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 柏林電影節歷屆獲獎之最盤點
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51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
歷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
獲得金熊獎最多的導演:1人2次
李安
先後於1993年第43屆憑《喜宴》、1996年第46屆憑《理智與情感》兩度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雙金熊導演。(第43屆是與中國導演謝飛《香魂女》並列獲得金熊獎)
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最多的導演:1人3次
馬里奧莫尼切利
先後於1957年第7屆憑《父與子》、1976年第26屆憑《親愛的米歇爾》、1982年第32屆憑《格里羅侯爵》三度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蟬聯最佳導演銀熊獎的導演
薩蒂亞吉特雷伊
先後於1964年第14屆憑《大都會》、1965年第15屆憑《孤獨的女人》蟬聯兩屆最佳導演銀熊獎。
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最多的男演員:3人2次
讓迦本
先後於1959年第9屆憑《Archimde, le clochard》、1971年第21屆憑《貓》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此外還曾獲得兩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費爾南多費爾南戈麥斯
先後於1977年第27屆憑《隱士》、1985年第35屆憑《史蒂哥》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此外還於2005年第55屆獲得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
丹澤爾華盛頓
先後於1993年第43屆憑《馬爾科姆艾克斯》、2000年第50屆憑《颶風》兩度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最多的女演員:1人2次
雪莉麥克雷恩
先後於1959年第9屆憑《鳳求凰》、1971年第21屆憑《絕望的性格》兩度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此外還於1999年第49屆獲得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還曾獲得兩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第一位獲得金熊獎的中國導演
張藝謀
於1988年第38屆憑《紅高粱》獲得金熊獎,成為第一位獲得金熊獎的中國導演。此外還於2000年第50屆憑《我的父親母親》獲得評審團大獎。
第一位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的華人導演
嚴浩
於1996年第46屆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導演。此後林正盛於2001年第51屆憑《愛你愛我》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第一位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華人影帝
廖凡
於2014年第64屆憑《白日焰火》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影帝。此後王景春於2019年第69屆憑《地久天長》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影帝。
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華人影後
張曼玉
於1992年第42屆憑《阮玲玉》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影後。此後蕭芳芳於1995年第45屆憑《女人四十》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影後。詠梅於2019年第69屆憑《地久天長》 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影後,也是第一位中國內地柏林影後。
最年輕、第一位擔任評審團主席的中國人
鞏俐
於2000年第50屆擔任評審團主席,時年35歲,成為最年輕、同時也是第一位中國人擔任評審團主席。
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6人
拉莉薩舍皮琴科
於1977年第27屆憑《上升》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
亞斯米拉茲巴尼克
於2006年第56屆憑《格巴維察》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二位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
克勞迪婭略薩
於2009年第59屆憑《傷心的奶水》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三位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該屆評審團大獎獲獎影片之一《其他人》導演瑪倫阿德也是一名青年女性。
伊爾蒂科茵葉蒂
於2017年第67屆憑《肉與靈》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四位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
阿迪娜平蒂列
於2018年第68屆憑《別碰我》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五位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該屆評審團大獎獲獎影片《面目》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也是一名女性。
卡拉西蒙皮坡
於2022年第72屆憑借《阿爾卡拉斯》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52]該屆最佳導演獎同樣頒給女性導演克萊爾德尼(《雙刃劍》)。[53]
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的女導演:5人
阿斯特麗茲亨寧-延森
於1979年第29屆憑《冬天的孩子》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此外還於1996年第46屆獲得金攝影機獎。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
於2015年第65屆憑《身體》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此外還於2018年第68屆憑《面目》獲得評審團大獎。
米婭漢森-洛夫
於2016年第66屆憑《將來的事》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安姬拉夏娜萊克
於2019年第69屆憑《我當時在家,可是》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克萊爾德尼
於2022年第72屆憑《雙刃劍》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53]
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女性:17人
西爾維亞薩姆絲
(1975年第25屆)
森塔伯格
(1977年第27屆)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1978年第28屆)
朱莉克里斯蒂
(1979年第29屆)
瓊芳登
(1982年第32屆)
讓娜莫羅
(1983年第33屆)
麗芙烏曼
(1984年第34屆)
吉娜勞洛勃麗吉達
(1986年第36屆)
安吉拉摩琳娜
(1999年第49屆)
鞏俐
(2000年第50屆)
米拉奈爾
(2002年第52屆)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2004年第54屆)
夏洛特蘭普林
(2006年第56屆)
蒂爾達斯文頓
(2009年第59屆)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
(2011年第61屆)
梅麗爾斯特里普
(2016年第66屆)
朱麗葉比諾什
(2019年第69屆)
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動畫片
《
千與千尋
》
於2002年第52屆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動畫片。
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紀錄片
《
海上火焰
》
於2016年第66屆獲得金熊獎,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紀錄片。該作品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於2013年憑另一部作品《羅馬環城高速》獲得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成為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一部獲得金獅獎的紀錄片。
最年輕的影帝
盧泰勒普奇
於2005年第55屆憑《吸拇指的人》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時年20歲,成為柏林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最年輕的影後
瑞秋瑪瓦贊
於2012年第62屆憑《戰地巫師》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時年14歲,成為柏林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她是第一次出演劇情長片的影壇新人,而該屆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米克爾佛斯加德時年僅28歲,也是第一次出演劇情長片的影壇新人。
同一部電影大包攬
《
一次別離
》
於2011年第61屆獲得金熊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同一時間分別造就了四位國際影帝、兩位國際影後,他們分別是影帝:阿里-阿薩哈薩哈巴齊、巴巴克卡里米、佩曼莫阿迪、沙哈布侯賽尼,影後:蕾拉哈塔米、薩瑞巴亞特。
同一部電影包攬影帝影後
《
一次別離
》
2011年第61屆,該片同一時間分別造就了四位國際影帝、兩位國際影後,他們分別是影帝:阿里-阿薩哈薩哈巴齊、巴巴克卡里米、佩曼莫阿迪、沙哈布侯賽尼,影後:蕾拉哈塔米、薩瑞巴亞特。同時獲得金熊獎。
《
45周年
》
2015年第65屆,影帝:湯姆康特奈,影後:夏洛特蘭普林。
《
地久天長
》
2019年第69屆,影帝:王景春,影後:詠梅。
B. 鞏俐是哪裡人
鞏俐是遼寧沈陽人
鞏俐(Gong 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祖籍山東省濟南市,新加坡籍華裔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
1987年因主演電影《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亦獲得金獅獎。
(2)2015年柏林電影節評委擴展閱讀:
鞏俐從讀書時代開始就經歷過一些小挫折,和很多學子一樣,鞏俐也參加了高考,但是和多數學生不一樣的是她高考失敗了,再次復讀時還是和分數線相差了十一分。可因為她堅持的毅力被中戲破格錄取,也正因為這一次的破格錄取,讓鞏俐真正走上了演員之路。
後來,鞏俐出演了《紅高粱》九兒一角。在拍攝期間,張藝謀導演就教導她,演員一定要體驗生活,要想走向國際舞台,就必須提高你的思維謀略和專業素養。
於是鞏俐便拚命了一樣學習,在電影中,有一個挑水的鏡頭,她為了表演得更貼切,一個幾秒的挑水動作反復練習了一個多月,把肩膀都磨出血了。劇中的那片紅高粱她種了三個月。這一切的努力和辛苦終於令她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C. 智取威虎山栓子娘誰扮演的
《智取威虎山》栓子娘青蓮的飾演者是余男。
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女演員。199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15年,參演的愛情喜劇片《愛我就陪我看電影》於4月30日上映。
8月,由夏鋼執導,余男、王千源、南宮民等主演的懸疑愛情電影品質之作《月色撩人》在廣東東莞拍攝。參演戰爭史詩級電影《營救飛虎隊》。
2016年,搭檔胡軍主演胡雪樺執導的黑幫傳奇電影《上海王》與張譯、郭曉冬等人合作,出演青春罪案電影《少年》。
(3)2015年柏林電影節評委擴展閱讀
余男主要作品:
1,《唐卡迷蹤》飾演:Anika,導演:杜夫·龍格爾。
2,《左右》飾演:董帆,導演:王小帥。
3,《圖雅的婚事》飾演:圖雅,導演:王全安。
4,《驚蟄》飾演:關二妹,導演:王全安。
5,《狂怒》飾演:晴(Chinh),導演:卡里姆·德里迪。
6,《月蝕》飾演:雅男,導演:王全安。
D. 歷屆柏林電影節華人評審是誰
截至2023年,歷屆柏林電影節華 人評審有:評審團主 席:2000年(第50屆):鞏俐;2013年(第63屆):王家衛。評審團成員:1983年(第33屆):黃宗江;1989年(氏蔽悔第39屆):陳凱歌;1992年(第42屆):張艾嘉;1993年(第43屆):張藝謀;1994年(第44屆):徐殲正 楓等。
一、評審團主 席
2000年(第50屆):鞏俐
2013年(第63屆):王家衛
二、評審團成員
1983年(第33屆):黃宗江
1989年(第39屆):陳凱歌
1992年(第42屆):張艾嘉
1993年(第43屆):張藝謀
1994年(第44屆):徐 楓
1995年(第45屆):斯琴高娃、蔡明亮
1996年並塵(第46屆):陳沖、許鞍華
1997年(第47屆):張曼玉
1998年(第48屆):張國榮
1999年(第49屆):楊紫瓊
2001年(第51屆):謝飛
2005年(第55屆):白靈
2007年(第57屆):施南生
2008年(第58屆):舒淇
2009年(第59屆):王穎
2010年(第60屆):余男
2014年(第64屆):梁朝偉
2017年(第67屆):王全安
2023年(第73屆):杜琪峰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國際影響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到了21世紀初,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柏林國際電影節
E. 第7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有哪些
第7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有評審團主 席: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評審團成員:中國香港導演:杜琪峰,伊朗女演員:格什菲·法拉哈尼,德國女含段導演:瓦萊斯卡·格里策巴赫,羅馬尼亞導演:拉杜·裘德,美國選角導演:弗蘭辛·梅思勒,西班牙導演:卡拉·西蒙。
2022年10月13日,第73屆柏林電影節組委會宣布,柏林電影節將從2023年開始增設最佳劇集獎。2022年2月22日,柏林電影節組委會宣布,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2023年2月16日至26日舉行。2023年2月1日,如拿第73屆柏林電影節正式公布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名單。
第73屆柏林電影節多部華語片入圍
第73屆柏林電影節將於2023年2月16日至26日舉行。本屆柏林電影節也是疫情以來中國電影人為數最多的一次「出海」,十餘部華語片入圍了柏林幾乎全部官方單元。張律執導,辛柏青、黃堯、田壯壯主演的《白塔之光》入圍主競賽單元。
由鄔浪執導,李夢、李康生、仁科主演的《雪雲》入圍奇遇單元;韓帥的新作《綠夜》入圍全景單元;田曉鵬導演的動畫作品《深海》入圍新生代單元;張大磊導演將有兩部作品亮相柏林電影節,分別是入選劇集展映單元的《平原上的摩西》和入圍短片競賽單元談橡譽的《我的朋友》;中國香港導演鄭保瑞的新作《命案》入選特別展映單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以上內容參考:金羊網-杜琪峰出任第73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評委,多部華語片入圍
F.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審介紹
三大電影節不同於奧斯卡、英國學院獎等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委會主席」和「評委會成員」,以主席領導並在10人以下,通常邀請電影圈、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以下是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的相關資料。
截至2015年,在三大電影節中至少擔任過兩個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的電影人分別如下: 影人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雷內·克萊爾 1957 1974 馬塞爾·卡內 1982 1956 讓娜·莫羅 1975 1995 1983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83 2013 1990 羅曼·波蘭斯基 1996 1991 埃托爾·斯科拉 1998 1988 米洛斯·福爾曼 2000 1985 麗芙·烏曼 2001 1984 大衛·林奇 1994 2002 鞏俐 2002 2000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9 2005 維姆·文德斯 2008 1989 昆汀·塔倫蒂諾 2010 2004 南尼·莫萊蒂 2001 2012 王家衛 2006 2013 簡·坎皮恩 1997 2014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20112015 截至2015年,擔任過評審團主席(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四位:鞏俐、王家衛、張藝謀、李安;擔任過全部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委(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三位:陳凱歌、鞏俐、張曼玉。
威尼斯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委會主席:鞏俐(2002)張藝謀(2007)李安(2009)
歷屆華人評委會成員:謝晉(1989)陳凱歌(1993)張曼玉(1999)許鞍華(2003)徐楓(2004)阿城(2005)杜琪峰(2008)陳可辛(2012)姜文(2013)陳沖(2014)侯孝賢(2015)
戛納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委會主席:王家衛(2006)
歷屆華人評委會成員:鞏俐(1997)陳凱歌(1998)楊德昌(2001)楊紫瓊(2002)姜文(2003)徐克(2004)吳宇森(2005)章子怡(2006)張曼玉(2007)舒淇(2009)施南生(2011)杜琪峰(2011)李安(2013)賈樟柯(2014)
柏林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委會主席:鞏俐(2000)王家衛(2013)
歷屆華人評委會成員:黃宗江(1983)陳凱歌(1989)張艾嘉(1992)張藝謀(1993)徐楓(1994)斯琴高娃(1995)蔡明亮(1995)陳沖(1996)許鞍華(1996)寧瀛(1997)張曼玉(1997)張國榮(1998)李卓桃(1998)楊紫瓊(1999)謝飛(2001)白靈(2005)施南生(2007)舒淇(2008)王穎(2009)余男(2010)梁朝偉(2014) (部分,僅摘取2000年及以後) 年份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2000 鞏俐 呂克·貝松 米洛斯·福爾曼 2001 比爾·麥肯尼克 麗芙·烏曼 南尼·莫萊蒂 2002 米拉·奈爾 大衛·林奇 鞏俐 2003 阿托姆·伊戈揚 帕特里斯·夏侯 馬里奧·莫尼切利 2004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昆汀·塔倫蒂諾 約翰·保曼 2005 羅蘭·艾默里奇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丹提·費瑞提 2006 夏洛特·蘭普林 王家衛 凱瑟琳·德納芙 2007 保羅·施拉德 斯蒂芬·弗雷斯 張藝謀 2008 科斯塔·加華斯 西恩·潘 維姆·文德斯 2009 蒂爾達·斯文頓 伊莎貝爾·於佩爾 李安 2010 沃納·赫爾佐格 蒂姆·伯頓 昆汀·塔倫蒂諾 2011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 羅伯特·德尼羅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2012 邁克·李 南尼·莫萊蒂 邁克爾·曼 2013 王家衛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2014詹姆斯·沙姆斯簡·坎皮恩亞歷山大·德斯普拉2015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科恩兄弟阿方索·卡隆2016梅麗爾·斯特里普喬治·米勒
G. 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美國, 詹姆斯·夏慕斯, 編劇(評審團主席) 美國, 芭芭拉·布羅科利, Barbara Broccoli 電影製片 丹麥, 崔娜·迪斯霍爾姆, Trine Dyrholm 女演員 伊朗, 米特拉·法拉哈尼, Mitra Farahani 電影導演 美國, 格蕾塔·葛韋格, Greta Gerwig 女演員和電影導演 法國, 米歇·龔德里, 電影導演、編劇和製片人 中國香港, 梁朝偉, 男演員 奧地利, 克里斯托弗·沃爾茲,男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