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一部关于前苏联把核弹和军人运到古巴,美国封锁古巴的电影叫什么啊
忆古巴导弹危机 电影《惊爆十三天》揭俄美旧疮疤
由美国好莱坞摄制的一部描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影片《惊爆十三天》在美国、特别是在俄罗斯上映后,引发了俄美双方有关人员对于影片背景真实性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美方当事人:布什应吸取当年教训
4月11日,在1962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波特·马克纳马拉和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顾问西多·索伦森参加了《惊爆十三天》在俄罗斯的首映式。同时参加首映式的还有当年曾参与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原苏联高级官员。
1962年的古巴危机是在美国的间谍飞机发现原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后引发的。整个危机大约持续了两个星期,最后,在赫鲁晓夫同意撤出武器装备后,危机才得以结束。
罗波特·马克纳马拉说,当时的古巴危机完全是美苏双方判断失误造成的。当时,原苏联认为古巴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入侵,而美国军方则认为莫斯科不会在古巴遭受打击时做出任何反应。他说:“双方都犯了错误,并且判断失误。幸运的是,我们最终避免了一场大灾难。这场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类如果滥用核武器将会造成国家被毁灭的大灾难。”他说,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应该迅速、积极地削减自己的战略核武器。索伦森说,布什总统应该吸取40年前的教训,放弃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他说:“NMD将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它是一种不顾后果的行为,最终会使双方的关系处于更加紧张的状态。也许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们会认为我们生活在英雄辈出的年代。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英雄。”
俄罗斯的有关专家认为,影片根本没有表现出当时苏联方面的真实情况
原苏联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当时,美国人错误地认为在古巴大约有4万人的苏联驻军。但实际上,原苏联并没有在古巴部署已经装有弹头和注满燃料的导弹。那么,为什么赫鲁晓夫当时要炫耀部署导弹的行动呢?这是因为当时每个人都认为美国的核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因而,原苏联便炮制出了这次让美国惊恐不安的大骗局。而这一骗局是由赫鲁晓夫和当时的外交部长亲自操作的,所以,其下属外交官们对此一无所知。当时担任驻美国大使馆参赞的康尼恩诺克说,这场危机可以说是一次人为操作出来的经典范例。他说:“不过,我们也没有想到这场危机会解决得如此容易。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美国总统是里根,国防部长是温伯格的话,最后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吗?我想,绝对不会。”
❷ 美国间谍和俄罗斯间谍叫什么电影
《秘密特工》以冷战为背景时代,讲述了联合执法指挥部的两名美俄特工对抗恐怖组织的故事。
❸ 美国间谍在苏联被揭穿然后被抓住一大批的那个电影是什么
摘要 电影《绝地追杀令》The Ice Runner
❹ 反映美国,苏联共同与徳国纳粹的间谍片的电影名称是
秘密特工
《秘密特工》是由盖·里奇执导的动作片,亨利·卡维尔、艾米·汉莫、艾丽西卡·维坎德、休·格兰特领衔主演 。根据60年代同名电视剧改编,讲述了执法联合指挥部的两名特工对抗敌方组织"T.H.R.U.S.H."的故事。
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同名电视剧。故事内容是关于“执法联合指挥部”的两名特工对抗敌方组织T.H.R.U.S.H.(Technological Hierarchy for the Removal of Undesirables and the Subjugation of Humanity)的故事。这个间谍二人组比当时的007还要显眼,剧集中各种先进的枪支、间谍工具层出不穷,又兼美女云集,幽默味道十足。
❺ 《特工绍特》完整剧情
《特工绍特》剧情介绍:结婚纪念日当天,CIA特工伊芙琳·绍特(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受命审讯一名投案自首的俄罗斯间谍。
对方声称自80年代便潜入美国,并且透露有一名间谍大师曾训练数名儿童,将他们培养成间谍送入普通的美国家庭中,伺机刺杀美国总统。令在场所有特工震惊的是,这个俄国人竟指认绍特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
不顾CIA探员们的阻拦,绍特执意返回家中。经过一番惊险追逐,她暂时逃过昔日同伴的追捕。不久,俄罗斯总统访问美国,绍特再次卷入各种阴谋之中,而她的真实身份也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5)美国间谍和前苏联官员的电影扩展阅读
《特工绍特》主要角色:
1,绍特
中央情报局特工,被指认是一个俄罗斯的间谍。于是她开始躲避上面的追捕,因为上面坚信她将行刺总统。她不但要保全自己的家庭,还要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找出幕后真相。
2,泰德
绍特前CIA上司,同事兼好友,一直相信绍特是清白的,其实他的身份是比绍特还要早潜伏到CIA的俄国特工。
❻ 美国间谍在苏联被揭穿然后被抓住一大批的那个电影是什么
小说《红燕子》2012年六月份出版,讲述了一位当代俄罗斯的美女间谍多米尼卡·叶戈罗娃(Dominika Egorova )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克格勃训练成为一名“燕子”(克格勃色情间谍的代号,男性称为乌鸦),之后被派去勾引一名美国的中情局特工内森尼尔·纳什(Nathaniel Nash)以获取美国打入俄罗斯内部的间谍名单。然而多米尼卡与纳什这两个年轻人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之后多米尼卡为了报复那些把她训练成“燕子”的同僚,主动选择成为一名为中情局服务的双重间谍。在她的帮助下,俄罗斯安插在美国华盛顿和军方的高级间谍纷纷被揪了出来,而她也将排除万难,重回莫斯科,成为普京身边的美国眼线……
❼ 有一部美国间谍化妆成苏联将军潜入苏联克林姆林宫的电影
碟中谍4幽灵协议
由汤姆克鲁斯主演。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在一次意外中被炸,而汤姆·克鲁斯所在的特工小组被解散,他们必须想办法洗去制造克里姆林宫爆炸事件的嫌疑。
❽ 求一部70是年代的说美国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前苏联克克保的电影.急!!!!!
英文名: Serpent, Le
中文名: 蛇
导 演: ( Henri Verneuil )
主 演: (尤尔·伯连纳 Yul Brynner)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 (迪克·鲍嘉 Dirk Bogarde) ( Philippe Noiret) ( Michel Bouquet) ( Martin Held)
上 映: 1973年12月13日
影片以冷战时期为背景,记述了苏联克格勃骨干分子伪装叛逃西方的假象,利用所提供的假情报给大西洋组织和西方的谍报机关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混乱,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个阴谋间谍的真实身份最后被甄别清楚,他的假面孔也随之原形毕露。
世界大明星尤尔·布莱纳、亨利·方达、德克·博加德、菲利普·努瓦雷等联合主演,使得全片悬念迭出,至始至终充满着诡秘的氛围,是世界影坛有关间谍题材的著名佳作。
是不是这部经典的间谍题材电影呢?
❾ 如何评价《间谍之桥》这部电影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这是科恩兄弟写的剧本,但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更偏向于她的导演,也就是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的各方面都是上乘,尤其让我惊喜的是电影里对1958年刚刚树立起高墙的柏林的描写。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过去了13年,但东柏林这边苏联人仍然不让东柏林人清理战争的残垣断壁,时刻提醒着他们这是战败者的下场。
故事
汤姆汉克斯所饰演的律师多诺文所面临的困境,是他需要为一个苏联间谍辩护。男主角的上司认为给予这个间谍基本的法律上的权力,是彰显美国政治体系强于苏联的机会。但有趣的是这种已经把这个间谍至于有罪这个前提,再走审判这个过场的想法已经违背了美国人所信奉的无罪推论。他们没有把这些自由民主公正的想法当做是信仰,而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他们才是这部电影的反派,而不是那个苏联间谍。美国普通民众的政治思维则更是低的可怜,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为这个苏联人辩护的律师也是他们的敌人,希望直接把这个苏联间谍送上电椅。同样的事例在今天的中国也经常可以看到,为那些众矢之的的犯罪嫌疑人辩护的律师都会成为网民攻击的对象。可见民众的思维都是简单的,他们喜欢最直接的正义,最简单的结果。但事实往往复杂的多。
这就是这部美帝爱国主义宣传片升华的地方。男主角不是为了某一放的利益而战(美国或苏联),他是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而战,即使在政府和公众都反对他的时候。这也给美国观众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到底应该对谁忠诚?到底是美国这个国家,还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一天美国不再代表自由和民主,抑或是中国成了世界民主的先驱,那他们应该忠于哪一方?这部电影的男主角选择忠于自己的信仰而反抗当时的美国政府。这一看似作死的举动之所以在现在看来很爱国,就是因为美国政府在通过不断地批判自己的过去而巩固当下自己作为民主世界代言人的地位。
影片最后的两场同时进行的“间谍”交换非常扣人心弦,因为电影很好地交代了整个交换行动三方的动机,美国人,苏联人,和东德政府。美国人和苏联人其实在对于交换俘虏这件事上是一拍即合的,整个事件的变数在于东德政府的介入。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对于东德政府情况和动机的描写。在那个特殊的国际时期,东德政府特别渴望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又无奈于苏联的淫威。他们很希望独立完成与美国的间谍交换,但最后也只得成为苏联的棋子。
人物
人物性格上,虽然我很喜欢汉克斯的演技,但我觉得男主角缺少性格发展。如果让男主角在开始为苏联间谍辩护时也和众人一样敷衍,然后渐渐地发现这些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而决定为他的权益而战的话,我觉得男主角的形象会更丰满一点。个人感觉间谍之桥里的汤姆汉克斯和拯救大兵瑞恩里的汤姆汉克斯一样都是伟光正到极点的美国精神代表,甚至你和我说这部电影是男主角在欧洲救了瑞恩后退役成为律师再为苏联间谍辩护我都不会觉得有违和感。
苏联间谍鲁道夫阿伯是一个亮点。他那一副见惯大风大浪,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性格被描写的很好。印象最深的是当男主角问他为什么不害怕时,他说“would it help?”(“害怕又不管用”)。男主角也说过,他是被他的国家派来完成任务的,他不但完成了任务还没有在威逼利诱下变成叛徒。这个苏联间谍是值得尊敬的战士,而不是一个叛徒。
其他的几个角色都比较俗套。只会担心家庭的妻子,利益第一的CIA特工,看上去城府很深的苏联官员都是间谍片的标配。
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在结尾的时候有些用力过猛,把主旋律宣扬的过于直白了。男主低调回家后,妻子和孩子们在电视机里看到了男主帮助交换间谍的新闻,然后一副爸爸好屌老公你最棒的表情实在直接的有些突兀,尤其是他妻子那一副标准人妻的样子,让人不得不想她是不是现在要和他来一发。然后是男主成功交换间谍后,火车上的老太太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那慈祥又做作的眼神实在让人瘆的慌。男主自己也说过,做某些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自己觉得正确就可以了。挥一挥衣袖,留下功与名,不是逼格更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