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陽光燦爛的日子電影里影片第一個鏡頭為什麼不是淡入的 而且直接亮了起來
摘要 影片伊始,姜文的旁白響起:「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貳』 為什麼自然光透過第一個偏振片光強變成原來的一半
自然光可以分解為平行於偏振片的光和垂直於偏振片的光,垂直的被擋住了,就只剩下一半了。
這是由於自然光在各個方向上的振動強度相同,在任意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分量都相等。所以,經過偏振片以後,只有一個方向能夠通過,光強減半。
強度為I(Ο)的線偏振光,透過檢偏片後,透射光的強度(不考慮吸收)為I=I(Ο)cos²θ。(θ是入射線偏振光的光振動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間的夾角)。
(2)電影自然光2015擴展閱讀:
人造偏振片應用
例如在觀看立體電影時,觀眾需要戴上一副眼鏡,這就是一對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其原理是平時我們只有用兩隻眼鏡看物體才能產生立體感,如果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同時攝下電影場景的像,製成正片。
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用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兩種線偏振光重疊地放映到銀幕上,人眼通過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能看到相應獨立的一個圖像,就會像直接觀看時那樣產生立體的感覺。
『叄』 1、在影視作品中照明,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照明,是怎樣體現畫面的空間縱深感,物體的立體感和物體表面質感
影視照明在影視作品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燈光 都將會大大改變影視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涵義不管是明暗 還是位置 強弱 色調 甚至是速度都能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影視拍攝如虎添翼,大量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過去很難想像的影像畫面,特別是電影膠片技術特性的提高以及電視攝像機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影視創作的空間更大,尤其是對照明光線技巧的施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和餘地。因為光線是攝影造型的主要元素。
具體而言,膠片性能的提高、數字和高清攝像機的出現以及先進燈光器材的普遍使用,使照明工作能輕而易舉地滿足拍攝的要求(滿足曝光)。那麼,這時的照明師該怎樣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手段達到影視作品更高的藝術追求和境界呢?本文就此略談一點個人見解。
一、端正態度,全面思維
電影電視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涵蓋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化妝、服裝、道具、攝影及照明等門類,而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部影視作品的誕生是各個專業部門緊密合作的結果,是各個部門藝術創作的集合。照明,作為這一綜合藝術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他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環境氣氛的營造,畫面質量的提高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當代電影追求藝術效果的重要技術指標。這就要求照明師必須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之所在,要通盤考慮,全面思維。因此在熟讀劇本、了解劇情方面要下大工夫,要花大氣力,同時要與導演,攝影和美術師進行充分的溝通,在拍攝前達成共識,並制定詳盡的照明工作計劃,准確地做好照明燈光器材的預算,完成好整部作品的燈光設計,精心地作好各種燈光器材、用材的准備,同時要與各部門、各工種之間密切配合,以保證照明工作在拍攝過程中安全,有序,有效地進行。
二、技術過硬,營造氣氛
熟練地掌握照明技術是照明師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運用照明技巧,靈活巧妙地運用,控制光線,是照明師水平高低的真正體現,是照明師的核心本質。完成影視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含義,並能因此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是照明師「運用」技術及藝術的特殊使命,因此照明師必須全面地掌握過硬的照明技術。這就要求照明師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掌握各種與照明技術相關的知識,並能熟練地加以運用。
眾所周知,「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光的世界將是黑暗的。光,為人們提供了了解物體表面與結構、外部形態,距離與色彩的條件,還使我們分清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影視作品的創作當然也離不開光,影視拍攝就是將光線照射某一物體,使這個物體產生明暗關系,並將其記錄在電影膠片和電視磁帶上,在二維的平面畫面中創作出視覺三維的立體空間活動影像。這種在光與影的作用下出現的影像,影調的變化過程,就形成了攝影藝術產生的基礎。而影像、影調的不同變化,則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效果,這個不同的效果,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情緒與感覺。這就是藝術氣氛創造的基本依據。合理地運用光線的強弱、明暗、色彩等這些感染元素,就可以塑造出各種不同影像的藝術氣氛,從而傳達出作品所要表現的某種含義。
光,既能營造「燈火輝煌」的富麗景象,雲霧繚繞的「仙山境界」,也能布置成「陰森恐怖」的黑暗地獄;既能顯現溫馨的晨光、亦能表現寒冷的夜晚。通過光線對人物、事件、景物的藝術處理,或塑造,或歌頌,或暴露,或隱喻乃至批判。都會令表現物個性、層次更加分明,立體。當然有時某種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畫面,也都是用光線有意刻畫描寫的。所以光線是攝影藝術創作中的「靈魂」,是營造氣氛的法寶。
光線的本質來源,來源於發光體,發光體投射到物體表面所形成的特殊狀態,作用於我的視覺後所帶給我們的各種聯想,是我們產生各種情緒變化的「罪魁禍首」。光線的運用來源於我們對大自然及對社會的細微觀察,獲取和利用。比如,自然界中時間、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會展現出千姿百態的景緻。照明師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對光線加以模擬和創造,亦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創造出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態的不同光效來,這里沒有一貫的公式可以參照,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可以界定,一定要從生活中仔細觀察,精心積累、認真總結並加以有效地提煉運用。這就是藝術作品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真諦。
三、合理運用,大膽創新
「合理運用,大膽創新」是照明師實現藝術創作的有效保證。「合理運用」是指在光線,色調,環境氣氛的運用上要符合實際,恰到好處,讓人看不出人為雕琢的痕跡來;「大膽創新」是指在強調氣氛的同時不受以往條框的束縛敢於打破常規,當然前提是要符合整個劇情的需要,如我在影片《紅櫻桃》中就應用了各種不同的光線效果,製造出了既符合時代背景又與人物內心活動相吻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來。
比如,在影片即將結束的一場戲里,蘇聯紅軍救出了女主人公楚楚。畫面表現的是:遠景------大廳、牆面、幾面俄式大窗。畫面楚楚坐在窗前,燈光設計中用了大型柔光屏,並提高了燈光的強度,光比很大。並將燈光位置適當降低,這樣相對柔和的陽光從窗外射進室內,在左側牆面折射出一道較低的投影,使楚楚的位置形成側逆光。室內大面積的暗光,與室外明媚的陽光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畫面傳達的信息是:陽光光線的低投射反映出的季節是冬季,而陽光的光線又告訴我們那是冬季里的一個晴天的早上。它預示著寒冬即將過去,戰爭即將結束,人們渴望的和平生活馬上就要到來了。此時濃重的影調氣氛給我們提供了太多太豐富的想像空間。照明,通過對光線的藝術處理發揮了任何別的藝術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預期的藝術效果。
例二:以往由於膠片及攝像機的技術原因(感光低,滿足曝光等),和我們認識的局限,在光線影調的處理上經常是--------光效單調,人物亮,景物也亮,人物暗,景物也暗,只能表現出景物的基本特徵和顏色本身,致使畫面平淡、缺乏真實與生動感。現在由於膠片及攝像機性能的提高,我們認識的進步,使製作技術愈加成熟,對光線的處理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進步,在對人物與景物之間的亮度處理上亦有所區別。比如,在光線的運用中加一些亮或暗的點綴,會使整個畫面活起來,增強深度感,主體得到突出。這樣就打破了以往的影視畫面「亮而平」的老面孔。進一步講就是能亮的部分一定要亮起來,該暗的地方一定要暗下去。具體操作中,應在高性能攝像機及膠片的技術特性能保證「影調,層次」的情況下,根據劇情的需要大膽地拉大反差, 將明暗反差利用到技術上的最大值,製造出較大的光比,使人物的光線處理超出常規的定式,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電視劇《走向共和》的用光方法就採取了景物及人物的較大反差,製造出強質感的影調和凝重的氣氛,對於劇情的發展起了很好的烘托效果,對於反映沉重歷史題材的作品是很成功的嘗試。
長期的照明工作實踐使我體會到,光,是一種無從捉摸,也是不好把握的東西,如果照明師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業務素質,尤其那種很到位的現場感覺,就不會採取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光線處理方法。這就要求照明師不斷學習新知識、善於總結實踐經驗,積極接受國內外同行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生活、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大景取勢,小景取質
很多年來拍攝的宮庭場景,大多是在棚內搭建的。偌大的空間與實際的建築大小不相上下。早期的用光方法是用很多燈把景物全部打亮,雖看上去一清二楚,但卻缺少了真實宮殿應有的威嚴,氣勢和真實感,人工布置的痕跡顯而易見。現在由於燈光附件的引進和各種柔光材料的應用,使傳統的照明方法有了新的生命力。例如,用不同質地、反差、薄厚的柔光屏把光線加柔後,會把宮殿里不同角度的光線,不同質地的物體處理得柔和有致,不留任何死角,既可以達到一種近似年畫的表現效果,(顏色鮮艷而奪目)。有許多題材的片子適合這種年畫影調氣氛的處理。
近年來,我參與拍攝的電視片《走向共和》、《依天欽差》、《大清御使》則採用的是令一種的光線處理方法。我們根據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特徵、人物特性,用主光模擬宮殿的真實光效,製造濃重的影調和較大的反差,光線從宮殿門窗外投射進宮殿內,這樣在燈具前加柔光片 (ARRL3032 3034),使光線均勻地散開卻不失柔和,用遮擋的方法擋掉上部的光線,製造出較明顯的門窗進光光效。光線和亮度從門窗向里延伸,縱深到帝王的龍椅及龍椅後的背景。由於門窗光線自然遮擋和人工遮擋的結合,使背景有了不同的亮度變化。完全模擬了自然光效,光線從門窗外依次循序漸進由最亮到漸暗,突出了宮殿的真實氛圍, 再在宮殿內設置少量的燈具和附件控制副光亮度,使反差比例符合劇情及人物的客觀需要,這樣就塑造出了凝重而逼真的影調來了。又由於室內燈光器材量少,騰出了更大的空間留給演員表演和導演的調度。
全景的光效更多應是完全模擬自然光線(陽光,陰雨等),這樣光效氣氛更加真實可信。這也是我近年所總結出的一條「基本定律」。從拍攝的角度看去,你會有種置身於宮殿內的感覺。這種光線的處理方法得到了專家的肯定。至於近景的拍攝,則要認真、講究,因為近景看得更加清楚,逼真。「講究」是指對畫面的層次,質感和韻味的追求。根據演員的不同情況對光線進行認真細致地修飾,使人物造型更加生動與豐滿,並准確傳達導演意圖。
總結多年來與諸位攝影師合作拍攝的成功經驗,對於光線的處理一定要: 全景取其勢,近景取其質。創造劇情需要的氣氛,實現影視照明在創作中所具有的繪畫功能和創造幻覺環境的特性。提升照明工作的重要性。
五、挑戰傳統,為我所用
光線的角度、方位、高低的不同運用,對環境氣氛及人物造型有著直接的影響。光位的高低在畫面里可以直接反映出時間及空間;光位低投影長,一般時間是早上或傍晚;或是冬季,光位低影子長,影子在地上,牆上的投影長短能直接表現出空間的大小。同樣作用在人物造型上即可起到美化作用,也可呈現醜化效果。如何處理好光效和人物造型的關系,主要看劇情對人物的要求。
在影片《橫空出事》中,我大多採用較高的光位,高光位有種自然、真實、硬朗的效果。在全景拍攝時有時用頂光,反映高原艱苦的自然工作條件。「兩彈一星」的功臣們在艱苦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他們是中國的驕傲,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我們在給予人物的光線時採用了捎高一些的側光的光位,處理上採取了較大反差,使人物造型生動而威嚴。極其符合時代特徵、人物身份和劇情對照明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和先進照明器材的廣泛應用,照明工作的重點則放在了創造上,創造就是要標新立異,打破常規,方法除了全新的創造外,就是對以往的手法加以改革,調整,加以反向利用 。例如:以往我們不常使用的低角度照明光位也開始被合理使用了。它對消除人物面部陰影即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在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採用了大量的較低光位來處理不同的人物與不同的情節。這部片子反映的是家庭暴力題材,男主人公理應受到社會的譴責。人物的光線處理採用較低的光位和較柔和的光線,並加入一定的反差,人物的光線塑造是一種面目猙獰的感覺。但又不能等同於傳統的光線方法對反面人物腳光的處理,要把握好光線的「度」。而同樣的低角度光位用於女主人公的光線處理時,再加以一定的技術方法,又可以達到相反的造型效果了。比如,採用柔光照明消除人物臉上陰影及眼帶影,可使人物的皮膚更加細膩,再配合其他光位的光線,使人物的造型更加生動,從而激發觀眾對漂亮的弱女子受到家庭暴力摧殘的憐惜和憤恨的情緒。目前的廣告拍攝大量採用了這種方法,以柔和的光線消除了人物面部的瑕疵,給人以細膩美麗的視覺感受。因此有條件地挑戰傳統,改之為我所用是創新的另一種方法。
六、謙虛謹慎,博採眾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使我們影視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與影視作品的拍攝,也有幸及時地接觸到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本人通過多年來與國內著名攝影師的合作以及長期以來與國內外同行間的交流,不僅學到了許多新的創作方法,也學到了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做人品質。例如:同張黎拍攝影片《紅櫻桃》、《紅色戀人》,體會了創作之大氣;同遲小寧拍攝影片《葵花劫》,感受了創作之嚴謹;同甘露拍攝影片《我的兄弟姐妹》,感染了創作之朝氣,豐富了我照明工作方面的多種實踐積累。俄羅斯燈光師斯達斯(《這里黎明靜悄悄》的照明師)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認真負責(在《紅櫻桃》影片中協助我工作)更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國內著名攝影師呂樂、張會軍等的博學和謙遜,給予了我藝術修養和業務素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多年來,筆者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感受和思考,參與創作的影視作品基本上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和好評。除此之外,我還不失時機地參加了專業院校的部分進修,注意理論水平的增強與提高。總之,在當今影視飛速發展變化的今天,充分運用現有技術進步的成果,運用思維和想像力進行創新是照明人員的首要課題,科技的進步對燈的用量可能會減少,但對照明師的藝術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為視覺畫面是由光線繪畫來完成的。
影視照明角度與人物造型關系
在影視作品攝制中,照明光線投射到被攝人物身上,與攝影機鏡頭的光軸形成一個夾角,我們把它稱作為照明角度。不論是水平方向的照明角度,還是垂直高度的照明角度,均對被攝人物的畫面造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論述了照明角度的確定,水平方向照明角度和垂直高度照明角度的各個光位的造型效果,以及照明角度對人物造型處理的影響。
人物是影視作品中故事發生、發展的靈魂,畫面里呈現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吸引觀眾視覺注意力和引發觀眾情感的關鍵。
人物造型在影視畫面中那些魔術般的、千變萬化的形象,如少女的純潔、小伙的瀟灑、老人的蒼桑、孩童的天真、壞人的醜陋、敵人的凶惡等等,畫面中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歸功於光的造型作用。
光,彷彿是神話中的人物「馬良」手中的畫筆,他賦予畫面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造型和性情各異的鮮活性格。畫面中截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自然在照明用光上不能千篇一律,在塑造畫面人物造型的照明用光中,照明角度的變化對畫面上的人物造型具有決定性影響。
一. 照明角度的界定
影視作品攝制時離不開照明燈具,任何一盞照明燈具都是點光源,它在拍攝現場相對被照明的人物具有一個三維空間位置,這個空間位置我們把它稱為照明角度,照明角度包含有水平照明方向、垂直照明高度和照明距離。照明距離僅對照明光線強度有所影響,對人物光影造型的塑造影響不大,故不作論述。
1.水平方向照明角度
圖1以極坐標來表明水平光線和垂直光線的照明角度。圖1中A圖,為水平面(即橫面)照明角度的設定圖,光位12設置的攝影機對著人物,這一光位的光線與鏡頭光軸重合,其照明角度為零度,成為標準的正面光(即順光),然後每隔30°角設置一個光位。光位l的光線照明角度為30°,光位2為60°,光位3為90°,光位4為l20°,光位5為150°,光位6為180°。同樣,在攝影機左側的180°內,設置的光位11、光位10、光位9……,都與右側光位是對等的照明角度。
例如,光位1和光位2,其光線的方向都稱為側順光,但是標準的側順光(即塑型光)的照明角度為45°左右。這一照明角度,正是我們通常說的「光從45°角而來」的原因。
2.垂直高度照明角度
圖1中B圖,為垂直面照明角度設定圖,光線在攝影機鏡頭光軸上方或下方,與鏡頭光軸形成一個垂直面的夾角。其角度的大小仍然以極坐標的刻度為例,以鏡頭光軸為基準,每隔30°角設置一個光位。如光位1為垂直面30°角,光位2為垂直面60°角,光位3為垂直面90°,其餘的光位角度數依此類推,直到180°為止。鏡頭光軸上方五個光位(即1、2、3、4、5光位)形成頂光。鏡頭光軸下方的光位角度,與上方的垂直面光位角度相對應,直到180°為止,在鏡頭光軸下方的五個光位(即7、8、9、10、11光位)形成腳光。
我們這樣細致地劃分照明角度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在拍攝現場光線照明人物時,其畫面中的人物造型塑造的優劣程度,與光線的投射角有極大的關系,為了找到合適的照明角度值,就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計量標准,這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成了核對照明角度的依據。如果把這一技術方法靈活地用在照明布光中,雖然不需要用角度尺去測量光線投射角度,但照明角度的概念會指導我們去調度光位角度和使用照明光線,以及運用每個照明角度的造型特點去有效地塑造人物造型。
從上述照明角度的劃分中可以看出,水平面角度的形成,主要依靠光線的投射方向,而垂直面角度的確定,卻依靠光線的不同高度來形成。由此可知,每一光位的照明角度包含著兩個坐標:即光線的水平方向和光線的垂直高度。
二. 水平方向照明角度與人物造型效果
水平照明角度即光線照射到被攝體的光線方向,這是以攝影機鏡頭光軸對著被攝體而言。假如,攝影機正好對著人物的正面,其水平光線方向是按鏡頭光軸為基準來劃分的,光線則將圍繞人物產生不同角度的照明光位與人物造型光效。
圖1中A圖,光線圍繞著被攝體做0°至的360°照射,可劃分出十二個照明光位,表明水平光線方向所產生的光線效果。下面就這些光位的造型作用,敘述如下:
1.光位12(0°角)稱為順光光位,在這個照明角度照明,被攝人物受到均勻的正面光線的照明,使對象表面結構和質感趨於柔和,被攝人物的影子直接投向身後而被遮擋。如果採用軟光作正面光照明人物面部,可以掩飾皮膚的皺紋和鬆弛感,隱沒那些凸凹不平的質感,使人物顯得年輕。這種光線能較好地反映被攝體的固有顏色,起到平塗的色彩效果。順光光位照射的人物,輪廓是灰暗的而表達不清晰。因此,對於畫面中縱深透視和空間立體感的處理,它遠不如其它光線,在光線處理上,常將低亮度的順光用作人物的輔助光,能起到良好的輔助造型效果。
2.光位1和光位2(30°角和60°角)稱為側順光光位,照明時大多以45°角左右來照明被攝人物,使人體表面能呈現較大的亮面和較小的暗面,使人物形象產生明暗變化,表現出外部結構和表面質感,是塑造人物立體形態的最佳光線。側順光大多採用硬光照明,常作為人物的主光照明,它具有明確的光線方向,和明顯的投影,能起到主導光線方向和照明總角度的造型作用。
3.光位3(90°角)稱為側光光位,照明中大多以90°角投射光線,從側面來照明被攝人物,在人物表面產生明顯的亮面與暗面,有較強的表達人物立體形態和表面質感的造型能力。如果側光以硬光的光線性質,作為照明人物的主光,有可能使人物正面產生明暗各半的明暗反差,不利於美化人物形象,這時可以將側光光位移向70°-80°角之間照明,就會表現出理想的主光照明效果,更加突出人物面部的立體感和剛健的造型效果。在側光的照明下,能明顯突出具有人物性格特徵的臉部皺紋和身體肌肉的凸起特徵。
4.光位4和光位5(120°角和150°角)稱為側逆光光位,標准照明角度為135°角,即從被攝人物側背後投射照明光線。它可以使人物的受光一側產生一條較亮的輪廓線,突出人體的立體形態和景物的空氣透視。側逆光照明角度,再加之正面輔助光照明,可以拍攝出非常美麗的人物近景或特寫景別的畫面造型。
『肆』 《陽台上》和《起風了》誰先出的
《起風了》先出的。
1、起風了:
《起風了》改編自堀辰雄的同名小說以及漫畫,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由庵野秀明、瀧本美織、西島秀俊、西村雅彥等參與配音。該片於2013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
陽台上的影片看點:
《陽台上》這部青春電影,在展現青春期困惑和挫折的同時,試圖完成自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塑。這部膠片拍攝的電影最大的特色是個人風格強烈的影像視覺,電影通過自然光營造的影像真實還原了上海破舊弄堂中的昏暗與頹廢,他獨到地抓到上海鮮亮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伍』 拍電影都需要什麼工具
拍電影需要的工具如下:
1、電影攝影機(Film Camera)
用於拍攝、記錄活動或靜止影像的工具。它是一種綜合光學、機械、電子、電工、電聲和化學等各個學科知識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機械設備。電影攝影機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種。現在最高級的電影拍攝設備是好萊塢red拍攝設備。
2、燈光(Light)
一個影片的燈光對其最終攝影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於說攝影設備只要一個5D足以,但配套的燈光一定要夠。比如王家衛《春光乍泄》裡面張國榮和梁朝偉跳舞那場戲,杜可風使用了7個lighting
source(包括台燈,自然光,人工架燈等)。
3、錄音(Sound)
由於拍攝現場聲音相對嘈雜,所以對於錄音設備的要求較高,因此錄音機在拍攝時的成本也相對較高。
4、承托設備
承托設備有三腳架、穩定器、斯莫格兔籠。三腳架是穩定攝像設備最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單反還是攝像機在拍攝中都離不開三腳架。其次,穩定器主要用來拍攝運動鏡頭,常見是有手持穩定器,三軸穩定器,肩架。以及斯莫格兔籠可擴展眾多配件。
5、攝像滑軌
用小滑軌可以完成傳統軌道的跟功能、推拉鏡頭功能,還可以完成部分小搖臂的功能,例如將軌道斜側鎖定,可以完成升降拍攝。
『陸』 什麼電影布光非常好啊 可夠寫一篇3000字燈光分析的影評
其實好好萊塢大多數的影片對燈光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他們的錢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燈光上哦!!!你隨便找一部看過的好萊塢大片都可以分析它的燈光,比如:源代碼、阿甘正傳、泰坦尼克、真實謊言、終結者 你就從他們的自然光、人工光、側光、逆光、白天、夜晚、分析,
中國的也有行的,我們燈光老師就給我們看了,《無間道》、《我願意》
『柒』 電影《烈日灼身》中自然光的運用,可以從光線對劇情的作用角度分析。
明天就到期了,還不趕快自己寫。
『捌』 什麼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現實主義電影,是30年代以義大利一批電影人為代表發起的電影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的形勢下,出現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以展現現實社會生活為標志,批判社會不良現象。
具體拍攝手法為採用自然光,運用簡單電影語言,還原最本真的世界· (註:當時歐洲處於經濟危機時,社會動盪不安,戰後經濟好轉,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興起,但現實主義電影仍佔一定地位)出現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8)電影自然光2015擴展閱讀
現實主義電影:
1,《我不是葯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2,《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由焦點電影公司製作的劇情片,由讓-馬克·瓦雷執導,馬修·麥康納、詹妮弗·迦納、傑瑞德·萊托等領銜主演。該片於2013年11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羅恩·伍德魯夫的真實經歷改編,主要講述了羅恩·伍德魯夫被診斷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後,與病魔和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斗爭的故事。
『玖』 電影激光廳和普通廳的區別是
1、觀影亮度不同:
與普通放映廳相比,激光放映廳觀影亮度使其三倍,3D觀影從此可以告別黑暗時代,讓眼睛觀影更加舒適。
在眾多觀影因素中,亮度是人眼視覺的第一要素,而激光放映技術對於觀影亮度的提升,無疑將是行業從製作到放映層面上追求更好觀影效果的基本以及至關重要的因素,從不同技術之間的關系來說,只有足夠的3D觀影亮度保證,高幀率以及未來的高動態等新的技術才能在追求技術終極目標的道路上有效前行。
另一方面,好的技術不僅要將市場的某些維度(如亮度)標准化,而且還要最大化地保證這些標準的穩定(標准亮度穩定且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激光放映技術從某種層面做到了這一點。
2、觀影效果不同:
激光放映廳比普通放映廳具有更高的色彩表現能力,圖像層次感強,極大增強了3D立體效果。它帶來更高的亮度、更寬的色域、更靈活的屏幕尺寸、更優的色階表現力、更好的清晰度和視野度。
激光電影放映機採用紅、綠、藍三基色激光作為光源,激光的光譜帶寬窄,是真正的高純色的紅、綠、藍三基色光源,激光投影機能實現自然界中90%以上的人眼可識別色彩,是傳統投影的2倍以上。基於此,激光光源具有更高的色彩灰度表現能力,圖像層次感強,極大增強了3D立體效果。
激光光束帶來更高的色彩飽和度為畫面提供更加精緻的細節,讓電影多彩繽紛。一部影片的觀影質量絕大多數體現在銀幕的色彩亮度和清晰度上,改造升級後的影院放映屏幕畫面更逼真,色彩更豐富飽滿,畫質更好,能更清楚的看到電影畫面中的細節。
(9)電影自然光2015擴展閱讀:
Cinelab激光巨幕影廳採用國際頂尖4K激光放映技術+高品質激光光源,呈現出接近自然光、更加絢麗、更身臨其境的3D放映效果。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定製靈活的光源亮度、單/雙機、4K等放映高品質效果的集成方案。
.Cinelab激光巨幕整體解決方案將影廳建設作為核心內容,影廳各組成部分以定製化模塊進行部署和實施,保證設備根據實際聲場環境、光影環境達到最佳的影音播放效果。
Cinelab激光巨幕整體解決方案由六個系統構成,分別是建聲設計系統、影廳還音系統、影廳光影系統、影院TMS系統、電氣設備系統、質量保障系統。
從最初的影廳設計到施工的質量保障,再到各系統設備的運營維護,Cinelab激光巨幕整體解決方案將影廳的全生命周期納入到管理服務體系之中,為影院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一對一管家式服務。
『拾』 大學物理:為什麼我們老師說立體電影運用了偏振光的原理
光波是橫波,立體電影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現象。
這要從人眼看物體說起。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判斷物體的遠近,產生立體感。這是由於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時,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右眼看到物體的右側面較多,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當然,實際放映立體電影是用一個鏡頭,兩套圖象交替地印在同一電影膠片上,還需要一套復雜的裝置.這里就不涉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