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2016中國電影分析

2016中國電影分析

發布時間:2022-06-11 23:10:47

① 中國電影行業現狀分析,是什麼影響了行業

電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產電影軟實力亟待提升
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
暑期過半,今年的電影暑期檔表現可圈可點,除了社會民生題材影片大熱外,某些奇幻工業化大製作題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討,其中顯露出有關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進步與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統計分析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國市場共產出綜合票房320億,較去年同期大漲17.8%。6月全國票房最終以35.71億的成績收官,表現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為繼4月後今年第二個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億元來說,環比增長下降17.28%;單月觀影人次為10415萬人,環比下降13.79%;6月電影上映場次897.810萬場,比5月上映場次增加了14.89萬場。
今年僅暑期檔票房已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年總票房有望再創新高。但是,相較於電影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國電影工業化仍處於成長上升階段,並一度陷入追求電影「重工業化」的誤區,有「大作」無「大獎」、有「大導」無「大師」。
國內外電影質量對比分析
大製作、大場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為票房保證和電影工業化標桿。然而,縱觀近年電影市場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奇幻、動作大片票房遇冷、難以追回成本等現象屢見不鮮。今年暑期檔某些國產大片甚至遭遇換檔、撤檔危機。比如,某部影片聲稱邀請了數十個國家上百位頂級電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時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萬元,口碑、商譽雙失。
反觀國外,日韓電影近年來佳作涌現,離不開電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更依託於對本國文化氣質的細膩呈現;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工業始終立足本土特色,逐漸實現由「量大」到「質優」的提升。國外的經驗再次表明,優秀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要求技術手段過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實、流程完善、製作精良、均衡發展,「硬工業」中的「軟實力」決定著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乃至文化進步,不能機械照搬「技術性指標」、迷信「商業化標准」,要結合本國國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好的電影工業體系,依賴於導演、編劇、製片、攝影、美術、特效等各個環節同步成長,還需具備從「造產品」向「創文化」的轉型姿態。所以說,國產電影工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術層面脫貧,電影製作各個環節同步提升,兼顧藝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彌補短板、實現飛躍。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電影工業化道路,讓中國電影享譽世界,必須常懷技術與藝術並重的精品意識,銘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使命擔當。

② 中國電影現狀分析

分析中國電影現狀
現階段,我國電影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但我們應當看到,中國電影在國際貿易中處於逆差狀態,影片的海外競爭力仍然偏弱,與中國貿易大國和文化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為此我們簡要歸納了近年來中式大片的成功經驗:
從創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經摸索出一條主旋律片、藝術片和商業片三型互滲的電影美學道路,特別是在主旋律應當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取得了共識。
從在觀眾中的社會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蘊藉民族主流或核心價值理念的美學傳統。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
第一,影片主題過於直露。不少中式大片往往把表達主旨或主題過於直露地剝露出來,損害了電影美學的完整性,令觀眾失望。
第二,影片通俗故事後面往往缺乏美學傳統蘊藉的支撐。中國電影美學的一種傳統在於,在通俗故事描繪中投寄深厚的興味蘊藉,讓觀眾在觀賞的愉悅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然而現階段的國產電影的「俗艷」下面缺乏足夠的興味蘊藉。致使觀眾難以投入足夠的理解力和共鳴感。
第三,對海外受眾心理和外國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興趣不高。不少影片傳達的核心價值理念主要囿於國內需要,而在國際普遍性方面存在欠缺,所以難以進一步向國外推廣。
第四,不少電影劇本缺乏質量,導致影片缺乏深厚的蘊藉。
第五,推廣模式尚不成熟,推廣的專業化水平產低。
其實,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對頭,國產影片創作水平的進步及其文化軟實力提升,應大有希望。為此,我們嘗試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第一,強化影片主題的美學化處理,加強中國電影美學傳統的傳承和開發。
第二,加強電影製作技術與文化品位的探索。組織電影製作技術班子,集中研究3D技術等高科技在電影中的綜合運用。
第三, 調集我國電影劇本創作的最強陣容予以攻關, 吸納優秀作家參加劇本創作,為我國電影產業持續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劇本。全力改善電影劇本創作這一目前我國電影發展的「短板」,這是是我國電影軟實力迅速提升的關鍵。
第四,加大中國電影對外推廣和傳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積極吸收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將「文化折扣」變為文化優勢。學習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從而為中國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電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廣操作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合理的營銷策略和發行渠道。
第七,加強國際電影合拍協作。
第八,大力辦好國內和國際電影節

電影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受大眾喜愛,而有百年歷史的中國電影,也在走過蜿蜒曲折的發展道路後厚積薄發。中國電影業目前面臨多種困難,從大的環境看是電影的崛起,從電影業內看,是改革的滯後。中國電影不僅是一項文化產物,也是我國歷史傳統和世俗文明的延續和傳遞。可以說,中國電影的新氣象是眾多創作者在現實生活題材領域內創新和探索的結果。

現實狀況
說當下的中國電影已進入百花齊放的時期,有點勉強。與西方電影業比起來,我國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是設備、技術上的差距,此外,我國缺少拍娛樂片的經驗,資金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單就藝術水平來說,中國並不比西方差,中國電影近年來在世界一些著名的電影節上頻頻獲獎。
在2010年,我國的電影市場生產了400多部影片,只有約1/4能登上電影院大銀幕。更多的銀幕則被僅有的幾部大片和賀歲片佔領,這就是銀幕壟斷。這種壟斷是資本投放的結果,資本和商業大片互相追逐。而老百姓眼裡所謂「好看」的片子屈指可數。
5年前投資一億元就是大片,2010年已經漲到3億元——投入成本大大提高。資本的唯一理性就是投資有票房保證的商業大片,投資當下最顯赫的電影人。
例如《讓子彈飛》上映以來總票房突破5億元,姜文在劇中那句「站著掙錢」意味深長!資本推高了電影票房成本(有的賀歲片實行限價,實際上有的高達80元,甚至上百元),也控制了80%的銀幕。這種贏家通吃,老百姓乖乖埋單的狀況能持續多久呢?

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老百姓看電影,就是看裡面的人和事。方寸之間,兩個小時左右的光陰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場,人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逐一展現。如今,電影題材越來越有局限性。農村題材的片子越來越少,而一些之前拍農村題材電影的導演現在也不拍了,甚至丟掉了自己的長處,盲目追求時髦,以至於拍出來的電影令觀眾失望,真是令人擔憂。
小而雅的文藝片受眾群體也在逐漸遞減。而有的影片淡化情節,淡化思想,故事片沒有故事片的情節,整部片子放完觀眾還沒弄明白到底是想闡釋什麼主題思想,令觀眾一頭霧水。
如今,越是看不懂的影片越被說成是大片、好片。整個社會比較浮躁,在一個物質化了的世界裡,那些中產階層開始講究階層氛圍,什麼「好吃」吃什麼,什麼「好看」看什麼,靠資本運作的中國導演開始迎合這種取向,豪車、豪宅、美女等開始充斥銀幕,宣揚帝王般的尊貴生活,而在影片中即便是有窮苦的家庭背景的人也都是塗脂抹粉,艷光四射,根本不考慮電影本身的背景。
市場上出現的所謂賺錢的商業片只顧賺錢,武打片、警匪片等沒有實質內容,而大打激情床戲作為賣點忽悠觀眾。看完電影,如浮華煙雲,羨慕嫉妒恨都有了,觀影快感盪然無存。
那些小成本小製作的影片在經歷種種困難之後,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出的敘事方式在國際電影節上屢有斬獲,在國內卻很難進入人們的視野。正如賈樟柯所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的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生命的喜悅或沉重。」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特立獨行,用他的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像賈樟柯一樣執著的導演還有很多,他們的身體力行促使我們去思考當下的生活,重新審視我們的心態。

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中國電影是如何在當今國際影壇造成巨大影響的?許多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大大的紅燈籠、京劇、中國功夫等在電影中反復出現的民俗風情。像電影《梅蘭芳》中,京劇這個中國的國粹在影片中以線索和背景出現, 京腔京韻的中國氣息在影片中異常出彩。並不是只有看不懂才能成為藝術,真正的藝術是能夠打動人的,也為人們留下一些思考和難忘的內容。中國電影背負著讓世界認識中國的使命,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賞能力也增強了。中國電影百花齊放,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要與時俱進。在時間的長河裡,電影已變化了多種媒介方式和藝術形式,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每個時代都會有它的鮮明特質。
創造票房神話在中國不是難事;難的是,未來觀眾能看到什麼樣的好電影!只有在文化意識形態上進行准確定位, 中國電影才能在全球化的浪尖上站住腳。

③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自2015年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上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豐收。特別是國產影片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和觀眾歡迎。

與往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同,2015年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速度與激情7》以24.26億元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之後,不到半年,《捉妖記》以24.38億元將這一成績再度改寫。

④ 怎樣看待中國電影2016年的增速放緩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是一個好事,像前幾年那樣,什麼樣的渣片都能賺錢,這說明整個市場是有問題的。當然,現在我們還說不好,這真的是觀眾開始理性了,或者市場的自我調節的功勞。但不管怎麼樣,這也是給那些把電影市場當成「人傻錢多速來」的投機者一個提醒,想賺錢可以,我們不要求你有什麼情懷,但至少得有好萊塢大片三成的水準吧,別老把我們觀眾當傻子。

⑤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驟冷 是品質下降還是眾口難調

具體的你去嗶哩嗶哩彈幕網搜龍斌大話電影的你好2017,剛好也是對去年的中國電影的盤點和分析(這節目以前是央視的第十放映室,因為前三年左右也是做你好這系列,把那些導演得罪了 他們就跑去網上做了)
然後大致的說法是進口片的沖擊,品質波動(好片有,但不叫座),還有觀眾的觀影水平稍微提高

⑥ 中國電影發展現狀分析

票房收入不足上年四成 電影產業遭受巨大打擊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2-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實現643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4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4成。



結合以上數據綜合來看,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我國電影產業遭到了巨大的打擊,電影票房收入、電影產量以及電影觀影人次均大幅下降。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⑦ 2016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說明了什麼

《大空頭》,《荒野獵人》,《間諜之橋》,《聚焦》,《房間》,《布魯克林》,《無境之獸》,《邊境殺手》,《卡羅爾》,《旅行終點》。

⑧ 2016年的中國電影,經歷了自己的成人禮

450億,這是截止到2016年12月28日的中國電影票房的全年數字,從2002年的不足10億發展到如今的450億,中國電影票房數字翻了45倍,2015年48.7%的火箭式增速,更是讓中國電影滿懷信心的開始向北美發起總攻。

但事情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雖然還有3天時間,但2016年的票房增速或不足4%,這也是17年來,我國電影票房增長最慢的一年。

當中國電影票房今年增速開始放慢時,的確有人擔心過。然而,這就像一個孩子成年的全過程,身體的成長速度總是驚人的,但在18歲的成人禮後,雖然身體上的成長有所放緩,心理卻開始趨向成熟,一點點將浮躁不安沉澱為踏實穩健。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即便是強勢的好萊塢也要立足全球市場,中國市場的飛速發展,給了電影人一個可以預見的新型全球模式——開發立足中國市場且在全球發行的合拍電影。

《長城》如果能在全球范圍收回成本,乃至盈利,其影響將不再局限於內地電影人與好萊塢的資本、技術對接,也會加速新型全球模式的到來,這將對中國電影的發展,以及好萊塢資本的流向產生深刻影響。

正如廣電總局電影局張宏森局長所言:今年秋天,部分電影人共聚長春,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發展是硬道理,質量是生命線,改變是新課題,團結是凝聚力。完成這個共識,任重道遠,艱辛備至。

撰文、編輯/大陸

⑨ 2016中國電影票房十佳出爐,錢賺的都很多但口碑差距怎麼這么大

TOP 10

《奇幻森林》這部電影特效優質,童話內容簡單易懂老少咸宜。但有人可能覺得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太過幼齒,但不管怎麼樣,除了主角小男孩之外的角色其餘全部CG特效還是讓人看得瞠目結舌,被好萊塢超高技術征服的中國市場最終奉上了9.7億的票房成績。

TOP 9

《功夫熊貓3》在評分上雖然沒有前兩部作品高,但依舊是一部合格的合家歡作品。

電影中對於中國美景的細致刻畫、關於親情和成長的主題、以及「萌即是正義」的小熊貓們的輪番轟炸,很難讓人不給人去看電影院一睹為快。尤其這一部是中美合資的東方夢工廠製作,在中國上映的時候還專門請了成龍、黃磊、楊冪等人來配音,更加加強了這部電影的票房號召力,最終電影取得了預期的10億票房。這個成績也使《功夫熊貓3》超過《大聖歸來》,榮登內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TOP 8

《盜墓筆記》的票房成功離不開廣大原著黨的支持,更加離不開兩位主演的票房號召力,雖然電影豆瓣評分僅有4.8,關於特效、劇情、演技方面的爭論也一直存在,但《盜墓筆記》還是殺出重圍獲得了暑期檔票房冠軍的好成績。

TOP 7

王晶導演很厲害,近五年作品豆瓣評分最高的是6.1分,《澳門風雲》系列從來沒有及格但還是拍到了第三部。今年年初電影市場大繁榮,《澳門風雲3》趕上了春節檔這個好時候,拋開口碑評價,王晶導演又一次賺的盆滿缽滿,不服不行。

TOP 6

《湄公河行動》剛開始上映的時候誰都不看好,前有《爵跡》後有《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全明星陣容誰看了都得膽寒。

但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湄公河行動》以正義的緝毒主題引發了觀眾的愛國共鳴,引發了社會的大討論,最終獲得11億票房。
TOP 5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的處境和《澳門風雲3》非常像,豆瓣評分5.8也沒有及格,但卻獲得了12億的票房成績。不知道「西遊記」這個大IP到底還要拍到什麼時候,總之《三大白骨精》的成功一定又激勵了很多電影人拍攝西遊記題材的電影。同時,今年春節大年初一還有一部《西遊伏妖篇》即將上映,不知道還能不能破10億呢?TOP 4

《美國隊長3》在故事上延續《美國隊長2》和《復仇者聯盟2》的劇情,將著名的漫畫大事件「內戰」搬上大銀幕,無論是角色數量、還是影片格局都是漫威歷史最為宏大的一次。

不管你是被片中特效震驚,還是被美隊的美好肉體征服,這部片子都獲得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TOP 3

《魔獸》入圍前三實至名歸,從預售票房開始《魔獸》票房就已經超過1億,首映當天各大影院更是人山人海堪比過年。

這部電影已經不光是展現《魔獸》世界觀的平台,更是玩家們情懷的寄託。就像QQ空間里流行的「不轉不是中國人」的口號一樣,在今年夏天魔獸玩家不看《魔獸》,你簡直就是愧對自己那些年玩游戲的過往。

TOP 2

《瘋狂動物城》雖然是一部動畫片,但是內容卻一點都不幼齒,小觀眾可以看到片中可愛的角色,大觀眾則對故事主題表現出的關於「偏見」的思考產生深深的共鳴。精緻的製作和片中展現的善良為觀眾們營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烏托邦,最終讓這部電影獲得了超高的口碑和逆天的票房成績,實至名歸。

TOP 1

《美人魚》上映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雖然我並不知道我到底是什麼時候欠的,但這個口號確實真真切切地號召了很多人進電影院買了票。

《美人魚》口碑兩極分化分嚴重,有人說我還了票了以後再不去看了,也有人說星爺的作品果然充滿童真,五星!觀影感受雖然見仁見智,但《美人魚》最終33億的票房成績使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了電影市場上的一個神話。

⑩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從20世紀初的西洋鏡戲法到今天占據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資本的加入讓好萊塢在過去百年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理智--比起商業片流水線締造者,它更像一個數學家--它精於計算每一項決定對利潤的貢獻:《蝙蝠俠》續集是否要接受男演員片酬的獅子大開口以獲得百分之幾的忠實粉絲買票入場;是否要在動作片的第37分鍾增加感情戲以爭取女性觀眾;是否要為這部爛透了的原著聘請收費高昂的劇本醫生;一個小金人編劇的名頭到底值多少錢……這就是在電影開機之前最為重要的環節:票房預測。

華爾街不僅給好萊塢帶來了密集的資金支持,也帶來了理性的金融工程技術,後者好像一把衡量藝術的尺子。一位浸淫於電影行業的金融人士一語中的:"在這個行業里充斥著曖昧不清、晦暗不明,有真正的藝術家、也有忽悠的吹水者,但到底怎麼判斷是否能合作,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全憑經驗"。

如何預測
早在80年代,美國票房收入預測的先驅BarryLitman對美國80年代近700部電影進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預測模型。該系統對之後美國電影投資界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電影票房預測系統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已經成為國際電影產業投融資的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預測系統
電影票房量化分析及預測系統(Box Revenue Prediction)是在考察導演、主要演員、製片、發行及市場營銷、電影生命周期、電影類型、發行地區等影響電影票房的諸多因素基礎上,基於資產定價模型,綜合採用金融工程和回歸統計分析方法研發出的預測系統。它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成為電影產業投融資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中國第一套BRP系統

2012年1月,中影集團聯合艾億新融資本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基於電影票房預測的估值與定價分析系統--BRP系統。通過對過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統計分析,該BRP系統發現了6條有趣的現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會比大片更賣座

·無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潤率更高

·類型的藝術特徵跟利潤之間不存在直接關聯,但評論的多寡(無論好評或者劣評)跟利潤之間有密切關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賺錢

·大片的續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賺錢

·明星在為影片帶來更高票房的同時,也往往拉低了利潤率,因為大部分收入進了明星的口袋

閱讀全文

與2016中國電影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