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0、70年代有一个外国人在北京拍的记录片式的电影叫什么
找到了...不过你给的分数好低哦.
安东尼奥尼长达3小时4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安东尼奥尼此生注定是要死不瞑目了,这部电影,10年甚至20年之内,在中国全面放映的可能性,都几乎是零。1972年的中国,是一场全民参与演出的大型杂耍;1972年的《中国》,是一部深刻、冷峻、严肃的伟大电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
英 文 名:Michelangelo Antonioni
大 陆 名: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台 湾 名:米盖兰基罗安东尼奥尼
职业类别:导演
国 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912年9月29日
代 表 作:“人类感情三部曲”:《奇遇》、《夜》、《蚀》、《放大》(又名:春光外泻)、《中国》、《云上的日子》、《红色沙漠》
中文名称:中国英文名称:Michelangelo Antonioni's China 别名:Chung Kuo, Cina (意大利文) 发行时间:1972年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片长: 217分钟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简介:“我只关心人”,始终只关心人的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对中国来说别有意味。走过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故事片创作的辉煌时期,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这个特殊的年代来到了中国。对当时的中国和他来说,这都是一次神秘之旅。正是这个西方人用自己的摄影机观察并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中国风貌。然而,影片本身并非纪录的全部。当时中国对这部影片的批判文章一如雪花纷飞,和影片一起构成了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那是怎样的一部电影?那是怎样的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呢?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出名,部分原因就是当初对它的大规模批判。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那篇《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题为<中国>的反华影片》尤为著名。当初看那篇文章时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由于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剔除政治色彩,字里行间还是让人清晰地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拍摄手法。其实作者确实看穿了安东尼奥尼的那些手段,甚至现在看来他对影片的分析也很专业,只不过为当时的意识形态所用罢了。
在文化大革命热火朝天地开展之时,安东尼奥尼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关于新中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曾被中国政府猛烈批判,认为它看到的是“不正确”的中国(如同他的《扎布里斯基角》被指责看到的是不正确的美国一样)。客观地讲,安东尼奥尼被批判不是完全无辜的,他忽视了当时中国主流的宣传方式,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的确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村民退缩紧接猪撒尿的镜头,放在今天来看恐怕也有人接受不了。但我想安导本人的态度是友好的,他所拍摄的普通百姓明显比中国自己拍的那些纪录片更生动活泼,甚至更纯真快乐。
《中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拍摄于北京,展示了一个小学的学生们、城市的老区、使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手上还有一个棉纺厂及其工人等。第二部分参观了红旗渠,还有河南的集体农庄,以及古城苏州。最后一部分拍摄的是上海的码头和工厂。
在第二部分中,安东尼奥尼拍摄了一些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们对摄制组很好奇,但当摄像机向自己接近时他们都无声息地跑开,几乎无一例外。而有趣的是,在第三部分,现代化城市(上海)街头的市民同样对摄制组很好奇,但他们都能够直视镜头,甚至对着镜头观察。城乡差异非常明显。
安东尼奥尼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很多事物让他觉得新鲜。在北京、上海部分都出现过晨练太极拳的一组镜头,而那个运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镜头更是不厌其烦地细致。电影在一场中国杂技表演中结束,这个结尾有20分钟长,基本就是转播了半场杂技晚会。
② 谁能推荐几部国外拍的有关中国的电影(特别是美国)
《末代皇帝》—
《太阳帝国》-斯皮尔-伯格(故事全部在中国发生)
《中国姑娘》-戈多尔
《拉萨七年》
《阿甘正传》也有一部分
③ 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哪些美国电影中有中国女人
《喜福会》
《末代皇帝》
这两部都归为是美国电影,但是主要是中国人,两部最出名的片子了
④ 请列出70年代西方(法国、英国、美国…)和东方(日本、中国…)的明星、音乐和电影,谢谢!
法国:阿兰。德隆(电影) 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
英国:猫王(音乐)
美国:马龙。白兰度(电影) 英格丽。褒曼(电影)
日本:山口百惠(电影 音乐) 高仓健(电影) 松板庆子(电影)
中国:李谷一(音乐) 王心刚(电影) 田华(电影) 邓丽君(台湾)等
年纪大了,当年好多都记不起来了。真抱歉,年代也不一定准确,如美丽非凡的英格丽。褒曼好象六十年代就已经大红大紫,算七十年代有点勉强,但无大错。当时与世界隔绝得很严密,流行的是朝鲜,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的电影,与上述国家几无交流。
⑤ 求片子-国外拍的关于中国的记录片
比较经典的:
安东尼奥尼的《中国》3个半小时
1972年5月,一个名叫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意大利电影导演受中国政府邀请,用22天时间跨越北京、林县(今林州市)、苏州、南京和上海,拍成纪录片《中国》。
伊文思的《寓公移山》共12个小时
《愚公移山》是伊文思于7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伊文思走遍了中国的土地。他先后到大庆、上海、南京、青岛、新疆等地。《愚公移山》共由12个部分组成,放映长度为12小时。其中最长的《上海电机厂》为131分钟,最短的《秦教授》为12分钟。
⑥ 美国拍的中国题材电影
比如今年的《花木兰》
⑦ 70年代电影都有哪些值得推荐
70年代电影值得推荐的有:《克莱默夫妇》,《Grease》,《星球大战》,《洛奇》,《大白鲨》。
3,《洛奇》用一个美国梦的故事凸显出了美国精神,作为一个下层社会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澜不惊,平淡无奇,本人也似乎显得有些木讷古板,但当世界拳击冠军决定把他视为提高自己声誉的沙包时,他内心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才表露无遗,艰苦的训练证实了一个男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所应该体现的精神。
⑧ 美国和越南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战征电影
《汉堡高地》
在越战中,围绕一座并没有实际战略意义的高地,美军与北越军队打起了艰苦的拉锯战。美军几乎一直处于劣势,漫山遍野都是尸体。最后当美军终于攻上山头时,上级却又下令撤离……
《猎鹿人》
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单凭这一点或许就可以让你激动不已了。而该片也获得了197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与最佳音响等六项大奖,可谓是大丰收了
《全金属外壳》
库布里克的经典名作。该片前面部分最为经典,反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通过残酷的训练把人训练成战争机器,“胖子派里”在惨无人道的训练中终于迷失自我,用M14装满“全金属外壳子弹”开枪杀死教官,自己也含枪自杀。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初入华府当家丁中就有一个镜头向该片致敬。
《生于七月四日》
这是一部反战或者说对战争思考的电影,而7月4日正式美国的国庆日。另外该片又阿汤哥主演,喜欢阿汤哥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天与地》
影片描写一名越南的乡下少女在战争期间挣扎求生,后来跟一名美国军官发生爱情,并跟他到美国定居。最终她凭自己的力量在美国建立事业,并且在越南开放之后回到故乡去帮助家人。这部电影虽然没直接讲述越战,但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战后越南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战争对美国人和越南的影响。
《现代启示录》
这是大嘴我见过最经典的越战电影,其宏大的而真实的战争场面即使现在也很少见。而这种大场面对中国电影更是一道无法超越的坎,要知道那可是人家在1979年拍的!
《野战排》
这部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在那种极端情况下人们变成了杀人武器,变得疯狂,丧失了人性!为了活下去似乎可以残暴,可以疯狂。
《越战创伤》
本片以越战为背景,刻划并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也以此表达对战争的憎恶及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唤。
《我们曾经是战士》
又名《越战忠魂》,影片描写1965年11月美军在越南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情节以美越经典战史,德浪河谷遭遇战为背景改拍。电业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早安越南》
这部不同于以往越战电影的风格,这部电影描述的是1965年西贡越战时,美军电台的DJ非常幽默风趣,给予美国大兵无限活力,但却令高层长官火冒三丈。该片由罗宾.威廉姆斯主演,在笑一笑的同时或许你对战争又有了新的认识。
⑨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
刚刚出了一个新的美国片《乒乓特派员》,冲着是一部和中国国球有关的喜剧片,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当电影结束时,我差不多把能吐的都吐了,太烂了,无聊之极,烂的我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尽管有恶搞的成分,但里面描述中国的地方让我觉得俗不可耐,导演完全是瞎拍,把中国的国球乒乓球都糟蹋了。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发现在很多美国电影中都有这种现象,这些导演跟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有意无意的侮辱中国。我整理了一下,把这些导演善用的手段汇集汇集,大家看看对不对:
一、电影中经常找一些长相怪异的人,说是中国人。有的人是把脑袋剃个半秃,后面留一条不长不短的小辫,装清朝人。有的体态肥壮,留个八字胡和山羊胡,后面留一条小小的辫子,估计是在学蒙古人。《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中,主角在中国蹲监狱,条件之恶劣不说,里面的狱警跟苏联人似的,穿个大风衣,有些囚犯找主角麻烦,一脸横肉,跟我形容的伪蒙古人一模一样。这么做完全是妖魔化中国人。
二、要是有女的,都是那种特别丑的,一个个都跟妓女似的,浓妆艳抹,一张大肥脸挂满了YD。例子太多了,基本每一部都有。
三、关于场景,凡是有中国的镜头,不是胡乱编造,就是专门挑一些穷乡僻壤,让人感觉中国又脏又乱。当初看《古墓丽影2》,里面有一段在上海打斗的剧情,导演发挥了其强大的YY想象力,自己搭了一个居民区的场景,跟贫民窟似的,劳拉和一堆B社会分子就在这几栋堆着各种垃圾、残败不堪的破楼间上蹿下跳,打的不亦乐乎,我已经完全把这个电影当笑话看了。
四、凡是情节有中国的,肯定和犯罪有关,比如什么三合会啊、黑龙帮啊,ammo、viper、MY、contraband一样不少。还是《古墓丽影2》里,一帮B社会大张旗鼓的倒卖兵马俑,跟开市场似的。《007之明日帝国》里,中国的将军和英国的新闻大亨勾结在一起,想挑起战争。尽管不想提成龙老大哥,但这也是个标准的例子,《尖峰时刻》系列都和中国的B社会脱不了干系,因为这也是老外导演的。好像中国全国上下都在搞B社会。
五、只要有机会就埋汰一下中国。《逃出克隆岛》中,一群医生打不开一个培养皿,一个人就说到:中国产的破锁。《阿甘正传》中,阿甘从中国打完乒乓球回来,接受电视台采访,记者问中国怎么样,阿甘说中国很穷,中国人什么都没有云云(详细记不住了,大概是这样)。
六、老外还经常把中国人和日本人搞错,经常看电影里面的中国人穿着一身和服,他娘的不知道我们是世仇啊,白痴导演。
七、美国人用心很险恶,常常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搞小动作。在李连杰出演的一部电影,好像是《致命罗密欧》中,pol.ice让其表露身份,李连杰掏出一个证件,镜头一个特写,上面写的好像是“台湾国家安全局”。而且在一些电影中,开什么国际会议,台湾也作为一个国家出席。这些做法完全实在混淆视听,变相支持台独。
八、常常侮辱中国武术,电影里出现一些会武术的常常是群怪胎,《荒野大镖客》里,飞车party里有个流氓是中国人,剃个秃头,光个膀子,打架之前还像个疯子似的乱叫唤,纯粹是埋汰李小龙。而且有时先把中国武术描绘的很厉害,然后瞬间被某个美国式的英雄给平了。举个例子,《飙风战警》里,一个贼丑的反派和威尔史密斯对阵,先踢了一趟腿,然后说:这是一个中国人教我的。史密斯上去一铁锹就把他给打倒了,很多人看到这儿笑了,但这就上了导演的当了,他的目的就是让人留下一个中国武术只是声张虚势的印象,时间长了,别人也就不再尊重中国武术了。
我暂时就想到这些了,平时看电影多注意注意就知道我说的不假了。
美国电影是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这些问题反应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巨大误解和敌意,我们看他们的电影要小心,不要被他们的思想所误导。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要被美国电影中描绘的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们只是一个建国不过二百年的年轻国家,很多地方都有其弊端,这些很少在电影中反应出来。
同时希望我们自己国家的电影能争争气,打到国际舞台,摆正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印象。
⑩ 涉及到中国的外国电影
大地 The Good Earth (1937)
影片虽是描写中国农村夫妇的悲剧故事,但主角均由美国人扮演,茂尼与莱娜本来是贫困的农民,面对饥荒的威胁甚至以烤土充饥。后来茂尼得到了一笔财富,竟整天花天酒地迷恋情人,莱娜只有发挥贤妻的耐性期待丈夫浪子回头。
大班Tai Pan(1986)
1870年英国商人舒狄克(大班)带领舰队,前往中国通商,以鸦片换取茶叶,丝绸及翠玉,煞而遭受满清朝廷禁制,舒舰长于是带领舰队南下占领香港,开辟成为商港,并与其它商人展开勾心斗角的竞赛。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1987)
喜福会 The Joy Luck Club (1993)
影片以旅美的四对华裔母女为中心,分别描述她们几个家庭在近百年来的遭遇,从而对比出中国女性从受尽辛酸屈辱的祖母辈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新一代女性。
尖峰时刻 Rush Hour (1998)
西域威龙/上海正午 Shanghai Noon(2000)
间谍游戏 Spy Gam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