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變壞,是從小鮮肉開始的——2016年國產電影盤點
2016年的華語電影,開年表現亮眼,年末卻陷入低谷。從《唐人街探案》、《老炮》、《尋龍訣》的元旦檔大熱,到《美人魚》春節檔的票房奇跡,再到《卧虎藏龍之青冥寶劍》、《奔愛》等作品的爭議,以及《葉問3》、《劍士柳白猿》等影片的冷遇。春節後,市場熱度不減,《美人魚》以33億的驚人票房,證明了周星馳的IP力量。然而,隨著《卧虎藏龍之青冥寶劍》的豆瓣評分僅為4.7分,《奔愛》的票房慘敗,2016年華語電影的口碑與票房開始分化。
進入3月,電影圈出現《葉問3》的資本保底發行事件,引起行業關注。《劍士柳白猿》雖有高分評價,但票房僅收332萬,與觀眾期待相去甚遠。韓寒的《喜樂長安》也因自戀的導演、業余的鏡頭語言和莫名其妙的對白,僅收獲130萬票房。4月,《火鍋英雄》成為第一季度的佳作,票房3.7億,而《誰的青春不迷茫》低成本運作收獲1.7億票房。4月的《冰河追凶》雖有梁家輝加持,卻意外失敗,僅收3300萬。
進入5月,《北京遇上西雅圖2》成為愛情片的票房冠軍,而《百鳥朝鳳》因營銷方式的爭議性收獲8600萬。6月,引進片《美國隊長3》、《x戰警天啟》等作品大熱,而《魔獸》更是創造首周10億票房的佳績。《三人行》勉強過億,但未帶來驚喜。6月暑期檔,成龍的《絕地逃亡》拿下8.8億票房,成為亮點。《封神傳奇》則以8億票房成為敗局,而《盜墓筆記》成為暑期檔唯一破10億的影片。《微微一笑很傾城》收獲2.7億,井柏然成為暑期檔最大贏家。
暑期檔後,國產電影保護月結束,引進片占據市場。《長江圖》、《路邊野餐》等影片雖獲得好評,但票房表現不佳。《大話西遊3》以3.6億票房成為話題,而《七月與安生》以豆瓣7.6分和1.6億票房成為清流。9月,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成為年度笑話之一,而《驢得水》成為豆瓣電影年度最高分8.3分的喜劇,收獲1.7億票房。
進入10月,多部期待大作如《我不是潘金蓮》、《28歲未成年》等未能達到預期,而《我在故宮修文物》在電視紀錄片的帶動下收獲600萬票房。賀歲檔,《情聖》逆襲成為元旦檔冠軍,而《長城》、《擺渡人》等影片則成為大製作的尷尬之作。全年票房為455億,與年初的600億目標相去甚遠。
回顧2016年華語電影市場,盡管經歷了從熱到冷的轉變,但仍有一些影片憑借好項目、好劇本、精製作脫穎而出。資本的盲目介入與市場的過度樂觀使得部分作品未能達到預期,教訓了那些試圖從電影市場搶錢的幻想家。中國電影觀眾雖然仍處於培育期,但《爵跡》、《封神》、《擺渡人》等影片的失敗,已經充分展示了電影產業的規則與價值。希望2017年能有更多優秀作品,為華語電影市場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即使遇到挫折,這也是中國電影最好的時代。
Ⅱ 2016港產電影大盤點 這七部你不可錯過《沖天火》壓軸
" 2016 港片壓軸之作"《沖天火》的上映,意味著今年的港片要暫時告一段落了。
作為港片大勢年的 2016,一定有很多讓你難忘的港產電影,下面就跟小摳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1.《我的特工爺爺》
提起這部電影就滿滿的感慨,因為在這部電影里小摳看到了"七小福"的再聚首。"七小福"就是當年成龍、洪金寶、元彪還有其他幾個師兄弟組成的演出小團體啦。
Ⅲ 知影2016華語十佳電影年度盤點
2016年華語電影年度盤點,盡管整體質量堪憂,但仍有幾部影片在困境中突圍,成為了年度亮點。年度十佳電影中,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因其深刻的社會議題和導演的挑戰性嘗試成為焦點,盡管女主角表演引發爭議,但攝影和敘事創新值得肯定。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憑借對歷史的細膩描繪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挽回了一些觀眾的信心,盡管敘事方式稍顯凌亂。
畢贛的《路邊野餐》以其詩意的拍攝手法和對底層人民生活的深入探討,展現出藝術片的魅力,盡管票房不高,但觀眾對深度思考電影的需求值得反思。楊慶的《火鍋英雄》在商業與藝術的平衡上做得出色,致敬經典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七月與安生》和《誰的青春不迷茫》則代表了國內青春題材電影的進步,雖仍有提升空間,但在眾多平庸之作中脫穎而出。
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延續了他對武俠世界的獨特理解和追求,雖風格獨特,但可能並不迎合所有觀眾。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和葉偉信的《葉問3》盡管爭議不斷,但作為商業片的製作水平較高。其餘影片如《湄公河行動》、《驢得水》等雖然各有特色,但未能列入十佳。
進口片方面,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和《奇幻森林》等作品表現搶眼。這些影片的出現,提醒我們即使在華語電影面臨挑戰時,國際佳作仍能吸引觀眾。希望2017年,華語電影能提供更多的優質作品,讓選擇不再那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