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蝗灾有多恐怖
在所有昆虫当中,蝗虫要算是给我们人类带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了。虽然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蝗虫,都是那么老实。但是那些以铺天盖地之势,从远方大群迁徒而来的迁徙性蝗虫,却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灾害。每当蝗虫以成群之势大爆发的时候,就预示着深重的灾难即将降临。
迁徙性蝗虫,几乎可以在所有干旱的草原和沙漠中出现。它们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种类。在我国主要是东亚飞蝗,在非洲有红蝗、非洲飞蝗和沙漠蝗。所有这些种类的蝗虫,都会不时地形成大规模的迁徙性群落。如果有一大群蝗虫过境,那里的庄稼和草场均会被它们毁灭。由于它们每次出现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蝗群一直是人们既感兴趣而又感到恐惧的对象。当大群的蝗虫飞来时,就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并且还会发出巨大的呼呼的声响。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和西方的圣经之中,都有关于蝗虫灾害的记载。1957年,在非洲的索马里就出现了一次蝗灾,据估计在这次蝗灾中,约有蝗虫160多亿只,总重量竟然有5万吨重。蝗虫每天都要吃掉相当于它自身体重的食物,也就是说这些蝗虫每天都要吃掉5万多吨的绿色植物,可见,这场蝗灾带来的灾难是多么大啊!据我国《元史》记载,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五月,山东、河北、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八月己卯,蝗自河北飞至汴梁,食田禾一空。”这是一场令人多么恐惧的灾难啊!
解放前,我国也经常发生蝗灾。1929年的一次蝗灾,就毁掉了3.6亿多亩的庄稼,损失在一千万银元以上。同年,在南京以东的下蜀镇,蝗虫掩盖了铁轨,使火车无法前进而误点2小时。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派飞机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黄河决口,使千万亩良田变成荒滩,从而成为蝗虫孳生的地方。从40年代初开始,那里便连年发生蝗灾,使千百万人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在这一带的农民中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喂得起四个牙的骡马,喂不起两个牙的蚂蚱。”
迁徙性蝗虫,最奇特的特征就是它们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群居型(也叫迁徙型)蝗虫与散居型蝗虫。
蝗虫的这两种类型虽然属于同一个种,但是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外貌和习性。群居型蝗虫的成员瘦而长,呈暗色,身上带有橙黄或黄色的条斑,翅膀也很大,具有极强的群居本领,并具有聚集而形成大群体的强烈愿望。而散居型蝗虫的颜色则很浅,身体上的其它特征,也与群居型的蝗虫具有很大的不同。
蝗虫的这两种类型,差别如此之大,以至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被人们认为是不同的两个种。但是,俄罗斯的科学家尤瓦罗夫,在本世纪20年代里,经过仔细的研究,却发现这两种类型的蝗虫在遗传上是完全相同的。至于成虫到底会长成哪一种类型,则是由它们成长的条件决定的,而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蝗虫的种群密度。如果在生长时期,关在一个大笼子里的,仅仅是少数几个蝗虫,那么它们就会变成散居型的蝗虫。但是,如果是许多同样的小蝗虫,挤在一个小笼子里,那么它们就会发展成为特别爱集群的迁徙性蝗虫!
迁徙性蝗虫产的卵,可能会孵出同样的小蝗虫,也可能会孵较小的、淡颜色的蝗虫。后者则具有散居的习性,不表现出任何聚集成群的愿望。
在自然界中,散居型蝗虫的分布范围是很广泛的。如果碰巧有大堆的蝗虫卵,产在可以保证来年春天有充足的食物的地方,那么那些孵化之后的小蝗虫,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的迁徙群。对这些蝗虫而言,最可靠的食物来源,就是那些沿着河谷的芦苇地,许多迁徙性蝗虫,就是从这种地方“爆发”出来的。但是在干旱的山丘里,有时候因为大雨,也会生长出有利于蝗虫食用的植物来,因此在这种地方也可能导致蝗虫的“大爆发”,非洲北部的沙漠蝗虫就是这样产生的。
蝗虫是怎样产卵的呢?而小蝗虫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蝗虫的卵是产在土壤里的。产卵时,母蝗虫往往将腹部和尾部插在地里,形成一个小陷窝,从而将卵产到了土壤里面。小蝗虫(也叫蝗蝻)刚孵出来时并没有翅膀,它们只会在地上步行。它们往往聚集成小群,然后一起寻食,这样愈聚愈多,当两个小群相遇时,它们就会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群,这样,蝗虫群体就会越集越多,规模也就会越来越大。而在聚集成群的过程中,小蝗虫也就逐渐发育成了迁徙式的成虫。当它们的翅膀,在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来时,小蝗虫群就开始作短途的飞行了,它们每次停落时,都会在停落的地方贪婪地啃食那里的植物。这样,一个蝗虫群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啃完一块地里的庄稼,甚至在几秒钟之内,就会把一条挂在晾衣绳上的湿衣服吃光。在这个阶段,当蝗虫大量吞食食物,并借此来积累脂肪时,它们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也就已经达到了高潮。如果小蝗虫们不能聚集在一起,它们就会发育成为散居型的蝗虫,它们的危害性,可能就没有群居型蝗虫的危害性那么大了!
当蝗虫在繁殖之前,它们便开始作最后一次长途飞行。这一次,它们并不是在寻求食物,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体内都已经填满了脂肪,胃也已经被撑得很大了。这时候,蝗虫迁徙的驱动力,似乎产生于它们的身体内部,也可能与性成熟有关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旦一个蝗群出动了,它们就会不停地飞翔,直到耗尽它们身体的能量,或者某种非常不利的天气条件强迫它们降落为止。蝗虫是没有预期的飞行方向的,它们只是随风飘荡而己。有些蝗虫会飞向大海,自取灭亡。另一些蝗虫,则终止于那些最荒凉的沙漠,或者最茂密的森林之中。蝗虫们如果顺着它们开头的方向飞行,可能会连续飞行三天三夜的时间,航程可达几百千米。如果降落时,它们碰巧遇到可吃的东西,它们就会继续在那里啃食,随即便会在地面下产卵,然后成虫们分散死去。
而来年的情况又将如何呢?这关健取决于出生时的幼虫,会遇到什么样的条件。如果食料充足,卵也是密集的,那么幼虫也会很密集,这就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迁徙群体。然而常见的情况是,由于蝗虫群的无目标飞行,导致它们的卵也将遇到一些极为不利的条件,那时候也只会有分散的幼虫孵出,从而发展成为散居的蝗虫。散居蝗虫,虽然也对人类有害,但是比起那些迁徒性蝗虫来说,它们的危害就小得多了!
蝗虫的危害性如此之大,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防止它们的危害性呢?在蝗虫“大爆发”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化学杀虫剂来灭杀它们,但是这种效果并不好。因为,虽然这样杀死了很多蝗虫,但是到了来年蝗灾往往还会发生,而且蝗虫还可以产生抗药性,可以抵抗化学药剂的灭杀。而且药物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对付迁徙性蝗虫,最好的办法就是预测和预防。科学家们根据地理、气候等因素,可以预测哪里有可能发生蝗虫“大爆发”,再通过对那里的环境进行改造,结合化学灭杀就能根除蝗害。我国建国初期,还发生过几次蝗灾,后来,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由党和政府带领群众采用“改治结合”的方针,对防止蝗虫的侵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1952年以来,我国再也没有发生过蝗灾。
除过我们介绍的迁徙性蝗虫之外,在世界各地的沙漠上,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种散居蝗虫。它们都是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同时它们也是许多沙漠动物的食物。多数沙漠蝗虫的颜色都与环境非常相似,比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上,就有一种蝗虫,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身上的花纹,就与当地的红色砂石地面一模一样。它们要是不动的话,即使走到它们跟前,也很难发现它们。
② 为消灭蝗灾,君王抓起一只蝗虫,为何接着就往嘴里塞
因为蝗灾会让粮食大量减产,百姓最重视的是粮食,而统治者最在意的就是民心,得民心才能安定天下。君王吃蝗虫是为了告诉人民,面对这样子的灾害,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他们的皇帝也在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生活。
唐太宗是一个心怀天下、爱国爱民的君主,他认为百姓还在那里受苦,他作为百姓们背后的依靠怎么能够在皇宫里面安享富贵呢?虽然说生吃蝗虫对身体肯定会有许多害处,但是唐太宗还是义无反顾的吃了。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真的想不出来更好的对策来应付蝗虫灾害,要是让这个灾害继续下去的话,真的会动摇国之根本。而唐太宗的这个举动,也给了百姓们很大的信心,鼓舞了百姓们抗击蝗虫的决心!
③ 一部关于美国蝗灾的电影
英文名: Locusts
中文名: 蝗虫毁灭日/蝗虫过境/蝗恐之灾
导 演: ( 大卫·杰克逊 David Jackson )
主 演: (露西·劳立丝 Lucy Lawless) (约翰·赫德 John Heard) ( Dylan Neal) ( Gregory Alan Williams) ( Mike Farrell) ( Natalia Nogulich)
上 映: 2005年04月24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
剧情介绍
昆虫学博士麦迪走马上任美国农业部专门研究昆虫部门的负责人,事业正面临蒸蒸日上之势。然而繁忙的工作却导致了她与男友丹的关系恶化,就在双方的感情陷入危机之时,麦迪又迎来了工作上的一大难题——变异的蝗虫正席卷全美。原来这种变异的蝗虫是麦迪管辖的C-12实验室的彼得博士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来的,他的初衷只是单纯地为了科研目的。
但这种蝗虫的繁育能力非常强,并且现有的任何一种杀虫剂对这些蝗虫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这些蝗虫一旦泄漏一只都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麦迪当即下令彼得中止研究并就地销毁所有蝗虫,彼得也因此被解雇。然而一名实验室的操作员却偷偷留下了几只蝗虫。不久,这几只蝗虫在被秘密送往毕尔空军基地后不甚泄漏,于是,之前麦迪所预想的灾难真的发生了。
蝗虫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繁殖,它们所及之处,不但所有植物瞬间凋谢,地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麦迪意识到,蝗虫一旦没有了足够的植物,它们也许会逐步变成食肉动物,那么人类也将无可避免地登上它们的“菜谱”。万分紧急之下,彼得博士主动请缨帮助麦迪,以此来弥补自己当初的错误。身为联合国农业专家的男友丹也回到了麦迪身边,同她一起面对困境。
国土安全部建议使用一种最新研制的生化武器——BX毒气对蝗虫进行空中喷射,尽管这种毒气只能杀死5%-10%的蝗虫,而且因为技术尚未成熟,因此对人体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可面对严峻的局势,总统还是无奈宣布采纳这一方案。一切准备就绪,麦迪和彼得博士偶然发现电流可以杀死蝗虫,于是他们极力建议尝试这种方法。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赞同,全国上下都给予最大的协助,在两批数量庞大的蝗虫即将在美国中部汇合的时候,等待它们的是两张巨大的电网。蝗虫危机终于化险为夷,麦迪和丹也在这次出生入死的经历之后,重拾了昔日的感情。
④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蝗灾花了四十年才解决,到底有多恐怖
100多年前美国的蝗灾非常恐怖,几乎吃光了相当于当时中国一年所产出的粮食,导致75万老百姓颗粒无收,而且据估价损失达到了两亿美金。近阶段我们亚洲也出现了不同地区的蝗灾,让很多的老百姓非常的揪心,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问题,毕竟蝗虫这种昆虫繁殖能力非常的强,对农作物的伤害也非常的巨大。有的小伙伴就调侃的说,如果蝗虫出现的中国的话,那实在是太好啦,因为就可以成为吃货们餐桌上的美食。今天主要讲的就是美国100多年前的那一场巨大的蝗灾,那个时候我国正值太平天国运动,那场蝗灾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恐怖的,几乎使得美国人连饭都吃不上了,接下来就在家好好的讲解一下。对于这个问题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⑤ 有部蝗虫灾害的电影是什么名字
英文名: Locusts
中文名: 蝗虫毁灭日/蝗虫过境/蝗恐之灾
导 演: ( 大卫·杰克逊 David Jackson )
主 演: (露西·劳立丝 Lucy Lawless) (约翰·赫德 John Heard) ( Dylan Neal) ( Gregory Alan Williams) ( Mike Farrell) ( Natalia Nogulich)
上 映: 2005年04月24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
剧情介绍
昆虫学博士麦迪走马上任美国农业部专门研究昆虫部门的负责人,事业正面临蒸蒸日上之势。然而繁忙的工作却导致了她与男友丹的关系恶化,就在双方的感情陷入危机之时,麦迪又迎来了工作上的一大难题——变异的蝗虫正席卷全美。原来这种变异的蝗虫是麦迪管辖的C-12实验室的彼得博士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出来的,他的初衷只是单纯地为了科研目的。
但这种蝗虫的繁育能力非常强,并且现有的任何一种杀虫剂对这些蝗虫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这些蝗虫一旦泄漏一只都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麦迪当即下令彼得中止研究并就地销毁所有蝗虫,彼得也因此被解雇。然而一名实验室的操作员却偷偷留下了几只蝗虫。不久,这几只蝗虫在被秘密送往毕尔空军基地后不甚泄漏,于是,之前麦迪所预想的灾难真的发生了。
蝗虫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繁殖,它们所及之处,不但所有植物瞬间凋谢,地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麦迪意识到,蝗虫一旦没有了足够的植物,它们也许会逐步变成食肉动物,那么人类也将无可避免地登上它们的“菜谱”。万分紧急之下,彼得博士主动请缨帮助麦迪,以此来弥补自己当初的错误。身为联合国农业专家的男友丹也回到了麦迪身边,同她一起面对困境。
国土安全部建议使用一种最新研制的生化武器——BX毒气对蝗虫进行空中喷射,尽管这种毒气只能杀死5%-10%的蝗虫,而且因为技术尚未成熟,因此对人体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可面对严峻的局势,总统还是无奈宣布采纳这一方案。一切准备就绪,麦迪和彼得博士偶然发现电流可以杀死蝗虫,于是他们极力建议尝试这种方法。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赞同,全国上下都给予最大的协助,在两批数量庞大的蝗虫即将在美国中部汇合的时候,等待它们的是两张巨大的电网。蝗虫危机终于化险为夷,麦迪和丹也在这次出生入死的经历之后,重拾了昔日的感情。
⑥ 史上最大的蝗灾
2004年11月21日,数百万只蝗虫蜂拥来到以色列红海之滨城市埃拉特,毁坏了这个以色列南部城市的大量庄稼和鲜花。以色列政府动用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据路透社报道,这是1959年以来以色列首次遭受如此严重的蝗灾。当地居民说,成批蝗虫遮天蔽日,不仅把棕榈树叶啃光,还把整个花园的鲜花也吃个精光。据称,它们什么都吃,连公路旁的绿化草坪也不放过。
这批蝗虫是从北非过来的,有的长达10厘米。有个居民说,这就像埃及的灾难一般。按照《圣经》的说法,蝗虫之灾是埃及法老拒绝让犹太人离开而遭上帝惩罚的10大灾难之中的第八灾。
不过,此次蝗灾对一些以色列人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蝗虫是犹太法律规定的唯一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有些以色列人抓住机会,逮住不少蝗虫拿回家做饭吃。有个以色列人甚至从地上捡起一只蝗虫,塞到嘴里就生吃了,一边还咂嘴称赞:“真好吃!”有个网站还列出了名目繁多的蝗虫菜单,有蝗虫串、蝗虫条和炒蝗虫。
后来,蝗虫朝着东方向约旦和沙特移动,未经过以色列北部肥沃地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
⑦ 蝗灾的各国蝗灾
2004年11月21日,数百万只蝗虫蜂拥来到以色列红海之滨城市埃拉特,毁坏了这个以色列南部城市的大量庄稼和鲜花。以色列政府动用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据路透社报道,这是1959年以来以色列首次遭受如此严重的蝗灾。当地居民说,成批蝗虫遮天蔽日,不仅把棕榈树叶啃光,还把整个花园的鲜花也吃个精光。据称,它们什么都吃,连公路旁的绿化草坪也不放过。
这批蝗虫是从北非过来的,有的长达10厘米。有个居民说,这就像埃及的灾难一般。按照《圣经》的说法,蝗虫之灾是埃及法老拒绝让犹太人离开而遭上帝惩罚的10大灾难之中的第八灾。
不过,此次蝗灾对一些以色列人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蝗虫是犹太法律规定的唯一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有些以色列人抓住机会,逮住不少蝗虫拿回家做饭吃。有个以色列人甚至从地上捡起一只蝗虫,塞到嘴里就生吃了,一边还咂嘴称赞:“真好吃!”有个网站还列出了名目繁多的蝗虫菜单,有蝗虫串、蝗虫条和炒蝗虫。
后来,蝗虫朝着东方向约旦和沙特移动,未经过以色列北部肥沃地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 黄河三角洲
根据东营市植物保护站的调查分析,2008年黄河三角洲东亚飞蝗将达到中等偏重发生程度,蝗虫在5月中旬就开始出土,下旬达到出土高峰期,预计这一地区2008年夏季蝗灾发生面积将达到170万亩。
农业部2008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中国蝗灾预测报告则显示,在中国,2008年发生蝗灾的土地面积有9000多万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防治蝗虫专家王宪辉告诉《北京科技报》,在中国造成灾害的蝗虫主要有两大类别,一类是飞蝗,其中包括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等几类;另一类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土蝗。而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就是东亚飞蝗,黄河三角洲一带的蝗灾,主要就是这种蝗虫所致。
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相生。王宪辉解释说,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是将卵产在没有植物或植物稀少的滩涂荒地里,所以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就较快,一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群聚成灾。
其实单个的蝗虫危害性并不大,平常见到人就会逃掉,又是什么原因让这种“爱害羞”的小昆虫变得如此具有攻击性?王宪辉说,从表面看,蝗虫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仿佛就会变性,变得很有攻击性,而且常常是一起行动,具体原因现在科学界还没有定论,这也是他们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虽然在历史上蝗灾频繁,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蝗区大为缩小,蝗灾发生率也下降了很多。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退化,加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蝗灾死灰复燃,新蝗灾区不断出现。
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在历史上就是蝗灾的重灾区,特别是发生旱灾的年份,往往就会有蝗灾。近年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这里干旱年份也越来越多,黄河水量不断缩减,暴露的滩涂荒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干旱造成这一地区的湖泊、水库水量的锐减,有的甚至基本干涸,再加上沿海一带面积很大的盐碱地,为蝗虫的产卵繁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现在,每到一年的五六月份,当地的植物保护部门都要为防治夏季蝗灾而伤脑筋,过几个月还得为防治秋季蝗灾费心思。
在中国,也有一些地方的蝗灾与人们过度开发,大肆砍伐林木,使得植被转型有关,比如海南三亚。王宪辉告诉记者,这里海边原来都是以灌木、小树林为主的植被类型,后来因为人工开发,那里的植被变成了草地类型,一些地面出现了沙化,以至于最终引起了蝗灾。
在天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地一座水库干涸后,由于绿化和防治措施没有跟上,居然成了“蚂蚱窝”,结果每年要施放数十吨农药才能控制蝗情。
“蝗灾极难彻底根治,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它就有可能发生,因为蝗虫的繁殖力实在太强了,要想完全消灭它是不太可能的。”王宪辉说。“目前全世界都在为治理蝗灾犯难,并不仅仅是中国。”
河南博爱县
2014年8月25日上午,寨峪村村民李合贵去黄河滩的玉米地查看时发现,从河道芦苇丛中翻到他家玉米地大量“蚂蚱”(蝗虫)。“飞起的蚂蚱直打我的脸,漫天都是黑黑的,像张大网。”李合贵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采用人工喷药、飞机喷洒、大网隔离等办法,对蝗虫最密集的3000亩滩头围堵。
2014年8月28日,在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蝗虫从城市中飞过。当日,大批蝗虫入侵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⑧ 美国蝗灾事件是事实吗
最近是东非和巴基斯坦闹蝗灾
⑨ 求一部美国老动画,是根据《秋天的粮仓》的故事改编的,主角是昆虫和花卉,懒惰的蝗虫,勤劳的蚂蚁的故事
蚱蜢和蚂蚁,在酷6上能下载有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