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派勵志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全城高考》
該劇在著名的湖北黃岡中學以及黃岡師范學院拍攝,講述了四個高三學生以及老師、家長、社會在一場青春無悔、感動時代、見證風華、牽動每一個中國人神經的高考大試面前的所思所求、所苦所樂,以考生的拼搏精神和遠大理想折射時代精神,以父母的關切、以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情懷關注民生,以考生的不同命運和不同選擇扣問社會良知,以社會的百態反觀、反思高考制度。
《中國合夥人》
中國合夥人是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講述由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擁有同樣的夢想至一起打拚事業,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後功成名就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該片濃縮了一代創業者的成長歷程,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逆光飛翔》
《逆光飛翔》是一部2012年的台灣電影,張榮吉以《天黑》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短片後,花兩年時間重新打造的全新劇本,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一名全盲鋼琴家與夢想成為舞者的女孩,一段好友互相鼓勵勇敢逐夢的歷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我買過車,也買了房子。但從今以後我終於可以說,我買過最貴的東西,是夢想!」任誰都曾有過的年少輕狂,那個班上每個男生都暗戀的漂亮女孩,一堆莫名其妙、荒唐惡搞、胡鬧打屁的匆匆日子,然後,青春就悄悄地逝去了。台灣偶像劇教母柴智屏首任製片,作家九把刀自編自導,將同名暢銷小說搬上大銀幕,既成功地拍出一如1980年代學生電影的清新質地,又能巧妙鑲嵌現今新世代的kuso氣味。
《80後》
《80』後》是由李芳芳執導,劉冬 黃明 史可等人主演的一部電影。描繪了一個失去親人的少女為了獲得愛情和事業成功努力打拚的故事,從年輕人的經歷中折射出從九十年代初至今的現代中國史。
《青春派》
該片講述了一群90後青少年的青春生活,年輕的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歡笑有傷痛,有付出有收獲,有瘋狂更有感動。經歷過難熬的時光,成長就在前方等待著擁抱他們。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趙薇的處女作,也是其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影片改編自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由香港導演關錦鵬擔任監制,內地編劇李檣改編劇本,海峽兩岸演員趙又廷、韓庚、楊子姍、劉雅瑟、江疏影等領銜主演,王菲演唱主題曲《致青春》。
《第一次》
電影《第一次》是由韓延自編自導,Angelababy、趙又廷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講述了Angelababy飾演的患有遺傳病但又熱愛舞蹈的女孩宋詩喬與搖滾男宮寧(其實是呂夏扮演的)之間唯美浪漫的初戀故事。
《聽說》
配合2009年台北聽障開幕,電影良好評價隨即在Plurk、Twitter和Facebook等微型部落格平台蔓延開來,且陸續有許多知名影名相繼推薦。《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稱贊「這是一部非常好看、感人可愛的電影。」李行、王童以及朱延平等知名導演,亦對彭於晏和陳意涵演出大為贊賞,王童更為表示「看完後很驚艷,台灣需要這部電影,觀眾需要這部電影。」除了導演,金鍾影帝梁修身及影後王琄也紛紛為本片站台推薦。
《天後之戦》
「天後之戰」導演為電影「九降風」、「一頁台北」的副導林立書,男女主角倪安東、劉香慈在劇中角色為球隊教練及學校美術老師。故事背景是東石高中棒球隊,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台灣青棒勁旅之一,女主角劉香慈,飾演音樂老師兼棒球教練,她認為角色很有挑戰性,男主角倪安東,不但對自己的角色很用功,戲外他也以努力學台語,拉近與其他演員的距離。
B. 高考的電影,看過好看的有哪些
1、小時代2(青木時代)
2、青春派
3、女生宿舍
4、全城高考
5、畢業那年
6、花開與你的半夏
7、高三
8、高考1977
9、致敬青春
10、夏日的沖繩
以上供參考,請採納
C. 勵志高考的電影
《高考一九七七》
1977年12月10日,改變一代人命運的高考在這一天復甦,「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蘇醒了」。《高考1977》是一部由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等聯合出品,王學兵、孫海英等演員主演的文藝劇情片。影片以70年代末東北某農場知青的經歷折射1977年恢復高考為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
《我要進前十》
《我要進前十》該片幽默歡樂地呈現了高三學生的苦逼生活,影片講述了高考前夕,一直在班上排名倒數第一的高三學生葉小輝,為滿足父親的虛榮心,決定在模擬考試中考進全校前10名。該片以中國學生揮之不去的夢魘——高考為主題,再現了共屬於90後的集體校園記憶,該片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的畢鑫業執導,榮獲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最佳網路劇情片。
《青春派》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安悅溪、秦海璐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這部影片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真實地再現他們歷經高考前後那段日子的生活,片中出現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
《全城高考》
《全城高考》獲得了影迷、媒體各方的一致好評。觀眾普遍都認為影片喚起了所有人溫暖的回憶,十七歲的懵懂、沖動、憧憬,形成了影片的主線。業內人士稱,影片是2013年最讓年輕人溫暖和感動的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四個高三學生以及老師 家長 社會在一場青春無悔、感動時代、見證風華、牽動每一個中國人神經的高考大試面前的所思所求、所苦所樂。
六集紀錄片《高考》
該片共六集,分別為《毛坦廠的日與夜》(上下)、《久牽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留學大潮下》、《校長的選擇》,從多個側面走近並記錄2014年高考的故事。《毛坦廠的日與夜》於2018年9月22日在德國法蘭克福獲第三屆金樹國際紀錄片節最佳長紀錄片獎
《誰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是由光線傳媒出品的校園青春片,該片改編自劉同同名小說,講述了「好學生」林天嬌和「學渣」高翔,從偏見到和解,再到互有好感,反映青春期學生成長煩惱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4月22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主演中沒有明星大牌和票房擔當,而是一批初出茅廬的演員。就是這一批陌生面孔,卻勝在青春洋溢,每個人臉上都充滿朝氣和活力,使得整部影片也是朝氣蓬勃,片中的眾主演感覺就像是觀眾學生時代的某個高中同學,青澀卻很養眼(《新快報》評)。
D. 關於高考的電影,一個跳樓女孩叫林茉莉的叫什麼名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18)
導演: 陳慧翎
編劇: 蔣友竹 / 簡士耕 / 洪茲盈 / 夏康真 / 費工怡 / 馬千代 / 吳曉樂
主演: 柯素雲 / 劉子銓 / 曾少宗 / 凌心妤 / 劉亮佐
類型: 劇情 / 科幻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台 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18-07-07(中國 台 灣) / 2018-04-21(金馬奇幻影展)
集數: 10
單集片長: 50分鍾
E. 勵志高考電影有哪些
電影青春派。秦海璐。
F. 推薦幾部關於高考的電影
《全城高考》
《高三》
《青春派》
《8090》
《我要進前十》
G. 有哪些值得高考完後的學子刷的電影
主要推薦四部電影:《羞羞的鐵拳》、《春天不是讀書天》、《綠皮書》和《中國合夥人》,涉及搞笑、成長、溫暖和勵志四個主題。
一、《羞羞的鐵拳》——釋放壓力、開懷大笑
高考結束,首先看一部喜劇片放鬆緊綳的神經,放鬆心情。《羞羞的鐵拳》正是一部可以讓人開懷大笑的喜劇電影,開心麻花出品,馬麗、艾倫、沈騰爆笑主演,笑點密集不尷尬,絕對的減壓神片。
《中國合夥人》講述的就是由夢想的年輕人熱血奮斗的故事,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他們為夢想而努力的樣子:在讀書館看書、在晨間早讀、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為了公司業務四處奔波......他們雖然經歷過很多挫折,但是有著不言敗的精神和肯吃苦的毅力——因為是為夢想拼搏的人,所以他們是幸福的。
不論高考成績如何,永遠保持開心快樂的心情,永遠心懷夢想,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有光彩,最後,祝大家都有一個理想的成績,永遠為夢想奮斗。
H. 高考結束了,有哪些相關的電影適合剛畢業的考生觀看
毫無疑問,高考,是我國的第一大考。自1952年,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以來,高考在大部分時候,都是萬千考生們人生的關鍵節點之一。高考一般是每年的6月7、8日,就連今年的6月7日端午節,高考都雷打不動的正常進行,這足以說明高考的重要性。
最後我要推薦的是,是這部去年上映的《無問西東》。事實上,有說法說,這部電影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電影——清華啊!萬千高考學子的Dream School。但是,我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它展現出了一種高考之後的思辨——當我們結束高考,進入大學,應該做些什麼?去年,高考上線率達到了81%,也就是說,不出意外,大部分高考生都將成為大學生。但另一方面,全國大學生(本專科)人口,僅佔全國總人口的8%!而且,凡是大學畢業生,在自己的人事檔案上的成分,均為「幹部」身份。名校,是鎮國重器;大學生,是國之棟梁。
本片講了四代清華畢業生,在內憂外患的國家、戰火紛飛的亂世、動盪不安的歲月、紙醉金迷的時代中,如何成長與抉擇。正如清華校歌所寫到的:「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I. 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比較好看的
電影高考1977。
J. 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
由月亮聯想到家鄉。
中國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季羨林寫一篇《月是故鄉明》的文章,季羨林在《月是故鄉明》中以特有的清新筆調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向我們展現了故鄉那溫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話般美妙的童年,給人一種親切的感受,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鄉之情。
《月是故鄉明》課文中,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時候在故鄉的夏夜裡數星星的往事,還有在柳樹下搖知了、在水坑旁看月亮以及在蘆葦里撿蛋的童年經歷,由此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月亮的意向
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凈的.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美起來。
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