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楊冪發言說了什麼
2017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在杭州舉行,青年演員楊冪登台發言,她首先感謝張宏森部長把大家聚在一起,接著憶起與李少紅拍《紅樓夢》的經歷,感嘆當初導演的教誨一直銘記於心,「覺得自己特別幸運」。楊冪隨後還「吐槽」在劇組拍戲時遇到的不愉快事,稱在自己覺得可以再過一條的時候,導演就說好啊。楊冪稱「什麼玩意啊」。她還對導演不講戲這一點表達了不滿,表示像韓延導演那樣講戲的導演就非常好。
大冪冪越來越成熟了,希望她的演藝之路越走越寬。
⑵ 中國電影論壇的歷屆介紹
論壇嘉賓
華誼兄弟傳媒董事長王中軍、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公司總經理於冬、西部電影集團總裁延藝雲,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韓志君、上海聯合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以及香港資深電影人吳思遠和曾志偉等嘉賓做了重要發言。
出席論壇的有本屆電影節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電影節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國營與民營影視企業代表、製片人、專家學者。出席本屆論壇的還有香港影視企業代表,他們將與內地的嘉賓一起探討交流。同時,論壇也邀請部分影院經理,將帶來鮮活的市場一手資料與分析。 形勢大好
中國票房有望沖世界第五
在論壇中,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百億票房大關可能在今年實現。國內市場分析專家劉嘉等肯定了中國電影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他們認為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在全球市場排位上,有望從排名第九上升至第五。「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將突破300億元,沖擊400億,在「十二五」收盤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與票房增長相匹配的是電影觀影人次,「十二五」最後一年,全國觀眾人數有望突破11億。
江蘇院線兩年翻一番
記者在論壇現場見到了省文聯創研部副主任付少武,他表示,江蘇的票房增長勢頭極快,2009年江蘇票房已經達到4.5個億,超過浙江,升到了全國第四位。今年上半年,江蘇票房已經達到3.5億,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南京、蘇錫常地區貢獻的。付少武覺得,隨著這樣的勢頭,會有更多院線進駐江蘇,為江蘇觀眾奉上更多好電影:「2007年,江蘇有7條院線,2009年增加至14條院線,現在還將有20條進駐江蘇。」越來越多院線進駐,必將相互競爭、沖擊市場,給老百姓觀影帶來更多方便與實惠。
問題不少
票房虛報,沒有監督
中國電影發展猛進的同時,存在不少問題。專家們最關注的是票房虛報問題。他們認為到現在為止,中國沒有一個票房的官方統計信息發布平台,票房還不能做到公開透明。據悉,目前國內較為權威的票房數據公布平台只有兩個,一個是每周出版的《中國電影報》,一個是影協每年編纂的年鑒。但《中國電影報》並不普及,而「年鑒」周期太長。專家批評道,「沒有權威的統計,我們的電影不像產業像作坊,直接導致了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虛報票房的情況。」
國產片「豆腐渣」太多
雖然票房一片大好,但真正賺錢的國產電影並不多。中國傳媒大學的學者指出,觀眾對國產大片的評價大都比較低,而更熱衷觀看好萊塢影片,「好萊塢泰山壓頂,香港製作釜底抽薪,內地電影腹背受敵。」學者們希望,一方面內地電影別再重復「豆腐渣工程」,辜負如潮觀眾的期望。另一方面,內地電影還需要多保護。
此外,專家們對現在火熱的3D技術頗有微詞,他們發現,《阿凡達》之後,觀眾對3D電影熱情高漲,但國產的3D電影往往讓人失望。一位北京電影學院的專家批評道,現在內地拍3D電影的都是些什麼人?要麼是沒拍過電影的,要麼就是拍了也沒有人看的。那些大導演有幾個人拍3D的?都很謹慎。所以啊,我們還是先把普通電影拍好,不要拿3D瞎燒錢。
⑶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強,則國產電影強。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電影逐漸成了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消遣方式。院觀看電影,隨之而來是電影票房的大爆發
從2011年全國總票房100億,到2018年全國總票房609億,6年的時間,總票房翻了5倍,這個5倍可是以億為起點的。由此可見電影市場的巨大消費力。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互聯網+」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以法律形式體現出我國推動電影產業化、實現電影強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在網路技術與數字通信飛速發展的時代,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一、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
近年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規法律相繼出台。電影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新老電影公司百舸爭流、競爭奮進的局面。電影工業基礎不斷夯實,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各類數字影視製作基地紛紛建立,數字影院普及到縣,我國3D銀幕數量穩居世界第一。通過「一帶一路」交流、電影節、國際展映等方式,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
面向未來,中國電影觀眾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電影消費內需強大,受眾觀影需求日益增長,2018年觀影人次達17.16億,但人均僅為1.23次,提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投資電影活躍,當下已有1.2萬多家影視公司,講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動人心、贏得口碑,已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創作主導。全行業將更加註重電影的社會效益,良好口碑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來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二、搶抓先機,實現「由大到強」
中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領先一步,方能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開發出領先世界的3D虛擬影像攝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術,以逼真視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準特效、具有中國內涵的故事,在海內外口碑票房雙豐收。裸眼3D/4D技術、虛擬現實的VR技術、混合現實的MR技術、全息技術、全景聲技術等,為實現電影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新機遇。
在電影宣發領域,發行企業要及時研究受眾觀影心理與分層的變化,多樣化地進行電影宣推,及早做好老電影、復映電影、文藝電影等分眾電影市場渠道。同時,電影宣發要「走出去」,抓住推廣機遇,講好中國故事,搶占被國外院線忽略的「冷」檔期、細分觀影市場。
三、未來,電影行業市場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1、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拓展,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城市化進程加速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
據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國城鎮化達到57.35%,城市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城市房地產、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文化產業建設也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這將為電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億,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存在巨大缺口,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4、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漸加大有利於電影行業健康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對於鼓勵和推動電影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已逐步同國際市場慣例接軌。在知識產權得到良好保護的前提下,電影企業投資製作大電影,音像製品、電視及網路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將得以進一步拓寬,有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再加上國家頒布的《電影促進法》,所以中國電影市場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接近公眾,粉絲,觀影人,門檻也不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
⑷ 中國電影論壇的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日程
「機遇與戰略: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電影」
星期二,2014年9月2日
15:30 – 16:00 簽到-怡東酒店 「威尼斯電影市場」主會場(3層)
16:00 – 16:10 歡迎詞
致辭嘉賓:Roberto Barzanti 先生,「威尼斯日」單元主席;
任建民,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文化處一秘;
16:15-17:00 中國電影製造與中西電影文化差異
主持嘉賓:Maurizio Sciarra 先生,義大利電影導演與編劇協會主席
會議1 ——透過電影,我們如何更好與世界溝通?
——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主題演講1:
覃宏,星美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主題演講2:
王小帥,中國電影導演;
一對一對話:
Giuliano Montaldo,義大利電影「馬可波羅」導演;
對話嘉賓:
Conchita Ayroldi,義大利電影工業協會製片人;
Isabelle GLACHANT,法國電影聯盟大中華區的總代表
覃宏,星美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徐林,中國銀潤傳媒集團副總裁;
主持:姜岩,新華社歐洲總分社副社長
17:55– 17:10 茶歇
17:10-17:55 對話中國電影市場
會議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市場特點與發展戰略」
在當今互聯網、新媒體以及全球化縱深發展的世界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特色與中國觀眾的需求是什麼?互聯網對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中外電影合作中外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合作的新模式?
對話嘉賓:
? 李岩松,愛奇藝影業總裁;
? Sergio Maffettone,義大利駐中國重慶總領事;
? Giorgio Gosetti,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總代表;
? Mario Zanone Poma,意中商會副主席;
主持:
Maurizio sciarra,義大利電影編劇協會主席;
17:55–18:00 「國禮」熊貓贈送儀式
閉幕致辭:
唐勁松,成都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
並贈送熊貓紀念雕塑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主席Giorgio Gosetti
18:00-18:20 媒體問答
18:30 -20:30 論壇招待酒會(RED CARPET)
「威尼斯日」Villa degli Autori
星期三,2014年9月3日
10:30-12:00 「遇見中國」——義大利電影工業協會中國電影專場
怡東酒店 「威尼斯電影市場」主會場(3層)
19:30 中國電影論壇VIP及論壇嘉賓出席電影節頒獎紅毯及相關慶祝活動
星期四,2014年9月4日
中國電影論壇嘉賓參加電影節系列活動、參觀威尼斯雙年展
⑸ 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活動章程
第一條
北京國際電影節經中國政府批准,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宗旨,匯聚世界電影優秀成果,推動電影交流與合作。
第二條
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2016年4月16日——23日在中國北京舉行,歷時8天。
第三條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請著名電影人士組成「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評獎結果在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上發布,對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杯。
評委不能與參賽影片的製作和商業開發有關。
第四條
「天壇獎」設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天壇獎」入圍影片數量不超過17部。入圍影片可以使用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選擇」標志進行宣傳。「天壇獎」獲獎影片應規范使用北京國際電影節獎項名稱。
第五條
「北京展映」將針對不同影片設立首映典禮、大師回顧、獲獎集萃、科技奇觀等多個專題影展,在電影節期間在合作影院和電影學術機構面向公眾和業內人士放映。
第六條
「注目未來」單元以發現電影新人,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鼓勵電影原創精神,展示電影藝術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為宗旨。「注目未來」單元設立「最受注目影片」、「最受注目導演」、「最受注目編劇」,評選結果在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注目未來」閉幕典禮上發布並頒發證書。
第七條
紀錄單元致力於提高電影節的藝術視野和水準,選擇多題材、多國別、多風格的優秀紀錄片。本單元設置「紀錄單元最終入圍作品」30部,「紀錄片專家團推薦作品」10部,包括特別推薦作品2部、推薦作品8部,在電影節期間指定影院、北京紀實頻道、新媒體網站、移動媒體、沙龍活動上展映。第八條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負責邀請與遴選影片參加「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和「北京展映」非競賽單元。1.「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報名影片應符合以下要求:影片為故事片,時長不少於70分鍾;影片為2015年1月1日以後發行;影片規格為膠片影片35mm、數字影片為DCP格式;優先選擇全球首映及國際首映影片。2.「北京展映」非競賽單元報名影片應符合以下要求:影片為不少於70分鍾的故事片,以及時長不少於60分鍾的動畫片;除部分專題性展映單元以外,影片應為2014年1月1日以後出品;影片規格為膠片影片35mm、數字影片為DCP格式;報名科技奇觀特種科普影片(球幕、巨幕、4D、動感影片)的格式技術要求詳見《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
節「北京展映」科技奇觀單元影片報名須知》。3.「注目未來」單元,送選影片應符合以下要求:影片須為故事片,時長不少於70分鍾;影片為2015年1月1日以後發行;影片規格為膠片影片35mm、數字影片為DCP格式;參展影片為導演的第一部或第二部故事片。4.紀錄單元報名影片應符合以下要求:影片為紀錄片,時長不少於60分鍾;影片為2015年1月1日以後發行;影片規格為膠片影片35mm、數字影片為DCP格式。
第九條
電影市場是北京國際電影節重要的活動版塊之一,立足電影產業發展,以「展示·推介·交易·交流」為主題,活動包括招商展會、項目創投、行業對話、特約活動、簽約儀式、市場放映六大板塊,覆蓋電影全產業鏈。
第十條
北京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北京策劃▪主題論壇」活動。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論壇立足全球電影產業發展高度,旨在推動電影理念、藝術和技術的國際交流,增進中國電影界對國際電影業的了解與借鑒,促進國內外電影合作,探討電影藝術與技術的最新發展。
第十一條
1.所有單元影片報名截止日期為2016年1月31日。
2.所有單元影片報名,請登陸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注冊後在線填寫提交《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片報名表》。
3.在2016年1月31日前,將《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片報名表》下載列印簽名後,同報名影片的DVD樣盤兩張(內容應與電影拷貝一致),一起寄至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以到達時間為准)。
如通過電影節官網上傳報名影片樣片,則無需寄送報名表和DVD樣盤。
4.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指定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片國際運輸商為DHL(DHL賬號為950586809,此賬號僅限發往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的樣盤及正式參展的影片拷貝)。樣盤、報名表寄出時,請以電子郵件方式通知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告知郵寄時間、郵寄內容以及運輸單號。
5.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承諾:報名影片DVD樣盤僅用於與競賽、展映有關的環節。
第十二條
所有單元入選影片,送片方應以電子郵件或傳真方式確認同意,確認後即不得單方面撤回。
第十三條
1.送片方在收到影片入圍入選的通知後,應將影片劇照、海報、導演照片、主演照片和影片片花等宣傳材料上傳至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
2.非英語對白的入圍入選影片,送片方應提供完整的英語字幕拷貝和英語字幕台本,將字幕台本上傳至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
3. 2016年2月28日前,「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片方應向組委會辦公室提供速率為24幀/秒、與標准影院DCP格式一致的DVD樣盤,用於評獎多語種字幕製作。
4. 2016年3月20日前,「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入圍和各單元入選影片的送片方,應將拷貝(膠片或數字)通過DHL渠道寄送至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以到達時間為准),並以電子郵件方式通知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告知郵寄時間、郵寄內容以及運輸單號。
5.影片送片方應提供影片拷貝寄回的詳細地址及聯系方式,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將據此信息,在電影節閉幕後一個月內將拷貝寄回。
第十四條
1.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承擔如下費用:入選影片寄往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的影片拷貝運費、海關費、保險費;收到影片拷貝之日起至拷貝交還運輸公司之日期間的影片保險費用和倉儲費用;拷貝寄回的運費、保險費。
拷貝送抵影片公司指定國家或地區港口後的倉儲費、海關費及其他費用由送片方自付。
2.拷貝運抵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如有損壞或遺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將根據拷貝產地當前標准製作價,支付新拷貝的製作費用。
3.國際影片送片方應通過指定運輸方式(DHL)寄送拷貝。如送片方使用非指定方式寄送拷貝,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不承擔相關費用,對因此產生的問題,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十五條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請「天壇獎」入圍影片的主創人員出席北京國際電影節頒獎儀式,邀請展映入選影片的主創人員出席北京國際電影節相關活動。
第十六條
影片報名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即視為同意遵守本章程。影片送片方(包括但不限於製片人、發行商或相關組織)保證報送影片不具有任何權利瑕疵,並對因此產生的糾紛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七條
本章程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負責解釋。若有不同詮釋,以中文版本為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有權處理本章程未涉及的一切事項。
第十八條
參加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影片樣盤、報名表、拷貝等相關資料,請按如下地址郵寄:
收 件 人: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內大街甲55號新聞出版大廈407室
⑹ 哪裡找 2016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pdf
夏澤網有 中國電影年鑒 和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等資料,您也可以參考一下。
⑺ 在中國電影產業 4 大非常態現象下,如何破局
電影產業的幾大非常態現象
中國電影連續14年平均漲幅超過30%,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大量資本的進入導致電影發展的速度超出預期,BAT和電影業八大公司以基本形成寡頭市場,銀幕數首次超過北美。毫無疑問,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電影市場。從2016年開始,票房進入了瓶頸期,從30%的增速進入到次增長時期。中國電影在高速發展之後呈現出幾大非常態現場。
對此,參與起草《電影促進法》的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電影產品的供給側已經基本飽和,中國市場容納量在數量上已經不可能再增加了。
他指出,目前中國電影非常態現象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國有電影企業逐漸邊緣化,民營企業成為這個市場的主體。
二是行業外資本非理性湧入,導致電影被過度商業化。資本的逐利性質,使得電影在製作過程中過度追求「效率」,產品變得非常粗糙,精品不多,傑作沒有。
三是整個電影行業都急功近利,同質化現象嚴重。
四是後影院市場狹窄,票房收入占影院收入的80%以上。
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那麼中國電影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尹鴻認為票房增速下滑主要由以下幾點原因引起:一是票補杠桿的消失;二是近兩年是電影作品「小年」,缺乏優質影片;三是觀眾的規模和觀影需求歸回常態;四是宏觀消費環境的影響;五是網路大電影、網路直播等替代內容的產生。尹鴻判斷,票房非常態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中國電影會進入一個平穩的增長期。
他認為,未來中國電影會朝以下幾方面發展:一是製作工藝和創作品質是硬道理;二是影院性、必看性成為核心。生產電影必須要生產在影院里看的電影,這才是關鍵。三是多樣化、分層化、分眾化是重要策略。分眾選擇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生產分眾影院必看性的電影未來會成為大趨勢。四是從黑馬、爆款時代進入常態市場。將來5億上下的電影類型會明顯增加,超過15億的電影會難見到。
電影院會不會消失
在本次論壇上壹娛觀察主編陳昌業的關於電影院會不會消失的問題,引起嘉賓熱議。他在「電影內容分發渠道的博弈現狀及趨勢」的演講中表示,北美市場90天的窗口期正在面臨考驗,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縮短窗口期。國內外院線面臨著與流媒體之間的競爭,美國高端付費點播平台PVOD平台,30美元的價格便可以讓觀眾看到影院同步上線的電影。
而在國內,由於點播影院管理方法的出台,點播院線從地下轉到了檯面上,點播影院作為影院市場的補充,其社交屬性會對影院造成威脅。陳昌業認為,影院的發行窗口期正在面臨其後端發行窗口不斷提前的趨勢。鑒於美國電信行業強勢進入網路電影領域以及愛奇藝等國內網路視屏網站的快速發展,一旦影院窗口期和流媒體同步或「准同步」,那麼電影院將會面臨命致命打擊。他認為沒有傳統是永存的。
影院並購現狀與趨勢
隨著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影院的並購案例一直在小規模的發生。以下近年來發生的比較知名的並購案例。北京泰禾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建宏認為,從以上案例來看,目前影院並購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從大地收購世茂的例子來看,達到了4倍溢價。目前單體影院的主要估值為票房的2倍或凈利潤的10倍。雖然近2年內,票房增速放緩,但各大院線以及影投公司並未停止擴張的速度,萬達、大地、中影等紛紛參與影院並購交易。
同時,他判斷,未來三年是各大影投公司並購整合的高峰期,但是目前,我國影院還會持續泡沫,小影投難逃並購重組但大規模的並購不會出現。同時他指出,巨資收購的背後是收購對象未來盈利的不確定性。
⑻ 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中國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
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唯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⑼ 求關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的分析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轉型升級與商業模式創新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收入國,全年電影票房收入為168億元(合17億美元),同比增長28%。2012年,國產電影本土票房收入為82.73億元(合13.3億美元),全年有75部影片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達10.63億元(合1.7億美元)。
近幾年,美國電影票房市場趨於穩定,2012年美國電影業在3D和IMAX技術以及多部商業大片的推動下,票房實現2009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同時以10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全年電影產業規模達到900億美元。
⑽ 影視大咖齊聚上影節開幕論壇,「後600億」時代的中國電影何處去
其實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一部電影想要票房大賣,一定要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在製作上一定要非常的精良,在劇本上一定要下足功夫,在演員方面一定也要注重演技。只有這些條件都符合,中國電影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
現在我們再去看各種各樣的影視劇,就會發現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觀。雖說也在用那些流量明星,但是片酬已經下降,而且這些流量明星的演技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製作也更加的精良,這不得不說是中國影視界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所以只需要按照這樣的原則去進行電影電視的創作,中國電影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