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星際特工》北美票房撲街後中國國內票房如何
《星際特工》耗資2.1億美元,成為法國影史上投資最高的電影,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一部非好萊塢電影。總共有2734組特效鏡頭,超過3000種外星生物,由維塔數碼、工業光魔、Rodeo FX三家世界頂級的視效技術團隊聯手打造,光是電影的製作團隊,就有2000多人。然而7月份在北美等地區上映,《星際特工》卻慘遭口碑、票房雙撲街。
《星際特工》可以說是今年暑期票房最大的票房災難了,不知道遭中國能不能再搶救下,盡管目前位居票房第一,不知道後面票房會不會趕超國產片。
哎,wuli亦凡是否成為這部電影的救星,就看粉絲了。
❷ 如何看待全球風暴北美撲街國內大熱的現象
比災難更可怕的平庸
文/夢里詩書
天災人禍的科幻構思,《全球風暴》的核心卻並沒有放在對自然以尊重崇敬的角度上,其只是上演了一場已經被老調重彈多年的美國救世界。而從視覺觀感來看,電影同樣也未能拿出與「全球」相匹的震撼,幾場特效大戲的作用只是如同定時鬧鍾般令人不至於在這個拖沓冗長的故事中昏昏欲睡。
當《後天》《2012》這些災難大片已是珠玉在前,擺在《全球風暴》的難題就是電影要找到一個將「風暴」搬上銀幕的理由。而這次電影所體現的災難,並不在只是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無力,融入了未來科幻人類可以控制天氣和政治陰謀元素的想法,其實本尚算中肯,但當電影開始不久,你便會發現這部電影所做的就是一面在創造令人尷尬的邏輯漏洞,一面就是在為自己自吹自擂於美國的主旋律。
作為曾參與《獨立日》系列編劇製作的導演迪安·德夫林,他其實希望令口味單一的災難片變的更具層次感,可是當科幻、政治、動作,當然還有此類電影必配的家庭同災難組合在一起時,這種預想卻並沒有能得到一個有效的組織,使之真正能給人帶來一定思考的深度。《全球風暴》只是對其所羅列的幾點皆如蜻蜓點水般的泛泛而談,這種深度的欠缺也令電影所能給人的只剩下了特效的爆米花。
不可否認,雖然這場《全球風暴》在劇情和敘事上槽點滿滿,但在災難電影的製作水平上,依舊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如若你對其期望的是如同《2012》般的震撼,那麼《全球風暴》可能就並不那麼盡如人意了。在我個人看來,《全球風暴》特顯佔比和《末日崩塌》是不分上下的,當然電影除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一次打卡,宇宙太空站的自毀過程也算扣人心弦的一章。
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特效使《全球風暴》固然不至於淪為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但對於這部電影而言,比災難更可怕的其實並非電影所指的「人禍」,而是其無為的平庸。
❸ 如何評價2016年上映的游戲王劇場版 THE DARK SIDE OF DIMENSIONS
雖然大陸不會上映,目前也沒片源
不過我有朋友在霓虹已經看過了,評價就是:特效可以,劇情糟糕,決斗也不咋樣
純粹賣個情懷
當然,看票房也就知道了。
劇場版票房之前終於是總票房10億日元(日本,台灣,香港,澳門,韓國這些地方總和,我記不大清楚泰國有沒有算上),摺合美元七百多萬。
這票房嘛……
撲到姥姥家去了
日本票房第一的是190億日元,游戲王劇場版只是人家將近二十分之一,而且第一那個八月份上映的,游戲王四月份上映的,這差距……
估計K婊下一次,是沒心思再一味舔初代了,K社是商人,這票房慘成這樣。也難怪17年3月份就不得不發售DVD了,因為根本沒錢可賺。
所以也就不用太過於期待劇場版了,沖情懷可以,劇情……
我是不報多少希望
如果可以在大陸上映的話,看著送卡的份上我會去花一百多看看。
這次劇場版的成績,一大半依賴於送卡,送的卡是亞白龍。沒亞白龍,票房請減一半。
❹ 《環太平洋》動畫新作又撲街,這是一部什麼題材的影片
環太平洋是一部有關機甲動作和怪獸的影片,這部電影最早在2013年上映,由曾經獲得過奧斯卡獎的導演執導。這部電影在剛開始上映的時候,在北美票房預了,但是由於國內觀眾比較吃機甲科幻風,這一套因此環太平洋迅速打入國內市場,並且還衍生出了一些盜版作品,比如環大西洋。在嘗到甜頭之後,導演迅速准備第2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但是這一次卻沒有當初第1步的反響那麼好。在今年3月,網飛又發布了環太平洋的動畫版,但是此次動畫口碑徹底撲街,可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首先電影版的科幻特效是當初俘獲眾多內地觀眾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初還太平洋在北美口碑撲街,但是在國內卻能打開一片市場,這是因為當時環太平洋的科幻特效極其引人注目,這為他在國內積累了不少觀眾緣。而動畫版的環太平洋特效卻顯得沒有那麼出眾,至少與當初的電影版相比,還差了幾個檔次。
❺ 《毒液2》北美口碑撲街,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對於《毒液2》北美口碑撲街這個事,嚴格意義上分析,這並不代表《毒液2》真的不好看,因為現在這個口碑撲街的現狀是因為美國那邊的影評人點評而導致的,但是,影評人的評價標准與一般民眾的標準是有所區別的,所以,我們還是要相對比較理智的看待這個問題。
因此,我個人覺得,對於《毒液2》成品如何,我們可以先拋下所謂的北美口碑,只有親身去觀影之後,才能得出更真實的答案,那就是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適合你自己。
❻ 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口碑撲街,這部影片除了特效之外還有哪些看點
好萊塢大型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在北美市場票房慘淡,在中國市場評分也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說是口碑撲街,看完影片的我認為,這部電影除了特效之外,也還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東西的。
一、對於月球存在的想像。在《月球隕落》當中,月球是由遠古人類所遺留下的科技高度發達的產物,它承載了人類最後的生命希望來到了太陽系,幫助地球上的人類能夠重新活下來。月球是一個大型巨構體,內部結構精密,不僅有著遠古人類留存下來的文明產物,還有著那些人類所留下來的意識,能夠幫助人類與邪惡AI進行對抗。這種巨大的腦洞讓這部電影本身就很有看點,以宏大的故事背景展開的劇情很是好看。
❼ 《星際特工》的票房撲街了嗎
近日,上映的一部電影,投資2.1億美元,平均每秒燒錢18萬的超級大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在北美遭遇了口碑票房雙撲街。
如此規模的電影,在票房上必然承擔著不小的壓力。然而7月份在北美等地區上映,《星際特工》卻慘遭口碑、票房雙撲街。盡管今年暑期檔北美市場整體表現都比較低靡,但《星際特工》39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截止到8月24號)依舊可以稱得上是血撲了。
截止到中國上映前,《星際特工》全球累計票房僅1.3億。據TNABO北美票房榜吧報道,《星際特工》只要達到3億美元就會拍續集,起碼要達到4億美元以上的票房才能保證虧損不嚴重。
現在來看靠北美等國家是無望了,只能指望全球第二大「票倉」的中國,要實現3億美元的續集目標,在中國至少要收獲10億人民幣的票房才能保障。
❽ 為什麼魔獸電影會在美國撲街而在中國大賣
北美電影票房慘淡 《魔獸》為啥在中國大賣
根據游戲改編的《魔獸》電影先後在中國、美國這兩個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上映後,口碑與票房產生了巨大差異:中國上映四天票房逼近10億人民幣(目前累計票房已超11億),粉絲的激情刷爆朋友圈;而在北美,《魔獸》不僅媒體評價低,上映首周末僅取得2436萬美元票房,摺合人民幣1.6億元。美媒納悶的是:「怎麼在中國賣得這么好?」
《魔獸》游戲風靡
粉絲看電影狂歡
很多中國《魔獸》迷紛紛表示:去看的不是電影,而是自己的青春。看《魔獸》已成為中國魔獸粉絲們的集體狂歡,這股熱潮與去年《星戰7》在歐美引發的狂潮是一回事,都是因為情懷。
但為何《魔獸》在北美就沒能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呢?這主要與文化背景有關。在《魔獸》游戲推出的時候,中國游戲迷們並沒有太多其他同等水平的游戲可選擇。《魔獸》游戲在2010年前在美國銷售還算火,但後來更新換代的線上游戲層出不窮。可以說,在很多美國人眼中,《魔獸》電影姍姍來遲,早已過氣。有數據顯示,2011年起,中國玩這款游戲的人數遠超北美。
檔期沒對手
來點營銷就哄搶
很多美國觀眾提起游戲改編電影,都會有「爛片」的預判。無論是《超級瑪麗》《古墓麗影》還是《生化危機》,大部分都口碑不佳。大部分北美影評人都不玩游戲,在他們看來,游戲改編的電影還不如漫畫改編電影有意思。
中國的電影市場在最近幾年才突然蓬勃發展起來,大部分觀眾還處於「起鬨」看電影狀態。因此當一部電影營銷手段激烈、朋友間談論多時就最容易火爆。另一方面,在北美影院里,《魔獸》與《招魂2》和《驚天魔盜團2》同期上映,還要與前一周上映的其他大片搶票房。在中國端午節檔期,幾乎不存在與《魔獸》觀眾群重合的有力競爭者。
金主賣力宣傳
保證高排片率
《魔獸》的投資者中包括多家中國公司,從製作、引進、排片到營銷都有中國大公司的支持。比如其製作公司傳奇影業不久前以35億美元被萬達集團收購。多家影院在黃金時段幾乎排滿了《魔獸》,其全國排片率一度高達80%,觀眾根本別無它選。
很多中國網友都曾表示不相信媒體、影評人和外國人的看法,但其實大家就算沒有受媒體影響,依然在受身邊人的影響。因此社交網路營銷還是很奏效的。打開朋友圈都是《魔獸》的討論,很難不讓人對它產生興趣。然而,《魔獸》在美國人的社交平台上遠沒有產生這樣的效應。
❾ 好萊塢大片《夏日友情天》為何撲街了
《夏日友情天》在北美直接投放流媒體發行,全球票房目前只有海外市場的2273萬美元,不過本片在口碑上獲得不錯反響,爛番茄新鮮度91%,Metacritic也打出71的高分,《芝加哥太陽報》評論「皮克斯動畫帶來一個華麗而又可愛的成人幻想,充滿滑稽的笑聲、溫馨的家庭時刻和恆遠的友誼。」
一生摯友阿爾貝托故事取材於導演11歲結識的一生摯友阿爾貝托,對方充滿熱情,給予了他追夢的勇氣:「我那時很害羞、膽小,而他是個到處亂跑的淘氣包…那些無盡的夏天真的是我們友情的代名詞。」直到現在,卡薩羅薩與阿爾貝托還依舊保持著聯系,時不時互相問候一下。如今的阿爾貝托已經成為了一名戰斗機飛行員,上校軍銜,事業成功。對於這部動畫電影,阿爾貝托回應道:希望能把自己的形象做得帥氣一點。
❿ 《阿麗塔:戰斗天使》北美票房撲街,原因是口碑不好、劇情老套、除了特效一無是處,大家有同感嗎
謝邀
好萊塢大片現在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各種特效滿天飛的爆米花電影,觀眾看個視覺效果,至於看完有什麼感覺,你只會說,我靠,打的老激烈了。比如《環太平洋》、《變形金剛》這種,我看了兩遍我都不知道講的啥,就知道打怪獸狠猛。另一種就是看完讓你思想有所悸動,會讓你的價值觀有所觸動,比如《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這種。
《阿麗塔》作為日本漫畫《銃夢》改變電影就是第二種,前面有《攻殼機動隊》票房的撲街,《阿麗塔》票房撲街也就我意料之中。這樣的電影根本不適合主流導演來主導,更適合昆汀、羅格里格斯之類得鬼才導演來指導。本身內容就偏哲學,包涵大量的隱喻。如果用好萊塢流水線來生產你連文化壁壘都無法突破,更何況一部高度風格化的日本漫畫。
《阿麗塔》和《攻殼》說明了一個真理,日本的自我審視的哲學思辨是非常深的。你可以截取一個內容來創作一部電影如《核客帝國》,甚至你可以通篇復制如《盜夢空間》。但你千萬不要去改編日本漫畫,文化壁壘太高了。阿麗塔和草薙素子的成長內核是一樣的即"什麼是我,我是什麼",改編之後全變成了美少女打小怪獸的故事,尬得不忍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