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欧美电影惊鸿一瞥

欧美电影惊鸿一瞥

发布时间:2022-07-27 07:38:36

1. 欧美恐怖片 说的是一个巫婆一个巫师夺取年轻男女身体 叫什么名字

电影:万能钥匙

电影海报
中文名称:万能钥匙
英文名称:The Skeleton Key
版本:思路.HD-DVDRe.x264.EAC3 [HDTV-RE]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导 演:伊恩·索夫特雷 Iain Softley
编 剧: Ehren Kruger ....(written by)
主 演:约翰·赫特 John Hurt
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梅丽莎·马丁 Melissa Renee Martin David Jensen
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Glen Andrews
乔伊·布赖恩特 Joy Bryant Joe Chrest
上 映:2005年07月08日 ( 美国 )
地 区: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英语
IMDB评分:6.4/10 (11,125 votes)
时 长:100 分钟
类 型:剧情 恐怖 爱情 惊秫 神秘
分 级:英国:15 阿根廷:13 德国:16 澳大利亚:M 瑞典:11 美国:PG-13 挪威:15 瑞士:14 美国:R 秘鲁:14
剧情介绍

在路易斯安纳州南部的沼泽与河谷地区,当地的居民当中仍然保留着一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古老文化,有关这种文化的宗教仪式和习俗也在不断的延续着。对于那些不了解这种宗教文化人来说,这些都是不可信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对于那些经过黑暗、恐怖的过程而对此笃信不已的人来说,它邪恶的力量都是切实存在的,它的能量强大有力……甚至是致命的。
一旦你相信了它的力量,那么所有你所恐惧的事情都将成为现实。
二十五岁的卡罗琳·埃利斯(凯特·哈德森饰)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年轻姑娘,因为在她为一支摇滚乐队当经纪人期间,只顾忙着工作上的事情,结果忽略了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父亲,为了补偿自己过去对待父亲的不足,聊以安慰自己的心灵。卡罗琳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位老妇人雇佣她去照顾她患病体弱的丈夫。这对夫妇是一座古老房子的主人,从新奥尔良驱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房子所在的路易斯安纳三角地带——一个因为当地神秘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而闻名的地区。这座破旧的大房子就是维奥莱特和本·德夫里奥克斯夫妇(吉娜·罗兰德斯和约翰·赫特饰)的家,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无论是这座古老的大宅子还是它的主人,看上去仿佛都承载着神秘而又阴森的历史。渐渐的,卡罗琳除了精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本的起居以外,还对维奥莱特和这座房子产生了怀疑。
一个偶然的机会,卡罗琳从维奥莱特那里得到了一把万能钥匙,用这把钥匙便可以打开这座建筑中的所有房间——但不包括卡罗琳所注意到的、隐藏在顶楼的房间。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卡罗琳走进了这个房间。在这里,她发现了头发、骨头、血迹、咒语,以及其他一些明显是巫术所使用的设备。维奥莱特声称自己从来都不去那个房间,但卡罗琳明显的能够感觉到维奥莱特就是在那个屋子中施展巫术的人,而她的丈夫本的病痛正是因为这些巫术所引起的。
令人费解的事情一件又一件的发生,卡罗琳打定主意要揭开这些秘密,破除巫术,把本从病痛的折磨中解脱出来。她手中的那把万能钥匙究竟会给卡罗琳带来幸运还是邪恶呢?
看 点:《美版午夜凶铃》的编剧+《K星异客》的导演
路易斯安纳的边缘山区,巫术、诡异的存在已经不是短暂的历史了,选用这个有着巫术历史的地方展开影片中古宅的“探秘”,确实是个很好的地点。不过,稍微看熟好莱坞恐怖惊悚片的人都清楚,那些身在鸟不拉屎的地方的大宅子们绝对是恐怖的好去处,本来就因为人迹偏远而隐隐森森,更别提求救什么的了。打开一个隐秘的阁楼房门后,噩梦成真,那些恐怖的的秘密将全部展现在主角眼前……
虽然影片听起来像任何一部好莱坞流水线上的恐怖惊悚作品,不过《美版午夜凶铃》的编剧和《K星异客》的导演的加入,让影片多了不少神秘的色彩。《万能钥匙》特别和《咒怨》有相似之处,同样是一个单身年轻女孩、同样是去到一个陌生的宅子、同样照顾一个生病的老人、同样发现了莫名其妙的事物,不过,与咒怨中鬼神怨气的力量不同,《万能钥匙》靠的是神秘宗教和巫术的能力,这对于几乎全体从小笃信基督上帝的他们来说,恐惧的力量似乎更大!
美国新任甜心独角恐怖戏
南方哥特化风格的巫术之宅,虽然隐藏着无限秘密,不过,真正掌控全局关键--也就是负责专管那把万能钥匙的人,这个因为好奇差点送了命的的好奇宝贝,绝对是影片的绝对重心,而这个好奇心过强的女护士就是虽然年纪轻轻、但是灵气逼人的凯特.哈德森,好莱坞甜姐的新任掌门人。这个一看就甜到像德芙巧克力般的甜心,向来就是观众的宠儿。票房显著的《十天丢个郎》、《流行教母》,虽然都不是什么商业大片,但这口味却照样有大批人喜欢,足够说明她的甜心地位。不过和只能被观众接受在喜剧爱情片中摸爬滚打的前任甜姐梅格.瑞恩不同,年轻的哈德森一当妈,就马上转行求突破,本片就是哈德森的第一次恐怖探索,也是她第一个剧情片主角角色。
也许惊悚流派的电影真的美女们的突破口,要不怎么一大堆内外兼备的女演员们,象妮可.基德曼,娜奥米.沃茨等都愿意出演这种影片,秀秀自己尖叫的分贝?它的其他优势不说,至少女主角通常是绝对主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几乎连洗澡睡觉都不放过,每个镜头都有哈德森的出现,虽然配角阵容同样强劲,可没人能抢你镜头,何乐而不为?斑驳的树阴、阴暗的池塘、杂草丛生的花园,剥落的油漆、门吱呀吱呀的移动声和突至的雷雨,在我们完全放松之时添加突如其来诡异的声音,风格化的剪切和神秘至极的伏都巫术的惊鸿一瞥。同时,《美版午夜凶铃》编剧克鲁格的剧本把怪异的氛围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就算我们一点都不相信这些所谓的巫术,还是被吓得半死!
电影影评
这部电影的结构还是非常不错的,主要是围绕了救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以及牺牲这三个主题展开。并且在最后的结尾,玩了一个花活,给人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
一、救赎:
常言道:“子欲养而亲不在”,讲的是在父母生前的时候,因为时间、能力或其他等原因没办法在父母身边孝敬、伺候;等子女有了时间、能力或想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却因为父母的过世而没有办法实现愿望的一种表述。
本片中的卡洛林就是这样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护士:因为她帮助朋友乐队的缘故,而被父亲批评为虚度时光,所以父女不相交谈。直到她的父亲去世之前,她都不知道他父亲的病。她不是因为时间或者经济能力等问题没能照顾她的父亲,而是因为在她有时间、有能力照顾父亲的情况下去作了她父亲不赞同她所作的事情,以及她父亲对她的不赞同而使她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故意不去关心她的父亲,漠视她父亲的存在。所以,她为了自我解脱,为了摆脱自我谴责,她选择了护士、而且是专门照顾垂死老人的工作。在她的心里,她一直对她的父亲怀有深深的歉意,她想通过这个工作,这种方式,得到心灵的救赎。她之所以对垂死的老年病人比其他护士要热情、亲切,她之所以不只是照顾晚期病人让他们安心的死去,而是尽力想让他们康复,很大的程度是在为了弥补她从前的过失罢了。但因为做的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对这类病人也由同情而转变为一种感情。此时此刻,先前不太单纯的目的,也逐渐变得崇高了起来。所以,到了后来,照顾晚期年老的病人,对她而言也不再只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了。
但在这部电影里,这个救赎的主题只是一个引子,只是一个引出她日后为什么会去本的家里照顾本的原因。很可惜的是,本片没有在这上面做更多的文章。只是在后来,当卡洛林感觉自己有点支持不下去想要放弃令本康复目的的时候,在瞥到窗外无助的本和她和父亲的相片时,这个救赎的主题才再一次出现,支撑着卡洛林继续把她的信念持续下去。可以说,虽然这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每次的出现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呵呵,表面上看这句话,简直象极了真理,但它毕竟不是真理。试想,谁都不是天生的教徒;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赤条条的:没有思想,没有意识,没有恐惧;有的,只是未经雕琢的混沌状态。后天的环境对他(她)造成什么影响,他(她)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信仰。所谓的信仰,是指对某人、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的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换言之,信仰就是一个人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很容易变成迷信。
每个人,可以说都是天生的无神论者,都是天生的没有任何信仰的。不是到了狗急跳墙的时候,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产生什么信仰的。但凡有一线生机,但凡凭借一己之力能够解决问题,谁会愿意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任何什么神灵或者主义呢?但环境比人强,你总会碰上无能为力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也就是你最脆弱的时候。在人的最脆弱的时候,人是愿意接受任何他(她)从前所不曾接触过甚至是厌倦的学说或者是主义,只要这个学说或主义一类的能帮助他(她)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片中的卡洛林就是这么一个人。她不迷信,她不相信在美国南方很早以前就存在的什么呼毒教。而这个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你如果不相信它,它就不会对你产生任何伤害。一言以蔽之,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但自称愿意接受各种观点和知识的卡洛林,在极度的恐惧和巨大的生命威胁面前,不管愿意不愿意她都不由自主的相信了;她用呼毒教的方法把砖屑洒在房门口来试探维尔丽特,甚至用这种方法企图免受维尔丽特和卢克的伤害。但当她按照维尔丽特遗失的符咒,采用白垩等材料在阁楼里摆下自以为能保护她自己的图案时,却恰恰陷入了维尔丽特,不,应该说是塞斯尔的圈套:卡洛林彻底相信了这个呼毒教。仅管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幻象作斗争,但相信了眼前一切的卡洛林还是被塞斯尔击倒并附进了她的身体里。
其实,卡洛林最初也是出于“解铃还须系铃人”的目的,才求助于呼毒教高手如何解救因为相信了教义而在心理上强制认同及在药物的控制下真的以为自己中风了的本。但看完本片以后,再回头想一想,正是卡洛林这个出于善念的举动,才最终把自己带往了信仰的深渊和造成最终的结局的吧?这么一寻思,到让人觉得后怕不已:好心竟然没有好报!
你所信仰的信仰到底存不存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它存在并相信它的存在才是电影所最终要表达的。
三、牺牲:
本片中巫术主要是通过塞斯尔和贾斯提法这对90年前就死去的这对仆人教徒来体现的。而贾斯提法最重要的贡献,无疑是发现了“牺牲咒语”,咒语的主要内容就是:牺牲别人,就会拥有那个被牺牲的人剩下的生命岁月。
呵呵,牺牲,这个一向以正面形象出现的褒义词和英雄行为,在这里完全变成了因为要延续自己的生命,就算是采取不正当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一个奇怪的逻辑。而且在贾斯提法和塞斯尔的演绎下,大有变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伪真理的趋势。
四、结局:
从这部电影的结局,明显能看出来编剧和导演是花了一定心思的:被自己的幻象和塞斯尔附体的维尔丽特推过来的大镜子砸倒的卡洛林,慢慢爬起来,有点犹豫并略显生疏的点起了一根烟,优雅而慢慢的说出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还不错哪,孩子.........然后,卢克律师走了进来。原来,塞斯尔在附到了维尔丽特之后又附上了卡洛林的身上,而贾斯提法则一直附在卢克的身上;并且他们一直认为,塞斯尔这次所附上的卡洛林,不仅比维尔丽特,甚至比塞斯尔原本自己的身体都要好。看到这里,我有点目瞪口呆,他们在作恶时,表现的竟是如此的自认为非常有理,甚至显得有一点雍容华贵的味道。虽然不符合最终善良战胜邪恶的套路,但这样的处理竟然好像更容易让人认同并以为是最合理的结果。总体而言,这个结局的安排是很奇妙的,很让人震撼。很有点画龙点睛的味道,让全剧在平静中达到了恶的最高潮。
当然,编剧和导演这样处理,也是为了给贾斯提法和塞斯尔持续延续下去的罪恶找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明,或者因此而留一个再拍续集的伏笔也说不定。但无疑的,这样峰回路转的结果让人有点难以接受:罪恶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们还会继续寻找可供牺牲的人来附体的。
五、最后的话:
这样打着一部让人以为是神鬼的惊悸片,从头到尾其实都是人吓人,甚至还给人一种很有一点推理破案的感觉。只是在最后,才添了一笔90年前所谓的冤魂附身的故事设定。这样的架构,的确是有点别处心裁。没有过多的子不语怪神乱力,有的只是人们深藏在心理深处的恐惧。能营造出如此的效果,和卡洛林的扮演者凯特·哈德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个在演艺家庭成长、颇得父母真传的甜甜,一改从前她饰演的甜美可爱的文艺片和喜剧片的形象,把一个为了救赎而卷入牺牲的卡洛林演绎的淋漓尽致,真的很有未来巨星的风范了。而本片在结尾阶段扮演卢克的彼得·萨斯贾德,显然是突然的放了一下光芒:原本不引人注意的他,在最后突显贾斯提法附身的邪恶狰狞,还因为他一直以来律师的身份和文质彬彬的举止做出如此突然的转变,令人吃惊非小。
每一扇门都有一把锁,但总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门。这就是万能钥匙,但万能钥匙在这部电影里的地位显然和它作为这部电影的名字的身份不符合。这部电影,其实整个都是在讲卡洛林,一个不务正业的护士干起侦探、而又因为业务不熟从而造成自己为虎作伥的故事;一个为了救赎而最终牺牲的故事。

2. 你看过哪些男主颜值爆表的欧美电影

‍‍《怦然心动》,不仅仅是颜值,还有初恋的萌动,有爱情的小心翼翼,感觉包含太多了,整部电影看下来,真的是很舒服,尤其是女主也讨人喜欢,越看越喜欢那种。‍

3. 请大家介绍一点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欧美影片,体现人性善恶的或者是煽情一点的,反正就是看了会让人感动的

〈红白蓝〉
一直很喜欢这三部电影,尤其是《蓝》。今天在网上读到这个,觉得不错,贴在这里。

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作者不详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制作三部曲时,基
斯洛夫斯基回忆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这部读来不时让人感动的生活经
历和创作经历的回忆,谈到好多生活伦理问题。

七十年代,波兰电影艺术大师K.Zanussi开创了“道德焦虑电影”,基
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把“道德焦虑”推进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基斯洛夫斯基认
为,在自由主义社会中,人的道德处境更为孤绝。因为,自由主义社会没有
国家道德、民族性道德、阶级道德一类的或虚构、或强制的全民道德。个人
的道德承负及其软弱无力在自由主义社会中更充分地显露出来,所谓自由主
义伦理,首先是对个人的道德承负力的脆弱的体认。在自由主义社会,个人
的道德壮况是怎样的呢?基斯洛夫斯基仍然通过个体性的道德困境来探讨自
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负担。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自由、平等、
博爱,《蓝、白、红》三部曲要探讨这些价值理念的私人含义。任何价值理
念都不是抽象的,社会制度中的大理念也体现为具体的个体私生活事件。要
想知道生活制度的伦理大理念的味道,最恰当的办法是体味在这个生活制度
中生活的个人眼里噙着的泪水。

《红》提出的是一个康德式的问题:爱怎么可能?

时装模特儿瓦伦婷生得光彩照人,无论她穿什么时装,都令人沉浸在温
暖的红晖中,像这个令人心寒而又诱人的世界上一切受害者的庇护人。一天
傍晚,她开车回住处意外撞伤一只狗,怜惜感驱使她带着狗寻找主人。

狗的主人是位独居的退休法官,性情古怪,整天在家监听邻居的婚外情
电话。瓦伦婷劝说退休法官不要干这种不法行为,不要对别人的隐私那么好
奇,退休法官却问她体味过爱的晕眩和恶心没有。

四十年前,老法官还是一个法律系学生,有一位漂亮的女朋友。一天,
他偶然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双腿张开,其间夹着一个男人”。他离开了她,
一直把爱锁在心底,让它噬嚼自己的身体。

瓦伦婷住处对街,碰巧也住着一位法律系学生,名叫奥古斯特。瓦伦婷
不认识他,只是经常从窗户看见他匆匆忙忙进出大门。奥古斯特像在重复老
法官的命运,一天,他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双腿张开,其间夹着一个男人”


瓦伦婷如茵的气质显得天使般的纯粹,把喧嚣、阴森的周遭世界照得有
如神话中的绿色深渊。“这份美是纯的吗?抑或永远都有些缺陷?”基斯洛
夫斯基问。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未婚妻是纯美破损的象征,纯美破损不意味
着邪恶和不道德,而只意味着生命的过程:由想像的、可能的爱转变为现实
的爱。在老法官的引示下,瓦伦婷困惑不解地看到,爱情的开端和终结就在
未婚妻向并非未婚夫的男人张开的双腿和丈夫躺在另一个女人的双腿之间。
人世间有纯粹的爱吗?或者,生活中有能够保全精神的情爱吗?

基斯洛夫斯基的问题是,生活中是否有圆满的两情相悦?“纯粹的情爱
想像的破损,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固执地要寻求两个完全相契的个体在爱欲
中相合。完全相契的个体在爱欲中相合几乎是没有可能的,这只是一种情爱
的美好想像。纯粹的爱情只能是同一个苹果的两半重新再合,可是,一苹果
被切成两半后,分别被生命的无常抛到无何他乡,一半遇到另一半的机会已
近于零。

基斯洛夫斯基有意让瓦伦婷与退休法官的相遇显得像被切成两半的同一
个苹果,又让他们相逢在错过的时间夹缝中。四十年的时间距离没有消磨掉
精神,身体却已远去。基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
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被切成两半
的苹果的命运是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会不会是人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想像
犯下的错误?老天爷从来没有许诺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应该重合,甚至根本就
没有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这回事,它只是个人的精神性欲望的想像而已。情
爱这个词容易激发人的美丽想像,其含义要么是残破的,要么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虽然一再强调命运的无常,基斯洛夫斯基没有变成一个佛教
徒或道教徒,他固执地要祝福瓦伦婷。瓦伦婷和奥古斯特相互住在对街,也
许,他们就是一个苹果的两半。他们每天都迎面而过,而每天的相逢就是错
过。基斯洛夫斯基最后安排了一场偶然的海难:船上大多数人都死了,瓦伦
婷和被爱灼伤后逃离的奥古斯特是极少数幸存者。缘分是在灾难中出现的。
老法官喘息的目光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海难现场,把弥留的祈愿留在了瓦伦婷
和奥古斯特偶然间相依的脸上。

白色在法国三色旗中象征平等。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平等大概是最具诱
惑力的乌托邦观念,像一把在人类的头颅上和躯体间挥舞着的深锯齿的镰刀
。《白》要问的不是平等的政治含意或经济含意,而是伦理上的性情含意。
两性的婚姻瓜葛这一最私人的层面显然是体察平等的性情含意恰当的场所。

卡洛和他的妻子好不容易从波兰移民到法国,突然变得性无能。到了法
国后,语言不通使卡洛丧失了一切生存能力,而他的妻子不仅有姿色,还会
说上几句刚够情场沟通的法语。这已经足以说明卡洛突然变得性无能的原因
了。

卡洛的妻子以法兰西风格提出,自己渴饮爱河而不得,痛苦不堪以致患
上忧郁症,以丈夫性无能为理由上法院诉讼离婚。卡洛一再声言很爱她,她
只提出一个简单的要求:请出示性能。情爱是建立在性能力的平等之上的,
一旦这种能力的平等不在了,两情之爱就成了撒在水泥地上的碎石子,卡洛
就跪在这散乱尖硬的碎石上:卡洛给妻子打电话,妻子在电话里用与另一个
男人的沉欢呻吟来回答。

性能力是随机而生的个体生理个心理基质造化的偶然结果。至今还没有
一种平等理论主张个体身体论的平等。然而,政治和经济平等的意识形态影
响到个人的性情,改变了个体的身体交往的伦理感觉。卡洛要重新得到妻子
的爱,必须证明自己的性能力。情爱成了争取平等的私人性斗争,被还原为
个体之间偶然的相对平等。

卡洛在法国死皮赖脸地缠着已经诉讼离婚成功的妻子,受尽种种羞辱,
只有返回波兰。回到本土,卡洛不仅发了一笔横财,性能力也意外地恢复了
。他还爱着妻子,装死请人发告,唤妻子回来接收财产。她回来发现卡洛不
仅没有死,还恢复了性能力,而且这能力的表达不带责备。基斯洛夫斯基提
醒人们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情爱中的平等是由财富和生理条件构成的,而
且这两项条件相互勾连。爱情是个体差异(这可能变成不平等)因素偶然达
成的平衡。基斯洛夫斯基在问爱恋中的人们,难道真有纯爱?没有利害权衡
?生理的资质、智力和情趣,乃至心理素质和脾性,都是个体的人身资本,
更不用说如今的国籍身份、财富能力和职业位置。然而,个体之间真的会有
平等?基斯洛夫斯基置疑质疑的不是经济平等或政治平等,而是个体性情上
的平等。纯粹的情爱不是与人身资本不相干,而是两情(性)相悦,无论相
悦是由人身资本的什么要素构成的,与平等与否不相干。寻求平等的情爱,
不是纯粹的情爱。

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大多由自己编剧,编构故事是他思考生活的方式。
通过叙述某个偶然事件,基斯洛夫斯基或构造或置疑某个伦理观念的含意。
基斯洛夫斯基编构的这个探究平等的故事带有喜剧成分:通过性能力的不平
等挑明平等诉求的虚幻性,嘲笑现代意识形态中过于夸张的平等伦理。人类
最好不要去充当平等的代数师,为了算出永远算不精确的平等数,用相互伤
害在相互的肉体上画计算公式。

个人自由不仅是政治理想,也是伦理理想——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欲望自
由,然而,由于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这种理想是难以实现的。自由主义
伦理碰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困难:既然承认人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的欲
望之间的不平衡是恒在的,个人生命理想的自由欲望是易碎的,又如何可能
把维护个人生命理想的自由欲望作为政治制度最低限度的正当性条件。

《蓝》探讨的正是自由伦理的欠缺。《蓝》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基斯洛
夫斯基说过,《蓝、白、红》的顺序倒过来看也可以。我觉得,倒过来看,
基斯洛夫斯基的叙事思想的逻辑更清晰。

《蓝》的故事开头是一个幸福家庭驱车远足。朱丽叶,一个富有艺术气
质的女人,丈夫是作曲家,他们有一个女儿。一个偶然的车祸在宁静的大自
然陪衬下打碎了幸福。

朱丽叶在医院里醒来才知道丈夫和女儿都在车祸中丧生。活着还有意思
吗?朱丽叶吞了一大把什么药但没有死成,医院制度不允许死的自由欲望,
只认可不自由的死。

朱丽叶落入生命的漂浮境地,不知道自己该置身何处。朱丽叶才三十出
头,正是女人成熟到懂得何谓生命时刻的年龄,按哈耶克的消极自由来讲,
朱丽叶的美好生活想像是可以实现的:她丈夫的助手安东一直暗恋着她,唯
一偶然目睹车祸的小伙子也在追求她。

可是,朱丽叶感到自己身上的消极自由是不堪承负之轻。丈夫和女儿的
死对她突然面临的个人自由投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最低限度的自由只是想
像中的尤物,在真空式的自由中,个体会失去生存的自重。

自己的过去使朱丽叶无法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她必须逃离自己的过去,
这是获得欲望自由的第一步。朱丽叶主动打电话叫来安东,可是,仅仅一次
肉体之欢就让朱丽叶感到过去的影子使自己无法享有性爱的感觉。朱丽叶逃
离安东,搬到另一城市,让自己淹没在陌生的生活世界中。她拒绝协助完成
丈夫未完成的交响曲。她丈夫太有名,是欧共体的作曲家。已逝的丈夫就像
自己隐没不去的身影,成了她的在世负担,吞噬了她亘古无双的魅力。基斯
洛夫斯基要表达的是:即使在个人情感这一最为属己的领域,人的愿望自由
也是有限的。

有两件事对朱丽叶改变自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朱丽叶住的公寓里有一
为喜欢跳脱衣舞的女邻居(生性喜欢欣赏自己的身体激起的情欲是一种消极
自由),一天深夜,这脱衣舞女郎突然从舞厅打电话给朱丽叶,请她马上去
一趟。原来,这位脱衣舞女郎在台上脱衣时,发现自己的父亲坐在下面。纷
乱的悲戚令她不能自已,她需要一个人的体谅。

谁能、谁愿意体谅一个在社会目光看来不道德的脱衣舞女的如此悲戚?

朱丽叶答应去看她。朱丽叶问她为什么要干这一行,脱衣舞女的回答是
:“我喜欢。”朱丽叶看到,脱衣舞女其实同她一样,嵌陷在自身的过去和
自己的生命愿望和矛盾之中。脱衣舞女的“我喜欢”必得面对父亲的眼睛,
正如朱丽叶的“我想要”必得面对自己虽然已经死去的丈夫和女儿。

朱丽叶的丈夫是著名作曲家,他死后传媒把他的私生活变成了公共话题
。朱丽叶一直试图避开传媒的议论,但她还是从电视节目上得知自己的丈夫
曾有情人,而且正怀着一个他们的孩子。朱丽叶要想摆脱过去的束缚,在私
人情感领域中获得自由,看来不可能了。

基斯洛夫斯基说过,《蓝》要探讨自由的欠缺。什么样的自由的欠缺?
私人性的情爱自由的欠缺。个人的喜好和情爱可能是个人生命的自由想像最
切身的空间。

在私人情感中人是否能充分享有自由理想?私人性的生命愿望和喜好自
由吗?脱衣舞女郎面对自己的父亲、朱丽叶面对自己丈夫的情人时,发现了
自己私人自由的在体性——而不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限制,她们都无法
改变自己生命的过去。

朱丽叶找到自己丈夫的情人,没有责备,或要求感情赔偿,把丈夫所有
的遗产——存款和一栋楼房——转交给她。朱丽叶不再逃避,而是面对自己
的过去。她领悟到,获得情感的自由需要另一种爱的能力。朱丽叶停下寻求
自然权利的自由的脚步,转身走向安东,同他用长笛和钢琴的对答谱写丈夫
未完成的交响曲。在这部名为“欧洲”的交响乐中,基斯洛夫斯基注入了自
己对这另一种爱的能力的信心。他虚构了一为名叫Van den Budenmayer的中
古作曲家,《欧洲交响乐》是依Budenmayer的音乐思想来谱写的。朱丽叶对
安东说,交响乐的结尾必须让人们记起Budenmayer的音乐,这是她丈夫的心
愿。

另一种爱的能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呢?

《蓝、白、红》三部曲中,只有《蓝》的结局没有意外事件,基斯洛夫
斯基用保罗的爱颂之歌祝福朱丽叶:

我即使会讲人间各种话,甚至于天使的话,如果没有爱,我的话就像吵
闹的锣和响亮的钹一样。我即使有讲道的才能,有各种知识能够洞悉各种奥
秘,甚至有坚强的信心能够移山倒海,如果没有爱,就算不了什么。爱是坚
韧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
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爱是永恒的。讲道的才能是暂时的;讲
灵语的恩赐总有一天会终止;知识也会成为过去;信心、盼望,和爱,这三
样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保罗:《科林多前书》13:1-2,4,7-8
,13)

这就是基斯洛夫斯基心中的另一种爱的能力。

保罗的爱颂在《蓝》的结局以合唱和独唱的形式出现,用古希腊文演唱
,旋律有如一曲悲戚颂歌,颂唱生存惊恐中的宁静、破碎中的无损。在这恍
如隔世之音的悲戚颂歌中,基斯洛夫斯基寄托了自己对欧洲和世界的信、望
、爱:

The rhythm is slower and from the music of the joyous hymn about
love which could be the salvation of Europe and of the world,
it becomes serious, an nounces something dark, dangerous.
与此同时,基斯洛夫斯基让人们在画面上看到:
By the window, we find Julie, her face in her hands. One by one,
tears appear on these hands. Julie is crying helplessly

今天刚看了一部《21克》觉得很不错,据说一个人死的那一刻她的体重会减少21克,而21克就是人灵魂的重量,剧中的三个主角却因为这21克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97版的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部小说很有名,整部电影是到最后一句话被打动的

地铁》(Subway)
关键词:吕克·贝松
楼主点评:每次下到地铁里,都会想起它。不过,那是巴黎的地铁,光怪陆离的边缘人社
会和美丽的音乐。

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关键词:奥里弗·斯通
楼主点评:看完了你就明白什么叫震撼。建议看斯通的电影时,带上个协助呼吸的玩艺。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关键词:大卫·芬奇、布拉德·彼特
楼主点评:你也会被导演骗一把的,但这不是

《七宗罪》(Seven) #
关键词:大卫·芬奇
楼主点评:“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看一看七宗罪是怎么让我
们恐惧绝望。

《云上的日子》(Par-dela les nuages)
关键词:安东尼奥尼
楼主点评:不管你是想看大师的作品还是想知道苏菲·玛索不穿衣服的样子,这部电影都
不会让你失望。

《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关键词:伊纳里多
楼主评价:又是一个拼装式的电影,几个小故事被拼装到一起

4. 请问高人一部偶惊鸿一瞥的译制电影的名字,好想知道喔

牙买加客栈
牙买加客栈 Jamaica Inn
导演/编剧:吉尔.贝阿特
主演:阿丽丝.贝阿特 哈里.克莱文
国家/地区:欧美
本片通过讲述发生在一所旅店和一艘船上的故事,描绘了一幅二十世纪初的社会世俗画卷。
20多岁的玛丽被她的姨妈—“买加店”雇 用。店位于法国柯唐坦半岛遥远的一角上,表面上是一个邮屋。不久,玛丽发现了她神秘 的姨夫若斯的真正活动:他在一帮危险的罪犯帮助下,利用坏天气,引诱船只离开航道, 冲撞到岩石上去.他是使船舶出事的罪魁祸首。从此玛丽深感不安。从这以后,她不得不 面对完全出乎于她想象的复杂的情况……

5. 在哪一刻有“惊鸿一瞥”一样的感觉

昨天选手机壁纸,无意间找到了这幅图,看到的瞬间感觉惊鸿一瞥,平生最喜欢这种女生,至今都没有遇到,希望我的缘分早日到来。

6. 找一部外国电影。比较久了,男主好像是去哪个地方对一个金发少年惊鸿一瞥,然后结局死的时候幻觉看到少年

《魂断威尼斯》,1971,维斯康蒂导演,托马斯·曼小说改编。

7. 你记忆中有哪些出场短暂却留下“惊鸿一瞥”的演员让你记挂至今

引言:在每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当中,都有很多演员的演出。有一些演员可能在作品当中是主演,还有一些演员可能只是短暂的出现了几秒钟。那在大家的印象中有没有哪些明星出场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却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呢。

三、佟童

可能说到这个演员之后,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是特别了解,那小编讲了她饰演的电视剧之后,可能大部分就有印象了。她在几岁的时候就跟其他的一些演员合作饰演了《我想有个家》,而且在电视剧当中她的表现也是非常好的,甚至还获得了某个奖项的提名。只是很短暂的一个戏份,却让很多人对她的记忆非常深刻。就在大家以为她要进军演艺圈的时候,佟童却选择去了美国读书。目前她已经毕业了,而且也成为了一名导演。

8. 外国短片中间有个路灯男女各自走向对方,一边走还有他们之间的爱情,然后就擦肩

《惊鸿一瞥》

9. 有哪些不是主演的角色在影视剧中惊鸿一瞥,惊艳了你的时光

1.《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的吴聘:何润东饰演,

吴聘家世好但不仗势欺人,载心仁厚,容易相处,给周莹带来很多温暖;奈何命运多舛,英年早逝,要是他没有过世,周莹也不会遭受那么多的磨难。

10. 周星驰巅峰之作,张柏芝惊鸿一瞥,远超美国《喜剧之王》了吗

说到喜剧之王,周星驰的这部《喜剧之王》可以说是力压群雄了,关于喜剧之王,我觉得这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算是早年周星星电影里最正经的一部了。从整部电影的风格上看,还是一部无厘头,但从另一个角度观看的话,却让人感动至极,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电影,也是周星驰少有的高评分电影。而美国的《喜剧之王》,满是心酸全无笑点果不其然自己还是受不了这种美式冷幽默,这种宁做一夜之王,不做一世闷蛋的小人物一夜成名的故事,也不觉得有多励志,而且为出名不择手段哪怕铤而走险去犯罪,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我最不喜欢的那类剧情,小人物靠装傻充愣胡搅蛮缠上位成功。尤其是最后的脱口秀居然真的成功了。说是展现小人物得不到重视的辛酸,我看就是欠揍又无耻,自己没本事就骚扰祸害别人,看得我差点没被恶心坏。就算是黑色幽默讽刺我觉得一点也不有趣。一个神经病人成功之路,或者说想成功就要不择手段,你认可吗?

阅读全文

与欧美电影惊鸿一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