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壞種》中小女孩最後被抓起來了嗎
我感覺沒有。童魔這個概念最近幾年在網路上被人反復提起的頻率比較高,翻看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新聞就不難發現,未成年人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們造成傷害的能力並不輸給成年罪犯。成書於1954年的《壞種》被稱為威廉馬奇唯一成功的作品,書中塑造的八歲童魔的形象後來成就了1956年的同名電影。
這種因時代禁錮導致的作者本人眼界窄小作品格局受限的情況層出不窮,不過大約這也就是本書作者一生只有這么一部知名作品的原因,舉凡著名的經典文學,都是在書中包含著超越時代的哲學觀點的,那些心甘情願受限於時代的作者,大部分只能曇花一現,很快就消散在茫茫文海。
Ⅱ 找一部電影,一個小女孩殺了父親的女朋友,又殺了父親最後被自己的姑姑撫養,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壞種 The Bad Seed (2018)
導演: 羅伯·勞
編劇: 威廉·瑪奇、巴爾巴拉·馬歇爾
主演: 麥肯娜·格瑞絲
類型: 劇情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 2018-09-09
片長: 84分鍾
壞種 The Bad Seed (2018)
導演: 羅伯·勞
編劇: 威廉·瑪奇、巴爾巴拉·馬歇爾
主演: 麥肯娜·格瑞絲
類型: 劇情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 2018-09-09
片長: 84分鍾
Ⅲ 壞種與壞種1隔了幾年
壞種的兩個版本(沒有三個版本)有:第一個版本壞種是Mervyn LeRoy執導,約翰·李·馬辛編劇的懸疑驚悚片,美國上映時間1956年09月12日。
第二個版本壞種是美國2018年羅伯·勞執導電影,講述了一個單身父親為了幫助他的女兒艾瑪處理她所在學校發生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
Ⅳ 美國電影記得叫壞種
鏈接:https://pan..com/s/1NkTLUEw5rZti159QYCgW-g
《壞種》是由羅伯·勞執導,麥肯納·格蕾絲、羅伯·勞、卡拉·布歐諾等聯合主演懸疑恐怖片。該片講述了一個單身父親為了幫助他的女兒艾瑪處理她所在學校發生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
Ⅳ 電影《壞種》女主全名叫什麼
麥肯娜·格瑞絲
參演電影
參演電視劇
麥肯娜·格瑞絲(Mckenna Grace),2006年6月25日生於美國,美國影視女演員。
2013年,因出演個人銀幕處女作《世界再見》,以童星的身份,進入影視圈;2016年,出演動畫電影《憤怒的小鳥》;2017年,出演傳記劇情片《我,花樣女王》;2018年,出演動作科幻片《頭號玩家;出演恐怖片《壞種》[3];2019年,出演科幻動作片《驚奇隊長;6月出演恐怖電影《安娜貝爾3:鬼娃回家》北美上映[5]
中文名
麥肯娜·格瑞絲
外文名
McKenna Grace
國籍
美國
星座
巨蟹座
身高
1.45m(成長中)演藝經歷
2013年,在劇情喜劇片《Goodbye World》飾演女一號漢娜·帕爾。
2016年,在動畫電影《憤怒的小鳥》為小鳥艾拉配音[7] ;同年,在科幻片《獨立日:卷土重來》飾演小角色黛西[8] 。
2017年,在由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劇情片《天才少女》飾演女一號瑪麗·阿德勒[9] 。
2018年,在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片《頭號玩家》飾演小角色小學兒童。在由羅伯·勞執導的恐怖片《壞種》飾演女一號艾瑪。
2019年,在科幻片《驚奇隊長》飾演小角色13歲的卡羅爾·丹弗斯;6月與帕特里克·威爾森、維拉·法米加等合作參演恐怖電影《安娜貝爾3:鬼娃回家》北美上映。
Ⅵ 《壞種》:她還是個孩子啊,請一定不要放過她
童魔,這個網路熱議的概念,近年來頻繁引發社會關注。瀏覽未成年人犯罪新聞,不難發現,盡管他們年齡尚小,但其造成的傷害程度卻絕不遜色於成年罪犯。
1954年出版的《壞種》,由威廉馬奇撰寫,被公認為其唯一成功的作品。書中描繪的八歲童魔形象,最終在1956年的同名電影中得以展現,成為當年影壇的焦點。
好萊塢曾評選出十大惡人,這位1956年便登台亮相的八歲女孩,以其恐怖的作惡能力位居前列。然而,遺憾的是,受限於當時社會性別觀念,書中及電影中均出現對女性的貶低。
時代禁錮及作者眼界局限導致作品格局受限,這或許也是本書作者僅有這一部知名作品的原因。名垂青史的文學巨著,往往蘊含超越時代的哲學思考,受限於時代的作者,大多曇花一現。
2018年,羅伯勞導演翻拍了這一成功懸疑驚悚電影,對原故事進行了調整,雖引起爭議,但麥肯娜格瑞斯飾演的童魔艾瑪,顏值備受贊譽。
艾瑪,年僅八歲的天才女演員,已參演多部影片,最近在《驚奇隊長》中扮演童年版角色,即將上映的溫子仁新拍恐怖片《安娜貝爾》中更是擔綱主演。
影片中,艾瑪的面容堪比《美國往事》中的詹妮弗康納利,美國電影工業的早慧,總能發掘未來的女神。
詹妮弗康納利在《美國往事》中的舞蹈令人驚艷,克斯汀鄧斯特在《夜訪吸血鬼》中的表演超越年齡,娜塔莉波特曼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樓梯欄桿落淚,至今令人難忘。
艾瑪,一個如同「別人家的孩子」般的存在,精緻、穩重、優秀,她的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牆上掛滿了獎狀獎牌,連父親都認為女兒與眾不同。
然而,故事一開頭,導演揭示了艾瑪不尋常之處。一隻橘貓溺死在窗外,艾瑪對此無動於衷,表現出對生命的冷漠態度。艾瑪對吃早餐的重視,可能暗示其謀殺了橘貓。
艾瑪被塑造成反社會人格,情感感知能力欠缺,缺乏共情。姑媽心痛,父親盡力安撫,但艾瑪對此卻表現得異常平靜。
隨後,艾瑪展現超出同齡人的冷靜與極度的自私。教室飛來馬蜂,艾瑪冷靜地捕捉並放走;女孩炫耀手錶,艾瑪產生嫉妒,卻推倒同學並竊取手錶。
艾瑪的嫉妒與自私最終被年度優秀學生獎牌事件引爆。艾瑪將最好的朋友推下懸崖,這是一次沖動而冷漠的殺人,對於她來說,滿足慾望比任何事都重要。
好友之死,父親試圖安慰,卻發現艾瑪沒有悲痛,反而感到高興。這引起父親的懷疑,盡管被姑媽輕易打消,但為後續情節埋下伏筆。
刺激艾瑪再次行凶的原因是獎牌事件及新來的保姆不斷挑釁。艾瑪將馬蜂窩塞進老師的車里,導致車禍,這可能過於復雜,電影未詳細描述。
艾瑪的行凶始終不夠完美,父親的懷疑加深,但出於對女兒的愛,他始終認為她不會是魔鬼,決定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然而,艾瑪巧妙糊弄了心理醫生,獲得一個異常而錯誤的回應:「艾瑪是我見過最正常的孩子。」
保姆的不斷挑釁促使艾瑪撒謊自保,最終在放火燒死保姆後,艾瑪在欣賞火焰時露出微笑,刻畫出一個恐怖的形象。
父親得知家中失火急切返回,迎接他的卻是女兒的勝利微笑。面對保姆的死亡,父親無法承受,他終於看清了女兒的真實面目。
父親帶著艾瑪去湖邊小屋,希望與女兒深入交談,但談話暴露了更多問題。艾瑪決定通過給父親下安眠葯,偽造自殺假象來解決問題。
父親從死亡陷阱中逃生,面對女兒,最後一絲殘存的愛被徹底抹殺。絕望的父親在豪宅內追殺艾瑪,而艾瑪展現出了脆弱與無助。
艾瑪在給911的電話中謊稱父親精神病發作,坐在浴缸中的她痛哭,她的眼淚是對父親被擊斃的悲痛。
間接殺掉父親後,艾瑪洗清了所有嫌疑,她的人性徹底消失。童魔,這個名詞與悲痛案件相伴,提醒我們,青少年的傷害不容小覷。
每個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壞種》的翻拍版摒棄了原版關於魔鬼後代的設定,直接聚焦於反社會人格,使得恐怖元素更上一層樓。
觀看《壞種》後,我們可以在鉛藍色的畫面中感受到炎炎夏日的寒意,期待小女主在《安娜貝爾3回家》中帶來一個涼爽的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