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電影燃燒影評深度解讀
韓國電影《燃燒》影評深度解讀如下:
第一階段,男主人公出場,在都市邂逅小時候的鄉下姑娘,兩人產生愛。這兩個人都不是社會的主流分子,小夥子文藝院校畢業後,立志寫小說,但不知道寫什麼,沒有正規工作,偶爾給商場送貨掙點小錢。
在批判現實的同時,《燃燒》這部電影也闡述了人之於他人的意義。在這個人人渴望自我實現,又充滿孤獨的世界上,有人幸運,有人不幸。人靠愛實現連接,又往往因愛而彼此傷害。整部影片的鏡頭一般在鄉下,一半在都市,鄉下的鏡頭有詩意感,光線總是有些暗淡。
但主人公的內心其實沒那麼暗淡。關鍵時刻,他在沉默中爆發,復仇後他寫起了小說,內心還保留著光。內心堵塞時,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小夥子常在昏暗的鄉間奔跑,但跑不出命運的安排。
總體來說,《燃燒》可從多角度理解,既是一個愛的故事,也是一個失去和不懈尋找自身的故事,是社會分化而無法從內部彌合的故事,是對青春之愛和生命沖動的肯定,也是對社會劇烈變遷的控訴。
每個人由於經歷的不同都能在影片里找到相應的觸點,無論是在鄉下還是在都市,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或被遺棄,無論是過光鮮的生活還是在生活的漩渦中苦苦掙扎。跳出來看,人生的飢餓沒有根本的不同。不同的只是,每個人由於人生起點的不同而成長經歷迥異。
《燃燒》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