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家卫是什么梗
王家卫(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籍贯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1],华语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
1982年,编写个人首部电影剧本《彩云曲》,从而正式进入了电影圈[2]。1988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旺角卡门》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3]。1990年,执导剧情片《阿飞正传》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4]、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5]。1994年,执导剧情片《重庆森林》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6]。1997年,执导剧情片《春光乍泄》获得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7],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史上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8]。
2000年,执导剧情片《花样年华》,该片获得第2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9]。2004年,执导剧情片《2046》,该片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0]。2006年,担任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11],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首位华人评委会主席[12]。2013年,执导剧情片《一代宗师》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编剧奖[13]、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4]、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15]。2019年5月15日,担任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创投项目”评委会主席[16]。2020年,执导电视剧《繁花》[17]。
中文名
王家卫
外文名
Wong Kar-wai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上海
出生日期
1958年7月17日现在大众评论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像文人常自轻贱。自己过了文艺清新的年纪,开始想赚钱了。或者做成点什么别人一百年就做过成的伟业,或者想给自己找回点乐子。
总之不再相信文艺会让生活美好,觉得自己没出息是因为自己不务正业。于是就开始嘲笑年轻的文艺青年。好像自己是上了岸他们还在水里,坏一点的,还踩上几脚。还有的人一开始就是投机利用的。于是批评王家卫的也有,瞧不起村上春树的也有……大多数得意洋洋。觉得自己识时务才是人生的真理。
就是讲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的大龄文艺青年,本就无聊,现在更是回到庸俗的无聊里去了。
但他们觉得能踩的这些作者,本就不是他们以为的文艺,是来渡他们的。他们从没看懂过,不然何必放弃?
这些大师哪轮得到蝇营狗苟的俗人踩一脚。他们做的一百年前都没人做。
我这样讲,你大概可以明白是什么水平了。
②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
每年6月,为期9天的电影节如约而至,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创办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吸引了150多万中国观众,总计吸引近万名中外影人造访上海。
电影交易市场,不断发挥吸引世界各地买家、投资人聚焦、合作中国电影的集聚功能。电影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自觉将项目置身于国际电影产业的竞争格局中,讲述海内外观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故事。电影论坛也已成为产业风向标,自觉对焦中国电影,会聚世界业界精英,务虚与务实并重,头脑风暴与方法引领并举,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专业服务的品牌旗帜。国际影展是亚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电影展映活动,每年都会集中展映数百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成为最受大众热捧的观影嘉年华。 宗旨是呈现并鼓励多元艺术创作,创办以来在专业架构及服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誉为是“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红毯不仅集聚世界各国著名电影人,同时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影片推广机会。
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
亚洲新人奖则推动亚洲原创力与生产力的结合,同时向世界推荐亚洲电影产业新生力量,关注中国乃至亚洲电影的未来。
③ 克丽缇娜和上海电影电视节展开了什么合作
克丽缇娜连续三年成为上海电影电视节的官方合作伙伴,为国内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克丽缇娜还与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联袂打造“女人勇敢爱”纪录片创投项目,为纪录片、电影人助力,为勇敢女性呐喊,让世界共同关注“女人勇敢爱”的故事。
④ 今年克丽缇娜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第几次合作了
据我了解,今年是克丽缇娜品牌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四次携手。作为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的“勇敢爱,不等待”创投活动入围提案阐述会于5月19日在静安光影车间举行。
⑤ 邓科的主要作品
年代 名称 职务 备注 2014《星语心愿之再爱》 导演、编剧影片已于2015年上映2012 《爷爷骑士团》 编剧 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大奖 2011 《坏孩子的秋天》 导演、编剧 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第6届华语论坛年度新锐导演
第62届柏林电影节展映展销
第8届夏衍文学奖优秀文学剧本 2012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大奖
2011年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2011年第6届华语论坛年度新锐导演
2011年第62届柏林电影节展映
2009年土豆映象节最佳导演奖提名
2008年作品被中国电影博物馆珍藏
2008年荣获维他广告大赛金奖获得者
2008年荣获英特尔迅驰广告大赛金奖
2008年荣获大学生追梦基金金奖
2007年荣获微软反盗版亚洲区第三名
2007年荣获传媒影像力最佳编剧奖
2007年荣获第七届北外影像最佳影片
2007年荣获中山大学生影像最佳剧情片
2007年荣获大学生影像节最佳剪辑奖 第62届柏林电影节2月10日凌晨开幕。这个全世界最“冷”的电影节今年更是遭遇席卷欧洲大陆的“极寒”天气,不过这并没有阻挡电影人的热情。中国青年导演邓科携处女作电影《坏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此次《坏孩子的秋天》参与展映和展销环节,口碑颇佳,赞潜力青年导演。
邓科携《坏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电影节
据悉,《坏孩子的秋天》是一部80后怀旧电影,影片以“坏孩子”和“好孩子”两人的视角回忆一段八十年代的兄弟感情,影片中充斥着大量80后熟悉的元素“古惑仔”“拳皇街霸”“小虎队”等,据导演邓科透露,《坏孩子的秋天》并非只是一部靠回忆吸引人的电影,主打的还是感人的兄弟情。
作为青年导演,此次邓科携处女作电影《坏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成为一大亮点。在接受采访时邓科表示:“柏林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也是欧洲主要的电影市场,对于观众来说电影节可能意味着荣誉和明星,但是对我们从业人员来说,电影节更重要的功能其实是推广和销售,柏林电影节下设的欧洲电影交易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全世界的电影发行商都会在这里挑选和销售影片。”
邓科亮相柏林被赞最具潜力青年导演
作为继陆川(微博)、宁浩之后,09年唯一纳入中影青年导演计划的导演,邓科凭借处女作《坏孩子的冬天》中运用的细腻镜头语言,扎实的基本功,一举获得“第二十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六届华语年度新锐导演”,等众多电影节的提名与奖项。
这对于一个十八岁入行,二十岁拍摄数字电影,二十二岁受邀好莱坞考察学习的青年导演来说无疑是一番不小的褒奖。如今,邓科俨然已经成为80后青年导演的代表人物,媒体曾以“网络代导演崛起”形容他近两年在电影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盛赞这位潜力十足的青年导演。
中影、土豆联合投资青年导演邓科
中影、土豆联合投资青年导演邓科由土豆网和中影集团联合投资青年导演邓科的新媒体短剧《Mr.雷》剧组日前双喜临门。首先,该剧在历经半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后终于完成了前期拍摄过程,已经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同时,剧组在先期得到东风标致的产品植入赞助后,又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惠普和摩托罗拉的相继青睐,精彩的《Mr.雷》中同样也出现了惠普电脑和摩托手机的身影。而东风标致、惠普和摩托罗拉三大品牌的联袂助阵也创造了国内新媒体短剧在收到赞助金额上的历史新高。导演邓科对此兴奋异常,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百万富翁”已经不是梦想。 随着以网络剧为代表的新媒体短剧逐渐成为各种屏幕上的常见内容,其短小精悍、活泼互动的形式受到网友们的普遍欢迎和追捧,广大品牌广告主也开始对这些节目投来欣赏的目光,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品牌产品在新媒体剧中大量植入的开始。土豆网销售副总裁邓薇表示:由土豆网和中影联合投拍制作的《Mr.雷》无论在导演选择、剧本创作、演员选角还是后期制作推广上都有着极高的保障,因此也受到了品牌广告主的热捧。此次东风标致、惠普和摩托罗拉三大品牌的加盟,也必将创造出一个新媒体节目品牌产品植入的营销典范,值得整个新媒体行业学习和借鉴。
作为2009土豆映像节选拔出的土豆资深播客,邓科实际上只是一名科班出身的草根导演,此次执导《Mr.雷》本来只被他看作借助土豆网和中影的平台提高自身实力的一次挑战。然而,令邓科意想不到的是,在土豆网和中影的全力支持下,首先在演员选角上就有了惊喜的突破,男主角“Mr.雷”由实力派话剧演员谢砚箫(波仔)担纲,而女主角“小美”则找到了素有“小张柏芝”之称的新星贡米加盟。同时,三大品牌的助阵也让邓科底气十足,毕竟"还未上映就已经赚钱"的好事不是每个导演在初出道时都能体会到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Mr.雷》完成后将在由土豆网独家运营的中国移动视频平台原创频道上收费播出,成为第一部专为 3G 时代量身定做的新媒体短剧。这对于该剧未来的盈利前景更是作出了钻石级的保证。
对于以邓科们为代表的整个播客群体而言,土豆网与中影集团的这次联合投资可谓给他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通过网络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第一次离他们那么近。
中国新锐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中影集团重要合作导演。
⑥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前期筹备
报名时间 竞赛单元: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4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线上征片,参与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国际影展等竞争的影片可在2014年11月15日至2015年4月15日期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参与在线报名。
特别项目:首届“成龙动作电影周”于2014年12月15日启动影片报名。 参赛要求 金爵奖:在2014年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且符合相关条件的长故事影片、动画片、纪录片,可报名参加展映。6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且符合相关条件的长故事影片,可报名参加比赛。
亚洲新人奖:要求影片由亚洲籍导演执导、且为导演的前三部长故事片。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以下简称传媒大奖):要求影片为2014年6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且尚未公映或2015年4月1日以后刚刚公映。 参赛数量 此次电影节竞赛单元共收到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2096部。
传媒大奖则有《摇滚英雄》《失孤》《十二公民》等11部国产电影参赛。 修复影片:此次电影节的国际影片展映单元增设“4K修复单元”,其中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积家合作修复的包括:胡金铨执导的《龙门客栈》、日本电影《青春残酷物语》、前苏联电影《石榴的颜色》等影片。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则由电影节官方与意大利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合作修复。
联系影院:大约在2015年3月开始,组委会开始和各大影院反复沟通,挑选合适的影院进行为期9天的参赛片展映。其中,制作设备的费用由影院方承担。
台本翻译:由于有的影片没有英文字幕,还需翻译字幕。翻译工作大约在2015年5月开始,台本的前期翻译由复旦大学、华师大等80多名志愿者完成,翻译初稿完成后,字幕和样片会被寄送给专门的公司进行校译,二度确认。
手打字幕:因为电影节不可随意更改拷贝,故电影节组委会制作的翻译字幕无法嵌入拷贝,只能在在每场电影的放映中,由志愿者将台本翻译组已经翻译好的字幕逐行敲上提示屏。此次有近160名志愿者参与。
⑦ 国际电影节对电影工业发展有何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有将近1000个,但是处于电影节顶层的A类电影节全世界只有12个,比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和我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B类的为专门类竞赛电影节,如韩国釜山电影节;C类的是非竞赛性电影节,如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如果说目前电影在文娱产业中处于龙头作用,那么,电影节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国际电影节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
同时,参展的片商可以根据市场交易的价格、难易程度等对未来市场做出预判,调整自己的电影制作的类型,制定新的销售方案;从宏观维度来看,电影节能极大拉动举办城市产业链发展。电影节的举办涉及当地旅游、酒店、餐饮、交通等方方面面,能增加就业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最近几年的戛纳电影节为例,电影节的投入在1500万欧元左右,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亿欧元,间接经济效益高达7亿欧元。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⑧ 克丽缇娜是如何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开合作的
我知道,此次克丽缇娜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合作已经是四度携手,通过以参资创投的形式资助三部获奖提案的电影创作,克丽缇娜诠释“勇敢爱,不等待”宣言的步伐更坚定,更稳重。
⑨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
评奖单元
电影节评奖单元包括“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亚洲新人奖”,邀请国际电影业界的知名人士组成评委团对参赛影片进行评选。
作为主竞赛单元的“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旨在体现电影节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评委会由国际知名电影专业人士组成。“亚洲新人奖”致力于发现、推出亚洲电影新人,激发亚洲电影创作活力。
2010年,共有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2327部影片报名金爵奖、亚洲新人奖以及国际学生短片大赛,其中的长片1299部,短片928部,又一次刷新历届最高纪录。
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包括电影交易市场、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以及合拍片项目洽谈三部分。
电影交易市场是中国最专业的电影交易平台,每年吸引国内外重要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以及上百位国际买家进行交易。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及合拍片项目洽谈则是电影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也是发掘电影新锐的重要平台。
2010年电影交易市场场面火爆,吸引了韩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北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电影机构,销售影片300多部,3天内有6000多人次入场参观,接待专业买家800多人,达成700多个交易意向。而项目创投和合拍片洽谈吸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19个项目,35个项目入围,包括9个中国电影创投项目和26个合拍片项目,6月14日至16日,有527位投资人、买家到现场洽谈,经过453 场洽谈会议,35个项目均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电影论坛
电影论坛秉承“中国道路,世界价值”的宗旨,为业界提供专业服务,是世界电影节中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业界话语交流平台,每年的论坛由“主席讲坛”、“产业论坛”、“电影圆桌”和“电影大师班”四大板块十多个专场组成,为业内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
2010年的电影论坛共邀请到60多位国内外业界精英在9场论坛上发言,围绕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和3D技术等重磅话题,邀请来美国韦恩斯坦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美国电影协会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皮萨诺、任仲伦、于冬等业界巨头、冯小刚、何平、姜帝圭、王小帅、彭浩翔、戴立忍等知名导演,共同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新人“指点江山”,为参会人员提供超值服务,体现电影节对产业关注的责任与使命感。
国际电影展映
电影展映单元设官方特别推荐、向大师致敬、全景中国、地球村、多元视角等单元。影片风格各异,为全球业界认识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为公众和媒体了解世界电影动态提供窗口。
2010年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25家放映影院满场超过140场。9天里,组委会还精心组织了80多场高质量的观众见面会,其中《海洋天堂》、《阿黛拉的非凡冒险》等全部爆满,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掌声不断。
此外,2010年电影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近500家媒体1300多名记者参与报道,不仅为历届以来之最,而且媒体的报道力度实现历史性突破,中央电视台每天热点报道电影节,为提高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电影产业发展和促进电影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