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电影是怎样侵略我们的文化的
针对美国大片,个人认为其吸引观众之处无非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让人眼花缭乱、五花八门地现代科技
第二,离奇曲折、让人难以琢磨的复杂剧情
第三,搞笑、夸张的电影台词
第四,极其逼真的血腥暴力场面
这四点构成了美国大片的最突出特色,凡是爱看美国电影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但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样的作品虽然好看,却无法让一个普通老百姓从中学习和领悟到些什么,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走进电影院,观看完一部美国大片出来后,当有人问他(她)电影拍得怎么样时,他(她)很可能告诉你的是里面的男(女)主角有多么地牛B,身怀各路绝技,智商、颜值均爆表,孤身一人或联合几人潜入某某犯罪集团,将其成员及其头目一网打尽,绳之以法,最后圆满地与自己的家人、朋友重新团聚的过程。这样的电影一般主角不是FBI、CIA,就是高级探员之类的,不是我们一般平头百姓可以接触到的人,只是看起来非常厉害和专业,至于电影里面由主演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干练、沉稳及不凡身手,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学的来的,所以,看美国电影至多就是寻求一种感官上的巨大刺激,这恰恰融合了大多数普通观众的猎奇心理,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一大批的铁杆粉丝儿来,本人认为这也是现今时期以美国电影市场为导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再来反观一下前面所列举的几部优秀国产电影,拿本人最为欣赏的那部《老炮儿》举例,“老炮儿”是一句北京俚语,翻译成普通白话就是老混子的意思,片中的主角——六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混子。在本片中,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夺目的爆炸场面及先进的科技装备,只是讲述了一个从小混到老的江湖大混子六爷想要寻找已经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不巧自己的亲儿子因中途发生的一次意外事件,得罪了富家子弟,遭受到了绑架,六爷为替儿子圆事儿而身陷囫囵,结果救出了儿子,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㈡ 《守法公民》你是否有卧薪尝胆十年的毅力
《守法公民》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大框架,单是我们想象克莱德(杰拉德.巴特勒饰演)那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十年就足以令人动容,特别是当克莱德重出江湖奇招迭出地秒杀几个“仇人”的剧情安排都不乏精彩之处,再加上黑人影帝杰米.福克斯助阵,本片还是很有些看头的,只是当最后真相大白之时,未免有一些发挥过头的遗憾。 本片实质上又是一部给美国司法制度挑刺的电影,尽管美国的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但是法律条文是死的,具有相对静态性,而司法制度却是活的,具有相对动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公正的司法过程除了有据可依的司法制度之外,还依赖于司法工作者个人的品德情操、法理认知甚至性格特点等等,因此即便在公正的司法制度之下,也很难保证法律执行的绝对公正,就如片中所反映的杀害克莱德妻女的主犯仅获轻刑,而从犯却被送上了电椅。对于检察官尼克(杰米.福克斯饰演)而言,他认为自己已经最大限度地惩治了罪犯,因为如果按照“罪有应得”这个法律基本认知走,那两名罪犯将因为证据不足而逍遥法外,但是作为受害人家属克莱德而言,是无法接受真正的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的,毕竟他亲眼目睹了妻女受害的过程,那种心灵上的痛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完备的法律,但是罪犯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是对民主社会法律的一个莫大的讽刺,同样的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也不新鲜,“躲猫猫”、“七十码”和“临时性强奸”等等充满了肮脏创造力和无耻诡辩性的名词都是出现在司法过程之中,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看,《守法公民》是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㈢ 《肖申克的救赎》 被誉为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电影,从电影中如何解读这一评价
贯穿电影始终的主题就是“希望”,hope,也许这就是美国人所认为的,但表美国向往自由的精神吧。
正是如此对希望和自由精神的表达,让其能被誉为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电影吧。
㈣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为什么如此有毅力,用动机原理说明
嗯 还有职业的特性
㈤ 你怎样看待好莱坞的电影
首先电影要分商业片和动作片,站在好莱坞的角度,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所能拍出的电影,和好莱坞都有所差距,商业片天赋的导演,独特的创意,花哨的特效,宏大的场面,耀眼的明星,强大的制片方,烧钱似的投入,这些其他地方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文艺片更堪称是惊世骇俗的经典,精湛的演技,深刻的内涵,博爱的情怀,动人的情节,独树一帜的手法,这些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所不具备的,这就是为什么奥斯卡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㈥ 有个美国电影,是几个年轻人凭着毅力来控制东西,这叫啥电影
《超能失控》是一部由乔什·特兰克(JoshTrank)执导的科幻电影。
剧情简介
少年安德鲁(戴恩·德哈恩饰)就像绝大多数宅男那样,内向、不善言辞,还有轻度的社交恐惧。来自父亲的打骂以及母亲的病重,更让他对周遭的一切充满戒心,成了躲在镜头后面的拍摄狂人,整日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为了替安德鲁的未来打开局面,表哥麦特 (亚历克斯·罗素饰)邀请他出席校园派对。聚会过程中,在表哥好友史蒂夫(迈克尔·B·乔丹饰)
的建议下,三人进行了一次惊险的野外探洞之旅,并意外获得了自由操纵物体的超能力。这成了他们生活的分水岭——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催促三人不停对自身能力的上限发起挑战,而安德鲁无穷的创意使得他成为了伙伴当中的佼佼者,聚会的明星。可惜好景不长,日渐增强的能力并没有带来幸福
㈦ 介绍点毅力很强的电影。谢谢咯
《洛奇》系列,史泰龙主演的拳击题材电影。
《叫我第一名》,轻喜剧而且超级励志,男主有先天疾病导致时不时的就会磕巴,而且身体还会抽搐,但是最后通过自身努力如愿以偿当上老师。
《弱点》,真人真事改编,橄榄球运动题材,很热血啊。
《肖申克的救赎》,94电影黄金一代神片,讲男主被冤枉入狱,通过自己过人的头脑在狱长、狱警和各类囚犯间周旋,最终越狱成功的故事。此片获得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阿甘正传》,同为94电影黄金一代的神片,诠释了坚持与毅力,以一个智商低下的男主的视角纵观了美国近40年的历史。此片在95年奥斯卡中击败《肖申克》获得了最佳影片奖。
《放牛班的春天》,严格来说这部电影中展现毅力的篇幅不多,但却以老师的坚持贯穿整部电影。电影讲一个老师坚持不放弃那些别人眼中的问题儿童,用音乐拯救问题儿童心灵的故事。
另外,你要的是电影,其实动画片励志的也挺多的,《海贼》,《火影》什么的。
手扣的,看着给吧
㈧ 为什么美国科幻电影如此成功
一提到美国的科幻电影,几乎所有人都会对其称赞不已。的确,美国艺术家们凭借自己的强大资金保障和高端的科技水平,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科幻作品,其中包括《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终结者》(The Terminator)系列等硬科幻电影。拿2010年上映的一部影片《阿凡达》(Avatar)来说,在全球赚得了27亿美元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2014年上映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更是凭借其精美的画面和前沿的天体物理理论赢得了全球影迷的青睐。此外2015年上映的反应伦理道德的科幻电影如《机械姬》(Ex Machina)同样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深思。总体来说,美国的科幻电影从故事情节、画面渲染以及科学理论方面都体现的世界级水平。
一、美国的科幻电影成功的现实因素
美国科幻电影体现了世界级水平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科学理论的支撑。根据科幻文艺家Hubert?W?Frank的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故事”。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科幻电影是虚构的,但是它在原则上还是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就是说,“科”要在此类电影中做理论支撑,而“幻”只是艺术表达手段,“科幻”就是将科学理论做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先进的科学理念。比如在《终结者2》(Terminator 2:Judgment Day)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液体金属机器人”的反派角色。它可以更具环境的需要变化成各种形态且有自动愈合的功能,正是这些奇特的功能使得少年时代约翰?康纳(John Connor)的逃亡显得异常艰辛。可能人们觉着液态金属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虽然还是初级阶段,但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液态金属,而且可以改变其形状。在2015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登出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2004年上映的《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这一经典之作里面就又运用到了一个科学概念温盐环流。又如在《星际穿越》中运用的“引力弹弓效应”使飞船仅用14个月就从火星飞往土星,而正常飞行却需要数年;不仅如此,该片还大量使用了“虫洞”理论及相对论,使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有了权威的科学支撑。所以说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影才会让人们感觉真实而非胡编乱造。而这也是为何“科”是“幻”的基础。
2.雄厚的资金保障。其次便是资金投入方面。毋容置疑,美国科幻电影的摄制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其每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投资过亿。还是以先前提到的《阿凡达》为例,“《阿凡达》的制作费用超过了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宣传费用等。”可以说,巨大的资金投入让电影在特效制作及后期渲染上得到了提升,从而进一步从艺术表现上升华了主题。
二、美国的科幻电影成功的文化因素
如果说先进的科学理念巨额的投资是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外部因素的话,文化因素则应该属于内部因素。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文化会对民族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向该民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对事物的选择施加持续性的影响。
1.美国的时间取向。美国学者弗洛伦萨?克拉克洪在1961年出版的《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认为有五种价值取向,其分别是人的天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时间取向,活动取向及社会关系取向。而在时间取向中,又分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以及未来取向,并认为美国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型”。虽然在美国文化里也有“现在”和“过去”的影子,但是对“未来”的向往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现在”和“过去”的把握,因为美国人认为“来自过去的时间流(the temporal flow)在现时中略微缓行,但却飞快向未来奔驰”所以总体来说,美国社会倾向于“未来型”的时间取向。
2.从时间取向分析美国的科幻电影的成功。既然美国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型”,那么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科幻电影大多数都和这种文化导向是吻合的。因为科幻电影是基于现实的科学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美国人可以通过科幻电影合理想象目前某种科技可能会给将来的美国带来怎么样的影响,然后就可以对该种科技进行理性的评判。
在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终结者》系列时,正逢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正是意识到了有可能在将来人类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而最终被电脑“天网”所统治,届时启示录将由人类自己书写。而电影中的大部分预测在当今的生活中正在发生。试想,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以至于没有电脑和网络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另外,自上世纪越来越多的不明飞行物被“发现”以来,人类对于地球外生命越来越好奇。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多次发射飞船试图寻找外星人的踪迹。但是,假如地球外生命的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文明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他们是邪恶的,是好战的种族,地球人又改何去何从呢?会不会再次出现象当年西方人入侵美洲、非洲时掠夺、残杀当地民众的惨剧呢?假如我们找到的地外生命是低等生命或发展程度低,我们会不会去掠夺他们呢?那么人类到底该不该主动寻找外星人呢?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美国人才会热衷于科幻电影,所以类似于《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等影片才广受欢迎。同时,也正是在“未来型”为时间取向的影响下,对未来世界的渴望激发了众多剧作家和导演的潜能,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艺术和科技手段为我们描绘了诸多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从一定程度上更加广阔地打开了人们的想象力。
所以说,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通过对未来给现实或未来以启迪,给民众一个保护生态,保护地球重要性的启示。而这正是科幻电影的精髓所在。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众酷爱科幻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观看电影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但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电影对于生活本身的描写,逐渐开始转向对想象力的刻画。其中的代表便是科幻电影。而在科幻电影的世界中,美国正是通过其强大的资金和科技优势保证了其科幻电影在娱乐性、艺术学及科学性的平衡结合,给观众以视觉和科技的盛宴。美国科幻电影的成功因素也是值得借鉴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成熟。所以只要能在“科”与“幻”之间做到平衡势必会拍摄出,甚至是超越美国科幻电影的作品。
㈨ 对于各类美国大片你怎么看
好莱坞的平均水准远高于国内。好莱坞的风格化比较严重。国内经常看到的美国战争片的绝大部分都是把自己化成正义的化身。如拯救大兵瑞恩、太阳泪、风语者等。其实战争的原因无非是美国在玩英国人做了几百年的离岸平衡手。有空可以观看一下 野战排 现代启示录 自己全金属弹壳等越战电影,立场客观,看了就知道美国所发动的战争是多么可笑
㈩ 如何看待美国人和好莱坞电影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剪辑和特效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电影的地位在世界电影中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赢家。提到美国电影,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好莱坞,而好莱坞当今已经成为了美国电影的一个代名词。但在早期美国电影先兴起于以纽约为中心的东部,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利用对电影器材的专利权垄断了美国电影市场,从而控制了早期的美国电影市场。而这时一些电影人都不甘心被垄断,都重整旗鼓,创造新的电影道路。随着电影人的陆续到来,好莱坞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好莱坞不应该仅仅是指美国电影工业,更是是美国电影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至今,也受到了全国的关注。