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国著名的女电影演员有哪些
法国著名的女电影演员有:伊娃·格林、苏菲·玛索、朱丽叶·比诺什、奥黛丽·塔图、伊莎贝尔·阿佳妮等。
1、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Eva Green),1980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演员。2003年出演银幕处女作《戏梦巴黎》,并获得第1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提名 。
2005年参演史诗巨作《天国王朝》。2006年主演动作惊悚影片《皇家赌场》,荣获第6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新星奖 。2009年主演英国剧情影片《裂缝》。
2、苏菲·玛索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演员、导演、编剧。
1980年,出演了青春爱情片《初吻》,由此成为一名儿童演员。 1982年,主演了青春爱情片《初吻2》,凭借该片获得了第8届恺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1984年,主演了战争电影《沙岗堡》。
3、朱丽叶·比诺什
朱丽叶·比诺什,1964年3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演员。
1983年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美丽的自由》,从而进入演艺圈 。1988年因主演爱情片《布拉格之恋》获得更多的关注。1991年主演文艺片《新桥恋人》。
4、奥黛丽·塔图
奥黛丽·塔图(Audrey Tautou),1976年8月出生于法国一个盛产黑莓口味葡萄酒的小镇伯蒙,在法国中部的蒙吕松长大,是一名法国演员。
2000年,奥黛丽·塔图凭借《维纳斯美女沙龙》获得第25届法国凯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2001年她因主演电影《天使爱美丽》备受瞩目,这部影片获五项奥斯卡奖提名,奥黛丽本人也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八项提名。
5、伊莎贝尔·阿佳妮
伊莎贝尔·阿佳妮,1955年6月2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女演员。
1969年进入影坛,1975年出演新浪潮名导特吕弗执导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得到了恺撒奖和奥斯卡的提名 。198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凭借着《四重奏》《迷恋》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娃·格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菲·玛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丽叶·比诺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奥黛丽·塔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莎贝尔·阿佳妮
Ⅱ 这个图是阿佳妮在哪部电影里的剧照
《迷恋》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山姆·尼尔/Heinz Bennent/玛吉特·卡斯滕森/Johanna Hofer/Carl Duering
地区:法国
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
类型:恐怖/剧情
编剧:安德烈·祖拉斯基 / Frederic Tuten
发行公司:锚湾娱乐Umbrella EntertainmentVestron VideoAV Hits Home VideoLimelight InternationalVTC EntertainmentWorks Editora
上映时间:1981-05-27
制作公司:Marianne Proctions S.A.Oliane ProctionsSoma Film Proktion
别名:着迷/萨满教的迷恋/着魔/迷恋 81 法国版/Possession
是不是???????
Ⅲ 这是哪部电影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由法国Les Films Carrosse等公司出品,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Ⅳ 法国的伊沙贝尔`啊佳妮谁知道她的资料啊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性别: 女
出生: 1955 6.27
星座: 巨蟹座
介绍
伊莎贝尔. 阿佳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纯净湛蓝的眼睛、娇艳的红唇、一头乌黑飘逸的秀发……这位女演员,不仅有令人心动的美,而且才华横溢,她曾三次摘得凯撒奖最佳女主角,并捧得到戛纳和柏林电影节女主角奖,并两次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被认为是法国影坛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员。
1955年6月17日伊莎贝尔·阿佳妮出生于巴黎郊区一个小镇,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由于受到周边地区艺术氛围的影响,她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业余戏剧表演。1969年,年仅14岁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摄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她又陆续参演了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拍打》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称赞,阿佳妮第一次品尝到了表演艺术带来的喜悦与满足,她也因此下定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1975年,阿佳妮主演了弗朗西斯·特鲁方导演的影片《阿黛尔的故事》,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这部影片成为了阿佳妮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也为她走向国际舞台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此后,阿佳妮的表演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她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创作高峰期,整个八十年代的法国影坛,几乎成了她一个人的天下。1981年的曼纳电影节上,阿佳妮以《四重奏》获得最佳女主角奖。1982年,她又凭借影片《财产》在恺撒奖最佳女主角的竞争中一举胜出。1984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获得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后,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将阿佳妮奉为了自己的偶像。虽然称赞与荣誉铺天盖地而来,但阿佳妮并未因此洋洋自得而稍有懈怠,她的创作源泉依然不断地汹涌迸发。1989年,在影片《罗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把一个女性艺术家在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折磨下,在希望、失望与绝望的巨大反差下,最终心力交瘁、精神崩溃的心理变化阐述得淋漓尽致,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难以自拨。在同年的恺撒奖上,她第三次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称号。自《罗丹的情人》后,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坛,她拒绝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这两部现在看来能够使她名利双收的影片,沉浸在了与英国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爱情漩涡中。1994年,阿佳妮重返影坛,主演了《马尔戈王后》,并第四次捧起恺撒奖的后冠。之后伊莎贝拉又与美国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双姝》不过这部影片由于好莱坞大明星的独断专行而并不成功。后来当记者采访阿佳妮时问她是否有可能再次合作,她说:与莎朗·斯通合作一次就够了。 这位性格孤傲的女演员据说与法国影坛的第一夫人卡特琳娜·德诺芙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有传闻说当年就是因为卡特琳娜的制肘才使得阿佳妮未能因《玛戈皇后》而得到戛纳奖。
说到个人生活伊莎贝拉曾经与布鲁诺·努伊顿《卡米尔·克劳黛》的导演一起生活并有了一个儿子,但他们始终没有结婚。伊莎贝拉生命还有一个著名的男子那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英国演员曾经与伊莎贝拉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人们看见他们态度亲蜜地公开出现在公众场合,不过段郎才女貌的童话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他们分手了。这场情变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中间加杂了丹尼尔·戴·刘易斯与薇诺娜·赖德、朱丽娅·罗拨茨的绯闻,最后的结局是,伊莎贝拉独自生下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儿子加布里埃尔,而丹尼尔·戴·刘易斯则与著名的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儿丽贝卡结婚。如今伊莎贝拉平静地接受了现实,独自抚养着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愿公开承认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孩子的父亲。现在,阿佳妮与两个孩子共同生活在瑞士,在经历了感情与事业上的风风雨雨后,阿佳妮已经能够客观坦诚地面对自己,她说:“电影对于我而言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与苏菲·玛索和朱丽叶·比诺什相比,伊莎贝尔·阿佳妮似乎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这主要是由于她塑造的角色大都是一些性格怪异的女人,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她耀人的光芒。阿佳妮13岁就开始在影片中担任主角,1975年,她在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成功的饰演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儿,从而一举成名。
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雨果的女儿阿黛尔疯狂地爱上了一个惯于玩弄女性的下级军官平松,为此她付出了一生的代价。阿黛尔的悲剧缘于她出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平凡的女儿。与其说阿黛尔疯狂地爱着平松,不如说她疯狂地爱上了自己对平松的爱。影片中伊莎贝尔·阿佳妮的表演真实,自然,丝丝入扣,将一个具有神经质和虚假性格的女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数年之后,阿佳妮在影片《罗丹的情人》中,扮演了一个具有同样悲剧性格的女雕塑家。罗丹不因为她而伟大,才华横溢的她却因为罗丹而毁灭。
在这几位法国丽人中,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相貌似乎显得稍逊一筹,她的作品也不算太多,却因性格多变和表演奔放大胆著称,有人将她比作法国的莎朗·斯通。说到表演大胆,阿佳妮与莎朗·斯通自然是不相上下,说到性格多变和演技的精湛,恐怕又不是莎朗·斯通等人所能比拟。
伊莎贝尔·阿佳妮表演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她把浪漫的气质不外在化,而是善于把浪漫的气质内心化,擅于表现比较复杂的另类女人。她特别能把握另类女人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和表演的分寸感,影片《玛格皇后》中,她的表演已近炉火纯青。
《玛格皇后》中,伊莎贝尔·阿佳妮扮演了法国国王的妹妹玛格,这个从小在宫廷争斗中长大的女人,具有男人无法比拟的勇气和毅力,却又情欲诱人,放浪形骸。影片结尾,当她心爱的男人死去,她才幡然觉醒,毅然离开了那个醉生梦死的国度。阿佳妮因为在《玛格皇后》中的独特气质和复杂多变的表演,荣获1994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从而一跃成为法国国宝级的女演员。如今的阿佳妮早已过了40不惑的年龄,她是那种少有的越老越有魅力的女演员,随着岁月的流失,她将在我们的记忆里越来越清晰。
阿佳妮的影片及所饰演的角色如下:
1. 《热情似火》(1999)
2. 《帕帕拉齐》(1998/I) 饰她自己
3. 《魔鬼》(1996) 饰米阿
4. 《马尔戈王后》(1994) 饰马尔戈
5. 《毒品生意》(1993) 饰皮尼乐普
6. 《劲风骑士》(1990)
7. 《卡米耶·克洛岱尔》(又译《罗丹的情人》)(1988) 饰卡米耶·克洛岱尔
8. 《依斯塔》(1987)
9. 《地铁》(1985) 饰海伦娜
10. 《谋杀的夏季》(1983) 饰埃利阿娜
11. 《死亡旅行》(1983) 饰凯瑟琳·来利斯/吕西,"玛丽"
12. 《安东妮塔》(1982) 饰安东妮塔
13. 《四重奏》(1981) 饰玛亚·泽利
14. 《占有》(1981) 饰安娜/海伦
15. 《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话》(1981) 饰伊莎贝尔
16. 《火焰》(1981) 饰波利娜·瓦朗斯
17. 《克拉拉与小伙子们》(1980) 饰克拉拉
18. 《布龙台姐妹》(1979) 饰爱米丽
19. 《深夜幽灵》(1979) 饰露茜·哈克
20. 《司机》(1978)
21. 《巴罗科》(1976) 饰洛尔
22. 《房客》(1976) 饰斯黛拉
23. 《维奥莱特和弗朗索瓦》(1976) 饰维奥莱特
24. 《阿黛尔的故事》(1975) 饰阿黛尔·雨果
25. 《耳光》(1974) 饰伊莎贝尔·都兰,他们的女儿
26. 《女校》(1972) 饰阿涅斯
27. 《福斯蒂娜》(1971) 饰卡米尔
28. 《小煤炭商》(1969) 饰罗斯
Ⅳ 电影“着魔”阿佳妮的那部到底讲的什么意思
《着魔》没有外星人与克隆人。
影片一开始,丈夫从外面回家来,其实丈夫在外面已经干起了黑帮与警察之间交易的秘密勾当,他负责给黑帮送来来自警察那边黑帮卧底获得的消息。
他和几个黑帮分子的谈话时,他说他不想干了,主要是因为家庭的原因,然后他走出来时,箱子里装满了钱,这些钱就是黑帮给他的。
他回到家,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窗外有人在监视他,监视他的人就是警察,其实警察已经盯上丈夫了。丈夫干了这种勾当,上帝就会惩罚他的,惩罚他的方式就是利用魔鬼去对付他。
你在影片里可以看到2个阿佳妮,一个是演妻子,一个是演幼儿园老师。妻子就是魔鬼为了对付丈夫所出现的,这个妻子和魔鬼做爱,成为魔鬼的奴隶,杀害了好几个看到她的人。
那个幼儿园老师则是一个温柔和蔼的人,他也是深爱着丈夫。你会发现,丈夫更喜欢妻子一些,这正体现了丈夫的思想更趋于魔鬼那边。
在妻子杀死好几个人后,丈夫还是极力为她掩饰,其实这就是为自己掩饰。
紧接着,丈夫飞快的骑摩托车来到了旋转楼梯,丈夫来到那的目的不是为了躲避警察,其实他是来和那个警察里的黑帮卧底接头的,他爬上了楼梯。
妻子和魔鬼来了,魔鬼变化成丈夫的模样,为什么呢?很明显,丈夫的心魔产生了魔鬼,魔鬼自然会变成丈夫的模样。
警察早就盯着丈夫了,当然那个警察里的黑帮卧底也来了,丈夫举枪瞄准魔鬼,其实就是丈夫想除掉自己的心魔,然后警察就把丈夫和妻子给杀了,魔鬼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从上面跳下来也死了。
镜头一转,你会看到,那个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有人按门铃,幼儿园老师去开门,门外很显然是丈夫。
其实这里的丈夫是那个已经没有心魔的丈夫了,也可以说前面的种种都是丈夫除自己心魔的过程,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这种处理有点“存在主义”的趋向。
然后,幼儿园老师没有给丈夫开门,光忽明忽暗,映衬着幼儿园老师的脸。
影片最后告诉我们,心魔仍然在心中存在。
(5)法国女影星阿佳妮电影扩展阅读:
该片被称为是“祖拉夫斯基最人性化的电影”,影片营造出来的极度阴郁、恐慌和变态的气氛,看得人无比沉重和压抑。
片中含有比较浓郁的克苏鲁体系元素。不可名状的怪物,有明显的触手,所有接近怪物或者目睹其相关事务的人会逐渐变得不正常,最终陷入疯狂。
从最终完美转化成人形的设定来看,应该是某个远古支配者的眷族。不熟悉克苏鲁背景的人,初次观影,可能会对背景设定产生一定的迷惑。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山姆尼尔多年后主演过另一部被克苏鲁粉丝奉为经典的电影——《战栗黑洞》。
剧情简介:
马克(Sam Neill 饰)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未留下任何原因离家出走,他一度认为安娜与一个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饰)的男人有染。
却发现海恩里克也在寻找许久未见的安娜。马克于是雇佣私家侦探调查。但随着线索的逐一呈现,事实的真相反倒令马克等人难以置信。
本片分别荣获198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83年葡萄牙奇幻电影节观众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1981年西班牙圣保罗国际电影节评论奖。
网络——迷恋(又名着魔)
Ⅵ 寻一部伊莎贝拉阿佳妮主演的电影
激情佳人(1993)
英文名: Toxic Affair
中文名: 激情佳人
导 演: ( Philomène Esposito )
主 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 Hippolyte Girardot) ( Clémentine Célari) ( Fabrice Luchini) (塞尔吉奥·卡斯特里托 Sergio Castellitto) ( Michel Blanc)
上 映: 1993年01月26日 荷
http://www.imdb.cn/title/tt0108372
Ⅶ 伊莎伊莎贝尔·阿佳妮贝尔·阿佳妮的星路历程
阿佳妮1955年6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第17区,父亲是土耳其血统的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德国人,哥哥埃里克·阿佳尼是一位摄影师。阿佳妮在巴黎东北市郊长大,从
小爱好喜剧,并具有演戏的天赋。在学校求学时,阿佳妮经常参加业余演出,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表演才华,为此她决心当一名演员。
初登银幕
14岁那年,阿佳妮因其姣好的外形和纯情的目光,被导演选中参加拍摄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商》(LePetitBougnat)。两年后,她又应邀拍摄了《福斯基娜》和《美丽的夏天》这两部影片。拍片后,虽然她继续就读中学,但她的形象已不时地出现在法国电视上和省的话剧舞台上,深受广大法国观众的喜爱。随后,凭着她多年的演出实践,终于考进了闻名遐迩的法国佛罗朗戏剧学院,演出了莫里哀的名剧《太太学堂》(L'?coledesFemmes)等多部舞台剧,扮演了形形式式、性格迥异的角色。
丰富的舞台实践使她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1974年,她因克洛德·皮诺托的《耳光》(LaGifle)初登银幕,人们惊奇地发现,她的演技有了明显的长进和提高;为此,她荣获了表演姗娜奖缺乏来源。在此期间,她主要是参加舞台剧演出和电视剧的拍摄,曾婉言谢绝签订廿年的拍片合同。她认为这样会限止她的社交自由。
遇见特吕弗
1975年,阿佳妮的艺术生涯翻开了重要的一个篇章,法国导演特吕弗盛情邀请她在新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L'Histoired'AdèleH)中出任女主角,她欣然允诺。由于导演的充分信任与放手,她演得无拘无束,完全将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在热恋中忧心忡忡的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她因此片获得更多好评。以后,随着她与一些著名导演、演员的合作,使演技不断提高。其中有:波兰斯基的《怪房客》(LeLocataire,1976),赫尔佐格的《诺斯费拉图:夜的幽灵》(Nosferatu:PhantomderNacht,1979),安德烈·泰西内的《勃朗特三姐妹》(LesSoeursBront?,1979)。在《诺斯费拉图:夜的幽灵》中与克劳斯·金斯基合作,在《勃朗特姐妹》中与伊莎贝尔·于佩尔合作,阿佳妮的表演均获了好评。同一时期,阿佳妮结识了摄影师布吕诺·努当。
八十年代
1981年,阿佳妮接拍了波兰裔导演安德烈·祖劳斯基的《占有》(Possession,碟译“激情”)和詹姆斯·艾弗里的《四重奏》(Quartet),两部影片同时入围1981年戛纳电影节并使她获得最佳女演员奖,使她的表演获得了认可。1983年,在法国导演让·贝克的邀请下,阿佳妮接拍了《杀人的夏天》(L'?témeurtrier),并在影片中有全裸演出,使该片在戛纳电影节放映时,遭到法国记者哄场,但阿佳妮则在戛纳出现,以表达对影片的支持。该片成为1983年度法国最卖座的影片之一,也让阿佳妮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在阿佳妮成名之路上,她总接拍一些出人意料的影片,与富有争议的导演合作,饰演带有神秘色彩、幻觉色彩和精神濒临崩溃的角色。尤以在祖劳斯基的《占有》中为代表,她也因该片获得了第一个恺撒奖最佳女演员的奖杯。但在2002年,她为法国女导演莱提蒂娅·马松(LaetitiaMasson)的《悔罪的女人》(LaRepentie)接受《摄影棚》杂志采访时,说她憎恶这部影片:
正如当时所有的法国青年演员,阿佳妮也曾试图在歌唱事业上有所发展。1974年,法国摇滚诗人塞尔日·甘斯伯格(SergeGainsbourg)为阿佳妮写了第一首电视单曲《RockingChair》,并在甘斯伯格的扶持下,于1983年出版了第一章个人专辑《PullMarine》,这张专辑获得了成功,吕克·贝松为阿佳妮拍摄了专辑MusicVedio,阿佳妮成为法国炙手可热的明星。许多年以后,阿佳妮自己推出过一首单曲《Laprincesseaupetitpois》,但这首单曲没有产生影响,阿佳妮便淡出流行音乐界,专心从事戏剧和电影表演。
1985年,阿佳妮与让·雷诺合作,出演了吕克·贝松的城市轻喜剧《地下铁》(Subway),当时成群结队的狂热观众,都争先恐后地要一睹因阿佳妮在新片《地下铁》中的动人丰采。
阿佳妮曾经四次获得恺撒奖,这四部影片分别是《占有》、《杀人的夏天》、《罗丹的情人》(CamilleClaudel,1989)和《玛戈皇后》(LaReineMargot,1995)。并且,她曾于1976年和1990年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阿佳妮的第二次奥斯卡提名也是扮演一名历史上的著名女子,在《卡蜜尔·克劳黛尔》中,她把这个最后精神崩溃的女人演得栩栩如生,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难以自拨。1990年,当她领取第三个恺撒奖时,她在奖台上朗读了英国作家萨尔曼·鲁西迪(SalmanRushdie)的名作《撒旦诗篇》(TheSatanicVerses)中的句子,以声援这位因批评伊斯兰教而被霍梅尼追杀的作家。
九十年代
1990年代初,伊莎贝拉一度从影坛消失,拒绝传媒采访。直到1993年《激情佳人》(ToxicAffair),伊莎贝拉才又回来观众面前,在1994年伊莎贝尔推出了当时法国影坛耗资最巨的一部古装片《玛戈皇后》,阿佳妮也是影片的联合制片人。之后,她又出人意料地接拍了美国导演JeremiahS.Chechik翻拍自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影片《魔鬼双姝》(Diabolique),在影片中她与莎朗·斯通合作,饰演了因恐惧了精神崩溃的女教师Mia。之后,阿佳妮再度在公众视野中消失。1996年,因困扰于影迷的骚扰,阿佳妮移居瑞士日内瓦,当她到达日内瓦时,她宣布了这个消息,她说:“当人们有可能为她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时,她根本不会犹豫。”但她接受了1997年第50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工作。
此后,阿佳妮再度从公众眼中消失,过着隐居生活,也没接受任何剧本。直到2000年,她出人意料地同意在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LaDameauxcamélias)中扮演茶花女,重返戏剧舞台。2002年是阿佳妮的复出年,她接拍了法国导演贝诺阿·雅可的根据本雅明·康斯坦丁小说改编的影片《阿道尔夫》(Adolphe),并出演了女导演莱提蒂娅·马松的《悔过的女人》。人们惊奇地发现消失很久的阿佳妮容颜不老,一时间阿佳妮,最重要的,是她接拍了法国导演让-保罗·哈伯诺的《一路顺风》(Bonvoyage),该片既叫好又叫座,成为年度电影之一。之后,阿佳妮再次销声匿迹。
2006年,她突然出现在戏剧舞台,在《LadernièrenuitpourMarieStuart》中扮演16世纪的嫁到法国的爱尔兰王后。2007年6月,阿佳妮再次出人意料地接拍了法国演员雅克·维贝根据博马舍名剧《费加罗的婚礼》改编的古装电视剧中。据悉阿佳妮将会出现在2009年的短片合集《纽约,我爱你》中。
二十一世纪
阿佳妮是法国演员中罕见的因在类型片和惊悚片而获得评论界认可的明星,也是唯一登上世界上最著名的时尚杂志《时尚芭莎》(Harper'sbazaar)封面的法国女演员。
Ⅷ 伊莎贝尔·阿佳妮的演艺经历
1969年,年仅14岁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摄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她又陆续参演了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称赞,她也因此下定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
1975年,20岁的阿佳妮得以在《阿黛尔·雨果》中扮演大文豪雨果的女儿,此片令伊莎贝尔一举成名,不仅得到了恺撒奖还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伊莎贝尔的第二次奥斯卡提名也是扮演一名历史上的著名女子《卡米尔·克劳黛》(罗丹的情人)。
1970年,伊莎贝尔15岁那年,被导演选中参加拍摄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商》。两年后,她又应邀拍摄了《福斯基娜和美丽的夏天》。随后,凭着她多年的演出实践,终于考进了闻名遐迩的法兰西喜剧院,演出了莫里哀的喜剧《太太学堂》等多部舞台剧。
1974年她参加影片《耳光》拍摄后,荣获了表演姗娜奖。在此期间,她主要是参加舞台剧演出和电视剧的拍摄,曾婉言谢绝签订二十年的拍片合同,她认为这样会限止她的社交自由。
1975年1月,法兰西剧院(Comédie-Francaise)给阿佳妮开出了20年的合同,但还是没有挽留住阿佳妮。1975年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盛情邀请阿佳妮在新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出任女主角,凭借着该部影片阿佳妮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这部影片也为她走向国际舞台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981年,阿佳妮最早拒绝在《杀人的夏天》中出演,因为影片中的裸体镜头,她曾因害怕裸镜而拒绝了布努艾尔的《欲望的隐讳目的》。但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阿佳妮以《四重奏》《迷恋》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1982年,她又凭借影片《迷恋》在恺撒奖最佳女主角的竞争中一举胜出。
1983年,在《芳名卡门》开拍数日后,阿佳妮退出了剧组。当年秋天,阿佳妮在爱德华七世剧院参演了《朱莉小姐》(Mademoiselle Julie),该剧上演几天后,阿佳妮退出了该剧,其原因是“太累了”。
1984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获得恺撒奖最佳女主角。
1989年,阿佳妮出演影片《罗丹的情人》中,凭借着该部影片在当年的恺撒奖上,她第三次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称号,亦凭借这个角色斩获柏林影后并二度提名奥斯卡。在拍摄《罗丹的情人》后,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坛,她拒绝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这两部看来能够使她名利双收的影片,而沉浸在了与英国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爱情漩涡中。
1990年与杰拉尔·德帕尔迪约一起获得了恺撒超级巨星奖的殊荣,同年被《大众》杂志评选为世界上五十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伊莎贝尔一度从影坛消失,直到1993年《烦心事》伊莎贝尔才又回来观众面前。1994年,阿佳妮重返影坛,主演了当时法国影坛耗资最巨的一部影片《玛戈皇后》,并第四次捧起恺撒奖的后冠,一跃成为法国国宝级女演员 ,之后伊莎贝尔又与美国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孽迷宫》。
1996年伊莎贝尔又与美国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双姝》 。之后除了2003年短暂拍摄4部电影外,阿佳妮前后10年没有接拍任何电影,悉心照顾小儿子。
2009年,阿佳妮凭借《裙角飞扬的日子》重回影坛,并于2010年恺撒奖创纪录五度封后。
2010年2月27日,阿佳妮凭借《裙角飞扬的日子》第五次捧得凯撒奖的后冠。
Ⅸ 伊莎贝尔.阿佳妮演出的电影及介绍
1. 《热情似火》(1999)
2. 《帕帕拉齐》(1998/I) 饰她自己
3. 《魔鬼》(1996) 饰米阿
4. 《马尔戈王后》(1994) 饰马尔戈
5. 《毒品生意》(1993) 饰皮尼乐普
6. 《劲风骑士》(1990)
7. 《卡米耶·克洛岱尔》(又译《罗丹的情人》)(1988) 饰卡米耶·克洛岱尔
8. 《依斯塔》(1987)
9. 《地铁》(1985) 饰海伦娜
10. 《谋杀的夏季》(1983) 饰埃利阿娜
11. 《死亡旅行》(1983) 饰凯瑟琳·来利斯/吕西,"玛丽"
12. 《安东妮塔》(1982) 饰安东妮塔
13. 《四重奏》(1981) 饰玛亚·泽利
14. 《占有》(1981) 饰安娜/海伦
15. 《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话》(1981) 饰伊莎贝尔
16. 《火焰》(1981) 饰波利娜·瓦朗斯
17. 《克拉拉与小伙子们》(1980) 饰克拉拉
18. 《布龙台姐妹》(1979) 饰爱米丽
19. 《深夜幽灵》(1979) 饰露茜·哈克
20. 《司机》(1978)
21. 《巴罗科》(1976) 饰洛尔
22. 《房客》(1976) 饰斯黛拉
23. 《维奥莱特和弗朗索瓦》(1976) 饰维奥莱特
24. 《阿黛尔的故事》(1975) 饰阿黛尔·雨果
25. 《耳光》(1974) 饰伊莎贝尔·都兰,他们的女儿
26. 《女校》(1972) 饰阿涅斯
27. 《福斯蒂娜》(1971) 饰卡米尔
28. 《小煤炭商》(1969) 饰罗斯
1955年6月17日伊莎贝尔·阿佳妮出生于巴黎郊区一个小镇,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由于受到周边地区艺术氛围的影响,她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业余戏剧表演。1969年,年仅14岁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摄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她又陆续参演了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拍打》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称赞,阿佳妮第一次品尝到了表演艺术带来的喜悦与满足,她也因此下定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1975年,阿佳妮主演了弗朗西斯·特鲁方导演的影片《阿黛尔的故事》,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这部影片成为了阿佳妮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也为她走向国际舞台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此后,阿佳妮的表演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她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创作高峰期,整个八十年代的法国影坛,几乎成了她一个人的天下。1981年的曼纳电影节上,阿佳妮以《四重奏》获得最佳女主角奖。1982年,她又凭借影片《财产》在恺撒奖最佳女主角的竞争中一举胜出。1984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获得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后,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将阿佳妮奉为了自己的偶像。虽然称赞与荣誉铺天盖地而来,但阿佳妮并未因此洋洋自得而稍有懈怠,她的创作源泉依然不断地汹涌迸发。1989年,在影片《罗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把一个女性艺术家在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折磨下,在希望、失望与绝望的巨大反差下,最终心力交瘁、精神崩溃的心理变化阐述得淋漓尽致,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难以自拨。在同年的恺撒奖上,她第三次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称号。自《罗丹的情人》后,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坛,她拒绝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这两部现在看来能够使她名利双收的影片,沉浸在了与英国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爱情漩涡中。1994年,阿佳妮重返影坛,主演了《马尔戈王后》,并第四次捧起恺撒奖的后冠。之后伊莎贝拉又与美国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双姝》不过这部影片由于好莱坞大明星的独断专行而并不成功。后来当记者采访阿佳妮时问她是否有可能再次合作,她说:与莎朗·斯通合作一次就够了。 这位性格孤傲的女演员据说与法国影坛的第一夫人卡特琳娜·德诺芙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有传闻说当年就是因为卡特琳娜的制肘才使得阿佳妮未能因《玛戈皇后》而得到戛纳奖。
其中“罗丹的情人”和“玛戈皇后”都非常好看,也比较容易找到。
Ⅹ 跪求伊莎贝尔·阿佳妮全部的电影,谢谢
1970年Petitbougnat,Le(《小煤炭商》,饰罗斯)
1972年Faustine et le bel été(《福斯汀与美丽的夏天》,饰卡米尔)
1974年La Gifle(《耳光》,饰伊莎贝尔·都兰)
1974年Ariane(《艾瑞娜》,至今未公映,饰艾瑞娜)
1975年L' histoire d'Adèle H(《阿黛尔·雨果的故事》,饰阿黛尔·雨果)
1976年Locataire,Le(《怪房客》,饰斯黛拉)
1976年Barocco(《巴洛可》,饰洛尔)
1977年Violette & Francois(《维奥莱特和弗朗索瓦》,饰维奥莱特)
1978年The Driver(《虎口拔牙》,饰女演员)
1979年Nosferatu:Phantomder Nacht(《吸血鬼》,又译《诺斯费拉图:夜的幽灵》,饰露茜·哈克)
1979年Soeurs Bronte,Les(《勃朗特姐妹》,饰爱米丽)
1981年Claraetles Chics Types(《克拉尔和她的朋友们》,饰克拉尔)
1981年Possession(《迷恋》,又译《占有》,饰安娜/海伦)
1981年Quartet(《四重奏》,饰玛亚·泽利)
1981年Année prochaine...si tout va bien,L'(《如果一切都好的话》,饰伊莎贝尔)
1982年Tout feu tout flamme(《如火如荼》,饰波利娜·瓦朗斯)
1982年Antonieta(《安东妮塔》,饰安东妮塔)
1983年Mortelle randonnée(《真爱大逃亡》,饰凯瑟琳·来利斯/吕西,"玛丽")
1983年L'été meurtrier(《杀人的夏天》,饰埃利阿娜)
1985年Subway(《地铁》,饰罗斯)
1987年Ishtar(《伊斯达》,饰希荷·阿赛尔)
1988年Camille Claudel(《卡蜜尔·克劳黛尔》,又译《罗丹的情人》,饰卡蜜尔·克劳黛尔)
1993年Toxic Affair(《激情佳人》,饰佩娜罗)
1994年La Reine Margot(《玛戈皇后》,饰玛戈)
1996年Diabolique(《魔鬼双姝》,饰米亚)
2002年Repentie,La(《悔过的女人》,饰安贝尔)
2002年Adolphe(《阿道尔夫》,饰艾拉诺尔)
2003年Bon voyage(《一路顺风》,饰薇薇安)
2003年MonsieurI brahim et les fleurs Coran(《亚伯拉罕先生》,饰女明星)
2008年Figaro(《费加罗的婚礼》,电视电影,饰伯爵夫人阿玛维瓦)
2009年La Journée de la jupe(《裙角飞扬的日子》,饰女教师索尼娅)
2010年Mammuth(《猛犸象》,饰男主角初恋女友的鬼魂)
2011年De Force(《强权》,饰演警署女上司)
2012年David et Madame Hansen (《戴维和汉森夫人》,饰演汉森夫人)
2013年Ishkq in Paris (《爱在巴黎》,饰演母亲)
参演电视剧
1973年Ecoledes femmes,L'(《太太学堂》,饰阿涅斯)
1974年Avare,L'(《吝啬鬼》,饰玛丽安)
1974年Secret des flamands,Le(《弗莱芒的秘密》,饰玛利亚)
1975年Ondine(《温迪娜》,饰温迪娜)
2011年Aïcha(《艾莎 》,客串,饰医生Assoussa)
舞台剧
1972年 La Maison(《房子》,饰阿黛拉)
1973年Ecoledes femmes,L'(《太太学堂》,饰阿涅斯)
1974年Avare,L'(《吝啬鬼》,饰玛丽安)
1974年Port-Royal(饰修女玛丽弗兰西斯)
1974年Ondine(《温迪娜》,饰温迪娜)
1983年Miss Julie(《朱莉小姐》,饰Miss Julie)
2000年La Dame aux camélias (《茶花女》,饰茶花女 Marguerite Gautier)
2006年La Dernière Nuit pour Marie Stuart(《玛丽斯图尔特的最后一夜》,饰玛丽斯图尔特皇后)
音乐作品
1974年单曲Rocking chair ( Serge Gainsbourg塞斯甘斯布创作)
1982年单曲Je ne peux plus dire je t'aime (《 I can not say I love you》,合作Jacques Higelin)
1983年发行唯一专辑《Pull Ma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