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电影的风格一般是怎样的
美国电影可以说一直都是世界电影的一张亮丽名片,说到哪个国家哪个地方的电影最好看,许多人的回答肯定毋庸置疑,美国好莱坞。时至今日也是如此,毕竟美国好莱坞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影资源,不管是硬件设备,技术支持还是价值IP。都拥有庞大的内容储备。
一,美国电影,好莱坞说到美国电影就不得不说好莱坞,好莱坞对于美国电影来说,就像日本动漫秋叶原。随着美国电影的不断发展壮大,好莱坞也已经变成了世界电影史上巅峰的存在。许多国内外的演员也以进入到美国好莱坞出演电影为荣。
以上,欢迎各位评论补充,写作不易,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Ⅱ 哪些电影的剧情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因为如今电影的题材和拍摄手法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口味也都不一定相同,所以同一部影片的影评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而来的作品往往更能够深入人心,往往更加容易引发观看者内心的那种共鸣。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根据真实故事所改编出来的影视作品。3.《忠犬八公的故事》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大学教授和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之间的故事,在影片中那种人和宠物之间的深厚感情真的是非常让人动容。影片也是根据日本的一个真实事件所改编而来的。
Ⅲ 为什么美国的好莱坞可以做到全世界最好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能胜过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爱好。这固然与好莱坞的一流技术有关,也与美国的“思想自由、创作自由”有关。美国的电影创作百无禁忌,什么故事吸引人就讲什么故事。乱伦、凶杀、暴力、欺诈、偷盗…… 美国电影所叙述的故事突破了种种人伦禁忌。文学作品若流于程式化、老套的表达,就容易让人厌倦。但好莱坞电影能不断地用稀奇古怪的东西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目前的科幻片则更加刺激,展示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可能性,让人们难以分别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从而让人们认为,电影所展示的一切,都可能在现实中出现,如克隆人、机器人、太空人、巨大的机器怪物、穿越时空、太空移民…… 票房价值是好莱坞电影的最有力的牵手,价值导向的后果似乎不是创作者、导演和制片人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但这是很危险的。目前,好多影片给人的印象是,我们并非只有一个地球,在将来,太空移民就像今天的国际旅游一样简单。于是,我们不必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而大惊小怪。这是很危险的导向。
艺术当然要突破种种政治的束缚,但不能什么新奇就渲染什么,艺术应为其价值导向负责,而不能只趋附金钱。
当然,好莱坞也拍过很多好电影,如《阿凡达》《美国队长》《魔兽》《钢铁侠》,现在好莱坞的市场占领全球,发展如此的迅猛,对于中国本土电影更是一个大的市场挑战,中国的电影市场目前无论在创作,制作工艺水平,电影题材,都和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有着相当的差距,也是需要中国电影人值得更多的去学习,也需要中国的电影演员去学习。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好的作品,像泰囧,战狼2,都是特别好的电影,无论是题材还是制作,不过这也只是中国电影中非常少的作品,大部分的作品还是非常的平平,投资大,制作成本高不仅仅是好的电影的标准,更多还是从制作水平,水准,电影素材,演员等等多方面去审核一下好电影的标准。
Ⅳ 美国电影讲一个黑人歌手没有创作灵感,回想童年父亲的影响,最后写了一首歌, 成了美国经典的福音歌曲…
这个应该是教父。我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身为女生对于麦克的结局有点不忍心。但是凡事都有因果轮回,在西西里避难是他人生的分界线,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再不属于自己计划中的那个样子也不属于他父亲期待的那个样子,迫于现实他被推出来成为家庭的担当,我在想即使他哥哥不发生意外,他也会成为这个家族领导者,早晚而已,他的手段与他父亲的截然不同,我宁愿相信在当时的状况下是最合适,成长经历和现实让他选择这种方式,但是还是不尽如意,在二战后民主政治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他又怎么可能帮助家族洗白。
对于他和凯的分开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又是必然的,凯来看孩子被他遇到关上门时,让我想起第一部他穿着军装风采奕奕的样子,我真希望凯是留在他记忆中曼妙的女子,而成为家长的麦克需要的是默默支持他的妻子而已。现实往往在我们无意识的时候把我们自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都是生存而已,对于我们小人物一样,可能在人生转折点明明有很多条路走,我们只是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一条,我们要承担选择的结果。
《教父》小说和电影其实在第二部和第三部相差很多。电影《教父》三部曲讲的就是一个意大利黑手党家族的兴衰史。家庭有家庭的规则,社会有社会的规则,黑手党也有黑手党的规则。电影教父矛盾原点就在于规则。老教父有老教父的规则,不碰,你去买卖,就是坏了规矩。家族有家族的规矩,餐桌上不谈政治。弗雷多背叛家庭,不管怎样就是坏了道上的规矩。教父是黑帮片,更是家庭片。黑手党人连接的基带就是对黑手党规则的认可以及血脉。是的,你收他为教子,你就要像老父亲一样守护他。另外,电影的镜头设计,灯光效果和音乐在现在看依然精致大气。电影背后的价值观并不恢宏,却展现了人的价值和欲望。人的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规则和尊严,这点在电影情节中显而易见。
以上就是点评。
Ⅳ 勇敢者的游戏这部电影灵感来自于什么
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
1949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自幼喜欢画画,长大后曾在密歇根大学及罗得岛设计学院学习雕塑,并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成立了自己的雕刻工作坊,并开始创作绘画作品。他的画曾在惠特尼美术馆和近代美术馆展出。奥代表作:《魔法师的奇幻花园》1980年获凯迪克银奖,《勇敢者的游戏》1982年获凯迪克金奖,《极地特快》1986年获凯迪克金奖。
希望采纳
Ⅵ 灾难电影的灵感来源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自然并非躲在一个角落任人宰割,地震、海难、洪水、飓风、飞来横祸、不明病毒、火山爆发、天气异变……一旦这些灾难来临,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立即显得脆弱不堪,鲜活的生命也纷纷凋零。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更常常加剧了自然的狂暴。灾难来临,总会给人带来悲伤和恐惧,总会带走人们最珍贵的东西:生命、财产、健全的肢体甚至梦想和希望……不管人类如何发展,总离不开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在我们看似一天天战胜自然的同时,我们往往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和幸福,往往还是需要自然的恩赐,老天爷稍一变脸,我们往往无能为力,但是人类的尊严、生命的可贵、精神力量的强大也往往在灾难发生时显得尤为突出。
所有人都拒绝灾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逃避对灾难的思索。因为只有思索,才能预防,才能警醒,才能在无情的灾祸面前找到内心的力量……
灾难片就是这种思索的产物——在电影的历史长廊上,曾经有不少非常经典的灾难片,影片所描述的在灾难中凸显的人性真善美本质总令我们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这些灾难片,不仅不会因为人们对灾难本身的恐惧而失去市场,反而因此而大放光芒——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就是一部灾难片:《泰坦尼克号》(美国本土票房6亿元,全球票房18亿!)每部灾难片到底有那些吸引人的地方!
Ⅶ 美国著名电影公司,公司的标志是一头狮子它叫
米高梅影业公司。
1924年,电影公司宣传人员霍华德•迪斯为塞缪尔•高德温的高德温影业公司设计了“雄狮利奥(Leo The Lion)”标识。
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队——雄狮队。几年之后,高德温影业公司与米特罗影业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业公司合并,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米高梅,并保留了雄狮利奥这个标识。
共有5头狮子扮演“利奥”这个角色:
最初的狮子名叫“斯拉特斯(Slats)”,“统领”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无声影片;
第2头狮子 名叫“杰基(Jackie)”,是米高梅“雄狮军团”中第一个被观众听到怒吼声的成员。由于仍处在默片时代,当雄狮利奥的标识在大银幕上出现时,相关人员 会用留声机播放杰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杰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头狮子;
第3头狮子名叫“坦纳(Tanner)”,可能也是知 名度最高的——当时杰基仍然出现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
第4头狮子没有名字,鬃毛非常浓密,但被使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
第5头狮子就是自1957年以来一直 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利奥。米高梅的座右铭是“为艺术而艺术”。
Ⅷ 为什么美国科幻电影能一枝独秀
中国也近乎做了很多的尝试,大多不成功,就比如《三体》,《三体》是刘欣慈著作的大型科幻类系列作品,国内外对作品的评价赞不决口。在2014年,游族影业就对外宣称开拍《三体》,而至今还未上映,对外宣布无限期推迟。
三体
其实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科技水平
我们都知道,美国仅有200多年历史,而它却是全世界第一强国,在众多科技领域也是遥遥领先,这已经为电影科技特效制作打下基础。但是我国在科技特效方面其实并不比美国差,那为什么感觉我国科幻电影特效差呢?想要有一个好的镜头特效,就得花费昂贵的资金,而花费的资金又不一定能收回来,很少有导演愿意冒这个风险,并且我国缺少了完整的特效行业体系,导致投资和回报很难成正比。
二、科技设备,场所丰富。
美国非常重视科技研究,在美国本土设有非常多的科技研究所,不必为场地拍摄发愁,其中华盛顿州最大的烂尾核电站就拍摄过《饥饿游戏》、《变形金刚4》等等。虽然拍摄这类电影主要靠后期制作的电影特效,但有一个契合的风格的场地也很重要。
三、大量的科技类创作作品
美国有大量的科幻漫画改编作品,其中《蜘蛛侠》、《蝙蝠侠》,最著名的《复仇者联盟》也算是漫威系列里的人物。
综上所述,这才让美国科幻片鹤立鸡群,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想要在科幻片分得一杯羹,就要在今后努力完善这些问题,我也相信,我国在今后的科幻片制作中,将会取得更高成绩成就。
Ⅸ 新好莱坞电影的电影创作
60年代末,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在变化,观众的观念也在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他们要利用『『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行社会的危机」,就像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所说的那样「革命是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他们企图以「革命』』打入市场,就如同那一时期出现的德皮士资本家一样。这类的影片以后还有:波拉克拍摄的《杰里迈亚·约翰逊》(1969年)、波格丹诺维奇拍摄的《纸月亮》(1972年)和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1973年)等。《逍遥骑士》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引起了美国电影的深刻变化,并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这部多少带有试验性质的影片预示了1975年《出租汽车司机》的艺术方向。
影片《出租汽车司机》的导演是出生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马丁·斯柯塞斯,他曾做过短片、剪辑、助理导演等职。斯柯塞斯从小目睹了小意大利区生活中的种种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孤独的生活。他对街道上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及行为有着深刻印象,本来做神职人员的理想渐渐被艺术情趣所取代。1968年,斯柯塞斯拍摄了处女作《谁在敲我的门》。此后,他遇到了约翰·卡萨维特斯,他的友谊与忠告一直伴随着他,这就是「小伙子,永远不要导演商业影片」。斯柯塞斯后来以《出租汽车司机》和《基督的最后诱惑》实践了这一忠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中间分子,曾被传统的人称之为是美国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个擅长表现人的孤独与暴力的伟大导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曾与1962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一部恐怖片《痴呆症》;1967年,拍摄了作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论文的《他已是小伙子了》起了人们的注意;1970年他又因《巴顿》一片的编剧(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而成功,为自己确立了地位;1972年,描写黑手党领袖的黑帮片《教父》因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而获得美国电影史上空前的记录;1974年,那部关于窃听专家哈里·考尔的《对话》,在声画对佼上精妙的处理,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新电影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形象」;1979年,《现代启示录》出现,这部影片同前一年出现的迈克·西米诺的《猎鹿人》一起,对人们一直保持沉默的「越南战争」问题发了言……科波拉的电影创作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他从独立制片开始,不仅自己制作影片,还资助别人拍摄影片,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就是在科波拉的帮助下(科波拉的制片人)拍摄的。他雄心勃勃企图要改变旧好莱坞,他曾说「我要为电影艺术赔上一生」。然而,由于他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渐地背离了自己,走向了「重磅炸弹」的高成本、重大题材的制作。在新好莱坞时期之后的好莱坞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
在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影片还有:罗伯特·阿尔特曼,这个称作「失魂落魄的梦幻者」,于1969年拍摄的《公园里最寒冷的一天》;西德尼·波拉克于1969年拍摄的《无力的马不是要射杀吗》;
哈尔·阿什比于1971年拍摄的《哈罗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尔曼拍摄的《飞越疯人院》等等。新好莱坞电影在商业片领域里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在喜剧片类型中,出现了杰里·刘易斯、伍迪·艾伦和梅尔·布鲁斯。他们3个人都是喜剧的导演和演员,他们的「相声滑稽剧」妙语连珠地嘲讽了社会,既显示出美国强大的喜剧传统精神,又融入现代色彩。商业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75年拍摄的科幻片《大白鲨》,这部影片实际上预示了以后的《外星人》(1982年)、《株罗纪公园》(1993年)等影片的出现与成功。他还在36岁的时候,就曾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国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斯皮尔伯格影片的巨大的票房收人为美国电影赢来席卷全球的声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一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0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