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藝考前該看的電影
考試一般是不會考電影的,不過有的學校會考電影經典片段,也就30分鍾_40分鍾左右.
一般考試時是紀錄片,所以相對電影而言一定要多看點記錄片,比看電影有用。 我考試那段時間看電影才發現考試時都用不上.過的學校只有一個考了電影<<推手>>前20分鍾.當然如果你的目標是中戲北影等高難度學校你愛看多少電影看多少電影..只要你覺得不影響你的文化課學習.
電影嘛,你要看就選張藝謀的吧,李安的也可以看(至於他拍的同行戀類的影片就不用看了).外國的:岩井俊二的看看<<情書>>,中間有個經典段落有可能考,還有他的<<四月物語>>.樓上說的其實不完全對,紅白藍三部曲很深奧,一般學校不會考.<<末代皇帝>><<海上鋼琴師>>看看.
還有2011年不排除考建國大業,10月圍城這些在2010年比較有影響力的片子.你要小心哦.
最後還是要提醒你,多看紀錄片,紀錄片真的是王道啊.~
以上是屬抄襲~~不過我覺得瞞有道理~~~
❷ 求一部有關藝考的電影
英文名: Fame
中文名: 名揚四海
導 演: ( 艾倫·帕克 Alan Parker )
主 演: ( Irene Cara) ( Lee Curreri) ( Laura Dean) ( Antonia Franceschi) ( Boyd Gaines) ( Albert Hague)
上 映: 1980年05月16日 美國
IMDb評分6.4/10 ( 5171票 )
艾倫.帕克導演的新派歌舞片,原名《名揚四海》。以紐約市的表演藝術高中為故事舞台,描述來自各個階層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每個人懷著不同的夢想前來應考,經歷各種挑戰和奮斗之後,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也有人從表演中吸收到人生經驗而成長。全片並無完整故事,而是由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和上課片段大量的精彩歌舞組合而成,畫面充滿動感,也洋溢出濃郁的青春氣息。但也因為失去劇情重心使影片顯得有點散亂和浮面化。參加本片演出的全部是影壇新人,其中以曾演出迷你影視影集《根續集》的黑人少女艾琳.卡拉表現最出色,也只有她在日後真的打進了好萊塢。
❸ 考戲劇影視文學藝考考什麼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校考考試內容每所高校都不同,如上海戲劇學院該專業考試科目為散文寫作、故事寫作、綜合面試;中央戲劇學院該專業分為初試和復試,初試科目為散文寫作、文科綜合知識考察,復試科目為考官提問、自我介紹;南京藝術學院該專業初試內容為專業素質口試、自我介紹,復試內容為編寫故事、敘事散文寫作
以北京電影學院為例,初試有「文藝基本常識」「電影小品寫作」等兩項主要考試內容。文藝基本常識考試。主要是考察你的基本素質和藝術修養,通過填空、名詞解釋、問答題等形式考察你對中外文學和繪畫、音樂、戲劇、電影等知識的了解,通常會涉及中外文學史上某名著作者是誰,某作家寫了哪些作品,解釋文學藝術領域中某術語或流派,等等之類的問題。
從前幾年的考試看,題目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幾類:人物關系式的。比如:《朋友》《他與她》《愛與恨》《班主任》《我的同學》《相逢》《告別》等。情況式的。比如:《又是一年春草綠》《雨夜》《失望》《朗朗的星空》等。地點式的。比如:《地鐵站台上》《下班的路上》《湖畔》《廚房》《路邊》等。物件式的。比如:《傘》《手帕》《口琴》等。時間式的。比如:《雪夜》《正月十五》《早春》等。詩化式的。比如:《燈火》《春之聲》等。
❹ 影視編導藝考文藝常識要點有哪些
歷年編導藝考出現頻率最多的幾個考點,僅供參考
01、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他們的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他們強烈渴望通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因此在選材、敘事、塑造人物、鏡頭語言、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中國導演最輝煌的一代。
02、電影長鏡頭
電影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說的。攝影機從開機到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鏡頭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
03、新現實主義電影
新現實主義電影是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產物,它反映了進步的電影工作者致力於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新現實主義歷史,一般從1945年R.羅西里尼拍出《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卻早在戰爭時期便已開始,並且淵源還可追溯到19世紀末的義大利真實主義文學。新現實主義追求的是生活真實,要求表現義大利人民飽經戰爭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難,譴責社會中的不公。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鼎盛時期,它們的共同特點在於滿懷激情地揭露法西斯主義,鞭撻社會的不公正現象,同情普通的平凡人、小人物,主張勞動群眾的社會團結。他們作品的基本特徵表現為人道主義思想,他們的創作原則是忠實地反映歷史真實和現實的生活真實。為了加強真實感,新現實主義電影時常邀請非職業演員來飾演角色,影片中人物的對白也常使用地區方言。但是他們也有弱點,那就是雖然尖銳地提出了問題,卻不能提出問題的根源,找不到解決辦法,因而不免流露出小資產階級的哀傷情調。
04、電視欄目
電視欄目是把一些或一組題材內容、性質、功能目的,或形態相近的小節目納入一個定期定時長的某時段中播出,並將這一定期、定時長播出的某時段冠以名稱,這一冠名播出時段的節目我們習慣於稱為電視欄目。電視欄目是電視台每天播出的相對獨立的信息單元,主要是單個節目的組合,是按照一定內容編排布局的完整表現形式。它有固定的名稱、固定的播出時間、固定的欄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內容,來吸引人們的視線,給人們帶來信息知識、享受、歡樂和興趣。
05、蒙太奇
是法語Montage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現在是影視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
06、聲畫對位
借用在電影電視上,就是指鏡頭畫面與聲音對列,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彼此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聲畫對列的結構形式是聲音和畫面組合關系的一種升華飛躍。它使聲音和畫面不再互為依附,重復表現同一事物,而能各自發揮作用,大大擴大了電視傳播的容量,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聲畫對位重印互補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
07、法國新浪潮電影
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
08、畫外音
畫外音是聲音的畫外運用,是聲音作為獨立的藝術元素的突出表現。畫外音的主要美學特徵,在於它突破了鏡頭的限制,打破了畫幅四框的界限,把電影的表現空間擴展到鏡頭和畫面之外。它以聲音代替形像,以無形表現有形,豐富了畫面內容,加強了藝術力量。它與畫面內的形像和聲音互相補充、互相襯托,造成種種蒙太奇效果。畫外音能夠造成真實的聲音環境,烘托和渲染氣氛,給場景以真實感。為強調、說明電影畫面的某種意義而出現的解說與旁白,也可稱為畫外音。
09、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這一名稱是由1874年該派作者舉行畫展時,批評家對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畫作出的嘲笑而來。該派反對當時學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現手法,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和氛圍的創作方法,主張根據太陽光譜所呈現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間印象,一反過去宗教神話等主題內容和墨守成規的灰褐色調,使歐洲繪畫出現發揮光色原理加強表現力的新方法,對繪畫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響。代表畫家有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阿、文森特·梵高、塞尚、高更、修拉等。
10、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它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後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填詞。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
❺ 傳媒編導藝考必看什麼電影
隨著國產電影電視藝術的飛速發展,傳媒編導類專業已成為高考報名的大熱門專業。而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編導藝考生,是需要一定量的閱片量來做支撐的。但是電影數量如同人海,需要你有一雙火眼金睛來識別經典作品和沒有觀看價值的影片。
默片和有聲片的差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無論是默片還是有聲片,都需要有一定的觀看量。除此之外,一定要分清楚影片類型,以文藝片為例,必看的國產文藝電影,必看的文藝外國電影有,都需要下功夫。
在文藝片中,岩井俊二的《情書》則是必看,這部可以說是文藝片劃時代的作品,如果連這樣經典的片子都不曾涉及,那在考場上是很有可能留有遺憾了。其他類型的影片也是如此,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某一類就不涉及,這會因小失大的。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應該適當進行記錄,此後將其分好類別。在南京藝術學院等眾多戲文的面試考場上是很有可能用到的。
想學傳媒編導,可以到湃樂思了解一下。湃樂思攝制藝考課程:分數要求低,就業機會多,5種班型全面覆蓋統考校考全部需求,藝術能力和技術理論的雙維把關,課程最大程度激發創作思維。通過湃樂思攝影理論常識、影視寫作、綜合面試、攝影作品集和繪畫能力等專業課程培養,從理論思維到實踐操作全方位培養學生應試素質,幫助考生輕松過關。
❻ 影視編導培訓:藝考都有哪些內容
首先參加校考或者統考,內容如下
1、自我介紹
2、考官問答
3、即興評述
4、綜合素質考察
面試通過即可參加復試(筆試)
復試(筆試)內容
1、影視作品分析
2、文化課考試
3、命題故事編寫
4、才藝展示
5、分腳本鏡頭寫作等
影視編導培訓機構一般的培訓內容有:視聽語言、影片分析、中外電影史、中外戲劇史、文藝常識、故事創作、紀錄片課程、導演大師研究、文學鑒賞(文學作品,戲劇劇本,電影劇本),創意與策劃(電視欄目,活動,廣告)、表演、敘事散文寫作、議論文寫作、分鏡頭腳本創作、即興評述與辯論、面試技巧。
❼ 2014,15年藝考考過的張藝謀電影
《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英雄》《十面埋伏》大概是這幾個,同時這樣幾個也是他最有代表性和名望的,尤其是前幾個更是中國電影教科書版的電影
❽ 准備編導藝考,要看什麼電影有參考嗎
1、國產電影
張藝謀:《活著》《紅高粱》《金陵十三釵》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
陳凱歌:《霸王別姬》
顧長衛:《孔雀》《立春》
陸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黃建新:《黑炮事件》
婁燁:《蘇州河》《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吳貽弓:《城南舊事》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大腕》《甲方乙方》
寧浩:《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賈樟柯:《小武》、《三峽好人》《天註定》《山河故人》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地久天長》
張元:《看上去很美》
薛曉路:《海洋天堂》
滕華濤:《失戀33天》(小妞電影 選看)
管虎:《殺生》、《鬥牛》
張揚:《飛躍老人院》《落葉歸根》
萬瑪才旦:《塔洛》
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白日焰火》
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路邊野餐》
2、港台香港電影
吳宇森:《喋血雙雄》、《變臉》
王家衛:《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東邪西毒》、
徐克:《新龍門客棧》
陳可辛:《甜蜜蜜》、《十月圍城》、《如果愛》
李安:《卧虎藏龍》
楊德昌:《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
魏德聖:《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
3、美國電影
卓別林:《淘金記》《摩登時代》
羅伯特·懷斯:《音樂之聲》
希區柯克:《蝴蝶夢》《後窗》
威廉·惠勒:《賓虛》
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
羅伯特·本頓:《克萊默夫婦》
米洛斯·福爾曼:《飛越瘋人院》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號》、《真實謊言》、《阿凡達》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ET》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巴頓將軍》《現代啟示錄》
弗蘭克·達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贖》
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廊橋遺夢》、《百萬美元寶貝》
奧利弗·斯通:《天生殺人狂》
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
加布里爾·穆奇諾:《當幸福來敲門》
4、英國電影:
丹尼·博伊爾:《貧民窟的百萬富》
理查德·阿頓伯羅:《甘地傳》(英國/印度)
蓋·瑞奇:《兩桿大煙槍》
卡萊爾·賴茲:《法國中尉的女人》
5、日本電影
黑澤明:《羅生門》、《七武士》
岩井俊二:《情書》
小津安二郎:《晚春》
新藤兼人:《裸島》
宮崎駿:《千與千尋》
6、法國電影
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地下鐵》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法日合拍)
阿巴斯:《櫻桃的滋味》
7、義大利電影
羅伯托·貝尼尼:《美麗人生》
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
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 紀錄片《中國》
朱塞佩·托納托雷:《海上鋼琴師》
8、俄羅斯(前蘇聯)電影
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米哈爾科夫:《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9、巴西電影 沃爾特·塞勒斯:《中央車站》
10、德國電影 湯姆·提克威:《羅拉快跑》
11、西班牙電影 卡羅斯·紹拉:《卡門》 阿爾莫多瓦:《對她說》
12、伊朗電影: 馬吉德·馬吉迪:《小鞋子》
13、加拿大電影 詹尼弗·北齊沃爾:《人造風景》
14、丹麥電影: 拉斯·馮·提爾:《黑暗中的舞者》
15、瑞典電影 伯格曼:《野草莓》
16、南斯拉夫電影: 米爾科·曼切夫斯基:《暴雨將至》
17、波蘭電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戒》
18、墨西哥電影: 阿爾方索.阿拉:《巧克力情人》
19、匈牙利電影: 洛·科爾陶:《靡菲斯特》
20、澳大利亞電影: 簡·坎皮恩:《鋼琴課》
21、印度電影:拉庫馬•希拉尼:《三傻大鬧寶萊塢》
❾ 編導藝考生生必看的經典電影
電影發展逾百年,以下是各國名作,選擇這些電影原因有
1. 涵蓋了影史名作和各種典型風格的作品,全面的觀影有助於同學們對影史進行梳理和選擇,對青睞的導演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備選為自己的核心導演。
2. 面對較為枯燥的作品耐著性子做些積累,以後的某一個時刻,也許你會發現其價值與內涵。
3. 大多數作品已經有過詳細的研究,可比對論文對其經典片段有超越普通觀眾的了解。
1、國產電影
張藝謀:《活著》《紅高粱》《金陵十三釵》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
陳凱歌:《霸王別姬》
顧長衛:《孔雀》《立春》
陸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黃建新:《黑炮事件》
婁燁:《蘇州河》《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吳貽弓:《城南舊事》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大腕》《甲方乙方》
寧浩:《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
賈樟柯:《小武》、《三峽好人》《天註定》《山河故人》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地久天長》
張元:《看上去很美》
薛曉路:《海洋天堂》
滕華濤:《失戀33天》(小妞電影 選看)
管虎:《殺生》、《鬥牛》
張揚:《飛躍老人院》《落葉歸根》
萬瑪才旦:《塔洛》
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白日焰火》
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路邊野餐》
2、港台香港電影
吳宇森:《喋血雙雄》、《變臉》
王家衛:《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東邪西毒》、
徐克:《新龍門客棧》
陳可辛:《甜蜜蜜》、《十月圍城》、《如果愛》
李安:《卧虎藏龍》
楊德昌:《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桃姐》
魏德聖:《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
3、美國電影
卓別林:《淘金記》《摩登時代》
羅伯特·懷斯:《音樂之聲》
希區柯克:《蝴蝶夢》《後窗》
威廉·惠勒:《賓虛》
奧遜·威爾斯:《公民凱恩》
羅伯特·本頓:《克萊默夫婦》
米洛斯·福爾曼:《飛越瘋人院》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號》、《真實謊言》、《阿凡達》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ET》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巴頓將軍》《現代啟示錄》
弗蘭克·達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贖》
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廊橋遺夢》、《百萬美元寶貝》
奧利弗·斯通:《天生殺人狂》
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
加布里爾·穆奇諾:《當幸福來敲門》
4、英國電影:
丹尼·博伊爾:《貧民窟的百萬富》
理查德·阿頓伯羅:《甘地傳》(英國/印度)
蓋·瑞奇:《兩桿大煙槍》
卡萊爾·賴茲:《法國中尉的女人》
5、日本電影
黑澤明:《羅生門》、《七武士》
岩井俊二:《情書》
小津安二郎:《晚春》
新藤兼人:《裸島》
宮崎駿:《千與千尋》
6、法國電影
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地下鐵》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法日合拍)
阿巴斯:《櫻桃的滋味》
7、義大利電影
羅伯托·貝尼尼:《美麗人生》
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
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 紀錄片《中國》
朱塞佩·托納托雷:《海上鋼琴師》
8、俄羅斯(前蘇聯)電影
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米哈爾科夫:《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9、巴西電影 沃爾特·塞勒斯:《中央車站》
10、德國電影 湯姆·提克威:《羅拉快跑》
11、西班牙電影 卡羅斯·紹拉:《卡門》 阿爾莫多瓦:《對她說》
12、伊朗電影: 馬吉德·馬吉迪:《小鞋子》
13、加拿大電影 詹尼弗·北齊沃爾:《人造風景》
14、丹麥電影: 拉斯·馮·提爾:《黑暗中的舞者》
15、瑞典電影 伯格曼:《野草莓》
16、南斯拉夫電影: 米爾科·曼切夫斯基:《暴雨將至》
17、波蘭電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戒》
18、墨西哥電影: 阿爾方索.阿拉:《巧克力情人》
19、匈牙利電影: 洛·科爾陶:《靡菲斯特》
20、澳大利亞電影: 簡·坎皮恩:《鋼琴課》
21、印度電影:拉庫馬•希拉尼:《三傻大鬧寶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