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影評
最殘忍的死亡,不是一劍穿心或者碎屍萬段,而是那把刀在心口慢慢磨,到死都沒有痛哭的機會。
《十月圍城》是悲傷的,前戲鋪墊時越是幸福,後來就越是心酸。
《十月圍城》是緊張的,前一個人死了,悲傷還沒來得及流瀉,接下來的追殺又開始了。沒有時間悲傷,要不停的跑,不停地逃,然後奔赴下一場戰斗,和死亡。
《十月圍城》是屬於小人物的紀念。孫中山是靈魂人物,即使死了都會被後世敬仰,萬古留芳。那些犧牲了的人,只是血肉之軀,死亡了,腐壞了,就沒有人記得了。
這些如塵埃般微小的人物,不過是歷史車輪碾過時揚起的點點輕霧。正是有了無數的塵埃,才有了如大山般厚重的歷史。
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記得那一將,卻不知道為之枯萎的生命
劇中的六義士,除了重光,其餘的人哪懂什麼革命,哪知道什麼民主共和。他們是為了心中最珍貴的那些東西。重光是為了革命,所以在臨近死亡時有如釋重負又充滿希望的笑,或許他真的看到了理想中中國的明天。
沈重陽為了能在女兒心目中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不令女兒羞愧的父親。
劉郁白是為了解脫,為了贖罪,一心求死。他甚至都不關心自己要保護的人到底是誰。
方紅為了替父親報仇,「我爹干什麼,我就干什麼。」但其實她並不知道她父親是為了什麼,她只想替他報仇而已。
阿四則是純粹的善良單純,只覺得自己這樣做老爺會高興。老爺對他好,幫他提親,他要就要報答老爺對他的好。
王復明則更單純,只是江湖義氣般的,想要打壞人,殺鬼子。
就是這樣一群完全與革命不搭邊的人,成就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拯救。
毫無美感也毫不血腥的死亡,有暗紅的鮮血緩緩從身下流出來。這是最常見的死亡方式,就是這樣的平常,更顯得悲壯。
他們是隱沒在歷史中的塵埃,沒有偉大的情操,沒有高尚的政治覺悟,但是是無數這樣的人,用他們的死亡換來了後來的共和國。
我們的文化里不宣揚個人主義,因為從來沒有救世主,即使全中國只有一個的孫中山,他的生命,都是用無數被遺忘的人的生命換來的。
他們是塵埃,是偉大的,被隱沒的塵埃。
電影結束後,我特別希望能晚兩分鍾開燈,讓我在黑暗裡整理自己混亂的心情。還有被生生憋在心裡不能發泄出了的情緒。
感謝陳德森導演,感謝他十年磨一劍的堅持和對電影的尊重。感謝他奉上了這么棒的一部電影。
《十月圍城》,是2009年不能錯過的感動和震撼。
㈡ 有沒有人能幫忙提供一下《沉默》 The Quiet這部電影的影評啊
沉默講了一個外來者的故事,聾啞女孩的到來對於表面平靜的家庭是侵入,雖然由於她的聾和啞,每個人都對她講自己的秘密,那些齷齪的秘密,並藉此釋放心中的壓力。在西方,外來者是個很典型的形象,就像卡夫卡《城堡》中的K,外來者的闖入,使得觀者可以從一個新鮮的角度去觀察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外來者迷惑的觀察下,平衡被打破了,隱藏的矛盾漸漸顯現了出來。那些矛盾實在外來者出現之前就存在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局內人保持著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於是矛盾就平衡了,在這種平衡中持續的存在。
導演選取了一個不錯的角度來表現問題。這個外來者顯得很安全,因為她什麼都聽不見,什麼都不能說,她作為一個抽像的人的符號存在,不能對自己造成任何的威脅,卻可以稱為傾訴減壓的對象,於是所有的秘密都集中並且放大了。這個平靜小鎮的平靜的家庭和學校就顯得不再那麼平靜了。家中父女的亂倫,母親失敗的婚姻和吸毒,以及高中生之間早已遠離單純錯綜復雜的關系。這是影片的前一部分所表現的,導演用鏡頭批判的表現了一個看似單純的世界,用Dot的眼睛。
影片的後半部分,這么說並不嚴格,Dot能聽見能說話好像是接近結尾的事情了。從那時起,影片就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了。那個沉默的Dot有著自己的秘密表面上是她的聾啞是裝的,實質上卻是發生在她身上的不倫之戀。從這時起,Dot失去了外來者的身份,她便成了局內人,只有導演的鏡頭依然保持者外來者的身份繼續冷冷的看看著一切。這一轉變是很奇妙的。作為外來者,比如《城堡》中的K,一般來說是保持著不同於已經趨於平衡的世界中的某些更加純潔的特質的。可是這種轉變讓外來者也失去了這種純潔,世界變成了純粹的變態。當兩個有著自己秘密的女孩在鋼琴前親密的演奏時,整個電影顯得變態而詭異,這時一種放大的變態。
電影本身是很乾凈的,如題名一樣的沉默安靜,還有貝多芬的故事,寧謐的鋼琴聲,充滿活力的高中生(雖然顯得過於成熟而缺少高中生的很多特點,或許美國的高中生就是如此吧)。還是值得一看的,但是,我想,我是不會再看它的。雖然畫面沒有什麼過分的,甚至非常安靜唯美,it made me sick.
㈢ 求電影觀後感
《張思德》電影觀後感
吳軍的張思德用他的平凡留下了一片不平凡在觀眾的心裡,看起來他是個容易讓人忽略的人,又不愛說話,可是卻奇怪地強烈地讓人揪心了。一切就在那朴實無華的對白中展開,他不愛說話,可是讓人印象極深的卻是他的語言,紅色的黨心和黨性在那自覺的覺悟里「泛濫」人心……
一
「你就是昨晚上的梯子吧?」毛澤東呵呵笑著問。
「啊!」張思德卻憨厚地傻笑。
「你叫什麼名字?」
「他叫張思德!」「張翼德的德。」
「好名字,有思想有道德,就是話都讓別人幫你說了。」主席仍然哈哈大笑,張思德仍然憨厚地傻笑。
這是毛主席與張思德的第一次見面。
就這一番對話已經勾勒出張思德的典型性,朴實實在,真不愛說話,卻又讓人記憶深刻!因為他讓你放心,像極了大山,那沉默地背負著一切的大山,明明寂寞明明也有著失落,可是他總是隱了自己。
任何事情,只要可以為別人做的,他只會竭盡所能去做,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看!
他會在田埂上跑來跑去,跳到河裡追頭大黑豬,他也會為了修好主席的車,跑得老遠去取輪胎,回來之後人都差點虛脫!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沒有一種三思而行的考慮意識,一切都來自他的本能,是他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是他身為黨員滲透出來的天性。
雖然他到最後也只是一個燒炭的隊長,可是在他身上卻熔鑄了黨員的全部品性,而這品性又是他自然流露,印證了那一整個時代的黨員覺悟。
一分樸素在他的腳上,一分沉默在他的笑容,一分熱情在他的憨厚,一分實在在他熱乎乎的心裡。
沒有任何渲染,只有切實的存在,張思德用他的一生宣讀了一個時代的黨性。這是一種朴實無華的,不用綉口,只用那熱熱的心去實現的大家的幸福快樂。
相信每個觀看影片的人都無法不能體會到張思德的艱苦樸素的本性。
二
「你自己說說自己還有啥優點啊?」主席問。
「沒啥!」他憋了半天就這兩字。
「哈哈哈哈!」大笑的主席給了他評價,「你啊,就是幹事不說話。」
可是後來他卻會為了主席跑到他面前說:「主席,我也總結一下你的缺點,就是別人都睡覺了,你還不睡覺!」
傻傻的模樣讓人心酸。
張思德就這模樣,話是逼出來的,可是他做事從來都是主動的。他和啞巴老革命的真情交流,對劉秉鍾的戰友情誼,對宋光明的點滴關懷,對王團長的真心幫助。因為他的真,老革命和小光明被他打開了心懷,會笑了,會開口了;因為他的真,劉秉鍾服役後重新站了起來,因為他的真,王團長不留遺憾了。
雖然他很想上前線,可是既然決定讓他去燒炭他就去燒炭,組織讓到哪裡就到哪裡。是,他是不會說話,他做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偉大的大事,可是就是這些家常小事,卻處處留下了他的影子。他不是不想做大事,而是他覺得這些身邊的事一樣是大事,他覺得這些事他要做,需要他去做,他一定要做好。
這就是他的服務意識。服務組織,服務周圍的人,服務國家。他並沒有用什麼高深的大道理來武裝自己,來宣揚自己,他只是覺得這種服務意識和他自己是融為一體的。這是一種自覺心理,君不見在大雨天,當他喊出「黨員和我一起去看窯,其他人睡覺」這句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二話不說沖入雨中。
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先鋒模範作用正是黨員必須具備的元素。也許當時代在變化的時候,黨組織的內部也在不知不覺地變化,但是不論怎麼變化,身為黨員都是不能忘卻這種有史以來最本質的元素的。
既然不能忘,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常常反省,經常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不讓時代成為借口的治本之道。
三
張思德是個好脾氣的人,不論別人怎麼說他,他都不會生氣,可是他卻發過兩次大脾氣!一次是對劉秉鍾,他罵上了,「你這龜兒子,為什麼啊!」他痛心疾首。一次是對小白,扔了他的口琴大怒,「你說毀了就毀了?啊?一回可以,兩回就不行。」他恨鐵不成鋼。
這兩次火氣極大,在整個片子里瞬間燒起了兩把大火,就是這兩把火燒得觀眾心裡暖暖的酸酸的,熱氣加上酸氣,蒸發出了人的眼淚。
在這里,並不想探討脾氣再好的人也是有脾氣的這個問題,只想用我們的嘆息噴發出對他的尊敬!
他對劉秉鍾生氣,是因為劉秉鍾貪了,他對小白生氣,是因為小白罔顧國家利益。他生氣,是為了他們而生自己的氣,他生氣,是因為劉秉鍾的背叛,因為小白的逃避,他生氣,是因為他們還是他的好朋友。
他的脾氣讓他的形象更見完整,他的脾氣讓他的形象趨向高大。
他的心是光明正大的,容不下一點渣滓的,他的心是晶瑩剔透的,污穢根本無法沾染上去。
因為這顆心是正直無私的心,是鮮紅的熱血的心。這是活生生的黨心,一心向著黨,為人民服務的心。所以你會下意識地信任他,這種信任就是對這心的信任,對黨的信任。
張思德,他很平凡,平凡的世界裡一個平凡的人,卻成為烙印刻在人的眼裡和心裡,這是平凡的魅力,也是品性的魅力,所以他有極為強烈的存在感。但是這樣的人卻並不是獨一無二,而是多如牛毛,在那個自發自覺的時代里,他,不過是眾多黨員的縮影。
當我們飽含熱淚為這縮影鼓掌的時候,也自該好好咀嚼一下其中的黨員品性。
什麼樣的才是黨員?
有著正直的心,有著榜樣的自覺,有著服務的意識,有著朴實的行為……
相信在張思德的影子下,每個人都有了標準定義了。
㈣ 推薦部美國大片
(一)科幻恐怖類。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異形》系列。
此外還有《異物》(Thing)、《異種1、2》、《黑洞表面》、《入侵腦細胞》、《捉夢人》,以及根據游戲改編的《生化危機》等
(二)鬼怪類。這類恐怖片佔了最大比重。不管是妖怪、惡靈,還是什麼恐怖的外太空生物都可以歸到其中。著名的有庫布里克的《閃靈》(被譽為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驅魔人》、《惡魔嬰兒》、《人玩鬼》、《活魔人》、《宇宙天魔》、《活屍之夜》、《鬼追人》系列、《魔方》系列、《鬼食人》系列、《幽冥怪談》系列、《13號星期五》系列、《生人勿近》系列、《搭便車》、《夜半鬼敲門》、《撒旦回歸》、《鬼娃新娘》系列、《猛鬼街》系列、《夜訪吸血鬼》(今年號稱其續集的《吸血鬼女王》很濫)、《無頭騎士》、《死神來了1、2》、《鬼入侵》、《危機四伏》、《13幽靈》、《幽靈船》、《千屍屋》到最新的《佛萊迪大戰傑森》《吸血驚情400年》雖然是老片,但是太棒了。
(三)生命變異恐怖片。比如《鳥》、《活跳屍》、《蒼蠅》、《糖人》、《食人魚》、《群屍玩過界》、《狂蟒之災》、《史前巨鱷》、《極度深寒》、《水深火熱》、《八腳怪》、《驚變28天》《驚變28周》。
(四)連環變 態殺手類:著名的《萬聖節》(《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可以從1978年一直拍到今年的第八集《萬聖節驚魂——刀光再現》、《德克薩斯電鋸殺人狂》、《連環殺手肖像:亨利》、《危情十日》、《繼父》、《尖聲驚叫》系列、《去年夏天搞的鬼1、2》、《毛骨悚然》、《七宗罪》、《來自地獄》、《沉默的羔羊》、《漢尼拔》到《紅龍》、《支解狂魔》(鬼擋路)、《毛骨悚然2》等
最後特別介紹英國恐怖片《殺人如麻》(CRADLE OF FEAR)
恐怖電影百強【猛鬼磁場】俗稱(養鬼吃人或魔界追魂)1~6集。
歐美恐怖電影百強:個人認為值得觀看和收藏的恐怖片
1. 《活跳屍》(Re-Animator):製片人布里安.尤茲納,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2. 《活魔人》(From Beyond 1986):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3. 《養鬼吃人》(系列):迄今已拍7集,以一、二、三集最有價值。一、二集導克里夫.貝克。
4. 《群屍玩過界》:導演彼得.傑克遜,這是他才華盡顯的成功之作(他就是《魔戒3之王者歸來》的導演)。
5. 《德州鏈鋸殺人狂》(系列):托比.胡伯的成功之作,該系列共四集,後三集具有一定價值(類似系列——隔山有眼1、2, 針孔旅社1、2,人皮客棧1、2)本人強烈推薦
6. 《電鋸驚魂系列》(不用我介紹了吧)
7. 《獸餐》(食人宴):它們很飢餓,你們是它們的晚餐……
8. 《鬼擋路》(支解狂魔1、2):絕對讓你反胃之作,2比1好看
9. 《幽浮魔點》:查克.拉塞爾的早期名作,1988年公映,對50年代舊作的翻拍。
10. 《鬼驅人》(系列):托比.胡伯與斯匹爾伯格打造的名作。後又續出兩集。
11. 《美國人》狼在倫敦:又稱鬼追人、人狼咬嘩鬼,人狼題材中的經典,悲劇。
12. 《猛鬼街》(系列):名導韋斯.卡拉文的驚世之作,以一、二、三集最好,四、五、六、七集雖遜色,但絕對值得全部收齊。而且幾個名導均涉入其中,該系列片成了他們在恐怖片領域的演軍之所,如查克.拉塞爾(三集)、雷尼.哈林(四集)、史蒂芬.霍普金斯(五集)。
13. 《黑色星期五》(系列):迄今共十集,該系列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毀譽參半。該片也譯為《太兇殺人狂》。
14.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迄今共八集,名導約翰.卡朋特是始作俑者。它潛移默化影響了一批以兇殺案為主題的恐怖片。
15. 《異次元殺陣》(心慌方1、2、3):加拿大導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16. 《閃靈》:庫導的大作,不收遺憾終生!!!!!
17. 《夢幻殺人檔案》:克里夫.貝克風格的作品。
18. 《斷頭谷》(伐頭嶺):蒂姆伯頓的驚悚KB大作,人頭亂滾!
19. 《驅魔人》(系列):共三集,第一集絕對經典!宗教色彩濃厚,二、三集價值不大。
20. 《人狼》(系列):八十年代的人狼系列片,是人狼類恐怖片的全面教材之作。共六集。
21. 《嘩鬼番生》(系列):又叫靈魔翻生、生人迴避。活死人題材的經典,比喬治.羅梅羅的僵屍電 影要活潑得多,共三集,一、二集強調特技,第三集由布里安.尤茲納執導,特技+情感,還感動了不少人!
22. 《差品味》:彼得.傑克遜的作品。
23. 《恐怖廢墟》:食人草殺人
24. 《烈血海底城》:屬於變異生物類的恐怖片。第一滴血續集的導演喬治.卡斯梅托的作品。
25. 《地獄之城》:義大利導演Lucio Fulci之作,該導演特色有二:故事發生地總在外國,以美國居多;有刺激人消化道之作用!
26. 《極度深淵》:CCTV曾放過 挺好看的海洋類題材
27. 《僵屍》(系列):原名ZOMBIE,共四集。Lucio Fulci是始作俑者,第一集最為經典。
28. 喪屍出籠:喬治.羅梅羅的作品,此君的電影適合給Micheal Jackson作MTV背景用。 該片一度被奸商作為電影版的《生化危機》出售。(現在還有新版喪屍出籠)
29. 《死亡的黎明》:喬治.羅梅羅的另一代表作。
30. 《活屍日記》:紀錄活死人動態,豈料攝影機一路追蹤誤闖活屍禁區
31. 《惡夜僵屍》:喬治.羅梅羅僵屍電影的得意之作,1968、1990共拍了兩次。
32. 《天魔回魂》:約翰.卡朋特的宗教類恐怖片,觀眾需要知道一些基督教內容,是一部在科學與宗教中作妥協的產物,符合八十年代的科學宗教之風。
33. 《變種夜魔:克里夫.貝克的作品,名導大衛.克羅南伯格在片中飾一殺人犯。
34. 《撒旦回歸》(系列):共三集,也是宗教類恐怖片。
35. 《鬼娃回魂》:鬼娃新娘共四集。頗具特色,獨樹一幟,確立了一種以玩具為主角的恐怖片類型,開創了此類低成本片的先河,有一批追捧者。一、二集最好!尤其是第二集!特技+情節不錯!
36. 《惡魔玩具》:鬼娃回魂的成功仿製品。
37. 《突變第三型》:80年代至今,是未知生物、外星生物(異形)的風摩期,約翰.卡朋特的這一作品較好地趕上這一潮流。
38. 《穿梭猛鬼城》(系列):宗教類恐怖片。
39. 《闖錯鬼門關》(系列):即children of the corn,邪 教題材恐怖片。
40. 《試管人魔》:與「蒼蠅"要反映的主題類似,人類永遠不要充當上帝的角色,否則只能作孽!
41. 《異形怪體》:經典片,多次重拍,最近一次是1993年,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42. 《夜夜破膽》:布里安.尤茲納95年的宗教類恐怖片。
43. 《魔鬼牙醫》(系列):布里安.尤茲納作品,心理扭曲的世界的真實反映,兩集。
44. 《奪命凶眼》(系列):大衛.克里羅南伯格開的頭。共三集。
45. 《食人族》:屬人類學題材的恐怖片,真實性不容置疑。另一部叫 Eaten Alive 也屬於此類。
46. 《螞蟻帝國》(食人蟻):屬於自然類或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十分真實!
47. 《驚異大魔繭(食人巨蚊):生物學類題材的誇張,看起來像幾億年前一米多長的古蜻蜓。
48. 《蛞蝓之災》: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
49. 《種子人魔》:類似「異形怪體"。
50. 《變種DNA》(系列):食人蟑螂偽裝人類,散播致命病毒。共三集
51. 《破繭天魔》(系列):共四集,韋斯.卡拉文始作俑。
52. 《殺出個黎明》(系列):共三集,塔倫蒂諾的鬼才之作!酷到極點!
53. 《夜半鬼敲門》(系列):共二集。史蒂芬.金的作品。
54. 《舐血夜魔》:史蒂芬.金的悲劇恐怖片,主題曲是ENYA的作品,回味無窮!!!
55. 《喪屍特警》:活死人題材的佳作。
56. 《原凶畢露》:連環嗜血殺人魔,受害者多達300人。。。
57. 《變形戰士》:擦「異形"邊的仿製品,槍戰場面不少。
58. 《醫院風雲》: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丹麥影片,嚇的很多人不敢獨自回家。
59. 《蛇妖》:白面小生休.格蘭特的作品,英倫風味重。
60. 《從死亡歸來》(BACK FROM THE DEAD):與《群屍玩過界》類似,絕對刺激視覺與心理防線!
61. 《人玩鬼》(系列):又譯《屍變》,影片中描述了屍體腐爛的千變萬化,即惡心又恐怖。共三集。
62. 《軌跡人》(魔鬼護路人):莫斯科地下隧道中冒險,不幸的事發生了。
63. 《趣味游戲》這個是變態殺人的-
64. 《繁殖》:數以千計的變異野狗,他們活著離開小島的機會
65. 《割人狂醫》:與「魔鬼牙醫"一個類型。
66. 《死亡錄像》(狂犬病):大衛.克羅南伯格的作品,另一個版本是美版的《隔離疫區》
67. 《變種血魔》:布里安.尤茲納的作品,生物類題材。
68. 《恐怖南瓜頭》(系列):美國地域式的恐怖片,共四集。
69. 《曼哈頓的嬰兒》:Lucio Fulci的作品。
70. 《守墓屋》:Lucio Fulci的作品,義大利式僵屍。
71. 《變種女郎》:一部優秀的人狼題材作品。
72. 《奪命狂呼》(1~3):歐美上映後票房飆升
73. 《殺手的肖像》(系列):共二集。**殺人的真實描寫!實在是殺人不眨眼!!!
74. 《活死人的孩子》:最新的活死人電影!
75. 《血腥聖誕夜》(系列):又稱超魔空間,邪 教題材恐怖片,共四集。
76. 《C、H、U、D》(系列):紐約地下生存的變異生物殺人的故事。
77. 《蜘蛛島》:布里安.尤茲納2001年的作品。
78. 《食人巨鱷》(系列):共三集。自然類恐怖片。
79. 《小強風暴》:原稱they nest ,自然類恐怖片。
80. 《蝙蝠》:自然類恐怖片。
81. 《梯下亡魂》:精神不正常的人離遠些為妙!此片是警示。韋斯.卡拉文的作品。
82. 《鐵血人狼》:另類人狼的作品。
83. 《神鬼大反撲》:韋斯.卡拉文的吸血鬼題材作品,不錯!不拖泥帶水。
84. 《墓穴怪談》(系列):該系列電影每一集均由二、三個獨立小故事組成,題材廣泛。其中有一集是施瓦辛格任導演。
85. 《猛鼠食人城》:生物變異的題材。(類似電影——殺人蜂、蚊子、蝗蟲大軍、異種魔蠍、沖出蟲圍等)
86. 《猛鬼屋逐個捉》:50年代老片重拍。澤梅基斯任製片人,可見此片重要性。
87. 《鬼入侵》(The Haunting):與《猛鬼屋逐個捉》題材相同。音效優異。又稱「鬼屋凶靈"。
88. 《瘦到死》:史蒂芬.金的作品。
89. 《迷霧》:究竟最大的危險在迷霧之中,還是就潛伏在超市裡……
90. 《深海狂鯊》:生物變異的題材。雷尼.哈林的作品。
91. 《魔鬼醫院》:**醫生用活人作試驗的恐怖故事。
92. 《看夜更》:丹麥的一部沖入美國市場較為成功的恐怖片。
93. 《魔女佳麗》(系列):共兩集,人體特異功能式的恐怖片,復仇至上。
94. 《血屍夜/惡夜之吻》(黑夜臨近):比爾.派克斯頓演的一部僵屍類恐怖片,人物刻劃得不錯。
95. 《隔離屋有鬼》:80年代的片子,屬於「小魔怪"式的恐怖片。
96.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系列):兩集。《月光光心慌慌》的追捧作。
97. 《奪命狂呼》(系列):三集。又譯《驚聲尖叫》。第一集最好。
98. 《猛鬼學校》(大學舞會之夜):四集。英文名:Prom Night 。80年代的作品,類似魔女佳麗。
99. 《大白鯊》:共四集。斯皮爾伯格始作俑。第一集不錯,二、三也可。
100. 《凶兆》:共四集。類似大法師,宗教氣氛彌漫。
101. 《行屍女郎》:Living Dead Girl。活死人題材。
102. 《深海異形》:自然類題材恐怖片。
103. 《邊城小鎮》:殺人的,劇情夠緊湊,有些恐怖片未必是鬼才嚇人
104. 《不可思議的勾魂事件》:彼得.傑克遜到美國後的第一部作品,有些喜劇色彩。
105. 《巫毒教》:神秘邪 教使死人復活的題材。
106. 《禁入魔鏡》(系列):共三集。
107. 《捉妖小天師》:少年兒童也能驅除邪怪。影片里出現了弗蘭肯斯坦、人狼、CHUD、木乃伊,吸血鬼等鬼怪。
108. 《驚心食人族》(剝皮人魔):另類宗教題材。
109. 《口出狂言》:約翰.卡朋特的作品。又稱戰悚黑洞。
110. 《撕裂人》:面具下的是什麼
111. 《巨蛙》:自然類題材。
112. 《詭信號》:受到了信號的感染,所有的人似乎都變成了可怕又危險的敵人
113. 《恐怖休息站》1、2:黃色的小卡車裡面坐著一個黃色的人
114. 《鬼哭神嚎》:小兒子趁著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熟睡之時殺害了全家
115. 《黑水》:必須躲避吃人的鱷魚,收回他們的船,並坐船活著回到河裡
116. 《巨蛙鎮》:變異人統治未來的題材。
117. 《天外來菌》我非常推薦的片子
118. 《凶霧殺機》:復仇/復仇……卡朋特的作品。
119. 《恐怖蠟像館》:不用我多說
120. 《陌路狂殺》:反鎖的室內竟闖入了陌生兇手,從此只能拚死拼活逃出升天
121. 《燈紅酒綠殺人夜》:屠刀下的冤魂,遭受到了瘋狂的追殺。
122. 《寂靜嶺》:著名游戲改編
123. 《X你老墓》(系列):兩集。有點色情,婦女受害復仇,可以理解。
124. 《追命傳說》(系列):三集。自然+宗教類題材。
125. 《少年漢尼拔》: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
126. 《墨西哥大砍刀》:刑房的下一部
127. 《黑色地板》:當電梯打開,在裡面看到了支解的屍體,並遇上了不知名的怪物……
128. 《非禮勿視》:面臨的將是一場血腥的暴力爭斗,到底誰能活到最後呢…
129. 《死亡空間》(坍塌):超級惡心的一部動畫電影 美國人無敵拉
130. 《生化危機惡化》:也是動畫版
如果你覺得以上影片仍不能使你感到恐懼或反胃,還有超級惡心的全球禁片《索多瑪120天》及《殘酷的浪漫》。《索多瑪120天》講述了二戰時期3個義大利納粹軍官俘虜40餘名青年男女後,對他們實施的一系列變 態和非人的行為,這些行為BT到你難以想像的地步。《殘酷的浪漫》又譯《困惑的浪漫》,一共2集。影片講述了一對有戀屍癖的情侶之間發生的BT行為。尤其以第二集更為惡心,影片取消了第一集中的馬賽克,鏡頭更加直接。女主角在分解其男友的腐敗發綠的屍體這一段,就我所知,似乎沒人能看完。看了這部電影,類似地下《豚鼠》試驗系列採用真人拍攝的血腥場面,又能算得了什麼, 日本豚鼠系列代表《下水道人魚》等,還有日本變態幻奇系列(蚯蚓、老鼠、蛆、蟑螂等VS女人),醫院題材的《感染》以及《綠猴子》1、2和《屠屍行動》(再殺部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聲明:
1、以上電影只作推薦,不保證一定能找到下載或在線收看地址。
2、以上電影資料不斷補充完善中。
3、下官整理不易,謝絕引用復制,抄襲者鄙視,敬請各位自重。
(虧你還四級呢- - 分都不給賞)
㈤ 求兩篇影評!!
《心靈捕手》分析式影評
劇情介紹: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數學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題之後,又下了另一道更難的題目,要找出這個數學天才。
原來這個可能是下一世紀的愛因斯坦的年輕人叫威爾杭特,他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最後經過數學教授的保釋並向法官求情,才讓他免受牢獄之災。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用盡方法希望他打開心結,但是許多被心理咨詢教授請來為威爾做心理轉導的心理學家,卻都被這個毛頭小夥子洞悉心理反被威爾羞辱,紛紛宣告威爾已「無葯可救」。
數學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學同學及好友——一位心理咨詢師,希望他來開導這個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輕人。到底最後他能不能打開心胸擁抱生命?會不會把他之前所遭遇的困境拋諸腦後?
分析式評論:
看完心靈捕手給一個心理學朋友電話,沒有通。估計帶可愛寶貝去過六一兒童節了。我們這些大兒童就自己待家裡了。
電影中有被咨詢者大約屬於有品行障礙的少年。但他有天賦,屬於那種高敏感度的來訪者。
至於出現的三個咨詢師,第一個看說話的樣子象是採取人本主義觀點的咨詢師,但他忘記人本的咨詢原則之一——真誠。他同時採取勸說的方式,他試圖急速完成干預。因此他失去了機會。
第二個是個催眠技術的。但他遭遇了不配合,他有點自負。
第三個就是那個最好的心理咨詢教授。他的方法屬於心理動力療法,是精神分析學派發展後產生的一種基礎於精神分析學觀點的理論和技術。
他上來產生了一個少有的應激,這代表他一些不完美的方面被暴露。這在一些不成熟的咨詢師真的會對那個來訪者永遠的惱羞成怒的。但他真實的表露了,然後他坦然去面對了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真誠獲得了一個來訪者的認同。
在心理咨詢技術中,適度的暴露少些咨詢師的經歷是有利的。但這一行為絕對不能成為習慣或者演變成以自己的經歷去咨詢別人。那就走向反面。在經過這一互動後,兩人獲得一種咨詢的認同,就是得以建議一種良好的咨詢同盟。這是所有咨詢中都必須的關系,這一關系的良好建立對於咨詢進展是有利的。
然後咨詢師指出一個完美主義者的缺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在作為具有症狀的來訪者身上更是如此。如果我們並沒有發現這些缺陷,或者即使發現而不願意接受,那就容易導致問題。個性中沒有得到承認的部分就是沒有發育成熟的部分。雖然我們可以接受自己永遠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我們需要讓自己的不成熟至少去來干擾我們一般的生活。但當這一不成熟構成對於一般社會生活的干擾,那我們就可能需要某種咨詢或治療。這時候咨詢師嘗試性的指出了一些問題,但沒有「大舉進攻」。對於一些訓練不成熟的咨詢師,往往在這一機會就「大舉進攻」,好象在一次里就能解決問題似的。但這絕對是有害的和輕率的。
來訪者和咨詢師度過了好多次沉默的咨詢。沉默是許多咨詢師所害怕的局面,他們覺得如果大家都不說話。那豈非什麼都不能做。他們或許一定要作點什麼或對於來訪者教育點什麼才成。但正是想要急於的做些什麼,可能正干擾了來訪者感情的一種發育。沉默時,一些有效的方法是數自己呼吸,同時不松不緊張的注意著來訪者。 即使有的時候交談時,來訪者說話停止了一會兒。據我經驗咨詢師能夠自己數自己呼吸十到二十下有可能會發生來訪者繼續說下去。不過這也不是死的。有時候,一些沉默也會干擾咨詢。這真的要看經驗。
我至少覺得在那個情節里咨詢師的沉默起到一個靜靜關懷的作用。這很類似於客體學派的「安全基地」的理論之一,也就是每個人的成長需要有安全基地。這是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的一個養成習慣。如果一個小孩離開父母太久,他會有心理焦慮產生……
而一個好的安全基地就是一種關懷,這很類似羅傑斯的關懷技術。
然後電影中,這一沉默中的關懷終於有了成果。那就是沉默的效果成熟了某些東西。
自認完美被再次舉出,同時他被指出他害怕被拋棄。所以他需要保護自己不被忽視或首先被拋棄。來訪者的內心是具有真正的隱藏著的深深自卑。但他無法承認。這是一個和童年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來訪者的經歷使其個性過分的去發展了他的一個方面,而使他在另一個方面沒有能很好的發展。這就如社會品行的培養上。但這一情況的面對會是痛苦的。
然後是咨詢的暫時中斷。這一中斷是來訪者自己思考生活的部分,他痛苦,甚至和這么愛他的女友分手——他有所自卑。
不過人的情感是可以發展的,他終於開始尋找自己的生活了。他的感情發展到他開始面對自己過去的缺陷和不幸。這一面對使他過去生活中的里比多被成功釋放了。
他開始成為一個有缺陷的人,但他能夠足夠快樂的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陰影控制著來進行自己那種需要完善而不承認自己任何缺陷的生活。
來訪者又到了咨詢師那裡,他們做了結尾的咨詢會談。
最後那個畫面是有意味的,車開往加尼福尼亞去接一位好姑娘去了。我們沒有看見結局,但我們看見路在延伸,這代表一種充滿希望的人生的開始,因為在路的那頭是一個靈魂的象徵。
《記憶碎片》——完美的倒置
《記憶碎片》單從故事性來說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故事,但因為他獨特的表現手法讓它成了一個即使不是最好,也算很不錯的一個故事。
電影剛開始就是時間上一個相當華麗的倒置—-照片從清晰漸變模糊,地上的血流回死人身上,掉落的彈殼回到了槍膛—-空間失去了它的坐標,時間齒輪反向的磨合發出詭異的聲音—-一部傑作就此誕生。
《記憶碎片》之所以為碎片,我想應該有兩個理由:
1.導演的敘述手法 彩色部分倒序,黑白部分順序,由於以往的看片經驗,我們很習慣地認為彩色鏡頭為現在,黑白鏡頭為回憶,從一定程度上說,導演利用了我們的慣性思維。它讓彩色部分從結局說起,黑白部分從故事起點開始,然後導演將兩部分都剪成了碎片,有技巧地把黑白部分配合著剪進彩色部分的空隙。
2. 電影主角阿連的記憶狀態 因為短期失憶,他無法記起幾分鍾前的事,有時注意一分散,他又忘了身在何方。他靠口袋裡的做了標記的照片認人,他總是記不起別人,昨晚還在同床共枕,早上起來看見你卻滿臉茫然,相當要命啊。當然,每個人都有存在的理由,阿連靠著把短時記憶記錄在紙條上,甚至紋在身上來獲得他的「記憶」,他把自己偽裝成一偵探,靠著他自己製造的「記憶碎片」活著。
聽很多人說過,如果《記憶碎片》沒有了倒序,它只不過是捶手可得的一部再普通不過的犯罪驚悚片而已。從表面上看好像如他們所說,沒有倒序,那從故事起點開始到阿連錯殺安迪,的確是一個普通的復仇故事。然而,《記憶碎片》之所以為倒序,就在於它是《記憶碎片》,而導演之所以要拍它,並不在於它是一犯罪驚悚,而在於它獨特的一面—-阿連的短時記憶。導演時間上的倒置完美地切合了阿連的記憶狀態—-我剛才做了什麼?我現在該做什麼?我為什麼會在這兒?—-阿連不知道,我們因為電影的倒置也不知道,我們獲得了阿連的那種感受,我們不知道上一刻是什麼,我們跟阿連感同身受。常常聽見有人評價電影:這是什麼爛片,講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們對電影還是過多地停留在表面了,電影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更多時候是在表達一種感覺。那些只求看過而已,只求多份聊侃資本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點誤解電影了,其實有時候你以為你沒看懂,但你也許已經感受到了。而電影作為一種多元的傳播媒介,它如果表達了春他媒介沒有表達或無法表達的東西,那麼它便成功了。毫無疑問,《記憶碎片》便成功了,導演成功地捕捉到電影素材里獨特的一面並啟用了一種前無古人的倒序方式來切合那種情境。這種倒序並不是小說情境下我們見慣的那種倒序,小說的倒序與《碎片》比起來只能算是小兒科,導演的口號是:要倒就倒個徹底。這是玩笑話了,不過導演倒置確實徹底,第一部分的開頭是第二部分的結尾,第二部分的開頭又是第三部分的結尾……導演讓我們經歷了一場詭異而精彩的探索之旅,我們如阿連般扮成偵探,在電影里尋找著所謂的真實。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電影用普通的順來講這個故事,那麼我們失去更多的將是那份感同身受,而不是失去見識一種新的敘述方式。所以在我看來,《記憶碎片》的成功不僅僅是其開啟了一種新的敘述手法而已。
經歷了這場電影之旅,當我們努力地將記憶的碎片拼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真實並不像起初料想的那般簡單—-我們該相信阿連那些似乎有點自欺欺人的記憶碎片呢?還是該相信安迪掀出的顛覆性的「真相」呢?我們又陷入了一個記憶迷局。阿連每天每天尋找線索,靠著「上一個自己」來辨別是非,他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上一個自己」留下的「記憶」,他將記憶紙條和紋身奉作真理,然而我們看到了它們的不可靠,這些「真實」並不像他起初料想的那般堅不可摧,它們如此脆弱—-安迪略施小計,他成了安迪的工具;在妮坦莉循循利誘下,他又成了另一個殺人工具。安迪對他說:你已經殺了兇手,我認為你會記得,但你卻忘了。安迪這話相當有啟示性,阿連也許真殺了仇人,但也許沒留下記錄—-他所謂的記憶,他以為他沒殺。也許留下了記錄,但後來發現沒了人生目標又銷毀了記錄,於是他又有了新一輪的追求。他的記憶始終停在妻子遇害那晚,每次驚醒,他只有一個念頭—-復仇。這追求的無止境讓我想到了人生,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阿連般,一輪的追求到了終點,我們又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地活下去。像妮坦莉說的:其實我們很像,我們知道自己該如何活著。
㈥ 《美麗人生》這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
電影內容敘述二次大戰時期,德國將猶太人送往集中營,對猶太人管制、虐待、屠殺的故事。故事並沒有以血腥的畫面呈現德國納粹的殘暴,而是以喜劇的方式讓觀眾領悟生命的真諦。
一名義大利猶太裔青年基多(Guido),來到了義大利的Arezzo。基多是一名幽默風趣而吸引人的青年,他愛上了一名教師朵拉(Dora),基多使用各種方式希望追到朵拉,而朵拉則是已經有了婚約,不過基多仍是在朵拉的生活中添加許多驚奇,朵拉也漸漸愛上基多,基多更是在朵拉的訂婚宴上搶婚。
兩人多年之後有了第一個兒子-約書亞(Joshua),基多也開了他夢寐以求的書店,只是基多夢寐以求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一切夢想在一家人送往納粹集中營後幻滅。
天性幽默的基多不願毀了兒子的天真無邪,由於兩人都有猶太人的血統,兩人被送往了集中營,朵拉則要求一同前往而被送到女子集中營。基多故意編故事游戲來騙約書亞,只要誰先能得到1000分就能得到一部真的坦克,使得約書亞不但適應集中營的生活,更逃過了被送去毒氣室毒死的命運。
基多也要讓朵拉知道兩人還活著,讓朵拉能夠有活下去的希望。在德軍投降的前一晚,基多為了不讓兒子受害,再度編游戲讓兒子躲到箱子當中,慢慢等待美軍的到來,約書亞照做了。
但是基多在尋找朵拉時卻被德軍發現了,在被處死之前基多仍是要讓孩子以為這一切是個游戲,基多最後則是死在納粹守衛的亂槍之下。
翌日,美軍抵達,約書亞按照與爸爸的約定從箱子中出來,他見到了美軍的M4雪曼坦克,認為自己贏得了游戲,最後約書亞也與母親重逢。
所獲獎項
1998年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
銀緞帶獎最佳男主角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凱撒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AFI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美國演員工會獎電影類最佳男主角
第71屆奧斯卡獎
最佳電影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羅伯托·貝尼尼
最佳男主角獲獎羅伯托·貝尼尼
最佳剪輯提名 Simona Paggi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文森佐·克拉米
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獲獎尼古拉·皮奧瓦尼
網路-美麗人生
㈦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的影片評價
用女主演的話說,這部影片探討的是90年代的男女關系,男女雙方都自以為了解對方,又互相猜疑,他們實際上並不了解對方的一絲一毫。
1995年,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了影片《亡命之徒》(《Desperado》1995)。這也是他在好萊塢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他在片中的出色演出也使他一躍成為好萊塢最為走紅的影星之一。轉眼間,他就成了極受美國影迷歡迎的人物。同時,更成了眾多女性觀眾的夢中情人。同年他還主演了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Never Talk to Strangers》1995)和《最後的刺客》(《Assa- ssins》1995)等影片,並在影片《四個房間》(《Four Rooms》1995)中出演了一個角色,也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現。他在《最後的刺客》一片中的精彩表演,使觀眾和影評人認為「令史泰龍相形見絀」,可見其演技之精湛。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歌手,在瑪當娜的新片《艾維塔》中就有他所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