙古和新疆也成為漢人移民地。那麼,闖關東便成了人口與經濟的平衡學。
看完中央三套節目"回娘家"這場晚會,聽了孫新建導演總結了和體會了<闖關東>這一部大型的,轟動全國的這部連續劇,八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高滿堂老師在這部連續劇體會到了求生存,求發展,求和諧.然而延續了其擅長的在平淡人生中貫串人性關懷的思路,親情、愛情與故土情的糾結深入人心,對國事、家事、家鄉事的擔當感人至深。
孫建業老師講了干什麼事不能浮躁,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講的很深!我很受啟發!
希望高滿堂老師能把14萬字的劇本寫得更精彩,更生動,更和諧!願<闖關東>劇組原班人馬永不動搖!在今後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9. 闖關東好看嗎
近日正在中央1台的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闖關東》,是一部講述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變遷的大劇。從已經播出的近三分之一看,基本概述了山東人闖東北的辛酸心路歷程,再現了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悲壯歷史。無論是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也無論是生活場景還是民俗以及時代背景,都象磁鐵一般牢牢地吸引住了人們的視線。
電視劇《闖關東》之所以一開始就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戲的題材所至。
據記載,在過去的300多年間,約有2000多萬山東人遷移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艱辛創業。有一個說法,建國初期,每三個東北人,就有兩個是闖關東的山東人或山東人的後裔,而在山東,闖關東者幾乎遍及每個村莊。「闖關東」是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為了生存,大批山東人背井離鄉,踏上了關東那片遼闊的黑土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闖關東》就是為這些生活在東北的山東人拍的一部電視劇。當年闖關東的人,誰的心裡沒有一把辛酸史呢?離鄉背井,遙望故鄉,哪個流浪在異鄉的遊子不是承擔著身體與精神的雙層壓力呢?所以,電視劇首先就贏得了當年闖關東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的青睞是不難理解的。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全劇以主人公朱開山一家人的復雜、坎坷的命運為線索,講述了朱開山一家在黑土地上的生存與奮斗的故事。電視劇拍得很厚重結實,一掃當今熒幕上層出不窮的浮誇與曖昧之風。雖然故事描寫的是山東人闖關東的那段歷史,但人物在艱苦的環境下不屈不撓的鬥志,卻具有更大范圍內的教育意義。所以,吸引住那些喜歡浩然正氣文藝作品的人的目光,是順理成章的。
作為具有史詩色彩的大戲,《闖關東》的故事情節可謂盪氣回腸氣勢磅礴。劇中人物眾多,身份地位不同,各個又性格鮮明。以山東人朱家一家為主線,逐漸引出沒落格格、商人、藝人、土匪、惡霸、土豪、鄉霸甚至日本人等,眾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演繹出一段又一段脈絡清晰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劇中再現了當年闖關東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礦等大場面,使得該劇有了較強的可看性。所以,吸引住眾多喜歡聽故事、看風俗的大批觀眾,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以東北為描寫對象的許多電視劇如趙本山的《劉老根》、《馬大帥》和高秀敏的《聖水湖畔》等,無一例外都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這些電視劇把東北的風土民情推介給了全國觀眾,由此掀起了一股東北熱。那麼,這部同樣以東北為故事主要發生地的《闖關東》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或許與這股東北熱有著極大的關系。高粱地、茅草屋、土炕、雪爬犁,場景與道具都呈現出了濃郁的東北地方特色。特別是時常出現的「二人轉」,更是給電視劇增添了華麗的音符。
《闖關東》吸引觀眾的還有那些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主人公朱開山的扮演者李幼斌,自《亮劍》後,以他深厚的表演,儼然成了當今中年男演員的佼佼者。在這部劇中李幼斌塑造了一個不同於「李雲龍」的英雄式人物。他在劇中的那種滄桑感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無痕跡的表演,自然得到觀眾的認可。如果說《闖關東》是一部交響樂,那麼李幼斌無疑就是引導出主旋律的音符,而他的老伴與三個兒子,無疑就是樂曲中厚重的和聲。扮演他老伴的莎日娜,是近年熒屏上優秀的「媽媽」演員,這次,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媽媽。在這部交響樂中,還有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這就是小宋佳扮演的鮮兒。鮮兒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經歷了很多坎坷,是劇中戲份最重的女性角色。她的出現,令這部「交響樂」中多了許多亮麗的色彩。還有眾多如牛麗、丁嘉麗等明星的加盟,都給這部「交響樂」增添了各種音色。有如此眾多的明星,你說電視劇能沒有吸引力嗎?
以上,就是《闖關東》成功的主要原因。其它如音樂動聽、畫面優美等,也都是功不可沒的。
當然,這部戲也有它的缺點,比如傳奇色彩的濃烈蓋過了寫實主義的光芒,使得該片與歷史上的「闖關東」有著一定的距離。電視劇的主人公朱開山,一開始的身份就是義和團的將軍,不凡的身份使他的「闖」更多了幾份優越感。其實,生活中大多「闖」關東的,是那些最低層的農民,他們的「奮斗」與生存更加艱辛。記得在哈爾濱看過一幅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挑著扁擔的山東人,挑著家當與孩子,赤腳走進了天寒地凍的世界……
畢竟電視劇不同於歷史書,考慮了可看性,勢必要增加一些離奇曲折的情節,何況在這個一切講究效益的年代。對這點,我們是應該給予理解的吧。
好了,電視劇還沒播完,讓我們繼續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