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奪冠》分為五個階段是哪幾個階段
新聞更多頻道
電影《奪冠》真是高分電影?看到這幾點你就有答案了
五分鍾電影匯10-15 21:38
1熱評
電影《奪冠》作為國慶檔率先發力電影,加上中國女排情結這個事實,讓陳可辛這部電影獲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超高的電影排片促就了優秀的電影票房,中國女排精神加上愛國情節是這部電影感情迸發點,也是電影獲得較好口碑的基礎。
然而,你是否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感受:總覺得內心情感迸發有一種無力感?
其實,仔細分析電影,你會發現電影有些缺點並不值得這么高的評分,甚至還有一些槽點。
電影《奪冠》最大的成功點是打中國女排精神這張牌,這是它的成功之處。因為中國女排、中國女排精神在中國人內心有很高的地位,也有很深的感情。
而電影的另一個成功之處是選擇中國女排代表人物郎平作為電影主角。郎平在中國女排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地位無論是她作為球員還是作為中國女排主教練。
以上是電影《奪冠》優點,也是它的槽點所在。
1.情感鋪墊不足
在電影中,其實對於感情的鋪墊是欠缺的。在中國女排發展史,是一個跨越了兩個世紀的故事。而感情的代入也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電影感情第一個迸發點是中國女排在日本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時刻,這一感情點鋪墊只是前期的一些鍛煉與主教練的幾次演講。電影並沒有通過特別細的鏡頭描繪感情鋪墊,這么突然的安排日本女排世界盃奪冠稍顯突兀。對於經歷過的觀眾來說,這是經歷的回顧能夠引起共鳴,而對於大多數未經歷的觀眾來說卻顯得突然。
電影另一情感高潮部分是在巴西奪冠,奪冠之前的電影同樣沒有太多鋪墊。從郎平接手女排到改革,再到最後的帶領女排再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中間情感線太空洞,或者鋪墊不夠無法讓觀影者完全鋪墊好情緒。
其實電影之所以沒有做好感情鋪墊,導演想把女排精神產生到炫染女排精神,電影時長不夠選點太多導致無法做到細致,個人覺得可以把電影中間郎平成為中國女排主教練部分稍微弱化一點,或許效果更好。
2.人物刻畫不精確
電影《奪冠》是希望通過以郎平為縮影,去刻畫女排精神的產生與弘揚。電影也是通過運動員階段、教練階段來刻畫。
在運動員階段,電影大多數鏡頭給了陪練得彭昱暢飾演的人物(陳忠和),青年時期的郎平並沒有給出該有的電影語言。這樣沒有特點的人物刻畫,不僅算不上成功,更可以理解為失敗。
在教練階段的郎平,電影沒有給出明顯的鏡頭對郎平的貢獻作出描述。改革方案鏡頭太少,訓練場面也是幾次對隊員訓話,並不能看到她真正給女排帶去了什麼。相反,電影中黃渤飾演的陳忠和在女排隊員情緒低落的時候,起到了情感調節劑,讓大家再次振作起來。
『貳』 電影《奪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我覺得電影《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奪冠》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徐崢執導的單元,由徐崢、吳京、劉濤、馬伊琍、韓昊霖、張建亞、樊雨潔等人主演。
拍攝過程中,徐崢導演將兒時對上海的記憶情景再現,還原了80年代老上海石庫門弄堂的生活氣息。徐崢導演的認真也令首度搭檔的吳京十分感慨,提及二人的合作時,吳京稱贊道:「徐崢是一個很注重細節,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導演。」此次,兩位備受國民喜愛的電影人共同攜手合作拍攝女排奪冠,也引發眾多網友的期待,紛紛表示:「徐崢牽手吳京,實在讓人意想不到。
『叄』 電影《奪冠》在哪裡看
截止到2020年11月15日,電影《奪冠》目前無法觀看,《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的電影,該片原定於2020年1月24日上映,1月23日,《奪冠》官方發文撤出春節檔,目前上映日期未定。
1980年訓練賽,中國女排對戰中國男排冠軍江蘇隊,女排負。但那一代女排訓練之艱苦,之刻苦,之永不言棄,已躍然銀幕。1981年大阪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贏得岩悉橘了中國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宋世雄那鏗鏘有力、極具辨識度的解說,一下子將觀眾帶回了那個激情澎湃、陽光普照的年代。
(3)中國女排奪冠完整電影視頻2015擴展閱讀:
《奪冠》用敘事的「真」和修辭的「誠」書寫了一場中國女排的奮斗史,心靈史。它以一種集體敘事,喚起了一段溫暖而充滿力量的全民回憶。
影像之下,「女排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這部更加註重展現女排群像的影片中,觀眾既唏噓於這股集體精神的流動與傳承,又能清晰地從中看到群體內每一位個體所具有的鮮明特點粗團。
《奪冠》電影珍貴的地方,它沒有停留於煽情,沒有對對集體主義的陸明完全服膺有過度的美化,相反,它傳遞的體育精神有著與時俱進的變化,能夠在以一個科學的、專業的、開明的、尊重個體自由和價值的胸懷去看待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